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3656A -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 Google Patents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43656A CN104643656A CN201310606253.9A CN201310606253A CN104643656A CN 104643656 A CN104643656 A CN 104643656A CN 201310606253 A CN201310606253 A CN 201310606253A CN 104643656 A CN104643656 A CN 104643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d
- rolling
- frame
- undercarriage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06010057071 Rectal tene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12271 tenesm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08000019116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3
- 10110026985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as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206 stomach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6820 Arthralg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7 hypn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8589 Obes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7571 Visual impairm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5 desser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21 health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824 obesit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257 vis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93 visual impair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是由五顶和四顶一吊两个不同系列的运动床构成的一个主体。五顶由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控动升降架和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组成,名为顶晃床;四顶一吊由四顶为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控动升降架和一吊为“工”字型吊晃架组成,名为吊晃床。顶晃床系列具有后背起落、前后蹬晃、扭蹬晃、椅把晃、二人晃的运动功能;吊晃床系列具有后背起落、吊式蹬晃、扭蹬晃、椅把晃、吊把晃、二人晃的运动功能。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把原来的静态床设计为动与静合成一体的可变换的运动床,动可睡前睡后休闲运动,静可运动后定时依床入睡,从而取得坐视舒适、减肥止胖、健康睡眠、活血疏筋的养生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家俱行业中的床椅技术,特别涉及床椅的动态与静态合为一体可变换的床椅技术,具体的是一种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来睡眠的床类通常是静态的。由于现在居住楼高度的问题活动空间受限;电视节目的增多坐视时间变长;经常聚餐饱吃饱饮后习惯性的依床坐视,静床饱睡,日复一日自然导致体态肥胖,视力下降,腰酸背痛,颈椎腰椎频发等疾病。显然,静态床的延续有背于现代人类的生活规律,已无法满足睡眠与健康的实际需求。于是,一部分人群选择了休闲摇晃器具,用来弥补静态床的缺陷。摇晃器具的摇晃形式有多种,其中,摇晃椅分前后晃架的列为前沿,它是以前晃架为支点,后晃架为坐椅,用腿脚蹬动前晃架面,使得后晃架连同身体前后晃动;另有在后晃架坐椅设有调节器,变换为躺床摇晃;另有在后晃架的下支架设有转轴,使得晃椅躺床边晃动边转动。这种单人摇晃床椅,虽然有助于胃功能消化,舒适催眠,但不能替代睡床过夜,睡久会骨酸节痛,迫使换床重眠,却再难以入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静态床的延续有背于现代人类的生活规律,已无法满足睡眠与健康的实际需求,于是一部分人群选择了休闲摇晃器具,用来弥补静态床的缺陷,摇晃器具虽然有助于胃功能消化,舒适催眠,可只能临时睡眠,不可替代睡床过夜,睡久会骨酸节痛。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四肢动全身便运动的原理,全新设计理念,置身体于空间,荡千秋式的边晃动边转动,倍感心旷神怡,放松,随意,是以娱乐反复享受健身过程的运动,以起落变换动与静,以升降来晃转,以腿脚扭蹬连同腹部做运动,以手臂下按上吊连同后背臀部全身运动,在床上可天天享受到长久不断的休闲运动,动可睡前睡后休闲运动,静可运动后定时依床入睡。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所述的五顶四顶一吊是由五顶的顶晃床和四顶一吊的吊晃床两个不同系列的运动床构成的一个主体。所述的顶晃床的五顶是由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控动升降架和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组成,其中,所述的前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尾框底板,其中,所述的后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屏框底板内侧,其中,所述的前晃架的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前减振台面,其中,所述的控动升降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前减振台的控动升降架底板面,与前减振台面不相接,其中,所述的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所述的顶晃床的互不扰床基是由前后减振台与床框底板和地板脚撑构成,所述的顶晃床的床面架是由前晃架、起落架、控动升降架的控动板、后晃距组成,其中,所述的前晃架的外晃臂与内晃臂连接,由前晃架的支架支撑,其中,所述的起落架由前翘、后翘、后背、固定位构成,其中,所述的控动升降架的控动板紧固在控动升降架两侧的升降横臂的两端,其中,所述的后晃距为后支架面,所述的吊晃床四顶一吊的四顶与顶晃床相同,紧固在与顶晃床相同的位置,所述的四顶的一吊是由“工”字型的“工”字脚、“工”字背、“工”字肩构成的“工”字型吊晃架,其中,所述的“工”字脚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其中,所述的“工”字肩与吊索转架的升降轴相接,所述的吊索转架的四根吊索与吊晃起落架固定位两侧的横臂连接,所述的吊晃起落架固定位紧固在吊索底端的横臂上,所述的吊晃床的床面架与顶晃床的床面架相同,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控动升降架、起落架的前翘、后翘、后背与床面架呈一线时为静态床,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控动升降架下落,起落架的前翘、后翘翘起时为动态运动床,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双人床设有多造型四面框、二面框、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和无椅把多面形床面,所述的与静床一体设有多造型四面框、二面框、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和无椅把多面形床面,所述的单人床设有多造型四面框、二面框、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和无椅把多面形床面,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起落架、后升降轴、自动归位轴、控动升降架、床侧升降、吊晃架升降、限晃转自动归位轴均设置为电动调节和人工调节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前支架有床尾框时镶入床尾框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后支架有床屏框时与床屏框镶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前晃架的支架设有四个脚撑支点,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前减振台面,前晃架前后晃动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控动升降架底板的前后边沿紧固在前减振台前后两侧,与减振台面不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控动升降架底板、置中设有一个驱动轮,驱动转杆连接四转柱带动两侧的横臂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动升降架底板面设有止晃臂,与升降架的控动板升降共用一个驱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是由后升降轴、自动归位轴、内外圆转轴、晃转架、起落架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是以后升降轴中心圆柱的底端为支点,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轴两侧分别设有驱动轮,驱动后升降轴升降和自动归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起落架的固定位紧固在晃转架两侧的斜型横臂上,固定位中心与后升降轴中心圆柱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起落架的前翘、后翘、后背由起落架固定位下侧设有的一驱动箱驱动起落,驱动箱由起落架固定位下坠的支架紧固。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晃动起落架与后升降轴之间设有限晃距。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箱内设有止晃柱顶接起落架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不扰床基的前后减振台设置为二次减振台,台面之间设有减振夹。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床面架顶接呈一斜面,后支架高于前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床的“工”字脚背上设有限晃架自动归位升降台与吊索转架的吊晃起落架,由设置在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后侧的驱动轮驱动,同升同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设有一圆柱筒套进吊晃起落架固定位外延的下坠限晃罩内限晃,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的一侧设有驱动轮驱动归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造型四面框、二面框、前后支架与多面形后置椅把和无椅把床面分为三种床型为双人床、与静床一体和单人床。
进一步的,所述的四面框的床侧框设有升降床框。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驱动结构的起落架、控动升降架、床侧框升降、后升降轴、后升降自动归位轴、限晃转自动归位轴和与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同升降的吊晃架,均由选用配套集成遥控。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安全措施均采用软包、晃动软包、底面软包,全封闭、无死隙、受阻限压急停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驱动原理结构不变,将电动调节更换转杆与手动转盘为人工调节。
本发明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的使用过程是:顶晃床的双人床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同时分别翘起落下,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蹬动,床面便前后晃动,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晃动躺椅状,腿脚蹬动,躺椅便前后晃动,按键将起落架升高,腿脚扭蹬,躺椅边晃动边转动,按键将后背继续升起,由床完全变换为晃椅,腿脚扭蹬,晃椅边晃动边转动。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休闲运动后自动归位静床入睡。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按椅把可晃动。可一人、二人使用。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同时分别翘起落下,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蹬动,一半床面便前后晃动,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晃动躺椅状,腿脚蹬动,躺椅便前后晃动,按键将起落架升高,腿脚扭蹬,躺椅边晃动边转动,按键将后背继续升起,由床完全变换为晃椅,腿脚扭蹬,晃椅边晃动边转动。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休闲运动后自动归位与静床一起入睡。一人使用。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按椅把可晃动。与另一半静床互不扰。静床可设置起落架、后置椅把。不升高扭蹬床可设置双人双晃床互不扰使用。顶晃床的单人床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同时分别翘起落下,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蹬动,床面便前后晃动,按键将起落架升高,腿脚扭蹬,躺椅边晃动边转动,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晃动躺椅状,腿脚蹬动,躺椅便晃动,按键将后背继续升起,由床完全变换为晃椅,腿脚扭蹬,晃椅边晃动边转动,可转圈。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休闲运动后自动归位静床入睡。一人使用。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按椅把可晃动。单人顶晃床可配套组合沙发使用。吊晃床的双人床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床侧框同时分别翘起落下(不设置床侧框时起落架可升高),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蹬动,床面便吊式晃动,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晃动躺椅状,腿脚蹬动,躺椅便晃动,按键将起落架升高,腿脚扭蹬,便晃动,按键将后背继续翘起,由床完全变换为晃椅状,腿脚扭蹬,晃椅便晃转。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休闲运动后自动归位静床入睡。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按椅把可晃动。可吊把拉晃。可一人、二人使用。吊晃床的与静床一体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同时分别翘起落下,同时将后起落架升高,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扭蹬,一半床面便吊式晃转,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躺椅状,腿脚扭蹬,一半床面便晃转。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自动归位与静床一起入睡。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可按椅把晃动。可吊把拉晃。一人使用。与另一半静床互不扰。静床可设置起落架、后置椅把。不扭蹬床可设置为双人双晃床互不扰使用。吊晃床的单人床使用,上床后(可直接入睡)按键将前翘、后翘、控动板、床侧框同时翘起落下(不设置床侧框时可升高),变换为晃动躺床状,腿脚蹬动,床面便吊式晃动,按键将后背翘起变换为晃动躺椅状,腿脚扭蹬,躺椅便晃转,按键将后背继续翘起,由床完全变换为晃椅,腿脚扭蹬,晃椅便晃转。按键可直接升至晃椅,可设定时间休闲运动后自动归位静床入睡。设有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可按椅把晃动。可吊把拉晃。一人使用。单人吊晃床可配套组合沙发使用。
具体的,本发明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中所述的安全措施、驱动装置、床软配装、摇晃结构、变换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有关安全措施、驱动装置、床软配装、摇晃结构、变换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已熟知,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与现有技术的静态床和摇晃器具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明显的。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顶晃床和吊晃床两个不同系列的运动形式,辅助驱动装置,综合原来静态床和摇晃器具的弊端,设置为动床与静床合成一体可变换的运动床,动可睡前睡后休闲运动,静可运动后定时依床入睡,从而有助于胃功能消化、坐视舒适养眼,取得活血减肥止胖、拥有健康睡眠、调理颈椎腰椎的养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顶晃床的五顶剖面结构静态状示意图
图2为顶晃床的五顶剖面结构动态状示意图
图3为吊晃床的四顶一吊剖面结构静态状示意图
图4为吊晃床的四顶一吊剖面结构动态状示意图
图5为互不扰床基减振台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控动升降架底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7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前支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后支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前晃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控动升降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顶晃床的后升降自动归位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晃转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起落架固定位与晃转架斜型固定位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前晃架面板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控动升降架的控动板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床面架斜顶接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后置椅把床面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8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起落架的晃动空间和起落的附件空间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吊晃床和顶晃床床面架的静与动变换原理侧面示意图
图21为吊晃床的“工”字型吊晃架与互不扰床基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吊晃床的吊晃架的吊索转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吊晃床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与吊晃起落架限晃罩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25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26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27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28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29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双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0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1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2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3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4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5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6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7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8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39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40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41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单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例
图42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四面框的床侧框升降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前晃架软包挡屏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吊晃床和顶晃床的起落架软包挡屏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5为顶晃床的线路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6为吊晃床的线路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7为顶晃床的电动调节更换为人工调节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8为吊晃床的电动调节更换为人工调节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其中,所述的顶晃床的五顶是由图1的前支架1、后支架2、前晃架的支架3、控动升降架4、后升降自动归位轴5组成,所述的五顶和床屏框6、紧固在互不扰床基面7,所述的前晃架面8、控动板面9、起落架面10、后支架面2呈一线时为顶晃床的静态状,所述的顶晃床的起落架图2的前翘11、后翘12、后背13翘起,控动板9下落时为顶晃床的动态状,所述的吊晃床的四顶一吊是由图3的前支架1、后支架2、前晃架的支架3、控动升降架4、“工”字型吊晃架5组成,所述的四顶1、2、3、4与吊晃架的“工”字脚6和床屏框7紧固在互不扰床基8,所述的前晃架面9、控动板面10、起落架面11、后支架面呈一线时为吊晃床的静态状,所述的吊晃床的起落架图4的前翘12、后翘13、后背14翘起,控动板10下落时为吊晃床的动态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互不扰床基图5由前减振台1和后减振台2、后支架底板3、床屏框底板4、床尾框底板5、床侧框底板6、地脚撑7、前底板8、中底板9、减振夹10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前后减振台均设置为二次减振台面,台面之间设有减振夹10。
更进一步的,前减振台面分为两块减振台面11、12。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动升降架底板图6的前后边沿1、2分别紧固在前减振台图5的前底板8、中底板9面,与前减振台面不连接,所述的控动升降架底板面、置中设有驱动轮3,中间和两侧设有转动连杆4、5、6和四根转柱7。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支架图7的1底面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尾框底板面图5的5,所述的顶接面2与控动板前架板顶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支架前侧面3,有床尾框时镶入床尾框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支架图8的1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屏框底板内侧图5的3,后支架4与床屏框镶接,所述的顶接面2与起落架后翘的后端顶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后支架面3设置为后晃距,晃距为150毫米左右。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晃架图9的四根支架1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前减振台面,所述的四根支架1外,设有内晃臂2与外晃臂3的底端设有转轴连接至外晃横臂4,支撑前晃架面板5。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动升降架与止晃臂的原理结构图10的驱动轮1连接转杆2、3、4带动四柱转轴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四柱转轴5上方旋入升降横杆6、7。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1驱动转杆2、3、4连接四柱转轴5转动,升降横杆6、7便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横杆6、7两端连接控动板8、9,升降横杆6、7升降,控动板8、9便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1驱动另一根转柱10带动止晃臂11与控动板8、9同时分别旋转、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臂两端设有止晃软垫1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臂11旋转时,两端止晃软垫12使得前晃架外晃臂受阻。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晃架外晃臂完全受阻时,控动板8、9顶接前支架、前晃架和起落架,止晃臂的止晃与控动板顶接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升降自动归位轴图11的后升降自动归位轴是由中心圆柱1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心圆柱1的圆外侧设有升降轴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轴2的圆外侧设有转轴3由驱动轮4驱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轴2的顶端连接转轴内圆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轴2的内圆面与中心圆柱1外圆面,设有凹凸槽用来止转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轴2的外圆面设有螺牙,与设有内螺牙的转轴3旋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4驱动转轴3转动,使得升降轴2不转动升降,并带动转轴内圆5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轴内圆5与外转圆6连接外凹凸轮7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凹凸轮7与内凹凸轮8套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凹凸轮8由驱动轮9驱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9驱动内凹凸轮8转动,带动外凹凸轮7连接外转圆转动归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晃转架图12的后晃架的支架1紧固在后升降自动归位轴的外转圆2,所述的后晃架的支架1设有内晃臂3与外晃臂4的底端设有转轴连接,外晃横臂5设有一斜臂与起落架固定位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固定位与后晃架斜型固定位图13的起落架固定位1紧固在后晃架的斜型横臂2,所述的前翘3由固定位1前边沿翘起,后翘4由后背后边沿5翘起,后背6由固定位1后边沿翘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晃架面板图14的外晃臂1至外晃臂的横臂2支撑前晃架面板3,所述的前晃架面板3的前侧4与后侧5设置为顶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动板图15紧固在控动升降架两侧的升降横臂上,控动板1的前侧2与后侧3设置为顶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床面架斜顶接图16的前晃架面1和晃动起落架面2,由控动板面3、4和前后支架面5、6斜顶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后支架7比前支架8高5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后置椅把的床面架图17的平面布置设有固定位1、前翘位2、后翘位3、后背位4、控动升降架板位5、前晃架位6、后置椅把位7、缝隙位8、后晃距位9、床屏框位10、床尾框位11、床侧框位12。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的晃动空间与起落的附件空间图18的后升降自动归位轴,前后两侧设置为起落架的晃动空间1,前后晃距均为150毫米左右,1的外围2设置为起落的附件空间,前后侧分别为260毫米、460毫米左右,左右侧均为450毫米左右。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与止晃架的原理结构图19的起落架的固定位1紧固在后晃架两侧的斜型横臂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固定位1中心点与后升降自动归位轴3中点心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的前翘4后翘5后背6椅把7起落时共用一个驱动轮8。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及a、b、c、d2、e2、f2、g2轮的驱动结构均由驱动轮8驱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及a、b、c、d2、e2、f2、g2轮的驱动结构紧固在起落架固定位1下坠支架的附件空间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驱动a轮带动双向连杆9连接后翘5后背6起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驱动b轮带动c轮带动g2轮连接双向连杆10连接11前后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向连杆10连接11前后移动时带动滑块12前后移动,使得前翘4与后翘5后背6同时起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驱动b轮带动c轮带动d2轮e2轮f2轮带动双向双齿滑槽13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齿滑槽13的双齿分别连接椅把起落横杆14和椅把起落横杆上的椅把方向环1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椅把起落横杆14两侧设有椅把起落横杆球型滑槽16。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球型滑槽16两端纵向紧固在后翘5的上端和固定位1后边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椅把起落横杆14两端穿过球型滑槽内的圆球17与椅把紧固。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齿滑槽13一齿带动椅把起落横杆14在球型滑槽内上下滚动,另一齿带动椅把起落横杆上的方向环15连接椅把起落横杆转动,使得椅把7随后翘5后背6前翘4同时起落同时渐翘渐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柱18与前翘4后翘5椅把7共用一个驱动轮8。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柱18设置在c、d2、g2轮共用的转杆中心点。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轮8驱动b轮带动c轮带动d2轮h轮带动r轮,使得止晃柱18前后伸缩。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柱18的伸缩顶接处,设置在起落架限晃罩的外圆弧19后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后翘5起落时,同时使得止晃柱1前后伸缩顶接限晃罩的外圆弧19后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止晃柱18完全顶接限晃罩的外圆弧19后端时,晃动起落架便停止晃动,后翘前翘分别顶接后支架和控动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的后翘、前翘、掎把与止晃柱和控动升降架的控动板与止晃臂均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的床面架动与静的变换侧面原理结构示意图20的1为水平线,所述的斜型床面架2设置为正常睡眠状,所述的控动升降架板3、4下落,前翘4后翘5翘起时为动态状,所述的后背7翘起时为动态躺椅状,所述的后背8翘起到位时为动态晃椅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床的“工”字型吊晃架与互不扰床基图21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板1旋入四根转柱2,所述的四根转柱2的底端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3,所述的减振台面3设有转杆4连接转杆5带动四根转柱2转动,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板便升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杆4连接驱动轮6,所述的驱动轮6设置在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后侧的后减振台面,所述的“工”字脚7镶接后减振台3,穿过后支架底板8,与后支架底板8和床屏框9相隔不相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工”字脚7垂直连接“工”字背10至“工”字肩11与吊索转架升降轴12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工”字脚背上设有转杆连接转杆4由驱动轮6连接“工”字背10内转杆至“工”字肩11内转杆与吊索转架升降轴12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板1与吊索转架升降轴由转杆连接共用一驱动轮6,所述的驱动轮6转动时使得升降台板1与吊索转架升降轴12同升同降。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床的吊索转架图22的吊索转架1,与吊索转架的升降轴2连接,所述的吊索转架升降轴2与“工”字肩3连接,所述的吊索转架的四根吊索4连接起落架两侧横臂5、6,所述的吊索转架的升降轴底端设有吊把7。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与吊晃起落架限晃罩的原理结构图23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板1,设有一个圆柱筒2及外延圆柱臂3,紧固在1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圆柱筒2套进起落架固定位、置中下坠限晃罩4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限晃罩4与圆柱筒2的间距设定为起落架的晃距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圆柱筒2内设有一索线转柱6。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索线转柱的索线8,经圆柱筒2及外延圆柱臂3的边沿连接限晃罩4的边沿,所述的圆柱筒2外侧设有一驱动轮7,驱动索线转柱6经圆柱筒2及外延圆柱臂3的边沿,索线8连接限晃罩4边沿收放,使得任何方向的起落架9限转、归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起落架9晃动时由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的圆柱筒2受限。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的限晃罩4与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的圆柱筒2同升同降。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4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后置椅把4。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5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6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后置椅把3。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7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8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后置椅把3。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29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0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后置椅把4、静床5。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1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静床4。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2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后置椅把3、静床4。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3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静床3。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4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后置椅把3、静床4。
进一步的,所述的与静床一体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5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静床3。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6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后置椅把4。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四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7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床侧框3。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8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后置椅把3。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二面框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39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床屏框1、床尾框2。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图40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后置椅把3。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人床多造型前后支架的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图41例的平面布置设有后支架1、前支架2。
进一步的,所述的四面框的床侧框升降图42的升降轴1、2连接转杆3由驱动轮4驱动,所述的升降床侧5紧固在升降轴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晃架软包挡屏图43的晃架面1,前后边沿设有固定软包挡屏2、3,所述的晃架面1的前后侧边沿设有晃动软包挡屏4,所述的晃架面的两侧设有晃动软包5全封闭挡屏。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架软包挡屏图44的起落架前翘1边沿设有晃动软包挡屏2、3,所述的起落架前翘1两侧,固定位4的两侧边沿设有软包挡屏5、6,所述的后翘8、后背7两侧边沿设有全封闭起落软包侧屏9、10,所述的后翘8后端边沿设有软包和底面软包11。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线路图45的控动升降架驱动轮1连接后升降轴驱动轮2至床侧框驱动轮3,所述的自动归位转轴驱动轮4和起落架附件驱动轮5与1、2、3并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床线路图46的控动升降架驱动轮1连接床侧框驱动轮2,所述的起落架附件驱动轮3与1、2并连,所述的与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同升降的“工”字型吊晃架驱动轮5和自动归位轴驱动轮4与1、2并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晃床的电动调节更换人工调节图47的控动升降架驱动轮1,床侧框升降轴驱动轮2,后升降轴驱动轮3,自动归位升降轴驱动轮4均更换转杆和手动转盘至后晃距位,所述的起落架附件驱动轮5更换转杆和手动转盘至前翘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晃床的电动调节更换人工调节图48的控动升降架驱动轮1,床侧框升降轴驱动轮2和与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同升降的“工”字型吊晃架驱动轮3均可更换转杆和手动转盘至后晃距位,所述的自动归位升降轴驱动轮4更换转杆和手动转盘至床一侧,所述的起落架附件驱动轮5更换转杆和手动转盘至前翘位。
Claims (10)
1.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是由五顶和四顶一吊两个不同系列的运动床构成的一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晃床前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尾框底板面,所述的顶晃床后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床屏框底板面内侧与床屏框镶接,所述的顶晃床前晃架的支架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前减振台面,所述的顶晃床的控动升降架紧固在前减振台控动升降架底板面,与减振台面、前晃架支架不相接,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的中心圆柱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所述的吊晃床的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控动升降架与顶晃床相同,紧固在与顶晃床相同位置,所述的吊晃床的一吊是由“工”字型吊晃架的“工”字脚、“工”字背、“工”字肩、吊索转架、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构成,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互不扰床基是由前后减振台、多造型四面框、二面框、前后支架的底板和地板脚撑构成,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床面设置有双人床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双人床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与静床一体无椅把多面形床面、与静床一体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单人床无椅把多面形床面、单人床后置椅把多面形床面,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起落架、后升降轴、自动归位轴、控动升降架、床侧升降、吊晃架升降、限晃转自动归位轴均设置为电动调节和人工调节两种,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双床人、与静床一体、单人床的晃、转、升降、自动归位、减振功能均可选用配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控动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动升降架由驱动轮、转杆、四柱转轴、升降横臂、控动板、止晃臂组成,所述的四柱转轴旋入两侧升降横臂,升降横臂两侧支撑控动板由驱动轮带动转杆带动四柱转轴转动带动控动板升降,所述的止晃臂由同一个驱动轮带动旋转,所述的止晃臂两端顶接前晃架的外晃臂,止晃臂和控动板的顶接同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晃床的五顶,其持征在于:所述的五顶的底端均紧固在互不扰床基面,所述的顶晃床动与静的变换是由控动升降架与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起落架的顶接和断开完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晃床的四顶一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顶一吊的底端均紧固在互不扰床基面,所述的吊晃床动与静的变换是由控动升降架与前支架、后支架、前晃架、吊晃起落架的顶接和断开完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晃转自动归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固定位紧固在后晃架两侧的斜型横臂置中,所述的无椅把起落架和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均可晃、可限晃、可转、可限转、可升降、可自动归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晃床的后升降限晃转自动归位吊晃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晃起落架的固定位紧固在吊索转架下坠的四根吊索连接的两根斜型横臂置中,所述的无椅把吊晃起落架和与吊晃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吊晃起落架,均可晃、可限晃、可转、可限转、可升降、可自动归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晃床的后升降自动归位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圆柱紧固在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由转轴带动升降轴升降,连接顶端内转圆带动外转圆升降,所述的外转圆连接凹凸轮,凹凸轮由驱动轮驱动归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晃床和吊晃床的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起落架同起落的后置椅把起落架的固定位紧固在后晃架的斜型支架上,所述的后置椅把与后翘、前翘同起同落,与晃动起落架的止晃柱同步,与后翘、前翘、止晃柱共用一个驱动结构,所述的驱动结构紧固在斜型支架的下延支架的可用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晃床的吊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晃架是由多造型“工”字架的“工”字脚、“工”字背、“工”字肩构成,所述的多造型“工”字架连接于多造型吊索转架的升降轴和互不扰床基的后减振台面,所述的“工”字脚背上设有一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面设有一固定圆柱筒套进吊晃起落架固定位下坠的限晃罩内限晃,所述的圆柱筒内设有一个索线转柱,由圆柱筒一侧的驱动轮驱动,索线转柱的索线经外延圆柱臂连接限晃罩边沿收放、限转、归位,限晃转自动归位升降台与吊晃起落架同升同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06253.9A CN104643656A (zh) | 2013-11-18 | 2013-11-18 |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06253.9A CN104643656A (zh) | 2013-11-18 | 2013-11-18 |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43656A true CN104643656A (zh) | 2015-05-27 |
Family
ID=5323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06253.9A Withdrawn CN104643656A (zh) | 2013-11-18 | 2013-11-18 |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43656A (zh) |
-
2013
- 2013-11-18 CN CN201310606253.9A patent/CN104643656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39343U (zh) | 一种骨科椅 | |
CN202223456U (zh) | 一种床式轮椅 | |
CN102085144B (zh) | 一种按摩椅机架 | |
CN2889238Y (zh) | 多用护理健身床 | |
CN102894711A (zh) | 一种可四面调节的变形沙发 | |
CN208677781U (zh) | 电动病床 | |
CN201939684U (zh) | 一种按摩椅机架 | |
CN201768126U (zh) | 多功能站立倾斜复健辅助装置 | |
CN108158280B (zh) | 一种能五段式调整躺卧角度的人体工学床垫 | |
CN208510403U (zh) | 一种学生用可调节多功能矫正坐姿座椅 | |
CN102058459A (zh) | 头低脚高位康复调理床 | |
CN102266172A (zh) | 多功能倒睡保健床垫 | |
CN210056670U (zh) |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训练按摩装置 | |
CN201312661Y (zh) | 倒睡保健床垫 | |
CN219681053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104643656A (zh) | 五顶四顶一吊休闲运动床 | |
CN202269717U (zh) | 多功能倒睡保健床垫 | |
CN2917611Y (zh) | 具有手动联动装置的方便病床 | |
CN204033647U (zh) | 一种左右侧卧式医疗床 | |
CN204501319U (zh) | 心衰病人专用多功能病床 | |
CN103767375A (zh) | 躺式多向转动摆摇椅 | |
CN104546340A (zh) | 一种医用多功能病床 | |
CN106308990A (zh) | 颈椎腰椎悬吊牵引装置 | |
CN208625035U (zh) | 一种智能电动床垫用平衡结构 | |
CN201516142U (zh) | 一种医用刮痧理疗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Zhang Jinca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