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758942A -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8942A
CN104758942A CN201410001419.9A CN201410001419A CN104758942A CN 104758942 A CN104758942 A CN 104758942A CN 201410001419 A CN201410001419 A CN 201410001419A CN 104758942 A CN104758942 A CN 10475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substance
protein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pharmacological activ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14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兴杰
安菲菲
柳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4100014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89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2009 priority patent/WO20151008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8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3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Dendrimers
    • A61K9/5169Proteins, e.g. albumin, gela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07Emulsions ; Emulsion preconcentrates; Micelles
    • A61K9/1075Microemulsions or submicron emulsions; Preconcentrates or solids thereof; Micelles, e.g. made of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005Wall or coating material
    • A61K9/502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5052Proteins, e.g. album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包括固体或液体的药理活性物质及蛋白质包衣构成的颗粒,其中所述蛋白质包衣具有与其缔合的游离蛋白质,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一部分包含在所述蛋白质包衣中,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另一部分与游离蛋白质缔合;所述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至200nm,其分散于水性溶液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不会因注射液的溶解稀释迅速解离至10nm尺寸以下,因此提高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效果,改善生物分布。

Description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输送系统,尤其涉及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特别涉及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静脉内药物输送可迅速、直接地与携带药物到身体其余部位的血流达到平衡。为了避免注射后短时间血管内出现药物峰值浓度,将药物携带于稳定载体内,可在冲击剂量静脉注射后使药物在血管内逐渐释放。
但是,一方面,许多常见的临床药物疏水性较大,难以分散在水性液体环境中,造成给药方式和药物吸收的困难。通过静脉给药时,需要使用Cremphor等助溶剂,而这些助溶剂的使用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副作用。而且,通过使用助溶剂的给药方式所造成的药理活性成份在疾病组织和靶点的富集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许多水溶性好的临床药物分子的体内清除速度快,血药浓度下降速度快,其治疗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纳米技术对提高药物疗效有突出价值。一方面,纳米技术可以通过改善纳米颗粒本身在生物体内的药代药动过程而改善所携带药理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的药代药动过程。纳米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疏水药理活性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提高药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可利用度。而且,纳米技术能够有效地延长药理活性成分的血液循环时间,提高药理活性成分在疾病组织和靶点的富集程度。
使用纳米技术改善药理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价值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临床安全的,所制备得到的纳米组合物的成份也都是临床安全的;制备得到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纳米结构应该保持稳定,在至少一种临床可接受的注射液中不发生严重的团聚或者解离。
在药理活性物质的组合物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已经临床批准的材料作为原料,例如白蛋白、鱼精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等。以这些临床批准的材料为原料,经过与药理活性物质进行纳米组装可以得到成份安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所制备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制备得到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纳米结构经过临床可接受的注射液的稀释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纳米结构,特别是最大粒径分布(透射电镜或者动态光散射分析(Number%统计,Malvern))应该仍保持在10-200nm范围内。一方面,如果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被注射液溶解稀释后发生严重的团聚,最大粒径分布增长到10-15微米级以上时,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堵塞或梗塞,导致局部出血、缺血或缺氧和可能的组织死亡。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如肿瘤的治疗,疾病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具有增强的通透性和滞留性(EPR效应),纳米粒子能够通过被动靶向方式有效地富集于肿瘤组织,这要求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一定尺寸,有文献研究表明,尺寸小于400nm的纳米颗粒能够通过EPR效应富集于肿瘤部位(Cancer research,1995,55(17):3752-3756.),还有研究表明,尺寸小于200nm的纳米颗粒能够更有效地富集于肿瘤部位(Naturenanotechnology,2007,2(12):751-760.)。而且,有研究表明,直径100nm左右的纳米药物能够最有效地富集于肿瘤组织(Int.J.Pharm.,121(1995),195-203;Nature nanotechnology,2011,6(12):815-823),而血液中粒径小于10nm的纳米粒子容易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过滤排出,被动靶向效果受到削弱(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08,7(9):771-782.)。因此,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纳米结构尺寸在10-200nm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极为重要,不但能够保证纳米材料的体内安全性,实现肿瘤等疾病组织的有效富集,而且能够通过200nm或者220nm滤膜过滤除菌。
一个药理活性物质的例子是紫杉醇。它是一种天然产物,首先是从太平洋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分离出来(J.Am.Chem.Soc.93:2325(1971))。在抗有丝分裂药中,含一个二萜碳骨架的紫杉醇对引起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的微管蛋白质呈现独特的作用模式。与其它抗有丝分裂药如长春碱或秋水仙碱阻止微管蛋白装配大不相同的是,紫杉醇是一种已知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过程、因而阻止细胞复制过程的植物产品。
紫杉醇这种天然存在的双萜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显示有明显的抗肿瘤和抗癌作用。紫杉醇对范围广泛的肿瘤模型如B16黑素瘤、L1210白血病、MX-1乳房肿瘤和CS-1结肠肿瘤异种移植物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然而,紫杉醇的水溶解度低使对人给药成为问题。确实,输送在水性介质中固有地不溶或难溶的药物,如果口服输送无效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为此,目前所用的紫杉醇配方需要cremphor来使药物增溶。
在临床使用中,紫杉醇本身不显示过度的毒性作用,但用于增溶药物的乳化剂/助溶剂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目前的给药制度包含在注射药物之前,给予病人抗组胺药和类固醇以减弱cremphor的过敏副作用。
为改进紫杉醇的水溶解度,几个研究人员用能赋予较高水溶解度的官能团修饰了它的化学结构。其中,磺化衍生物(Kingston等,美国专利5,059,699(1991))和氨基酸酯(Mathew等,J.Med.Chem.35:145-151(1992))显示有明显的生物活性。经修饰产生的水溶性衍生物有利于静脉内输送溶解在无害载体如生理盐水中的紫杉醇。然而,这种修饰使药物制剂的成本增加,可能诱发不需要的副反应和/或过敏反应,可能降低药物的疗效。
文献曾报道过用蛋白质微球作为药理活性物质或诊断产品的载体。用热变性或化学交联的方法制备了白蛋白微球。热变性微球是从一种乳化的混合物(例如,将要掺入的物质白蛋白和一种合适的油)在温度100℃至150℃之间制备的。然后,用一种适宜的溶剂将微球洗涤并储存备用。Leucuta等(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harmaceutics41:213-217(1988))介绍了热变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制备化学交联微球的过程包括用戊二醛处理乳剂以将蛋白质胶联,然后洗涤和储存备用。Lee等(Science213:233-235(1981))和美国专利No.4,671,954介绍了这种制备方法。
上述方法制备的蛋白质微球尺寸大于10微米,静脉方式给药的临床安全风险较大,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制备含药纳米颗粒的一种常规方法是将聚乳酸或其它生物亲容性的水不溶性聚合物溶于与水不溶混的溶剂(如二氯甲烷或其它氯化的、脂肪或芳香溶剂)内,将药理活性物质溶解于此聚合物溶液中,在油相或水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适当的方法形成水包油乳剂,于真空下将乳剂缓慢蒸发。如油滴足够小并在蒸发时稳定,就得到一种聚合物的水混悬液。因为药物在开始时就存在于聚合物溶液中,所以用这种方法可能得到一种组合物,其中药物分子在其内被由一种聚合基质形成的颗粒所捕捉。有研究人员报告了用溶剂蒸发制备含各种药物的微球和纳米颗粒的方法,例如参见Tice和Gilley,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343-352(1985);Bodmeier和McGinity,Int.J.Pharmaceutics43:179(1988);Cavalier等,J.Pharm.Pharmacol.38:249(1985);和d’Souza等,WO94/10980。
临床上市药物Abraxane是通过乳液法结合高压均质制备出粒径约为130nm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药物。其制备过程必须使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溶解药理活性物质,与白蛋白水溶液混匀形成两相的有机相和水相,再经过高压均质形成尺寸小于200nm的颗粒(参考US005916596A;CN1515244A)。但是Abraxane粉末在临床使用中迅速解离形成尺寸小于10nm的单个白蛋白尺寸大小的颗粒,并没有改善紫杉醇分子的生物分布和血液循环时间(Chem.Soc.Rev.,2012,41,2971-3010)。因此,通过改变工艺制备纳米结构稳定的白蛋白/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通过肿瘤部位的EPR效应提高药理活性物质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效果,改善生物分布,这些都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不需要加入乳化剂和增溶剂,因此避免引起过敏反应,并且不会因注射液的溶解稀释迅速解离至10nm尺寸以下,因此提高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效果,改善生物分布。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包括固体或液体的药理活性物质及蛋白质包衣构成的颗粒,其中所述蛋白质包衣具有与其缔合的游离蛋白质,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一部分包含在所述蛋白质包衣中,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另一部分与游离蛋白质缔合;所述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至200nm,其分散于水性溶液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
具有上述特征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血液中后,与游离蛋白质缔合的那部分药理活性物质能够快速释放,但是包含在所述蛋白质包衣中的那部分药理活性物质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缓慢稳定地释放,因此改善了血液循环时间。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与此前报道的此类组合物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的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至200nm,其分散于水性溶液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避免了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过滤排出而导致的被动靶向效果削弱;此前报道的此类组合物分散于水性溶液时,其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迅速降低到10nm以下,由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过滤排出而导致被动靶向效果削弱。
本发明中,所谓“水性溶液”是指水、生理盐水、缓冲溶液、葡萄糖溶液、维生素溶液、氨基酸溶液或它们的混合物等生物可接受的水性溶液。本发明特别研究了生理盐水作为水性溶液用于稀释所述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的情况,在0.1mg/mL的生理盐水中,所述颗粒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0nm左右。因此,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颗粒分散于0.1mg/mL的生理盐水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优选在20nm以上、更优选50-180nm,例如60nm、70nm、80nm、100nm、120nm、150nm、160nm、170nm、175nm、60-150nm、70-100nm、80-120nm、120-150nm或130-170nm。
本发明所述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可以是以颗粒干粉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将所述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的颗粒悬浮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水溶液可以为可接受的注射液,更优选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缓冲液。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的方法,包括:
(1)将蛋白质、药理活性物质、生物相容性水溶液和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混合制成混合溶液;
(2)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再进行高压均质,或者进行高压均质再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得到纳米悬浮液,然后通过干燥得到干粉状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采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不会因注射液的溶解稀释迅速解离至10nm尺寸以下。
本发明的方法中,药理活性物质可以是水不溶性(疏水性)药理活性物质、水溶性(亲水性)药理活性物质或双亲性药理活性物质。
针对水不溶性药理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混合溶液:
(1a)将蛋白质溶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形成蛋白质溶液;将水不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溶于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中,形成药理活性物质溶液;
(1b)将所述药理活性物质溶液与所述蛋白质溶液混合。
针对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混合溶液:
(1a)将蛋白质和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共同溶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形成蛋白质/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混合溶液;
(1b)将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与所述蛋白质/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混合溶液混合。
针对双亲性药理活性物质,可以选择上述二者之一。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蛋白质选自白蛋白、鱼精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酪蛋白、胰岛素、溶菌酶、纤维蛋白原、脂肪酶、胶原蛋白、纤维连接素、玻璃连接素、去铁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鱼精蛋白、抗体、铁蛋白或去铁蛋白,最优选人血清白蛋白。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药理活性物质选自抗肿瘤药、镇痛剂/退热剂、麻醉剂、平喘药、抗生素、抗抑郁药、抗糖尿病药、抗真菌剂、抗高血压药、消炎药、肿瘤并发症辅助治疗生物技术药物、抗焦虑药、免疫抑制剂、抗偏头痛药、镇静剂/安眠药、抗心绞痛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关节炎药、痛风剂、抗凝剂、溶栓剂、抗纤溶药、血液流变学剂、抗血小板药、抗惊厥药、抗帕金森药物、抗组胺药/止痒药、钙调节剂、抗菌剂、抗病毒药、抗微生物药、抗感染药、支气管扩张药、激素、降血糖药、降血脂药、蛋白质、核酸、红血球生成刺激剂、抗溃疡/抗反流剂、止恶心药/止吐剂、维生素或成像剂。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为可接受的注射液,更优选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缓冲液。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丙酮、乙腈、甲醇、丙醇、丙三醇、辛醇、二氧六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的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减压蒸发、冷冻干燥、采用降膜蒸发器、透析或超滤。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高压均质的操作压力在3000-30000磅/英寸2内,更优选在6000-25000磅/英寸2内,最优选在9000-18000镑/英寸2内。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干燥的方法包括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减压蒸馏或它们的组合。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在制备将药理活性物质输送到受试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在制备减少药剂副作用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使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而是使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溶解药理活性物质,制备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其分散于水性溶液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避免了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过滤排出而导致的被动靶向效果削弱,因此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效果及生物分布得到改善。采用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进行处理显示其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增殖作用,对肿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的药效试验显示其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用生理盐水复溶(1mg/mL)的粒径分布图(曲线1)和市售Abraxane用生理盐水复溶(1mg/mL)的粒径分布图(曲线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用生理盐水复溶(0.1mg/mL)的粒径分布图(曲线1)和市售Abraxane用生理盐水复溶(0.1mg/mL)的粒径分布图(曲线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用于体外治疗MCF-7乳腺癌细胞的实验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用于治疗MCF-7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实验结果,其中曲线1为治疗组结果,曲线2为对照组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MCF-7乳腺癌荷瘤小鼠后,在不同器官的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采用反溶剂法结合高压均质生成药理活性物质纳米颗粒。反溶剂法和高压均质的结合极为重要,反溶剂法能够将蛋白质与药理活性物质结合在一起并形成大于10nm的团聚物质,高压均质能够减小纳米粒子的颗粒尺寸至200nm以下,便于使用200nm或220nm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本发明的药理活性物质纳米颗粒是按照高剪切力条件(例如超声处理或高压均质等)制备的纳米制剂,不需使用任何常规表面活性剂,并且不需使用任何聚合物核心物质以形成纳米颗粒基质。本发明用蛋白质(例如人血清白蛋白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作为稳定剂。
通过调节高压均质的压力和高压均质的次数能够控制本发明纳米颗粒的粒径,以便通过0.22或0.2微米孔径的过滤器无菌过滤。生成的纳米颗粒能通过0.22微米孔径的过滤器过滤是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这是由于蛋白质会热凝固,不能用常规方法如压热法灭菌。本发明提供的药理活性物质纳米颗粒在可接受的注射液的稀释下不易解离至10nm以下,这对于纳米粒子通过EPR效应被动靶向累积于肿瘤部位是极为重要的,这是由于10nm尺寸以下的纳米粒子容易通过肾小球过滤迅速排出体外,削弱纳米粒子的被动靶向能力(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2008,7(9):771-782.)。
本发明提供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包括固体或液体的药理活性物质及蛋白质包衣构成的颗粒,其中所述蛋白质包衣具有与其缔合的游离蛋白质,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一部分包含在所述蛋白质包衣中;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另一部分与游离蛋白质缔合,在给予哺乳动物时可立即生物有效。
大量在血液中循环的常见药理活性物质通过疏水或离子相互作用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其中最普通的例子是血清白蛋白。本发明的方法和由此而产生的组合物是在给药前已“预先通过疏水或氢键或极性作用或离子相互作用或物理包埋或静电作用结合”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
利用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以及其它药物的能力可以提高紫杉醇并入颗粒表面的能力。因为白蛋白出现在胶体药物颗粒(在除去有机溶剂时形成)上,由于电排斥和空间稳定的合并作用,促进了能长时间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的形成。
本发明也提供能在水或生理盐水中重组的粉末形式亚微米颗粒。这种粉末是在除去水分后经冷冻干燥得到的。人血清白蛋白作为本发明纳米颗粒的结构组分,也作为冷冻保护剂和重组辅助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能通过0.22微米或者0.2微米孔径的过滤器过滤的颗粒,经干燥或冷冻干燥后产生可供静脉内注射用的无菌固体配方。
本发明提供的供体内输送的药理活性物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药理活性物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和蛋白质的水性介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在该混合物内不含表面活性剂)并置于压力范围在3000至30000磅/英寸2的高压均质器内。有机溶剂可以在经受高剪切条件处理后,有选择性地从混合物中除去;也可以先从混合物中有选择的除去,再接受高剪切条件处理。
上述形成混合物的过程可以是将有机溶液加入至水性溶液,也可以是将水性溶液加入至有机溶剂,混合过程中的条件可以是超声、磁搅拌、机械搅拌、匀浆或高剪切搅拌器,也可以是其他可以促进两者混合的方法。混合之前,水不溶性药理活性物质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水溶性和双亲性药理活性物质可以预先溶解在白蛋白的水性溶液中。
在研究过程中,本发明人充分认识到,虽然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药理活性物质、有机溶剂和蛋白质的水性溶液混合在一起也能得到最大粒径分布小于200nm的组合物,但是可控性较差,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利于放大生产,尽管多次努力提高药理活性物质的载药量都难以同时接近Abraxane的载药量(10%)和最大动力学水合直径(约100-130nm),在实际生产中,会给产品质量控制、放大生产带来巨大困难,难以通过200nm或者220nm孔径滤膜过滤除菌,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从而限制其临床实际应用。因而,本发明人经过艰苦的实验和工艺研究发现需要将药理活性物质、有机溶剂和蛋白质水性溶液的混合物进一步通过高压均质器进行加工处理(典型的操作压力在3000-30000磅/英寸2,在6000-25000磅/英寸2更好,最优选在9000-18000镑/英寸2),才能使大部分(90%,Number统计)粒子的水合动力学直径小于200nm,有利于产品通过200nm或者220nm孔径滤膜过滤除菌。
除去混合物中的有机溶剂的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减压蒸馏、冷冻干燥、降膜蒸发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
为了得到可复溶的药理活性物质-蛋白质的复合物,需要将药理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复合物的溶液干燥处理,干燥的方法包括旋转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喷雾干燥器、冷冻干燥器或类似设备。干燥处理得到的粉末含药理活性物质和蛋白质,可于任何合适的时间,在适宜的水性介质中再分散以得到能对哺乳动物给药的混悬液。
本发明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在可接受的注射液溶解稀释情况下,不易解离成10nm尺寸以下。
本发明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组合物,例如紫杉醇和白蛋白形成的纳米颗粒,不但毒性低,而且没有骨髓抑制作用。
本发明中,“体内输送”是指经由口服、静脉内、皮下、腹腔、鞘内、肌内、吸入、外用、经皮、直肠、阴道或类似途径输送药理活性物质。
本发明中,“水性溶液”是指含水的液体,包括水、生理盐水、缓冲溶液、葡萄糖溶液、维生素溶液、氨基酸溶液或者其它生物可接受的水性溶液或者其混合物。
本发明中,“生物相容性”是指物质不会明显地以任何有害的方式改变或影响它被引入的生物系统。
本发明中,“(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药理活性物质)制剂”、“(药理活性物质)纳米颗粒”和“(药理活性物质-蛋白)复合物”及其它类似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含义是相同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在不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这些概念是可以替换的。
与本发明不同的是,现有Abraxane(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制备过程中明确表示必须使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如氯仿),否则无法实现。而且,Abraxane药物粉末在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过程中,非常容易解离至10nm以下,例如,1mg/mL的Abraxane的生理盐水溶液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分布约为100nm,而经生理盐水稀释至0.1mg/mL的Abraxane的生理盐水溶液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分布小于10nm。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物的过程中仅仅使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丙酮、乙腈、甲醇、丙醇、丙三醇、辛醇、二氧六环、甲基吡咯烷酮或它们的混合溶剂。本发明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物与Abraxane在性质上的差异在于本发明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物在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过程中,不容易解离至10nm以下,例如本发明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物在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0.1mg/mL时,仍保持大约100nm直径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分布。这一特点对于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物发挥体内抗肿瘤能力极为重要,因为已经有多篇文献证明大约100nm动力学水合直径的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具有最好的富集效果(Cancer research,1995,55(17):3752-3756;Int.J.Pharm.,121(1995),195-203;Nature nanotechnology,2011,6(12):815-823),能够有效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而容易解离至10nm以下的Abraxane的生物分布和血液循环时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Chem.Soc.Rev.,2012,41,2971-3010)。
能够用于本发明实施的药理活性物质包括:药理活性药物、诊断试剂和营养用物质等。药理活性药物举例如下:镇痛剂/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钠,盐酸叔丁啡,盐酸丙氧酚,萘磺酸丙氧酚,盐酸哌替啶,盐酸二氢吗啡酮,硫酸吗啡,盐酸羟考酮,磷酸可待因,酒石酸二氢可待因,盐酸镇痛新,重酒石酸二氢可待因酮,酒石酸左啡诺,二氟尼酸,水杨酸三乙醇胺,盐酸纳布啡,甲芬那酸,环丁吗喃醇酒石酸盐,水杨酸胆碱,布他比妥,柠檬酸苄苯醇胺,柠檬酸苯海拉明,甲氧异丁嗪,盐酸桂麻黄碱,眠尔通,等);麻醉剂(如,环丙烷,恩氟烷,氟烷,异氟烷,甲氧氟烷,一氧化氮,普鲁泊福(丙酚),乙醚,戊巴比妥钠,等);平喘药(如,氮卓司汀,酮替芬,Traxanox,等);抗生素(如,新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氨比西林,青霉素,四环素,等);抗抑郁药(如,甲苯噁唑辛,奥昔哌汀,盐酸多虑平,阿莫沙平,盐酸曲唑酮,盐酸阿米替林,麦普替林盐酸盐,硫酸苯乙肼,盐酸去甲丙咪嗪,盐酸去甲替林,硫酸反苯环丙胺,盐酸氟西汀,盐酸多虑平,盐酸米帕明,双羟水杨酸米帕明,去甲替林,盐酸阿米替林,异唑肼,盐酸去甲丙咪嗪,马来酸三甲丙咪嗪,盐酸普罗替林,等);抗糖尿病药(如,胰岛素,双胍类,激素,硫酰脲衍生物类,等);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酮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杀念菌素,等);抗高血压药(如,普萘洛尔,普罗帕酮,烯丙氧心安,硝苯吡啶,利血平,樟脑磺酸咪噻芬,盐酸酚苄明,帕吉林盐酸盐,脱甲氧利血平,二氮嗪,硫酸胍乙啶,长压定,萝芙木碱,硝普钠,缓脉灵,蛇根混合碱,甲磺酸酚妥拉明,利血平,等);消炎药(如,〔非甾体类〕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ramifenazone,炎痛喜康,〔类固醇类〕皮质酮,地塞米松,氟噁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龙,强的松,等);抗肿瘤药(如,紫杉醇(Taxol)及其衍生物,多西紫杉醇(taxotere)及其衍生物,盐酸阿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佐柔比星,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苯乙酸氮芥,美法伦(melphalan),乌拉莫司汀(uramustine),磷酸雌莫司汀(estramustine),泼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氮甲(formylmerphalan),异芳芥(betamerphalan),邻脂芳芥(ocapha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曲磷胺(trofosfamide),放线菌素,博来霉素,正定霉素,曲他胺(tretamine),替哌(triethylenephosphoramide,TEPA),塞替派(thiotepa),亚胺醌(solaziquone),三亚胺醌(triaziquone),卡波醌(carboquone),丝裂霉素,米托蒽醌,比生群(bisantrene),依托泊苷,依托泊苷磷酸酯,替尼泊苷,5-氟尿嘧啶,替加氟(tegafur),双喃氟啶(tegadifur),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卡莫氟(carmofur),卡培他滨(capecitabine),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 hydrochloride),阿糖胞苷(cytarabine),单磷酸阿糖胞苷,二磷酸阿糖胞苷,三磷酸阿糖胞苷,依诺他宾(enocitabine),棕榈酰阿糖胞苷(N-palmitoyl-ara-C),安西他滨(ancitabine),阿扎胞苷(azacitidine),吉西他滨(gemcitabine),6-嘌呤硫醇一水合物,6-硫代次黄嘌呤核苷酸,磺巯嘌呤钠(sulfomercaprine sodium),硫鸟嘌呤,硫唑嘌呤,喷司他丁(pentostatin),氨基蝶呤(aminopter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金属铂类衍生物(卡铂,顺铂,奥沙利铂,奈达铂,舒铂,等),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及其衍生物,白消安(busulfan),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司莫司汀(semustine,Me-CCNU),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尼莫司汀盐酸盐,雷莫司汀(ranimustine),链佐星(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氯脲霉素(chlorozotocin,DCNU),雷替曲塞(raltitrexed),培美曲塞(pemetrexed),秋水仙碱(colchicine),秋水仙胺,鬼臼乙叉甙,干扰素,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喜树碱,伊立替康,盐酸伊立替康,10-羟基喜树碱,拓扑替康,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盐酸拓扑替康,10-羟基喜树碱,等),苯芥胆甾醇,长春碱及其衍生物(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vindesine),长春瑞滨(vinorelbine),酒石酸长春瑞滨,盐酸长春瑞滨,等),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达沙替尼(dasa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索拉菲尼(sorafenib),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late),硼替佐米(bortezomib),三苯氧胺,鬼臼乙叉甙,哌酰硫烷,卟吩姆钠,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5-氨基酮戊酸(5-aminolaevulinic acid,ALA),维替泊芬(Verteporfin),替莫泊芬(temoporfin),酞菁硅,二氯酞菁硅,酞菁锌,靶向CD52重组人源化单抗(Campath,MabCampath),重组靶向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IgG2K单抗(Vectibix),111In-标记和90Y-标记靶向CD20鼠单抗(Zevalin),靶向CD20131I-标记和非标记鼠单克隆抗体(BEXXAR),碘[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唯美生,Vivatuxin),靶向CD33结合化疗药单抗(Mylotarg),靶向白介素2:白喉毒素融合蛋白(Ontak,Onzar),Kadcyla(ado-trastuzumab emtansine),天然LHRH多肽(布舍瑞林,Buserelin)及其衍生物,那法瑞林(Nafarelin),亮丙瑞林(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天冬酰胺酶,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重组白介素2,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内皮抑制素,等);肿瘤并发症辅助治疗生物技术药物(如,重组角化细胞生长因子Palifermin,重组尿酸氧化酶Rasburicase,等);抗焦虑药(如,氯羟去甲安定,盐酸丁螺环酮,环丙二氮卓,盐酸利眠宁,去甲羟安定,安定羧酸钾盐,安定,双羟萘酸羟嗪,盐酸羟嗪,阿普唑仑,氟哌利多,哈拉西泮,芬那露,丹曲林,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硫唑嘌呤,咪唑立宾,FK506〔tacrolimus〕,等);抗偏头痛药(如,酒石酸麦角胺,盐酸萘心安,半乳糖二酸异美汀,二氯醛安替比林,等);镇静剂/催眠药(如,巴比妥类〔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钠,司可巴比妥钠〕,苯二氮卓类〔如氟西泮盐酸盐,三唑仑,托马西泮(tomazeparm),咪达唑仑盐酸盐,等〕);抗心绞痛药(如,β-肾上腺能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吡啶,盐酸硫氮卓酮,等〕,硝酸盐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硝酸戊四醇酯,丁四硝酯,等〕);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琥珀酸洛沙平,盐酸洛沙平,硫利哒嗪,盐酸甲硫哒嗪,替沃噻吨,盐酸氟奋乃静,氟奋乃静癸酸酯,氟奋乃静庚酸酯,盐酸三氟拉嗪,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柠檬酸锂,丙氯拉嗪,等);抗躁狂药(如,碳酸锂,等);抗心律失常药(如,溴苄铵甲苯磺酸盐,艾司洛尔盐酸盐,盐酸维拉帕米,乙胺碘呋酮,恩卡胺盐酸盐,地高辛,洋地黄毒甙,盐酸美西律,吡二丙胺磷酸盐,盐酸普鲁卡因胺,硫酸奎尼丁,葡萄糖酸奎尼丁,奎尼丁聚半乳糖醛酸盐,醋酸氟卡胺,盐酸妥卡胺,盐酸利多卡因,等);抗关节炎药(如,保泰松,舒林酸,青霉胺,水杨酰水杨酸,炎痛喜康,硫唑嘌呤,消炎痛,甲氯灭酸钠,硫代苹果酸金钠,苯酮苯丙酸,金诺芬,硫代葡萄糖金,痛灭定,等);抗痛风药(如,秋水仙碱,别嘌醇,等);抗凝剂(如,肝素,肝素钠,华法令钠,等);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抗纤溶剂(如,氨基己酸,等);血液流变学药物(如,己酮可可碱,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安匹林,ascriptin,等);抗惊厥药(如,丙戊酸,二丙戊酸钠,苯妥英,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去氧苯比妥,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异戊巴比妥钠,甲琥胺,甲基巴比妥,甲基苯巴比妥,美芬妥英,苯琥胺,对甲双酮,乙苯妥英,苯乙酰脲,司可巴比妥钠,氯氮卓二钾,三甲双酮,等);抗帕金森药物(如,乙琥胺,等);抗组胺药/止痒剂(如,盐酸羟嗪,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马来酸溴苯吡胺,盐酸赛庚啶,特非那丁,富马酸氯苯苄咯,盐酸吡咯胺,马来酸卡比沙明,盐酸二苯拉林,酒石酸苯茚胺,马来酸哌吡庚啶,苄吡二胺,马来酸右旋氯苯吡胺,盐酸甲地嗪,酒石酸异丁嗪,等);用于钙调节的药物(如,降血钙素,甲状旁腺素,等);抗菌剂(如,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氨曲南,氯霉素,棕榈酸氯霉素,琥珀酸氯霉素钠,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克林霉素,磷酸克林霉素,甲硝唑,盐酸甲硝唑,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妥布拉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硫酸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硫酸多粘菌素E,银纳米粒子,等);抗病毒药(如,γ干扰素,叠氮胸苷,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无环鸟苷,等);抗微生物药(如,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克罗,头孢匹林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替坦二钠,头孢呋肟酯,头孢噻肟钠,一水合头孢羟氨苄,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噻吩钠,盐酸一水合头孢氨苄,头孢孟多钠,头孢西丁钠,头孢尼西钠,头孢雷特,头孢三嗪钠,头孢他啶,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新钠,等),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苄星青霉素G,邻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钾,青霉素V钾,氧哌嗪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钠,盐酸氨苄青霉素碳酯,邻氯青霉素钠,替卡西林钠,阿洛西林钠,羧茚青霉素钠卡茚西林,青霉素G钾,普鲁卡因青霉素G,甲氧西林钠,新青霉素III钠,等),红霉素类(如:琥乙红霉素,红霉素,无味红霉素,乳糖醛酸红霉素,红霉素硬脂酸酯,琥乙红霉素,等),四环素类(如:盐酸四环素,盐酸强力霉素,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等),等);抗感染药(如,GM-CSF,等);支气管扩张药(如,拟交感神经类(如:盐酸肾上腺素,硫酸异丙喘宁,硫酸特布他林,乙基异丙肾上腺素,甲磺酸乙基异丙肾上腺素,盐酸乙基异丙肾上腺素,硫酸舒喘灵,舒喘灵,甲磺酸双甲苯苄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硫酸特布他林,酒石酸肾上腺素,硫酸异丙喘宁,肾上腺素,酒石酸肾上腺素),抗胆碱能药(如:溴化异丙托品),黄嘌呤类(如:氨茶碱,喘定,硫酸异丙喘宁,氨茶碱),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吸入皮质激素类(如:氟尼缩松倍氯米松,一水合二丙酸倍氯米松),舒喘灵,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溴化异丙托品,喘乐宁,酮替芬,沙米特罗,xinafoate,硫酸特布他林,去炎松,氨茶碱,萘多罗米钠,硫酸异丙喘宁,舒喘灵,氟尼缩松,等),等);激素(如,雄性激素类(如:达那唑,环戊丙酸睾酮,氟甲睾酮,乙基睾酮,庚酸睾酮,甲基睾酮,氟甲睾酮,环戊丙酸睾酮),雌激素类(如:雌二醇,雌酮,结合雌激素),孕酮类(如:醋酸甲氧孕酮,醋炔诺酮),皮质类固醇类(如:去炎松,倍他米松,磷酸倍他米松钠,地塞米松,磷酸地塞米松钠,醋酸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悬液,去炎松缩酮,甲基强的松龙,磷酸强的松龙钠,琥珀酸甲基强的松龙钠,琥珀酸氢化考的松钠,琥珀酸甲基强的松龙钠,六氯化曲安缩松,氢化可的松,环戊丙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龙,醋酸氟化可的松,醋酸帕拉米松,强的松龙叔丁乙酯,强的松龙醋酸酯,强的松龙磷酸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钠,等),甲状腺激素类(如:左旋甲状腺素钠,等),等);降血糖药(如,人胰岛素,纯化牛胰岛素,纯化猪胰岛素,优降糖,氯磺丙脲,格列吡嗪,甲磺丁脲,甲磺氮卓脲,等);降血脂药(如,安妥明,右旋甲状腺素钠,丙丁酚,美降脂,烟酸,等);蛋白质(如,脱氧核糖核酸酶,藻酸酶,超氧化歧化酶,脂肪酶,等);核酸(如,编码任何治疗用蛋白质的正义或反义核酸,包括这里提到的任何蛋白质,CPG寡核苷酸,等);红血球生成刺激剂(如,红细胞生成素,等);抗溃疡/抗反流药物(如,法莫替丁,甲氰咪胍,盐酸雷尼替丁,等);止恶心药/止吐剂(如,盐酸美克洛嗪,大麻隆,丙氯拉嗪,承晕宁,盐酸异丙嗪,硫乙哌丙嗪,东莨菪碱,等);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E,K,等);其他药物(如,米托坦,visadine,亚硝脲盐,蒽环类抗生素、甲基羟基玫瑰树碱,等);成像剂(如,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AG-USPIO,等),含钆纳米粒子(氧化钆纳米粒子,等),金属钆的配合物(Gd-DTPA,Gd-EOB-DTPA,Gd-BOPTA(Multihance,莫迪司),Mn-DPDP(Telsascan,泰乐影),Gd-DO3A-butrol、Gd-DTPA-BMA(欧乃影),Gd-HP-DO3A,等),含碘化合物(碘普罗胺(优维显)、碘克沙醇、碘佛醇、碘海醇(欧乃派克)、泛影葡胺、泛影酸钠、泛影酸、碘化油,等),金纳米粒子,硫化铋纳米粒子,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荧光素,荧光素钠,亚甲基蓝,等)。
作为稳定剂能够用于本发明的蛋白类包括白蛋白(含有35个半胱氨酸)、鱼精蛋白、免疫球蛋白、酪蛋白、胰岛素(含有6个半胱氨酸)、血红蛋白(每一个α2β2单位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溶菌酶(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免疫球蛋白、α-2-巨球蛋白、纤维连接素、玻璃连接素纤维蛋白原、脂肪酶等。其中蛋白质、肽、酶、抗体及其它们的混合物是本发明常规用的稳定剂。优选的蛋白质是白蛋白、鱼精蛋白和抗体。象α-2-巨球蛋白这样的蛋白质,可以用于增强巨噬样细胞对外壳包裹的药理活性物质颗粒的摄取,或可以促进这种外壳包裹颗粒进入到肝脏和脾脏。特异抗体也可以用来将这些纳米颗粒导向到特定部位。
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有机溶剂特别优选易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或者其混合物。由于蛋白质不溶于有机溶剂,随着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混合溶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团聚,在蛋白质团聚过程中会将药理活性物质包裹在蛋白质团聚物中,从而形成复合物。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晓,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化。聚合壳内的有机介质可以变化,在聚合壳壁的形成中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药理活性物质,并且可以使用多种蛋白质以及其它天然或者合成的聚合物。这些用途也是相当广泛的,除生物医学(例如药物的输送、诊断试剂(用于造影)、人造血和肠外营养剂)外,本发明的该聚合壳结构还可以加入到化妆品用途中,例如皮肤护理霜或护发产品、香水香料中使用,压力敏感性墨水中等。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制备例1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证明利用高压均质制备纳米颗粒。将30mg紫杉醇(Paclitaxel)溶于3.0ml乙醇。溶液中加入27.0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将得到的混合物放到旋转(Rotary)蒸发器内,在40℃减压下(30mmHG)蒸发20-30分钟除去乙醇。然后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以形成粗制乳化液,再将其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接着在9000-18000磅/英寸2(psi)下进行至少再高压均质循环5次。得到的分散液为半透明,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为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不加任何防冻剂,将分散液冷冻干燥形成干粉。该干粉可以使用无菌水或者生理盐水复溶,复溶得到的溶液中的粒子粒径仍然保持在200nm以下。
制备例2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证明利用超声波处理中的空化作用和高剪切应力制备紫杉醇纳米颗粒。将20mg紫杉醇溶于2.0ml乙醇中。溶液中加入4.0m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制乳剂,然后将其转移到40kHz的超声处理池内。在60-90%的功率,0级下超声处理1分钟。然后将混合物转移到旋转蒸发器内,在40℃减压下(30mmHg)蒸发20-30分钟,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紫杉醇微粒,其直径一般为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Zetasizer)。不加任何防冻剂,将分散液冷冻干燥形成干粉。该干粉可以使用无菌水或者生理盐水复溶,复溶得到的溶液中的粒子粒径仍然保持在200nm以下。
制备例3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30mg紫杉醇溶于3ml的乙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中,混合物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将得到的系统放入回转蒸发器内,在40℃减压(30mmHg)蒸发15-30分钟使有机溶剂迅速除去。最终得到的分散液呈半透明状态,所得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4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30mg紫杉醇溶于3ml的乙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最终得到的分散液呈半透明状态,所得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5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30mg紫杉醇溶于3ml的乙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中,混合物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将得到的系统进行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最终得到的分散液呈半透明状态,所得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6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30mg紫杉醇溶于3ml的乙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最终得到的分散液呈半透明状态,所得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7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65mg紫杉醇溶于6ml的乙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3%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最终得到的分散液呈半透明状态,所得紫杉醇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数量统计,Malvern Zetasizer)。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8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65mg的10-羟基喜树碱溶于6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3%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所得10-羟基喜树碱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透射电镜)。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9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65mg的长春瑞滨溶于6ml的甲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29.4ml人血清白蛋白(3%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所得长春瑞滨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透射电镜)。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注射用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10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100mg的长春瑞滨溶于10ml的甲醇中。然后将溶液加入90ml人血清白蛋白(1%w/v)的水性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所得长春瑞滨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透射电镜)。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紫杉醇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注射用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11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100mg的吲哚菁绿和900mg的人血清白蛋白溶于90ml的水中。然后向溶液加入20ml乙醇,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所得吲哚菁绿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吲哚菁绿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注射用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制备例12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介绍可无菌滤过的药物颗粒的制备过程。将100mg的盐酸阿霉素和900mg的人血清白蛋白溶于90ml的水中。然后向溶液加入20ml乙醇,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进行高压均质再喷雾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的混合物。然后,用水性溶液将干燥的混合物复溶,在低RPM下匀浆5分钟形成粗乳剂,然后转移到高压匀浆器内(Avestin)。乳化在9000-18000镑/英寸2下进行,至少进行6个循环。所得阿霉素颗粒的直径一般小于200nm。将分散液通过0.22微米微孔过滤器,由此得到无菌的阿霉素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不加任何防冻剂。所得饼块加入无菌水或注射用水后复溶,再构成颗粒大小保持200nm以下。
试验例1
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和市售Abraxane分别用生理盐水复溶、稀释,其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复溶浓度为1mg/mL时,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为100nm左右;稀释至0.1mg/mL时,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依然保持在100nm左右。而市售Abraxane复溶浓度为1mg/mL时,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为100nm左右;但稀释至0.1mg/mL时,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降至10nm以下。证明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在复溶稀释时不易迅速解离至10nm以下。
试验例2
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子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进行体外治疗。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完全培养基重悬成细胞悬液,随之将其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μL,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紫杉醇(taxol)纳米颗粒。24h后进行MTT检测。培养终止前4h加入10μL5mg/mL的MTT,吸弃培养液后加100μL DMSO终止反应,酶标仪570nm检测OD值。实验重复三次。实验结果如图3,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紫杉醇纳米颗粒对MCF-7细胞有抗增殖作用,且纳米粒子的浓度越高,其抗增殖作用越强。
试验例3
用紫杉醇纳米颗粒对肿瘤动物模型的治疗。采用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紫杉醇(taxol)纳米颗粒。将此药物的制剂对小鼠异种移植的MCF-7人乳腺肿瘤模型进行实验。在小鼠皮下种植MCF-7乳腺肿瘤,当肿瘤长到大约150-300mg尺寸时开始治疗。因肿瘤生长12天可达到上述指标,故在移植后第13天开始治疗。
紫杉醇纳米颗粒作为生理盐水中的混悬液以10mg/kg的剂量治疗荷瘤小鼠,在第13天给予静脉内注射。治疗组有7只动物。7只动物的对照荷瘤组用按同样方法,但仅接受生理盐水。随时间监视肿瘤的大小。结果如图4所示,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显示极大的增加,这一组的动物均在第28天至39天之间将其处死。而治疗组显示有显著的效果,在第33天所有治疗组动物的肿瘤体积明显比对照组小得多。
试验例4
在白蛋白-紫杉醇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对白蛋白进行荧光染料Cy5标记,从而制备出具有荧光标记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颗粒。对荷瘤小鼠给予10mg/kg剂量的给药后,对接受白蛋白-紫杉醇纳米颗粒治疗的荷瘤小鼠不同器官的荧光强度通过小动物荧光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其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肿瘤中白蛋白-紫杉醇纳米颗粒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说明本发明白蛋白-紫杉醇纳米颗粒在肿瘤中有明显的富集。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选用组分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包括固体或液体的药理活性物质及蛋白质包衣构成的颗粒,其中所述蛋白质包衣具有与其缔合的游离蛋白质,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一部分包含在所述蛋白质包衣中,所述药理活性物质的另一部分与游离蛋白质缔合;所述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至200nm,其分散于水性溶液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分散于0.1mg/mL的生理盐水时的最大动力学水合粒径在10nm以上、优选在20nm以上、更优选50-18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悬浮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
优选地,所述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为可接受的注射液,更优选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缓冲液。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的方法,包括:
(1)将蛋白质、药理活性物质、生物相容性水溶液和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混合制成混合溶液;
(2)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再进行高压均质,或者进行高压均质再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得到纳米悬浮液,然后通过干燥得到干粉状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1a)将蛋白质溶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形成蛋白质溶液;将水不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溶于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中,形成药理活性物质溶液;
(1b)将所述药理活性物质溶液与所述蛋白质溶液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1a)将蛋白质和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共同溶于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中,形成蛋白质/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混合溶液;
(1b)将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与所述蛋白质/水溶性药理活性物质混合溶液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选自白蛋白、鱼精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酪蛋白、胰岛素、溶菌酶、纤维蛋白原、脂肪酶、胶原蛋白、纤维连接素、玻璃连接素、去铁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鱼精蛋白、抗体、铁蛋白或去铁蛋白,最优选人血清白蛋白;
优选地,所述药理活性物质选自抗肿瘤药、镇痛剂/退热剂、麻醉剂、平喘药、抗生素、抗抑郁药、抗糖尿病药、抗真菌剂、抗高血压药、消炎药、肿瘤并发症辅助治疗生物技术药物、抗焦虑药、免疫抑制剂、抗偏头痛药、镇静剂/安眠药、抗心绞痛药、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关节炎药、痛风剂、抗凝剂、溶栓剂、抗纤溶药、血液流变学剂、抗血小板药、抗惊厥药、抗帕金森药物、抗组胺药/止痒药、钙调节剂、抗菌剂、抗病毒药、抗微生物药、抗感染药、支气管扩张药、激素、降血糖药、降血脂药、蛋白质、核酸、红血球生成刺激剂、抗溃疡/抗反流剂、止恶心药/止吐剂、维生素或成像剂;
优选地,所述生物相容性水溶液为可接受的注射液,更优选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缓冲液;
优选地,所述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丙酮、乙腈、甲醇、丙醇、丙三醇、辛醇、二氧六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除去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的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减压蒸发、冷冻干燥、采用降膜蒸发器、透析或超滤;
优选地,所述高压均质的操作压力在3000-30000磅/英寸2内,更优选在6000-25000磅/英寸2内,最优选在9000-18000镑/英寸2内;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方法包括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减压蒸馏或它们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在制备将药理活性物质输送到受试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理活性物质输送系统在制备减少药剂副作用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CN201410001419.9A 2014-01-02 2014-01-02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4758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1419.9A CN104758942A (zh) 2014-01-02 2014-01-02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14/072009 WO2015100843A1 (zh) 2014-01-02 2014-02-13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1419.9A CN104758942A (zh) 2014-01-02 2014-01-02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8942A true CN104758942A (zh) 2015-07-08

Family

ID=5349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1419.9A Pending CN104758942A (zh) 2014-01-02 2014-01-02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8942A (zh)
WO (1) WO20151008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735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广州市戴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医用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6111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白蛋白纳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3541A (zh) * 2017-04-24 2020-02-04 Zy治疗公司 用于体内递送的药物组合物、基本上不溶于水的药理学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246A (zh) * 1997-06-27 2004-07-28 �Ϻ���ͨ��ѧ 药剂的新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515244A (zh) * 1996-10-01 2004-07-28 �Ϻ���ͨ��ѧ 蛋白质稳定的药理活性物质及其它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1361731A (zh) * 2008-08-11 2009-02-11 张文芳 白蛋白稳定的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及其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CN101732262A (zh) * 2010-02-03 2010-06-16 高保安 一种注射用冻干微粒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327230A (zh) * 2011-09-30 2012-01-25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紫杉烷类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076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357077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5086A (zh) * 2010-03-29 2013-03-20 阿布拉科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增强药物递送和治疗剂有效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244A (zh) * 1996-10-01 2004-07-28 �Ϻ���ͨ��ѧ 蛋白质稳定的药理活性物质及其它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515246A (zh) * 1997-06-27 2004-07-28 �Ϻ���ͨ��ѧ 药剂的新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1361731A (zh) * 2008-08-11 2009-02-11 张文芳 白蛋白稳定的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及其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CN101732262A (zh) * 2010-02-03 2010-06-16 高保安 一种注射用冻干微粒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85086A (zh) * 2010-03-29 2013-03-20 阿布拉科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增强药物递送和治疗剂有效性的方法
CN102327230A (zh) * 2011-09-30 2012-01-25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紫杉烷类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076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357077A (zh) * 2011-09-30 2012-02-22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格普塔等: "《纳米粒给药系统》", 30 April 201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735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广州市戴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医用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3541A (zh) * 2017-04-24 2020-02-04 Zy治疗公司 用于体内递送的药物组合物、基本上不溶于水的药理学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10496111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白蛋白纳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96111B (zh) * 2018-05-18 2021-07-2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白蛋白纳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00843A1 (zh)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7439B2 (ja) 蛋白質安定化した薬理学的活性薬剤、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5405527B2 (ja) 薬理薬物の新規製剤、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の使用法
Campardelli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in nanomedicine
US6749868B1 (en) Protein stabilized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
US20070128290A1 (en) Novel formulations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
AU2006202836A1 (en) Protein stabilized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
CN102357077A (zh)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3541A (zh) 用于体内递送的药物组合物、基本上不溶于水的药理学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Sivakumar et al. Advancement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 a focus on microsphere-based targeted delivery
CN104758942A (zh) 基于蛋白质的药理活性物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tima et al. Utility of various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N102357076B (zh) 一种包裹难溶性药物的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KR101180181B1 (ko) 나노 입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771912B (zh) 用于口服给药的蛋白多肽类复合物纳米粒及其制法
Zhu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for drug delivery
Jain et al. Nanopharmaceutic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