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6021B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56021B CN104656021B CN201310582823.5A CN201310582823A CN104656021B CN 104656021 B CN104656021 B CN 104656021B CN 201310582823 A CN201310582823 A CN 201310582823A CN 104656021 B CN104656021 B CN 1046560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 current value
- time interval
- storage battery
- rec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实现了蓄电池在接入电源系统的情况下对蓄电池剩余容量进行比较精准的检测,提高了蓄电池容量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行业中,一般通信机房或基站内都会配备蓄电池。在外界停电后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给通信设备提供电力,以此来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通信机房或基站停电后需维护人员用油机进行发电,如果对蓄电池容量进行预测后可以优先对蓄电池容量低的通信机房或基站进行发电,这样大大提高了维护的可靠性。
当前,对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式很多,但是当前对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需要通过脱离电源系统来进行检测,这样使得检测过程复杂,并且在脱离电源系统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并不能反映出蓄电池接入电源系统后的能够释放的电容量,因此当前对于蓄电池容量检测方式的精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以及装置,用以解决当前对于蓄电池容量检测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的方法,包括:
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所述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可选的,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包括:
在所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开始时,第一次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开始时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
判断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获取所述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的过程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放电总量Cr;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可选的,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包括:
在所述蓄电池放电结束时,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
若否,则判定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时,则将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可选的,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包括:
根据记录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得到所述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其中,Cf为蓄电池放电总量,k为记录的总个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可选的,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包括:
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生成对应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放电时间间隔的参考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参考放电曲线更新标准放电曲线,并确定所述参考放电曲线对应的放电总量。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的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处理模块,用于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所述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可选的,所述记录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开始时,第一次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开始时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判断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获取所述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放电总量Cr;
电量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蓄电池放电结束时,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若否,则判定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时,则将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得到所述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其中,Cf为蓄电池放电总量,K为记录的总个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生成对应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放电时间间隔的的参考放电曲线;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放电曲线更新标准放电曲线,并确定所述参考放电曲线对应的放电总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并将本次放电总量预估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这样在蓄电池接入负载的情况也可以精确检测出蓄电池每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该放电总量即为蓄电池下一次充电完成后的剩余容量,进而实现了蓄电池在接入电源系统的情况下对蓄电池剩余容量进行检测,提高了蓄电池容量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蓄电池放电结束之后,根据记录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可以生成该蓄电池在当前负载电流值下的参考放电曲线,并根据该参考放电曲线更新蓄电池在当前负载电流值下的标准放电曲线,通过参考放电曲线的更新记录下蓄电池的老化程度以及总容量的变化,从而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恒流放电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蓄电池容量的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蓄电池容量检测方式的检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
该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比如说第一次记录放电电流值时的放电时间间隔是0s,这里由于第一次记录没有之前的记录的参考对象,所以放电时间间隔是0s,第二次记录放电电流值时是13s,此时第二次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时间间隔就是13s。
步骤102,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步骤103,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具体来讲,当蓄电池对所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则对该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中所对应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进行实时的记录,即:蓄电池从放电开始至蓄电池达到指定截止电压的过程中记录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其具体的记录方式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记录规则可以是判断蓄电池电压值的减少量是否超过一个预设阈值,若蓄电池的电压值的减少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则开始进行记录,即:若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记录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记录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开始至放电结束时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比如说,该记录规则为蓄电池的端电压减少等于或者超过0.1V时,则记录一次该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蓄电池开始放电时进行第一次记录,其记录的结果为电压值51.200V,开始放电的放电电流值为53.332V,此时也要记录放电时间间隔,此时的放电时间间隔为0.00s,这样就完成了放电开始时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记录,即:(51.200,53.332,0.00),当检测到蓄电池的端电压值减少到50.900V时,即:电压减少0.3V,需要再次记录对该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54.102V,以及与第一次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4s,即(50.900,54.102,14),这样就完成了两次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记录。按照此种方式连续的记录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具体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记录结果:
电压值(V) | 放电电流值(A) | 放电时间间隔(s) |
51.200 | 53.332 | 0.0 |
50.900 | 54.102 | 14.0 |
50.600 | 53.863 | 8.0 |
50.300 | 54.293 | 8.0 |
50.100 | 54.293 | 8.0 |
49.900 | 54.897 | 10.0 |
49.600 | 55.124 | 9.0 |
49.400 | 55.630 | 10.0 |
49.300 | 55.630 | 11.0 |
表1
由于放电过程的时间较长,放电过程所要记录的数据为蓄电池达到指定截止电压时所对应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表1中只是表示了放电过程中记录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规则,因此表1中所记录的数据并不是蓄电池整个放电过程所对应的数据。
上述的记录过程是根据电压的减少量来作为记录的记录规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记录规则之外,还可以是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来作为记录规则,比如说可以是按照1分钟的时间间隔来对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进行记录,当然此时每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都将是1分钟,具体的记录结果如表2所示:
电压值(V) | 放电电流值(A) | 放电时间间隔(s) |
51.200 | 53.332 | 0.0 |
49.500 | 55.324 | 60.0 |
48.840 | 56.981 | 60.0 |
48.170 | 57.120 | 60.0 |
47.510 | 56.623 | 60.0 |
46.910 | 56.750 | 60.0 |
表2
表2中所记录的数据也只是表征蓄电池放电过程记录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规则,并不是完整放电过程所记录的数据,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可以按照1分钟的时间间隔来记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来设置不同的间隔时间,比如说可以是30s或者是2分钟等时间间隔。
在蓄电池达到指定截止电压之后,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此时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记录也完成,此时所有记录的数据就是蓄电池本次放电过程中所对应的放电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记录上述数据的过程中,还会实时的检测该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当前剩余容量。即在蓄电池放电开始至放电结束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计算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进行自定义,比如说可以定为1分钟、2分钟或者是3分钟,即:每1分钟或者2分钟或者3分钟检测一次蓄电池当前剩余容量,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是确定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完全充电对应的放电总量Cr,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蓄电池从满充状态放电到截止电压之后,除了蓄电池放掉的电量之外,蓄电池中还保留有部分保底电量,这部分保底电量不会被放掉,这里的Cr可以不包含这部分保底电量,而是上一次放电过程中放掉的所用电量,比如说,蓄电池的标准容量为100Ah,实际上蓄电池能够放出的最大电量为95Ah,而这剩余的5Ah就是蓄电池的保底容量。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比如说,Cr为95Ah(不包括保底容量),蓄电池在第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放电量为I1*T1÷3600=10Ah,此时得到的当前剩余容量就为其中,C1为第一次计算后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比如说1分钟计算一次蓄电池当前剩余容量,则第一个1分钟之后,该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就是标准容量减去1分钟内蓄电池所放掉的电量。
比如说第二个1分钟之后,再次测量蓄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就应该为C2=Cr-[(I1*T1+I2*T2)÷3600],此时的C2就是第二个1分钟之后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
上述的方式只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计算方式。
通过上述的计算处理过程就可以实时并且比较精确的得到该蓄电池当前剩余容量,从而实现了对蓄电池剩余容量的实时监控。
为了保证记录数据的有效性,在蓄电池的放电数据以及当前剩余容量的记录完成之后,首先需要判定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即:判定该蓄电池放电本次放电开始时间与上次放电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小于上次放电结束后蓄电池完全充电饱和情况下的充电时长,简单的来讲,就是判定该蓄电池是否在充电饱和的情况下再次放电,若不是,则该蓄电池是二次放电,此时记录的数据并不是在蓄电池电量饱和的状态下得到的数据,因此得到的数据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蓄电池的放电状态,记录的数据不能作为计算蓄电池容量的参考数据。
若该蓄电池不是二次放电,则还要判定该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当然该预设电压值可以是一个区间范围,当该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仍然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蓄电池的未完全放电,在此种情况下,所记录的数据不能呈现蓄电池的放电趋势,此时记录的数据不能作为对蓄电池进行容量计算的参考数据。
若是该蓄电池既不是二次放电,并且放电后的电压也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此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可以作为蓄电池剩余容量以及当前总容量计算的参考数据,并且上述计算得到的剩余容量也能准确的反映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剩余电量。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该蓄电池在当前负载电流值下的恒流放电曲线,该放电曲线就表征了在当前负载下该蓄电池的放电曲线,即:该蓄电池在该负载电流值下的参考放电曲线。该参考放电曲线表征了蓄电池在接入负载之后对该负载进行放电时所对应的放电电压以及放电时间,然后将得到的参考放电曲线更新原标准放电曲线。
当然,在该参考放电曲线中还表征了该蓄电池本次放电的放电总量。具体来讲,得到蓄电池本次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总量的方法如下:
根据K次记录的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得到蓄电池当前总容量Cf,该当前总容量Cf可以但是不限于根据如下的公式得到:
其中,K为放电开始至放电结束过程中记录的总次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蓄电池的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上述公式所要得到的是放电开始至放电结束之间每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与时间间隔之间乘积的和。
在蓄电池的实际应用中,由于一次完整的放电过程并不会将蓄电池所有的电量放掉,在蓄电池放电达到截止电压时,蓄电池中还会存在保底电量,因此得到的蓄电池当前总容量Cf就预估为蓄电池下一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而不能完全作为蓄电池的所有剩余电量,这样Cf就是蓄电池在本次放电完成之后,再次充电饱和后本应该具有的剩余容量。尽管随着蓄电池的性能衰减,每次充电饱和后的容量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将最接近的上次放电总量预估为下次充电后的剩余容量,在工程实践中还是比较准确的,可以作为蓄电池后续控制以及性能分析的参考数据。
进一步,按照上述的规律,在本次计算得到蓄电池的放电总量Cf之后,当该蓄电池充电饱和并再次放电时,将可以使用放电总量Cf来计算再次放电过程中该蓄电池实时的剩余容量,也就是说当蓄电池在进行第二次放电时,对于蓄电池当前剩余电量的计算将是在Cf的基础上获得。即:在当前总容量Cf的基础上每隔1分钟或者2分钟计算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当前剩余容量,其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的记录方式与第一放电的过程完全相同,在此就不在赘述,当然在第二次放电完成之后还是需要对蓄电池的放电总量再一次进行计算,然后将第二次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总量作为第三次放电过程的剩余容量。显然,蓄电池容量的检测可以按此方式循环执行,也就是说每一次放电过程的处理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得到的放电总量会逐步发生改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并将本次放电总量预估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这样在蓄电池接入负载的情况也可以比较精确的检测出蓄电池每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该放电总量即为蓄电池下一次充电完成后的剩余容量,进而实现了蓄电池在接入电源系统的情况下对蓄电池剩余容量进行检测,提高了蓄电池容量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
另外,为了保证在放电结束之后能够较为精确的得到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蓄电池放电结束之后会判定该蓄电池是否达到了标准放电电压,比如说蓄电池完全放电时,放电电压会降低到43.2V,若该蓄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放电截止电压为43.2V,则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蓄电池剩余容量;若该蓄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放电截止电压为45V时,则首先确定出放电到45V时该蓄电池对应的放电总量,然后加上标准参考数据中45V-43.2V之间的总电量(即:该蓄电池标准放电曲线中45V-43.2V之间的总电量),最后得到的本次放电完成后该蓄电池最终的放电总量,并将该放电总量作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进一步,根据记录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可以生成该蓄电池在当前负载电流值下的参考放电曲线,并根据该参考放电曲线更新蓄电池在当前负载电流值下的标准放电曲线,具体来讲,若是本次放电结束后该蓄电池输出电压达到了标准放电电压时,则该参考放电曲线能够完整的体现出该蓄电池的放电过程;若是本次放电结束后该蓄电池输出电压未达到标准放电电压时,则生成参考放电曲线时需要结合标准放电曲线,比如说,该本次蓄电池放电结束后的电压值为45V,而标准放电电压为43.2V,则45V-43.2V之间的数据将使用标准放电曲线中的标准数据,也就是说45V-43.2V之间的数据将不会被更新,在得到参考放电曲线之后就能够较为精确的得到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并且通过参考放电曲线的更新记录下蓄电池的老化程度以及总容量的变化,从而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状态。
另外,若是蓄电池是首次对负载进行放电时,首先要根据该蓄电池的标准放电参数确定出该蓄电池的标准放电曲线,并根据标准放电参数确定该蓄电池在当前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值下的放电容量,比如说以标称电压为12V,C10容量为100AH的CSB GPL121000铅酸蓄电池为例,该铅酸蓄电池的恒流放电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中的可以看出该铅酸蓄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下所对应的参数值,根据上述的参数值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标准放电曲线表,在图2中的标准曲线表征了在不同放电电流下蓄电池在达到指定放电电压后所对应的放电时间。
基于上述的放电曲线可以通过该铅酸蓄电池所接负载的负载电流值的大小线性拟合铅酸蓄电池的参考放电曲线及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容量,还是以铅酸蓄电池举例说明,当该铅酸蓄电池所接负载的负载电流值为16A,外界环境温度为25℃,首先在表1中16A位于5hr(5小时率)和8hr(8小时率)的放电电流之间,并且5hr和8hr的放电截止电压都是1.70V,蓄电池以5hr放电时在1.70V的截止电压对应的电流为18.1A,放电的容量为18.1*5=90.5Ah,电池以8hr放电时在1.70V的截止电压的电流为12.3A,此时的放电容量为8*12.3=98.4Ah,所以16A对应的放电总量为通过该计算方式可以得到蓄电池首次使用时的能够放出放电总量,上述过程是负载电流在16A的情况下估算出的蓄电池的放电总量,若是该蓄电池外接负载的电流值为11A时,该电流值位于8hr与10hr之间,并且该蓄电池的放电截止电压为1.80V,这样就可以得到在该截止电压下8hr对应的放电电流值为11.9A,其容量为8*11.9A=95.2Ah,10hr对应的放电电流值为10.0A,其容量为10*10.0A=100Ah,所以10A对应的放电总量为:
上述方式得到的放电总量是在标准温度,即:25℃下的最大放电量,若是外界温度就是25℃时,则该放电容量就是该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总量,若是外界温度并不是标准温度时,则需要对得到的放电总量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外界温度t,然后基于外界温度t以及运算方式Cr=Ce×[1+k×(t-25)]得到实际放电总量Co,其中t为外界温度,k为温度系数,在不同的放电小时率下该温度系数不相同,当前放电率≥10hr时,k=0.006,1hr≤当前放电率<10hr时,k=0.008,当前放电率<1hr时,k=0.01。所以基于不同的外界温度以及不同的放电率,该温度系数k为不同的值。比如说外界温度为30℃,并且负载电流为16A,此时的放电率位于5hr至8hr之间,因此温度系数系数k=0.008,得到的实际放电总量Co=93×[1+0.008×(30-25)]=96.72Ah,从而通过上述的温度补偿可以得到在负载为16A、外界温度为30℃的情况下该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总量Co为96.72Ah。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得到蓄电池第一次放电之前的实际放电总量Co,在得到Co之后,并且蓄电池开始第一放电时,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记录规则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同时还可以得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也就是说蓄电池第一次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总量就是Co。
当然,在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记录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到该蓄电池的第一次放电完成后的剩余容量,即:上述实施例中的Cf,具体计算的方式就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蓄电池是第一次对负载进行放电时,可以通过蓄电池中所提供的参数以及蓄电池当前所接负载的电流值预估出蓄电池第一次放电时能够提供的最大放电量,然后通过温度补充可以确定出蓄电池在当前温度下所能够提供的最大放电量,这样就实现了蓄电池在不同场景下容量的实时检测。
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的装置,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预估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
记录模块301,用于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302,用于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处理模块303,用于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进一步,记录模块301具体用于在所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开始时,第一次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开始时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判断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获取所述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
进一步,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401,与记录模块301连接,用于获取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放电总量Cr;
电量确定模块402,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进一步,确定模块302具体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蓄电池放电结束时,判定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若否,则判定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处理单元,用于当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时,则将根据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进一步,处理模块303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得到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其中,Cf为蓄电池放电总量,K为记录的总个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02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生成对应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放电时间间隔的的参考放电曲线;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放电曲线更新标准放电曲线,并确定所述参考放电曲线对应的放电总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时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将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预估为所述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其中,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包括:
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生成对应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放电时间间隔的参考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参考放电曲线更新标准放电曲线,并确定所述参考放电曲线对应的放电总量;
其中,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还包括:
在所述蓄电池放电结束时,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
若否,则判定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电压值;
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则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则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预设电压值以及所述标准放电曲线,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包括:
在所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开始时,第一次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开始时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
判断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获取所述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的过程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放电总量Cr;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包括:
根据记录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得到所述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其中,Cf为蓄电池放电总量,K为记录的总个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5.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在蓄电池的每一次放电过程中,按照设定间隔获得蓄电池向负载放电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每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放电时间间隔为本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在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的放电总量;
处理模块,用于将本次放电过程放电总量预估为所述蓄电池下次充电结束后的剩余容量;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生成对应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放电时间间隔的的参考放电曲线;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放电曲线更新标准放电曲线,并确定所述参考放电曲线对应的放电总量;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蓄电池放电结束时,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为二次放电,若否,则判定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电压值;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则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当所述蓄电池放电完成后的电压值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则根据所述K个放电电流值、对应的放电时间间隔、所述预设电压值以及所述标准放电曲线,确定本次放电过程结束后的放电总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开始时,第一次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开始时的放电电流值以及放电时间间隔,判断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蓄电池电压的减少量超过阈值,则获取所述蓄电池当前的放电电流值以及与上一次获取放电电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并得到所述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K个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蓄电池上一次放电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放电总量Cr;
电量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每个预设时间间隔后的当前剩余容量并记录每次计算得到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其中,Ck为每一个预设时间间隔后得到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k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内放电电流值的记录次数,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记录的K个放电电流值以及K个放电时间间隔,得到所述蓄电池本次放电结束后的放电总量其中,Cf为蓄电池放电总量,K为记录的总个数,I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I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电流值,T1为第一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TK为第K次记录的放电时间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82823.5A CN104656021B (zh) | 2013-11-19 | 2013-11-19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82823.5A CN104656021B (zh) | 2013-11-19 | 2013-11-19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6021A CN104656021A (zh) | 2015-05-27 |
CN104656021B true CN104656021B (zh) | 2018-05-01 |
Family
ID=5324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82823.5A Active CN104656021B (zh) | 2013-11-19 | 2013-11-19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560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46921B (zh) * | 2015-09-18 | 2020-07-28 |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蓄电池的电池容量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07037367A (zh) * | 2017-01-13 | 2017-08-11 | 孔文欣 | 电池使用电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
CN109088737B (zh) * | 2017-06-14 | 2021-02-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油机节能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CN107369474B (zh) * | 2017-07-31 | 2020-07-24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储电电池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407005B (zh) * | 2018-09-14 | 2020-11-10 | 昆兰新能源技术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池剩余电量的动静态校正方法 |
CN109828221B (zh) * | 2018-12-30 | 2022-01-21 | 武汉昊诚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判定锂/二氧化锰电池放电容量的方法 |
CN111257758B (zh) * | 2020-02-28 | 2022-02-11 | 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站应急铅酸蓄电池soh估计方法 |
CN111521945B (zh) * | 2020-05-06 | 2022-04-08 | 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健康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4253974A4 (en) * | 2020-11-27 | 2024-02-21 |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Limited | BATTERY CAPACITY ESTIMATION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4814616B (zh) * | 2022-05-06 | 2024-08-27 | 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容量快速检测方法及电池容量快速检测系统 |
CN116774057B (zh) * | 2023-08-18 | 2023-11-14 | 南京大全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训练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和预测电池寿命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0440A (zh) * | 2005-06-30 | 2005-12-21 |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便携式设备电池容量的测量方法 |
CN102655549A (zh) * | 2012-01-31 | 2012-09-05 | 吕林波 | 一种电池剩余时间及容量估算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5398C2 (sv) * | 1996-04-29 | 2001-07-30 | Emerson Energy Systems Ab | Batterikapacitetsmätare |
JP4123184B2 (ja) * | 2004-04-27 | 2008-07-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残容量算出方法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
CN2906637Y (zh) * | 2006-01-25 | 2007-05-30 | 江显灿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电量检测装置 |
CN101101323B (zh) * | 2007-07-23 | 2010-09-08 | 周汉文 | 一种最高限定充电电压为4.2v的锂电池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 |
CN101303397A (zh) * | 2008-06-25 | 2008-11-12 | 河北工业大学 | 锂离子电池组剩余电能计算方法及装置 |
JP5771909B2 (ja) * | 2010-06-08 | 2015-09-0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充電容量推定装置 |
JP4845066B1 (ja) * | 2010-08-18 | 2011-12-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デバイスの状態検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2013
- 2013-11-19 CN CN201310582823.5A patent/CN1046560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0440A (zh) * | 2005-06-30 | 2005-12-21 |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便携式设备电池容量的测量方法 |
CN102655549A (zh) * | 2012-01-31 | 2012-09-05 | 吕林波 | 一种电池剩余时间及容量估算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6021A (zh)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6021B (zh) |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9856559B (zh) | 一种锂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方法 | |
CN106324508B (zh) | 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4597406B (zh) | 锂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下降分析处理方法及分析处理装置 | |
EP2851700B1 (en)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capacity of battery | |
CN104335057B (zh) | 用于确定电池的实际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50241517A1 (en)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Remaining Capacity Of Power Battery Pack | |
CN104281513B (zh) | 一种应用程序耗电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6125009B (zh) | 电池性能检测方法和电池性能检测装置 | |
CN107024665B (zh) | 电池的剩余容量校准方法 | |
US10444296B2 (en) |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10054645B2 (en) | Deterior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deterioration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341208A (zh) | 电芯自放电电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8205114B (zh) | 电池寿命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133503B (zh) | 一种电芯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888074B (zh) | 用于soc初始值计算的电压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806540B (zh) | 电芯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SE543436C2 (en) |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health of a battery | |
CN104749528B (zh) | 动力锂电池容量确定方法 | |
CN107643493A (zh) | 一种电池电量预估方法和装置、无人机 | |
CN110208717B (zh) | 基于大数据的动力电池寿命预测方法 | |
CN112751099A (zh) | 电池加热系统检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CN106707029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内阻值计算方法和健康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4325432B (zh) | 获取电池容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
CN109557480B (zh) | 一种化学电源循环使用寿命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Applicant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