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0230B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40230B CN104640230B CN201310545032.5A CN201310545032A CN104640230B CN 104640230 B CN104640230 B CN 104640230B CN 201310545032 A CN201310545032 A CN 201310545032A CN 104640230 B CN104640230 B CN 1046402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bs
- backoff
- occupied
- base station
- d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UE)的接入方法,包括: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发送数据。对应上述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UE的内部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蜂窝网络中的一种用户设备(UE)接入方法及UE。
背景技术
传统的蜂窝网络是一个基于调度的系统。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当UE有数据要发送时,UE需要先向基站(eNB)发送一个调度请求;eNB收到该调度请求后,为该UE分配上行传输资源,并且通过专用控制信道(PDCCH)通知该UE所分配的资源。UE在得到资源分配的通知之后,才能发送数据。上述发送调度请求-分配资源-通知资源分配结果的交互过程导致在基于调度的系统中UE的接入时延至少需要11毫秒,而且无法进一步降低。这样长的接入时延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是可以满足系统的要求的。然而,随着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基于调度的接入机制的接入时延较长而且无法降低的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例如,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云端业务将大量开展,云端的额外处理带来的处理时延以及数据的传输时延的增加将导致用户对端到端的时延将更加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降低蜂窝网络中UE的接入时延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设备的处理时延以及数据的传输时延。因此,如何降低蜂窝网络中UE的接入时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E接入方法,以减小UE的接入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包括: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上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时,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发送数据。
其中,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包括: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确定UE需要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时隙数a,并将回退计时器的初值设置为a;其中,a为一个值介于1和CW之间的随机数。
其中,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包括:基站监控小区内负荷;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重时,基站广播当前小区内的UE数;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不重时,基站广播当前的系统利用率;以及当接收到当前小区内的UE数时,UE按照系统是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当收到系统利用率时,UE按照系统是非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
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包括:对所述UE的链路时延求导数,确定所述UE的链路时延的导数为零时UE要占用的RB数变量的值,将该值作为UE要占用的RB数。
UE的链路时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DelayUE=Tbackoff+Ttransmission,其中,Tbackoff为回退时延;Ttransmission为传输时延。
回退时延Tbackoff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RB_total_idle是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slot就是一个时隙的时间。
回退时延Tbackoff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RB_total_idle是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slot就是一个时隙的时间。
传输时延Ttransmission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Transmission_size是队列中所有包的总长度或者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或者是最大传输时间折算过来的传输包大小;m是由选定的编码调制方式所决定的单个RB的传输速率。
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包括:所述回退步长为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与UE要占用的RB数之商取整后的数值。
其中,发送数据包括:根据UE要占用的资源块数目,从当前所有空闲的RB中挑选UE占用的资源块,并用所选择的UE占用的资源块来发送数据。
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之后,UE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基站根据UE上报的SRS进行UE间信道相关性的判断,并向UE发送竞争窗调整指示;UE根据竞争窗调整指示调整竞争窗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UE,包括:
回退计时器初始化单元,用于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
资源块RB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
回退单元,用于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
特别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竞争窗口调整方法,包括:基站监控小区内负荷;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重时,基站广播当前小区内的UE数;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不重时,基站广播当前的系统利用率;以及当接收到当前小区内的UE数时,UE按照系统是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当收到系统利用率时,UE按照系统是非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
从上述UE接入方法的流程以及UE的结构可以看出,UE可以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以及检测到的当前信道上空闲的RB数动态调整UE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步长,使得UE在自身占用的RB数较少和/或空闲的RB数较多时可以快速完成时间域上的回退,降低接入时延,实现UE的快速接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2为应用如图1所示的UE接入方法时多个UE竞争信道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接入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UE接入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随着新型业务的出现,用户对新型业务端到端的时延将会更加敏感,因此,如果可以降低UE的接入时延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设备的处理时延以及数据的传输时延。
此外,从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看,在未来为了扩大系统容量,越来越多的小小区(small cell)会被加入到原来的宏基站下。在这种拓扑结构下,每个小小区对应的微基站下的UE数会远远小于原来的宏基站。如果在微基站侧引入基于竞争(CB)的UE接入方案,其竞争冲突问题并不会太明显。
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本发明提出了在小小区中引入基于竞争的UE接入方法。事实上,基于竞争的UE接入机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接入机制,目前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就是基于竞争机制的。然而,由于WLAN和长期演进系统(LTE)在物理层上存在较大区别,在LTE中直接应用现有的基于竞争的UE接入机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LTE和WLAN在物理层上的最大差异在于,WLAN的子载波宽度为312.5kHz,其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长度为4微秒(μs);而LTE的子载波宽度只有15kHz,其对应的OFDM符号长度为71μs。在基于时隙(slot)的竞争系统中,一个slot的长度最少应该大于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在WLAN中,考虑到上下行转换,一个slot的长度为9μs。那么在LTE系统中,一个slot最少也要为71μs。这么长的slot值,会使得竞争时的空闲时延和冲突后的代价都变得非常大,这已经成为在LTE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UE接入方法,通过提高时间域上的回退(backoff)速度来解决LTE系统中由于slot长度过长造成的竞争时的空闲时延和冲突后的代价都变得非常大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主要考虑到LTE/LTE-A的正交频分接入特性,通过增加频率上的回退来弥补时间域上回退时间过长的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知晓,在WLAN系统中,UE一旦获得占有信道的机会,将会占用整个带宽,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频率上的回退,UE首先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自身占用的子载波数目。在下文中,为了描述时便于和LTE系统统一,用资源块(RB)来代替上述子载波。也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自身占用的RB数。UE在竞争成功后,将只会占用自身需要的RB数。在本发明中,将这种方式称为频率域的回退。特别地,UE要占用的RB数越少,就认为其在频率域上的回退越大;UE要占用的RB数越多,就认为其在频率域上的回退越小。那么相应地,若UE在频率域上的回退越大,其在时间域上的回退就可以越快;而若UE在频率域上的回退越小,其在时间域上的回退就应该越慢。也即,如果UE要占用的RB数越少,就可以越增加该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使得UE可以越快速完成时间域上的回退;而如果UE要占用的RB数越多,就应当越减少该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使得UE可以越慢速的完成时间域上的回退。特别地,当UE选择占用全部带宽时,则认为其在频率域没有回退,那么该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就和传统的WLAN一样,保持为1不变。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接入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接入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01:设置回退计时器的初值。
具体而言,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第一步: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根据目前实际使用的WLAN协议,其竞争窗口的大小默认为是31个slot。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CW可以是任意预先确定的固定数值,例如31个slot。
第二步:确定UE需要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时隙数a,并将回退计时器的初值设置为a。
在本步骤中,UE在发包之前,会生成一个随机数a,该随机数的值介于1和CW之间。
已知在现有的基于竞争的UE接入机制下,UE将连续监测信道,在发现信道累计空了a个slot后,才会发送自身的数据包。
步骤102:确定UE要占用的RB数。
在本步骤中,UE要占用的RB数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包的等候时延和传输时延。例如,如果UE要占用的RB数较多,则数据包的等候时延将增加,而其传输时延将减小;而如果UE要占用的RB数较少,则数据包的等候时延将减小,而其传输时延将增加。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选择一个RB数目的值使得该数据包的整个链路时延最小,即令从数据包进入媒体接入控制(MAC)队列开始,到基站收到这个数据包为止的整个时延最小。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以优化链路时延为最终目标来确定UE要占用的RB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化目标只是确定UE要占用的RB数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按照实际系统的需求,选择其他优化目标来确定UE要占用的RB数。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详细说明如何确定UE要占用的RB数目的。
在本例中,UE的链路时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也即UE的链路时延DelayUE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DelayUE=Tbackoff+Ttransmission+Tfrozen (1)
其中,Tbackoff为回退时延,当UE监听到信道空闲时,他的回退计时器会减去一个步长值。回退时延Tbackoff就是从开始回退,到回退计时器为0所需要的时间。Tfrozen为回退计时器冻结时延,当UE监听到其他UE占用了信道时,它会冻结自己的回退计时器。回退计时器冻结时延Tfrozen就是回退计时器冻结的总时长。Ttransmission为传输时延,是UE发送这个数据包到基站收到这个数据包的时间。
其中,回退时延Tbackoff可以按照均值来计算,也可以按照实时的回退时延来计算。若按照均值计算,则如下公式(2)所示:
若按照实时的回退时延来计算,则如下公式(3)所示:
其中,a=random(1,CW),即a为其值介于1和CW之间的随机数;其中,RB_total_idle是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slot就是一个时隙的时间,在LTE系统中可以取71μs。
另外,传输时延Ttransmission可以通过如下公式(4)计算得到:
其中,Transmission_size取决于具体的传输方案,其值可以是队列中所有包的总长度,也可以是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这类似于WLAN中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或者是最大传输时间(类似于WLAN中的竞争流传输机会(TxOP))折算过来的传输包大小等等;m是由选定的编码调制方式所决定的单个RB的传输速率。比如,LTE在单天线的情况下,选择了64QAM和3/4码率时,单个RB的传输速率m就为0.76Mbps。
当RB_selected小于RB_total_idle,计时器就会按照一个特定步长回退,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冻结时延Tfrozen记为0,也即在这种情况下DelayUE=Tbackoff+Ttransmission。
基于上面的描述,经过研究发现,减少链路时延这一凸优化问题,其实只有RB_selected这样一个变量。一个单变量的凸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只需要对UE的链路时延DelayUE求导数即可得到。
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首先对DelayUE求导数,确定令DelayUE的导数为零时的RB_selected的值,将该值作为UE要占用的RB数。
步骤103: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
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5)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step。需要说明的是,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应当是对下述公式(5)计算结果取整后的数值。
在确定了UE占用的RB数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竞争信道的阶段了。
步骤104:监测当前信道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将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然后返回步骤103,直至回退计时器为零。即在回退计时器清零时执行步骤105;而在回退计时器没有清零时返回到步骤103。
在本步骤中,若回退步长大于回退计时器当前的值,则直接将回退计时器清零。
步骤105:发送数据。
在本步骤中,在回退计时器为零时,UE可以从当下所有空闲的RB中挑选RB_selected个RB来发送数据。具体而言,UE可以采用随机挑选的方案,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好的准则来挑选,例如挑选性能最好的RB等。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在上述基于竞争的UE接入机制下,多个UE是怎样协调工作的。假设小小区中有3个UE,系统的总RB数目为10。假定竞争窗口最优值为CW为7。基于这个竞争窗口值,UE A生成的随机回退时隙数为6;UE B生成的随机回退时隙数为4;UE C生成的随机回退时隙数为5。接下来,每个UE再按照自身的业务等情况,按照上文描述的方法,计算自己需要的RB数目。在示例中,假设UE A一次发送需要占用5个RB,UE B一次发送需要占用3个RB,UE C一次发送需要占用1个RB。假设这3个UE同时开始回退,那么他们竞争信道的过程将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3个UE在slot0同时开始回退。它们一开始都分别检测到信道上有10个RB是空闲的。由于UE C占用的RB数为1,所以UE C的回退步长为10;而它的随机回退时隙数为5,所以只经过一个slot,UE C的回退计数器就变为0了。于是,UE C在slot1就可以选择一个RB发送数据了。而对于UE A和UE B,由于它们确定的自身占用的RB数比较大,所以他们还必须要继续等待回退计数器清零。在slot1,UE B监听到还有9个RB空闲,而自占用的RB数为3,所以,UEB的回退步长就为3。同理,UE A的回退步长为1。如图2所示,在每个slot,每个UE都会根据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以及自身占用的RB数来调整自己的回退步长。直到自身的回退计数器清零,再从空闲的RB中选择RB发送数据。
在上述UE接入方法中,可以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以及检测到的当前信道上空闲的RB数动态调整UE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步长,使得UE在自身占用的RB数较少和/或空闲的RB数较多时可以快速完成时间域上的回退,降低接入时延,实现UE的快速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1的第一步中,还可以进一步基于竞争接入系统的接入时延数学模型对竞争窗口的大小CW进行优化。目前,针对竞争接入系统的接入时延数学模型分析相对比较成熟:一种是饱和状态下的接入时延分析;另外一种是非饱和状态下的接入时延分析。所谓饱和状态,即假设每个UE,时时刻刻都有无穷的包要发。而非饱和状态的分析,根据真正的业务模型生成数据包,并且满足小区内所有UE的业务量(也称之为小区负载)小于整个系统的饱和吞吐量的假设。根据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在饱和状态下,UE数目是影响最优竞争窗口值的关键因素。而在非饱和状态下,小区负载和UE数都是影响最优竞争窗口值的关键因素,而且相比较起来小区负载的影响更为重要。
基于对以上认识的综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竞争窗口的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步骤101的第一步中,用于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基站(小小区基站)监控小区内负荷;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重时(例如,系统利用率大于或等于0.7时),基站广播当前小区内的UE数;而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不重(例如,系统利用率小于0.7时)时,基站广播当前的系统利用率(负荷/饱和吞吐量)ρ。当接收到当前小区内的UE数时,UE按照系统是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当收到系统利用率ρ时,UE按照系统是非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
具体而言,当小区内负荷较重时(例如,系统利用率大于或等于0.7时)可以认为小区内用户的业务流模型近似于full-buffer模型。那么则可以用如下公式(6)进行最优CW的计算:
其中,pcollision=1-(1-psend)N-1,N表示小区中的用户数目,MTU表示最大传输单元,Data_rate是系统的传输速率。
而当小区内负荷较轻时(例如,系统利用率小于0.7时),就需要按照用户的具体业务模型来计算最优的CW。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接入时延和CW的关系进行推导,得出最优的CW值。经过仿真验证发现,当小区内负荷较重时,采用这一方法,会导致数学分析得到的最优CW和仿真所得到的最优CW偏差较大。因此,只在小区内负荷较轻时,使用这一方法。如下公式(7)给出了用户i的接入时延di和竞争窗口的关系:
其中,N表示用户数目,C表示系统的服务速率(即物理层的传输速率),P表示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ρ表示系统在饱和时的最大利用率(这个值和CW有关,可以在full-buffer假设条件下得到),ωi和分别表示数据包大小分布的一阶矩和二阶矩。本实施例的目的是要找到平均接入时延最小的CW设置,因此根据di获得如公式(8)所示的平均接入时延。
由于最小化平均接入时延这一优化问题只有CW一个变量,因此只需对公式(8)求导,并令求导后的表达式为0,即可计算出最优CW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给出了应用上述方法的信令流程,如图3所示。
在步骤301,UE向基站(例如微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
在步骤302,基站向UE发送指示进行定时调整;
上述步骤301和302可以参考LTE系统中的UE同步机制。
在步骤303,基站向UE发送系统信息块,包括其小区内UE的数目以及系统利用率等信息;
在步骤304,UE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块确定竞争窗口值CW;
在步骤305,UE确定自身要占用的RB数以及回退步长,并监听信道,在监听到空闲RB数大于自身要占用的RB数时,进行回退,直至回退计数器的值为零;
在步骤306,UE在空闲的RB中选择自身占用的RB;
在步骤307,UE发送数据。
在上述流程中,当信道相关性较高时,在选择自身占用的RB时,如果UE的准则是选择性能最好的RB,那么在相关性高的UE之间,很可能会容易发生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上述步骤304确定竞争窗口值CW之后,进一步由UE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这样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SRS进行UE间信道相关性的判断,并进一步向UE发送竞争窗调整指示,然后UE就可以根据竞争窗调整指示调整竞争窗大小。例如,在UE间的信道相关性较大时通过加大竞争窗,来避免冲突过高的问题。
从上述竞争窗口调整方法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根据小区内的UE数以及UE的业务量对竞争窗口的大小CW进行优化,使得在小区内的UE数较多和/或UE的业务量较重的时候适当增加竞争窗的大小,以减少竞争碰撞的概率;而在小区内的UE数较少和/或UE的业务量较轻的时候适当减小竞争窗的大小,以减少UE的接入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上述这种竞争窗口的调整方法直接应用到现有的基于竞争的UE接入方法中,也可以减少UE的接入时延。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给出了这样的一种UE接入方法,其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小区的负载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步骤402:确定UE需要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时隙数a。
在本步骤中,UE在发包之前,会生成一个随机数a,该随机数的值介于1和CW之间。
步骤403:监测信道,在监听到信道累计空了a个时隙后,发送自身的数据包。
根据上述UE接入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UE,其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
回退计时器初始化单元501,用于确定回退计时器初始值;具体而言,回退计时器初始化单元501可以首先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确定UE需要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时隙数a,并将回退计时器的初值设置为a;其中,a为一个值介于1和CW之间的随机数;
RB数确定单元502,用于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
回退单元503,用于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
数据发送单元504,用于发送数据。
更进一步上述回退计时器初始化单元501可以根据上述竞争窗口的调节方法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资源块RB数确定单元502可以根据上述步骤103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
回退单元503可以根据上述步骤104和105进行时间域上的回退,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
如前所述,上述UE可以根据自身要占用的RB数以及检测到的当前信道上空闲的RB数动态调整UE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步长,使得在自身占用的RB数较少和/或空闲的RB数较多时可以快速完成时间域上的回退,降低接入时延,实现UE的快速接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户设备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
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
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上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时,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
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包括:
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确定UE需要在时间域上回退的时隙数a,并将回退计时器的初值设置为a;其中,a为一个值介于1和CW之间的随机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包括:
基站监控小区内负荷;
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重时,基站广播当前小区内的UE数;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不重时,基站广播当前的系统利用率;以及
当接收到当前小区内的UE数时,UE按照系统是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
当收到系统利用率时,UE按照系统是非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包括:对所述UE的链路时延求导数,确定所述UE的链路时延的导数为零时UE要占用的RB数变量的值,将该值作为UE要占用的RB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链路时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DelayUE=Tbackoff+Ttransmission
其中,Tbackoff为回退时延;Ttransmission为传输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退时延Tbackoff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W是竞争窗口的大小,RB_total_idle是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slot就是一个时隙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退时延Tbackoff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a是所述回退计时器的初值,RB_total_idle是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slot就是一个时隙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延Ttransmission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Transmissio_n size是队列中所有包的总长度或者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或者是最大传输时间折算过来的传输包大小;RB_selected是UE要占用的RB数;m是由选定的编码调制方式所决定的单个RB的传输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包括:所述回退步长为监测到的空闲RB总数与UE要占用的RB数之商取整后的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数据包括:根据UE要占用的资源块数目,从当前所有空闲的RB中挑选UE占用的资源块,并用所选择的UE占用的资源块来发送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之后,UE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基站根据UE上报的SRS进行UE间信道相关性的判断,并向UE发送竞争窗调整指示;UE根据竞争窗调整指示调整竞争窗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E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包括:
基站监控小区内负荷;
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重时,基站广播当前小区内的UE数;当基站发现小区内负荷不重时,基站广播当前的系统利用率;以及
当接收到所述当前小区内的UE数时,UE按照系统是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当收到所述系统利用率时,UE按照系统是非饱和状态确定竞争窗口的大小CW。
13.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退计时器初始化单元,用于确定回退计时器的初值;
资源块RB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UE要占用的资源块RB数;
回退单元,用于根据UE要占用的RB数确定UE在时间域上的回退步长,监测当前信道空闲的RB数,当监测到的空闲的RB数目大于或等于UE要占用的RB数,将所述回退计时器的数值减少一个回退步长,重复执行本步骤直至所述回退计时器清零;以及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45032.5A CN104640230B (zh) | 2013-11-06 | 2013-11-06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JP2014222942A JP6437273B2 (ja) | 2013-11-06 | 2014-10-31 | ユーザ機器のアクセス方法、ユーザ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45032.5A CN104640230B (zh) | 2013-11-06 | 2013-11-06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40230A CN104640230A (zh) | 2015-05-20 |
CN104640230B true CN104640230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3194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45032.5A Active CN104640230B (zh) | 2013-11-06 | 2013-11-06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37273B2 (zh) |
CN (1) | CN1046402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86406A1 (ko) | 2015-05-16 | 2016-11-24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비인가 대역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CN106559907A (zh) | 2015-09-24 | 2017-04-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确定竞争窗口大小的方法、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
EP3498033B1 (en) | 2016-08-12 | 2020-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bt parameters for srs transmission |
CN109257794B (zh) * | 2017-07-13 | 202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设备 |
CN110719649B (zh) * | 2018-07-12 | 2023-0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188545B (zh) * | 2019-07-02 | 2022-12-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基站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6134A (zh) * | 2007-05-31 | 2008-12-0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相应终端和基站 |
CN102378364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WO2012064775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
CN102823316A (zh) * | 2010-03-05 | 2012-12-12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减小lte高级网络和增强的pucch中的等待时间的具有无竞争反馈的基于竞争的传输 |
WO2013107365A1 (zh) * | 2012-01-17 | 2013-07-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64867A (ko) * | 2003-01-10 | 2004-07-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메시지의 전송 구간을제공하는 방법 |
JP4477022B2 (ja) * | 2007-02-27 | 2010-06-0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無線ノー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8252565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Nec Corp |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端末の通信制御方法。 |
-
2013
- 2013-11-06 CN CN201310545032.5A patent/CN104640230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0-31 JP JP2014222942A patent/JP643727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6134A (zh) * | 2007-05-31 | 2008-12-0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相应终端和基站 |
CN102823316A (zh) * | 2010-03-05 | 2012-12-12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减小lte高级网络和增强的pucch中的等待时间的具有无竞争反馈的基于竞争的传输 |
CN102378364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随机接入的系统 |
WO2012064775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
WO2013107365A1 (zh) * | 2012-01-17 | 2013-07-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091132A (ja) | 2015-05-11 |
JP6437273B2 (ja) | 2018-12-12 |
CN104640230A (zh) | 2015-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49632B2 (en) | Selection of grant and CSI | |
US20220353947A1 (en)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activity timer and a semi-persist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f aa wireless device | |
EP2826326B1 (en) | Random access channel enhancements for lte devices | |
US20240073809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 |
CN104640230B (zh)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
EP3038424B1 (en) | Improved allocation of uplink resourc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networks | |
JP6921994B2 (ja) | 多重搬送波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限された送信能力を有する端末のv2x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 |
CN106559795B (zh) | 一种确定lbt模式的方法、装置和实现lbt模式切换的方法 | |
CN116746270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2013708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9083577A (ja) | サイクリック・プレフィックスの長さを設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2015503290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8282904B (zh) | 用于蜂窝网通信系统的免调度资源使用方法及装置 | |
KR101783482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프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7049894A1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3097473A1 (zh) | Prach的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WO2013104296A1 (zh) |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180352550A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WO2015096011A1 (zh) | 多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
EP3383122B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nd device thereof | |
Miuccio et al. | Joint conges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ssive MTC in 5G networks based on SCMA | |
WO2020089193A1 (en) | Technique for random access on an unlicensed channel | |
EP4000343B1 (en) |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
WO2020218348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10268792A (zh) | 用于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基站、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