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1733B -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51733B CN104751733B CN201310729223.7A CN201310729223A CN104751733B CN 104751733 B CN104751733 B CN 104751733B CN 201310729223 A CN201310729223 A CN 201310729223A CN 104751733 B CN104751733 B CN 1047517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section point
- origin
- path
- map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 G09B29/003—Maps
- G09B29/005—Map projections or methods associated specifically therewith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该区域绘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原点并获取半径值;生成预设轮廓,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获取预设轮廓和道路的交点;选取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根据方位角顺序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多边形区域。本发明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通过基于几何条件初步获取交点,根据交点选取区域节点以绘制多边形区域,从而实现了以较高的效率绘制出能够表示自原点出发经一定长度的路径所能到达的区域的图形,提高了地图尤其是电子地图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一定区域内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现在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多,用户在地图的使用中也越来越倾向于以更快的速度更高效地得到想要获取的信息。这就导致传统地图使用中,用户根据自己的目的地、出发地去从地图中自行查找合适路线的方式已经极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用户需求在地图上直观显示出用户想要得到的结果。
如今,地图使用中的一种常见场景就是用户确定了一个出发地或者目的地,比如酒店位置、景点位置等,并希望获取从这一位置出发经过一定的路程所能到达的区域的范围。然而,地图中实际道路分布错综复杂,现有技术中只能采取对于出发地或者目的地向外辐射的所有可能路径进行遍历的计算来获取这一区域范围,这种处理方式计算量过大、效率低下。并且,遍历过程中的部分路径可能迂回转折较多,这部分路径产生的数据尽管在这一区域范围内而对于确定这一区域的边界毫无价值。这就意味着这种方式不仅无谓消耗的运算资源极大并且即使遍历所有路径后在确定区域的边界时仍需要人工绘图或进一步的智能处理。特别是在道路相互交错较多的情况下,庞大的计算量使得这一区域范围的获取过程需要占用大量资源,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地图上绘制出用户所需了解的区域范围。这就限制了地图使用,尤其是电子地图使用中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图中的一点经过一定的路程所能够到达的区域的获取,只能够通过遍历所有可能路径进行计算,计算量庞大、效率低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绘制出这样的区域范围的缺陷,提出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
S2、在地图上生成一预设轮廓,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或等于该半径值、且该预设轮廓上至少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等于该半径值;
S3、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
S4、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至少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S5、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
S6、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S1中获取的半径值既可以由用户输入,也可以固定为一预设值。该预设轮廓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即几何上的重心,也称为几何中心。S3中的道路可以是地图所包含的全部或部分道路。在所关注的仅是某一特定类型的道路比如可供车辆行驶的道路的情况下,S3中的道路即仅包括所有可供车辆行驶的道路,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在所关注的仅是某一特定类型的道路时,该区域绘制方法可以基于仅包含这一特定类型的道路的地图来实施。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S4中的路径上的任一点均在道路上,即选取的路径只可能是通过道路连接形成的。“相对较短”意味着选取的每一个交点的最短路径,在长度上均短于同一个交点至原点之间的其他路径,并且选取的最短路径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以上,但对于各个交点,选取的最短路径的数量应当相同。通过上述步骤,S5中获取的区域节点均具备了以下特点,即从原点出发经过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路径就能够到达这些区域节点。同时,由于S4中的最短路径选取,而较多迂回转折的路径(即方向变化较多、较大的路径)通常长度较长,因此上述步骤保证了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总体上是尽可能沿着两者的连线方向的。这也就意味着区域节点在满足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前提下,整体上属于和原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对较远的点。
方位角是在平面上量度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一种常规方法,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本发明中的方位角即原点至区域节点的连线方向和原点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容易理解地,上述根据方位角的顺序实质上确保了相对于原点始终以顺时针或者始终以逆时针方向连接各个区域节点。S6中绘制的原点对应的多边形区域为顶点为各个区域节点的多边形区域。尽管在上述步骤中并未穷尽从原点出发的所有可能路径进行计算,但由选取的区域节点的上述特性可以看出,该多边形区域能够大致表示从原点出发经历长度为该半径值的路径所能到达的区域范围。
从另一角度来说,为了获取原点经过特定长度的路径所能够到达的区域,常规的做法都是基于从原点出发遍历各个可能的路径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然而该区域绘制方法无需遍历所有原点起始的路径,降低了所需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同时从算法角度来看,S2和S3仅涉及简单的几何处理,S4则是求两定点间的最短路径,S5则仅涉及已知线段的定长截取,其相比于常规的遍历各个路径的算法,即使是优化了效率的方式也需要着眼于各个路径节点(即分叉点)进行判断分析的方式,也大大节省了计算量,具有极优越的效率。这就使得在电子地图的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指令选取原点(也可以是选取原点和该半径值),快速地绘制出自原点出发经过一定路程能够到达的大致的区域范围。同时,采用该多边形区域来判断地图上任一点至原点的路径长度是否大于该半径值的准确性也和遍历各个路径得到的结果十分接近。
较佳地,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
容易理解地,圆形的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即圆心,这样就保证了该预设轮廓上任意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相同,进而确保了S3中获取的交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等于该半径值。总体而言,获取的交点相对于原点的分布更为均匀,这就使得获取的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更为分散,最终绘制的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也相对较高。
较佳地,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
S31a、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
S32a、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
S31a中的交点组实质上是从S3中获取的所有交点中进行选取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多个交点,其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该距离阈值时,一个交点组才能够包括该多个交点。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交点均包括在交点组内,并且在较普遍的情况下均会由部分交点不属于任何交点组。S32a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这实质上就通过较简单的计算对相互间距离较短的多个交点进行了筛选。由于相互间距很小的区域节点对于最终绘制的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的帮助较小,但却需要占据同样的计算资源,而总体而言对应于距离较近的交点的区域节点,其相互距离通常也相对较小。因此,S31a和S32a起到了提前筛除整体上对于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帮助较小的交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
较佳地,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
S31b、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
S32b、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
同上述步骤S31a和S32a类似的,上述步骤S31b和S32b同样也是起到提前筛除交点从而提高计算效率的作用。但应当注意的是,S31b将地图划分为若干分区为依据方位角进行的几何划分,其计算量几乎可以忽略。并且,由于S32b筛除后剩下的交点相对于原点在方向上(即方位角)趋于平均分布,同时得益于S4对最短路径的选取,区域节点相对而言整体上也会更趋于相对于原点在方向上均匀分布。这意味着从相对于原点的方向来说,更少出现在一个较大的方位角范围内不存在区域节点的状况,这样就提高了最终绘制的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在步骤S6中,原本需要先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然后才能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该多边形区域。在上述步骤S31b和S32b在筛选交点时已经根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进行了选取,因而在执行步骤S6时,各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的顺序已经确定,能够直接根据方位角的顺序绘制该多边形区域。
较佳地,S4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较佳地,S4由S4a代替,S4a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转角指的是路径中经过的两段道路之间的夹角。对于转角的判断相对于直接选取最短路径来说所需的计算量较小。而在该区域绘制方法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相对于其他的路径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多以接近自原点向外的某一个方向延伸,因而据此获取的区域节点也能够生成较为准确的该多边形区域。
较佳地,S1由S1b代替,S1b为: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并执行S2;
S4由S4b代替,S4b为: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然后执行S5b;
S5b、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并执行S6,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述步骤S1b中获取的仅有该最大速度,而不必是地图中的所有道路的通行速度,并且本发明中的通行速度可以是根据各个道路实际中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平均通行速度。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通行速度可以是指以驾车、搭乘公共汽车、搭乘地铁、步行、或者其他方式在道路上通行的速度,本发明的区域绘制方法的一次执行过程中每条道路对应的通行速度是确定的。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地图所包括的信息中,应当有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第一时长则可以由用户输入,或是采用一预设值,并根据最大速度和第一时长计算得到该半径值。由此可以确定,自原点出发,经该第一时长的时间所能到达的区域必然在该预设轮廓的范围内。
在步骤S4b中,由于范围已经缩小到了该预设轮廓内,因此无需考虑该预设轮廓外的道路,只需根据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进行计算,以获得最短路径。在此的最短路径并非距离意义上的最短,而是交点至原点的路径所需的通行时间的总和最短。容易理解地,此处的所需通行时间即通过某一段路径的路程所耗费的时间总和,交点至原点的路径包括多段道路,根据多段道路各自的长度和通行速度分别计算出通行所需的时间后,累加即可获得交点至原点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
然后在步骤S5b中的选取区域节点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进行计算,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上述步骤S4b中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这一较佳的方案中的区域节点的选取,和前述其他方案有所不同。此处是根据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来确定区域节点,而非根据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来确定区域节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
原点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
轮廓生成模块,用于在地图上生成一预设轮廓,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或等于该半径值、且该预设轮廓上至少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等于该半径值;
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并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至少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区域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然后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较佳地,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
较佳地,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并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较佳地,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较佳地,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较佳地,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由第二路径生成模块代替,第二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较佳地,原点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由第三路径生成模块代替,第三路径生成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区域生成模块由第一区域生成模块代替,第一区域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然后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上述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且在S6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将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无论需要判断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是否小于一特定值(该半径值)的该若干点的数量有多少,均可以通过该多边形区域快速得到结果,而无需计算该若干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距离,因而在该若干点的数量越多时,上述路径距离分类方法相比于计算该若干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距离的方法越具有效率上的优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路径距离分类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上述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该路径距离分类系统还包括距离判断模块,该距离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然后将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通过基于几何条件初步获取预设轮廓和道路的交点,然后从交点至原点的最短路径中选取和原点间路径距离等于半径值的区域节点,并绘制出多边形区域,从而实现了以较小的计算量和较高的效率绘制出能够表示自原点出发经一定长度的路径所能到达的区域的图形,提高了地图尤其是电子地图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
S2、在地图上生成一预设轮廓,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或等于该半径值、且该预设轮廓上至少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等于该半径值;
S3、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
S4、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S5、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
S6、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其中,S1中获取的半径值既由用户输入,该预设轮廓为一正方形,依据该半径值生成的该正方形的预设轮廓的边长等于该半径值的两倍。S4中选取是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最短的一条路径,这意味着较多迂回转折的路径由于其长度较长而不会被选取,这样就保证了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尽可能沿着两者的连线方向延伸。这也就意味着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区域节点在满足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前提下,属于和原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远的点。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步骤S5所选取的区域节点和原点的直线距离较远,因而利用这些区域节点就能够绘制出大致表示从原点出发经历长度为该半径值的路径所能到达的区域的边界(即该多边形区域),并且无需对这些区域节点做进一步的人工筛选。
并且,S2和S3仅涉及几何图形在地图上的定位以及地图上线段交点的获取,属于简单的几何处理,S4求取两定点间的最短路径,S5则仅涉及已知线段的定长截取,因而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所需要的计算量较低。这就使得在电子地图的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指令选取原点或者选取原点和该半径值,然后在较短时间内绘制出自原点出发经过一定路程能够到达的大致的区域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绘制的多边形区域是对应于S1选取的原点。若需要针对地图上的多个点绘制从这些点出发经历长度为某一特定值的路径所能到达的区域的范围,只需要选取不同的点作为原点多次执行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参考图2所示,步骤S4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两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并且,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S31a、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S32a、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
容易理解地,圆形的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即圆心,这样就保证了该预设轮廓上任意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相同,进而确保了S3中获取的交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等于该半径值。总体而言,获取的交点相对于原点的分布更为均匀。“相对较短”意味着选取的每一个交点的最短路径,在长度上均短于同一个交点至原点之间的其他路径。
S31a中的交点组实质上是从S3中获取的所有交点中进行选取的。当多个交点,其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该距离阈值时,一个交点组才能够包括该多个交点。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交点均包括在交点组内,并且在较普遍的情况下均会由部分交点不属于任何交点组。举例来说,当存在5个交点,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该距离阈值时,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1a生成的交点组既可以是一个包含全部5个交点的交点组,也可以一个包含其中2个交点的交点组和一个包含另外3个交点的交点组,或者也可以是一个包含其中4个交点的交点组和一个不属于任何交点组的交点。但在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的一次执行过程中,交点组的划分是唯一确定的。
无论对于交点组怎样生成,S32a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这实质上就通过较简单的计算对相互间距离较短的多个交点进行了筛选,即提前筛除整体上对于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帮助较小的交点,进一步减少了区域绘制中所需的运算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S3中的道路仅包括所有可供车辆行驶的道路。并且,参考图3所示,S4由S4a代替,S4a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S31b、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S32b、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a。
步骤S31b和S32b同样也是起到提前筛除交点从而提高计算效率的作用。S31b将地图划分为若干分区为依据方位角进行的几何划分,在进一步执行了步骤S32b后,剩下的交点相对于原点在方向上(即方位角)趋于平均分布。这意味着从相对于原点的方向来说,排除了在一个较大的方位角范围内不存在任何区域节点的状况,这样就提高了最终绘制的该多边形区域的准确性。
步骤S4a选取的最短路径,相对于其他的路径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多以接近自原点向外的某一个方向延伸,因而据此获取的区域节点通常也是和原点间直线距离较大的点,也能够生成较为准确的该多边形区域而无需对区域节点做进一步的人工筛选。
实施例4
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和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
S1由S1b代替,S1b为: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并执行S2;
S4由S4b代替,S4b为: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然后执行S5b;
S5b、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并执行S6,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
其中,在所述步骤S1b中获取该最大速度为读取预存的该最大速度。本实施例中的地图含有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此处的通行速度即驾车在各条道路上通行的平均速度。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方法最终生成的该多边形区域能够用于形象地告知用户自原点出发驾车经该第一时长的时间所能到达的区域范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包括了实施例3的区域绘制方法,并且在S6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将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无论需要判断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是否小于一特定值(该半径值)的该若干点的数量有多少,均可以通过该多边形区域快速得到结果,而无需计算该若干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距离。这样随着需要判断的点的数量的增加,本实施例的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在计算效率上越具有优越性。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包括原点选取模块1、轮廓生成模块2、交点获取模块3、第一路径生成模块4和区域生成模块5。
其中,原点选取模块1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轮廓生成模块2,用于在地图上生成圆形的预设轮廓,圆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等于该半径值。交点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并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4。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4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至少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区域生成模块5,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然后根据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本实施例中即相对于原点以顺时针方向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装置和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装置以第二路径生成模块代替了实施例6中的第一路径生成模块4。此外,本实施例的交点获取模块3和实施例6不同,本实施例的交点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二路径生成模块。第二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区域绘制装置和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
原点选取模块1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4由第三路径生成模块代替,第三路径生成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区域生成模块5由第一区域生成模块代替,第一区域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然后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路径距离分类系统包括了实施例6的区域绘制装置和距离判断模块。该距离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然后将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
S2、在地图上生成一预设轮廓,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或等于该半径值、且该预设轮廓上至少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等于该半径值;
S3、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
S4、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至少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S5、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
S6、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
S31a、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
S32a、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后执行以下步骤:
S31b、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
S32b、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执行S4。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由S4a代替,S4a为: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由S1b代替,S1b为: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并执行S2;
S4由S4b代替,S4b为: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然后执行S5b;
S5b、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并执行S6,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
8.一种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点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并获取一半径值;
轮廓生成模块,用于在地图上生成一预设轮廓,该预设轮廓的重心和原点重合,该预设轮廓上任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或等于该半径值、且该预设轮廓上至少一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等于该半径值;
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并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相对较短的至少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区域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和原点之间的路径长度等于该半径值的点作为区域节点,然后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轮廓为圆形,且圆形的半径等于该半径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生成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均小于预设的一距离阈值的交点组、其中每一个交点组至少包括两个交点、且不同的交点组中的交点不相同,并从每一个交点组中选取一个交点、从所有交点中移除各个交点组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交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和地图中的道路的交点,然后依据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将地图平均分为若干分区,从每个分区中选取一个交点,并从所有交点中移除该若干分区中未被选取的交点,然后启用第一路径生成模块。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13.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由第二路径生成模块代替,第二路径生成模块用于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角度大于预设的一角度阈值的转角的个数最少的一条路径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14.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原点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地图中的一点作为原点,获取地图中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以及一第一时长,然后计算获取该半径值,该半径值等于该最大速度和该第一时长的乘积;
第一路径生成模块由第三路径生成模块代替,第三路径生成模块用于获取该预设轮廓内的各条道路的通行速度,选取每一个交点至原点的路径中所需通行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每一个交点对应的最短路径;
区域生成模块由第一区域生成模块代替,第一区域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每条最短路径上的区域节点、其中每个区域节点和原点之间的路径所需通行时间分别等于该第一时长,然后获取每个区域节点相对于原点的方位角,并根据方位角的顺序以直线连接每个区域节点,以绘制原点对应的一多边形区域。
15.一种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且在S6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将该若干点中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该若干点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16.一种路径距离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图的区域绘制装置,该路径距离分类系统还包括距离判断模块,该距离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地图中的若干点,并逐一判断该若干点是否落入该多边形区域,然后将判断结果为否的点标记为远距离点、将判断结果为是的点标记为近距离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29223.7A CN104751733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29223.7A CN104751733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51733A CN104751733A (zh) | 2015-07-01 |
CN104751733B true CN104751733B (zh) | 2017-06-16 |
Family
ID=5359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9223.7A Active CN104751733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517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97355B (zh) * | 2016-01-25 | 2020-06-02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Mongodb获取距离、确定距离最短线段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437122B (zh) * | 2016-05-26 | 2019-03-26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商家配送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196055B (zh) * | 2019-06-19 | 2023-04-11 | 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船水面垃圾自主区域清理方法 |
CN110794849B (zh) * | 2019-11-28 | 2023-07-25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路径的处理方法、装置、机器人、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220149B (zh) * | 2020-03-02 | 2022-01-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设备的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256203B (zh) * | 2021-05-14 | 2022-11-08 | 上海赢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商品运输系统 |
CN114459494B (zh) * | 2021-12-31 | 2024-03-26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可达区域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7437329B (zh) * | 2023-12-12 | 2024-03-01 | 江西云眼视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后果区域绘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2855B1 (en) * | 2000-03-17 | 2011-10-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bstracting and visualizing a route map |
JP3987073B2 (ja) * | 2005-04-20 | 2007-10-03 | 株式会社ナビタイムジャパン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経路探索サーバ、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DE102008027957B4 (de) * | 2008-03-11 | 2012-01-12 | Navigon Ag | Routingverfahren zur Berechnung einer Route |
CN101900565A (zh) * | 2009-05-26 | 2010-12-01 | 南京敏思科技有限公司 | 路径确定方法和装置 |
JP2011112613A (ja) * | 2009-11-30 | 2011-06-09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2013
- 2013-12-25 CN CN201310729223.7A patent/CN10475173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51733A (zh)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51733B (zh) | 地图的区域绘制方法及装置、路径距离分类方法及系统 | |
CN102102992B (zh) | 基于多级网络划分的匹配道路初筛方法及地图匹配系统 | |
CN102081658B (zh) | 基于分层路网的路径搜索方法和装置 | |
CN103399849B (zh) | 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道路三维线形自动优化方法 | |
US9940625B2 (en) | Autonomous driving certification generalizer | |
CN104866500B (zh) | 图片分类展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8009666B (zh) | 基于动态路网的层级优先最优路径计算方法 | |
JP2020201649A (ja) | 地図生成装置、地図生成方法及び地図生成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04776855B (zh) | 一种交叉路口的导航方法和装置 | |
CN108845569A (zh) | 生成三维高清道路图水平弯道行车线的半自动点云方法 | |
US8706389B2 (en) | Range- and/o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with energy costs associated with area segments | |
CN110704560B (zh) | 一种基于道路级拓扑的车道线组结构化的方法及装置 | |
JP6850325B2 (ja) | 確率プロットに基づく障害物分布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装置、端末、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2339478B (zh) | 一种从等高线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85924A (zh) | 动态交通路网图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8072385A (zh) | 移动目标的空间坐标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710317A (zh) | 自动驾驶地图的生成方法、自动驾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5844224A (zh) | 一种车载LiDAR 道路点云快速有序化方法 | |
CN108507582A (zh) | 一种导航路线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3500278B (zh) | 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路径相似台风分析方法 | |
CN113312760A (zh) | 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网联机动车右转轨迹规划方法和装置 | |
KR101270375B1 (ko) | 도로와 도로 이외의 지형을 함께 고려한 최적 경로 분석 방법 | |
Ariyanto et al. | Implementing a star for bicycle route finding system using OSM and GraphHopper: Case study: Batu, Indonesia | |
CN108973995A (zh) | 用于辅助驾驶的环境感知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106650983B (zh) | 空间多点分解路径规划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