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9485B -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39485B CN104639485B CN201310560552.3A CN201310560552A CN104639485B CN 104639485 B CN104639485 B CN 104639485B CN 201310560552 A CN201310560552 A CN 201310560552A CN 104639485 B CN104639485 B CN 1046394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signal
- modified
- sub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28 wav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ereo-Broadcasting Method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适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依据主载波偏移值、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与副反馈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通信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测系统。
背景技术
A2立体声(A2Stereo)系统是一种用于广播电视(Broadcast Television)的数字音频传输系统。详而言之,为了满足不同语系的使用者或者是提供立体声的服务,许多电视节目在传输时,会采取同时传送两组信号的形式(即主声道信号与副声道信号的形式)以供使用者选择。亦即,除了承载主声道音频的主载波外,还会提供承载副声道音频的副载波,以实现双声道系统;或是为了提供立体声的服务,将左右两声道的音频混合后,分别由主载波与副载波传递。一般而言,主载波与副载波的频率在频谱上是相互分离。当接收端电路接收到传输信号时,接收端电路会依据已知载波频率分别取得主声道信号以及副声道信号,并且分别进行解调,以便取得主声道的音频信号以及副声道的音频信号;或是将主载波与副载波解调,并重新混音后,取得左声道与右声道两路的立体声音频。
然而,基于系统上的差异(传输端与接收端间的差异)或者是传输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接收端电路所接收到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可能产生偏移,而进一步地造成主声道信号与副声道信号在解调时产生错误。图1A~1B为一种载波频率偏移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传送端电路所发送出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分别为载波频率fc0以及载波频率fc1,但这些信号传输至接收端电路后,可能如同图1B所示,其主载波与副载波接发生载波频率偏移,而使得在接收端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改变至fc0’以及fc1’。
为了避免前述可能发生的载波频率偏移影响对传输信号S的解调,已知技术常使用反馈的方式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图2为已知技术中常见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并以图1A与1B的载波频率偏移为例,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包括标准检测器(standard detector)120、解调装置140与解调装置160。当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接收传输信号S后,由标准检测器120检测传输信号S属于哪一种通讯协议,然后将所属通讯协议的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标准载波频率,例如其中心频率为fc0以及fc1)分别提供至解调装置140与解调装置160,而解调装置140与解调装置160更分别接收传输信号S。
解调装置140根据已知主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通过混波器(mixer)142、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144与载波偏移计算器(carrier offset calculator)148计算实际主声道信号S0’的主载波频率fc0’以及主声道的已知主载波频率fc0之间的差值作为主载波偏移值f0 nos,如图1B所示。接着,主载波偏移值f0 nos重新反馈至解调装置140的混波器142以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再通过低通滤波器144、调频信号解调器(FMdemodulator)146完成解调,以正确地取得主声道信号S0’(载波中心频率为fc0’)。解调装置160同样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通过混波器162、低通滤波器164与载波偏移计算器168计算实际副声道信号S1’的副载波频率fc1’以及副声道的已知副载波频率fc1之间的差值作为副载波偏移值f1 nos,如图1B所示。其后,副载波偏移值f1 nos重新反馈至解调装置160的混波器162以完成传输信号S的解调,进而正确地取得副声道信号S1’(载波中心频率为fc1’)。
图2所提供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中,解调装置140与解调装置160分别独立地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与解调。然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并不能适用于解决所有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图1C~1D为两种的载波频率偏移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1C,若接收端电路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因载波频率偏移而在频谱上比接收端电路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更为接近传送端电路所输出的主声道信号S0,则解调装置140很有可能因载波频率校正,而将副声道信号S1’识别为主声道信号S0而进行解调,使得主声道信号S0’上的音频信号因而丢失。
相反地,请参照图1A与1D,若接收端电路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因载波频率偏移而在频谱上比接收端电路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更为接近传送端电路所输出的副声道信号S1,则解调装置160很有可能在解调时,将主声道信号S0’识别为副声道信号S1而进行解调,使得副声道信号S1’上的音频信号因而丢失。因此,如何提供更为精确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系统,以确保接收端电路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上的音频信号皆不会因载波频率偏移而在解调过程中丢失,仍是许多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努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可以比对传输信号中的主载波与副载波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以正确地对传输信号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具有载波偏移协调器以比对传输信号中的主载波与副载波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并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至主解调装置与副解调装置,进而正确地对传输信号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适用于用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以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根据主载波偏移值、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与副反馈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适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包括标准检测器、主解调装置、副解调装置以及载波偏移协调器。标准检测器用于提供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主解调装置与副解调装置耦接至标准检测器,依据已知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载波偏移协调器耦接至主解调装置与副解调装置,接收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并根据主载波偏移值、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与副反馈信号。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以及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通过计算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并且依据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对传输信号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换言之,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会同时作为对传输信号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的依据,以精确地执行载波频率校正。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所提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以及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还利用传输信号的多个参数,例如载波功率、模式指示符号以及信噪比作为依据,以精确地执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1G为载波频率偏移的示意图。
图2为已知技术中常见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7A~7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9A~9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10A~10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12A~12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标号说明]
S0、S0’:主声道信号 S1、S1’:副声道信号
S:传输信号 flag:旗标值
fc0、fc1:中心频率 f0 nos、f0 os:主载波偏移值
f1 nos、f1 os:副载波偏移值 f0 fb:主反馈信号
f1 fb:副反馈信号 f0 tos:测试主载波偏移值
f1 tos:测试副载波偏移值 fth:频率偏移阈值
P0、P1:载波功率
100、200、500、700、1000: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120、220、520、720、1020:标准检测器
140、160:解调装置
240、540、740、1040:主解调装置
545、745:主功率计算器 1047:主载波质量检测器
260、560、760、1060:副解调装置
565、765:副功率计算器 1067:副载波质量检测器
767:模式检测器
142、162、242、262、542、562、742、762、1042、1062:混波器
144、164、244、264、544、564、744、764、1044、1064:低通滤波器
146、166、246、266、546、566、746、766、1046、1066:调频信号解调器
148、168、248、268、548、568、748、768、1048、1068:载波偏移计算器
280、580、780、1080:载波偏移协调器
S320~S348、S620~654、S820~S856、S920~S956、S1120~S1152: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用于在接收端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其特别在于利用不同频带上的信号交互比对,并且通过协调的方式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的示意图。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包括标准检测器220、主解调装置240、副解调装置260以及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3与图4,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于步骤S320中,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由标准检测器220提供)、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通过混波器242、262、低通滤波器244、264以及载波偏移计算器248、268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耦接至标准检测器220以分别接收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并且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内的装置可以如图2中的解调装置140与解调装置160一般,故在此不再赘述。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耦接至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并接收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于步骤S340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依据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
更详细而言,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主载波偏移值f0 os、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频率偏移阈值fth,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能正确地判定传输信号S是否需要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进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经调整后的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会再次用于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此外,对于已经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的信号,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还用来判断其载波频率是否已经正确地被校正。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图5所示实施例可以参照图4的相关说明而类推之。请参照图5,于步骤S340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在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时,是通过主载波偏移值f0 os、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频率偏移阈值fth作为判断依据。若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以及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皆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时(|f0 os|<fth以及|f1 os|<fth),则于步骤S341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而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对传输信号S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中的多组音频信号(或者是数据信号)。频率偏移阈值fth可以设定为100kHz至120kHz。
详细而言,通过设定偏移阈值fth,若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以及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皆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代表传输信号S的载波频率偏移并不严重或者是已经被修正,而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可以正确地解调出多组音频信号。换言之,以图1B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为例,即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并未对信号解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传输信号S中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被正确地认知。此时,传输信号S经由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中的低通滤波器244、264以及调频信号解调器246、266进行解调,以取得其中的音频信号。
若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则更进一步审视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间的关系,以判断图1C与图1D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是否发生,并且是否影响对传输信号S的解调。
以图1C中的载波频率偏移为例,在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大于主载波(主声道信号S0)的频率的情况下,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其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举例而言,于图1C中,接收端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在频谱的位置上落于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之间。由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因载波频率偏移而在频谱上比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更为接近主声道信号S0,因而使得解调装置在解调过程中,错误地将副声道信号S1’识别为主声道信号S0。此时,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所得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fc1’-fc0)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fc1’-fc1)会满足主载波偏移值与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与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fc1+f1 os)的关系(fc0+f0 os≒fc1+f1 os)。
当主载波偏移值与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与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时,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进一步地于步骤S342中,由载波偏移协调器280检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是否为设定初始值。于本实施例中,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的设定初始值可以分别为0,但不以此为限。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为设定初始值,则于步骤S343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记录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并且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依据旗标值flag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一。反之,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不为设定初始值,则于步骤S344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依据旗标值flag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一。于本实施例中,旗标值flag设定为0与1。若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判断旗标值flag为0(flag=0),则步骤S345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一,并且设定旗标值flag为1。于本实施例的步骤S345(图5)中,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被调整为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反之,若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判断旗标值flag为1(flag=1),则步骤S346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另一,并且设定旗标值为0。依照前述实施例,则于本实施例的步骤S346中,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被调整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详细而言,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可以分别由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回传至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的混波器242与262,以达到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偏移修正的效果。换言之,不论是进行步骤S345或者是步骤S346,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会重新回到步骤S320,而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再次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通过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新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并且再次于步骤S340中,由载波偏移协调器280比较主载波偏移值f0 os、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频率偏移阈值fth,以决定现有的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是否能协助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正确地进行解调。此外,于正确地进行解调后,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还重新设定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为设定初始值,以再次进行载波频率校正。
本发明所提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可以适用于多种载波频率偏移的情形,并达到正确地校正载波频率偏移的效果。以图1D为例,其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于频谱上落在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之间。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最大,并且在频谱上相比于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是较为远离副声道信号S1。在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时,图1D的载波偏移情形仍旧符合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的关系(fc0+f0 os≒fc1+f1 os),因而可以正确地被认知而进行校正。
图1E~1F为一种载波频率偏移的示意图。于图1E中,在频谱上,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fc0’<fc1’<fc0<fc1)。而于图1F中,在频谱上,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fc1<fc0<fc1’<fc0’)。然而不论何种频率偏移情形,基于其载波偏移情形仍旧符合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的关系(fc0+f0 os≒fc1+f1 os),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200可以正确地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
值得注意的是,图1C中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是以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大于主载波(主声道信号S0)的频率的情况为例。然而,若是在主载波(主声道信号S0)的频率大于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的情况下(fc0>fc1)(未绘示),当接收端的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发生载波频率偏移时,其仍然满足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的关系(fc0+f0 os≒fc1+f1 os)。举例而言,例如是在频谱上,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fc1’<fc0’<fc1<fc0)又或者是例如是在频谱上,所接收的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所接收的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大于主声道信号S0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大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1)(fc1<fc0<fc1’<fc0’)。换言之,纵使在主载波(主声道信号S0)的频率大于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的前提下,判断如何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的标准不需要相应地改变。
于步骤S320~S346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通过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来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偏移修正,并再次确认传输信号S是否正确地补偿频偏并且能正确地被解调以取得其中的多个音频信号。
请再次参考图1C,当载波偏移协调器280确认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后,其先于步骤S342中进一步检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是否为设定初始值。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为设定初始值(例如皆为0,即:f0 tos=f1 tos=0),则于步骤S343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记录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并且于步骤S345或S346进一步地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第一次)。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图1C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或者是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图1C的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两者其中之一。若载波偏移协调器280选择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作为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则经由混波器242与262进行对应的升频处理后,传输信号S中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会调整至接近于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此时,由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80再一次所取得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皆会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接着,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停止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进入步骤S341中,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42会通过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对传输信号S进行解调以取得其中的音频信号。
然而,在图1D的载波频率偏移的情形下,若载波偏移协调器280选择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图1D中的副载波偏移值f1 os)作为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则经由混波器242与262进行对应的降频处理后,传输信号S的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反而会偏移得更加严重。请参照图1G,图1G为另一种载波频率偏移的示意图。由于传输信号S的中心频率fc0’以及fc1’因选择图1D中的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图1D中的副载波偏移值f1 os)作为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而被错误地降频。此时,再一次于步骤S320中所得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其中之一的绝对值就有可能大于频率偏移阈值fth,而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在此情况下,由于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已经不为设定初始值,故于步骤S344中,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依据旗标值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第二次),而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另一。
详细而言,图1C~1D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情形,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其中之一若被正确地反馈,即可以使传输信号S的中心频率fc0’以及fc1’调整至接近于主声道信号S0与副声道信号S1的中心频率fc0、fc1(图1C中,选择副载波偏移值f1 os作为反馈信号可以正确地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而于图1D中,选择主载波偏移值f0 os作为反馈信号可以正确地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即是通过反馈测试的方式,对所记录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进行实测,以正确地选择反馈信号。
于步骤S343中,由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依据旗标值flag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换言之,即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判断旗标值是否为1(flag=1)或判断旗标值flag是否为0(flag=0)。若旗标值flag为0时,于步骤S345中,设定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一(例如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并且重新设定旗标值为1。若旗标值flag为1时,则于步骤S346中,设定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f1 tos其中之另一(例如测试主载波偏移值f0 tos)。
由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中的步骤为连续步骤,故旗标值的改变会被保留。具体而言,若于步骤S343产生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时,旗标值为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280设定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后,会重新设定旗标值为0。而若经由步骤S345而进入步骤S344时,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同样依据旗标值(此时旗标值为0)设定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重新设定旗标值为1。
于本实施例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中,若载波偏移协调器280判断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且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不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则载波偏移协调器280于步骤S347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副反馈信号f1 fb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而于步骤S348中,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对传输信号S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此时,主解调装置240与副解调装置260同样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fc0、已知副载波频率fc1、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而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并进行信号解调。
前述实施例仅通过比较主载波偏移值、副载波偏移值与频率偏移阈值的方式,以决定是否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然而本发明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判断是否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的方式,并不限于此。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500的示意图。图7A~7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6与图7A~7B所示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4的相关说明而类推之。请参照图6与图7A~7B,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500还包括主功率计算器545与副功率计算器565,分别设置于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用以计算信号的载波功率。
于本实施例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更通过信号的载波功率,来判断是否进行载波频率校正处理。于步骤S620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解析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于步骤S622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更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于步骤S624中,主功率计算器545与副功率计算器565则用以计算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此外,于步骤S626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计算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的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
接着,于步骤S640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依据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于步骤S640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更于步骤S641中比较比较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与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在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大于主载波(主声道信号S0)的频率的情况下,若载波偏移协调器580判断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且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且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实质上相同时(fc0+f0 os≒fc1+f1 os且P0≒P1),则于步骤S643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其中之一(例如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接着,于步骤S644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此外,于步骤S645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更分别利用主功率计算器545与副功率计算器565计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
于步骤S646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比较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若载波偏移协调器5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P0>P1),则于步骤S647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不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而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反之,若载波偏移协调器5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不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则于步骤S648中,载波偏移协调器580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其中之另一(例如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
于步骤S649中,主协调装置540与副协调装置560通过混波器542、562、低通滤波器544、564,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接着,于步骤S650中,由主功率计算器545与副功率计算器565计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并且于步骤S651中,由载波偏移协调器580比较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若载波偏移协调器580判断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大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P0>P1),则于步骤S652中,主解调装置540与副解调装置560分别对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然而,若载波偏移协调器580判断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于步骤S653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0,并且重回步骤S620,以再次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不同于图5所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载波偏移协调器580更通过比较基频信号间的载波功率P0、P1(例如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来决定传输信号S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是否不存在或正确地被校正。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其余步骤与结构,请参照前述图2~5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700的示意图。图9A~9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8与图9A~9B所示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7B的相关说明而类推之。请参照图8与图9A~9B,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700中,主解调装置740还包括主功率计算器745,而副解调装置760还包括副功率计算器765以及模式检测器767。
相较于图6与7A~7B所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500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于本实施例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于步骤S845中,由模式检测器767检测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中的模式指示符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Dual Sound)或立体声道(Stereo Sound)模式,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847中,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P0>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同样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847中,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不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于步骤S848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在本实施例中,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于步骤S842先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而于步骤S848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但本发明中的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的调整方式不以此为限。
详细而言,模式指示符号通常用于指示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的声音模式。因此,若模式检测器767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中检测到模式指示符号,并且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中的音频信号的声音模式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代表至少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正确地对应至传输信号S中的副载波(副声道信号S1’)的频率。此时,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可视为已经被正确地进行载波频率偏移修正,而可更进一步地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
类似地,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于步骤S851中,由模式检测器767检测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中的模式指示符号。若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同样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853中,对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音频信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判断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大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同样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853中,对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不大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于步骤S854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0,并且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重新回到步骤S820。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其余步骤与结构,请参照前述图2~8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10A~10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10A~10B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同样可应用于图8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700,唯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在流程上有些许不同。于步骤S926中,副解调装置760利用模式检测器767检测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fth,且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则于步骤S942中,载波偏移协调器780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于步骤S943中,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若于步骤S926中所检测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944中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反之,若于步骤S926中所检测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于步骤S945中,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利用主功率计算器745与副功率计算器765计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并且于步骤S946中,载波偏移协调器780比较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P1。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P0>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并且主解调装置740与副解调装置760于步骤S947中,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相反地,若载波偏移协调器7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0不大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P1,则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于步骤S948中,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步骤S949~954,请参照图9中的步骤S849~854,在此不再赘述。与图9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在进行反馈前,先行检测副基频信号中的模式指示符号。在本实施例中,载波偏移协调器780于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或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顺序并不一定先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而后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换言之,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的调整方式不以前述顺序为限。此外,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未描述的部分,请参照前述图2~9B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0的示意图。图12A~12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11与图12A~12B所示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10B的相关说明而类推之。请参照图11与图12A~12B,主解调装置1040与副解调装置1060更分别包括主载波质量检测器(Carrier QualityMeter)1047与副载波质量检测器1067(Carrier Quality Meter)。于本实施例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0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更利用检测信号的信噪比(SNR)的方法,来判断是否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于步骤S1142中,若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判断主载波偏移值f0 os的绝对值或副载波偏移值f1 os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主载波偏移值f0 os与已知主载波频率fc0的和(fc0+f0 os)实质上相等于副载波偏移值f1 os与已知副载波频率fc1的和(fc1+f1 os),则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副载波偏移值f1 os。于步骤S1143中,主解调装置1040与副解调装置10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分别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接着,于步骤S1144中,主解调装置1040更利用主载波质量检测器1047计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SNR),而副解调装置1060更利用副载波质量检测器1067计算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SNR)。若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于步骤S1145中,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而主解调装置1040与副解调装置1060对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音频信号。若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低阈值,则于步骤S1146~1148中,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为主载波偏移值f0 os,而主解调装置1040与副解调装置1060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fc0以及fc1)、主反馈信号f0 fb以及副反馈信号f1 fb,对传输信号S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此外,主解调装置1040更利用主载波质量检测器1047计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而副解调装置1060更利用副载波质量检测器1067计算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
详细而言,若所检测的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其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代表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包含传输信号S中的音频信号。反之,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信噪比为小于信噪比低阈值,则代表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仅包含噪音。换言之,通过检测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1000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可以确认是否需要对传输信号S进行载波频率偏移校正。信噪比高阈值以及信噪比低阈值可随环境以及设定进行变更,在此不作限定。
类似地,若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判断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于步骤S1149中,载波偏移协调器1080不调整主反馈信号f0 fb与副反馈信号f1 fb,而主解调装置1040与副解调装置1060对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传输信号S的音频信号。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为小于信噪比低阈值,则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重新回归至步骤S1120。于本实施例中,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未描述的部分,请参照前述图2~10B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与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通过检测传输信号中的各种参数,例如载波频率偏移值、载波功率、模式指示符号或者是信噪比等,判断传输信号是否需要进行载波频率偏移修正,并且进一步检查经载波频率偏移修正的传输信号是否可以正确地被解调,进而取得其中的音频信号。藉此,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可以避免因严重载波频率偏移所导致的错误的信号解调。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6)
1.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用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以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
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或该副反馈信号,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检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是否为设定初始值;
若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为该设定初始值,记录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作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并依据旗标值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以及
若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不为该设定初始值,依据该旗标值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据该旗标值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旗标值为0,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并改变该旗标值为1;以及
若该旗标值为1,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另一,并改变该旗标值为0。
3.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用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以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
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或该副反馈信号,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不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且调整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对该传输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4.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用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以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
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或该副反馈信号,
其中依据已知该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主基频信号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以及
计算该主基频信号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比较该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以及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且该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实质上相同,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另一;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若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不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检测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音频信号;
若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
若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检测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若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若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检测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12.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用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以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包括:
依据已知主载波频率、已知副载波频率、主反馈信号以及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与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或该副反馈信号,其中所述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分别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若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低阈值,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分别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若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该信噪比低阈值,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14.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用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包括:
标准检测器,用于提供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
主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主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以及主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
副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副载波频率以及副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载波偏移协调器,耦接至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以接收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其中
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检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测试副载波偏移值是否为设定初始值,
若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为该设定初始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记录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作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并且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依据旗标值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
若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不为该设定初始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依据该旗标值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旗标值为0,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并改变该旗标值为1;以及
若该旗标值为1,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测试主载波偏移值与该测试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另一,并改变该旗标值为0。
16.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用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包括:
标准检测器,用于提供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
主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主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以及主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
副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副载波频率以及副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载波偏移协调器,耦接至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以接收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不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调整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而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传输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音频信号。
17.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用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包括:
标准检测器,用于提供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
主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主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以及主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
副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副载波频率以及副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载波偏移协调器,耦接至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以接收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分别包括主功率计算器与副功率计算器;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主基频信号与副基频信号,并计算该主基频信号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分别计算该主基频信号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以及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且该主基频信号与该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实质上相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还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各自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之另一;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再一次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至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各自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不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解调装置还包括模式检测器;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还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副解调装置利用该模式检测器检测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再一次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副解调装置利用该模式检测器检测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解调装置还包括模式检测器,用以检测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还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比较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功率计算器与该副功率计算器各自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该模式检测器检测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
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进一步比较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但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模式指示符号指示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不为双声道模式或立体声道模式,且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不大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载波功率,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25.一种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用于校正具有主载波与副载波的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偏移,其特征在于该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包括:
标准检测器,用于提供已知主载波频率与已知副载波频率;
主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主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以及主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主载波偏移值;
副解调装置,耦接至该标准检测器,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副载波频率以及副反馈信号,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解析,以取得副载波偏移值;以及
载波偏移协调器,耦接至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以接收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副载波偏移值,其中该载波偏移协调器根据该主载波偏移值、该副载波偏移值之间的关系而决定是否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主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或该副载波偏移值的绝对值不小于频率偏移阈值,且该主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主载波频率的和实质上相等于该副载波偏移值与该已知副载波频率的和,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副载波偏移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还分别包括主载波质量检测器与副载波质量检测器;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载波质量检测器与该副载波质量检测器各自计算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至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高阈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一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音频信号;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一修正主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低阈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该主载波偏移值;
其中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再一次依据该已知主载波频率、该已知副载波频率、该主反馈信号以及该副反馈信号,分别对该传输信号进行频率校正,以取得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
其中该主载波质量检测器与该副载波质量检测器各自计算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至该载波偏移协调器;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该信噪比高阈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不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并且该主解调装置与该副解调装置对该第二修正主基频信号与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取得该传输信号中的该些音频信号;以及
其中若该载波偏移协调器判断该第二修正副基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该信噪比低阈值,则该载波偏移协调器调整该主反馈信号与该副反馈信号为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60552.3A CN104639485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60552.3A CN104639485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9485A CN104639485A (zh) | 2015-05-20 |
CN104639485B true CN104639485B (zh) | 2019-01-04 |
Family
ID=5321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60552.3A Active CN104639485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3948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4968A (zh) * | 1999-02-24 | 2000-08-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频偏校正装置及频偏校正方法 |
CN1301447A (zh) * | 1998-04-14 | 2001-06-27 |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 多载波解调系统中精细频率同步化的方法及装置 |
CN1859675A (zh) * | 2006-01-04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577128A (zh) * | 2009-06-03 | 2012-07-11 |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 频率偏移校正 |
CN102790738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频偏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
-
2013
- 2013-11-12 CN CN201310560552.3A patent/CN1046394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1447A (zh) * | 1998-04-14 | 2001-06-27 |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 多载波解调系统中精细频率同步化的方法及装置 |
CN1264968A (zh) * | 1999-02-24 | 2000-08-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频偏校正装置及频偏校正方法 |
CN1859675A (zh) * | 2006-01-04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577128A (zh) * | 2009-06-03 | 2012-07-11 | 意法爱立信有限公司 | 频率偏移校正 |
CN102790738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频偏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9485A (zh) | 2015-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60825A (zh) | 零中频接收机正交误差校正方法 | |
US6430237B1 (en) | Method for accurate signal-to-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s | |
TWI544814B (zh) | 載波頻率偏移校正方法與載波頻率偏移校正系統 | |
US8762096B2 (en) | Trigger generation for digital modulation signal analysis | |
JPH1023475A (ja) | デジタル衛星放送受信機及びそのアンテナレベル表示方法 | |
US10277339B2 (en) |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asuring method | |
CN104639485B (zh) | 载波频率偏移校正方法与载波频率偏移校正系统 | |
CN103581663A (zh) | 电路板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
JP4367479B2 (ja) | デジタル無線局識別方法及びデジタル無線局識別装置 | |
CN210323343U (zh) | 一种超短波双通道宽带测向系统 | |
US20050169410A1 (en) | Digital radio receiver | |
CN106488082A (zh) | 确定补偿参数、对视频信号进行补偿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024657A (zh) | 手持设备音频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 |
JPS62166627A (ja) | 無線通信機 | |
CN109541332B (zh) | 基于宽带锁频和数字鉴频的相位噪声测量装置 | |
CN103281093B (zh) | 基于眼图的判别i/q不平衡扰值类型的方法 | |
CN106130568A (zh) | 一种基于双通道并行数据处理的解调分析方法 | |
JP2006234612A (ja) | Emi測定系異常検出装置,emi測定系異常検出方法,emi測定系異常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JP2018132474A (ja) | 漏洩電波検出装置 | |
JP4452673B2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漏洩信号判定方法 | |
JP2859227B2 (ja) | 移動無線電話装置 | |
JP2885171B2 (ja) | 受信c/n検出方式および検出装置と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 |
CN108880718B (zh) | 调频广播实时监测系统、接收机及调频广播实时监测方法 | |
US20130003811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power measuring method | |
EP2830241A1 (en)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a satellite sig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