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也随之日益严重。电磁辐射、汽车尾气以及空气中粉尘等都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影响。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 2.5中多含重金属、氮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我们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时,这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毛孔中,造成毛孔堵塞和黑头加剧,最终导致肤色暗沉、皮肤代谢不畅并加速肌肤衰老。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肌肤加上一层防护隔离罩来对抗外界环境是健康护肤的当务之急。
人体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以及空气污染物的影响,会引发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活性氧,另外机体自身老化的过程中也将伴随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此同时,人体自身的抗氧化物质如SOD的含量相对下降,导致代谢平衡失调、细胞活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肤色暗沉、肌肤衰老等特征。
随着人们对美容、护肤的诉求逐渐提高,人们更青睐于天然来源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化妆品。市场上的一些护肤油中添加了大量白油和矿油,不易被肌肤吸收且有一定的刺激性。天然来源的植物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因此急需一种具有美白抗氧化功效的天然润肤油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及其制备方法,该天然润肤油能帮助肌肤更好地抵御紫外线和氧自由基的侵害,具有抗污染防辐射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以重量份计,包括的原料组分为:山茶籽油 10~50份、绿茶籽油 10~50份、天然角鲨烷 2~15份、葡萄籽油 2~15份、VC或VC衍生物 0.5~5份、VE或VE衍生物 0.5~5份、红没药醇 0.05~0.3份、光果甘草根提取物 0.005~0.1份、茯苓提取物 0.005~0.1份、虾青素 0.001~0.1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所述天然润肤油包括的原料组分为:山茶籽油 15~45份、绿茶籽油 25~50份、天然角鲨烷 8~15份、葡萄籽油 10~15份、VC或VC衍生物 1.5~4份、VE或VE衍生物 0.5~3份、红没药醇 0.05~0.25份、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05~0.06份、茯苓提取物 0.07~0.1份、虾青素 0.001~0.01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所述天然润肤油包括的原料组分为:山茶籽油 40份、绿茶籽油 30份、天然角鲨烷 12份、葡萄籽油 14份、VC或VC衍生物 2.7份、VE或VE衍生物 1份、红没药醇 0.2份、光果甘草根提取物 0.014份、茯苓提取物 0.085份、虾青素 0.001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VC或VC衍生物为VC多异硬脂酸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VE或VE衍生物为VE醋酸酯。
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为:称取天然润肤油的原料组分,将山茶籽油、绿茶籽油、天然角鲨烷、葡萄籽油混合室温下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入VC或VC衍生物、VE或VE衍生物、红没药醇、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茯苓提取物和虾青素,搅拌2~10 min至物料充分混匀,即得到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通过选用天然植物油和天然美白、抗氧化物质,满足人们对于天然护肤、抵御污染的多功能护肤品的诉求。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增强皮肤的抗氧化性,提高肌肤再生能力;保护肌肤免于紫外线伤害、预防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破坏,具有防护抗辐射功效;维持肌肤的弹性,有效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攻击,同时提供优异的美白功效。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避免了高温操作以保持活性成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以重量份计,包括的原料组分为:山茶籽油40份、绿茶籽油 30份、天然角鲨烷 12份、葡萄籽油 14份、VC或VC衍生物 2.7份、VE或VE衍生物 1份、红没药醇 0.2份、光果甘草根提取物 0.014份、茯苓提取物 0.085份、虾青素0.001份。
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为:准确称取40 g山茶籽油、30 g绿茶籽油、12 g天然角鲨烷、14 g葡萄籽油至烧杯中,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搅拌下加入2.7 g VC多异硬脂酸酯、1 g VE醋酸酯、0.2 g红没药醇、0.014 g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85 g茯苓提取物和0.001 g虾青素,搅拌10 min至物料充分混匀,即得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
实施例二:
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为:准确称取25 g山茶籽油、40 g绿茶籽油、15 g天然角鲨烷、16 g葡萄籽油至烧杯中,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搅拌下加入2 g VC多异硬脂酸酯、1.75 gVE醋酸酯、0.15 g红没药醇、0.011 g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88 g茯苓提取物和0.001 g虾青素,搅拌10 min至物料充分混匀,即得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
实施例三:
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为:准确称取20 g山茶籽油、50 g绿茶籽油、10 g天然角鲨烷、15 g葡萄籽油至烧杯中,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搅拌下加入3.5 g VC多异硬脂酸酯、1.3 gVE醋酸酯、0.1 g红没药醇、0.005 g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93 g茯苓提取物和0.002 g虾青素,搅拌10 min至物料充分混匀,即得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
临床试验实例:
实验对象:年龄25~50岁的志愿者80名,其中男性32名。他们的特征是皮肤粗糙、肤色暗淡、长期面对电脑办公等。
方法:志愿者每天早上使用美白抗氧化的润肤油涂抹患处,晚上使用美白抗氧化的润肤油涂抹患处;时间28天。
实验结果:
本发明为了帮助肌肤更好地抵御紫外线和氧自由基的侵害,提供一种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理搭配和选择天然来源的原料,有机地将各种有效成分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效。山茶籽油、绿茶籽油和葡萄籽油不仅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茶多酚等有益于皮肤的活性成分,而且其主体均为与人体皮脂接近的甘油三酯,其作为载体可大大增加皮肤对其含有的以及添加的美白成分的吸收效率。本发明的美白功效主要由添加的VC多异硬脂酸酯、VE醋酸酯、光甘草定、茯苓以及所用天然来源植物油中所含美白成分来实现,这些油溶性美白组分在植物油帮助下可迅速为皮肤吸收从而充分发挥其功效。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抗污染防辐射功能的护肤油,这一功能由所添加的天然虾青素和茯苓以及葡萄籽油中所含的原花色素(Oli go Proanthocyanidin,简称OPC)实现。其中天然虾青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增强细胞的再生能力,维持机体平衡和减少衰老细胞的堆积。原花青素可以保护肌肤免于紫外线伤害、预防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破坏。茯苓是天然抵抗紫外线辐射的屏障,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膜层,以保护皮肤抵抗紫外线、酸碱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损伤。
所述美白抗氧化的天然润肤油中各组分具有的功效有:
绿茶籽油含有超过80%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包括十八烯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茶多酚,有着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防止油脂“酸败”。这些天然的抗氧化剂可有效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攻击,具有防护抗辐射功效,是目前皮肤护理的理想原料。
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籽中提取并经过提纯和稳定化处理的高纯度油脂,具有低的酸值和卓越的氧化稳定性。其包含了至少80%的甘油三酸酯油酸,这是一种与人体皮脂中甘油三酸酯相似的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肤感清爽不油腻。山茶籽油中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胡萝卜素、茶多酚等多种有益皮肤活性物质,具有滋养皮肤、杀菌止痒和较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
葡萄籽油中含有两种重要成分:亚麻油酸和原花色素(Oli goProanthocyanidin,简称OPC)。亚麻油酸是人体所必需但自身无法合成的脂肪酸,可以抵抗自由基、抗老化、提高维生素C和E的吸收率、降低紫外线的伤害,保护肌肤中的胶原蛋白以及预防黑色素沉淀等。原花青素可以保护肌肤免于紫外线伤害、预防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破坏,维持肌肤的弹性,有效地避免皮肤下垂及皱纹产生。
《神农本草经》中将茯苓列为上品,茯苓含有多糖、茯苓酸、树胶、麦角固醇、胆碱、卵磷脂、组氨酸及钾盐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油脂分泌、高效保湿和美白的功效。茯苓是天然抵抗紫外线辐射的屏障,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膜层,以保护皮肤抵抗紫外线、酸碱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损伤。
大量科学研究实验证明,天然虾青素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它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增强细胞的再生能力,维持机体平衡和减少衰老细胞的堆积,由内而外保护细胞和DNA健康,是皮肤抵御外界氧化和污染的保护伞。
光甘草定是用从人工栽培的光果甘草根中提取出来的,对主要黑色素合成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等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安全、高效、无刺激的美白剂。还可降低阳光照射引发的炎症,以及阻止氧自由基的产生。
多异硬脂酸酯是油溶性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大量使用不会引起产品的不稳定,较水溶性维生素C有更好地稳定性。经皮肤吸收后释放出VC,对黑色素产生抑制作用,是美白功能性化妆品的理想原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