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4847A -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54847A CN104654847A CN201310573791.2A CN201310573791A CN104654847A CN 104654847 A CN104654847 A CN 104654847A CN 201310573791 A CN201310573791 A CN 201310573791A CN 104654847 A CN104654847 A CN 1046548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fluid
- heat pipe
- container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包括容器、第一流体腔体、热管换热腔体、至少一个热管,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热管换热腔体内,蒸发端设置在第一流体腔体内,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内与热管进行换热,高温的第一流体装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进口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出口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实现热能的蓄热以及利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流体热管蓄热车,可以将蓄热器进行移动,到一个热能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利用;实现移动蓄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利用,特别是利用流体已经热管实现的热能吸收、储存、交换和利用。
背景技术
蓄热器是对热能进行储存的设备,现有的蓄热器为蒸汽型和液体蓄热器;
在工业节能领域,将余热进行回收并储存,通常采用相变技术进行蓄热,在低温领域采用蓄冰技术实现蓄热;
在太阳能领域,采用熔融盐蓄热,虽然熔融盐可以实现高温的储存,但是由于其需要从固态转变为液体,因而需要热能将其加热,同时熔融盐的毒性、经济型、安全性也存在问题,因而熔融盐蓄热的使用受到限制。
在太阳能领域,也采用空气或其他气体进行蓄热,但其热熔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热能存储。
蓄能电站采用电能进行储存,特别是风电及光伏组成的电能,由于其无法实现储存,因而不得不大量的抛弃,造成大量的浪费。如果采用热能进行储存,需要具备大功率的存储能力的储存器。
热管在蓄热器内已经有使用,但是现有热管技术寿命仅有3-7年,难以保证在太阳能以及蓄热供暖领域30年的寿命,因而无法将现有热管技术应用于蓄热器。
但是,由于太阳能电站以及大型供暖领域需要大型的蓄热及热交换器,仅利用金属管之外,无法实现地温差,大规模的蓄热及热交换,因而需要一种改进的热管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可以实现高温、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蓄热,并适合于10-1500度的温度的蓄热,本发明利用流体进行蓄热,采用热管对流体进行换热。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可以实现高温、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蓄热,并适合于10-1500度的温度的蓄热,本发明由上发明中,还增设有一个加热装置和热源,为第一流体提供热源及加设备。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流体热管蓄热车,可以将蓄热器进行移动,到一个热能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利用;实现移动蓄热。
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包括容器,流体,加热装置,保温材料,其特征是:
至少含有一个容器,容器内至少设置有至少两个腔体,一个为第一流体腔体,另一个为热管换热腔体,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热管,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热管换热腔体内,蒸发端设置在第一流体腔体内,在热管换热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的进口与出口,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内与热管进行换热,高温的第一流体装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进口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出口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实现热能的蓄热以及利用。
所述的热管为选择下列至少一种:
A、多个环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曲边形组成的相互间距的组成的循环热管组;
B、所述的循环热管为由一个相互联通的截面形状为环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曲边形的循环热管;
C、 由多个重力热管组成的热管组。
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为液体、气体、熔融盐、液态金属、纳米流体、等离子体、超临界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液态金属为下列一种或者多种或其化合物:汞,铯,镓,铷,钾,钠,铟,锂,锡,铋,铊,镉,铅,锌,锑,镁,铝。
在热管的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再生管,再生管与重力热管进行联通,再生管可以将重力热管的工作介质排出到重力热管壳体外部,并通过再生管可以将新的工作介质冲入到重力热管壳体内,实现重力热管的再生利用。
在热管的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再生管,再生管与重力热管进行联通,利用其中一个再生管在热管腔体内充气,将原来热管工作介质排出到热管外,另外一个再生管为热管进行热管工作介质的充入。
在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内设置有胶囊或固体颗粒,在胶囊内设置有蓄热材料。胶囊内的蓄热材料选择自下列一种或多种:固固、固液、液气相变材料。
固体颗粒选择自下列一种所述的固体粒块为由金属或非金属或其混合物组成的颗粒或者/和砖块,或者自然界存在的沙粒、鹅卵石、小石块,固体粒块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菱形、扇形、不规则现状。
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由热源及加热器件组成,加热装置由热源提供能源将第一流体加热,第一流通被加热后成为液态、液气混合状态、等离子态、超临界态的一种,然后从蓄热器额度进口进入到容器内。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的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选择自下列一种:
A、电热锅炉设备;
B、微波设备;
C、高频或中頻设备;
D、电声热转换设备;
E、电热陶瓷;
F、利用风电所产生的电能所产生的热能;
G、生物质所产生的热能;
F、 热泵。
为加热装置提供的热源,选择自下列之一:
A、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B、风电发电系统;
C、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电发电系统;
D、传统发电方式所发出的波谷电;
E、工业余热;
F、浅层地表热能或地热能。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车,将以上所述的任一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设置在一个移动车辆运输设备上,可以实现移动的蓄热;在移动车辆运输设备上或者容器上安装有轨道和动力装置,可以将容器箱体从运输车上卸载和吊装到汽车上;在容器的壳体上设置有滚轮或者轮胎,滚轮或者轮胎与容器底部的外壳连接,同于支撑和移动容器,滚轮可以在设置在运输车上的轨道上进行运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产生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一种热管技术,实现大规模、地温差、高效率的蓄热换热,实现10-1500度的热能储存,安全可靠;
2、 本发明采用可再生热管技术,使得热管的寿命可以延长到30年甚至更高,仅需要更换热管的工作介质即可。
3、 本发明可以实现移动蓄热,将蓄热器移动到需要的地方实现热能的采集及利用。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工业余热、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多种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热管蓄热器;
图2是流体热管加热蓄热器;
图3移动热管加热蓄热车。
图中标号含义:
1:第一流体进口,2:第一流体出口,3:热管换热腔体进口,4:热管换热腔体出口,5:热管再生管 6:第一流体腔体,7:热管换热腔体,8:腔室隔板,9:加热器件,10:第一流体,11:热管蒸发端,12:热管冷凝端,13热源,14;运输车辆,15:循环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流体热管蓄热器
图1所示由第一流体腔体6和热管换热腔体7组成的容器,在热管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的进口3与出口4,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7内与热管11、12进行换热。
当需要蓄热时,将高温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流体进口1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6,放置在容器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热管换热腔体进口3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11、12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第二流体出口4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实现流体加热以及换热。
在热管的蒸发端的液面一下位置上,设置一个与每一个热管相互联通的再生管5,再生管与每一个热管进行连接,当热管工作介质不能满足设定的换热效率时,打开热管再生腔室,从设置的热管再生连接管将热管内的工作介质排出,后将新的工作介质灌装到热管内部,并保持真空度进行密闭,从而实现热管的再生,保证热管的寿命可以达到30年。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采用硝酸钾70%和硝酸钠30%组成的熔融盐,加热温度为500度,加热后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第二流体采用导热油,热管采用高温重力热管,其工作介质采用钾60%与钠40%的混合物。热源采用风电产生的电力,电热装置采用高频炉。
实施例2、流体热管加热蓄热器
图1所示的有一加热装置9以及由第一流体腔体和热管换热腔体组成的容器,加热装置由热源13及加热器件9组成,加热装置加热第一流体,在热管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的进口3与出口4,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7内与热管11、12进行换热。
当需要加热时,利用热源13以及加热设备9可以将第一流体加热到设定的温度,被加热后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流体进口1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6,放置在容器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热管换热腔体进口3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11、12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第二流体出口4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再次利用加热设备及热源所实现流体加热以及换热,被加热的第一流体再次进入到容器内,实现热能的采集、传热、蓄热以及利用。
在热管的蒸发段的液面以下位置,设置一个与每一个热管相互联通的再生管5,再生管与每一个热管进行连接,当热管工作介质不能满足设定的换热效率时,打开热管再生腔室,从设置的热管再生连接管将热管内的工作介质排出,后将新的工作介质灌装到热管内部,并保持真空度进行密闭,从而实现热管的再生,保证热管的寿命可以达到30年。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采用硝酸钾70%和硝酸钠30%组成的熔融盐,加热温度为500度,加热后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第二流体采用导热油,热管采用高温重力热管,其工作介质采用钾60%与钠40%的混合物。热源采用风电产生的电力,电热装置采用高频炉。
实施例3、移动热管加热蓄热车
图3所示的有一加热装置9以及由第一流体腔体和热管换热腔体组成的容器,加热装置由热源13及加热器件9组成,加热装置加热第一流体,在热管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的进口3与出口4,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7内与热管11、12进行换热。
当需要加热时,利用热源13以及加热设备9可以将第一流体加热到设定的温度,被加热后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流体进口1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6,放置在容器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热管换热腔体进口3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11、12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第二流体出口4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再次利用加热设备及热源所实现流体加热以及换热,被加热的第一流体再次进入到容器内,实现热能的采集、传热、蓄热以及利用。
热管采用循环热管,工作温度处于100-300度,在循环热管的底部地位上,设置一个与每一个热管壳体相互联通的再生管5,再生管与每一个热管壳体端进行连接,在热管的工作效率低于第一设定值后,利用再生管将新的工作热管工作介质充入到热管内,实现热管的再生。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采用导热油,加热温度为250度,加热后进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第二流体采用水,热管采用循环热管,其工作介质采用水的混合物。
本法发明热源采集供热余热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所发出的电力的互补能源,加热装置采用换热器及电加热炉,在不同的区域完成加热,然后车载到使用的建筑区域,为建筑供暖。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可以设计其他的实施案例,只要符合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
Claims (10)
1.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包括容器,流体,加热装置,保温材料,其特征是:
至少含有一个容器,容器内至少设置有至少两个腔体,一个为第一流体腔体,另一个为热管换热腔体,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热管,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热管换热腔体内,蒸发端设置在第一流体腔体内,在热管换热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流体的进口与出口,第二流体可以在热管换热腔体内与热管进行换热,高温的第一流体装入到第一流体腔体内进行热能的储存;容器可以用于在当地蓄热或被移动到需要的地区;当需要利用容器中的热能时,将温度低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从进口流入,第二流体通过热管与第一流体换热后再经出口流出;当第一流体的热能被利用之后,将第一流体排出到容器之外,实现热能的蓄热以及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热管为选择下列至少一种:
A、多个环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曲边形组成的相互间距的组成的循环热管组;
B、所述的循环热管为由一个相互联通的截面形状为环形、方形、矩形、多边形、曲边形的循环热管;
C、由多个重力热管组成的热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为液体、气体、熔融盐、液态金属、纳米流体、等离子体、超临界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液态金属为下列一种或者多种或其化合物:汞,铯,镓,铷,钾,钠,铟,锂,锡,铋,铊,镉,铅,锌,锑,镁,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在热管的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再生管,再生管与重力热管进行联通,再生管可以将重力热管的工作介质排出到重力热管壳体外部,并通过再生管可以将新的工作介质冲入到重力热管壳体内,实现重力热管的再生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在热管的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再生管,再生管与重力热管进行联通,利用其中一个再生管在热管腔体内充气,将原来热管工作介质排出到热管外,另外一个再生管为热管进行热管工作介质的充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在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内设置有胶囊或固体颗粒,在胶囊内设置有蓄热材料;
胶囊内的蓄热材料选择自下列一种或多种:固固、固液、液气相变材料;
固体颗粒选择自下列一种所述的固体粒块为由金属或非金属或其混合物组成的颗粒或者/和砖块,或者自然界存在的沙粒、鹅卵石、小石块,固体粒块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菱形、扇形、不规则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由热源及加热器件组成,加热装置由热源提供能源将第一流体加热,第一流通被加热后成为液态、液气混合状态、等离子态、超临界态的一种,然后从蓄热器额度进口进入到容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的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选择自下列一种:
A、电热锅炉设备;
B、微波设备;
C、高频或中頻设备;
D、电声热转换设备;
E、电热陶瓷;
F、利用风电所产生的电能所产生的热能;
G、生物质所产生的热能;
F、热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其特征是:为加热装置提供的热源,选择自下列之一:
A、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B、风电发电系统;
C、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电发电系统;
D、传统发电方式所发出的波谷电;
E、工业余热;
F、浅层地表热能或地热能。
10.一种流体热管蓄热车,其特征是:将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任一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设置在一个移动车辆运输设备上,可以实现移动的蓄热;在移动车辆运输设备上或者容器上安装有轨道和动力装置,可以将容器箱体从运输车上卸载和吊装到汽车上;在容器的壳体上设置有滚轮或者轮胎,滚轮或者轮胎与容器底部的外壳连接,同于支撑和移动容器,滚轮可以在设置在运输车上的轨道上进行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73791.2A CN104654847A (zh) | 2013-11-17 | 2013-11-17 |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73791.2A CN104654847A (zh) | 2013-11-17 | 2013-11-17 |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4847A true CN104654847A (zh) | 2015-05-27 |
Family
ID=53246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73791.2A Pending CN104654847A (zh) | 2013-11-17 | 2013-11-17 |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5484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5311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可控热管的温控系统 |
CN107449145A (zh) * | 2017-08-16 | 2017-12-08 | 中能谷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台车谷电蓄热装置 |
CN109916208A (zh) * | 2018-02-13 | 2019-06-21 | 山东大学 | 一种蓄热能力优化设计的方法 |
CN110425630A (zh) * | 2019-08-07 | 2019-11-08 |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86384A (ja) * | 1983-10-17 | 1985-05-1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ヒ−トパイプへの熱媒体の充填方法 |
CN2226742Y (zh) * | 1995-05-08 | 1996-05-08 | 东南大学 | 炉栅形封闭整体式热管换热器 |
CN2606877Y (zh) * | 2003-03-20 | 2004-03-17 | 北京工业大学 | 双效相变蓄热式热管换热器 |
CN2769820Y (zh) * | 2005-02-21 | 2006-04-05 | 南京圣诺热管有限公司 | 气压式快速充液装置 |
CN101666588A (zh) * | 2008-11-03 | 2010-03-10 |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冷热交换器及制作方法 |
CN102374804A (zh) * | 2011-09-28 | 2012-03-14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热管式蓄冷装置 |
-
2013
- 2013-11-17 CN CN201310573791.2A patent/CN1046548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86384A (ja) * | 1983-10-17 | 1985-05-1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ヒ−トパイプへの熱媒体の充填方法 |
CN2226742Y (zh) * | 1995-05-08 | 1996-05-08 | 东南大学 | 炉栅形封闭整体式热管换热器 |
CN2606877Y (zh) * | 2003-03-20 | 2004-03-17 | 北京工业大学 | 双效相变蓄热式热管换热器 |
CN2769820Y (zh) * | 2005-02-21 | 2006-04-05 | 南京圣诺热管有限公司 | 气压式快速充液装置 |
CN101666588A (zh) * | 2008-11-03 | 2010-03-10 |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冷热交换器及制作方法 |
CN102374804A (zh) * | 2011-09-28 | 2012-03-14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热管式蓄冷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5311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可控热管的温控系统 |
CN105045311B (zh) * | 2015-08-03 | 2017-06-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可控热管的温控系统 |
CN107449145A (zh) * | 2017-08-16 | 2017-12-08 | 中能谷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台车谷电蓄热装置 |
CN109916208A (zh) * | 2018-02-13 | 2019-06-21 | 山东大学 | 一种蓄热能力优化设计的方法 |
CN109916208B (zh) * | 2018-02-13 | 2021-04-06 | 山东大学 | 一种蓄热能力优化设计的方法 |
CN110425630A (zh) * | 2019-08-07 | 2019-11-08 |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
CN110425630B (zh) * | 2019-08-07 | 2021-06-01 |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44562U (zh) | 固体粒块线聚焦太阳能加热传热系统 | |
CN104653418A (zh) | 太阳能采集蓄热系统 | |
CN104653329A (zh) | 蓄热式斯特林发电机组及移动机组 | |
CN104654863A (zh) | 集装箱式移动固体粒块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104654847A (zh) | 一种流体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104654845A (zh) | 固体粒块重力热管蓄热器 | |
CN104654844A (zh) | 一种流体三腔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104654859A (zh) | 一种蓄热式换热器 | |
CN104654618A (zh) | 三腔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104650821A (zh) | 一种用于化学蓄热的固体粒块 | |
CN205991544U (zh) | 一种太阳能供热系统 | |
CN105043148A (zh) | 一种电热蓄能容器 | |
CN203744575U (zh) | 单腔蓄热式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106197110A (zh) | 一种混凝土管道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203744579U (zh) | 太阳能采集蓄热系统 | |
CN104654855A (zh) | 一种流体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203744577U (zh) | 单腔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104654616A (zh) | 二腔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203671960U (zh) | 二腔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104654854A (zh) | 一种混凝土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203671959U (zh) | 三腔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 | |
CN104654853A (zh) | 一种混凝土三腔热管蓄热器及蓄热车 | |
CN214038612U (zh) | 使用粉尘颗粒为储能材料的槽式太阳能全日供热系统 | |
CN203742828U (zh) | 蓄热式斯特林发电机组及移动机组 | |
CN115823922A (zh) | 固体颗粒物蓄放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