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6198A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86198A CN104686198A CN201510107782.3A CN201510107782A CN104686198A CN 104686198 A CN104686198 A CN 104686198A CN 201510107782 A CN201510107782 A CN 201510107782A CN 104686198 A CN104686198 A CN 1046861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y powder
- ramulus mori
- parts
- bacterium rod
- bacter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培养基;b)配料装袋灭菌;c)接种;d)培菌:e)出菇管理等步骤。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56-66份、五味子干粉10-20份、大蒜干粉5-10份、桂皮干粉5-10份、木别子干粉5-10份,麸皮10-20份、棉籽壳10-20份、糖1-3份、石灰1-3份、过磷酸钙0.2-0.7份、硫酸镁0.1-0.3份。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解决了南方栽培木耳存在的杂菌较多问题,该方法栽培木耳的杂菌率更低,抗虫、抗病性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耳,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木耳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
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木耳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木耳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人段木栽培是用木头,制成若干段,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木耳就能在孔中生长出来,待木耳成熟后即可采摘。
塑料袋代料栽培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
国内专利数据库也公开了一些木耳栽培技术,例如:
例如:【名称】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申请号】CN201210281996.9,【申请日】2012.08.09,一种木耳的种植方法,桑枝条栽培木耳的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0-85、米糠1-5、麸皮1-5、玉米粉1-5、蚕沙1-5、石膏粉1-3、石灰粉0.1-1、糖1-3、棉粕1-5、黄豆粉1-3、碳酸钙0.1-1。包括(1)拌料;(2)装袋和灭菌;(3)出锅、冷却;(4)接种;(5)发菌管理;(6)耳场准备;(7)催耳排场;(8)出耳管理等步骤。该发明技术简易、成本低、见效快。
再例如:【名称】一种利用菌袋栽培木耳的技术,【专利号】CN00124364.0,【申请日】2000.09.11,公开了一种利用菌袋栽培木耳的技术,包括发菌和出耳两个步骤,其中发菌工艺包括装料、封口、插管、灭菌、接种和培养,出耳工艺是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至出耳场或出耳房,将其垒成墙式结构,该发明增加了袋体的透气性,使菌丝生长时能吸收足够的氧气,可比现有技术的发菌周期缩短1/3~1/2,还可增大菌袋体积,易于管理,并能有效 防止病菌和虫害的侵入,同时可提高场地利用率4~5倍,提高生物效率20~50%,单位面积增加产量6~7倍。
但是以上木耳栽培技术不适合在南方使用,因为黑木耳属于耐寒怕热型菌类,过高的气温不利于黑木耳的生长,而且南方高温高湿的条件,更有利于绿色木霉等多种霉菌的孢子萌发和生长繁殖,若在南方栽培木耳,必然存在杂菌丛生的问题。
关于在南方种植木耳杂菌较多的问题,一些也发明家也给出不少解决方案:
比较典型的是,【名称】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申请号】CN201410115146.0,【申请日】2014.03.25,公开了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1)制棒:将栽培料装入料袋中,制得料棒;(2)接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料棒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在料棒外增套控氧袋;(3)发菌:将完成套袋的料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5~33℃,相对湿度60~70%,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菌完成;(4)刺孔催耳;(5)排场出耳。
该发明解决杂菌较多的问题,其核心在于将接种定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候南方天气尤其适合木耳生长,可以有效降低杂菌率。但是这种栽培木耳的方法受时间的限制,会使生产者错过木耳的销售旺季,影响销售价格。
因此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木耳栽培技术,更好地改善南方种植木耳杂菌较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南方栽培木耳存在的杂菌较多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显著抑制杂菌生长的桑枝栽培木耳方法。
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56-66份、五味子干粉10-20份、大蒜干粉5-10份、桂皮干粉5-10份、木别子干粉5-10份,麸皮10-20份、棉籽壳10-20份、糖1-3份、石灰1-3份、过磷酸钙0.2-0.7份、硫酸镁0.1-0.3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再将作为余料的糖、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调整木耳培养基的pH值在5-6之间;
b)配料装袋灭菌:将步骤a所得的培养基配料装入料袋中,制得菌棒;把菌棒置于 常压条件下加温灭菌,当袋内的温度稳定在1O0℃时保持10-l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c)接种:当菌棒物料温降到25℃以下时,把木耳原种接种到菌棒表面,在菌棒外增套控氧袋;
d)培菌:将将步骤c所得的菌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6-32℃,相对湿度60-70%,接种后20-30天发菌完成;
e)出耳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至出耳场或出耳房,将其垒成墙式结构;除去控氧袋,将菌棒保持10-15天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接着养菌催耳7-10天,待耳孔菌丝恢复,再进行排场出耳;待耳芽形成时,早晨和晚上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中午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待10天左右木耳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a中,所述的桑枝可以是新鲜的桑杆、枝桠,也可以是干透的桑枝;其中,新鲜的桑枝直接应用,而干透的桑枝要浸泡于水中3-5个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才应用,保证桑枝屑含水量为6-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a中,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五味子粉末、大蒜粉末、桂皮粉末、木别子粉末,分别采用体积浓度为60-80%的乙醇浸取2-3次,每次1-3小时,得到提取液,再将所得提取液除去乙醇即得到对应的干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b中,培养基配料拌好后迅速分装到聚丙烯菌袋中,以免堆料放置时间过长,造成酸败;每袋大约装入高度18-2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c中,接种过程在无菌操作台上操作,事先需要对操作台进行紫外消毒0.5-1h,接种前,还要对操作台里的台面、物品和操作者的手部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d中,所述大棚的棚顶覆黑白膜,棚顶上方设置遮阳网,架设喷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e中,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步骤e中,每潮木耳采收后停止浇水,让阳光照射3-5天,使菌棒表面干燥,氧气从裂缝进入,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再浇水管理,待10-15天后子实体成熟,便可采收二潮木耳。
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进步:
(1)制作培养基过程中,以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 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其中五味子、大蒜等干粉是从对应的植物中提取而来,含天然抑菌成分。本发明将四种中药干粉配合使用,使他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在较低使用量的情况能够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而且对木耳生长几乎毫无负面影响,是一种高选择性的中药杂菌抑制剂。该中药杂菌抑制剂直接加入木耳培养基中即可起到抑制杂菌的作用。
(2)我国是世界上养蚕和桑树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桑树种植遍布全国各地,桑树除采叶养蚕外,每年仍有大量的桑枝作为养蚕废弃物而浪费。本发明开发桑枝栽培木耳技术,以桑枝屑作为木耳主要培养基,不仅充分利用了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产物资源,也为木耳的栽培基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
(3)本发明还在培养基中加入了硫酸镁,镁元素能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于子实体产量,并对中小等级子实体大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添加硫酸镁后,木耳的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产量也更加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种植水稻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选用的木耳菌种为沪耳一号。
a)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56份、五味子干粉10份、大蒜干粉5份、桂皮干粉5份、木别子干粉5份,麸皮10份、棉籽壳10份、糖1份、石灰1份、过磷酸钙0.2份、硫酸镁0.1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再将作为余料的糖、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调整木耳培养基的pH值在5;
所述的桑枝可以是新鲜的桑杆、枝桠,也可以是干透的桑枝;其中,新鲜的桑枝直接应用,而干透的桑枝要浸泡于水中3个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才应用,保证桑枝屑含水量为6%。
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五味子粉末、大蒜粉末、桂皮粉末、木别子粉末,分别采用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浸取2次,每次1小时,得到提取液,再将所得提取液除去乙醇即得到对应的干粉。
b)配料装袋灭菌:将步骤a所得的培养基配料装入料袋中,制得菌棒;把菌棒置于常压条件下加温灭菌,当袋内的温度稳定在1O0℃时保持10-l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培养基配料拌好后迅速分装到聚丙烯菌袋中,以免堆料放置时间过长,造成酸败; 每袋大约装入高度18-20cm,具体高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c)接种:当菌棒物料温降到25℃以下时,把木耳原种接种到菌棒表面,在菌棒外增套控氧袋;
接种过程在无菌操作台上操作,事先需要对操作台进行紫外消毒0.5-1h,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接种前,还要对操作台里的台面、物品和操作者的手部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d)培菌:将将步骤c所得的菌棒移入室外的大棚,所述大棚的棚顶覆黑白膜,棚顶上方设置遮阳网,架设喷淋装置。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6-32℃,相对湿度60-70%,接种后20-30天发菌完成;
e)出耳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至出耳场或出耳房,将其垒成墙式结构;除去控氧袋,将菌棒保持10-15天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所打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接着养菌催耳7-10天,待耳孔菌丝恢复,再进行排场出耳;待耳芽形成时,早晨和晚上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中午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待10天左右木耳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每潮木耳采收后停止浇水,让阳光照射3-5天,使菌棒表面干燥,氧气从裂缝进入,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再浇水管理,待10-15天后子实体成熟,便可采收二潮木耳。
以下是实施1的木耳试验结果:
表1,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
菌棒成品率(%) | 木耳产量(g/棒) | 杂菌污染率(%) | 患病情况 | 虫害情况 | 抗虫、抗病性 |
25 | 45 | 0.5 | 无 | 无 | 强 |
实施例2: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选用的木耳菌种为沪耳一号。
a)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66份、五味子干粉20份、大蒜干粉10份、桂皮干粉10份、木别子干粉10份,麸皮20份、棉籽壳20份、糖3份、石灰3份、过磷酸钙0.7份、硫酸镁0.3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再将作为余料的糖、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5%;调整木耳培养基的pH值在6;
所述的桑枝可以是新鲜的桑杆、枝桠,也可以是干透的桑枝;其中,新鲜的桑枝直接应用,而干透的桑枝要浸泡于水中5个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才应用,保证桑枝屑含水量为10%。
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五味子粉末、大蒜粉末、桂皮粉末、木别子粉末,分别采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浸取3次,每次3小时,得到提取液,再将所得提取液除去乙醇即得到对应的干粉。
步骤b)、c)、d)、e)与实施案例1相同。
以下是实施2的木耳试验结果:
表2,实施例2的测试结果
菌棒成品率(%) | 木耳产量(g/棒) | 杂菌污染率(%) | 患病情况 | 虫害情况 | 抗虫、抗病性 |
30 | 52 | 1 | 无 | 无 | 强 |
实施例3:本发明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选用的木耳菌种为沪耳一号。
a)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60份、五味子干粉15份、大蒜干粉8份、桂皮干粉8份、木别子干粉80份,麸皮8份、棉籽壳15份、糖2份、石灰2份、过磷酸钙0.5份、硫酸镁0.2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再将作为余料的糖、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2%;调整木耳培养基的pH值在5;
所述的桑枝可以是新鲜的桑杆、枝桠,也可以是干透的桑枝;其中,新鲜的桑枝直接应用,而干透的桑枝要浸泡于水中3-5个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才应用,保证桑枝屑含水量为8%。
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五味子粉末、大蒜粉末、桂皮粉末、木别子粉末,分别采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取3次,每次2小时,得到提取液,再将所得提取液除去乙醇即得到对应的干粉。
步骤b)、c)、d)、e)与实施案例1相同。
以下是实施3的木耳试验结果:
表3,实施例3的测试结果
菌棒成品率(%) | 木耳产量(g/棒) | 杂菌污染率(%) | 患病情况 | 虫害情况 | 抗虫、抗病性 |
28 | 46 | 1 | 无 | 无 | 强 |
对比实施例:现有技术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同样选用的木耳菌种为沪耳一号。
对比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桑枝条栽培木耳的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0、米糠3、麸皮3、玉米粉3、蚕沙3、石膏粉2、石灰粉0.5、糖2、棉粕3、黄豆粉3、碳酸钙0.5。栽培过程包括(1)拌料;(2)装袋和灭菌;(3)出锅、冷却;(4)接种;(5)发菌管理;(6)耳场准备;(7)催耳排场;(8)出耳管理等步骤。
以下是对比实施例的木耳试验结果:
表4,对比实施例的测试结果
综合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1-3和对比实施例得以下结果:
表5,综合对比结果
对象 | 菌棒成品率 | 木耳产量 | 杂菌污染率 | 患病情况 | 虫害情况 | 抗虫、抗病性 |
本发明 | 高 | 高 | 低 | 轻 | 轻 | 强 |
传统技术 | 低 | 低 | 高 | 严重 | 严重 | 弱 |
综合对比可见,本发明的方法相比传统技术,杂菌污染率显著降低、抗病虫能力更强,非常适合在南方普及使用。
Claims (8)
1.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56-66份、五味子干粉10-20份、大蒜干粉5-10份、桂皮干粉5-10份、木别子干粉5-10份,麸皮10-20份、棉籽壳10-20份、糖1-3份、石灰1-3份、过磷酸钙0.2-0.7份、硫酸镁0.1-0.3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麸皮、棉籽壳混合为主料,再将作为余料的糖、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调整木耳培养基的pH值在5-6之间;
b)配料装袋灭菌:将步骤a所得的培养基配料装入料袋中,制得菌棒;把菌棒置于常压条件下加温灭菌,当袋内的温度稳定在1O0℃时保持10-l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c)接种:当菌棒物料温降到25℃以下时,把木耳原种接种到菌棒表面,在菌棒外增套控氧袋;
d)培菌:将将步骤c所得的菌棒移入室外的大棚,菌棒并行紧挨堆放;发菌期间,采取静养,不进行翻堆操作;利用喷淋降温结合强制通风,控制大棚内温度26-32℃,相对湿度60-70% ,接种后20-30天发菌完成;
e)出耳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至出耳场或出耳房,将其垒成墙式结构;除去控氧袋,将菌棒保持10-15天后,对菌棒进行打孔处理,接着养菌催耳7-10天,待耳孔菌丝恢复,再进行排场出耳;待耳芽形成时,早晨和晚上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中午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待10天左右木耳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桑枝可以是新鲜的桑杆、枝桠,也可以是干透的桑枝;其中,新鲜的桑枝直接应用,而干透的桑枝要浸泡于水中3-5个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才应用,保证桑枝屑含水量为6-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五味子干粉、大蒜干粉、桂皮干粉、木别子干粉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五味子粉末、大蒜粉末、桂皮粉末、木别子粉末,分别采用体积浓度为60-80%的乙醇浸取2-3次,每次1-3小时,得到提取液,再将所得提取液除去乙醇即得到对应的干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培养基配料拌好后迅速分装到聚丙烯菌袋中,以免堆料放置时间过长,造成酸败;每袋大约装入高度18-20 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接种过程在无菌操作台上操作,事先需要对操作台进行紫外消毒0.5-1h,接种前,还要对操作台里的台面、物品和操作者的手部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大棚的棚顶覆黑白膜,棚顶上方设置遮阳网,架设喷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菌棒耳孔数量为150-180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每潮木耳采收后停止浇水,让阳光照射3-5天,使菌棒表面干燥,氧气从裂缝进入,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再浇水管理,待10-15天后子实体成熟,便可采收二潮木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07782.3A CN104686198A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07782.3A CN104686198A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86198A true CN104686198A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333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07782.3A Pending CN104686198A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86198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3984A (zh) * | 2015-07-31 | 2015-10-14 | 桂林宏旺菌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云耳栽培基质 |
CN105418291A (zh) * | 2015-12-31 | 2016-03-23 | 广西扬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木耳培养基质 |
CN106810357A (zh) * | 2016-12-30 | 2017-06-09 | 新昌县拜特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CN107434723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临桂铭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可提高云芝产量的栽培料 |
CN108575555A (zh) * | 2018-05-02 | 2018-09-28 | 习水县富农菌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751A (zh) * | 2000-09-11 | 2002-04-03 | 郭云峰 | 一种利用菌袋栽培木耳的技术 |
CN102835247A (zh) * | 2012-08-09 | 2012-12-26 | 颍上县鸿涛菌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 |
CN103385113A (zh) * | 2013-06-28 | 2013-11-13 | 广西巴马原生长寿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
CN103918474A (zh) * | 2014-03-25 | 2014-07-16 |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10107782.3A patent/CN10468619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751A (zh) * | 2000-09-11 | 2002-04-03 | 郭云峰 | 一种利用菌袋栽培木耳的技术 |
CN102835247A (zh) * | 2012-08-09 | 2012-12-26 | 颍上县鸿涛菌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 |
CN103385113A (zh) * | 2013-06-28 | 2013-11-13 | 广西巴马原生长寿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
CN103918474A (zh) * | 2014-03-25 | 2014-07-16 |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史占忠: "《寒地种植业技术推广》", 30 June 2014,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吴桐根: "桑枝木屑袋栽黑木耳技术", 《食用菌》 * |
王德芝: "《食用菌生产技术》", 30 September 2007, 王德芝 * |
甘双: "桑枝木耳的实用栽培技术探索", 《广西蚕业》 * |
谢毅栋等: "桑枝屑栽培木耳配方对比试验", 《食用菌》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3984A (zh) * | 2015-07-31 | 2015-10-14 | 桂林宏旺菌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云耳栽培基质 |
CN105418291A (zh) * | 2015-12-31 | 2016-03-23 | 广西扬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木耳培养基质 |
CN107434723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临桂铭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可提高云芝产量的栽培料 |
CN106810357A (zh) * | 2016-12-30 | 2017-06-09 | 新昌县拜特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CN108575555A (zh) * | 2018-05-02 | 2018-09-28 | 习水县富农菌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93590B (zh) |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 |
CN104041330B (zh) |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 |
CN102939834B (zh) |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 |
CN104641941B (zh) | 一种桑枝栽培白毛木耳的方法 | |
CN103563644B (zh) |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01933441A (zh) |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 |
CN103583225A (zh) |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6233996A (zh) | 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 |
CN105613024A (zh) |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 |
CN103385112A (zh) | 茶园间套栽培灵芝的生产方法 | |
CN107371814A (zh) |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 |
CN103583226B (zh) | 一种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4620858A (zh) | 利用桑枝种植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4429611A (zh) | 一种木耳的种植方法 | |
CN104686198A (zh)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
CN104488545A (zh) | 循环利用秸秆栽培白灵菇、海鲜菇、鸡腿菇的方法 | |
CN105493894A (zh) |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4987151A (zh) |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2924171A (zh) | 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 |
CN106258418A (zh) | 一种春夏茬辣椒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 |
CN105638236A (zh) | 一种桑枝种植长根菇及其与桑树套种的栽培方法 | |
CN107114117A (zh)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
CN113796262B (zh) | 一种灵芝孢子粉产量高的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05613036A (zh) | 鲜皇竹草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 |
CN105613041A (zh) | 鲜巨菌草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