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886B -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2886B CN104742886B CN201310746043.XA CN201310746043A CN104742886B CN 104742886 B CN104742886 B CN 104742886B CN 201310746043 A CN201310746043 A CN 201310746043A CN 104742886 B CN104742886 B CN 1047428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ute
- vehicle
- brake disc
- pressure sensor
- attrition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17—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regulation means to control braking
- B60T8/171—Detecting parameters used in the regulation; Measuring values used in the regu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60T1/065—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employing dis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电子驻车系统包括:制动盘;制动钳支架,制动钳支架上设置有位于制动盘内侧的第一滑槽和位于制动盘外侧的第二滑槽;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第一和第二滑槽内;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制动机构,制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抵压在制动盘的两侧;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制动机构相连,其中在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所述车辆,控制器在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时控制制动机构动作以使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与制动盘分离。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可以实现车辆平稳起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驻车系统常存在驻车释放不及时等问题,容易造成异响或冲击,导致车辆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所述电子驻车系统可以实现车辆平稳起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所述电子驻车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车辆平稳起步。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子驻车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包括:制动盘;制动钳支架,所述制动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和第三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和第四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外侧;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槽内;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三凸耳,所述外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四凸耳,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分别设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至第四凸耳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两侧;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制动机构相连,其中在所述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所述车辆,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时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电子驻车系统可以自动判断驱动扭矩和阻碍扭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准确的时刻驻车释放,进而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尤其适用于车辆在不平整或者具有坡度的路面上的平稳起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小事故的发生。另外,该电子驻车系统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可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均为“C”形槽。由此,连接牢靠且方便加工。
具体地,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在相应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并与相应所述凸耳相对。由此,可以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灵敏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相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容纳槽。由此,可以保证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牢靠性且便于安装。
具体地,所述制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制动钳钳体,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内摩擦片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向靠近所述制动盘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内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面上且使得所述制动钳钳体将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外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制动盘;制动钳支架,所述制动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和第三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和第四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外侧;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三凸耳,所述外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四凸耳,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分别设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至第四凸耳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抵靠在所述制动盘的两侧;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制动机构相连,其中在所述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所述车辆,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后、所述第三和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从零增加到预定值时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电子驻车系统可以自动判断驱动扭矩和阻碍扭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准确的时刻驻车释放,进而更好地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尤其适用于车辆在不平整或者具有坡度的道路上的平稳起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小事故的发生。另外,该电子驻车系统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可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均为“C”形槽。由此,连接牢靠且方便加工。
具体地,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在相应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并与相应所述凸耳相对。由此,可以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灵敏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相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容纳槽。由此,可以保证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牢靠性且便于安装。
具体地,所述制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制动钳钳体,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内摩擦片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向靠近所述制动盘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内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面上且使得所述制动钳钳体将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外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或上述第二方面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或图2中所示的制动钳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制动钳支架和外摩擦片的立体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制动钳支架、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驻车系统;
1:制动盘;
2:制动钳支架;
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三滑槽;24:第四滑槽;
251:第一部;252:第二部;253:前部;254:后部;
261:第一凸起;262:第二凸起;263:第三凸起;264:第四凸起;
31:第一压力传感器;32:第二压力传感器;
33:第三压力传感器;34:第四压力传感器;
41:内摩擦片;411:第一凸耳;412:第三凸耳;
42:外摩擦片;421:第二凸耳;422:第四凸耳;
51:驱动组件;511:驱动源;512:活塞;
52:制动钳钳体;
6:控制器;61:控制装置;621:第一线路;622:第二线路;623:第三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图未示出)的电子驻车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包括:制动盘1、制动钳支架2、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内摩擦片41、外摩擦片42、制动机构和控制器6。
参照图1和图4,制动钳支架2可以包括第一部251、第二部252、前部253和后部254,其中,第一部251与第二部252在内外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纵向设置,前部253与后部25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且横向设置,第一部251设在制动盘1的内侧,第二部252设在制动盘1的外侧,第一部251的前端与第二部252的前端通过前部253相连,第一部251的后端与第二部252的后端通过后部254相连,可选地,第一部251和第二部252的中部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部251和第二部252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前延伸,前部253和后部254均沿内外方向延伸,这样,前部253的内端与第一部251前端的外表面相连,前部253的外端与第二部252前端的内表面相连,后部254的内端与第一部251后端的外表面相连,后部254的外端与第二部252后端的内表面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制动钳支架2的描述是参照图示中的方位来示意说明的,并不代表制动钳支架2安装至轮毂后的实际方位。并且应当理解,在下面关于电子驻车系统100主要部件的描述中,特别是有关方位的描述均是参照图中的示例示意说明的,不代表或暗示该部件在车辆中的实际安装方位。
具体地,制动钳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三滑槽23、第四滑槽24,其中第一滑槽21和第三滑槽23位于制动盘1的内侧,且第二滑槽22和第四滑槽24位于制动盘1的外侧。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部251的前端设有第一凸起261,且第一凸起261从第一部251的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后表面)沿纵向向后延伸,第一凸起261的下侧形成有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从第一部251前端的后表面竖直向前凹入,且第一滑槽21沿内外方向贯穿第一部251的前端,第一滑槽21的上壁面与第一凸起261的下壁面重合,相应地,第二部252的前端设有第二凸起262和第二滑槽22,第二凸起262与第一凸起261以及第二滑槽22与第一滑槽21均关于制动盘1的旋转平面(例如图1中所示的纵向面)轴对称,进一步地,第一部251的后端设有第三凸起263和第三滑槽23,第二部252的后端设有第四凸起264和第四滑槽24,第三凸起263与第一凸起261、第三滑槽23与第一滑槽21、第四凸起264与第二凸起262以及第四滑槽24与第二滑槽22均关于制动盘1的旋转轴面(例如图1中所示的横向面)轴对称。可选地,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三滑槽23、第四滑槽24均为“C”形槽。也就是说,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三滑槽23、第四滑槽24在制动盘1的旋转平面上的投影为“C”形。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三滑槽23、第四滑槽24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分别设在制动盘1的内侧和外侧,内摩擦片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耳411和第三凸耳412,外摩擦片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耳421和第四凸耳422,第一凸耳411、第二凸耳421、第三凸耳412、第四凸耳422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在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三滑槽23、第四滑槽24内。
参照图1、图5、图6和图7,制动盘1的内侧设有内摩擦片41,且内摩擦片41适于装配在制动钳支架2的第一部251上,具体地,内摩擦片41的前端设有第一凸耳411,第一凸耳411从内摩擦片41的前端沿纵向向前延伸,且第一凸耳411适于装配在第一滑槽21内,从而第一滑槽21限定了第一凸耳411在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相应地,内摩擦片41的后端设有第三凸耳412,第三凸耳412从内摩擦片41的后端沿纵向向后延伸,且第三凸耳412适于装配在第三滑槽23内,从而第三滑槽23限定了第三凸耳412在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具体地,第一滑槽21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后表面)与第三滑槽23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之间的纵向距离略大于第一凸耳411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与第三凸耳412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将内摩擦片41从内向外地安装在第一部251内后,内摩擦片41可以在第一部251内沿内外方向或者沿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图6和图7,制动盘1的外侧设有外摩擦片42,且外摩擦片42适于装配在制动钳支架2的第二部252上,具体地,外摩擦片42的前端设有第二凸耳421,第二凸耳421从外摩擦片42的前端沿纵向向前延伸,且第二凸耳421适于装配在第二滑槽22内,从而第二滑槽22限定了第二凸耳421在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相应地,外摩擦片42的后端设有第四凸耳422,第四凸耳422从外摩擦片42的后端沿纵向向后延伸,且第四凸耳422适于装配在第四滑槽24内,从而第四滑槽24限定了第四凸耳422在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具体地,第二滑槽22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后表面)与第四滑槽24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之间的纵向距离略大于第二凸耳421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与第四凸耳422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将外摩擦片42从外向内地安装在第二部252内后,外摩擦片42可以在第二部252内沿内外方向或者沿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分别设在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内。参照图1,第一滑槽21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1,当内摩擦片41向前滑动时,第一凸耳411的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与第一滑槽21的底壁接触,即第一凸耳411的顶壁与第一滑槽21的底壁在纵向上的间隙为0,第一凸耳411施加给第一滑槽21向前的压力,该压力可以被第一压力传感器31检测到,第二滑槽22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32,当外摩擦片42向前滑动时,第二凸耳421的顶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与第二滑槽22的底壁接触,第二凸耳421施加给第二滑槽22向前的压力,该压力向可以被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
参照图1,制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抵压在制动盘1的两侧,具体地,制动机构可以包括制动机构内部、制动机构外部以及驱动装置,其中制动机构内部设在内摩擦片41的内侧,制动机构外部设在外摩擦片42的外侧,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制动机构内部向外移动推压内摩擦片41、制动机构外部向内移动推压外摩擦片42以压紧制动盘1,或者控制制动机构内部向内移动释放内摩擦片41、制动机构外部向外移动释放外摩擦片42以释放制动盘1。
进一步地,控制器6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以及制动机构相连,也就是说,制动机构、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分别与控制器6电连接,由此,控制器6可以接收到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传递的电信号,然后控制器6根据接收的电信号作出相应判断并向制动机构发送指令电信号,以控制制动机构压紧制动盘1或者释放制动盘1。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图1中所示的前方为车辆的车头方向,该电子驻车系统100用于车辆的右后轮,车辆的两个前轮均为从动轮,车辆的两个后轮均为驱动轮,驻车时,制动机构控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压紧制动盘1,制动盘1与车轮的轮毂固定相连,从而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可以间接地限制轮毂转动,当车辆驻车于坡面上时,基于重力的影响,车辆具有向下坡滑动的趋势力,此时通过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将趋势力平衡,从而可以实现驻车,其中,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轮毂传递给制动盘1,制动盘1再将摩擦力以阻碍扭矩的形式传递给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使得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向前移动并向前推压制动钳支架2,当车辆起步后,发动机会传递给轮毂驱动转矩,该驱动转矩可以通过轮毂传递给制动盘1,制动盘1上的驱动扭矩方向与阻碍扭矩的方向相反,以平衡阻碍扭矩,其中驱动扭矩可以使得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向后移动并向后推压制动钳支架2。
在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车辆,控制器6在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时控制制动机构动作以使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与制动盘1分离。具体地,坡面驻车时,制动机构控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压紧制动盘1,由于坡面影响,制动盘1受到基于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阻碍扭矩,此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轻微向前移动,使得第一凸耳411向前抵压第一滑槽21,第二凸耳421向前抵压第二滑槽22,第三凸耳412与第三滑槽23分离,第四凸耳422与第四滑槽24分离,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均可检测到压力,然后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将检测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器6,此时,当驾驶员轻踩油门时,发动机传递给制动盘1可以克服阻碍扭矩的驱动扭矩,此时阻碍扭矩与驱动扭矩的差扭矩控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在纵向上的前后移动,且随着驱动扭矩的逐渐增加,阻碍扭矩与驱动扭矩的差相应减小,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均逐渐向后移动,且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压力逐渐减小,直至当第一凸耳411与第一滑槽21分离,第二凸耳421与第二滑槽22分离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压力均为0,此时控制器6控制制动机构释放制动盘1,驾驶员再进一步踩油门施加驱动扭矩时,车辆可以平稳起步,且此时不再存在溜车风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电子驻车系统100可以自动判断驱动扭矩和阻碍扭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准确的时刻驻车释放,进而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尤其适用于车辆在不平整或者具有坡度的路面上的平稳起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小事故的发生。另外,该电子驻车系统100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均设在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的底壁上并分别与第一凸耳411和第二凸耳421相对。可选地,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的容纳槽。参照图1和图4,第一滑槽21内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从第一滑槽21的底壁沿纵向向前凹入,且第一容纳槽的形状和尺寸适于容纳第一压力传感器31,从而可以将第一压力传感器31安装在第一容纳槽内,由于第一滑槽21与第一容纳槽相连通,从而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一凸耳411相对,相应地,第二滑槽22内形成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从第二滑槽22的底壁沿纵向向前凹入,且第二容纳槽的形状和尺寸适于容纳第二压力传感器32,从而可以将第二压力传感器32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由于第二滑槽22与第二容纳槽相连通,从而第二压力传感器32与第二凸耳421相对。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的感应灵敏度,以更好地实现驻车释放功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在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内,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进一步地,制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组件51和制动钳钳体52,其中,驱动组件51设在内摩擦片41的内侧,驱动组件51用于驱动内摩擦片41向靠近制动盘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内摩擦片41抵压在制动盘1的内侧面上,且使得制动钳钳体52将外摩擦片42抵压在制动盘1的外侧面上。
参照图1,可选地,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源511和活塞512,其中活塞512设置在制动盘1的内侧,且活塞512的外端可以止抵在内摩擦片41的内表面上,且活塞512设在制动钳钳体52内,制动钳钳体52的外端与外摩擦片42相连,驱动源511连接在活塞512和制动钳钳体52的内端上,进一步地,控制器6包括:控制装置61、第一线路621和第二线路622,具体地,控制装置61的一端通过第一线路621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相连,控制装置6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线路622与驱动源511相连,从而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接收到的压力信号可以通过第一线路621传递给控制器6,当接受到的压力信号显示压力为0时,控制器6通过第二线路622向驱动源511传递电信号,进而驱动源511可以控制活塞512和制动钳钳体52释放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使得制动盘1被释放,以驻车释放。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制动机构的结构组成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制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这里不再详述。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实施例与第一方面实施例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电子驻车系统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分别设在第三滑槽23和第四滑槽24内,控制器6进一步分别与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相连。
参照图2和图4,第三滑槽23内形成有第三容纳槽,第三容纳槽从第三滑槽23的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沿纵向向后凹入,且第三容纳槽的形状和尺寸适于容纳第三压力传感器33,从而可以将第三压力传感器33安装在第三容纳槽内,由于第三滑槽23与第三容纳槽相连通,从而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三凸耳412相对,相应地,第四滑槽24内形成有第四容纳槽,第四容纳槽从第四滑槽24的底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前表面)沿纵向向后凹入,且第四容纳槽的形状和尺寸适于容纳第四压力传感器34,从而可以将第四压力传感器34安装在第四容纳槽内,由于第四滑槽24与第四容纳槽相连通,从而第四压力传感器34与第四凸耳422相对。由此,可以提高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四压力传感器34的感应灵敏度,以更好地实现驻车释放功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在第三滑槽23和第四滑槽24内,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进一步地,第三压力传感器33、第四压力传感器34分别与控制器6、制动机构电连接,例如,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可以通过第三线路623与控制装置61相连,从而控制装置61可以通过第三线路623接收到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发送的电信号,且通过第一线路621接收到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发送的电信号,然后控制装置61根据接收的电信号作出相应判断并通过第二线路622向制动机构发送指令电信号,以控制制动机构驱动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压紧制动盘1或者释放制动盘1。
进一步地,在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车辆,控制器6在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后、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的压力从零增加到预定值时控制制动机构动作以使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与制动盘1分离。
具体地,坡面驻车时,制动机构控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压紧制动盘1,由于坡面影响,制动盘1受到基于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阻碍扭矩,此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轻微向前移动,使得第一凸耳411抵压第一滑槽21,第二凸耳421抵压第二滑槽22,第三凸耳412与第三滑槽23分离,第四凸耳422与第四滑槽24分离,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均可检测到压力,而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四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压力为0,然后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通过第一线路621、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通过第三线路623将检测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器6,控制器6拒绝释放驻车,当驾驶员轻踩油门时,发动机传递给制动盘1可以克服阻碍扭矩的驱动扭矩,此时阻碍扭矩与驱动扭矩的差扭矩控制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在纵向上的前后移动,且随着驱动扭矩的逐渐增加,阻碍扭矩与驱动扭矩的差相应减小,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均逐渐向后移动,则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压力逐渐减小,直至第一凸耳411与第一滑槽21分离,第二凸耳421与第二滑槽22分离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压力为0,此时,第三凸耳412与第三滑槽23开始接触,第四凸耳422与第四滑槽24开始接触,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四压力传感器34可以开始检测到压力,且随着驱动扭矩的增大,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四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当第三压力传感器33与第四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压力从0增加到预定值时,控制器6控制制动机构释放内摩擦片41和外摩擦片42以释放制动盘1,当驾驶员再进一步踩油门施加驱动扭矩时,车辆可以平稳起步,且此时不再存在溜车风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第三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4,电子驻车系统可以自动判断驱动扭矩和阻碍扭矩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准确的时刻驻车释放,进而更好地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尤其适用于车辆在不平整或者具有坡度的道路上的平稳起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小事故的发生。另外,该电子驻车系统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和/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也就是说,车辆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车辆也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车辆还可以即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又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例如车辆的左后轮可以连接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车辆的右后轮可以连接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而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100和/或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盘;
制动钳支架,所述制动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和第三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和第四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外侧;
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槽内;
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三凸耳,所述外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四凸耳,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分别设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至第四凸耳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
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两侧;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制动机构相连,其中在所述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所述车辆,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时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均为“C”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在相应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并与相应所述凸耳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相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
驱动组件和制动钳钳体,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内摩擦片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向靠近所述制动盘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内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面上且使得所述制动钳钳体将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外侧面上。
6.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盘;
制动钳支架,所述制动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和第三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和第四滑槽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外侧;
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
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所述内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三凸耳,所述外摩擦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四凸耳,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分别设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至第四凸耳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内;
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抵靠在所述制动盘的两侧;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制动机构相连,其中在所述车辆驻车于上坡路面上时,点火启动所述车辆,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零并逐渐减小到零后、所述第三和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从零增加到预定值时控制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内摩擦片和所述外摩擦片与所述制动盘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均为“C”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在相应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并与相应所述凸耳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相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容纳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
驱动组件和制动钳钳体,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内摩擦片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摩擦片向靠近所述制动盘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内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内侧面上且使得所述制动钳钳体将所述外摩擦片抵压在所述制动盘的外侧面上。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或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6043.XA CN104742886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6043.XA CN104742886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2886A CN104742886A (zh) | 2015-07-01 |
CN104742886B true CN104742886B (zh) | 2017-10-31 |
Family
ID=5358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46043.XA Active CN104742886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4288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3257A (zh) * | 2004-08-02 | 2007-07-04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操作机动车用制动器的方法 |
CN101062682A (zh) * | 2006-04-24 | 2007-10-3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汽车盘式制动器以及监控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的方法 |
CN101622162A (zh) * | 2007-04-02 | 2010-01-06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制动调节装置 |
CN103328287A (zh) * | 2010-11-03 | 2013-09-25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确定作用在盘式制动器上的制动力或摩擦力的参量的制动器底座、设备和方法 |
CN203405299U (zh) * | 2013-09-11 | 2014-01-22 | 京西重工(上海)有限公司 | 集成式制动钳的驻车制动力及制动行程的测试装置 |
-
2013
- 2013-12-30 CN CN201310746043.XA patent/CN1047428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3257A (zh) * | 2004-08-02 | 2007-07-04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操作机动车用制动器的方法 |
CN101062682A (zh) * | 2006-04-24 | 2007-10-3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汽车盘式制动器以及监控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的方法 |
CN101622162A (zh) * | 2007-04-02 | 2010-01-06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制动调节装置 |
CN103328287A (zh) * | 2010-11-03 | 2013-09-25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确定作用在盘式制动器上的制动力或摩擦力的参量的制动器底座、设备和方法 |
CN203405299U (zh) * | 2013-09-11 | 2014-01-22 | 京西重工(上海)有限公司 | 集成式制动钳的驻车制动力及制动行程的测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2886A (zh)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129092A1 (zh) | 电动汽车的辅助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 |
CN102897058B (zh) | 一种纯电动客车坡停起步防溜车控制方法 | |
US20180264949A1 (en) | Braking Control Apparatus | |
CN104340258A (zh) | 用于调节刚度并接收压力的方向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EP2418143A2 (en) | Motor powered bicycle trailer with integral hitch force metering | |
US9187075B2 (en) | Protection of an all-wheel clutch of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clutch-controlled all-wheel drive during a critical power braking situation including a clutch slip | |
WO2012069916A3 (en) | Brake force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brake force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 |
CN107697046A (zh) | 自动紧急制动方法及系统 | |
CN104494591A (zh) | 一种电动客车电子驻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501728B (zh) | 用于车辆的后轮再生制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727149A (zh) | 用于控制机电离合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385937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方法 | |
CN204354846U (zh) | 一种电动客车电子驻车控制系统 | |
CN104742886B (zh) | 用于车辆的电子驻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A3192585A1 (en) | System of a motor-driven trailer and a towbar | |
CN104494430A (zh) | 手动挡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手动挡车辆 | |
CN102729964B (zh) | 车辆制动力控制装置及方法 | |
KR20190060395A (ko) | 유모차의 자동 제동 장치 | |
WO2017085558A1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braking effect of a vehicle | |
JP6124123B2 (ja) | 回生協調ブレーキ制御システム | |
CN202686336U (zh) | 四轮电动车的自动驻车装置 | |
CN106891872B (zh) | 一种避免制动鼓损坏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28168A (zh) | 一种刹车机构及含有该刹车机构的电动推车 | |
CN204472867U (zh) | 儿童推车的万向轮刹车装置 | |
CN203158179U (zh) | 一种带有辅助刹车装置的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