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3472A - 转印部件、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转印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辊件 - Google Patents
转印部件、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转印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辊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93472A CN104793472A CN201410447652.XA CN201410447652A CN104793472A CN 104793472 A CN104793472 A CN 104793472A CN 201410447652 A CN201410447652 A CN 201410447652A CN 104793472 A CN104793472 A CN 1047934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 transfer member
- layer
- transfer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32B1/08—Tubular produ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synthetic rubber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silicone rub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4—Wear resistan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14—Transfer rol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9—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yer or 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印部件,包括支撑体、弹性层、以及位于弹性层上并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层,其中,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180%,以及,其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3微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部件、一种转印部件制造方法、一种转印单元、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一种辊件。
背景技术
JP-A-10-111599(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通过使显影辊表面与感光体接触从而向感光体分送调色剂的系统中的显影辊,其中,至少显影辊的表面层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树脂组分,以及,显影辊由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层形成,其中设置软组分作为基质组分,并设置硬组分作为域组分(domain component)”。另外,JP-A-10-111599还披露,显影辊的单种域组分的屈服伸长率等于或小于100%,以及,单种基质组分的断裂伸长率等于或大于250%。
JP-A-2010-122314(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一种“半导电性带,其包括表面层、以及由半导电性橡胶所形成弹性层,其中,表面层具有海-岛结构,其包括海部和岛部,海部由含有聚四氟乙烯树脂细粉末的树脂形成,以及,岛部由比海部软的聚氨酯树脂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印部件,其可以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
上述目的采用下述结构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印部件,包括:
支撑体;
弹性层;以及
树脂层,其位于弹性层上,具有海-岛结构,
其中,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180%,以及,其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3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进一步包括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树脂层上,其中,树脂表面层具有海-岛结构,以及,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进一步包括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树脂层上,其中,树脂表面层不具有海-岛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转印部件中,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为1微米~3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的转印部件中,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为1微米~3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中,树脂层的厚度为5微米~4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中,相对于整个树脂层,树脂层中岛部的含量比在5体积%~25体积%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中,树脂层由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弹性层上涂覆涂层液,该涂层液包括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
使在涂层液的涂覆中所得到的涂层膜干燥,同时控制干燥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印单元,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以及
中间转印部件,其布置成与转印部件相对,
其中,转印单元将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充电;
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单元,用含有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图像保持部件上所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该中间转印部件上;
一次转印单元,其执行一次转印,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
二次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转印部件,以及,该二次转印单元执行二次转印,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使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辊件,包括:
支撑体;
弹性层;以及
树脂层,其位于弹性层上,具有海-岛结构,
其中,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180%,以及,其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3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辊件进一步包括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树脂层上,其中,该树脂表面层具有海-岛结构,以及,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
与所包括的树脂层没有海-岛结构、或者所包括树脂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直径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三、第五至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的转印部件。
与包括海-岛结构中岛部直径超过0.5微米的树脂层作为树脂表面层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印部件,其能抑制由于充电导致的电阻减小。
与所采用涂覆步骤中使用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的转印部件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可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的转印部件。
与所包括的树脂层没有海-岛结构、或者所包括树脂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直径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提供的转印单元,其所包括的转印部件能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
与所包括的树脂层没有海-岛结构、或者所包括树脂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直径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能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的转印部件。
与所包括的树脂层没有海-岛结构、或者所包括树脂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直径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和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抑制裂纹产生以及清洁刮板折起的辊件。
附图说明
基于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辊的示意性轴测图,以及,图1B是沿图1A中线A-A的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图1B的剖视图中用虚线围住部分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示二次转印辊实施例的裂纹评估方法的说明图;以及
图5是图示二次转印辊实施例的体积电阻值测量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作为本发明示例的实施例。
转印部件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在支撑体上依序包括弹性层和树脂层,以及,树脂层具有海-岛结构,其中,岛部的直径为0.5微米~3微米,以及,其中,断裂伸长率为20%~180%。
为了避免记录介质(下文中,也可以称为“片材”)背面由于中间转印部件上所残留调色剂的转印而变脏,以及,为了避免弹性层的臭氧劣化,作为转印部件示例的二次转印辊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包括位于弹性层上的树脂层。
在这种二次转印辊中,树脂层不易随下层的弹性层变形,以及,在连续使用之后,产生了裂纹(裂隙或裂缝),并且会劣化二次转印辊的原有的功能。据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向树脂层施加柔软性的方法,以使其具有优良的对弹性层变形的跟随性。
另一方面,为了除去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的调色剂,用刮板清洁二次转印辊的表面,但如果树脂层的柔软性较高,辊表面与刮板的粘附性增加,并且,会出现清洁刮板折起的情况。
也就是,当二次转印辊的树脂层设置为具有柔软性以抑制裂纹产生时,清洁时发生刮板折起,以及,难以既抑制裂纹产生又抑制刮板折起。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的树脂层具有海-岛结构,其中,岛部的直径为0.5微米~3微米,以及,其中,断裂伸长率为20%~180%,能抑制裂纹产生,同时保持表面硬度以抑制刮板折起。
获得这种效果的作用并不清楚,但据信为如下所述。
当转印部件受到片材边缘或对置部件压迫时,转印部件的直径由于弹性层的存在而减小,而且,部件中对应于所减小量的体积暴露至受压迫部分的外侧,成为膨胀部(也称为隆起)。此时,使膨胀部的树脂层伸长,以及,在重复此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层的伸长和收缩产生裂纹。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的树脂层中,当由片材边缘或对置部件压迫转印部件并且减小其体积时,分散的岛部吸收体积变化,据此,能减小受压迫部分外侧的隆起(与发泡材料相同的原理)。另外,由于存在比岛部硬的海部,对于整个树脂层而言,维持能够抑制清洁刮板折起的表面硬度。
所以,能减小由于隆起导致的树脂层伸长并抑制裂纹产生,同时,抑制清洁刮板折起并维持较高清洁性能。
如上所述,示出二次转印辊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示例,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以及,如果中间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设备的一次转印辊、或者直接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印辊具有上述问题,也可以采用根据实施例的转印部件来解决这种问题。
另外,与上述采用相同的方式,即使转印部件具有带状件的形状,当转印部件具有上述问题时,也可以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来解决这种问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中,“最外表面”可以是由上述树脂层形成的表面,或者,可以是由设置在此树脂层上的树脂表面层(下文所述)形成的表面。
树脂层
首先,说明树脂层。
如上所述,树脂层具有海-岛结构,其中,岛部的直径为0.5微米~3微米,以及,其中,断裂伸长率为20%~180%。
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既能抑制裂纹产生也能抑制刮板折起。
岛部的直径小于0.5微米时,树脂层没有充分赋予柔软性,据此,难以将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调节在上述范围内。
另外,岛部的直径超过3微米时,树脂层中含有的导电性材料(例如炭黑)往往容易凝集,据此,电阻会减小,并且会降低作为转印部件的性能。其原因据信为如下。实施例的树脂层趋于不均匀地置于海部中的岛部外周的周边,而且,如果岛部的直径增大,导电材料彼此接近并处于凝聚状态。
当断裂伸长率超过180%时,树脂层的柔软性增加,据此,出现刮板折起,以及,当断裂伸长率小于20%时,容易产生裂纹。
更适宜的是,树脂层的岛部直径为1微米~3微米。
另外,更适宜的是,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50%~150%。
这里,树脂层的岛部直径表示如下方式测量的岛部最大直径的平均值。
用单刃刀片于径向(厚度方向)切出测量样品的断面,并且用氩气的等离子处理对切出的断面进行离子蚀刻,然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断面。
使用Quorum Technologies制造的RF Plasma Barrel Etcher PT7160,以10瓦特功率执行离子蚀刻,持续8分钟处理时间,制成测量样品。
利用由JEOL Ltd.制造的JSM-6700F,在二次电子图像(SEI)的观察模式下,以5千伏的加速电压,执行扫描电镜下的观察。
以下述方式测量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
首先,制造树脂层的单膜,得到测量样品。
用已知的方法,例如线棒涂布或喷涂,由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层液,在市售树脂片上形成涂覆膜,并干燥涂覆膜,从而制成树脂层的单膜。从树脂片上剥下所得到的单膜,用其作为测量样品。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片、氟树脂等作为树脂片。
另外,取决于树脂层的厚度,由于膜与树脂的粘附性增加、并且难以剥离,取代树脂片,可以将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层液施加至橡胶片,以制造通过组合橡胶片和树脂层而得到的叠层测量样品,并且可以测量该样品。伸长率值大于树脂层的材料适宜用作这里所使用的橡胶片,并且可以使用市售橡胶片。具体材料的示例包括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二元乙丙橡胶等。
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述方式制造测量样品和试验片,并且在下列测量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目视检查树脂层的断裂,并且还估计S-S(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值变化(断裂噪声)作为断裂伸长率。
使用二元乙丙橡胶片(500微米厚度)作为橡胶片,并且通过喷涂,向其上施加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层液,然后在140℃下焙烧20分钟,形成具有14微米厚度的树脂层,以制造测量样品。
切割该测量样品,以使其具有5毫米宽度和40毫米的测量部分长度,并且将其设定为试验片。
使用该试验片,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
·装置:由AIKOH 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拉力试验机MODEL-1605N
·测量条件:10毫米/分钟的速度
·测试环境:23℃±5℃的实验室环境
树脂层只是自所制造的转印部件中切出,并且在上述条件下可以测量断裂伸长率。
树脂层中直径为0.5微米~3微米的岛部的含量比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可以获得上述断裂伸长率即可,然而,具体而言,例如,相对于整个树脂层,其含量比适宜在5体积%~25体积%的范围内,更宜在10体积%~20体积%的范围内。
通过对扫描电镜图像中岛部所占据面积进行图像分析,并且通过假设所占据面积的形状为球形来执行体积换算,获得岛部的含量比。
另外,可以根据转印部件的实施例来选择树脂层的厚度,然而,为了实现例如确保表面平滑性以防止片材背面由于调色剂转印而变脏的功能、或者防止弹性层臭氧劣化的功能,以及为了层的耐磨性(防止由于膜去除而导致的失效),其厚度适宜为例如5微米~40微米,更宜为10微米~30微米。
接着,说明树脂层的形成方法。
上述树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以及,出于容易制造的考虑,下述使用固化性树脂的方法是适宜的。
也就是,本方法是一种使用基底树脂(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固化剂)的方法(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
也就是,本实施例的树脂层适宜具有海-岛结构,该结构由固化性树脂与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适宜含有相对于固化性树脂或溶剂具有不同相容性的至少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形成。
下面,具体说明本方法。
本方法至少包括:涂覆步骤,在弹性层上施加含有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涂层液;以及干燥步骤,干燥涂覆膜,同时,控制在涂覆步骤中所得到涂覆膜的干燥速率。
涂覆步骤中所使用的固化性树脂可以是这样一种树脂,其包括一种官能团,这种官能团可以与作为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反应。
这种包括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的示例包括多元醇,如丙烯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或分子式中包括羟基的聚烯烃类多元醇。另外,为了改进功能,可以使用氟代烯烃共聚物(例如,四氟乙烯-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四氟乙烯-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或者氟乙烯共聚物。
作为固化性树脂的适宜市售产品包括由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的ZEFFLE GK570、由Asahi Glass Co.,Ltd.制造的LUMIFLON等。
作为在涂覆步骤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使用已知的固化剂,以及,其具体示例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异氰脲酸酯三聚体(市售产品:“TAKENATE D-170N(由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制造)”或“Sumidur N3300(由Sumika Bayer CO.,Ltd.制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的异氰脲酸酯三聚体(市售产品:“T1890(由Evonik Degussa GmbH制造)”)、H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混合异氰脲酸酯三聚体(市售产品:“Desmodur HL(由SumikaBayer CO.,Ltd.制造)”)、其它异氰脲酸酯三聚体(市售产品:“DURANATE TKA-100(由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DURANATE TPA-100(由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加合产物(市售产品:“DURANATEE402-80B(由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缩二脲产物(biuretproduct)(市售产品:“DURANATE22A-75P”或“DURANATE21S-75E”)等。
涂覆步骤中所使用的涂层液包括两种或更多种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通过组合异氰酸酯化合物并调整混合比等,可以形成期望的海-岛结构。
出于形成海-岛结构的考虑,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优选地,包括相对于固化性树脂或涂层液中共存的溶剂具有不同相容性的至少两种不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以及,特别优选地,包括相对于溶剂具有不同相容性的至少两种不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
适宜组合的示例,包括“DURANATE22A-75P”与“DURANATEE405-70B”的组合、“DURANATE21S-75E”与“DURANATEE405-70B”的组合、“DURANATE TPA-100”与“DURANATEE402-80B”的组合等。
优选地,使包含能与异氰酸酯基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固化剂)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多元醇)可以以一定组成比混合,使得异氰酸酯基(NCO基)相对于树脂(多元醇)中羟基(OH基)的摩尔比(NCO/OH,R值)在0.7~1.5范围内,适宜在0.9~1.3范围内,更宜在1.0~1.1范围内。
涂覆步骤中所使用溶剂的示例包括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醇等。
其中,出于树脂溶解性和挥发性的考虑,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是优选的。
涂层液中溶剂的含量可以调节,以控制干燥时间(涂覆膜潮湿时的时间)。
另外,对于涂覆步骤中所使用的涂层液,适宜使用用于赋予导电性的导电材料(炭黑等)。
这里,树脂层中所使用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电子导电材料、离子导电材料等。该导电材料与将要在弹性层113部分中描述的导电材料是相同的。
另外,除了反应抑制剂和金属催化剂,涂层液还可以含有用于控制物理性质的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泡沫稳定剂、消泡剂、阻燃剂、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颜料、染料、稳定剂、抑菌剂、填料等。
在涂覆步骤中,将上述组分溶解并分散在溶剂中以制备涂层液,并且将此涂层液施加到弹性层上。
这里,在涂层液的制备中,出于提高导电性材料(炭黑)分散性的考虑,可以优选使用碰撞式分散器,例如喷射磨或均化器。
在涂覆步骤中,可以基于转印部件的实施例(例如,带状件或辊状件),应用已知的涂覆方法,以及,例如,出于成膜性、涂层液的使用量、以及生产率的考虑,适当地使用流涂法、浸涂法、喷涂法,喷墨法等。
在涂覆步骤之后的干燥步骤中,对涂覆步骤中所得到的涂覆膜进行干燥,同时控制干燥速率。
在此步骤中,控制所采用的干燥速率,直至涂覆膜干燥。也就是,在该步骤中,通过控制涂覆膜潮湿时的时间长度,来调节岛部的尺寸。
涂覆膜潮湿时的时间越长,岛部的尺寸趋于增大,以及,涂覆膜潮湿时的时间越短,岛部的尺寸趋于减小。
为了控制干燥速率,使用调整涂层液中溶剂量(即:涂覆膜中的溶剂量)的方法。
在采用此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在干燥条件(温度或湿度)固定不变的环境中,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涂层液中溶剂的量,控制涂覆膜的干燥速率。
另一方面,在此步骤中,也可以改变干燥条件来控制干燥速率。
在干燥步骤时,可以使用加热干燥或空气干燥或其组合,以及,通过适当地选择以及调节干燥时的条件,也就是,温度、湿度、采用空气干燥情况下的空气量、气流条件、以及空气湿度(含水量),可以控制涂覆膜的干燥速率。
在干燥步骤之后,如果需要,可以对树脂层进行焙烧。
树脂表面层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树脂层上的树脂表面层。在包括树脂表面层的情况下,此树脂表面层形成转印部件的“最外表面”。
此树脂表面层适宜由下述树脂表面层形成:(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或者,(2)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的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的树脂表面层。
在上述树脂层中,岛部的直径为0.5微米~3微米。通过包括具有这种直径的岛部,最外表面上会出现放电,并且会减小电阻。
所以,通过包括上述的树脂表面层,由于岛部直径的尺寸而不易在最外表面上发生放电,并且会抑制电阻的减小。结果,可以抑制由于电阻减小导致的图像质量劣化。
这里,在(2)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中,岛部直径的测量方法是与上述树脂层中所使用相同的方法。
在树脂表面层是(2)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的情况下,除了岛部直径范围的配置之外,出于层之间粘附性、湿润性、以及涂覆膜均匀性的考虑,本树脂表面层适宜具有与上述树脂层相同的配置,也就是,包括树脂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必要时包括添加剂的配置。
另外,(2)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以及,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其使用主要形成海部的基底树脂(固化性树脂)以及主要形成岛部的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固化剂),并且,可以选择能减小岛部直径的条件。
在(2)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中,例如,相对于整个树脂层,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的岛部的含量比适宜在5体积%~25体积%的范围内,以及,更宜在10体积%~20体积%的范围内。
出于耐磨性的考虑,(2)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例如适宜为1微米~3微米,更宜为2微米~3微米。
另一方面,在树脂表面层是(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树脂表面层没有限制,但是,适宜的是具有包括树脂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必要时包括添加剂的配置。
(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中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示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酰胺树脂、共聚酰胺、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芳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例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聚偏氟乙烯)、脲醛树脂等。树脂材料可以是通过用固化剂对固化性树脂进行固化所得到的材料。
这里,共聚酰胺包括尼龙610、尼龙11、以及尼龙12中任一种或多种作为聚合单元,以及,这种共聚物中包括的其它聚合单元为尼龙6、尼龙66等。
对于(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中所使用的导电材料或其它添加剂,使用上述树脂层中所使用的导电材料或添加剂。
这里,出于既抑制与下层树脂层的粘附性、也抑制裂纹和擦痕产生的考虑,关于(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适宜是由包括固化性树脂、固化剂、以及炭黑的组成物所得到的树脂表面层,特别适宜是用包括树脂(固化性树脂)(其包括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异氰酸酯固化剂、以及炭黑组成物的固化膜所构造的树脂表面层。
作为固化性树脂和固化剂(异氰酸酯固化剂),使用上述形成树脂层时所使用的固化性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
这里,优选地,包括可以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固化性树脂)以及异氰酸酯固化剂可以以一定组成比进行混合,使得树脂(多元醇)中异氰酸酯基(NCO基)相对于羟基(OH基)的摩尔比(NCO/OH,R值)在0.7~1.5的范围内,适宜在0.9~1.3的范围内,更宜在1.0~1.1的范围内。
(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这样形成:将各组分溶解并分散在溶剂中来制备涂层液,将此涂层液施加至树脂层上,以及,进行干燥,并在需要时焙烧(固化)该层。
这里,在涂层液的制备过程中,出于提高导电材料(炭黑)分散性的考虑,可以适宜地使用碰撞式分散器例如喷射磨或均化器。
作为涂层液中所使用的溶剂,使用在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涂层液中所使用的溶剂。
出于抑制裂纹产生的考虑,(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表面层的厚度适宜为1微米~3微米,更宜为1微米~2微米。
杨氏模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的最外表面的杨氏模量适宜为100兆帕(MPa)~600兆帕。
最外表面的杨氏模量更宜为150兆帕~550兆帕,优选为150兆帕~500兆帕。
这里,杨氏模量是以下述方式所得到的值:相对于转印部件的最外表面,以Shimadzu动态超显微硬度计DUH201S,使用具有115°脊角(ridge angle)的三角锥压头,在0.2mgf(19.6毫牛)的试验载荷和0.0284毫牛/秒的加载速度的测量条件下,根据70%压痕率卸荷时的S-S曲线的斜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去除弹性层(基底橡胶)的影响,杨氏模量是以下述方式相对于最外表面测得的值:使用Asker C类硬度调节至90°的弹性层附着辊(基底橡胶辊)或橡胶片作为标准基底材料,涂覆单层树脂层或者树脂层和树脂表面层叠层体。
在单层树脂层的情况下,通过树脂层的结构组成或形成方法(焙烧时间以及焙烧温度)、岛部的直径、以及岛部的量等,调整杨氏模量。
在树脂层和树脂表面层之叠层体的情况下,除了树脂表面层的结构组成或形成方法(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岛部的直径、岛部的量以及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之外,还通过树脂层的结构组成或形成方法(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岛部的直径、岛部的量等,调节杨氏模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可以包括上述树脂层,并且可具有辊形或带形。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适宜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用作由刮板进行清洁的二次转印单元,但也可以用作一次转印单元。
下文中,参照图1A至图2B,具体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是二次转印辊的情况。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辊的示意性轴测图,以及,图1B是沿图1A中线A-A的剖视图。图2A和图2B是图1 B的剖视图中用虚线围住部分的要部放大图。
二次转印辊
如图1A和图1B所示,二次转印辊111例如包括支撑体112、设置在支撑体上的弹性层113、以及设置在弹性层上的表面层114。
这里,如图2A中所示,表面层114是如上所述的单层树脂层114A、或者如上所述的树脂层114A和树脂表面层114B的叠层体。
在图2B中,树脂表面层114B具有海-岛结构,但其当然也可以是不具有海-岛结构的树脂层。
支撑体
支撑体112是能够起到电极作用的导电部件以及二次转印辊111的支撑部件。
作为支撑体112,例如,使用由金属例如铁(易切钢)、铜、黄铜、不锈钢、铝或镍制成的部件。
另外,作为支撑体112,例如,使用外表面经过镀制的部件(例如,树脂或陶瓷部件)、分散有导电材料的部件(例如,树脂或陶瓷部件)等。
支撑体112可以是中空部件(管状部件),或者可以是非中空部件。
弹性层
弹性层113是导电层,并且包括例如橡胶材料(弹性材料),以及,可以包括导电材料或其它添加剂。弹性层113可以是导电发泡弹性层,或者,可以是导电非发泡弹性层,但出于防止形成树脂层时涂层液渗透进入弹性层的考虑,该弹性层优选是非发泡弹性层。
作为橡胶材料(弹性材料),例如,至少使用化学结构中具有双键的弹性材料。
橡胶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表氯醇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硅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二元乙丙橡胶、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物橡胶、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NBR)、天然橡胶、以及通过混合这些材料所得到的橡胶。
这些橡胶材料中,适宜使用聚氨酯、EPDM(三元乙丙橡胶)、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物橡胶、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橡胶、NBR(丁腈橡胶)、以及混合这些材料所得到的橡胶。
当橡胶材料的导电性较低、或者当橡胶材料不具有导电性时,使用导电材料。作为导电材料,使用电子导电材料或离子导电材料。
电子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炭黑粉,如科琴黑或乙炔黑;热分解碳或石墨;各种导电金属或合金,如铝、铜、镍或不锈钢;各种导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或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通过对绝缘材料表面进行导电处理而得到的材料;等等。
这里,炭黑的具体示例包括“Special Black350”、“Special Black100”、“Special Black250”、“Special Black5”、“Special Black4”、“Special Black4A”、“Special Black550”、“Special Black6”、“ColorBlack FW200”、“Color Black FW2”、以及“Color Black FW2V”(以上全部由Evonik Degussa GmbH制造)、“MONARCH1000”、“MONARCH1300”、“MONARCH1400”、“MOGUL-L”、以及“REGAL400R”(以上全部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
电子导电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材料,例如,电子导电材料的含量适宜为1重量份~30重量份,更宜为15重量份~25重量份。
离子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季铵盐(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硬脂酰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高氯酸盐如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氯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乙基硫酸盐(ethosulfate salt)、苄基卤化盐(例如,苄基溴化盐、苄基氯化盐等))等,脂肪族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盐、高级醇磷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磷酸酯盐、各种内铵盐、高级醇环氧乙烷、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等。
离子导电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材料,例如,离子导电材料的含量适宜在0.1重量份~5.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宜在0.5重量份~3.0重量份的范围内。
作为其它添加剂,使用通常可以加入到弹性层的材料,例如发泡剂、发泡助剂、软化剂、增塑剂、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偶联剂、填料(硅石或碳酸钙)等。
弹性层113的厚度例如适宜为5毫米~20毫米,更宜为5毫米~15毫米。
树脂层
树脂层114A是上述具有海-岛结构的层,其中,岛部的直径为0.5微米~3微米,以及,其中,断裂伸长率为20%~180%。
树脂层114A的厚度例如适宜为5微米~40微米,更宜为10微米~30微米。
树脂表面层
树脂表面层114B是上述由(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层、或者(2)海-岛结构中的岛部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的层所形成的层。
当树脂表面层114B是(1)不具有海-岛结构的层时,出于抑制裂纹产生的考虑,其厚度适宜为1微米~3微米,更宜为1微米~2微米。此外,当树脂表面层114B是(2)具有海-岛结构的层时,出于耐磨性的考虑,其厚度适宜为1微米~3微米,更宜为2微米~3微米。
上文中,描述了辊部件(二次转印辊111)作为转印部件的示例,但其并不限于此,以及,转印部件可以是带件。
在带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依序层叠弹性层和树脂层(如果需要还有树脂表面层)得到的带件,或者,可以使用通过依序层叠基底材料层、弹性层、以及树脂层(如果需要还有树脂表面层)得到的带件。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单元是这样一种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以及与该转印部件相对布置的中间转印部件,以及,该转印单元将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使图像保持部件充电;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显影单元,其用含有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该中间转印部件上;一次转印单元,其执行一次转印,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二次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并执行二次转印,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定影单元,其使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下文中,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这里,图3是示意结构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3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一种在二次转印单元上包括转印单元(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系统设备,这种转印单元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
具体而言,如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图像形成单元的一种示例),这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经过色彩分离的图像数据而输出各颜色图像,例如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图像形成单元(下文中,某些情况下简称为“单元”)10Y、10M、10C、10K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地平行设置。
单元10Y、10M、10C、10K可以是能从图像形成设备拆下的处理盒。
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部件的一种示例)设置成在图中于单元10Y、10M、10C、10K的上部穿过各单元延伸。中间转印带20设置成围绕后辊24和驱动辊22,后辊24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及,驱动辊22和后辊24布置成于图中水平方向彼此分开,并且,中间转印带20构造成在从第一单元10Y到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行进。由弹簧等(未示出)在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朝向后辊24施加力,并且,将张力施加至围绕于两辊周围的中间转印带20。在中间转印带20的外周面上,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30设置成与驱动辊22相对。
将容纳在调色剂盒8Y、8M、8C、8K中的四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调色剂供给至各单元10Y、10M、10C、10K的各显影装置4Y、4M、4C、4K。
由于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10K具有相同的结构,代表性地描述第一单元10Y,该第一单元10Y设置在中间转印带行进方向的上游,并且形成黄色图像。取代黄色(Y),将带有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附图标记称为与第一单元10Y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包括感光体1Y(图像保持部件的一种示例)。在感光体1Y周围,按次序放置:充电装置2Y(例如,充电辊:充电单元的一种示例),其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曝光装置3(静电图像形成单元的一种示例),其基于经过色彩分离的图像信号,用激光束3Y使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装置4Y(显影单元的一种示例),其向静电图像供给带电的调色剂,以使静电图像显影;一次转印辊5Y(一次转印单元的一种示例),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6Y(清洁单元的一种示例),其去除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Y表面上的调色剂。
一次转印辊5Y放置于中间转印带20内侧,并且设置处于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供给一次图像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示出)与各一次转印辊5Y、5M、5C、5K连接。通过控制单元(未示出)的控制,各偏压电源改变待供至各一次转印辊的图像转印偏压。
下文中,对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操作之前,由充电装置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大约-600伏~-800伏的电位。
通过在导电(例如,20℃时的体积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x10-6欧姆厘米(Ωcm))基底上层压感光层,形成感光体1Y。感光层通常具有较高电阻率(一般树脂的电阻率),但具有一种特性,如果照射激光束3Y,则被激光束照射到的部分的比电阻变化。这里,根据从控制单元(未示出)传输的黄色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将激光束3Y输出至感光体1Y的充电表面。使激光束3Y照射到感光体1Y表面的感光层,据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黄色打印图案的静电图像。
该静电图像是通过充电在感光体1Y表面上形成的图像,并且是所谓的负潜像,其随下述过程形成:感光层中被激光束3Y照射部分的比电阻减小,感光体1Y表面所充的电荷流动,另一方面,未照射激光束3Y的部分上的电荷残留。
据此,根据感光体1Y的行进,使形成于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转动到预定的显影位置。在此显影位置,由显影装置4Y使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显现(显影)。
包括至少黄色调色剂和载体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容纳在例如显影装置4Y中。在显影装置4Y中,通过搅动使黄色调色剂摩擦带电,以及,使其具有的电荷与充电在感光体1Y上的电荷带有相同极性(负极性),并且将其保持在显影辊(显影剂保持部件)上。随着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Y,使黄色调色剂静电方式吸附至感光体1Y表面上被擦除的潜像部分,并且由黄色显影剂使潜像显影。然后,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速度持续行进,并且将显影于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运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运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将一次图像转印偏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Y,从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并且,将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所施加的图像转印偏压具有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并且由例如第一单元10Y中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为大约+10微安(μA)。
另一方面,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6Y去除并收集。
类似于第一单元,控制所要施加至第二单元10M和后继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M、5C、5K的一次图像转印偏压。
据此,在第一单元10Y中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运送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10K,并且,以叠加方式,多重转印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以叠加方式多重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该中间转印带20抵达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位置由中间转印带20、后辊24、以及二次转印辊26(二次转印单元的一种示例,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构成,后辊24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以及,二次转印辊26布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
另一方面,以预定定时,通过供给机构,将记录纸P(记录介质的一种示例)馈送至间隙处,在该间隙处,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压力接触,并且向后辊24施加二次图像转印偏压。此时所施加的图像转印偏压具有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并且,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电阻率检测单元(未示出)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率,基于由电阻率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阻率,确定此时的二次图像转印偏压,并且对二次图像转印偏压进行电压控制。
在此之后,将记录纸P发送至定影装置28(定影单元的一种示例)的一对定影辊的辊隙部,加热调色剂图像,使带有叠加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并且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
将彩色图像定影完成后的记录纸P排出至排出单元,以及,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而是可以应用已知的中间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只要其中所包括的转印单元(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单元)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即可。
在本配置中,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作为二次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设备,但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也可以用作一次转印辊。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不局限于中间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设备,而是可以使用已知的直接转印系统图像形成设备。
这里,在所有实施例中,作为用于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记录介质)P,使用例如在电子照相复印机或打印机中所使用的普通纸。作为记录介质,除了记录纸P之外,也可以使用OHP片材。
示例
下文中,参照示例具体说明实施例,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些示例。
下面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份”和“%”都是基于重量。
制造弹性层附着辊A
表氯醇橡胶通过含有环氧乙烷基团而具有优良离子导电性,将60份表氯醇橡胶(EPICHLOMER CG-102,由Daiso CO.,Ltd.制造)与30份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ipol DN-219,由ZEON CORPORATION制造)互相混合,将1份硫磺(200目,由Tsurumi Chemical Co.,Ltd.制造)和1.5份硫化促进剂(NOCCELER M,由Ouchi Shinko ChemicalIndustrial Co.,Ltd.制造)加入其中,并且在开炼机中混炼,以得到混合物。接着,将此混合物缠绕于14毫米直径的SUS轴(支撑体)周围。然后,将SUS轴加热到160℃作为热源,并且使缠绕于该轴周围的混合物硫化2小时,从而,在SUS轴上形成弹性层。将该弹性层的外周面进行抛光,以具有28毫米的外径(7毫米的弹性层厚度),并且得到弹性层附着辊A。
制备固化剂
制备下列三种固化剂(溶液)。
·固化剂A:用乙酸丁酯稀释DURANATE TKA-100(由AsahiKasei Corporation制造,23.1%的NCO含量,100%的固含量),并且制备10%固含量的溶液。
·固化剂B:用乙酸丁酯稀释DURANATE TPA-100(由AsahiKasei Corporation制造,21.7%的NCO含量,100%的固含量),并且制备10%固含量的溶液。
·固化剂C:用乙酸丁酯稀释DURANATE E402-80B(由AsahiKasei Corporation制造,7.3%的NCO含量,80%的固含量,乙酸丁酯溶剂),并且制备40%固含量的溶液。
制造二次转印辊
制造二次转印辊(1)
用乙酸丁酯(溶剂)稀释固化性树脂“ZEFFLE GK-570(由DAIKIN INDUSTRIES制造,60%的固含量)”,以具有20%的固含量。相对于100份固化性树脂,将20份炭黑“Special Black4A(由Evonik Degussa GmbH制造,粒径)加入到这种稀释溶液中,以及,使用喷射磨分散机“Geanus PY(由Geanus Co.,Ltd.制造)”,对此溶液进行分散处理(压力=200牛顿/平方毫米,碰撞频率=5次),并得到树脂溶液。
之后,将固化剂与树脂溶液混合,以相对于100份树脂溶液,具有21.4份固化剂A(表中标记为“A”)和13.5份固化剂C(表中标记为“C”)。然后,将10份乙酸丁酯加入到树脂溶液中,并且得到树脂层涂层液。
用流涂法,相对于弹性层附着辊A的表面,施加所得到的树脂层涂层液,加热涂层液,并在140℃下焙烧20分钟,以及,形成具有14微米厚度的树脂层。
采用上述步骤,制造二次转印辊(1)。
制造二次转印辊(2)和(3)以及(C1)至(C4)
除了根据表1改变树脂层涂层液的组成(固化剂的种类和量,以及添加至树脂溶液的溶剂量)之外,按照与二次转印辊(1)相同的方式,制造二次转印辊(2)和(3)以及(C1)至(C4)。
制造二次转印辊(4)
用下列方法,在二次转印辊(2)的树脂层上形成树脂表面层。
也就是,用乙酸丁酯(溶剂)稀释固化性树脂“ZEFFLE GK570(由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60%的固含量)”,以具有20%的固含量。相对于100份固化性树脂,将20份炭黑“Special Black4A(由Evonik Degussa GmbH制造,粒径)加入到这种稀释溶液中,以及,使用喷射磨分散机“Geanus PY(由Geanus Co.,Ltd.制造)”,对此溶液进行分散处理(压力=200牛顿/平方毫米,碰撞频率=5次),并得到树脂溶液。
之后,将固化剂与树脂溶液混合,以相对于100份树脂溶液,具有42.8份固化剂A(表中标记为“A”)。将此设定为树脂表面层涂层液。
用流涂法,相对于二次转印辊(2)的树脂层的表面,施加所得到的树脂表面层涂层液,加热涂层液,并在140℃下焙烧20分钟,以及,形成具有1微米厚度的树脂表面层。
采用上述步骤,制造二次转印辊(4)。
制造二次转印辊(5)
除了树脂表面层的膜厚度设定为3微米之外,按照与二次转印辊(4)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二次转印辊(5)。
制造二次转印辊(6)和(7)
除了根据表2改变树脂表面层涂层液的组成(固化剂的种类和量,以及添加至树脂溶液的溶剂量)之外,按照与二次转印辊(4)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二次转印辊(6)和(7)。
制造二次转印辊(8)
用流涂法,在二次转印辊(3)的树脂层上形成树脂表面层。
也就是,除了根据表2改变树脂表面层涂层液的组成(固化剂的种类和量,以及添加至树脂溶液的溶剂量)之外,按照与二次转印辊(4)的树脂表面层的形成方法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二次转印辊(8)。
制造二次转印辊(9)
用下列方法,在二次转印辊(1)的树脂层上形成树脂表面层。
也就是,除了根据表2改变树脂表面层涂层液的组成(固化剂的种类和量,以及添加至树脂溶液的溶剂量)之外,按照与二次转印辊(4)的树脂表面层的形成方法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二次转印辊(9)。
制造二次转印辊(C5)
在二次转印辊(C2)的树脂层上形成与二次转印辊(5)的树脂表面层相同的树脂表面层(3微米的膜厚度),从而,制造二次转印辊(C5)。
制造二次转印辊(C6)
在二次转印辊(C4)的树脂层上形成与二次转印辊(9)的树脂表面层相同的树脂表面层,从而,制造二次转印辊(C6)。
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
将所制造的二次转印辊(1)~(9)和(C1)至(C6)分别设定为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的二次转印辊。
使用二次转印辊如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集中示于表1和表2中。
物理性能评估
采用上述方法,测量所制造各二次转印辊的如下性能:树脂层中的岛部直径、树脂表面层中是否存在海-岛结构、树脂表面层的岛部直径、以及最外表面的杨氏模量。
这里,除了炭黑的组成量改变为15份之外,按照与弹性层附着辊A相同的方式,制造Asker C类硬度为90°的测量基准辊,使用在制造各二次转印辊中所使用的涂层液,在该测量基准辊的弹性层上涂覆单层树脂层、或者树脂层和树脂表面层之层叠体,以形成最外表面,并且,使用此最外表面作为测量样品,进行杨氏模量的测量。
断裂伸长率试验
如下方式测量所制造各二次转印辊的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
也就是,首先,在二元乙丙橡胶片(厚度500微米)上喷涂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树脂层涂层液,并在140℃下焙烧20分钟,使得焙烧之后树脂层具有14微米的膜厚度。
将所得到的具有树脂层的橡胶片切成具有5毫米宽度和40毫米测量部长度,从而,得到试验片。
使用由AIKOH 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拉伸试验机MODEL-1605N,在速度为10毫米/分钟的速度条件下,牵拉所得到的试验片,以及,观察并记录树脂层断裂时的伸长率。用作基底材料的橡胶片伸长多于树脂层,所以,目视观察其伸长率。
试验环境是23℃±5℃的实验室环境。
将伸长量除以测量部的长度(40毫米),并且以百分比表示断裂伸长率(%)的计算结果。
评估裂纹
准备评估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辊与后辊以5千克载荷的压力互相接触的状态下,除轴向两个端部之外,在整个周向一半的区域中,将厚度为260微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膜)缠绕在后辊的外周面上(参照图4)。在图4中,附图标记51表示对置辊,附图标记52表示二次转印辊,以及,附图标记53表示PET片。
以175转/分钟的转速旋转方式驱动二次转印辊10小时,然后,目视观察二次转印辊表面上裂纹产生的状态。评估准则如下。
裂纹评估准则
G1:二次转印辊外周面上没有观察到裂纹。
G2:二次转印辊外周面上沿轴向观察到裂纹,但周向裂纹数量小于或等于5。
NG:二次转印辊外周面上沿轴向清楚地观察到相当数量的裂纹。
评估刮板折起
在具有如图3中所示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加工二次转印辊的断裂试验器(folder),使得在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DocuColor 1450GA中感光体所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清洁刮板于相同条件下安装于其上。使用这种聚氨酯橡胶清洁刮板作为二次转印辊用的清洁刮板,并且制造出一种试验仪,其中将二次转印辊布置成与清洁刮板相接触。
在试验仪中,将清洁刮板和二次转印辊在28℃和85%湿度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并且打印不具有调色剂图像的空白纸张。
目视观察开始此打印操作之后的清洁刮板折起。评估准则如下。
刮板折起评估准则
G1:打印1000页,但没有观察到刮板折起。
G2:打印不到1000页时观察到刮板折起。
NG:打印初期即清楚地观察到刮板折起。
测量电阻减小量
准备一种评估装置,其中,在二次转印辊与后辊以5千克荷载压力互相接触的状态下,将由Trek Japan制造的610E电源连接在两辊之间。
在此评估装置中,电压设定为使得100微安电流在两辊之间流动,以低电压进行电连接,并且以175转/分钟的转速旋转方式驱动二次转印辊10小时。在10℃低温和30%低湿环境下进行该试验。
以常用对数,分别表示旋转电流试验持续10小时之后的二次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以及进行电流试验之前二次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以及,计算这些值之差,从而得到电阻减小量。
这里,参照图5,说明体积电阻值的测量方法。
如图5中所示,在二次转印辊(导电辊)60置于金属板70上、并且向芯杆50两端上箭头A1和A2的两个部分施加500克载荷的状态下,在22℃温度和55%RH湿度的环境中在芯杆50与金属板70之间施加1000伏的施加电压,10秒钟之后读取电流值I(安),以及,用公式“R=V/I”计算体积电阻值(R)。通过于周向按90°转动二次转印辊(导电辊)60,在4个点处进行测量和计算,并且设定其平均值作为二次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R)。
如上所述测量体积电阻值,并且可以发现,比较例6的二次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过低,因此,该二次转印辊不能用作二次转印辊。
表1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与比较例1~5相比,在裂纹产生评估方面和刮板折起评估方面,实施例的二次转印辊都具有优良结果。
如上所述,发现比较例6的二次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过低,所以,其不能用作二次转印辊。
下文中,示出表中缩写的具体内容。
固化性树脂
·ZEFFLE GK-570:由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60毫克KOH的羟值,60%的固含量,溶剂:乙酸丁酯
炭黑
·SB4A:“Special Black4A(由Evonik Degussa GmbH制造)”,平均粒径(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炭黑颗粒得到的算术平均直径)=25纳米
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想要穷举或限制本发明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更改和变化。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可实施为多种实施例,并且可以根据特定应用进行多种更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置换所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转印部件,包括:
支撑体;
弹性层;以及
树脂层,其位于所述弹性层上,具有海-岛结构,
其中,所述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180%,以及,其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3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进一步包括:
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所述树脂层上,
其中,所述树脂表面层具有海-岛结构,以及,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进一步包括:
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所述树脂层上,
其中,所述树脂表面层不具有海-岛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部件,
其中,所述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为1微米~3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部件,
其中,所述树脂表面层的厚度为1微米~3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
其中,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5微米~4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
其中,相对于整个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的岛部的含量比在5体积%~25体积%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
其中,所述树脂层由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形成。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所述弹性层上涂覆涂层液,所述涂层液包括固化性树脂和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
使在所述涂层液的涂覆中得到的涂层膜干燥,同时控制干燥速率。
10.一种转印单元,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以及
中间转印部件,其布置成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
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其将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充电;
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单元,用含有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所形成的所述静电图像显影,成为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
一次转印单元,其执行一次转印,将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
二次转印单元,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部件,以及,该二次转印单元执行二次转印,将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使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12.一种辊件,包括:
支撑体;
弹性层;以及
树脂层,其位于所述弹性层上,具有海-岛结构,
其中,所述树脂层的断裂伸长率为20%~180%,以及,其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3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辊件,进一步包括:
树脂表面层,其位于所述树脂层上,
其中,所述树脂表面层具有海-岛结构,以及,岛部的平均直径为0.3微米~0.5微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06891 | 2014-01-17 | ||
JP2014-006892 | 2014-01-17 | ||
JP2014006892A JP6237253B2 (ja) | 2014-01-17 | 2014-01-17 | 導電性ロール、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4006891A JP2015135422A (ja) | 2014-01-17 | 2014-01-17 | 転写部材、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93472A true CN104793472A (zh) | 2015-07-22 |
CN104793472B CN104793472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3544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47652.XA Active CN104793472B (zh) | 2014-01-17 | 2014-09-04 | 转印部件、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转印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辊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1953B2 (zh) |
CN (1) | CN10479347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2466A (zh) * | 2018-08-30 | 2020-03-10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水性涂料组合物、导电弹性体辊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其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83647B2 (ja) * | 2014-02-05 | 2016-09-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転写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30807B2 (ja) * | 2015-01-30 | 2020-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686618B2 (ja) * | 2016-03-28 | 2020-04-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用導電性部材、画像形成装置用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639543B2 (ja) * | 2021-05-19 | 2025-03-05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ロール、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29350A (ja) * | 2000-11-30 | 2002-08-14 | Hokushin Ind Inc | 導電性転写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244354A (ja) * | 2008-03-28 | 2009-10-22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電子写真機器用無端ベルト |
US20100124641A1 (en) * | 2008-11-17 | 2010-05-20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Semiconductive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10211020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Canon Chemicals Inc | ゴム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の導電性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
JP2010282140A (ja) * | 2009-06-08 | 2010-12-16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導電性ゴム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10013939A1 (en) * | 2009-07-16 | 2011-01-20 | Fuji Xerox Co., Ltd. | Conductive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CN103176381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导电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17983B1 (ko) * | 1996-04-26 | 2002-06-22 | 후루타 다케시 | 현상롤러_ |
JP3493914B2 (ja) * | 1996-10-04 | 2004-02-03 |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ローラ |
JP2004029207A (ja) * | 2002-06-24 | 2004-01-29 | Canon Inc |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34509A (ja) * | 2003-10-29 | 2005-05-26 | Oki Data Corp | 転写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229336B2 (en) * | 2009-03-24 | 2012-07-24 | Fuji Xerox Co., Ltd. | Endless bel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00303520A1 (en) * | 2009-05-28 | 2010-12-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ion film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uses lamination film as component |
JP4777479B2 (ja) * | 2010-01-05 | 2011-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部材、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 |
JP5495112B2 (ja) * | 2010-02-26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1292B2 (ja) * | 2010-11-18 | 2012-11-2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転写部材 |
JP5504297B2 (ja) * | 2012-02-20 | 2014-05-28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8-01 US US14/449,561 patent/US92919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04 CN CN201410447652.XA patent/CN1047934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29350A (ja) * | 2000-11-30 | 2002-08-14 | Hokushin Ind Inc | 導電性転写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244354A (ja) * | 2008-03-28 | 2009-10-22 | Tokai Rubber Ind Ltd | 電子写真機器用無端ベルト |
US20100124641A1 (en) * | 2008-11-17 | 2010-05-20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Semiconductive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10211020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Canon Chemicals Inc | ゴム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の導電性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
JP2010282140A (ja) * | 2009-06-08 | 2010-12-16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導電性ゴム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10013939A1 (en) * | 2009-07-16 | 2011-01-20 | Fuji Xerox Co., Ltd. | Conductive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CN103176381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导电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2466A (zh) * | 2018-08-30 | 2020-03-10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水性涂料组合物、导电弹性体辊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其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872466B (zh) * | 2018-08-30 | 2021-12-07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水性涂料组合物、导电弹性体辊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其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05228A1 (en) | 2015-07-23 |
CN104793472B (zh) | 2019-06-14 |
US9291953B2 (en) | 201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82700B2 (en) | Cleaning memb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harging device, uni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38287B2 (en) | Cleaning memb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harging device, uni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101533750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청소 부재, 대전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유닛,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CN104793472A (zh) | 转印部件、转印部件的制造方法、转印单元、图像形成设备、以及辊件 | |
JP60358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清掃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56297B2 (ja) | 導電性ベルトおよび導電性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US20070242964A1 (en) | Charge rol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6118647A (ja) | 転写部材、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 |
JP473005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6217489B2 (ja) | 清掃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48310B2 (ja) | 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7016035A (ja) | 導電性ロール、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135422A (ja) | 転写部材、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796933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237253B2 (ja) | 導電性ロール、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02822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49155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415355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清掃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74670B2 (ja) | 帯電装置、像保持体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15381B2 (ja) | 転写部材、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712142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664695B2 (ja) | 清掃部材 | |
JP201023103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清掃ロール、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6867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清掃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18050A (ja) | 帯電部材清掃部材、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