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8381B -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28381B CN104728381B CN201510074853.4A CN201510074853A CN104728381B CN 104728381 B CN104728381 B CN 104728381B CN 201510074853 A CN201510074853 A CN 201510074853A CN 104728381 B CN104728381 B CN 1047283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lutches
- hub
- clutch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单排行星轮系,单排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行星架上套设有分别与太阳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太阳轮固定在输入轴上,齿圈适于固定在变速器的壳体上;主动链轮,主动链轮空套在输出轴上;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包括:结合套,结合套与输出轴联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结合套相连并驱动结合套移动以使结合套与行星架或太阳轮联动;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嵌套式离合器组件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输出轴与主动链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动力性和经济性兼顾,尺寸小,油耗低,换挡平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由于排放和油耗的法规限制,为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并达到节油的效果,变速器的速比向密集化方向发展,同时,为兼顾低速动力性(起步、加速、爬坡)以及高速经济性(高速经济转速巡航),变速器速比又需向大的跨度方向发展,即低速挡与高速挡速比差放大,这就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自然就想到了变速器的多挡化,尤其是SUV、MPV等跨界车型的发展,更对多挡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惯性同步器齿轮传动,变速器轴向尺寸越来越小,而大容量、多锥环同步器虽然性能优越,但结构受限,不能无限制的进行应用,齿轮传动的速比设置过大时,将造成转动惯量和齿轮整体体积增大,同时齿轮传动噪音也会显著增大,造成整体性能差等问题。针对以上两点,故变速器的发展趋势定然会向多挡位、低排放、低油耗的趋势进行发展。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为手动变速器车型,若增大扭矩势必造成外形、体积庞大、内部的操纵系统也会复杂,导致成本及技术优势丧失;而自动变速器虽然能提升扭矩,但扭矩的提升会造成体积和效率的降低,同时随着功能的提升结构也会相应的复杂;而无级变速器只能在一定速比下进行运转,V带易产生“打滑”现象,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产生,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变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单排行星轮系,所述单排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架上套设有分别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齿圈适于固定在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上;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结合套,所述结合套与所述输出轴联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结合套相连并驱动所述结合套移动以使所述结合套与所述行星架或所述太阳轮联动;嵌套式离合器组件,所述嵌套式离合器组件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轮上设有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所述行星架上设有行星架接合齿圈,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结合套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啮合的第一结合套齿圈、适于与所述行星架接合齿圈啮合的结合套齿毂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二结合套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组离合器,所述第一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一五挡离合器和三七挡离合器,所述三七挡离合器的外毂构成所述一五挡离合器的内毂且与所述主动链轮相连,所述三七挡离合器的内毂和所述一五挡离合器的外毂均与所述输出轴相连;第一组液压缸,所述第一组液压缸包括一五挡液压缸和三七挡液压缸,所述一五挡液压缸适于使所述一五挡离合器接合,所述三七挡液压缸适于使所述三七挡离合器接合;第二组离合器,所述第二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二六挡离合器和四八挡离合器,所述四八挡离合器的外毂构成所述二六挡离合器的内毂且与所述主动链轮相连,所述四八挡离合器的内毂和所述二六挡离合器的外毂均与所述输出轴相连;和第二组液压缸,所述第二组液压缸包括二六挡液压缸和四八挡液压缸,所述二六挡液压缸适于使所述二六挡离合器接合,所述四八挡液压缸适于使所述四八挡离合器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组离合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动链轮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的两侧分别构造有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和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所述三七挡离合器的外毂构造有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啮合的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所述四八挡离合器的外毂构造有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啮合的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三七挡离合器的内毂构造有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所述四八挡离合器的内毂构造有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均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和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均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上固定有倒挡中间齿轮;所述太阳轮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倒挡中间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接合齿毂;所述结合套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倒挡中间齿轮啮合的第三结合套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结合套齿圈、所述第一结合套齿圈和所述第二结合套齿圈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距离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换挡拨叉,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换挡拨叉相连以推动所述结合套移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变速器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变速器,可实现大扭矩输出,两套速比,多挡的连续可调、速比驱动可实现连续式或跳跃式升挡或降挡、采用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实现外毂和内毂的通用互换,保证了轴向尺寸的缩短、切换挡位时冲击小、采用链条/链轮动力输出,实现中心距的可调功能,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平衡性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变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与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轮相连的从动链轮。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变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处于高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处于低挡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辆,100-变速器,101-壳体,1-输入轴,2-输出轴,21-主动齿轮,22-第一主动齿轮,23-第二主动齿轮,31-太阳轮,311-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2-第二太阳轮接合齿毂,32-行星架,321-行星架接合齿圈,33-齿圈,34-行星轮,4-主动链轮,41-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51-结合套,511-第一结合套齿圈,512-第二结合套齿圈,513-第三结合套齿圈,514-结合套齿毂,521-驱动电机,522-换挡拨叉,531-一五挡离合器,532-二六挡离合器,533-三七挡离合器,5331-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2-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四八挡离合器,5341-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2-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61-第一中间齿轮,62-第二中间齿轮,7-倒挡轴,71-倒挡中间齿轮,81-一五挡液压缸,82-二六挡液压缸,83-三七挡液压缸,84-四八挡液压缸,210-从动链轮,220-链条,300-差速器,410-左半轴,420-右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差速器300和变速器100。
如图1-图3所示,变速器100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单排行星轮系、主动链轮4和换挡机构。
输入轴1与输出轴2同轴设置,主动链轮4空套在输出轴2上,即主动链轮4可以相对输出轴2转动,即主动链轮4可以绕输出轴2空转。单排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31、行星架32、行星轮34和齿圈33。行星架32上套设有行星轮34,行星轮34与太阳轮31和齿圈33均啮合。
如图1-图3所示,太阳轮31固定在输入轴1上以随输入轴1同步转动,优选地,太阳轮31与输入轴1可以一体形成。齿圈33适于固定在变速器100的壳体101上,即齿圈33被固定。也就是说,太阳轮31可以为单排行星轮系的主动件,行星架32可以为单排行星轮系的从动件,齿圈33固定。
换挡机构包括结合套51、驱动组件和嵌套式离合器组件。结合套51与输出轴2联动,驱动组件与结合套51相连并驱动结合套51移动以使结合套51与行星架32或太阳轮31联动,从而实现变速器100的两套速比的切换,传递效率高且空间紧凑。
具体而言,输出轴2可在结合套51的带动下转动,且结合套51可沿输入轴1的轴向在与行星架32联动的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的位置)和与太阳轮31联动的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图3所示,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21和换挡拨叉522,驱动电机521与换挡拨叉522相连以推动结合套51沿轴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电机521具有电机轴,电机轴与换挡拨叉522之间具有可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换挡拨叉522的轴向运动的传动部件,例如电机凸轮结构,采用该结构,换挡时可实现柔性驱动,减小速比切换时的冲击。
如图1所示,结合套51具有第一结合套齿圈511、结合套齿毂514和第二结合套齿圈512。太阳轮31上设有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行星架32上设有行星架接合齿圈321,输出轴2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1。
其中第一结合套齿圈511适于与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啮合,以使结合套51与太阳轮31联动,从而实现一套速比。结合套齿毂514适于与行星架接合齿圈321啮合,以使结合套51与行星架32联动,从而实现另一套速比。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与主动齿轮21常啮合从而将结合套51接收到的动力输出给输出轴2,使输出轴2在结合套51的带动下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常啮合是指一直处于啮合状态。
嵌套式离合器组件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输出轴2与主动链轮4,即嵌套式离合器组件中对应挡位的离合器接合时,输出轴2与主动链轮4联动实现该挡位传动,且采用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可实现轴向空间尺寸缩短,节省离合器的内毂,降低变速器100的整体体积和重量,有利于减低油耗。
进一步地,差速器300具有与主动链轮4通过链条220相连的从动链轮210,也就是说,输出轴2输出的动力可通过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从动链轮210的动力通过差速器300传递给左半轴410和右半轴420从而实现车辆1000以该挡位行驶。
通过采用链式传动实现变速器100的动力输出,保证了空间布置的最优化,即可实现中心距可调的功能,具体而言,可根据车轮的结构、实现变速器100的结构可调。
如图1-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组离合器、第一组液压缸、第二组离合器和第二组液压缸。
第一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一五挡离合器531和三七挡离合器533,即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构成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内毂,换言之,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和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内毂可互换通用,从而节省内毂,节省轴向空间尺寸。
第一组液压缸包括一五挡液压缸81和三七挡液压缸83,一五挡液压缸81适于使一五挡离合器531处于接合状态,三七挡液压缸83适于使三七挡离合器533处于接合状态。
第二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二六挡离合器532和四八挡离合器534,即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构成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内毂,换言之,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和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内毂可互换通用,从而节省内毂,节省轴向空间尺寸。
第二组液压缸包括二六挡液压缸82和四八挡液压缸84,二六挡液压缸82适于使二六挡离合器532处于接合状态,四八挡液压缸84适于使四八挡离合器534处于接合状态。
如图1-图3所示,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外毂和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外毂均与输出轴2直接相连。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和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均与输出轴2通过齿轮副相连。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输出轴2上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22和第二主动齿轮23,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构造有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构造有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
变速器100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61和第二中间齿轮62,其中第一中间齿轮61与第一主动齿轮22和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均啮合,第二中间齿轮62与第二主动齿轮23和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均啮合,从而实现输出轴2与三七挡离合器533以及输出轴2与四八挡离合器534的连接。
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和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都与主动链轮4相连,具体地,主动链轮4的两侧分别构造有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和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构造有与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啮合的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构造有与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啮合的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具体地,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与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可通过花键结构相连,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与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可通过花键结构相连。
有利地,第一组离合器和第二组离合器对称地设置在主动链轮4的两侧,第一组液压缸和第二组液压缸也对称地设置在主动链轮4的两侧,从而保证了空间的合理利用,实现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变速器100的倒挡,变速器100还可以包括倒挡轴7,倒挡轴7可以与行星架32相连,倒挡轴7上固定有倒挡中间齿轮71,太阳轮31上设有适于与倒挡中间齿轮71啮合的第二太阳轮接合齿毂312,结合套51上设有适于与倒挡中间齿轮71啮合的第三结合套齿圈513。
有利地,第三结合套齿圈513、第一结合套齿圈511和第二结合套齿圈512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与主动齿轮21的距离逐渐缩小,从而充分利用单排行星轮34系自身的空间,进一步缩短变速器100的轴向尺寸,减轻变速器100的重量。
下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变速器100的工作过程:
以一挡(低速)为例,如图3所示,低速挡情况下,驱动电机521驱动换挡拨叉522以带动结合套51移动到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的第一位置,动力经输入轴1穿入并传给太阳轮31、行星轮34、行星轮34带动行星架32转动,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进而将动力经由结合套5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一五挡液压缸81充油,并压紧一五挡离合器531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给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外毂的动力经由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二挡(低速)为例,如图3所示,低速挡情况下,驱动电机521驱动换挡拨叉522使换挡拨叉522带动结合套51移动到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的第一位置,动力经输入轴1穿入并传给太阳轮31、行星轮34、行星轮34带动行星架32转动,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进而将动力经由结合套5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二六挡液压缸82充油,并压紧二六挡离合器532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给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外毂的动力经由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三挡(低速)为例,如图3所示,低速挡情况下,驱动电机521驱动换挡拨叉522使换挡拨叉522带动结合套51移动到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的第一位置,动力经输入轴1穿入并传给太阳轮31、行星轮34、行星轮34带动行星架32转动,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进而将动力经由结合套5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三七挡液压缸83充油,并压紧三七挡离合器533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主动齿轮22、第一中间齿轮61、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即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输出给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并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四挡(低速)为例,如图3所示,低速挡情况下,驱动电机521驱动换挡拨叉522使换挡拨叉522带动结合套51移动到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的第一位置,动力经输入轴1穿入并传给太阳轮31、行星轮34、行星轮34带动行星架32转动,行星架接合齿圈321与结合套齿毂514啮合,进而将动力经由结合套5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四八挡液压缸84充油,并压紧四八挡离合器534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二主动齿轮23、第二中间齿轮62、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即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输出给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即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并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五挡(高速)为例,如图2所示,高速挡情况下,换挡机构不工作,即换挡机构的初始位置为结合套51与太阳轮31联动的第二位置,单排行星轮系不参与动力分配,动力经输入轴1、太阳轮31的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第一结合套齿圈51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一五挡液压缸81充油,并压紧一五挡离合器531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给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外毂的动力经由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六挡(高速)为例,如图2所示,高速挡情况下,换挡机构不工作,即换挡机构的初始位置为结合套51与太阳轮31联动的第二位置,单排行星轮系不参与动力分配,动力经输入轴1、太阳轮31的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第一结合套齿圈51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二六挡液压缸82充油,并压紧二六挡离合器532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给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外毂的动力经由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七挡(高速)为例,如图2所示,高速挡情况下,换挡机构不工作,即换挡机构的初始位置为结合套51与太阳轮31联动的第二位置,单排行星轮系不参与动力分配,动力经输入轴1、太阳轮31的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第一结合套齿圈511、第二结合套齿圈512、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三七挡液压缸83充油,并压紧三七挡离合器533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主动齿轮22、第一中间齿轮61、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即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输出给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并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以八挡(高速)为例,如图2所示,高速挡情况下,换挡机构不工作,即换挡机构的初始位置为结合套51与太阳轮31联动的第二位置,单排行星轮34系不参与动力分配,动力经输入轴1、太阳轮31的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第一结合套齿圈511、主动齿轮21传递给输出轴2;同时变速器100的控制单元(TCU)将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并与TCU内部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控制四八挡液压缸84充油,并压紧四八挡离合器534使其处于接合状态,将输出轴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二主动齿轮23、第二中间齿轮62、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即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输出给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即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并传递给主动链轮4(即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故扭矩直接经主动链轮4、链条220传递给从动链轮210,经差速器300输出给左半轴410和/或右半轴420,实现动力的输出。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100的上述布置结构,可实现大扭矩输出,两套速比,八挡的连续可调、速比驱动可实现连续式或跳跃式升挡或降挡、采用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实现外毂和内毂的通用互换,保证了轴向尺寸的缩短、采用电机凸轮换挡实现柔性驱动,减小速比切换时的冲击、采用链式传动结构动力输出,实现中心距的可调功能。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变速器100可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具有变速器100轴向尺寸小、重量轻、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1);
输出轴(2);
单排行星轮系,所述单排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31)、行星架(32)和齿圈(33),所述行星架(32)上套设有分别与所述太阳轮(31)和所述齿圈(33)啮合的行星齿轮(34),所述太阳轮(31)固定在所述输入轴(1)上,所述齿圈(33)适于固定在所述变速器(100)的壳体(101)上;
主动链轮(4),所述主动链轮(4)空套在所述输出轴(2)上;
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
结合套(51),所述结合套(51)与所述输出轴(2)联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结合套(51)相连并驱动所述结合套(51)移动以使所述结合套(51)与所述行星架(32)或所述太阳轮(31)联动;
嵌套式离合器组件,所述嵌套式离合器组件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输出轴(2)与所述主动链轮(4);所述嵌套式离合器组件包括:
第一组离合器,所述第一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一五挡离合器(531)和三七挡离合器(533),所述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构成所述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内毂且与所述主动链轮(4)相连,所述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和所述一五挡离合器(531)的外毂均与所述输出轴(2)相连;
第一组液压缸,所述第一组液压缸包括一五挡液压缸(81)和三七挡液压缸(83),所述一五挡液压缸(81)适于使所述一五挡离合器(531)接合,所述三七挡液压缸(83)适于使所述三七挡离合器(533)接合;
第二组离合器,所述第二组离合器包括:同轴嵌套的二六挡离合器(532)和四八挡离合器(534),所述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构成所述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内毂且与所述主动链轮(4)相连,所述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和所述二六挡离合器(532)的外毂均与所述输出轴(2)相连;和
第二组液压缸,所述第二组液压缸包括二六挡液压缸(82)和四八挡液压缸(84),所述二六挡液压缸(82)适于使所述二六挡离合器(532)接合,所述四八挡液压缸(84)适于使所述四八挡离合器(534)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31)上设有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所述行星架(32)上设有行星架接合齿圈(321),所述输出轴(2)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1);
所述结合套(51)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太阳轮接合齿毂(311)啮合的第一结合套齿圈(511)、适于与所述行星架接合齿圈(321)啮合的结合套齿毂(514)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21)常啮合的第二结合套齿圈(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组离合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动链轮(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4)的两侧分别构造有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和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
所述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外毂构造有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1)啮合的三七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31),所述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外毂构造有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接合齿毂(42)啮合的四八挡离合器接合齿圈(53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上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22)和第二主动齿轮(23);
所述三七挡离合器(533)的内毂构造有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所述四八挡离合器(534)的内毂构造有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
所述变速器(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22)和所述三七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32)均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61)和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23)和所述四八挡离合器从动齿圈(5342)均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6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挡轴(7),所述倒挡轴(7)上固定有倒挡中间齿轮(71);
所述太阳轮(31)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倒挡中间齿轮(71)啮合的第二太阳轮接合齿毂(312);
所述结合套(51)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倒挡中间齿轮(71)啮合的第三结合套齿圈(5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结合套齿圈(513)、所述第一结合套齿圈(511)和所述第二结合套齿圈(512)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主动齿轮(21)的距离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521);
换挡拨叉(522),所述驱动电机(521)与所述换挡拨叉(522)相连以推动所述结合套(51)移动。
9.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100);
差速器(200),所述差速器(200)具有与所述主动链轮(4)通过链条(220)相连的从动链轮(2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74853.4A CN104728381B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74853.4A CN104728381B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28381A CN104728381A (zh) | 2015-06-24 |
CN104728381B true CN104728381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3452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485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8381B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283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9426B (zh) * | 2018-08-27 | 2024-03-01 | 吉林大学 | 一种双电机耦合行星排式两挡变速驱动桥 |
DE102018221451A1 (de) * | 2018-12-12 | 2020-06-1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sowie Kraftfahrzeug |
CN115157997A (zh) * | 2022-08-09 | 2022-10-1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箱、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26860A (en) * | 1991-12-31 | 1993-07-13 | Dana Corporation | Vehicle torque transfer case |
CN101446336B (zh) * | 2008-12-17 | 2011-08-10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CN101457815A (zh) * | 2009-01-08 | 2009-06-17 | 郭兆丰 | 三轴七档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dct传动系 |
DE102010061824B4 (de) * | 2010-11-24 | 2023-08-2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stra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selben |
DE102012201690A1 (de) * | 2012-02-06 | 2013-08-0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
2015
- 2015-02-12 CN CN201510074853.4A patent/CN1047283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28381A (zh) | 2015-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46536B2 (en) | Dual clutch kinematic arrangements with wide span | |
US9068637B2 (en) |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in a motor vehicle | |
GB2438754A (en) |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aving a power path that includes two input shafts and a layshaft | |
CN107917167A (zh) |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 |
CN101280826A (zh) | 一种动力换挡式自动变速系统 | |
CN110081134A (zh) |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202182157U (zh) | 纵置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 | |
CN201992008U (zh) | 一种变速器及包含该变速器的车辆 | |
CN104728381B (zh) | 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 |
CN103982605B (zh) | 换档机构及使用该换档机构的双离合组合变速器和车辆 | |
US20040266584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peed ratio changes in a layshaft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power-on shifting | |
CN203796868U (zh) | 换档机构及使用该换档机构的车辆和双离合组合变速器 | |
CN204267617U (zh) |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201359059Y (zh) | 多档位动力换档行星变速箱 | |
CN212297455U (zh) | 一种四档电驱动汽车的dct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 | |
CN107539089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13685499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07539091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13685508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06B (zh) |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05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10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00B (zh) |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02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
CN113685507B (zh)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