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螺旋轴或螺旋榨套的榨油机。
背景技术
螺旋压榨机具有体积小、工艺简单而被广泛。但现有采用螺旋压榨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存在榨出粘稠液体中渣料过多的问题,需要后续精炼或者过滤设备,因而成本高、结构复杂、不易于维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榨油机的推料部件及包含它们的榨油机,以解决现有螺旋压榨技术中渣液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榨油机的推料部件,所述推料部件上设置有滤油槽,所述滤油槽设置在输送段和/或压榨段。
所述推料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推料的螺纹;所述滤油槽是在推料部件的螺纹牙面上开设沿螺纹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凹槽为一段或多段。
所述凹槽的深度从进料端到出渣端逐渐变浅或逐渐变窄。
所述凹槽的近出渣端与所述主推料槽连通。
所述凹槽在推进方向相反的螺纹侧壁上开设出口与所述主推料槽连通。
所述凹槽贯穿输送段和压榨段。
所述滤油槽中还开设有出油机构。
所述出油机构为出油孔或出油缝。
所述出油孔的直径是0.1-2mm或出油缝的宽度为0.1-2mm。
所述推料部件是螺旋轴或螺旋榨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榨油机,包括上述的推料部件。
本发明在榨油机的推料部件即螺旋轴或螺旋榨套设置有滤油槽,这种结构可以对油和油和细渣混合液中的细渣进行反复压榨和过滤,从而提高出油率、降低出油中细渣的含量,因而无需再使用过滤或精炼设备除去细渣,因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本发明榨油机的出油率比现有榨油机的出油率提高5%以上,出油中残渣的含量比现有榨油机的出油中残渣的含量降低40%以上。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螺旋杆榨油的立式榨油机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螺旋轴的剖面图;
图3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螺旋轴的剖面图;
图3C是图3B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螺旋轴的剖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本发明的螺旋轴的示意图;
图8B是图8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旋转螺旋榨套榨油的立式榨油机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螺旋榨套的剖面图;
图10B是图10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螺旋榨套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榨油机机体、11 动力装置、12 螺旋轴、120 出油孔、121 凹槽、13榨套、14 料斗、15 加热装置、20 榨油机机体、21 动力装置、22 榨杆、23螺旋榨套、24 料斗、25 加热装置、220 出油孔、221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推料部件”是指可旋转,表面具有用于推料的螺纹以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到出渣端运动。本发明中若榨杆是推料部件则被称为“螺旋轴”,即榨杆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推料的螺纹,榨油机的传动机构驱动榨杆旋转以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到出渣端运动;若榨套是推料部件则被称为“螺旋榨套”,即榨套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推料的螺纹,榨油机的传动机构驱动榨套旋转以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到出渣端运动。
本发明中“滤油槽”是指开设在推料部件上的不允许或只允许少量推送油料进入,允许出油回流进入,能够把回流油中的细渣往出渣端方向推送压榨的凹槽。
本发明中的“主推料槽”是指开设在推料部件上,推动油料在其中从进料端向出渣端运动的主推料槽。
本发明中“出油机构”是指压榨出的油流出榨杆和榨套之间的封闭内腔的通道,可以是出油孔、出油缝等,出油孔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榨杆和榨套之间的密封内腔中的油通过出油孔或出油缝流出。
本发明设置在推料部件上的滤油槽可以是设置在推料部件的输送段和/或压榨段,滤油槽是设置在推料部件螺纹牙面上的凹槽,由于在螺纹牙面上设置了凹槽的作用是使油和料渣的混合液回流至压力较小的凹槽内,在推料部件旋转时,凹槽推动混合液中的细渣往出渣方向运行,进而对细渣进行反复压榨,减少了混合液中细渣的含量,会进一步提高油脂的纯净度,因而榨油机中混合液流入的路段即输送段和压榨段设置有凹槽能够起到滤油作用。由于混合液不会流过进料段,进料段可以不设置凹槽,当然凹槽也可以延伸到进料段对于本发明来说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榨油机机体10内可具有动力装置11、螺旋轴12、榨套13、料斗14及加热装置15。螺旋轴12可转动地组装于榨套13内。动力装置11可包括电机和减速器,能驱动螺旋轴12转动。加热装置15可为电磁式电热装置,能加热榨套13内油料。榨套13、螺旋轴12和料斗14配合的开放空间形成进料段,榨套13与螺旋轴12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上部分的输送段和下部分的压榨段。输送段承接入料口的油料,输送和预压油料,此段内油料在压榨时不熔融;从压榨时开始熔融起到出渣端为压榨段,用于压榨油料以产出油脂。
这种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料斗14中的油料,可由进料口进入榨套13上端,动力装置11带动螺旋轴12正向转动,将油料不断由榨套13上端推至榨套13下端方向,越接近榨套13下端,榨套13与螺旋轴12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榨套13上的设置在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最后流入至榨套13下方上套接的集油盘中,以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的螺旋轴12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有沿螺纹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即滤油槽),如图2A至图5B所示。由于螺纹牙面上设置凹槽,因此榨油过程中,通过螺旋轴12旋转推料,油料由进料端向出渣端推进,压力变大挤出油,油与细渣的粘稠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反方向回流。混合液回流至压力较小的凹槽内,在螺旋轴旋转时,凹槽推动混合液中的细渣往出渣方向运动,进而对细渣进行反复压榨,减少了混合液中细渣的含量,提高油脂的纯净度。
如图2A和图2B所示,螺旋轴12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121,滤油槽121的深度从进料端到出渣端逐渐变浅。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121的宽度也可以是从进料端到出渣端逐渐变窄。由于从进料端到出渣端滤油槽121的深度是逐渐变浅的,滤油槽121中的细渣会随着螺旋轴12的旋转被推送到压榨段,进而被再次压榨,因而也可以降低油脂中的细渣含量。同样的道理,滤油槽121的宽度从进料端到出渣端是逐渐变窄的结构,也会使滤油槽121中的细渣随着螺旋轴12的旋转被推送到压榨段,进而被再次压榨,因而也可以降低油脂中的细渣含量。这两种结构,分别示出了螺旋轴12上的滤油槽121是变径或变距设置的方式,当然滤油槽121在螺纹轴12上变径和变距设置也可以实现将滤油槽121中的细渣反复压榨的作用。
螺旋轴12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可以是一段或多段,即同一位置设置多段,例如如图3A、3B和3C所示,同一螺纹牙面上设置两条滤油槽。也可以是不同位置设置多段,如图4A、4B、6A和6B所示,螺旋轴的螺纹牙面的不同位置设置了两段滤油槽。
图5A和5B示出,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121的近出渣端可以与主推料槽(即主推料凹槽)连通。如图5B所示,即牙面在B点形成缺口,使得滤油槽121与主推料槽连通。榨油机工作时,螺旋轴12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向出渣端运动,主料(即油料)从主推料槽的a1点向主推料槽a2点运动,而不会进入滤油槽121中,混合液回流至滤油槽121处时,混合液中的细渣进入滤油槽121中的,在螺旋轴12的推动下滤油槽121中的细渣从A点被推到B点,从而进入主推料槽中,进而被推入压榨段再次压榨,这可以显著降低了混合液中细渣的含量。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滤油槽121的深度等于螺纹的牙深,然而滤油槽121的深度小于或者大于螺纹的牙深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如图6A和6B所示,螺纹牙面设置的滤油槽121在推进方向相反的螺纹侧壁上形成缺口以所述主推料槽连通,即图6B中从A点形成缺口以与主推料槽连通。推进方向相反的螺纹侧壁压力相对较小,在该侧壁上形成缺口使滤油槽121与其连通,更有利于滤油槽121内的细渣被推送至主推料槽中。当然缺口也可以开在推进方向同侧的侧壁上,这种结构也可以将滤油槽内的细渣推至主推料槽中。
图7A、7B、8A和8B示出牙面上设置滤油槽的另一种方式,如图所示,螺纹牙面上设置的滤油槽121从输送段延伸到压榨段,滤油槽121的深度与螺纹牙面的深度相同,因此螺旋轴12的输送段和压榨段形成双螺纹。榨油机工作时,螺旋轴12推动油料在主推料槽,即凹槽a中从进料端向出渣端运动,主料不会进入到凹槽b中。由于出油机构设置在输送段,榨膛中的油反向从压榨段流向输送段,在油回流过程中进入滤油槽121中,即凹槽b中,因此油中的细渣沉积到滤油槽121中,随着螺旋轴12的旋转滤油槽121中的细渣被推送至压榨段被进一步压榨,因而可以提高榨油率并减少出油中残渣的含量。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121的近进料端可以与主推料槽连通,如图7B中A点即滤油槽121的近进料端形成缺口与主推料槽连通,但是与主推料槽连通的缺口的宽度应确保没有油料或者极少量的油料进入凹槽b中以实现凹槽b起到反复压榨并滤出出油中细渣的目的。当然,优选滤油槽121的近进料端不与主推料槽连通,如图8B中A点所示。
螺旋轴12的螺纹牙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出油机构,出油机构可以是出油孔120或出油缝(未示出)。螺旋轴12可以为中空或半中空,油通过出油孔120流入螺旋轴12内部,然后穿过螺旋轴12流入到集油机构中。螺旋轴12上的出油孔120的直径可以是0.1-2mm,出油缝的宽度可以0.1-2mm。出油孔120可以设置在螺纹牙面的凹槽中,也可以设置在螺旋轴螺纹推进方向相反的螺纹侧壁上。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榨油机机体20内可具有动力装置21、榨杆22、螺旋榨套23、料斗24及加热装置25。榨杆22组装于螺旋榨套23内。动力装置21可包括电机、涡轮和涡杆,能驱动螺旋榨套23转动。加热装置25可为电磁式电热装置,设置于榨杆22内,也可以设置在螺旋榨套23外侧,用于加热榨套23内油料。螺旋榨套23、榨杆22和料斗24配合的开放空间形成进料段,螺旋榨套23与榨杆22配合的封闭内腔形成上部分的输送段和下部分的压榨段。输送段承接入料口的油料,输送和预压油料,此段内油料在压榨时不熔融;从压榨时开始熔融起到出渣端为压榨段,用于压榨油料以产出油脂。
这种榨油机工作时,位于机体上方的料斗24中的油料,可由进料口进入螺旋榨套23上端,动力装置21带动螺旋榨套23转动,将油料不断由螺旋榨套23上端推至榨套23下端方向,越接近榨套23下端,榨套23与榨杆22之间的间隙越小。以此,对油料产生压榨作用,油料中油脂经设置在榨套23上输送段的出料孔渗出最后流入至榨套23下方上套接的集油盘中,以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的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有沿螺纹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即滤油槽),如图10A至图11B所示。由于螺纹牙面上设置凹槽,因此榨油过程中,通过螺旋榨套23旋转推料,油料由进料端向出渣端推进,压力变大挤出油,油与细渣的粘稠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反方向回流。混合液回流至压力较小的凹槽内,在螺旋榨套旋转时,凹槽推动混合液中的细渣往出渣方向运动,进而对细渣进行反复压榨,减少了混合液中细渣的含量,提高油脂的纯净度。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221,滤油槽221的深度从进料端到出渣端逐渐变浅。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221的宽度也可以是从进料端到出渣端逐渐变窄。由于从进料端到出渣端滤油槽221的深度是逐渐变浅的,滤油槽221中的细渣会随着螺旋榨套23的旋转被推送到压榨段,进而被再次压榨,因而也可以降低油脂中的细渣含量。同样的道理,滤油槽221的宽度从进料端到出渣端是逐渐变窄的结构,也会使滤油槽221中的细渣随着螺旋榨套23的旋转被推送到压榨段,进而被再次压榨,因而也可以降低油脂中的细渣含量。这两种结构,分别示出了螺旋榨套23上的滤油槽221是变径或变距设置的方式,当然滤油槽221在螺纹榨套23上变径和变距设置也可以实现将滤油槽221中的细渣反复压榨的作用。
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可以是一段或多段,即同一位置设置多段,例如如图11A和11B所示,同一螺纹牙面上设置两条滤油槽221。也可以是不同位置设置多段,即螺旋榨套的螺纹牙面的不同位置设置了两段或多段滤油槽。
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22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221的近出渣端可以与主推料槽连通。榨油机工作时,螺旋榨套23推动油料从进料端向出渣端运动,主料(即油料)从主推料槽向下一个主推料槽运动,而不会进入滤油槽221中,混合液回流至滤油槽221处时,混合液中的细渣进入滤油槽221中的,由于螺纹牙面上的凹槽一端与主推料槽连通,在螺旋榨套23的推动下滤油槽221中的细渣被推入主推料槽中,进而被推入压榨段再次压榨,这可以显著降低了混合液中细渣的含量。
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设置滤油槽的另一种方式,即螺纹牙面上设置的滤油槽221从输送段延伸到压榨段,滤油槽221的深度与螺纹牙面的深度相同,因此螺旋榨套23的输送段和压榨段形成双螺纹。榨油机工作时,螺旋榨套23推动油料在主推料槽,即凹槽a中从进料端向出渣端运动,主料不会进入到凹槽b中。由于出油机构设置在输送段,榨膛中的油反向从压榨段流向输送段,在油回流过程中进入滤油槽221中,即凹槽b中,因此油中的细渣沉积到滤油槽221中,随着螺旋榨套23的旋转滤油槽221中的细渣被推送至压榨段被进一步压榨,因而可以提高榨油率并减少出油中残渣的含量。螺纹牙面上的滤油槽221的近进料端可以与主推料槽连通,即近进料端形成缺口与主推料槽连通,但是与主推料槽连通的缺口的宽度应确保没有油料或者极少量的油料进入凹槽b中以实现凹槽b起到反复压榨并滤出出油中细渣的目的。当然,优选滤油槽221的近进料端不与主推料槽连通。
螺旋榨套23的螺纹牙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出油机构,出油机构可以是出油孔220或出油缝(未示出)。油通过出油孔220流出到螺旋榨套23外侧,然后被收集到集油机构中。螺旋榨套23上的出油孔220的直径可以是0.1-2mm,出油缝的宽度可以0.1-2mm。出油孔220可以设置在螺纹牙面的凹槽中,也可以设置在螺旋轴螺纹推进方向相反的螺纹侧壁上
本发明的滤油槽的横截面积可以是U形、V形、方形等。
本发明的滤油槽的边沿,优选和推料螺旋牙面等高,也可以低于推料螺旋牙面高度。
以上公开了螺纹牙面设置滤油槽的实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螺旋轴或螺旋榨套上形成其它形式的滤油槽,例如在主推料槽中焊接、粘接、嵌接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也可以起到滤油槽的作用,这也在本发明的“滤油槽”定义的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以立式榨油机为例说明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还可以是卧式榨油机。
本发明的榨油机由于在主推料部件上设置滤油槽,因而能够实现对出油中细渣的反复压榨并降低出油中残渣的含量,与现有榨油相比,本发明的榨油机的出油率提高5%以上,出油中残渣的含量降低40%以上。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