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3900B -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3900B CN104783900B CN201510157545.8A CN201510157545A CN104783900B CN 104783900 B CN104783900 B CN 104783900B CN 201510157545 A CN201510157545 A CN 201510157545A CN 104783900 B CN104783900 B CN 1047839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automatic
- lead screw
- follow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包括可适配于不同手术床的导轨上的导轨适配器、连接于导轨适配器上且在垂直于手术床的方向上升降的自动升降机构、连接于自动升降机构末端且在平行于手术床的平面内伸缩的自动伸缩机构、连接于自动伸缩机构的末端的二自由度的RCM机构、连接于RCM机构的末端且带动鼻内镜进行深度进给及角度补偿的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及控制自动升降机构、自动伸缩机构、RCM机构及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动作的控制器。机器人在手术中代替医生把持鼻内镜,并跟随手术器械进行适时适度调整,解放医生的左手,解决手术中出现的画面晃动,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并发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背景技术
鼻内镜手术以去除鼻腔病灶,恢复鼻腔通气为主要目的。传统的鼻内镜手术方式为手术医生左手持镜,右手进行手术操作,该手术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手术医生需要一只手把持鼻内镜,故其只有一只手能够进行其他的手术操作,而单手操作有很多局限性,有些复杂操作(如切除操作)单手很难完成,需要双手操作。而当需要双手操作时,医生往往依靠助手来持镜,而医生和助手之间的沟通、协调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人手长期持镜会导致手术医生肌肉酸疼,难以长时间保持操作稳定性,容易造成手术画面晃动,造成误操作,这些都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严重时还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创伤。
为了解决医生的左手长期持镜的问题,提出了辅助医生来夹持鼻内镜的装置,现有的被动式鼻内镜夹持机构往往采用气动或液压来实现关节锁紧,虽然能代替医生左手持镜,但还是不能做到完全随动性,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频繁去调节机械臂的位置、姿态来调整鼻内镜视野,调整过程烦琐;调整时关节松合过程中会出现晃动,影响手术视野。
现有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体积大,在受限的手术空间里机器人容易与手术器械互相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持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所带来的操作局限性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包括可适配于不同手术床的导轨上的导轨适配器、连接于所述导轨适配器上且在垂直于所述手术床的方向上升降的自动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末端且在平行于所述手术床的平面内伸缩的自动伸缩机构、连接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末端的二自由度的RCM机构、连接于所述RCM机构的末端且带动鼻内镜进行深度进给及角度补偿的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及控制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所述自动伸缩机构、所述RCM机构及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动作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对的顶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的升降台、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的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螺母啮合的丝杠、支撑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顶座之间的支撑柱及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顶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顶座之间的滚珠花键副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的轴套及穿设于所述轴套内的花键杆,所述花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和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丝杠螺母并固定于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上的第二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轴套均匀分布于所述丝杠螺母的周围,对应每个所述轴套安装有所述花键杆。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伸缩机构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关节支座及驱使相邻两个所述转动关节支座相对转动的转动机构,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中的位于首端的转动关节支座固定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末端,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中的位于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转动连接于所述RCM机构的首端。
进一步地,所述RCM机构包括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末端转动连接的首端基座、末端进给基座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连杆组,该四个连杆组与所述首端基座、所述末端进给基座共同组合成两个转动连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首端基座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RCM机构末端的导轨、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套、固定于所述滑套上的丝杠螺母件、连接于所述导轨相对两端的两个立板、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啮合于所述丝杠螺母件上的丝杠、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丝杠螺母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件上的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上的旋转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台上的鼻内镜夹及驱动所述旋转台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丝杠上的第二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第四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与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上的第二同步带。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适配器包括U形架,该U形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轨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轨之间的横轨,所述导轨适配器还包括可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侧轨上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术床的边沿上的第一滑块及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横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于滑至预定位置时通过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固定而分别固定于所述侧轨与所述横轨上,所述自动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本发明在分析了现有手术模式以及现存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一款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该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在手术中代替医生把持鼻内镜,并跟随手术器械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使得手术视野自动、稳定的呈现在医生面前,解放医生的左手,变单手操作为双手操作,解决手术中出现的画面晃动问题,还能将机器人动作稳定、定位准确、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优点与手术医生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改善手术质量,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处于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导轨适配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自动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自动升降机构去除外壳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自动伸缩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RCM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1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自动末端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等涉及数量的词均是为了区分各个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不会对保护范围有所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包括可适配于不同手术床105的导轨上的导轨适配器100、连接于所述导轨适配器100上且在垂直于所述手术床105的方向上升降的自动升降机构200、连接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末端且在平行于所述手术床105的平面内伸缩的自动伸缩机构300、连接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的末端的二自由度的RCM机构400、连接于所述RCM机构400的末端且带动鼻内镜10进行深度进给及角度补偿的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及控制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所述RCM机构400及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动作的控制器(图未示)。
本发明在分析了现有手术模式以及现存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一款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该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在手术中代替医生把持鼻内镜10,并跟随手术器械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使得手术视野自动、稳定的呈现在医生面前,解放医生的左手,变单手操作为双手操作,解决手术中出现的画面晃动问题,还能将机器人动作稳定、定位准确、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优点与手术医生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改善手术质量,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并发症。
导轨适配器100用于将机器人主体牢固地固定在手术床105导轨的合适位置。
自动升降机构200及自动伸缩机构300主要用于术前初始化机器人位置,术中对鼻内镜10进行位置调整,将鼻内镜10末端送到目标手术区域;
RCM机构400及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主要用于术前初始化机器人姿态和术中调整机器人姿态,以便手术医生能够观察到复杂的鼻腔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导轨适配器100包括U形架103,该U形架10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轨104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轨104之间的横轨106,所述导轨适配器100还包括可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侧轨104上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术床105的边沿上的第一滑块101及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横轨106上的第二滑块102,所述第一滑块101与所述第二滑块102于滑至预定位置时通过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固定而分别固定于所述侧轨104与所述横轨106上,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102上。
第一滑块101的作用是将U形架103与手术床105两侧的导轨固定连接在一起,手术床105两侧的导轨各有一个第一滑块101。第一滑块101与手术床105导轨的固定以及第一滑块101与U形架103的固定分别由两组螺钉从手术床105的外侧和导轨的下侧进行固定,即将这种固定方式实现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固定。第一滑块101能很好地将U形架103和手术床105导轨固定在一起,保证了机器人基座的稳定性。第二滑块102的作用是将整个机器人与U形架103固连在一起。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包括底座204、与所述底座204相对的顶座211、设置于所述底座204与所述顶座211之间的升降台207、固定于所述升降台207上的丝杠螺母212、与所述丝杠螺母212啮合的丝杠205、支撑于所述升降台207与所述顶座211之间的支撑柱210及驱动所述丝杠205转动以带动所述升降台207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顶座211上。单纯通过丝杠205的转动、带动升降台207的上下移动,再通过升降台207上的支撑柱210带动顶座211的上下移动,即可带动自动伸缩机构300上下移动。
为了使自动升降机构200的升降更加平稳、顺畅,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台207与所述顶座211之间的滚珠花键副固定架209、固定于所述升降台207上的轴套208及穿设于所述轴套208内的花键杆206,所述花键杆206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209和所述底座204上,所述丝杠20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204上,所述丝杠205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丝杠螺母212并固定于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209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208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轴套208均匀分布于所述丝杠螺母212的周围,对应每个所述轴套208安装有所述花键杆206。在本实施例中,轴套208为三个,花键杆206也为三个。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204上的第一电机20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的第一同步带轮202、固定连接于所述丝杠205的第一端上的第二同步带轮203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02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03上的同步带(图未示)。
自动升降机构200的底部固定在第二滑块102上。第一电机201固定在底座204上。第一同步带轮202固定在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上。第一同步带轮202与第一电机201的旋转轴不能相对转动。第二同步带轮203固定在丝杠205底部,二者也不能相对转动。第一同步带轮202与第二同步带轮203之间通过同步带同步转动。丝杠205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底座204上。丝杠205的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滚珠花键副固定架209上。丝杠螺母212套合在丝杠205上,且固定在升降台207的中间。三个滚珠花键副均匀地分布在丝杠205的周围。其中滚珠花键副的花键杆20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滚珠花键副固定架209和底座204上。三个滚珠花键轴套208均匀地固定在升降台207上,且分别套合在三根滚珠花键副的花键杆206上。升降台207可以随滚珠花键轴套208沿滚珠花键副的花键杆206上下运动。
滚珠花键副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用来限制升降台207周向运动;(2)对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所述RCM机构400及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三大机构起支撑作用;升降台207上均匀地固定有三根支撑柱210。支撑柱210的另一端固定在顶座211上。第一外壳213和第二外壳214分别固定在底座204和升降台207上。
自动升降机构200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电机201驱动第一同步带轮202转动。通过同步带将运动传递到第二同步带轮203上。第二同步带轮203带动丝杠205转动,与丝杠205配合的丝杠螺母212带动升降台207沿滚珠花键副的花键杆206上下移动。顶座211跟随升降台207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了鼻内镜10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
请同时参阅图6,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关节支座30及驱使相邻两个所述转动关节支座30相对转动的转动机构40,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30中的位于首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固定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200末端,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30中的位于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转动连接于所述RCM机构400的首端。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30中的位于首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固定于顶座211上。转动关节支座30之间的转动为水平转动。
所述转动机构40包括第二电机304及连接于第二电机304上的减速器(图未示),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相邻两个转动关节支座30中的下一级转动关节支座30上。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伸缩机构300包含三个转动关节支座30,分别定义为第一转动关节支座303、第二转动关节支座302、第三转动关节支座301。第一转动关节支座303的下方固定在顶座211上。第一转动关节支座303的上方固定有第二电机304。第二转动关节支座302的一侧嵌入第一转动关节支座303的凹槽307中且安装在与第二电机304固定的减速器的输出端。由此可以实现第二电机304驱动第二转动关节支座302转动。第三电机305以同样的方式驱动第三转动关节支座301转动。除此之外,每个关节设有极限位置光电开关,用于术前回零操作和机器人安全保护。
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30中的位于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即第三转动关节支座301)与所述RCM机构400之间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设置于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内的第四电机306。第四电机306的输出连接于RCM机构400的输入,第四电机306可以驱动RCM机构400整体转动。
请同时参阅图7,所述RCM机构400包括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300的末端转动连接的首端基座401、末端进给基座409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连杆组405、406、407、408,该四个连杆组405、406、407、408与所述首端基座401、所述末端进给基座409共同组合成两个转动连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首端基座401内部安装有第五电机(图未示),所述第五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转动。
远端运动中心(RCM)机构是一种利用少自由度机构实现固定虚拟转动中心的机构。该机构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中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整个RCM机构400采用左右两侧对称设计,中间设计有支撑杆410,用以增强整个机构的刚性。每一个连杆组405、406、407、408包括三个依次转动连接的三个连杆(未标示)。该RCM机构400共涉及7组(14个)转动关节411,每个转动关节411均采用双轴承设计,其目的是提高转动关节411的精度。
第五电机与第三同步带轮402通过减速器(图未示)固连在一起。第三同步带轮402与第四同步带轮404之间安装有同步带(图中未示出)。同步带两侧设有张紧装置403,保证了传动的精度和避免打滑现象;由此,可以实现第五电机驱动二自由度RCM机构400,使鼻内镜10绕其中心轴线上一点(固定点)在RCM机构400形成的平面内摆动。第四电机306的输出端连接于首端基座401上。RCM机构400的左右摆动由第四电机306直接驱动首端基座401实现。
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30上与RCM机构400的首端基座401之间通过凸起31与凹槽41的配合来实现转动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8,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包括固定于所述RCM机构400末端的导轨502、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502上的滑套504、固定于所述滑套504上的丝杠螺母件505、连接于所述导轨502相对两端的两个立板51、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51之间且啮合于所述丝杠螺母件505上的第二丝杠507、驱动所述第二丝杠507转动以带动所述丝杠螺母件505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60、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件505上的支座513、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513上的旋转台512、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台512上的鼻内镜夹511及驱动所述旋转台512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70。所述旋转台512的旋转轴线为所述鼻内镜10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包括第六电机506、固定于所述第六电机506的输出轴上的第五同步带轮508、固定于所述第二丝杠507上的第六同步带轮509及套设于所述第五同步带轮508与所述第六同步带轮509上的第一同步带(图未示);所述第四驱动机构70包括固定于所述支座513上的第七电机503、固定于所述第七电机503的输出轴上的第七同步带轮501、固定于所述支座513上的第八同步带轮514及套设于所述第七同步带轮501与所述第八同步带轮514上的第二同步带(图未示)。
自动末端调节机构500可以实现绕鼻内镜10自身轴线旋转角度补偿及末端进给。鼻内镜10固定在鼻内镜夹511上,鼻内镜夹511与旋转台512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旋转台512可旋转地连接在鼻内镜支座513上。第七电机503固定在鼻内镜支座513的一侧。所述第七电机503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七同步带轮501。第七同步带轮501与第八同步带轮514通过同步带(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第八同步带轮514固定在旋转台512上,二者不能相对转动。由此可以实现第七电机503驱动鼻内镜10绕自身轴线转动。
第六电机506与导轨502固定在同一支座513上。导轨滑套504可沿导轨502滑动。丝杠螺母件505固定在导轨滑套504上。第二丝杠507穿过丝杠螺母件505,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支座513上。第五同步带轮508与第六同步带轮509分别固定在第六电机506的输出端和第二丝杠507的上端,二者通过同步带传动。丝杠螺母件505与鼻内镜支座513固连在一起。由此第六电机506可以驱动第五同步带轮508、第六同步带轮509和第二丝杠507转动。丝杠螺母件505带动鼻内镜10沿导轨502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鼻内镜10末端的深度进给。
本发明的机器人经过理论分析、三维建模仿真分析和实物样机验证,证明可行。本发明的机器人主要用于鼻内镜10手术,也可以用于其他内窥镜或者器械的夹持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包括可适配于不同手术床的导轨上的导轨适配器、连接于所述导轨适配器上且在垂直于所述手术床的方向上升降的自动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末端且在平行于所述手术床的平面内伸缩的自动伸缩机构、连接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末端的二自由度的RCM机构、连接于所述RCM机构的末端且带动鼻内镜进行深度进给及角度补偿的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及控制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所述自动伸缩机构、所述RCM机构及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动作的控制器,所述自动末端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RCM机构末端的导轨、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套、固定于所述滑套上的丝杠螺母件、连接于所述导轨相对两端的两个立板、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啮合于所述丝杠螺母件上的丝杠、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丝杠螺母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件上的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上的旋转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台上的鼻内镜夹及驱动所述旋转台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对的顶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的升降台、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的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螺母啮合的丝杠、支撑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顶座之间的支撑柱及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顶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顶座之间的滚珠花键副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的轴套及穿设于所述轴套内的花键杆,所述花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和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丝杠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丝杠螺母并固定于所述滚珠花键副固定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上的第二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轴套均匀分布于所述丝杠螺母的周围,对应每个所述轴套安装有所述花键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若干转动关节支座及驱使相邻两个所述转动关节支座相对转动的转动机构,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中的位于首端的转动关节支座固定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末端,若干所述转动关节支座中的位于末端的转动关节支座转动连接于所述RCM机构的首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RCM机构包括与所述自动伸缩机构的末端转动连接的首端基座、末端进给基座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连杆组,该四个连杆组与所述首端基座、所述末端进给基座共同组合成两个转动连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首端基座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丝杠上的第二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同步带轮、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第四同步带轮及套设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与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上的第二同步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适配器包括U形架,该U形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轨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轨之间的横轨,所述导轨适配器还包括可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侧轨上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术床的边沿上的第一滑块及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横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于滑至预定位置时通过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固定而分别固定于所述侧轨与所述横轨上,所述自动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7545.8A CN104783900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7545.8A CN104783900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3900A CN104783900A (zh) | 2015-07-22 |
CN104783900B true CN104783900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354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7545.8A Active CN104783900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8390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8500A (zh) * | 2019-02-27 | 2020-01-03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夹持机构及脊柱椎板磨削手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5028B (zh) * | 2015-08-19 | 2017-08-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远心定位执行机构及设计方法 |
US10350766B2 (en) * | 2015-09-21 | 2019-07-1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xtended-reach assist device for performing assembly tasks |
CN105411653B (zh) * | 2015-12-18 | 2017-11-03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立式移动穿刺机器人 |
CN105629880B (zh) * | 2015-12-22 | 2018-09-0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于具有三角形远心点机构的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数值解法 |
CN105345812A (zh) * | 2015-12-24 | 2016-02-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能够实现部分解耦的空间平动并联机构 |
CN105936051B (zh) * | 2016-06-23 | 2018-12-21 | 罗军 | 一种水面环境监测巡航机器人用点按装置 |
CN106214108B (zh) * | 2016-07-26 | 2018-01-02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腹腔镜多自由度扶持装置 |
CN106256310B (zh) * | 2016-08-18 | 2018-04-13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自动调节鼻内镜位姿的方法和系统 |
US11389360B2 (en) | 2016-09-16 | 2022-07-19 | Verb Surgical Inc. | Linkage mechanisms for mounting robotic arms to a surgical table |
JP6833980B2 (ja) | 2016-09-16 | 2021-02-24 | バーブ サージ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Verb Surgical Inc. | ロボットアームを外科用テーブル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テーブルアダプタ |
CN107019559A (zh) * | 2016-11-16 | 2017-08-08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全自动眼科手术机器人 |
CN107019828B (zh) * | 2017-04-19 | 2019-09-03 | 杭州海格俪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玻尿酸注射美容机器人 |
CN107157582B (zh) * | 2017-04-25 | 2019-05-07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鼻腔手术辅助持镜机器人 |
CN107280768A (zh) * | 2017-07-13 | 2017-10-24 | 科易机器人技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术辅助设备 |
CN107440798B (zh) * | 2017-08-09 | 2023-09-29 |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 |
CN107595393B (zh) * | 2017-09-12 | 2019-04-1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远端中心运动机构 |
CN107811797B (zh) * | 2017-11-10 | 2023-09-2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骨科机器人 |
KR102264368B1 (ko) * | 2018-01-17 | 2021-06-17 | 아우리스 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조절가능 아암 지지부를 갖는 수술 플랫폼 |
KR102030433B1 (ko) * | 2018-01-31 | 2019-10-10 | 원광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어깨통증 재활치료장치 |
CN110384555B (zh) * | 2018-04-19 | 2021-03-12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基于远端中心运动机构的持镜手术机器人 |
CN112220560A (zh) * | 2018-04-25 | 2021-01-15 | 阜阳盛东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脊柱手术的机械臂的使用方法 |
CN109512508B (zh) * | 2018-12-03 | 2020-03-1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基于剪叉机构的远端中心运动机构 |
CN110721380B (zh) * | 2019-11-18 | 2022-07-05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一种可自主实施气管插管的装置 |
CN111035455B (zh) * | 2019-12-31 | 2021-10-0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位置与姿态解耦的静脉穿刺机器人 |
CN111166471B (zh) * | 2020-01-09 | 2020-12-2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三轴交汇式主被动混合手术持镜臂 |
CN111419402B (zh) * | 2020-03-11 | 2024-10-0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同步带轮的脑深部电刺激术辅助机器人 |
CN111631759B (zh) * | 2020-06-10 | 2024-01-30 | 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碰自动保护式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机器人 |
ES2886271B2 (es) * | 2020-06-11 | 2022-12-21 | Univ Miguel Hernandez | Sistema automatico de toma y almacenamiento de muestras por frotis nasofaringeo y/o orofaringeo |
CN111839600A (zh) * | 2020-07-24 | 2020-10-30 | 孙喜琢 | 一种全自动鼻咽拭子采集方法及装置 |
CN113288577B (zh) * | 2021-05-24 | 2022-06-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眼底穿刺注射机器人系统 |
CN114642458B (zh) * | 2022-03-14 | 2022-08-30 | 杭州同创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用于新冠病毒核酸自助式鼻拭子智能采集器及提取单元 |
CN114469283B (zh) * | 2022-03-31 | 2022-07-01 | 真健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连杆式四自由度穿刺针定位导向装置 |
CN116077297A (zh) * | 2023-03-17 | 2023-05-09 | 苏州润迈德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手术床定位辅助装置以及机械臂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6156A (en) * | 1991-06-13 | 1999-11-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ereotax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n end effector |
CN101548904A (zh) * | 2009-05-22 | 2009-10-07 | 四川大学 | 一种手术机器人手臂 |
CN102176867A (zh) * | 2008-10-13 | 2011-09-07 | 韩商未来股份有限公司 | 手术从动机器人 |
CN102764157A (zh) * | 2012-04-13 | 2012-11-0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骨科手术机器人 |
CN103919591A (zh) * | 2014-04-24 | 2014-07-1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CN104224328A (zh) * | 2014-10-11 | 2014-12-24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支撑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314181A1 (en) * | 2007-06-19 | 2008-12-25 | Bruce Schena | Robotic Manipulator with Remote Center of Motion and Compact Drive |
KR20090089928A (ko) * | 2008-02-20 | 2009-08-25 | (주)미래컴퍼니 | 수술용 로봇 암의 링크구조 |
WO2009140688A2 (en) * | 2008-05-16 | 2009-11-19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ro-micro distal dexterity enhancement in micro-surgery of the eye |
WO2011149260A2 (ko) * | 2010-05-28 | 2011-12-01 | 주식회사 이턴 | 수술용 로봇 암의 rcm 구조 |
-
2015
- 2015-04-03 CN CN201510157545.8A patent/CN1047839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76156A (en) * | 1991-06-13 | 1999-11-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ereotax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n end effector |
CN102176867A (zh) * | 2008-10-13 | 2011-09-07 | 韩商未来股份有限公司 | 手术从动机器人 |
CN101548904A (zh) * | 2009-05-22 | 2009-10-07 | 四川大学 | 一种手术机器人手臂 |
CN102764157A (zh) * | 2012-04-13 | 2012-11-0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骨科手术机器人 |
CN103919591A (zh) * | 2014-04-24 | 2014-07-1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CN104224328A (zh) * | 2014-10-11 | 2014-12-24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支撑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8500A (zh) * | 2019-02-27 | 2020-01-03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夹持机构及脊柱椎板磨削手术装置 |
CN110638500B (zh) * | 2019-02-27 | 2021-04-2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夹持机构及脊柱椎板磨削手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3900A (zh) | 2015-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83900B (zh) | 随动式鼻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 | |
CN104013471B (zh) | 一种主从一体型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 |
CN104224328B (zh) | 一种用于支撑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 | |
CN106037937B (zh) | 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手术机器人操作臂 | |
CN107468293A (zh) | 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应用其的外科手术设备 | |
CN109091238B (zh) | 分体式微创手术器械辅助系统 | |
EP3146930B1 (en) | A surgical robot's tool arms assembly | |
CN107789059B (zh) | 一种微创腹腔手术机器人 | |
CN110384555B (zh) | 基于远端中心运动机构的持镜手术机器人 | |
CN108186120A (zh) | 手术机器人终端 | |
CN107184275A (zh) | 一种用于辅助胸腹腔微创手术的机器人 | |
CN101919739A (zh) | 一种具有大运动空间高结构刚性的微创机器人机械臂 | |
CN104000659B (zh) | 一种用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器械夹持手快换机构 | |
CN106236267A (zh) | 一种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布置结构 | |
CN106965178A (zh) |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且结构对称的机构 | |
CN107019559A (zh) | 全自动眼科手术机器人 | |
CN107157582A (zh) | 一种鼻腔手术辅助持镜机器人 | |
CN104398303A (zh) |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混联机械手 | |
CN201987528U (zh) | 一种用于对内窥镜定位的机械臂 | |
CN205885526U (zh) | 一种灵活的手术臂关节 | |
CN114683314A (zh) | 机械臂关节、机械臂及手术机器人 | |
CN203898447U (zh) | 一种主从一体型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 |
CN106890027A (zh) | 一种2‑prrr构型的并联式微创手术机械手 | |
CN205459036U (zh) | 基于无创式实时手术定位导航设备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 |
CN114903599A (zh) | 不动点机构、机械臂及手术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