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661213A -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1213A
CN104661213A CN201310601885.6A CN201310601885A CN104661213A CN 104661213 A CN104661213 A CN 104661213A CN 201310601885 A CN201310601885 A CN 201310601885A CN 104661213 A CN104661213 A CN 104661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antenna
wireless network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18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紫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018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1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前Wi-Fi联盟所公布的认证种类有:*WPA/WPA2:WPA/WPA2是基于IEEE802.11a、802.11b、802.11g的单模、双模或双频的产品所建立的测试程序;内容包含通讯协定的验证、无线网络安全性机制的验证,以及网络传输表现与相容性测试;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在影音多媒体透过无线网络的传递时,如何透过管理无线网络装置的待命时间来延长电池寿命,并且不影响其功能性,可以透过WMMPowerSave的测试来验证。

Description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属于信息领域。
Wi-Fi其实并不存在英文全称,Wireless Fidelity是错误的解读,仅仅是为了便于推广而借鉴了Hi-Fi的写法。
Wi-Fi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新型商业认证,同时也是新型无线联网技术,以前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而2010年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Wi-Fi上网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无线上网,2010年不少智能手机与多数平板电脑都支持Wi-Fi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新型无线网络传输技术。
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就如在开头为大家介绍的一样,使用无线路由器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平板等接收。
手机如果有Wi-Fi功能的话,在有Wi-Fi无线信号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联通的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
但是Wi-Fi信号也是由有线网提供的,比如家里的ADSL啊,小区宽带啊之类的,只要接一个无线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线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城市里到处覆盖着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号供居民使用,我国2010年该技术还没得到推广。
所以Wi-Fi上网当前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只要将我们家用传统的路由器换成无线路由器,简单设置下即可实现Wi-Fi无线网络共享了,一般Wi-Fi信号接收半径约95米,但会受墙壁等影响,实际距离会小一些,但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因为距离也不是很远了。
Wi-Fi无线上网2010年在大城市比较常用,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54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并且由于发射信号功率低于100mw,低于手机发射功率,所以Wi-Fi上网相对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Wi-Fi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技术,在1999年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的时候,IEEE选择并认定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CSIRO的无线网技术标准,就成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在“首选网络”下的“无线网络”选项卡上,单击要为其配置 802.1X 身份验证的无线网络连接,然后单击“属性”。
在“身份验证”选项卡上,执行以下任一项操作:
要为此连接启用IEEE 802.1X身份验证,请选中“为此网络启用 IEEE 802.1X 身份验证”复选框,默认情况下将选中此复选框。
要为此连接禁用 IEEE 802.1X身份验证,请清除“为此网络启用 IEEE802.1x身份验证”复选框。
在“EAP 类型”中,单击要用于此连接的“可扩展的身份验证协议(EAP)”类型。
如果在“EAP 类型”中选中“智能卡或其他证书”,请单击“属性”,并在“智能卡或其他证书属性”中执行以下操作:
要使用驻留在智能卡上用于身份验证的证书,请单击“使用我的智能卡”。
要使用驻留在计算机上证书存储区中用于身份验证的证书,请单击“在此计算机上使用证书”,然后指定是否使用简单证书选择。
要验证为您的计算机提供的服务器证书仍然有效,请选中“验证服务器证书”复选框,指定您的计算机会自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然后指定可信根证书颁发机构。
要查看有关所选根证书颁发机构的详细信息,请单击“查看证书”。
当智能卡或证书中的用户名与所登录的域中的用户名不同时,若要使用另一用户名,请选中“为此连接使用一个不同的用户名”复选框。
如果在“EAP 类型”中选中“受保护的 EAP (PEAP)”,请单击“属性”,然后执行以下操作:
在“选择身份验证方法”中,单击要在 PEAP 内使用的身份验证方法,然后单击“配置”。
如果您选中“受保护的密码 (EAP-MSCHAP v2)”,那么,请在“EAP MSCHAP v2属性”中指定是否使用您在 Windows 登录屏键入的用于身份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域,如果适用的话),请单击“确定”,然后再次单击“确定”。
如果您选择“智能卡或其他证书”,那么,请在“智能卡或其他证书属性”中,按照步骤 6 中的说明并根据需要配置设置,单击“确定”,然后再次单击“确定”。
在“身份验证”选项卡上,执行以下操作:
当用户未登录时,要指定计算机尝试访问网络的身份验证,请选中“当计算机信息可用时身份验证为计算机”复选框。默认情况下将选中此复选框。
当用户信息或计算机信息不可用时,要指定计算机尝试访问网络的身份验证,请选中“当用户或计算机信息不可用时身份验证为来宾”复选框。
要点
强烈建议当连接到802.11无线网络时,使用 802.1X 身份验证。802.1X 是一个IEEE标准,该标准通过提供对集中式用户标识、身份验证、动态密钥管理和记帐的支持来增强安全性和部署。详细信息,请参阅“相关主题”。
为了增强安全性,在Windows XPService Pack 1 和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中,将对需要使用网络密钥(WEP) 的访问点(基础结构)网络使用 802.1X 身份验证。WEP 通过加密无线客户端和无线访问点之间发送的数据来提供数据保密。有关无线网络安全性的其他信息,请参阅“相关主题”。
如果尝试连接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或无需使用网络密钥的访问点网络,则“身份验证”选项卡中的设置将不可用,并且无法为该连接配置 802.1X 身份验证。
注意
执行此任务不要求具有管理凭据。因此,作为安全性的最佳操作,请考虑以没有管理凭据的用户身份执行这个任务。
tok:wirelessicon
当检测到可能会限制或阻止连接到无线网络这样的错误时,通知区域将显示无线警告新型标。
To open Network Connections, clickStart, clickControl Panel, and then double-clickNetwork Connections.
要定义 802.1X身份验证,必须选择一个现有无线网络连接,或者必须添加一个新的无线网络连接。有关如何添加新的无线网络连接的信息,[1]请参阅“相关主题”。
 网络标准常见标准有以下几种:
IEEE802.11a:使用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与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EEE802.11g: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主要有54Mbps、108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IEEE802.11n草案: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可达300Mbps,标准尚为草案,但产品已层出不穷。
目前IEEE802.11b最常用,但IEEE802.11g更具下一代标准的实力,802.11n也在快速发展中。
IEEE802.11b标准含有确保访问控制和加密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必须在无线LAN中的每个设备上配置。拥有成百上千台无线LAN用户的公司需要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从一个控制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缺乏集中的安全控制是无线LAN只在一些相对较的小公司和特定应用中得到使用的根本原因。
IEEE802.11b标准定义了两种机理来提供无线LAN的访问控制和保密:服务配置标识符(SSID)和有线等效保密(WEP)。还有新型加密的机制是通过透明运行在无线LAN上的虚拟专网(VPN)来进行的。
SSID ,无线LAN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特性是称为SSID的命名编号,它提供低级别上的访问控制。SSID通常是无线LAN子系统中设备的网络名称;它用于在本地分割子系统。
WEP ,IEEE802.11b标准规定了新型称为有线等效保密(或称为WEP)的可选加密方案,提供了确保无线LAN数据流的机制。WEP利用一个对称的方案,在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和算法。
 名词解析无线局域网名词解析。网络按照区域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调制方式:
11MbpsDSSS物理层采用补码键控(CCK)调制模式。CCK与现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频段上有三个互不干扰的独立信道,每个信道约占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
PCI插槽无线网卡(NIC):
可以不需要电缆而使你的微机和别的电脑在网络上通信。无线NIC与其他的网卡相似,不同的是,它通过无线电波而不是物理电缆收发数据。无线NIC为了扩大它们的有效范围需要加上外部天线。
PCMCIANIC:
同上面提到的无线NIC一样,只是它们适合笔记本型电脑的PC卡插槽。同桌面计算机相似,你可以使用外部天线来加强PCMCIA无线网卡。
AP接入点(ACCESSPOINT,又称无线局域网收发器):
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HUB,是无线网络的核心。它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以太网骨干的接入点,AP可以简便地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它在开放空间最大覆盖范围可达300米,无线传输速率可以高达11Mbps。
天线:
无线局域网天线可以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把不同的办公大楼连接起来。这样,用户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在大楼之间或在房间之间移动
动态速率转换:
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从11Mbps降低为5.5Mbps、2Mbps和1Mbps。
漫游支持:
当用户在楼房或公司部门之间移动时,允许在访问点之间进行无缝连接。IEEE802.11无线网络标准允许无线网络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无线网桥网段中使用相同的信道或在不同的信道之间互相漫游。
负载均衡:
当AP变得负载过大或信号减弱时,NIC能更改与之连接的访问点AP,自动转换到最佳可用的AP,以提高性能。
扩展频谱技术:
是新型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调制技术,它在无线电频率的宽频带上发送传输信号。包括跳频扩谱(FHSS)和直接顺序扩谱(DSSS)两种。跳频扩谱被限制在2Mb/s数据传输率,并建议用在特定的应用中。对于其他所有的无线局域网服务,直接顺序扩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IEEE802.11b标准中,允许采用DSSS的以太网速率达到11Mb/s。
自动速率选择功能:
IEEE802.11无线网络标准允许移动用户设置在自动速率选择(ARS)模式下,ARS功能会根据信号的质量及与网桥接入点的距离自动为每个传输路径选择最佳的传输速率,该功能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环境设置成不同的固定应用速率。
电源消耗管理功能:
IEEE802.11还定义了MAC层的信令方式,通过电源管理软件的控制,使得移动用户能具有最长的电池寿命。电源管理会在无数据传输时使网络处于休眠(低电源或断电)状态,这样就可能会丢失数据包。为解决这一问题,IEEE802.11规定了AP应具有缓冲区去储存信息,处于休眠的移动用户会定期醒来恢复该信息。
保密功能:
仅仅靠普通的直序列扩频编码调制技术不够可靠,如使用无线宽频扫描仪,其信息又容易被窃取。最新的WLAN标准采用了新型加载保密字节的方法,使得无线网络具有同有线以太网相同等级的保密性。此密码编码技术早期应用于美国军方无线电机密通信中,无线网络设备的另一端必须使用同样的密码编码方式才可以互相通信,当无线用户利用AP接入点连入有线网络时还必须通过AP接入点的安全认证。该技术不但可以防止空中****,而且也是无线网络认证有效移动用户的新型方法。
CSMA/CD协议:
有线以太局域网在MAC层的标准协议是CSMA/CD,即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但由于无线产品的适配器不易检测信道是否存在冲突,因此IEEE802.11全新定义了新型新的协议,即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CSMA/CA)。一方面,载波侦听查看介质是否空闲;另一方面,通过随机的时间等待,使信号冲突发生的概率减到最小,当介质被侦听到空闲时,则优先发送。不仅如此,为了使系统更加稳固,IEEE802.11还提供了带确认帧ACK的CSMA/CA协议。
信息包重整:
当传送帧受到严重干扰时,必定要重传。因此若一个信息包越大,所需重传的耗费也就越大;这时,若减小帧尺寸,把大信息包分割为若干小信息包,即使重传,也只是重传一个小信息包,耗费相对小的多。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无线网在噪声干扰地区的抗干扰能力。
DHCP支持: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从DHCP服务器中获取租用IP地址,使笔记本电脑用户在网络中断时自动获得新的IP地址以便继续工作,从而享受无缝漫游。
 网络分类个人网
无线个人网(WPAN)是在小范围内相互连接数个装置所形成的无线网络,通常是个人可及的范围内。例如蓝牙连接耳机及膝上电脑,ZigBee也提供了无线个人网的应用平台。
蓝牙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该技术并不想成为另新型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它面向的是移动设备间的小范围连接,因而本质上说它是新型代替线缆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在较短距离内取代目前多种线缆连接方案,穿透墙壁等障碍,通过统一的短距离无线链路,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实现灵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和数据通信。
蓝牙力新型做到:必须像线缆一样安全;降到和线缆一样的成本;可以同时连接移动用户的众多设备,形成微微网(piconet);支持不同微微网间的互连,形成scatternet;支持高速率;支持不同的数据类型;满足低功耗、致密性的要求,以便嵌入小型移动设备;最后,该技术必须具备全球通用性,以方便用户徜徉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从专业角度看,蓝牙是新型无线接入技术。从技术角度看,蓝牙是一项创新技术,它带来的产业是一个富有生机的产业,因此说蓝牙也是一个产业,它已被业界看成是整个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牙不仅仅是一个芯片,而是一个网络,不远的将来,由蓝牙构成的无线个人网将无处不在。它还是GPRS和3G的推动器。[2]
区域网
无线区域网(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简称WRAN)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IEEE802.22定义了适用于WRAN系统的空中接口。WRAN系统工作在47MHz~910MHz高频段/超高频段的电视频带内的,由于已经有用户(如电视用户) 占用了这个频段,因此802.22设备必须要探测出使用相同频率的系统以避免干扰。
城域网
无线城域网是连接数个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网络型式。
2003年1月,一项新的无线城域网标准IEEE802.16a正式通过。致力于此标准研究的组织是WiMax论坛——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组织。作为一个非赢利性的产业团体,WiMax由Intel及其他众多领先的通信组件及设备公司共同创建。截至2004年1月底,其成员数由之前的28个迅速增长到超过70个,特别吸引了AT&T、电讯盈科等运营商,以及西门子移动及我国的中兴通讯等通信厂商的参与。WiMax总裁兼主席LaBrecque认为,这将是该组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实际的商用进程尚待时日,但是从WiMax论坛发布的资料上显示,WiMax正力新型成为继无线局域网联盟Wi-Fi之后的另一个具有充分产业影响力的无线产业联盟。作为WiMax的主要成员,Intel一直致力于IEEE 802.16无线城域网芯片的开发。据悉,Intel有望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销售基于IEEE 802.16d标准的芯片,该芯片将能够帮助实现终端设备与天线的无线高速连接。而WiMax的户外安装工作也将于2005年上半年开始,下半年将进行WiMax天线的室内安装。带有基于IEEE 802.16e标准的WiMax芯片设备有望在2006年初面市。[3]
 设备类型在无线局域网里,常见的设备有无线网卡、无线网桥、无线天线等。
无线网卡
无线网卡的作用类似于以太网中的网卡,作为无线局域网的接口,实现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无线网卡根据接口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PCMCIA无线网卡、PCI无线网卡和USB无线网卡。
PCMCIA无线网卡仅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支持热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移动无线接入。
PCI无线网卡适用于普通的台式计算机使用。其实PCI无线网卡只是在PCI转接卡上插入一块普通的PCMCIA卡。
USB接口无线网卡适用于笔记本和台式机,支持热插拔,如果网卡外置有无线天线,那么,USB接口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无线网桥
从作用上来理解无线网桥,它可以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网络段,这些独立的网络段通常位于不同的建筑内,相距几百米到几十公里。所以说它可以广泛应用在不同建筑物间的互联。同时,根据协议不同,无线网桥又可以分为2.4GHz频段的802.11b、802.11g和802.11n以及采用5.8GHz频段的802.11a和802.11n的无线网桥。无线网桥有三种工作方式,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桥接。特别适用于城市中的远距离通讯.
在无高大障碍(山峰或建筑)的条件下,一对速组网和野外作业的临时组网。其作用距离取决于环境和天线,现7km的点对点微波互连。一对27dbi的定向天线可以实现10km的点对点微波互连。12dbi的定向天线可以实现2km的点对点微波互连;一对只实现到链路层功能的无线网桥是透明网桥,而具有路由等网络层功能、在网络24dbi的定向天线可以实层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设备叫无线路由器,也可作为第三层网桥使用。
无线网桥通常是用于室外,主要用于连接两个网络,使用无线网桥不可能只使用一个,必需两个以上,而AP可以单独使用。无线网桥功率大,传输距离远(最大可达约50km),抗干扰能力强等,不自带天线,一般配备抛物面天线实现长距离的点对点连接;一些新的集成设备也都大都踊跃出来了,应有尽有。
无线天线
当计算机与无线AP或其他计算机相距较远时,随着信号的减弱,或者传输速率明显下降,或者根本无法实现与AP或其他计算机之间通讯,此时,就必须借助于无线天线对所接收或发送的信号进行增益(放大)。
无线天线有多种类型,不过常见的有两种,新型是室内天线,优点是方便灵活,缺点是增益小,传输距离短;新型是室外天线。室外天线的类型比较多,例如:栅栏式、平板式、抛物状等等。室外天线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远。比较适合远距离传输。
 网络辐射辐射对老人、儿童、孕妇危害较大在无线网络使用过程中,无线路由器、无线AP等设备无时无刻不在发射着电波,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是对电磁辐射敏感的人群,抵抗力较弱,应该是我们重点的保护对象。
无线网络的辐射其实很微弱
辐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射功率的大小,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不能大于10mW,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对宽松,比如:日本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的上限是100mW,欧美一些国家是50mW左右。市面上所销售的产品一般都符合欧美国家的标准。手机在功率大的时候可以到1W多,绝大多数无线路由器的发射功率也就在50mW ~100 mW之间,而无线网卡的功率一般在10mW以下。
更换高增益的天线不会增加辐射
市场上的无线网络产品,天线的增益一般为2dBi和3dBi,为了无线信号的扩展,一些用户喜欢更换高增益的天线。由于天线是无源器件,并不会增加功率,不管加多大增益的天线,它发射的功率都不会比50mw更高,发射功率主要取决于发射热点,即无线路由器、无线AP本身,只要它们的功率符合安全标准,大家就可以放心更换高增益的天线。
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如何避免无线辐射带来的伤害
无线网络的辐射主要取决于发射功率,离无线发射点越近的地方辐射就越强,所以应该把无线路由、无线AP摆放在离人远一些的地方,离卧室也要远一些,尽量避免老人、儿童和孕妇近距离的、长时间的接触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晚上睡觉前应该关掉电源。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无线产品过分靠近音响、电视等电子设备,防止互相的干扰产生其它辐射。只要大家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长时间生活在无线网络环境中所造成的累积效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就应该没有问题。
 网络威胁无线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企业需要认识到应该在几条战线上对付攻击者,但有许多威胁是无线网络所独有的,这包括:
1、插入攻击:插入攻击以部署非授权的设备或创建新的无线网络为基础,这种部署或创建往往没有经过安全过程或安全检查。可对接入点进行配置,要求客户端接入时输入口令。如果没有口令,入侵者就可以通过启用一个无线客户端与接入点通信,从而连接到内部网络。但有些接入点要求的所有客户端的访问口令竟然完全相同。这是很危险的。
2、漫游攻击者:攻击者没有必要在物理上位于企业建筑物内部,他们可以使用网络扫描器,如Netstumbler等工具。可以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用笔记本电脑或其它移动设备嗅探出无线网络,这种活动称为“wardriving ” ; 走在大街上或通过企业网站执行同样的任务,这称为“warwalking”。
3、欺诈性接入点:所谓欺诈性接入点是指在未获得无线网络所有者的许可或知晓的情况下,就设置或存在的接入点。一些雇员有时安装欺诈性接入点,其目的是为了避开公司已安装的安全手段,创建隐蔽的无线网络。这种秘密网络虽然基本上无害,但它却可以构造出一个无保护措施的网络,并进而充当了入侵者进入企业网络的开放门户。
4、双面恶魔攻击:这种攻击有时也被称为“无线钓鱼”,双面恶魔其实就是一个以邻近的网络名称隐藏起来的欺诈性接入点。双面恶魔等待着一些盲目信任的用户进入错误的接入点,然后窃取个别网络的数据或攻击计算机。
5、窃取网络资源:有些用户喜欢从邻近的无线网络访问互联网,即使他们没有什么恶意企新型,但仍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严重影响网络性能。而更多的不速之客会利用这种连接从公司范围内发送邮件,或下载盗版内容,这会产生一些法律问题。
6、对无线通信的劫持和监视:正如在有线网络中一样,劫持和监视通过无线网络的网络通信是完全可能的。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线数据包分析,即熟练的攻击者用类似于有线网络的技术捕获无线通信。其中有许多工具可以捕获连接会话的最初部分,而其数据一般会包含用户名和口令。攻击者然后就可以用所捕获的信息来冒称一个合法用户,并劫持用户会话和执行一些非授权的命令等。第二种情况是广播包监视,这种监视依赖于集线器,所以很少见。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威胁,如客户端对客户端的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干扰、对加密系统的攻击、错误的配置等,这都属于可给无线网络带来风险的因素。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
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
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
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
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
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
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
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
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份子。
与早前应用于手机上的蓝牙技术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Wi-Fi手机成为了2010年移动通信业界的时尚潮流。
2010年Wi-Fi的覆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了,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都有Wi-Fi接口。
当我们去旅游、办公时,就可以在这些场所使用我们的掌上设备尽情网上冲浪了。
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新型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
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或手机或psp或ipodtouch等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
在家也可以买无线路由器设置局域网然后就可以痛快的无线上网了。
Wi-Fi和3G技术的区别就是3G在高速移动时传输质量较好,但静态的时候用Wi-Fi上网足够了。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兴起和发展,2010年Wi-Fi模块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但是Wi-Fi模块毕竟是一高频性质的产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让一些没有高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费劲心思,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也是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来协助分析。
对于Wi-Fi部分的处理,有直接把Wi-Fi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勇气和技术,因为本身模块的价格不高,主板对应的产品价格不菲,当有Wi-Fi部分产生的问题,调试更换比较麻烦,直接报废可惜;所以很多设计都愿意采用模块化的Wi-Fi部分,这样可以直接让Wi-Fi部分模块化,处理起来方便,而且模块可以直接拆卸,对于产品的设计风险和具体的耗损也有很大帮助。
通信接口方面:2010年基本是采用USB接口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的市场份额应该不大,多合一的价格昂贵,而且实用性不强,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其实也是新型浪费。
供电方面:多数是用5V直接供电,有的也会利用主板设计中的电源共享,直接采用3.3V供电。
天线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内置的PCB板载天线或者陶瓷天线;也可以通过I-PEX接头,连接天线延长线,然后让天线外置。
规格尺寸方面: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最小的有nano型号(可以直接做nano无线网卡);有可以做到迷你型的12*12左右(通常是外置天线方式采用);通常是25*12左右的设计多点(基本是板载天线和陶瓷天线多,也有外置天线接头)。
跟主板连接的形式:可以直接SMT,也可以通过2.54的排针来做插件连接(这种组装/维修方便)。
软件的调试要结合具体的方案主控,毕竟Wi-Fi部分仅仅是一个无线的收发而已。
很多用户在咨询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可以说,2013年Wi-Fi模块应用最火爆的领域就是MID市场,同时传统的一些网络领域应用市场也有渗透,比如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网络播放领域/甚至一些遥控领域也有在考虑的,基本上是能用到网络的部分都希望尝试无线化。
Wi-Fi(Wireless Fidelity)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是新型网络传输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它早已得到普遍应用,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白领们在星巴克中浏览网页、记者在会议现场发回稿件、普通人在自己家中随心所欲的选择用手机或者多台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些都离不开Wi-Fi。
但一直以来,由于工信部明令禁止支持Wi-Fi功能的手机在国内获得入网许可,洋品牌手机要想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必须摘除Wi-Fi模块或屏蔽该功能,成为被很多人戏称的“阉割版”手机。
“如果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阉割版’iPhone,那发布之日就是我去买水货之时。”
很多一直以来对Wi-Fi功能被禁不满的iPhone拥趸们都不约而同的表达了类似观点。
中国本打算于2004年6月1日起强制实施WAPI标准,但遭到了英特尔等美国公司乃至美国政府的抵制,直至2009年6月WAPI首次获美、英、法等10余个国家成员的一致同意,将以独立文本形式推进为国际标准。
很多业内人士对2010年前的WAPI和Wi-Fi之争还记忆犹新。
2003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04年6月1日起将开始强制实施WAPI标准。
此举随即遭到了英特尔等美国公司乃至美国政府的抵制,并威胁将停止在中国开展无线业务,声称与WAPI 标准相比,西方公司更愿意采用它们自己的标准。
2004年4月22日,中美两国经过谈判,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将不强制实施WAPI标准。
7月,中国向国际标准组织正式提交了WAPI提案,但之后中国的WAPI标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WAPI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一事被迫搁浅。
按照2010年工信部的最新政策,凡是加装WAPI功能的手机可入网检测并获进网许可证,原则是这类手机在有WAPI网络时可以使用WAPI接入,而搜索不到WAPI时,则可通过Wi-Fi进行无线网络接入,但纯Wi-Fi手机仍不能上市。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设置固定协议加速Wi-Fi速度。
第一步,先把手机里的连接过的Wi-Fi去掉,也就是选择不保存!
第二步,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1.1或者192.168.0.1进入路由器的控制面板,选择设置向导。
第三步,把模式修改成11g Only,一般默认的是11bgn Mixed。
第四步,重启路由器,然后手机重新连接Wi-Fi。
一个Wi-Fi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站点(Station) ,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是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
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
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 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既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
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 ,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
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叠。
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
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无线风行,Wi-Fi也成了“巨星”。Wi-Fi可谓是“金盔铁甲”,从八个方面全面包装自己。
虽然IEEE启动了两个项目打算将802.11标准数据速率提高到千兆或几千兆,但至今也还没有形成初稿。
更实际一点的是802.11n标准将数据速率提高了一个等级,可以适应不同的功能和设备,所有11n无线收发装置支持两个空间数据流,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使用两个或三个天线组合,苹果最新的Wi-Fi iPod Touch就含有一颗博通(Broadcom)的无线芯片,支持11n标准。
很快将会有芯片支持三、四个数据流,数据速率可以分别达到450Mbps和600Mbps。
2009年初,Quantenna通信表示它已经研制成功4x4芯片,可以承载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流。
Wi-Fi设备供应商Ruckus无线的共同创始人及CTO William Kish说:“虽然不会有很多客户端设备支持4个空间流,只要正确设计访问点,将可以利用600Mbps物理层数据速率,实现高速无线骨干网。”
11n中更多可选的性能特性将会出现在无线芯片中,无线客户端和无线访问点利用这些芯片可以使射频(RF)信号更具弹性,稳定和可靠,换句话说更象一个电线。
无线芯片制造商Atheros公司的CTO William McFarland说:“新的11n物理层技术将使Wi-Fi功能更强大,在给定范围内数据传输速率更高,传输距离更长”。
McFarland说:“如今你带着一个有Wi-Fi功能的笔记本绕建筑物一周,你会发现数据速率下降或消失,但使用STBC后,连接将会继续工作”。
802.11n在功耗和管理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不仅能够延长Wi-Fi智能手机的电池寿命,还可以嵌入到其它设备中,如医疗监控设备,楼宇控制系统,实时定位跟踪标签和消费电子产品。
可以不断地监测和收集数据,可基于用户的身份和位置进行个性化。
网络世界(Network World)博主Craig Mathias 写道“其它现代射频技术不能做到的,现在Wi-Fi都能做到了”。
Atheros的McFarland说:“随着企业无线局域网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已经到位,现在只需要添加低功耗传感器就可以了”。
各种插件形式提供,让设备使用不拥挤的5GHz波段,Gainspan提供的11b/g无线设备带有一个IP软件堆栈,电力消耗非常低,一块标准电池可以运行几年,Redpine Signals提供了一个单流嵌入到11n无线通信中。
互联网最具破坏性的影响是通过盗窃身份证明,拒绝服务攻击,侵犯隐私,刺探以及缺乏相应的信任手段对用户造成的伤害,移动网络使这一情况变得更糟,如果用户信任当前打开的Wi-Fi连接,有可能使他们遭受毁灭性的风险。
IEEE已经批准了802.11w标准,它保护无线管理帧,使无线链路更好地工作,Networks公司首席分析师Matthew Gast说:“Wi-Fi客户端现在可以接收和采用‘落地网络’信息,在此之前这个信息可能是由攻破访问点的黑客利用MAC地址伪造的,11w标准切断了这种攻击”。
将会使用基于身份的安全,在Wi-Fi网络中,安全策略与用户关联,而不是与端口关联的,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在家,办公场所,酒店,分支机构和公共场所移动,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
Wi-Fi是新型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
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现时一般人会把Wi-Fi及IEEE 802.11混为一谈。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
无线芯片性能特性包括: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提高纠错能力;发射波束形成,它使用来自Wi-Fi客户端的反馈,让一个访问点集中处理客户端的射频信号;空间时分组编码(STBC),它利用多重天线提高信号可靠性。
前Wi-Fi联盟所公布的认证种类有:
*WPA/WPA2:WPA/WPA2是基于IEEE802.11a、802.11b、802.11g的单模、双模或双频的产品所建立的测试程序。
内容包含通讯协定的验证、无线网络安全性机制的验证,以及网络传输表现与相容性测试。
WMM(Wi-Fi MultiMedia):当影音多媒体透过无线网络的传递时,要如何验证其带宽保证的机制是否正常运作在不同的无线网络装置及不同的安全性设定上是WMM测试的目的。
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在影音多媒体透过无线网络的传递时,如何透过管理无线网络装置的待命时间来延长电池寿命,并且不影响其功能性,可以透过WMM Power Save的测试来验证。
WPS(Wi-Fi Protected Setup):这是一个2007年年初才发布的认证,目的是让消费者可以透过更简单的方式来设定无线网络装置,并且保证有一定的安全性。
当前WPS允许透过Pin Input Config(PIN)、Push Button Config(PBC)、USB Flash Drive Config(UFD)以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ntactless Token Config(NFC)的方式来设定无线网络装置。
ASD(Application Specific Device):这是针对除了无线网络存取点(Access Point)及站台(Station)之外其他有特殊应用的无线网络装置,例如DVD播放器、投影机、打印机等等。
CWG(Converged Wireless Group):主要是针对Wi-Fi mobile converged devices 的RF 部分测量的测试程序。

Claims (8)

1.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手机如果有Wi-Fi功能的话,在有Wi-Fi无线信号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联通的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
但是Wi-Fi信号也是由有线网提供的,比如家里的ADSL啊,小区宽带啊之类的,只要接一个无线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线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城市里到处覆盖着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号供居民使用,我国2010年该技术还没得到推广;
所以Wi-Fi上网当前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只要将我们家用传统的路由器换成无线路由器,简单设置下即可实现Wi-Fi无线网络共享了,一般Wi-Fi信号接收半径约95米,但会受墙壁等影响,实际距离会小一些,但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因为距离也不是很远了;
Wi-Fi无线上网2010年在大城市比较常用,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54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并且由于发射信号功率低于100mw,低于手机发射功率,所以Wi-Fi上网相对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Wi-Fi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技术,在1999年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的时候,IEEE选择并认定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CSIRO的无线网技术标准,就成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
2.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
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
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
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
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
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
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
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
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份子;
与早前应用于手机上的蓝牙技术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Wi-Fi手机成为了2010年移动通信业界的时尚潮流;
2010年Wi-Fi的覆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了,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都有Wi-Fi接口。
3.当我们去旅游、办公时,就可以在这些场所使用我们的掌上设备尽情网上冲浪了;
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
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或手机或psp或ipodtouch等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
在家也可以买无线路由器设置局域网然后就可以痛快的无线上网了;
Wi-Fi和3G技术的区别就是3G在高速移动时传输质量较好,但静态的时候用Wi-Fi上网足够了;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兴起和发展,2010年Wi-Fi模块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但是Wi-Fi模块毕竟是一高频性质的产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让一些没有高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费劲心思,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也是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来协助分析;
对于Wi-Fi部分的处理,有直接把Wi-Fi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勇气和技术,因为本身模块的价格不高,主板对应的产品价格不菲,当有Wi-Fi部分产生的问题,调试更换比较麻烦,直接报废可惜;所以很多设计都愿意采用模块化的Wi-Fi部分,这样可以直接让Wi-Fi部分模块化,处理起来方便,而且模块可以直接拆卸,对于产品的设计风险和具体的耗损也有很大帮助;
通信接口方面:2010年基本是采用USB接口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的市场份额应该不大,多合一的价格昂贵,而且实用性不强,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其实也是新型浪费;
供电方面:多数是用5V直接供电,有的也会利用主板设计中的电源共享,直接采用3.3V供电。
4.天线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内置的PCB板载天线或者陶瓷天线;也可以通过I-PEX接头,连接天线延长线,然后让天线外置;
规格尺寸方面: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最小的有nano型号(可以直接做nano无线网卡);有可以做到迷你型的12*12左右(通常是外置天线方式采用);通常是25*12左右的设计多点(基本是板载天线和陶瓷天线多,也有外置天线接头);
跟主板连接的形式:可以直接SMT,也可以通过2.54的排针来做插件连接(这种组装/维修方便);
软件的调试要结合具体的方案主控,毕竟Wi-Fi部分仅仅是一个无线的收发而已;
很多用户在咨询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可以说,2013年Wi-Fi模块应用最火爆的领域就是MID市场,同时传统的一些网络领域应用市场也有渗透,比如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网络播放领域/甚至一些遥控领域也有在考虑的,基本上是能用到网络的部分都希望尝试无线化;
Wi-Fi(Wireless Fidelity)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是新型网络传输标准;
第一步,先把手机里的连接过的Wi-Fi去掉,也就是选择不保存!
第二步,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1.1或者192.168.0.1进入路由器的控制面板,选择设置向导;
第三步,把模式修改成11g Only,一般默认的是11bgn Mixed;
第四步,重启路由器,然后手机重新连接Wi-Fi;
一个Wi-Fi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站点(Station) ,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是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
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
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 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既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
5.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 ,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
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叠;
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
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无线风行,Wi-Fi也成了“巨星”;Wi-Fi可谓是“金盔铁甲”,从八个方面全面包装自己。
6.虽然IEEE启动了两个项目打算将802.11标准数据速率提高到千兆或几千兆,但至今也还没有形成初稿;
更实际一点的是802.11n标准将数据速率提高了一个等级,可以适应不同的功能和设备,所有11n无线收发装置支持两个空间数据流,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使用两个或三个天线组合,苹果最新的Wi-Fi iPod Touch就含有一颗博通(Broadcom)的无线芯片,支持11n标准;
很快将会有芯片支持三、四个数据流,数据速率可以分别达到450Mbps和600Mbps;
2009年初,Quantenna通信表示它已经研制成功4x4芯片,可以承载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流;
Wi-Fi设备供应商Ruckus无线的共同创始人及CTO William Kish说:“虽然不会有很多客户端设备支持4个空间流,只要正确设计访问点,将可以利用600Mbps物理层数据速率,实现高速无线骨干网;”
11n中更多可选的性能特性将会出现在无线芯片中,无线客户端和无线访问点利用这些芯片可以使射频(RF)信号更具弹性,稳定和可靠,换句话说更象一个电线;
可以不断地监测和收集数据,可基于用户的身份和位置进行个性化;
网络世界(Network World)博主Craig Mathias 写道“其它现代射频技术不能做到的,现在Wi-Fi都能做到了”;
Atheros的McFarland说:“随着企业无线局域网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已经到位,现在只需要添加低功耗传感器就可以了”;
各种插件形式提供,让设备使用不拥挤的5GHz波段,Gainspan提供的11b/g无线设备带有一个IP软件堆栈,电力消耗非常低,一块标准电池可以运行几年,Redpine Signals提供了一个单流嵌入到11n无线通信中;
互联网最具破坏性的影响是通过盗窃身份证明,拒绝服务攻击,侵犯隐私,刺探以及缺乏相应的信任手段对用户造成的伤害,移动网络使这一情况变得更糟,如果用户信任当前打开的Wi-Fi连接,有可能使他们遭受毁灭性的风险;
IEEE已经批准了802.11w标准,它保护无线管理帧,使无线链路更好地工作,Networks公司首席分析师Matthew Gast说:“Wi-Fi客户端现在可以接收和采用‘落地网络’信息,在此之前这个信息可能是由攻破访问点的黑客利用MAC地址伪造的,11w标准切断了这种攻击”;
将会使用基于身份的安全,在Wi-Fi网络中,安全策略与用户关联,而不是与端口关联的,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在家,办公场所,酒店,分支机构和公共场所移动,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
Wi-Fi是新型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
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现时一般人会把Wi-Fi及IEEE 802.11混为一谈;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
无线芯片性能特性包括: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提高纠错能力;发射波束形成,它使用来自Wi-Fi客户端的反馈,让一个访问点集中处理客户端的射频信号;空间时分组编码(STBC),它利用多重天线提高信号可靠性。
7.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前Wi-Fi联盟所公布的认证种类有:
*WPA/WPA2:WPA/WPA2是基于IEEE802.11a、802.11b、802.11g的单模、双模或双频的产品所建立的测试程序;
内容包含通讯协定的验证、无线网络安全性机制的验证,以及网络传输表现与相容性测试;
本发明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在影音多媒体透过无线网络的传递时,如何透过管理无线网络装置的待命时间来延长电池寿命,并且不影响其功能性,可以透过WMM Power Save的测试来验证;
WPS(Wi-Fi Protected Setup):这是一个2007年年初才发布的认证,目的是让消费者可以透过更简单的方式来设定无线网络装置,并且保证有一定的安全性;
当前WPS允许透过Pin Input Config(PIN)、Push Button Config(PBC)、USB Flash Drive Config(UFD)以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ontactless Token Config(NFC)的方式来设定无线网络装置;
ASD(Application Specific Device):这是针对除了无线网络存取点(Access Point)及站台(Station)之外其他有特殊应用的无线网络装置,例如DVD播放器、投影机、打印机等等;
CWG(Converged Wireless Group):主要是针对Wi-Fi mobile converged devices 的RF 部分测量的测试程序。
8. 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
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
CN201310601885.6A 2013-11-25 2013-11-25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4661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1885.6A CN104661213A (zh) 2013-11-25 2013-11-25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1885.6A CN104661213A (zh) 2013-11-25 2013-11-25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213A true CN104661213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1885.6A Pending CN104661213A (zh) 2013-11-25 2013-11-25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121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694A (zh) * 2016-03-09 2016-06-01 和县公安局 基于wifi局域网组建的远距离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105704239A (zh) * 2016-03-31 2016-06-22 广州指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载无线热点云终端及应用方法
CN106375062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浙江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主设备
CN107808182A (zh) * 2017-10-24 2018-03-16 厦门信昇达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架
CN113259319A (zh) * 2021-04-12 2021-08-13 顶象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694A (zh) * 2016-03-09 2016-06-01 和县公安局 基于wifi局域网组建的远距离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105704239A (zh) * 2016-03-31 2016-06-22 广州指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载无线热点云终端及应用方法
CN105704239B (zh) * 2016-03-31 2018-08-24 广州指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下载无线热点云终端及应用方法
CN106375062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浙江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主设备
CN107808182A (zh) * 2017-10-24 2018-03-16 厦门信昇达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架
CN107808182B (zh) * 2017-10-24 2022-04-29 厦门信昇达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架
CN113259319A (zh) * 2021-04-12 2021-08-13 顶象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59319B (zh) * 2021-04-12 2023-05-12 杭州顶象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4935B2 (en)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bridging adaptor
CA2750814C (en) Authentication for a multi-tier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US20060072527A1 (en) Secure authentication an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wireless LAN applications
CN104661213A (zh) 新型通过WiFi网络提供调度网络资源单元和用户设备
Sofi Bluetooth protocol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a comparison with Wi-Fi protocol: A review
Held Securing wireless LANs: a practical guide for network managers, LAN administrators and the home office user
Singh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n wireless mobile network and wireless lan (wi-fi)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llah A study and analysis of Public WiFi
Osterhage Wireless security
CN104661222A (zh) 新型扩展网络包传输的无线网络的接入设备控制装置
CN104661221A (zh) 一种扩展网络包传输的无线网络的接入设备计算法
Kizza et al. Secur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Dickson CPA's guide to wireless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
Nam et al. Blocking techniques for various hacking attacks on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s
Kollolu WLAN Totology and Comparison between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
Vakil Wireless networks and security issues
Ma et al. Security Acces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Jaiaree The security aspect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Yu et al. Research on security of the WLAN campus network
Zajmović et al. WIRELESS WI-FI COMPUTER NETWORK AND SECURITY WI-FI NETWORK
Shridhar et al. Security Issues that arise in IEEE 802.11 x and 3G wireless networks
Diakite WISP: A Wireless Information Security Portal
Borick et al. Secure Wi-Fi Technologies for Enterprise LAN Network
Almantheri Computer wireless networks: a design plan for building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IEEE 802.11 standard
Ercan Modeling and designing wireless networks for corporations: Security policies and reconfigu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