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3944B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3944B CN104763944B CN201510201752.9A CN201510201752A CN104763944B CN 104763944 B CN104763944 B CN 104763944B CN 201510201752 A CN201510201752 A CN 201510201752A CN 104763944 B CN104763944 B CN 1047639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supporting part
- side wall
- display panel
- glue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胶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边沿上的侧壁,所述胶框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胶框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光学膜片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本发明可以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中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窄边框显示装置、尤其是大尺寸的窄边框显示装置中,会存在一种边缘亮线不良——视角大于一定值观测显示装置时,可以看到位于显示区域边缘位置处的一条亮线。对于该类不良,现有技术还没有技术方案能够给出适当的应对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中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胶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边沿上的侧壁,所述胶框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胶框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光学膜片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在靠近所述侧壁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胶框的卡槽;所述胶框包括形状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部分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相贴。
可选地,所述胶框还包括从所述侧壁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本体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本体部相接,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
可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通孔的大小设定及对所述通孔所在位置的设定来实现。
可选地,所述胶框包括从外侧与所述侧壁贴合的本体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胶框的本体部上。
可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侧壁的外侧的表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距离的设定来实现。
可选地,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的设定以及对第一支撑部的厚度的设定来实现。
可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是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的1.5~5倍。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背光模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大光学膜片边缘到有效显示区域之间距离来增大可以看到边缘亮线的视角,因而可以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中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满足光学膜片与背板上LED隔绝的设计,并可以杜绝边缘亮线不良的产生,因而有利于边框的窄化以及画面品质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另一种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惟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参见图1,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和胶框12。在装配关系上,该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31提供背光,而光学膜片21则主要指的是用于调整背光光线的膜材(Sheet)。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图1中并没有示出该背光模组的全部结构。为实现背光模组的必要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上述背板11包括底板11a以及位于所述底板11a边沿上的侧壁11b,侧壁11b上设有第二支撑部11c。
图4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和图5,上述胶框12包括本体部12a,本体部12a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面板31的第一支撑部12b。
图6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上述胶框12设置在上述侧壁11b上,并具体地从外侧与上述侧壁11b贴合。基于上述结构,上述显示面板31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撑部12b上。另一方面,上述第一支撑部12b和上述第二支撑部11c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光学膜片21的凹槽。具体地,图7中的凹槽是由胶框12的本体部12a、第一支撑部12b和第二支撑部11c围成的,并朝向背光模组的内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上述本体部12a的高度大于上述侧壁11b的高度。
图8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参见图8,上述显示面板31具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有效显示区域,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界在图8中以虚线示出。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在进行尺寸上的设计时,可以将上述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界作为基准;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光学膜片21的底面与显示面板31的底面在装配后可以具有一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与上述背板11及胶框12的具体尺寸有关。
参见图8,上述凹槽的底部到显示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为L1,上述显示面板31的底部与上述光学膜片21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为L2,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将L1与L2的关系限定为:L1>L2。由上述凹槽与光学膜片21的关系可以推知的是,光学膜片21的边缘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最大距离为L1,因此图中所示的角度θ1的最小值θ1min=arctan(L2/L1)。
举例来说,对上述凹槽底部到上述显示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L1的设定,可以通过对上述侧壁11b的外侧的表面到上述显示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距离的设定来实现(如图8所示)。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显示面板31的底部与上述光学膜片21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L2的设定,可以通过对上述第一支撑部12b与第二支撑部11c之间的间距的设定以及对第一支撑部12b的厚度的设定来实现。
在一般的显示面板结构中,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结构对于可见光有着很高的透光率,而在有效显示区域外的结构则对可见光有着很低的透过率。从而,图8中虚线左侧的区域内的显示面板31可以等效为遮光结构,而虚线右侧的区域内的显示面板31可以等效为透光结构。由此,从光学膜材21边缘处出射的光线可以沿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以角度θ1从显示面板31斜出射。因此,在有光线达到光学膜材21的边缘时,人眼就可以在视角大于(90°-θ1)的范围内观察到从光学膜材21边缘处出射的光线,形成一条亮线。
作为对照,图9是另一种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与图8所不同的是,图9中的L1<L2,从而使得图中所示的角度θ2的最小值θ2min=arctan(L2/L1)>45°。而且,考虑到光学膜片21会与周边结构存在一定的空隙,如图所示的角度θ2一般会在60°左右。因此,在人眼视角大于30°左右时,就可能会看到从光学膜材21边缘处出射的光线形成的亮线,这也就是现有的窄边框显示装置、尤其是大尺寸的窄边框显示装置中会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这一问题,上述背光模组可以基于凹槽及其尺寸的设置,使得光学膜片21的边缘远离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具体地,如图8所示的角度θ1可以达到30°甚至更低,此时在视角大于60°时才有可能观察到从光学膜材21边缘处出射的光线形成的亮线。由此可见,上述背光模组(亮线可视视角一般大于45°)基本可以满足一般显示装置对于消除边缘亮线不良的需求,因而可以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中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上述背板11上设置有作为光源的LED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满足光学膜片与背板上LED隔绝的设计,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可以杜绝边缘亮线不良的产生,有利于显示装置边框的窄化以及画面品质的提升。
当然,为了达到更佳的边缘亮线消除效果,可以使上述L1是上述L2的1.5~5倍。具体来说,当L1/L2<1.5时,边缘亮线的可视角度会偏小(45°至55°左右),并且此时的第一支撑部12b与第二支撑部11c可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当L1/L2>5时,边缘亮线的可视视角已经很难进一步减小(比如在80°左右继续向90°靠近),而此时继续扩大L1与L2的比值会对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造成一定影响。由此,使上述L1为上述L2的1.5~5倍可以对窄边框的显示装置起到较佳的边缘亮线消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8中所示的背光模组仅是一种示例,其中的背板11与胶框12均可以具有其他形状或结构,也同样可以构成用于设置光线膜片31的凹槽并使得上述L1>L2。
举例来说,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参见图10,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和胶框12。在装配关系上,该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31提供背光,而光学膜片21则主要指的是用于调整背光光线的膜材(Sheet)。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图10中并没有示出该背光模组的全部结构。为实现背光模组的必要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11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和图12,上述背板11包括底板11a以及位于所述底板11a边沿上的侧壁11b,侧壁11b上设有第二支撑部11c。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支撑部11c在靠近上述侧壁11b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1d,以形成用于固定上述胶框12的卡槽。基于此,胶框12可以通过卡槽固定在背板11上的侧壁11b上,可以避免额外固定部件的设置。
图13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中胶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和图14,上述胶框12包括形状与上述卡槽相对应的配合部12c,上述配合部12c的部分表面与上述侧壁11b的内表面相贴。上述胶框12还包括从上述侧壁11b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本体部12a,上述配合部12c与上述本体部12a相接,上述本体部12a上还设有用于设置显示面板31的第一支撑部12b。
图15是图10所示背光模组在装配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和图16,上述胶框12设置在上述侧壁11b上,并具体地藉由上述卡槽固定在背板11上。基于上述结构,上述显示面板31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撑部12b上。另一方面,上述第一支撑部12b和上述第二支撑部11c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光学膜片21的凹槽。具体地,图15和图16中的凹槽是由胶框12的配合部12c、第一支撑部12b和第二支撑部11c围成的,并朝向背光模组的内侧。
参见图16,上述凹槽的底部到显示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为L1,上述显示面板31的底部与上述光学膜片21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为L2,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将L1与L2的关系限定为:L1>L2。由上述凹槽与光学膜片21的关系可以推知的是,光学膜片21的边缘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最大距离为L1,因此上述边缘亮线可视视角的最大值为arctan(L1/L2)。
举例来说,对上述凹槽底部到上述显示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L1的设定,可以通过对上述通孔11d的大小设定及对上述通孔11d所在位置的设定来实现(如图16所示)。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显示面板31的底部与上述光学膜片21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L2的设定,可以通过对上述第一支撑部12b与第二支撑部11c之间的间距的设定以及对第一支撑部12b的厚度的设定来实现。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同样可以构成用于设置光线膜片31的凹槽并使得上述L1>L2。基于同样的理由,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上述边缘亮线不良的真因分析,可以通过增大光学膜片边缘到有效显示区域之间距离来增大可以看到边缘亮线的视角,因而可以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中存在边缘亮线不良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满足光学膜片与背板上LED隔绝的设计,并可以杜绝边缘亮线不良的产生,因而有利于边框的窄化以及画面品质的提升。
当然,为了达到更佳的边缘亮线消除效果,可以使上述L1是上述L2的1.5~5倍。具体来说,当L1/L2<1.5时,边缘亮线的可视角度会偏小(45°至55°左右),并且此时的第一支撑部12b与第二支撑部11c可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当L1/L2>5时,边缘亮线的可视视角已经很难进一步减小(比如在80°左右继续向90°靠近),而此时继续扩大L1与L2的比值会对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造成一定影响。由此,使上述L1为上述L2的1.5~5倍可以对窄边框的显示装置起到较佳的边缘亮线消除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背光模组。举例来说,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图1至图8中示出的背光模组、光学膜片及显示面板,或者可以包括图10至图16中示出的背光模组、光学膜片及显示面板,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胶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边沿上的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侧壁为一体结构;所述胶框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胶框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光学膜片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靠近所述侧壁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胶框的卡槽;所述胶框包括形状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部分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相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从所述侧壁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本体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本体部相接,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通孔的大小设定及对所述通孔所在位置的设定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从外侧与所述侧壁贴合的本体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胶框的本体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侧壁的外侧的表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距离的设定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的设定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的设定以及对第一支撑部的厚度的设定来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设定距离是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部和所述光学膜片的底部之间的设定距离的1.5~5倍。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01752.9A CN104763944B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01752.9A CN104763944B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3944A CN104763944A (zh) | 2015-07-08 |
CN104763944B true CN104763944B (zh) | 2017-08-29 |
Family
ID=5364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01752.9A Active CN104763944B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39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5300B (zh) | 2017-02-28 | 2019-12-31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结构调整方法、显示设备 |
CN110133888A (zh) * | 2019-03-26 | 2019-08-16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及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 |
CN110807985B (zh) * | 2019-10-10 | 2022-09-06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 |
CN210722202U (zh) * | 2019-12-31 | 2020-06-09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2669703B (zh) * | 2020-12-31 | 2022-1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框以及显示装置 |
CN115685605A (zh) * | 2021-07-26 | 2023-02-03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835065U (zh) * | 2012-10-24 | 2013-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3133945A (zh) * | 2011-12-05 | 2013-06-0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来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与其显示装置 |
EP2762957A1 (en) * | 2013-01-31 | 2014-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CN204439970U (zh) * | 2014-12-30 | 2015-07-01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0700B2 (ja) * | 1999-06-10 | 2009-09-16 |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平面表示装置 |
KR20090055770A (ko) * | 2007-11-29 | 2009-06-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장치 |
US8459857B2 (en) * | 2010-04-26 | 2013-06-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8388161B2 (en) * | 2011-04-21 | 2013-03-05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Fixing mechanism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
CN103176296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模组 |
CN104235695B (zh) * | 2014-09-19 | 2017-11-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15
- 2015-04-24 CN CN201510201752.9A patent/CN1047639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3945A (zh) * | 2011-12-05 | 2013-06-0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来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与其显示装置 |
CN202835065U (zh) * | 2012-10-24 | 2013-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EP2762957A1 (en) * | 2013-01-31 | 2014-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CN204439970U (zh) * | 2014-12-30 | 2015-07-01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3944A (zh) | 2015-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3944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101211370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078869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EP2530942A1 (en) | 3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hase difference plate | |
EP2530500A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ase difference plate and 3D display panel | |
KR20120056508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201502654A (zh) | 背板、使用此背板之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KR20160124311A (ko) | 곡면 표시 장치 | |
CN102636906B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375254A (zh)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8205527A1 (zh) | 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设备 | |
US20130278870A1 (en) | LC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Film | |
CN104317095B (zh) | 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及应用其的手机 | |
CN109814248A (zh)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382691B (zh) | 可切换式平面立体显示器 | |
US11307449B2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05331987U (zh) | 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CN209592038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3478029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 |
CN106773088A (zh) | 裸眼3d拼接屏及拼接屏制作方法 | |
CN105116484A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6450931U (zh) | 一种防漏光lcd显示模组结构 | |
US20190294002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40099996A1 (en) | Mobile terminal | |
CN101344683A (zh) | 显示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