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7148A -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7148A CN104747148A CN201410833991.1A CN201410833991A CN104747148A CN 104747148 A CN104747148 A CN 104747148A CN 201410833991 A CN201410833991 A CN 201410833991A CN 104747148 A CN104747148 A CN 1047471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steam
- nitrogen
- well
-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6—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nd a liquid medium
- E21B43/168—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属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实施步骤:a.钻水平井;b.先用油溶性降黏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黏剂;c.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方;d.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e.焖井2~4d;f.井口压力降落0.5MPa/d时,以油嘴控制放喷;g.畅喷至3t/d液量时启抽。本发明方法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各要素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降低了原油黏度、补充了地层能量、降低了注汽压力、防止蒸汽超覆、减少了地层热损失,提高了驱油效率和原油流动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复合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稠油开发日益引起石油界的重视,我国在超稠油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超临界注汽、SAGD、HDCS等技术在某些特殊超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题:(1)原油黏度大,常规蒸汽吞吐技术动用范围小;(2)储层埋藏浅,生产压差小,举升难度大;(3)油层厚度薄;(4)蒸汽在油层上部超覆,波及体积小,油层热损失大。因此,对于薄浅层超稠油油藏,除了需要降低原油黏度,增加稠油的流动性之外,由于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低,原油在油层中流动的驱动力小,所以还需要补充地层能量,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同时,在薄浅层超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还存在注汽压力高,易压开地层,造成蒸汽沿裂缝窜流,造成蒸汽大量浪费,并且蒸汽在油层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超覆作用,不能使油层整体得到动用,以及生产过程中油层产量低等问题。
在超稠油开发方面,我国近年先后以注蒸汽为主,发展了水平井注蒸汽、蒸汽+降黏剂、蒸汽+气体(如CO2、氮气等)、水平井+降黏剂+CO2+蒸汽等技术。以上技术只能满足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中一个或几个要求,不能很好地、全面的解决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问题,因此本领域内仍然需要一种新型的薄浅层超稠油油藏的开采工艺技术,同时实现降低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降低注汽压力、防止蒸汽超覆、减少地层热损失、增加泄流面积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水平井、化学降黏剂、氮气、蒸汽吞吐,可以实现薄浅层超稠油的高效开发。针对油田埋藏浅(400~570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m,平均3.5m)、地下原油黏度高(50000~90000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各要素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驱油效率和原油流动能力,降低了原油黏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钻水平井水平井长度为120~200m,井距、排距120~160m;
b.注入降黏剂计算油管容积,先用油溶性降黏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黏剂5~20t;优选适合开发区块原油的降黏剂,注入地层后可以有效降低原油黏度及后续注氮、注汽启动压力;通过后续注入的氮气和蒸汽携带并扩大降黏剂的作用范围;
c.注入氮气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从油套环空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
e.焖井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一般在2~4d;
f.放喷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
步骤b所述油溶性降黏剂的注入量为5~20t;步骤c所述氮气的注入量为30000~50000Nm3,步骤d所述蒸汽的注入量为1600~2200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HDNS采油技术即水平井(Horizontal well)、油溶性复合降黏剂(Dissolver)、氮气(Nitrogen)和蒸汽(Steam)四个英文词组的首字母组合。通过水平井技术和油溶性降黏剂技术的协同作用,降低注汽压力,防止压开地层,提高蒸汽比容,扩大加热体积和热焓利用率,解决了注汽压力高、比容小的难题;通过油溶性降黏剂、氮气的协同作用,降低原油黏度和注汽压力,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和驱动能量,提高了驱替效率,蒸汽+氮气驱提高驱替效率10.32%,蒸汽+5%降黏剂驱提高驱替效率14.62%,蒸汽+氮气+5%降黏剂驱提高驱替效率34.57%,蒸汽+氮气+降黏剂提高的驱替效率比单独加氮气和单独加降黏剂提高驱替效率之和还要大,解决了地层压力小和热水驱油效率低的难题。通过氮气和蒸汽的协同作用,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减小井筒热损失,氮气在油层中运移可移会产生上超作用,阻止了蒸汽的超覆作用,提高了蒸汽的利用效率,高压压缩后的氮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弹性能量,成为浅层超稠油油藏重要的原油驱动力之一,解决了蒸汽超覆,热效率低的难题。该发明运用物理模拟、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深入研究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1)水平井作用机理
一是开发热损失小,可大大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及采油效率,提高热能利用率及纵向动用程度。根据单井地质模型预测,随着油层厚度增加,直井、水平井累积热损失逐渐减小,在相同油层厚度下,水平井比直井热损失降低20%~30%,水平井与油藏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在增加储量动用程度的同时,减少了热量损失,所以利用水平井开发能够取得更好的热采效果。二是水平井开发可降低注汽压力、提高吸汽能力。三是水平井开发可改变应力方向、增加固井长度,有效防止管外窜,由于油水间互,直井注蒸汽开发易造成水窜,泥岩隔层较薄时,钻直井易造成管外窜。而钻水平井可改变应力方向、增加固井长度,有效防止管外窜。四是水平井长井段泄油面积大,1口水平井的控制储量相当于4口直井,而且水平井的周期产油量是直井的7.1倍,水平井的油汽比是直井的1.3倍。
(2)氮气作用机理
一是减小储层热损失。随着氮气的加入,岩石导热系数随着氮气的加入逐渐降低,当气体饱和度达到36%时,岩石导热系数下降16%。同时,由于重力分异的作用,油藏上部含气饱和度较高,降低了薄层稠油油藏沿上部盖层热量的损失,提高了蒸汽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场均匀分布的程度。二是氮气为非凝析气体,不溶于水,微溶于油,其压缩系数是二氧化碳的3倍,具有比其他气体更高的膨胀性。氮气的分压作用、微气泡贾敏效应和重力分异作用可以提高蒸汽的加热范围。三是在热采中辅助使用可以降低井筒热损失、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热能利用率、提高蒸汽驱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回采水率。四是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在吞吐过程中注入氮气可以增加近井地带压力0.8MPa左右,有效增加了浅层稠油油藏的地层能量。五是提高采收率。随着氮气注入量增大,采收率随之增大,在注入0.05PV氮气时,采收率为62.51%,注入0.8PV氮气时,采收率提高到76.48%。这是由于随着氮气注入量的增加,溶解进入原油中的氮气增多,起到了更好的降黏作用,同时使原油体积膨胀效果更明显,此外,随着氮气注入量的增加,氮气的调剖作用和增压作用更加明显,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3)降黏剂作用机理
油溶性降黏剂是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以芳香质缩合物和渗透剂组成降黏体系,该体系在油层温度下对胶质、沥青质具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其作用:一是有效降低近井地带原油黏度。二是降低原油屈服值。以排601-P36井稠油为例,随着温度的升高屈服值逐渐降低,温度在50~60℃转变成牛顿流体。当注入油溶性降黏剂后,在油藏条件下稠油屈服值大幅度下降,转变成牛顿流体的温度点降低到30~40℃。三是降低注汽压力。通过试验数据结合现场的油藏条件,注入降黏剂后,注汽的启动压力可降低0.5~1.0MPa。四是大幅度提高蒸汽驱油效率。降黏剂注入量由0到0.05PV,蒸汽驱油效率由35%提高到58%。这是由于降黏剂注入量越大,对原油降黏的效果越明显,从而更好的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从而使驱油效率增加。
(4)蒸汽作用机理
一是加热降低稠油黏度。向地层注入蒸汽后,近井地带一定距离内地层温度升高,将油层及原油加热。二是高温蒸汽对岩石的冲刷作用可解除井筒附近钻井液等油层污染,尤其是第一周期,这种解堵作用非常重要。三是高温蒸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液阻和气阻效应,降低原油流动阻力。四是高温蒸汽一方面导致原油和水膨胀,另一方面导致岩石膨胀,减小孔隙体积,从而增加采油量。五是岩石的润湿性改变,降压后的压实作用以及高温蒸汽蒸馏作用等均可改善原油的生产状态。
(5)协同作用机理
①协同降黏
油溶性降黏剂、氮气和蒸汽本身都具有很强的原油降黏能力,在三者以段塞形式注入地层及注汽过程中,相互协同,发挥协同降黏作用,表现出更加有效的降黏效果。氮气在排601区块稠油中溶解度较低,降黏率较低,油藏条件下降黏率一般在20%以下;蒸汽对油溶性降黏剂的促进作用:随温度升高降黏效果增加;在较强剪切条件下(蒸汽注入过程中),油溶性降黏剂对含水原油降黏效果大幅增加,含水大于50%后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进一步加大降黏效果。降黏剂活性成分对氮气的促进作用:降黏剂活性成分可以使氮气溶解及萃取能力呈级数增加,并使其黏度下降、表面张力下降,提高了其降黏效果和扩散能力。同时,可以消除因氮气破坏稠油体系造成的重质沉淀危害。
②加注氮气改善了蒸汽吞吐效果
一是由于氮气压缩性、膨胀性、小热容、低黏度等特点,与热蒸汽混注后又增强了蒸汽吞吐的作用。二是氮气辅助后增加携热能力,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氮气虽然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很低,但在地层中能够形成微气泡,一方面推动蒸汽向前运移,增强导热作用,增加蒸汽携热能力,辅助降黏;另一方面氮气进入岩心后,将优先占据多孔介质中的油通道,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成为可动油,从而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三是氮气的压缩膨胀作用分散和改变了原油流动形态,增强了原油流动性。四是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回采水率。注氮气使注汽前缘变得相对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蒸汽波及体积,使开发效果变好。五是强化蒸汽蒸馏效应。在注蒸汽过程中加入氮气使混注汽化压力降低,起到了减少热损失,保持蒸汽温度,减慢蒸汽干度的降低速度,进而强化了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蒸馏作用。
③氮气同油溶性降黏剂相结合在保证工艺作用范围的基础上,提高了地层压力,有效增加了浅层稠油油藏的地层能量,延长了生产周期。
④扩大蒸汽的加热半径。通过对比水平井注蒸汽、蒸汽+降黏剂、蒸汽+氮气、蒸汽+降黏剂+氮气温度场分布,表明:蒸汽添加剂中有氮气的温度场体积明显要大,表明氮气能明显增加蒸汽的波及范围,扩大蒸汽的加热半径,并且有效遏制蒸汽的超覆效应。在注入降黏剂情况下温度场分布更趋于均匀,受效范围更大,温度场体积也比纯注蒸汽的要大,但是最高温度有所下降。
⑤隔热作用。环空注氮气,可以改善隔热效果,提高井底蒸汽干度,降低套管温度,保护套管。氮气在油藏中可降低油藏岩石导热系数,降低薄层超稠油油藏沿上部盖层的热量损失,提高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将蒸汽与氮气混合注入地层,蒸汽腔形成后,由于氮气的密度低而趋于向蒸汽腔上部运动,因此,在整个蒸汽腔向上运动的动态平衡过程中,氮气始终在上部占有优势。可以认为,蒸汽腔上部的多孔介质中较大部分为氮气饱和,氮气饱和的岩石其导热系数低于湿蒸汽饱和的岩石,这样就相当于在湿蒸汽与蒸汽腔外部的冷油藏之间加了一层隔热层,从而阻止了热量向上部的传递,使得湿蒸汽所携带的大部分热量用来加热水平方向的油层,从而加速了蒸汽腔横向扩展。另外,由于氮气的热容远比水蒸汽小,而水蒸气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汽化潜热,所以总的说来,相同体积的湿蒸汽的携热量比湿蒸汽与氮气的混合气体大,在与蒸汽腔顶部冷油层接触过程中,其温度快速降下来,在以上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蒸汽中混入氮气,蒸汽的波及范围会更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春风油田排601北之前是一个区块55口井,现在是400口井7个区块,油藏条件较之前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本发明方法已在春风油田305口井矿场应用,累计应用1405井次,均取得成功,平均单井日产油8t/d,平均油汽比0.45,已经建成产能81×104t,累增油165×104t。结合水平井合理注汽强度、多周期加热半径等经验公式及实际生产数据完善注汽参数图版,持续优化注入采出参数,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依据不同区块油藏特征和吞吐轮次,制定不同开发对策,绘制效果经济模板,一井一策、一层一策。产相同数量的原油,注氮气与不注氮气相比,少用蒸汽30%以上,春风油田2010年以来累计注氮气6.2×108Nm3,在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同时节省蒸汽190×104t。而且促使春风油田迅速探明储量8209×104t。春风油田年产油由2010年的4×104t跃升到2013年的66.5×104t。并在新疆阿拉德油田推广应用取得好效果,哈浅22-P1井应用该技术后,日产油12t/d。表明,本发明应用范围不局限于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目前对于该技术最全面的阐述体现在本专利中。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技术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优化施工参数设计,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设计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参数。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120m,井距、排距12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5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30000Nm3氮气通过油套环空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160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4%,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1.8%。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7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2天。
f.放喷 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实施例2:
该技术按如下步骤进行: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200m,井距、排距16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20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50000Nm3;注氮气时,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220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46%,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2%。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9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4天,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
f.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实施例3:
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160m,井距、排距14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12.5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40000Nm3;注氮气时,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190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45%,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2.1%。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8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4d,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
f.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实施例4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140m,井距、排距13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20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40000Nm3;注氮气时,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180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5%,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2.2%。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9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3d,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
f.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实施例5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180m,井距、排距15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16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35000Nm3;注氮气时,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178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48%,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2%。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8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4d,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
f.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实施例6
a.钻水平井 水平井段长度190m,井距、排距150m;
b.注入降黏剂 计算油管容积,先用降黏剂把油管中的液体替出,然后关闭套管阀门,再向井筒注入8t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注氮气45000Nm3;注氮气时,利用注氮车将95%以上纯度的氮气注入油层,可以起到溶解降黏、隔热保温、补充地层能量及扩大蒸汽波及范围等作用。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后,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对井筒起隔热保温作用。
d.注入蒸汽 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油管注蒸汽2050t;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外径Φ87.6mm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注蒸汽时,采取了“注汽锅炉、地面保温、井筒保温”三位一体的全过程保干技术,保证注汽干度,确保热采效果。推行“一炉一图”的注汽锅炉工况图版,锅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47%,平均注汽干度75%。采取注汽管线、支墩、井口的保温措施,提高井口干度2%。同时,在水平段配置了8个配注器,实现水平段均匀注汽,还可以定期移动配注器位置,实现油层横向均匀动用。
e.焖井 注完蒸汽后井口安装耐温压力表,开始焖井。焖井时间取决于注入蒸汽量及井口压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焖井时间,焖井时间4d,以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
f.放喷 用油嘴控制放喷,防止因放喷速度过大而扰动地层和冲蚀滤砂管,畅喷至3t/d液量时转抽,要求在放喷阶段每8h测量一次产液量和含砂量,确定合理的油嘴。
g.启抽 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当达到设定的极限产量时,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入和生产。
Claims (2)
1.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钻打水平井 水平井长度为120~200m,井距、排距120~160m;
b.注入降黏剂 先用油溶性降黏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黏剂;
c.注入氮气 通过油套环空向井中注入氮气,关闭井口套管闸门,确保后续注蒸汽过程中,氮气始终充满油套环空;
d.注蒸汽 下一套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从油管中注入蒸汽;
e.焖井 注完蒸汽后焖井2~4d;
f.放喷 当每天井口压力降落0.5MPa为油井放喷时间,用油嘴控制放喷;
g.启抽 待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油溶性降黏剂的注入量为5~20t;步骤c所述氮气的注入量为30000~50000Nm3;步骤d所述蒸汽的注入量为1600~2200t。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33991.1A CN104747148A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33991.1A CN104747148A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7148A true CN104747148A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3587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33991.1A Pending CN104747148A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47148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1543A (zh) * | 2016-11-07 | 2017-02-15 | 克拉玛依市鑫众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原油采油装置及采油方法 |
CN106968651A (zh) * | 2017-05-02 | 2017-07-2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气与二氧化碳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9113731A (zh) * | 2018-07-16 | 2019-01-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驱稠油开采物理模拟系统及方法 |
CN109424340A (zh) * | 2017-09-01 | 2019-03-0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注氮开采浅薄层超稠油的方法 |
CN109695440A (zh) * | 2019-01-24 | 2019-04-30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油溶性降黏剂矿场施工参数的确定方法 |
CN109751024A (zh) * | 2019-01-24 | 2019-05-14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应用于蒸汽吞吐油井的降黏剂优选方法 |
CN114370259A (zh) * | 2022-01-27 | 2022-04-19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上低产稠油冷采井热复合吞吐增效系统及作业方法 |
CN116122782A (zh) * | 2022-12-22 | 2023-05-16 | 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o2冷采及辅助蒸汽吞吐设备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28A (zh) * | 1989-05-26 | 1989-12-27 | 辽河石油勘探局稠油攻关指挥部 | 蒸汽吞吐采油井筒氮气隔热技术 |
US6257334B1 (en) * | 1999-07-22 | 2001-07-10 | Alberta Oil Sand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uthority |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
CN101255788A (zh) * | 2008-04-15 | 2008-09-03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 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 |
CN101592028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辅助sagd开采超稠油的方法 |
CN102080522A (zh) * | 2011-01-06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浅层超稠油油藏采油方法 |
CN102080523A (zh) * | 2011-01-06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2146782A (zh) * | 2011-01-06 | 2011-08-1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与氮气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2644454A (zh) * | 2012-04-19 | 2012-08-22 | 山东德仕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 |
CN103615224A (zh) * | 2013-11-08 | 2014-03-0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溶剂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稠油藏的方法及井网结构 |
CN103790561A (zh) * | 2012-11-02 | 2014-05-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薄层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开采方法 |
US20140144627A1 (en) * | 2012-11-29 | 2014-05-29 | Conocophillips Company | Hydrocarbon recovery with steam and solvent stages |
CN103939069A (zh) * | 2014-03-13 | 2014-07-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蒸汽-气体驱替与重力泄油复合开采方法 |
-
2014
- 2014-12-26 CN CN201410833991.1A patent/CN10474714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28A (zh) * | 1989-05-26 | 1989-12-27 | 辽河石油勘探局稠油攻关指挥部 | 蒸汽吞吐采油井筒氮气隔热技术 |
US6257334B1 (en) * | 1999-07-22 | 2001-07-10 | Alberta Oil Sand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uthority |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
CN101255788A (zh) * | 2008-04-15 | 2008-09-03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 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 |
CN101592028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辅助sagd开采超稠油的方法 |
CN102080522A (zh) * | 2011-01-06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浅层超稠油油藏采油方法 |
CN102080523A (zh) * | 2011-01-06 | 2011-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2146782A (zh) * | 2011-01-06 | 2011-08-1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与氮气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2644454A (zh) * | 2012-04-19 | 2012-08-22 | 山东德仕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 |
CN103790561A (zh) * | 2012-11-02 | 2014-05-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薄层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开采方法 |
US20140144627A1 (en) * | 2012-11-29 | 2014-05-29 | Conocophillips Company | Hydrocarbon recovery with steam and solvent stages |
CN103615224A (zh) * | 2013-11-08 | 2014-03-0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溶剂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稠油藏的方法及井网结构 |
CN103939069A (zh) * | 2014-03-13 | 2014-07-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蒸汽-气体驱替与重力泄油复合开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 卷15 胜利油气区卷》", 30 September 2011,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张建军 等编著: "《水平井技术发展及应用案例》", 31 March 2012,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张洪山 著: "《大型油田管理创新》", 31 May 2010,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
辽河油田公司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年鉴 2006》", 31 December 2006, 方志出版社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1543A (zh) * | 2016-11-07 | 2017-02-15 | 克拉玛依市鑫众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原油采油装置及采油方法 |
CN106401543B (zh) * | 2016-11-07 | 2020-02-07 | 克拉玛依市鑫众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原油采油装置及采油方法 |
CN106968651A (zh) * | 2017-05-02 | 2017-07-2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氮气与二氧化碳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CN109424340A (zh) * | 2017-09-01 | 2019-03-0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注氮开采浅薄层超稠油的方法 |
CN109113731A (zh) * | 2018-07-16 | 2019-01-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驱稠油开采物理模拟系统及方法 |
CN109695440A (zh) * | 2019-01-24 | 2019-04-30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油溶性降黏剂矿场施工参数的确定方法 |
CN109751024A (zh) * | 2019-01-24 | 2019-05-14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应用于蒸汽吞吐油井的降黏剂优选方法 |
CN109751024B (zh) * | 2019-01-24 | 2019-10-18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应用于蒸汽吞吐油井的降黏剂筛选方法 |
CN109695440B (zh) * | 2019-01-24 | 2019-10-2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油溶性降黏剂矿场施工参数的确定方法 |
CN114370259A (zh) * | 2022-01-27 | 2022-04-19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海上低产稠油冷采井热复合吞吐增效系统及作业方法 |
CN116122782A (zh) * | 2022-12-22 | 2023-05-16 | 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o2冷采及辅助蒸汽吞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7148A (zh) | 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方法 | |
Li et al. | CO2 and viscosity breaker assisted steam huff and puff technology for horizontal wells in a super-heavy oil reservoir | |
Changfeng et al. |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n late steam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 |
CN101255788B (zh) | 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 | |
CN102900415B (zh) | 深层及超深层稠油油藏双水平井火驱泄油开采方法 | |
CN103306660B (zh) | 一种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增产的方法 | |
CN101139923B (zh) | 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开发深层稠油油藏方法 | |
RU2522369C1 (ru)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высоковязкой нефти и/или битума с водонефтяными зонами | |
CN103422838B (zh) | 一种二氧化碳吞吐采油增油方法 | |
CN105952425A (zh) | 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 |
CN103089224A (zh) | 一种综合控制裂缝高度的压裂方法 | |
CN109209306A (zh) | 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注co2异步吞吐补充能量的方法 | |
CN102080522A (zh) | 一种浅层超稠油油藏采油方法 | |
CN110318721A (zh) | 一种断块油藏泡沫驱辅助氮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
CN102146782A (zh) | 一种蒸汽与氮气复合吞吐采油方法 | |
CN104265253A (zh) | 稠油油藏sagd开采方法 | |
CN108708699B (zh) | 一种强化sagd蒸汽腔突破低物性储层的超稠油开发方法 | |
Kaijun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ing of waterflooding in metamorphic fractured reservoirs | |
CN108361008A (zh) | 一种倾斜断块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注气体增产的方法 | |
CN104265258A (zh) | 一种压裂辅助火烧油层吞吐开采稠油的方法 | |
CN104265254A (zh) | 深层超稠油多段塞注油溶性降粘剂和液态co2采油工艺方法 | |
CN103048184A (zh) | 重复压裂堵剂的突破压力的测试方法 | |
CN105178931A (zh) | 一种提高sagd初期上产速度的方法 | |
CN105134151B (zh) | 热氮气增能降粘增产工艺 | |
CN102587878A (zh) | 一种多元热流体辅助重力驱替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