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8831B -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08831B CN104808831B CN201410043790.1A CN201410043790A CN104808831B CN 104808831 B CN104808831 B CN 104808831B CN 201410043790 A CN201410043790 A CN 201410043790A CN 104808831 B CN104808831 B CN 1048088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ata
- reception device
- applicat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其中传送装置包含:触控显示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块,其中每一个上述显示区块分别对应执行相同或不同应用的显示结果;连接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判断模块,用以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上述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管理模块,用以根据上述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以及发送模块,用以将上述应用信息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可实现多装置间应用与数据的直接并快速共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装置间数据共享技术,特别有关于通过触控连接(touch link)技术来进行装置间数据共享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式各样的可携式以及手持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电子商品不断地在市场上被推出,且这些电子商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此外,由于这些装置的便利性,也使得这些装置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此外,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进步,通过这些装置与远程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或进行远程操作,亦为使用者带来了更多便利性。
由于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融入一般使用者的生活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也被制定出来,举例来说像是蓝牙(Bluetooth)、802.11(Wi-Fi)、ZigBee、超宽带(Ultra WideBand)、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等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
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通过近场磁场通信方法(例如采用13.56MHz的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在移动设备、消费型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或智能型电子装置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使用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由于手机等手持装置集成NFC的市场需求已经成熟,其可支持移动支付或者作为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简称POS)来用,然而由于NFC以磁场通信方式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因此必须在手机等手持装置上增设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将造成手持设备体积变大,而且对手机等手持设备的结构布局、部件用材均有限制。
因此近来发展了一种触控面板装置的触控连接(touch link)技术,也可称为触控传输技术,例如US2011/0304583、US2013/0147760、CN102916729A等专利申请案所述的,可利用触控面板装置原有面板及驱动IC来进行通信传输。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为触控面板装置所包含的触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触控面板可为不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摸板(touch pad))或者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控屏幕(touch screen))。触摸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触控面板的基板上的多个用于构成电容结构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个作为发送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个作为接收电极。这样,信号可通过触控面板装置原有电极及驱动IC来进行发送和接收,以实现基于电场的触控传输,无需再另行设置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较现有的近场通信技术更为节省体积与成本。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进行触控传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之间具有近电场103a以及103b。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皆具有发送以及接收信号的功能。该触控传输技术中,当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是电场方向指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a)。当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是电场方向指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b)。其中,图1所示的X信道以及Y信道分别代表设置在基板上用以构成电容结构的发送电极和接收电极。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和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实现触控传输系统的逻辑架构图。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发送系统201,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接收系统202。其中,信号发送系统201包括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以及第一通信单元213。其中,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用于产生触控传输的请求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极发送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在接收电极接收到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回复的应答信号后,与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建立通信连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单元213通过触控面板(图未示)的发送电极发送通信信息或数据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
信号接收系统202包括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22以及第二通信单元223。其中,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在通过接收电极接收到由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所发送的触控传输请求信号后,通过发送电极回复应答信号至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22在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回复应答信号后,与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建立通信连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二通信单元223通过接收电极接收由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所发送的通信信息或数据。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利用触控面板的电极进行信号发送与接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摸传感器(图未示)包括设置于触控面板(例如第一触控面板301或第二触控面板302)的基板上多个用以构成电容结构的发送电极311、321以及接收电极312、322,分别用以发送以及接收信号。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传输方法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01,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产生触控传输请求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极发送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接着,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在接收电极接收到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所回复的应答信号后(步骤S402),与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建立通信连接(步骤S403)。最后,进入步骤S404,第一通信单元213通过发送电极发送通信信息或数据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
传统上要借助接收装置同时执行传送装置正在执行的相同应用和数据时,仅能通过复杂的传输过程,或经由接收装置自行去下载相同的应用和数据。因此,如何通过快速建立连接方式,让使用者经由装置间相互物理邻近,就可让多个接收装置同时分享传送装置所在执行的相同或不同应用和数据,因而使得使用者在多个接收装置上可直接且快速地执行和传送装置相同的应用和数据,将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包含:触控显示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块,其中每一个上述显示区块分别对应执行相同或不同应用的显示结果;连接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判断模块,用以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上述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管理模块,用以根据上述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以及发送模块,用以将上述应用信息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包括:触控显示模块,用以物理邻近传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块;连接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上述传送装置建立触控连接;以及接收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从上述传送装置接收对应物理邻近的上述显示区块的应用信息,其中根据上述应用信息,上述触控显示模块显示对应上述应用信息的显示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用于传送装置,包括:通过上述传送装置的显示区块显示执行应用所产生的显示结果或多个显示区块分别显示执行不同应用所产生的显示结果,其中上述显示区块包含在触控显示模块中;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上述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根据上述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以及将上述应用信息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用于接收装置,包括:通过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传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块;通过上述接收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与上述传送装置建立触控连接;从上述传送装置接收对应物理邻近的上述显示区块的应用信息;以及根据上述应用信息,显示对应上述应用信息的显示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可实现多装置间应用与数据的直接并快速共享。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进行触控传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和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实现触控传输系统的逻辑架构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利用触控面板的电极进行信号发送与接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传送装置的架构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6B与图6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接收装置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接收装置的架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接下来的描述是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发明原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由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传送装置100的架构图。传送装置100可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具有触控功能的装置。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包括触控显示模块110、连接模块120、判断模块130、管理模块140、发送模块150以及接收模块160。传送装置100所示的方块图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传送装置100中亦可包含其它模块或组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显示模块110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幕或面板,即带有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连接模块120中可包含图1至图4所示的触控传输技术。判断模块130和管理模块140可分别为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或整合于处理单元或处理器中。发送模块150以及接收模块160可通过触控显示模块(即带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用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或数据,例如将触控面板作为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或天线组)。值得注意的是,连接模块120、发送模块150以及接收模块160可分别为独立的模块。另外连接模块120也可包含发送模块150与接收模块160,即可将发送模块150与接收模块160整合于连接模块120中,以用于信号和数据的无线传输。
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可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具有触控功能的装置。此外,传送装置100、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都必须是具有支持触控连接(touch link)技术的电子装置,上述触控连接技术可为图1至图4所示的触控连接技术。注意地是,图5仅显示传送装置100、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用以简化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不同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0亦可与更多数量的接收装置进行数据共享。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显示模块110包含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块,其中每一个显示区块分别显示传送装置100执行相同或不同应用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在显示区块使用浏览器上网查询数据、播放音乐/影片或浏览照片等。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触控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触控显示模块110包含显示区块A1和显示区块A2。举例来说,显示区块A1可用以执行播放电影,且显示区块A2可用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区块的形式可为全屏窗口(全屏幕)、半屏窗口(半屏幕)或悬浮窗口等,其中悬浮窗口指显示区块会重叠显示在另一显示区块上(例如:子母画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的触控连接功能都开启时,传送装置100可借助连接模块120根据触控连接技术通过触控显示模块(例如触控面板)与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建立连接。
以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为例,当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要进行触控连接时,仅需将传送装置100的触控显示模块110与接收装置200的触控面板进行物理邻近,即可产生物理邻近信号,连接模块120根据此物理邻近信号,即可建立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物理邻近包含两者靠近以及接触,其中当传送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与接收装置的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范围(例如5毫米)时,可将其视为已物理邻近。当经由触控连接技术建立连接后,连接模块120会和接收装置200先进行一些传输参数设定和传输方式确认,例如:经由触控连接技术建立连接后,连接模块120和接收装置200,可先决定在不同情况该通过什么无线传输方式来进行数据和信号传送。举例来说,连接模块120和接收装置200可先设定当数据量超过设定值时,就使用Wi-Fi、蓝牙(Bluetooth)或其它合适的通信传输技术来进行传输,若数据未超过设定值,就使用建立连接的触控连接技术来进行传输;或者连接模块120可和接收装置200先设定当彼此距离超过设定值时,就使用Wi-Fi、蓝牙或其它合适的通信传输技术来进行传输,若数据未超过设定值时,就使用建立连接的触控连接技术来进行传输。特别注意的是,当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使用Wi-Fi、蓝牙或其它通信传输技术来进行传输时并不需要再重新进行额外连接配对,因为当连接模块120根据触控连接技术通过触控显示模块(例如触控面板)与接收装置200建立连接时,就已经完成使用其它通信传输技术所要进行配对的参数设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可通过连接模块120同时或分时和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建立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建立连接却发生连接失败时,传送装置100会发起重连机制。以下说明以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为例来做说明。传送装置100会根据重连机制,借助连接模块120通过触控显示模块110发送重新连接要求至接收装置20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重新建立起连接时,接收装置200会回传确认信号至传送装置100,以告知传送装置100连接已成功。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的重连机制亦包括重新连接要求发送的既定次数,当传送装置100发送重新连接要求的次数超过既定次数时,传送装置100就会停止再继续发送重新连接要求。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的重连机制亦包括重新连接要求发送的既定时间,当传送装置100发送重新连接要求的时间超过既定时间时,传送装置100就会停止再继续发送重新连接要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连接建立后,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要进行传输数据或信号时,却发生数据或信号传输失败,若连接还建立着,传送装置100会发起重传机制。以下说明以传送装置100和接收装置200为例来做说明。传送装置100会根据重传机制,发送重传要求至接收装置20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数据或信号可以重新进行传输时,接收装置200会回传确认信号至传送装置100,以告知传送装置100,数据或信号传输已接收成功。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的重传机制亦包括发送重传要求的既定次数,当传送装置100发送重传要求的次数超过既定次数时,传送装置100就会停止再继续发送重传要求。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的重传机制亦包括发送重传要求的既定时间,当传送装置100发送重传要求的时间超过既定时间时,传送装置100就会停止再继续发送重传要求。此外,当发生数据或信号传输失败时,若出现连接已失败的情况,传送装置100则会先进行上述重连机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连接建立后,判断模块130先会判断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分别物理邻近到触控显示模块110的哪一个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接着再将判断信息传送至管理模块140,以告知管理模块140,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分别所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目前在执行什么应用,以及此应用在执行的数据。以图6A为例,若显示区块A1用以执行播放电影,且显示区块A2用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当接收装置200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接收装置300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2时,判断模块130会通过判断信息告知管理模块140,接收装置200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执行播放电影,接收装置300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亦可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相同显示区块。以图6A为例,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可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或显示区块A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同时物理邻近到触控显示模块110的多个显示区块时,判断模块130可根据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的物理邻近面积比例,判断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物理邻近到触控显示模块110的哪一个显示区块。举例来说,若接收装置200同时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和显示区块A2,但所物理邻近到的面积70%在显示区块A1,30%在显示区块A2,判断模块130就会判断接收装置200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
图6B与图6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接收装置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装置200和接收装置300亦可分别包含多个显示区块,如图6B和图6C所示,接收装置200包含显示区块B1和显示区块B2,接收装置300包含显示区块C1和显示区块C2,其中接收装置200和接收装置300所包含的多个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触控显示模块110上的相同或不同的显示区块。以图6A-6C为例,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1和显示区块B2可分别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和显示区块A2,接收装置300的显示区块C1和显示区块C2亦可分别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和显示区块A2。举例来说,若显示区块A1用以执行播放电影,且显示区块A2用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当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1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2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2时,判断模块130会通过判断信息告知管理模块140,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1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执行播放电影,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2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再举另一示例,当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1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接收装置300的显示区块C2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2时,判断模块130会通过判断信息告知管理模块140,接收装置200的显示区块B1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执行播放电影,接收装置300的显示区块C2所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目前在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装置200和接收装置300所包含多个显示区块亦可预先定义执行特定的应用。延续前面例子来说,若显示区块B1和C1已预先定义为播放电影的区块,显示区块B1和C1将只有在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1时,判断模块130才会执行判断,若显示区块B1和C1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A2将不会执行判断。特别说明的是,图6A-6C所显示的显示区块,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不同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0、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亦可分别包括单一显示区块或包括三个或以上的显示区块。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传送装置100还包括查询模块(图未显示),在判断模块130判断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物理邻近到显示区块是哪一块后,判断模块130会先将判断结果传送给查询模块,查询模块就会查询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所对应的应用,并将查询结果回传至判断模块130,其中上述查询结果可包含应用名称信息等。判断模块130取得查询结果后,判断模块会根据查询结果,产生判断信息,并将判断信息传送至管理模块140。管理模块140接收到判断信息后,就会根据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发送模块150再将上述应用信息传送至接收装置200以及接收装置3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判断模块130还用以判断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是否超过默认值。当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超过默认值时,管理模块140所产生的应用信息仅包括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例如:音乐播放软件的名称和所播放音乐文件的文件名。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中,传送装置100并不会直接提供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应用所执行数据的相关文件或内容,传送装置100仅会先提供数据的名称信息给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
当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未超过默认值,管理模块140所产生的应用信息会包括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以及所执行的数据,例如:音乐播放软件的名称和所播放音乐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音乐文件文件;或浏览器名称和所浏览网页的全球资源定位器(URL),以及该网页所包含的数据。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中,传送装置100在传送应用信息时就会直接提供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应用所执行数据的相关文件或内容,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不用再进行数据查询或数据请求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传送装置100在应用信息中未传送应用所执行的数据至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且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本身亦无包含应用所执行的数据时,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会发送数据请求,以要求传送装置100传送应用所执行数据的相关文件或内容。接收模块160接收从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发送的数据请求后,接收模块160会将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发送的数据请求传送给管理模块140,管理模块140会根据数据请求,指示发送模块150传送对应数据请求的数据的相关文件或内容至接收装置200且/或接收装置300。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接收装置200的架构图。如图7所示,接收装置200包括:触控显示模块210、连接模块220、接收模块230、判断模块240、管理模块250、运行模块260以及发送模块270。接收装置200所示的方块图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接收装置200中亦可包含其它模块或组件。接收装置300的架构亦同接收装置200,便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显示模块210用以物理邻近传送装置100的触控显示模块110的多个显示区块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模块220根据触控连接技术通过触控显示模块210(例如触控面板)与传送装置100的连接模块120建立连接。接收模块230从传送装置100的发送模块150接收对应物理邻近的显示区块的应用信息,其中应用信息包含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例如:音乐播放软件的名称和所播放音乐文件的文件名。根据应用信息所提供的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判断模块240会判断接收装置200是否已有安装此应用,且接收装置200是否已经具有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并根据判断结果产生判断信息。管理模块250则根据判断信息决定如何取得应用软件和数据。当接收装置200取得应用软件和数据后,运行模块260会执行应用软件和数据,以在触控显示模块210显示对应应用信息的显示结果。举例来说,若触控显示模块210的显示区块B1所物理邻近到的触控显示模块110的显示区块A1在播放音乐,当接收装置200取得应用软件和数据后,触控显示模块210的显示区块B1就会通过运行模块260执行相同的播放软件和音乐文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判断模块240根据应用信息所提供应用的名称信息所产生的判断信息结果是接收装置200不具有应用,管理模块250会从网络下载应用,例如:应用商店(App Store),下载完毕后,管理模块250就指示安装已下载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判断模块240根据应用信息所提供的数据的名称信息所产生的判断信息结果是接收装置200不具有该数据,管理模块250会指示发送模块270向传送装置100发送数据请求,以请求传送装置100传送该数据的相关文件或信息至接收装置20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数据的相关文件或信息亦可由传送装置100在应用信息就提供给接收装置2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判断模块240根据应用信息所产生的判断信息结果表示接收装置200已具有该应用和数据,管理模块250就会直接指示运行模块260执行该应用信息和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管理模块250指示从网络下载应用却发生下载失败时,管理模块250会发起重新下载机制。根据重新下载机制,管理模块250会重新从网络下载应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管理模块250的重新下载机制亦包括重新下载的既定次数,当管理模块250重新下载的次数超过既定次数时,管理模块250就会停止再重新下载应用,且亦不会再和传送装置100要求任何数据。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管理模块250的重新下载机制亦包括发送重新下载要求的既定时间,当传送装置100发送重新下载要求的时间超过既定时间时,传送装置100就会停止再重新下载应用,且亦不会再和传送装置100要求任何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触控显示模块210亦可包含多个显示区块,触控显示模块210的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传送装置100的相同或不同显示区块。关于多显示区块物理邻近的说明,在之前的实施例已有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800,且此方法适用于传送装置100。在步骤S810,通过传送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分别显示执行不同应用所产生的显示结果。在步骤S820,通过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其中上述触控连接的建立是依据图1至图4所描述的触控连接技术。在步骤S830,判断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是哪一个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在步骤S840,根据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应用信息包含应用的名称,应用所执行数据的名称以及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应用信息仅包含应用的名称,以及应用所执行数据的名称。在步骤S850,产生应用信息后,再通过传送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将应用信息传送至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步骤S830还包括,在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后,查询对应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所对应的上述应用,并产生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包含于判断信息中,以由判断信息中得知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正在执行什么应用和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步骤S830还包括,判断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是否超过默认值。当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超过默认值,应用信息将仅会包括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当应用所执行的上述数据大小未超过默认值,应用信息将会包括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以及该数据的相关文件和内容。当传送装置未直接提供该数据的相关文件和内容,且接收装置本身亦不具有该数据的相关文件和内容时,会接收到从接收装置发送的数据请求,根据此数据请求,就会通过传送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该数据的相关文件和内容至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装置亦可包含多个显示区块,接收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传送装置的相同或不同显示区块。因此,会通过传送装置判断接收装置的显示区块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传送装置的哪个显示区块。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900,且此方法适用于接收装置200和接收装置300。在步骤S910,通过接收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物理邻近传送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步骤S920,通过触控显示模块与传送装置建立触控连接,其中上述触控连接的建立依据图1至图4所示的触控连接技术。在步骤S930,通过触控显示模块从传送装置接收对应接收装置物理邻近的显示区块的应用信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应用信息包含应用的名称,应用所执行数据的名称以及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应用信息仅包含应用的名称,以及应用所执行的数据的名称。
在步骤S940,根据应用信息,通过接收装置判断接收装置是否已具有该应用和数据,以产生判断信息。在步骤S950,根据判断信息,通过接收装置决定如何取得应用和数据。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判断信息表示接收装置不具有应用,就会通过接收装置执行下载应用的步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判断信息表示接收装置不具有数据,也就是传送装置并未在应用信息提供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且接收装置本身亦没有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时,就会通过接收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向传送装置发送数据请求,以请求传送装置提供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接收装置已具有应用和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就通过接收装置直接执行该应用和数据。在步骤S960,在取得该应用以及该数据的相关内容及文件后,通过接收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显示对应该应用信息执行该数据的显示结果。
通过本发明的数据共享方法,用户可经由触控连接技术将装置相互物理邻近,即可快速建立传送装置与其他接收装置的连接,并通过建立好的连接,从传送装置传送对应接收装置所物理邻近到的显示区块的应用信息至接收装置,以使得在接收装置上可直接且快速地执行和传送装置相同的应用和数据。此外,本发明的数据共享方法亦可应用在装置间彼此多个显示区块的物理邻近,以使得接收装置亦可在其不同显示区块显示对应传送装置的不同区块所显示的执行不同应用和数据的内容。
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共享方法实施例可在各种硬件、软件编码或两者组合中进行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为集成入视频压缩芯片的电路或集成入视频压缩软件以执行上述过程的程序代码。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为在数据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中执行的执行上述程序的程序代码。本发明也可涉及计算机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执行的多种功能。可根据本发明配置上述处理器执行特定任务,其通过执行定义了本发明揭示的特定方法的机器可读软件代码或固件代码来完成。可将软件代码或固件代码发展为不同的程序语言与不同的格式或形式。也可为了不同的目标平台编译软件代码。然而,根据本发明执行任务的软件代码与其他类型配置代码的不同代码样式、类型与语言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像“第一”、“第二”、“第三”等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修饰元件的序词并不意味着自身具有任何优先权、优先级或者一个元件的等级高于另一个元件或者方法执行的时间顺序,而仅仅作为标号用于区分一个具有确切名称的元件与具有相同名称(除了修饰序词)的另一元件。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描述示例被认为说明的所有方面并且无限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指示,而非前面描述。所有在权利要求等同的方法与范围中的变化皆属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2)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含:
触控显示模块,包含多个显示区块,其中每一个上述显示区块分别对应执行不同应用的显示结果;
连接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
判断模块,用以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哪一个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
管理模块,用以根据上述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以及
发送模块,用以将上述应用信息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
查询模块,在上述判断模块判断上述物理邻近之后,用以查询对应上述接收装置邻近的上述显示区块所对应的上述应用,并传送查询结果至上述判断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断模块取得上述查询结果后,上述判断模块会根据上述查询结果,传送判断信息至上述管理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断模块还用以判断上述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是否超过默认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应用所执行的上述数据大小超过上述默认值,上述发送模块所发送的上述应用信息仅包括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的名称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应用所执行的上述数据大小未超过上述默认值,上述发送模块所发送的上述应用信息包括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的名称信息以及上述数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接收从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数据请求,其中根据上述数据请求,上述发送模块会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对应上述数据请求的上述数据至上述接收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模块可同时或分时通过触控连接技术和上述多个接收装置建立上述触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接收装置的第二触控显示模块亦包含多个第二显示区块,上述接收装置的上述第二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不同的上述显示区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第二显示区块已预先设定对应显示执行特定的上述应用所显示的上述显示结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显示区块中的一个物理邻近上述显示区块的多个,上述判断模块会根据物理邻近面积比例判断上述第二显示区块的该一个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的哪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触控连接建立失败时,上述连接模块会执行重连机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发送模块发送数据失败时,上述连接模块会执行重传机制。
14.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触控显示模块,包含多个第二显示区块,用以物理邻近传送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
连接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上述传送装置建立触控连接;以及
接收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从上述传送装置接收对应物理邻近的上述多个显示区块执行不同应用的应用信息;
其中根据上述应用信息,上述触控显示模块显示对应上述应用信息的显示结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信息包含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以判断上述接收装置是否具有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产生判断信息;
管理模块,用以根据上述判断信息,决定如何取得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及
运行模块,取得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后,用以执行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在上述触控显示模块显示上述显示结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以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发送数据请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不具有上述数据,上述管理模块指示上述发送模块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向上述传送装置发送上述数据请求。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不具有上述应用,上述管理模块指示下载上述应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下载上述应用失败时,上述管理模块会执行重新下载机制。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已具有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上述管理模块直接指示上述运行模块执行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上述传送装置的不同上述显示区块。
23.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用于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通过上述传送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分别显示执行不同应用所产生的显示结果,其中上述显示区块包含在触控显示模块中;
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与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建立触控连接;
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上述触控显示模块的哪一个显示区块,以产生判断信息;
根据上述判断信息,产生应用信息;以及
将上述应用信息通过上述触控显示模块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后,查询对应上述接收装置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所对应的上述应用,并产生查询结果,以及
将上述查询结果包含于判断信息中。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判断上述应用所执行的数据大小是否超过默认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应用所执行的上述数据大小超过上述默认值,产生的上述应用信息仅包括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的名称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应用所执行的上述数据大小未超过上述默认值,产生的上述应用信息包括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的名称信息以及上述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接收从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数据请求;以及
根据上述数据请求,传送上述数据至上述接收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可同时或分时与上述多个接收装置建立上述触控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装置亦包含多个第二显示区块,上述接收装置的每一个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上述传送装置的不同的上述显示区块。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已预先设定对应显示执行特定上述应用所显示的上述显示结果。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当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的一个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的多个,根据物理邻近面积比例,判断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的该一个物理邻近到上述显示区块的哪一个。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当上述触控连接建立失败时,执行重连机制。
3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当发送数据失败时,执行重传机制。
35.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用于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通过上述接收装置的多个第二显示区块物理邻近传送装置的多个显示区块;
通过上述接收装置的触控显示模块与上述传送装置建立触控连接;
从上述传送装置接收对应物理邻近的上述多个显示区块执行的不同应用的应用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应用信息,显示对应上述应用信息的显示结果。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应用信息包含应用和数据的名称信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根据上述应用信息,判断上述接收装置是否具有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产生判断信息;
根据上述判断信息,决定如何取得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及
取得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后,执行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以显示上述显示结果。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不具有上述应用,下载上述应用。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下载上述应用失败时,会执行重新下载机制。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不具有上述数据,向上述传送装置发送数据请求。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共享方法还包括:
若上述判断信息表示上述接收装置已具有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执行上述应用和上述数据。
42.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数据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收装置的上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块可分别同时或分时物理邻近到上述传送装置的不同上述显示区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43790.1A CN104808831B (zh) | 2014-01-29 | 2014-01-29 |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US14/607,242 US9661671B2 (en) | 2014-01-29 | 2015-01-28 | Transmission devices, receiv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haring dat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43790.1A CN104808831B (zh) | 2014-01-29 | 2014-01-29 |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08831A CN104808831A (zh) | 2015-07-29 |
CN104808831B true CN104808831B (zh) | 2018-06-22 |
Family
ID=5368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37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08831B (zh) | 2014-01-29 | 2014-01-29 |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1671B2 (zh) |
CN (1) | CN1048088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8960B (zh) * | 2016-03-07 | 2021-06-25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执行方法及装置 |
WO2018054171A1 (zh) * | 2016-09-22 | 2018-03-2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 |
US11221704B2 (en) * | 2020-02-05 | 2022-01-11 | Sigmasense, Llc. | Screen-to-screen communication via touch sense element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2538A (zh) * | 2012-03-14 | 2012-09-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02725717A (zh) * | 2010-06-10 | 2012-10-10 |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设备之间的通信 |
CN102916729A (zh) * | 2012-09-04 | 2013-02-0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近场通信方法、系统及触摸屏终端 |
CN103150066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通讯系统及方法 |
CN203858601U (zh) * | 2014-01-29 | 2014-10-01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60569A1 (en) * | 2005-01-14 | 2006-07-20 | Mediatek Inc. | Cellular phone and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EP1953673A3 (en) * | 2005-03-16 | 2008-12-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terminal and RFID system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using wireless terminal and RFID system |
US7730236B2 (en) * | 2005-09-30 | 2010-06-01 | Mediatek Inc. | Cellular phone and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9665868B2 (en) * | 2010-05-10 | 2017-05-30 | Ca, Inc. | One-time use password systems and methods |
US9084072B2 (en) * | 2011-10-17 | 2015-07-14 | Google Inc. | Techniques for using software application-related metadata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s |
US8718553B2 (en) * | 2012-01-27 | 2014-05-06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ving integrated NFC antenna and touch screen display |
US9684389B2 (en) * | 2012-03-01 | 2017-06-2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operation to be executed and associating the operation with a tangible object |
US9268420B2 (en) * | 2012-03-05 | 2016-02-23 | Htc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having antenna patter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having such touch panel structure |
CN102832975B (zh) * | 2012-08-14 | 2015-03-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终端 |
US20140081858A1 (en) * | 2012-09-14 | 2014-03-20 |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 Banking system controlled responsive to data read from data bearing records |
CN102882545B (zh) * | 2012-09-21 | 2015-08-05 |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设备 |
KR20140090297A (ko) * | 2012-12-20 | 2014-07-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하는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
EP2949050B1 (en) * | 2013-01-25 | 2019-07-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dication of nfc location |
US9531439B2 (en) * | 2013-12-04 | 2016-12-27 | Mediatek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between two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4765480A (zh) * | 2014-01-03 | 2015-07-08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显示设备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
CN105095131B (zh) * | 2014-04-21 | 2018-05-22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传送装置、传输系统和传输方法 |
US9547363B2 (en) * | 2014-07-16 | 2017-01-17 | Mediatek Inc. | Power-sav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1630726B1 (ko) * | 2014-12-11 | 2016-06-1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모바일 기기로 운전자를 인식하는 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
-
2014
- 2014-01-29 CN CN201410043790.1A patent/CN1048088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1-28 US US14/607,242 patent/US966167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5717A (zh) * | 2010-06-10 | 2012-10-10 |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设备之间的通信 |
CN103150066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通讯系统及方法 |
CN102662538A (zh) * | 2012-03-14 | 2012-09-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02916729A (zh) * | 2012-09-04 | 2013-02-0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近场通信方法、系统及触摸屏终端 |
CN203858601U (zh) * | 2014-01-29 | 2014-10-01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15983A1 (en) | 2015-07-30 |
US9661671B2 (en) | 2017-05-23 |
CN104808831A (zh) | 2015-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77474B (zh) | 家用电器、家用电器的网络连接系统和家用电器的网络连接方法 | |
EP3179758A1 (en) | Building intercom method, nfc unlocking device and building intercom system | |
CN104144093A (zh)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CN103824099A (zh) | 智能终端通过识别标签自动连接并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376738A (zh) |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469886A (zh) | 智能设备及其快速接入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615320A (zh) | 一种交易应用的选择方法和终端 | |
CN103763327A (zh) | 一种账号登录方法及系统 | |
CN104301857A (zh) | 用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098452A (zh) | 移动终端、远程操作系统、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控制方法以及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1385611B (zh) | 一种智能电视的账户登录方法、智能电视及终端设备 | |
CN107426069A (zh) | 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333598A (zh) | 基于二维码和网络适配的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互连的方法 | |
CN103152392A (zh) | 安装包提供方法、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028264A (zh) | 电子设备蓝牙配对方法和系统 | |
CN109087468A (zh) | 一种显码播报设备、账号绑定与支付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808831B (zh) | 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
KR102616289B1 (ko) | 비콘을 이용한 일행을 확인하기 위한 단말, pos 단말, 비콘 관리 서버, 비콘 신호 송출기, 일행 관리 서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그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 |
CN104660655A (zh) | 一种对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04102158U (zh) | 智能终端通过识别标签自动连接并控制设备的系统 | |
CN202261388U (zh) | 基于带有通信模块的触控屏移动设备远程手势识别与传输实现系统 | |
CN106533478B (zh) | 可穿戴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 |
CN203858601U (zh) | 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 |
CN112351074A (zh) | 配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7426727A (zh) | 一种基于公众号的设备绑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