CN104816981B -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16981B CN104816981B CN201410815162.0A CN201410815162A CN104816981B CN 104816981 B CN104816981 B CN 104816981B CN 201410815162 A CN201410815162 A CN 201410815162A CN 104816981 B CN104816981 B CN 1048169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handle part
- mounting device
- yarn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51 chee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筒管把持部(52)以及滑动机构(63)。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滑动机构(63)基于施加于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力,而使上述筒管把持部(52)与上述筒管(48)一同沿该筒管(48)的轴向滑动。筒管安装装置(60)不具有用于将用于上述滑动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筒管把持部(52)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所具备的筒管安装装置的结构。详细而言,涉及筒管安装装置中对新安装的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细纱机以及自动络纱机等纱线卷取机是向筒管卷取纱线的机械。这种纱线卷取机具备将筒管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筒管支架。例如在日本实开平4-2957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固定支架与可动支架沿轴向夹持并保持筒管的摇架。
一方的筒管支架(可动支架)构成为能够沿相对于另一方的筒管支架(固定支架)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移动。在将卷取筒管配置在一对筒管支架之间的状态下,使筒管支架彼此接近,从而能够通过该筒管支架沿轴向夹持卷取筒管,进而将该卷取筒管保持在规定的位置。通过使筒管支架彼此分离,从而能够卸下被该筒管支架保持的卷取筒管。
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公知有向筒管支架之间供给筒管的筒管安装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向摇架的固定支架与可动支架之间输送筒管的自动落纱装置。该自动落纱装置具备具有对空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部的臂。在通过把持部对空筒管进行把持的状态下,臂上下转动,从而能够将上述空筒管输送至筒管支架之间。
作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专利文献1指出了在通过臂向筒管支架之间输送空筒管后,当使可动支架朝向固定支架移动时,空筒管的移动被把持部限制。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专利文献1说明为应该被固定支架保持的筒管端的错位被放大,从而产生空筒管的安装失误(set miss)。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设置有用于使向摇架的两支架之间输送的空筒管沿轴向平行移动直至该空筒管的端部接近固定支架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由此,专利文献1说明为由此能够避免空筒管相对于摇架的安装失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使臂滑动移动,需要由连杆机构以及凸轮元件构成的滑动机构,从而存在落纱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结构需要在向一对筒管支架之间输送空筒管后使滑动机构动作而使该空筒管平行移动由此对筒管端进行定位的动作。因此,与现有的筒管安装装置相比,空筒管的安装所需的时间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止筒管的安装失误的筒管安装装置。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观点,筒管安装装置具备筒管把持部以及滑动机构。上述筒管把持部对筒管进行把持。上述滑动机构基于施加于上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上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而使上述筒管把持部与上述筒管一同沿该筒管的轴向滑动。
筒管把持部能够沿筒管的轴向滑动,因此不会妨碍该筒管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筒管的安装失误。筒管把持部的滑动基于施加于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该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而进行,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该滑动的驱动源等。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筒管安装装置。另外,通过对筒管施加力,从而筒管把持部滑动,因此不需要用于该滑动的特别的动作,从而不会为了进行该滑动动作而耗费额外的时间。因此,不会使筒管的安装所需的时间增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观点,筒管安装装置具备筒管把持部以及滑动机构。上述筒管把持部对筒管进行把持。上述滑动机构能够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沿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滑动。筒管安装装置不具有用于将用于上述滑动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筒管把持部的结构。
根据该又一观点的结构,通过施加于筒管的力使筒管把持部滑动,因此用于滑动的驱动力经由筒管被传递至筒管把持部。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该驱动力传递至筒管把持部的结构。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筒管安装装置。
在上述的筒管安装装置中,上述滑动机构优选具备对上述筒管把持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以及配置为与上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平行并将上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轴。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滑动轴,从而能够使筒管把持部稳定并顺畅地滑动。
优选,上述的筒管安装装置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上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上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上述筒管的释放状态。上述滑动机构能够使上述把持部驱动源与上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这样,使筒管把持部与把持部驱动源一同滑动,从而筒管把持部与把持部驱动源的位置关系不会在滑动的前后变化。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把持部驱动源至筒管把持部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
优选,上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具备朝向基准位置对上述筒管把持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将筒管把持部预先保持于基准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筒管把持部因振动以及/或者冲击等而进行不必要地滑动,从而能够使被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姿势稳定。
在上述的筒管安装装置中,优选,上述施力部件为弹簧。上述弹簧沿与施加于被上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上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相反的方向,对上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由此,能够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使解除了筒管的保持的筒管把持部返回基准位置。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再一观点,筒管安装装置具备:臂部、筒管把持部、滑动机构以及施力部件。上述臂部能够转动。上述筒管把持部配置于上述臂部的前端区域,并对筒管进行把持。上述滑动机构能够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沿着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相对于上述臂部滑动。上述施力部件朝向基准位置对上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构成为臂部(臂)整体为滑动的结构,因此存在在该臂部的基端部产生晃动(fluttering)等从而臂部整体无法顺畅地滑动的情况。因此如上述那样,若构成为使筒管把持部相对于臂部滑动,则不需要使臂部整体滑动。这样,由于仅使需要滑动的筒管把持部滑动,因此能够使筒管把持部顺畅地滑动。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观点,纱线卷取机具备:上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喂纱部以及筒管支承部。上述喂纱部供给卷取于上述筒管的纱线。上述筒管支承部能够在能够对上述筒管进行支承的支承位置以及解除了该支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筒管支承部构成为当从上述释放位置向上述支承位置移动时沿轴向按压被上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上述筒管。基于上述筒管支承部按压上述筒管的力,而使上述筒管把持部与上述筒管一同滑动。
当使筒管支承部从释放位置移动至支承位置时,该筒管支承部按压筒管。这样通过按压筒管的力,能够使对该筒管进行把持的筒管把持部滑动。根据以上的结构,筒管支承部的从释放位置至支承位置的移动不会被筒管把持部妨碍。由此,能够通过移动至支承位置的筒管支承部对筒管适当地进行支承。
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上述喂纱部具备牵伸装置以及气流纺纱装置。上述牵伸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牵伸。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使旋转气流作用于从上述牵伸装置供给的上述纤维束,从而对所述纤维束加捻生成纱线。
在具备气流纺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中,即便在通过筒管安装装置安装筒管的过程中,也能够从气流纺纱装置连续纺出纱线。为了不使纱线浪费,筒管的安装也需要顺畅并且迅速地进行。因此,将本申请发明的筒管安装装置应用于具备气流纺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从而能够抑制纱线的浪费,并且能够高效地安装筒管。
优选,上述的纱线卷取机具备接触辊以及解除部。当将上述纱线卷取于上述筒管时,上述接触辊能够与上述筒管接触。当上述筒管安装装置相对于上述筒管支承部安装上述筒管时,上述解除部解除上述筒管与上述接触辊的接触状态。
在解除了筒管与接触辊的接触的状态下,筒管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该状态下的筒管安装存在因不稳定而失败的情况。然而根据本申请发明的结构,能够防止筒管的安装失误,因此即便在筒管不与接触辊接触的不稳定的状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安装筒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细纱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筒管把持部以及滑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可动支架的支承位置的后视图。
图4B是表示可动支架的释放位置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进行满卷的卷装的落纱作业并且通过吸管对细纱进行捕捉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通过摇架操作臂对摇架进行操作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细纱与纱线引导部件接触时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向筒管支架之间供给了筒管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供给了筒管支架之间的筒管的情况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将供给的筒管固定于筒管支架之后的情况的后视图。
图11是表示包头纱成形(bunch winding)的情况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纱线卷取机)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是指在纺纱时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图1所示的作为纱线卷取机的细纱机1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纺纱单元(卷取单元)2、接头台车3以及落纱台车4。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按顺序具备喂纱部11、纱线监视装置49、储纱装置12以及卷取部13。各纺纱单元2构成为将从喂纱部11供给的细纱10卷取于筒管48而生成卷装45(在筒管48的周围卷取规定长度的细纱10而得的部件)。各纺纱单元2具备对各结构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器(省略图示)。
喂纱部11具备牵伸装置7以及纺纱装置9。
牵伸装置7对棉条15进行拉伸(牵伸)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中辊对19以及前辊对20四个辊对。在中辊对19的各辊安装有龙带18。
纺纱装置9的详细结构虽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的气流纺纱装置。
卷取部13将从喂纱部11供给的细纱10卷取于筒管48。卷取部13具备卷取滚筒(接触辊)74、能够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横动引导件76以及摇架70。
卷取滚筒74在与上述筒管48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驱动而旋转。卷取部13通过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对卷取滚筒74进行驱动,从而使与该卷取滚筒74接触的筒管48从动旋转。由此,细纱10卷取于该筒管48的周围。横动引导件76沿着与上述筒管48的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以在横动引导件76引导细纱10的状态使该横动引导件76往复移动,从而能够使卷取于筒管48的细纱10横动(traverse)。
摇架70具备支轴73、能够以该支轴73为中心转动的摇架臂71、以及对筒管48进行支承的一对筒管支架(筒管支承部)72a、72b。
筒管支架72a、72b分别以能够相对于摇架臂71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摇架臂71。如图4A所示,筒管支架72a以及72b在轴向夹持筒管48,从而将该筒管48支承为能够绕轴自由旋转。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48的轴向与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大致一致。此外,在附图的纸面上,筒管48以及摇架臂71在图1与图4A、图4B中左右相反地被图示,但这是因为图1为主视图,图4A与图4B为后视图。即,图4A与图4B是从与图1相反的一侧(细纱机1的背面侧)观察摇架臂71的图。后述的图9至图11也为后视图。
一方的筒管支架(可动支架)72a被设置为能够沿相对于另一方的筒管支架(固定支架)72b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移动。在由筒管支架72a以及72b对筒管48进行支承的状态(图4A)下,将可动支架72a的位置称为“支承位置”。从该状态开始,若使可动支架72a沿从固定支架72b分离的方向移动,则由筒管支架72a以及72b支承的筒管48被释放。将此时的可动支架72a的位置称为“释放位置”(图4B)。
本实施方式的摇架70能够对圆锥形状(锥状)的筒管48进行支承。具体而言,可动支架72a对筒管48的小径侧端部进行支承,固定支架72b对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进行支承。有时将筒管48的大径侧称为“筒管的固定支架侧”,将筒管48的小径侧称为“筒管的可动支架侧”。
将摇架臂71与使该摇架臂71绕支轴73转动的省略图示的摇架升降器(解除部)连结。通过该摇架升降器(Cradle lifter)使摇架臂71转动,从而能够使被筒管支架72a以及72b支承的筒管48移动至从卷取滚筒74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解除该筒管48与卷取滚筒74的接触。
在纺纱装置9与卷取部13之间设置有储纱装置12。储纱装置12具备在卷绕了规定量的细纱10的状态下旋转的储纱辊21。储纱辊21被电动马达25驱动而以恒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这样,储纱装置12在储纱辊21的周围卷绕细纱10,从而能够对喂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的细纱10进行暂时存积。
通过储纱辊21对细纱10进行暂时存积,从而储纱装置12在喂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作为一种暂存装置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避免在来自喂纱部11的细纱10的供给速度与卷取部13的细纱10的卷取速度因某些理由而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不良情况(细纱10的松弛等),从而能够实现细纱10的稳定的卷取。
在纺纱装置9与储纱装置12之间设置有纱线监视装置49。纺纱装置9中生成的细纱10在存积于储纱装置12前,通过纱线监视装置49。纱线监视装置49对行进的细纱10的品质进行监视,在检测出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对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疵检测信号。
接头台车3构成为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行进。接头台车3在因某些理由而在纺纱单元2产生断纱或者剪纱的情况下,对断了的纱线端彼此进行连接(接头)。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接头装置43、纱线引导部44、46、以及行进轮42。若在某纺纱单元2产生断纱或者剪纱,则接头台车3对行进轮42进行驱动,从而行进至上述纺纱单元2。然后,接头台车3通过上述纱线引导部44、46对断了的纱线端进行吸引捕捉并将其导入接头装置43。接头装置43对导入了的纱线端彼此进行连接(接头)。本实施方式的接头装置43构成为使旋转气流作用而使纱线端彼此捻合由此对该纱线端彼此进行连接的气流式的捻接器。
落纱台车4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行进。如图1以及图2所示,落纱台车4具备筒管安装装置60。筒管安装装置60构成为能够进行如下作业:向摇架70供给筒管48而进行细纱10的卷取的准备的筒管安装作业、以及将成为满卷(结束卷取规定长度的细纱10之后的状态)的卷装45从摇架70卸下的落纱作业。在落纱台车4的下部设置有行进轮92。若接收相对于某纺纱单元2进行筒管安装作业以及/或者落纱作业的主旨的指示,则落纱台车4对上述行进轮92进行驱动,从而行进至上述纺纱单元2。然后,落纱台车4在接收到指示的纺纱单元2前停止,进行筒管安装作业以及/或者落纱作业。
筒管安装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上述筒管安装作业的结构,具备臂部51、吸管(纱线捕捉引导装置)88以及摇架操作臂(开闭机构)89。
吸管88构成为能够转动并且能够伸缩。吸管88对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10进行吸引从而对其进行捕捉,并将该捕捉到的细纱10引导至卷取部13。
摇架操作臂89对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使可动支架72a沿相对于固定支架72b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移动。通过摇架操作臂89,能够使可动支架72a在支承位置(图4A所示的位置)与释放位置(图4B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臂部51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111为中心转动。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驱动臂部51使之转动的臂驱动部5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气压缸)。
如图3所示,在臂部51主要设置有筒管把持部52、把持部驱动气缸(把持部驱动源)55、包头纱成形辊53、包头纱成形马达54以及纱线引导部件31。
筒管把持部52配置于臂部51的前端部的附近(前端区域),并构成为能够对筒管48进行把持。具体而言,筒管把持部52具有固定把持部113以及可动把持部114。筒管把持部52通过固定把持部113与可动把持部114从径向夹持筒管48,从而对该筒管48进行把持。
固定把持部113以及可动把持部114被后述的可动壳体65支承。固定把持部113以相对于上述可动壳体65固定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可动壳体65。可动把持部114构成为能够沿相对于固定把持部113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移动。通过使可动把持部114移动,从而能够切换通过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以及释放上述筒管48的释放状态(解除筒管48的把持的状态)。把持部驱动气缸55是用于使可动把持部114移动的驱动源。
包头纱成形辊53设置于筒管把持部52的附近。包头纱成形辊53在向筒管48进行包头纱成形时,对筒管48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在包头纱成形辊53的附近配置有作为该包头纱成形辊53的驱动源的包头纱成形马达54。包头纱成形马达54产生的驱动力通过省略图示的传递机构(例如带与带轮),传递至包头纱成形辊53。所谓包头纱成形是指在相对于新的筒管48开始细纱10的卷取时,将该细纱10带状地卷绕并固定于筒管48的周围。对包头纱成形的动作进行后述。
包头纱成形辊53设置为能够沿相对于筒管48接触或者分离的方向移动。筒管安装装置60构成为供包头纱成形辊53的移动与筒管把持部52的开闭动作机械地连动。包头纱成形辊53设置为在把持状态下后退至从上述筒管48分离的位置。包头纱成形辊53设置为在释放状态下进入到能够与上述筒管48接触的位置。
如以上那样,在通过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的期间,包头纱成形辊53后退至从该筒管48分离的位置。由此,包头纱成形辊53不妨碍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的把持。在进行包头纱成形时,解除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的把持。由此,包头纱成形辊53进入到能够与筒管48接触的位置。因此,在该状态下,对包头纱成形辊53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从而使与该包头纱成形辊53接触的筒管48旋转,能够对该筒管48进行包头纱成形。
纱线引导部件31配置于筒管把持部52的附近。在纱线引导部件31形成有纱线钩挂槽32。纱线钩挂槽32形成于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的附近。纱线钩挂槽32在进行包头纱成形时,将细纱10引导至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中,臂部51具有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固定把持部113以及可动把持部114)滑动的滑动机构63。
如图3所示,滑动机构63具备固定壳体64、可动壳体(支承部件)65、滑动轴66以及施力部件69。
固定壳体64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臂部51的前端。可动壳体65构成为与固定壳体64不同的部件。该可动壳体65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64相对移动。
滑动轴66为圆棒状的部件。滑动轴66沿着与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轴平行的方向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63中,如图3所示,设置有两根滑动轴66。两根滑动轴66被配置为相互平行。
固定壳体64具有配置为与滑动轴66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板状的第一支承壁64a以及第二支承壁64b(参照图3以及图9)。第一支承壁64a与第二支承壁64b配置为相互面对。在第一支承壁64a以及第二支承壁64b分别形成有使上述滑动轴66穿过的省略图示的孔。使滑动轴66穿过第一支承壁64a以及第二支承壁64b的上述孔。
滑动轴66固定于可动壳体65。由此,可动壳体65经由滑动轴66支承于固定壳体64。滑动轴66穿过第一支承壁64a以及第二支承壁64b的各自的上述孔,因此可动壳体65能够沿着滑动轴66的长度方向(与筒管48的轴平行的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平行配置的两根滑动轴66。因此,该两根滑动轴66作为对可动壳体65的滑动进行引导的轨道发挥功能,而能够边对该可动壳体65的姿势进行保持边使该可动壳体65滑动。由此,能够使可动壳体65稳定顺畅地滑动。
在可动壳体65支承有筒管把持部52(固定把持部113以及可动把持部114)。因此,筒管把持部52能够与可动壳体65一体地滑动。由此,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相对于臂部51沿与筒管48的轴向平行的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驱动气缸55也支承于可动壳体65。因此,把持部驱动气缸55与筒管把持部52一体地滑动。即,筒管把持部52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的位置关系不因上述滑动而变化。由此,能够简化从把持部驱动气缸55至筒管把持部52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
包头纱成形辊53以及包头纱成形马达54以相对于臂部51固定的方式设置于臂部51。即,包头纱成形辊53以及包头纱成形马达54相对于臂部51不滑动。纱线引导部件31也以相对于臂部51固定的方式设置于臂部51。即,纱线引导部件31相对于臂部51不滑动。
施力部件69为弹簧(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9配置为朝向该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小径侧(可动支架72a侧)对筒管把持部52施力。由此,能够将筒管把持部52在上述滑动的行程的范围内,保持于靠近筒管48的小径侧(可动支架72a侧)的位置。将通过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保持筒管把持部52的位置称为该筒管把持部52的“基准位置”。因此,能够称为施力部件69朝向基准位置对筒管把持部52施力。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将筒管把持部52预先保持于基准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筒管把持部52因冲击以及/或者振动等而任意地滑动。图3以及图9表示将筒管把持部52保持于基准位置的情况。
对施力部件69的配置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3以及图9所示,施力部件69配置于固定壳体64的第一支承壁64a与可动壳体65之间。滑动轴66穿过施力部件(弹簧)69的轴中心。由此,能够防止施力部件69脱落,并且能够朝与滑动轴66平行的方向(筒管48的轴向)对筒管把持部52(以及把持部驱动气缸55)施力。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69分别安装于两根滑动轴66(参照图3)。
接着,参照图5至图11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筒管安装装置60进行落纱作业以及筒管安装作业时的流程进行说明。
若通过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某纺纱单元2的卷装45成为满卷,则该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使纺纱装置9停止,并且对卷取部13的上述摇架升降器进行控制,而使摇架臂71朝图2的左侧(细纱机1的正面侧)转动。由此,满卷的卷装45从卷取滚筒74分离,因此该卷装45的旋转停止。
上述单元控制器将落纱台车4召唤至上述纺纱单元2的位置。落纱台车4行进至与被指定的纺纱单元2面对的位置。落纱台车4的筒管安装装置60使摇架操作臂89动作,而从上述纺纱单元2的卷取部13卸下满卷的卷装45。图5表示此时的情况。具体而言,通过摇架操作臂89使摇架70的可动支架72a移动至“释放位置”。由此,将被该可动支架72a以及固定支架72b支承的满卷卷装45从卷取部13卸下。
被卸下了的满卷的卷装45被引导至纺纱单元2的下方的载置部82(图6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82具有作为输送机(Conveyer)的功能。卷装45被输送机沿着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输送,并自动地汇集于一处。但是,载置部82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输送机功能,由作业人员通过手工作业回收载置部82上的卷装45。以上,落纱作业(满卷卷装45的卸下)结束。
与上述落纱作业并行地,筒管安装装置60使吸管88朝上方延伸(参照图5)。与此几乎同时地,上述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开始牵伸装置7以及纺纱装置9的驱动。吸管88对从开始驱动后的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10的纱线端进行吸引捕捉。筒管安装装置60保持吸入细纱10的状态不变地使吸管88朝下方移动。图6表示此时的情况。
在与此相同的时刻,筒管安装装置60通过筒管把持部52对停止在落纱台车4的上部的筒管48进行把持。然后,筒管安装装置60对臂驱动部56进行驱动而使臂部51转动,从而使对筒管48进行把持的状态下的筒管把持部52进入纺纱单元2的卷取部13(图7)。此时,该臂部51的纱线引导部件31与吸管88吸引捕捉的细纱10接触。图7表示细纱10与纱线引导部件31接触的状态。与纱线引导部件31接触的细纱10被导入纱线钩挂槽32。
从图7的状态开始进一步使臂部51转动,从而能够向筒管支架72a以及72b之间供给筒管48(图8以及图9的状态)。此时,臂部51保持向纱线钩挂槽32导入了细纱10的状态不变地转动。
如上所述,筒管把持部52被施力部件69朝向基准位置施力。在向筒管支架72a以及72b之间供给筒管48后不久的状态(图9的状态)下,不作用有与上述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相反的力,因此筒管把持部52基于该作用力保持于基准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在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径向观察,纱线钩挂槽32位于该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与固定支架72b之间。因此,细纱10以通过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与固定支架72b之间的方式被纱线钩挂槽32引导。
接着,筒管安装装置60对摇架操作臂89进行驱动,从而使可动支架72a向接近固定支架72b的方向移动。由此,可动支架72a与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小径侧端部接触,而将该筒管48朝向固定支架72b按压。
可动支架72a按压筒管48的力(筒管把持部52的把持力以外的力)经由该筒管48传递至筒管把持部52。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沿筒管48的轴向滑动的滑动机构63。因此,通过可动支架72a按压筒管48的力,能够使对该筒管48进行把持的状态下的筒管把持部52朝向固定支架72b滑动。
当使筒管把持部52朝向固定支架72b滑动时,需要与上述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相反的力。因此,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被设定为比可动支架72a按压筒管48的力小。由此,可动支架72a克服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而按压筒管48,从而能够使对该筒管48进行把持的筒管把持部52朝向固定支架72b滑动。
这样,通过可动支架72a按压筒管48,从而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与该筒管48一同滑动,因此不会妨碍可动支架72a的移动。由此,能够使可动支架72a移动至支承位置。
当使可动支架72a移动到了支承位置时,被该可动支架72a按压而滑动的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与固定支架72b接触。由此,能够通过筒管支架72a与72b夹持并固定该筒管48(图10的状态)。此时,由纱线钩挂槽32引导的细纱10被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与固定支架72b夹持并固定(参照图10)。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保持通过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的状态下,能够将该筒管48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这样,能够保持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状态不变地对筒管48进行固定(筒管安装作业),因此筒管48的姿势稳定,能够在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可靠地固定筒管48。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筒管48的安装失误。
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细纱机1中,在进行基于筒管安装装置60的筒管安装作业的期间,筒管48处于从卷取滚筒(接触辊)74分离的状态。因此,在现有的筒管安装装置中,在将筒管48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时,该筒管48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状态下,将筒管48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因此即使该筒管48从卷取滚筒74分离,筒管48的姿势也不会变得不稳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筒管48的安装失误。
如上述那样,滑动机构63基于筒管48被可动支架72a按压的力而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的驱动力经由筒管48传递至筒管把持部52。因此,不需要用于传递用于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的驱动力的驱动传递机构。因此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不具有将用于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的驱动力传递至筒管把持部52的驱动传递机构。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筒管安装装置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把持部52伴随着可动支架72a的移动而滑动。因此,不会为了进行“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的动作而使作业中断。其结果,能够以与以往同等的时间进行筒管48的安装作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引导部件31固定于臂部51,并构成为不滑动,因此在上述滑动的前后,筒管48与纱线钩挂槽32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将筒管48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的状态(筒管48被可动支架72a按压而滑动后的状态)下,纱线钩挂槽32在筒管48的径向观察时,配置于与该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的附近重叠的位置。因此,细纱10以通过与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的附近重叠的位置的方式被纱线钩挂槽32引导。
若结束将筒管48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则筒管安装装置60解除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的把持。由此,筒管48从筒管把持部52被释放,因此筒管把持部52基于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而滑动至基准位置(图11)。这样,在筒管把持部52释放筒管48后,能够基于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而将该筒管把持部52返回到原来的基准位置。另外,包头纱成形辊53以与筒管把持部52解除了筒管48的把持连动的方式进入到与固定于筒管支架72a与72b之间的筒管48接触的位置(省略图示)。
在与此相同的时刻,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的切割器33在筒管48与吸管88之间的位置将细纱10切断(图10)。被切断了的细纱10被吸管88吸引。
筒管安装装置60在使包头纱成形辊53与筒管48接触的状态下,对该包头纱成形辊53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从而使上述筒管48旋转。由此,将被纱线钩挂槽32引导的细纱10卷绕于该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的附近,而形成包头纱成形(图11的状态)。
若包头纱成形结束,则臂驱动部56进行驱动,而使筒管供给部50朝落纱台车4的内部后退。单元控制器对摇架升降器进行驱动而使摇架臂71转动,从而使筒管48与卷取滚筒74接触。由此,筒管48被驱动而旋转开始细纱10的卷取。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筒管把持部52以及滑动机构63。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滑动机构63基于施加于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力(筒管把持部52的把持力以外的力),而使上述筒管把持部52与上述筒管48一同沿该筒管48的轴向滑动。
这样,筒管把持部52能够沿筒管48的轴向滑动,因此不会妨碍该筒管48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筒管48的安装失误。筒管把持部52的滑动通过施加于该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力而进行,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该滑动的驱动源等。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筒管安装装置60。另外,通过对筒管48施加力从而筒管把持部52滑动,因此不需要用于该滑动的特别的动作,从而不会为了进行该滑动动作而耗费额外的时间。因此,不会使筒管48的安装所需的时间增长。
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筒管把持部52以及滑动机构63。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进行把持。滑动机构63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沿该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轴向滑动。筒管安装装置60不具有用于将用于上述滑动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筒管把持部52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施加于筒管48的力使筒管把持部52滑动。即,称为用于滑动的驱动力能够经由筒管48被传递至筒管把持部52。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将该驱动力传递至筒管把持部52的结构。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筒管安装装置60。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63具备可动壳体65以及滑动轴66。可动壳体65对筒管把持部52进行支承。滑动轴66配置为与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轴向平行,并将可动壳体65支承为能够滑动。通过设置滑动轴66,从而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稳定并顺畅地滑动。
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气缸55,该把持部驱动气缸55将筒管把持部52切换成对筒管48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筒管48的释放状态。上述滑动机构63能够使把持部驱动气缸55与筒管把持部52一同滑动。
这样,使筒管把持部52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一同滑动,从而筒管把持部52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的位置关系不会在滑动的前后变化。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把持部驱动气缸55至筒管把持部52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朝向基准位置对筒管把持部52施力的施力部件69。通过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能够将筒管把持部52预先保持于基准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筒管把持部52因振动以及/或者冲击等而进行不必要地滑动,能够使被该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姿势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中,施力部件69为弹簧。施力部件69沿与施加于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力(可动支架72a按压筒管48的力)相反的方向,对上述筒管把持部52施力。由此,能够通过施力部件69的作用力使解除了筒管48的保持的筒管把持部52返回基准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臂部51、筒管把持部52、滑动机构63以及施力部件69。臂部51能够转动。筒管把持部52配置于臂部51的前端区域,并对筒管48进行把持。滑动机构63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沿着该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的轴向相对于臂部51滑动。施力部件69朝向基准位置对筒管把持部52施力。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构成为臂部整体滑动的结构,因此考虑存在在该臂部的基端部产生晃动等从而臂部无法顺畅地滑动的情况。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构成为使筒管把持部52相对于臂部51滑动,则不需要使臂部整体滑动。这样,由于仅使需要滑动的筒管把持部52滑动,因此能够使筒管把持部52顺畅地滑动。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筒管安装装置60、喂纱部11、筒管支架72a以及72b。喂纱部11供给卷取于筒管48的细纱10。筒管支架72a能够在能够对筒管48进行支承的支承位置以及解除了该支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筒管支架72a构成为当从上述释放位置向上述支承位置移动时沿轴向按压被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基于筒管支架71a按压筒管48的力,而使筒管把持部52与筒管48一同滑动。
根据以上的结构,筒管支架72a的从释放位置至支承位置的移动不会被筒管把持部52妨碍。由此,能够通过移动至支承位置的筒管支架72a,对筒管48适当地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喂纱部11具备牵伸装置7以及纺纱装置9。牵伸装置7对纤维束8进行牵伸。纺纱装置9是使旋转气流作用于从上述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从而对该纤维束8加加捻生成细纱10的气流纺纱装置。由于不会在筒管安装作业耗费时间,因此能够防止在该筒管安装作业的期间从纺纱装置9连续纺出的细纱10造成浪费。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卷取滚筒74以及摇架升降器。当将细纱10卷取于筒管48时,卷取滚筒74能够与筒管48接触。当筒管安装装置60相对于筒管支架72a与72b安装筒管48时,摇架升降器解除该筒管48与卷取滚筒74的接触状态。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筒管安装装置60具备上述的结构,因此即便在筒管48不与卷取滚筒74接触的不稳定的状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安装筒管48。
以上,虽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本申请发明的结构不限定于细纱机,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种类的纱线卷取机(例如自动络纱机)的筒管安装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管把持部52把持的筒管48被说明为圆锥形状(锥状)。但是,筒管把持部52也能够对筒子纱形状(圆筒状)的筒管进行把持。
滑动机构63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不限定于具备固定壳体64、可动壳体65以及两根滑动轴66的上述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持部驱动气缸55也与筒管把持部52一同滑动。把持部驱动气缸(把持驱动部)55也可以为不滑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筒管把持部52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的位置关系因滑动而变化,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从把持部驱动气缸55至筒管把持部52的驱动的传递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管把持部52由固定把持部113与可动把持部114构成,固定把持部113以相对于可动壳体65固定的方式设置于可动壳体65。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筒管把持部52中,相对于可动壳体65可动的把持部(可动把持部114)仅为一个。但是,筒管把持部52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具备相对于可动壳体65可动的两个可动把持部的结构。
Claims (22)
1.一种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管把持部,其对筒管进行把持;以及
滑动机构,其基于施加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所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而使所述筒管把持部与所述筒管一同沿该筒管的轴向滑动,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筒管把持部进行支承;以及
滑动轴,其配置为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平行,并将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所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所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所述筒管的释放状态,
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把持部驱动源与所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朝向基准位置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弹簧,
所述弹簧沿与施加于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所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相反的方向,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5.一种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管把持部,其对筒管进行把持;以及
滑动机构,其基于施加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所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而使所述筒管把持部与所述筒管一同沿该筒管的轴向滑动,
所述筒管安装装置向筒管支承部供给所述筒管,
所述筒管支承部能够在能够对所述筒管进行支承的支承位置以及解除了该支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筒管支承部构成为当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支承位置移动时沿轴向按压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所述筒管,
基于所述筒管支承部按压所述筒管的力,而使所述筒管把持部与所述筒管一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筒管把持部进行支承;以及
滑动轴,其配置为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平行,并将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所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所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所述筒管的释放状态,
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把持部驱动源与所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所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所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所述筒管的释放状态,
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把持部驱动源与所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朝向基准位置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弹簧,
所述弹簧沿与施加于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所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相反的方向,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11.一种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管把持部,其对筒管进行把持;以及
滑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筒管把持部沿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滑动,
不具有用于将用于所述滑动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筒管把持部的结构,
所述筒管安装装置向筒管支承部供给所述筒管,
所述筒管支承部能够在能够对所述筒管进行支承的支承位置以及解除了该支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筒管支承部构成为当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支承位置移动时沿轴向按压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所述筒管,
基于所述筒管支承部按压所述筒管的力,而使所述筒管把持部与所述筒管一同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筒管把持部进行支承;以及
滑动轴,其配置为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平行,并将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所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所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所述筒管的释放状态,
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把持部驱动源与所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持部驱动源,该把持部驱动源将所述筒管把持部切换成对所述筒管进行把持的把持状态与释放所述筒管的释放状态,
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把持部驱动源与所述筒管把持部一同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朝向基准位置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为弹簧,
所述弹簧沿与施加于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所述筒管把持部的把持力以外的力相反的方向,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17.一种筒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转动的臂部;
筒管把持部,其配置于所述臂部的前端区域,并对筒管进行把持;
滑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筒管把持部沿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相对于所述臂部滑动;以及
施力部件,其朝向基准位置对所述筒管把持部施力,
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筒管把持部进行支承;以及
滑动轴,其配置为与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筒管的轴向平行,并将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滑动。
18.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
喂纱部,其供给卷取于所述筒管的纱线;以及
筒管支承部,其能够在能够对所述筒管进行支承的支承位置以及解除了该支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筒管支承部构成为当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支承位置移动时沿轴向按压被所述筒管把持部把持的所述筒管,
基于所述筒管支承部按压所述筒管的力,而使所述筒管把持部与所述筒管一同滑动。
19.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5~1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管安装装置;
喂纱部,其供给卷取于所述筒管的纱线;以及
所述筒管支承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纱部具备:
牵伸装置,其对纤维束进行牵伸;以及
气流纺纱装置,其使旋转气流作用于从所述牵伸装置供给的所述纤维束,从而对所述纤维束加捻生成纱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接触辊,当将所述纱线卷取于所述筒管时,该接触辊能够与所述筒管接触;以及
解除部,当所述筒管安装装置相对于所述筒管支承部安装所述筒管时,该解除部解除所述筒管与所述接触辊的接触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接触辊,当将所述纱线卷取于所述筒管时,该接触辊能够与所述筒管接触;以及
解除部,当所述筒管安装装置相对于所述筒管支承部安装所述筒管时,该解除部解除所述筒管与所述接触辊的接触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20476 | 2014-02-05 | ||
JP2014020476A JP2015147633A (ja) | 2014-02-05 | 2014-02-05 | ボビンセット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6981A CN104816981A (zh) | 2015-08-05 |
CN104816981B true CN104816981B (zh) | 2019-04-12 |
Family
ID=5210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15162.0A Active CN104816981B (zh) | 2014-02-05 | 2014-12-24 |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05249B1 (zh) |
JP (1) | JP2015147633A (zh) |
CN (1) | CN1048169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65658A (ja) * | 2016-10-19 | 2018-04-2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装置及びパッケージの回転停止方法 |
CN108217334B (zh) * | 2016-12-14 | 2019-04-19 | 宁波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 | 浆纱机 |
JP2019119539A (ja) * | 2017-12-28 | 2019-07-2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及びボビン供給方法 |
CN108360105A (zh) * | 2018-04-27 | 2018-08-03 | 南通神马线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涤纶丝并线捻线一体机 |
CN109250583B (zh) * | 2018-09-19 | 2020-08-14 | 绍兴韵足针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铜钯银单晶键合引线全自动绕线机及使用方法 |
JP7052667B2 (ja) * | 2018-10-04 | 2022-04-12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ポット精紡機における管替装置 |
CN110077902B (zh) * | 2019-04-27 | 2021-02-02 | 台州威旗塑胶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上件的绕线机 |
CN111101246A (zh) * | 2020-01-09 | 2020-05-05 |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 一种纺纱机打底纱装置 |
CN111816339B (zh) * | 2020-07-23 | 2022-02-18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核反应堆探测器组件拆除用可升降暂存容器组件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5151A (en) * | 1984-05-18 | 1986-06-17 |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 Bobbin inserting device |
JPH0429570U (zh) * | 1990-07-04 | 1992-03-10 | ||
JPH10316309A (ja) * | 1997-05-16 | 1998-12-02 | Fuji Sanki Kogyo Kk | 糸巻取りたたき防止機構 |
CN1339396A (zh) * | 2000-08-17 | 2002-03-13 |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络筒装置 |
CN102453987A (zh) * | 2010-10-18 | 2012-05-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绕纱机 |
CN202808068U (zh) * | 2011-09-21 | 2013-03-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2533Y2 (zh) * | 1980-07-15 | 1987-06-08 | ||
JPH0429570A (ja) | 1990-05-22 | 1992-01-31 | Fuji Electric Co Ltd | 整流装置の回生運転制御方法 |
-
2014
- 2014-02-05 JP JP2014020476A patent/JP2015147633A/ja active Pending
- 2014-11-28 EP EP14195454.5A patent/EP290524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12-24 CN CN201410815162.0A patent/CN1048169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5151A (en) * | 1984-05-18 | 1986-06-17 |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 Bobbin inserting device |
JPH0429570U (zh) * | 1990-07-04 | 1992-03-10 | ||
JPH10316309A (ja) * | 1997-05-16 | 1998-12-02 | Fuji Sanki Kogyo Kk | 糸巻取りたたき防止機構 |
CN1339396A (zh) * | 2000-08-17 | 2002-03-13 |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络筒装置 |
CN102453987A (zh) * | 2010-10-18 | 2012-05-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绕纱机 |
CN202808068U (zh) * | 2011-09-21 | 2013-03-2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47633A (ja) | 2015-08-20 |
EP2905249B1 (en) | 2017-11-01 |
EP2905249A1 (en) | 2015-08-12 |
CN104816981A (zh)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6981B (zh) |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
EP2441720B1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 |
US10683188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 |
CN102453987B (zh) | 绕纱机 | |
CN103010823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5645178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5648588B (zh) |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 |
CN110158207A (zh) |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 |
CN101265623A (zh) | 自由端纺纱机中的自动纱线生头装置 | |
CN104828648B (zh) |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
CN105764823B (zh) | 变形机和用于操作变形机的卷绕站的方法 | |
JP2013023385A (ja) | 糸巻取装置 | |
EP2876071A1 (en) | Bobbin holding device, bobbin sett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05648584B (zh) |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
CN105253703A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EP3075890B1 (en) |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 |
US3031149A (en) | Method and means for readying a yarn coil to be unwound | |
CN105819269B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05173888B (zh) |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 |
CN109969862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9969861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筒管供给方法 | |
EP3095742A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 |
EP0196127B1 (en) | Procedure and device to change roving packages, with automatic re-attachment of the roving on machines to spin carded wool | |
CN104828646A (zh) |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 |
CN109137162A (zh) | 空气纺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