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554B - 用于利用近场通信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利用近场通信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20554B CN104620554B CN201380042504.3A CN201380042504A CN104620554B CN 104620554 B CN104620554 B CN 104620554B CN 201380042504 A CN201380042504 A CN 201380042504A CN 104620554 B CN104620554 B CN 104620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uting device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time
- special
- unla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在具有一个或更多处理器的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以及使用近场通信(NFC)协议从第二计算设备接收信息。该信息可以指示能够在第二计算设备处接收的、包括NFC通信协议的多个通信协议。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估计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中的每个传送时间可以指示使用该传送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在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时间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特定通信协议并且使用该特定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有效载荷。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5月30日提交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No.13/905,228的优先权,该美国发明专利申请要求于2012年6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665,018的权益。上述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利用近场通信(“NFC”)来在计算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本文所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是出于总体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达到其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被描述的程度的工作以及说明书的并不以其它方式表明其在提交时作为现有技术的各个方面既不明示也不暗示被承认为针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计算设备(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等)可以被配置为经由NFC进行通信。例如,计算设备可以从有源设备(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或无源设备(NFC标签、钥匙扣等)接收数据以及向有源设备或无源设备传送数据。NFC数据传送速率可能比诸如蓝牙和无线通信协议的其它通信协议数据传送速率更慢。例如,NFC数据传送速率可能被限制为424千比特每秒(kbits/sec),然而蓝牙数据传送速率可能超过2兆比特每秒(Mbits)。相反地,与另一设备建立蓝牙通信会话所需的时间量可能比建立NFC会话所需的时间量大的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具有一个或更多处理器的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使用近场通信(NFC)协议从第二计算设备接收信息。信息可以指示能够在第二计算设备处接收的多个通信协议,包括NFC通信协议。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估计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中的每个传送时间可以指示使用传送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将数据有效载荷从第一计算设备传送到第二计算设备的时间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多个通信协议中的特定通信协议,以及使用特定通信协议将数据有效载荷从第一计算设备传输到第二计算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数据传送速率中的每个数据传送速率可以指示数据传送速率的对应通信协议的期望数据传送速率。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建立时间。建立时间中的每个建立时间可以指示建立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的、在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时间量。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可以基于特定通信协议的数据传送速率和建立时间。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因此,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还可以基于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多个通信协议还可以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无线通信协议和Wi-Fi direct通信协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第一计算设备处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从第二计算设备接收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在第二计算设备处的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可以基于第一计算设备处与该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第二计算设备处与该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此外或可替代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配对时间。每个配对时间可以指示当第一计算设备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第二计算设备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均为开启时将第一计算设备与第二计算设备配对的时间量。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还可以基于与该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配对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电力开启时间。电力开启时间可以指示下述情形之一:(i)当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在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开启时的零;(ii)当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第二计算设备处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将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iii)当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在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将在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iv)当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关闭时,下述时间量中的最大值:(a)将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b)将第二计算设备处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还可以基于与该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电力开启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还可以基于该特定通信协议的配对时间与电力开启时间的总和。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其中,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还基于该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可以基于:
其中,TP是与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传送时间,Size是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RP是与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以及SP是与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建立时间。
此外,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建立时间可以基于:
SP=LP+max|PSP(1),PSP(2)|
其中,LP是与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配对时间,PSP(1)是第一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PSP(2)是第二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计算设备处与第二计算设备建立NFC。在建立NFC期间可以由第二计算设备向第一计算设备提供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具有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操作的处理设备的第一计算设备。操作可以包括上述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的步骤。在其它实施例中,公开了存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的步骤的指令。
根据在下文中提供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进一步的应用领域将会是明显的。应该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特定示例只是意为说明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根据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利用NFC在两个计算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有效载荷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图1的计算设备之一的示例部件的框图;以及
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利用NFC来将数据有效载荷从第一计算设备传输到第二计算设备的示例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面所讨论的,近场通信(“NFC”)数据传送速率可能比与其它通信协议(例如蓝牙或Wi-Fi Direct)关联的数据传送速率更低。相反地,建立NFC会话所需的时间量与其它通信协议相比可以相对地较少。为了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计算设备可以确定通过利用另一通信协议来传送起初旨在经由NFC传送的数据有效载荷。
现在参照图1,描述了例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利用NFC在两个计算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有效载荷的示意图。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一用户10关联并且第二计算设备150与第二用户15关联。虽然在图1中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被描述为移动计算设备,但应该理解的是:这些设备可以是任何适合的计算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设备、台式计算设备、医疗设备以及便携式游戏设备。
为了在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二计算设备150之间建立NFC会话,第一用户10可以在针对第二计算设备150的NFC的有效通信范围20(大约四厘米或更少)内移动第一计算设备100。当第一用户10进入范围20时,第一用户10可以通过向第一计算设备100提供命令,例如通过朝向第二移动设备150轻拍第一计算设备100,来请求经由NFC传送数据包。此外或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在第一计算设备100、第二计算设备150或其组合上执行的应用来向第一计算设备100提供命令。在接收到该命令时,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根据NFC协议来开始配对过程。当完成配对过程时,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可以经由NFC来交换信息。
当在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二计算设备150之间建立了NFC会话时,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从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关于第二计算设备150的能力的信息。从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到的信息可以例如指示能够由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的多个通信协议。基于该信息,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确定是否使用NFC协议或另一通信协议例如蓝牙通信协议、无线通信协议(IEEE 802.11)和Wi-Fi direct通信协议来传输数据有效载荷。为了提供对数据有效载荷的更快传输,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基于针对可利用的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待利用的特定通信协议。
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估计与第二计算设备150能够接收的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如下更充分地描述,每个传送时间可以指示使用该传送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将数据有效载荷从第一计算设备100传送到第二计算设备150的时间量。如下更充分地描述,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多个通信协议中的特定通信协议。当选择了合适的通信协议时,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使用所选择的通信协议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数据有效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0也可以获得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每个数据传送速率可以指示该数据传送速率的对应通信协议的期望数据传送速率(例如,用兆字节每秒或类似的测量)。在这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可以基于该特定通信协议的数据传送速率。
第一计算设备100也可以或可替代地获得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建立时间。每个建立时间可以指示该建立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的在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二计算设备150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的时间量。如下更充分地描述,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可以基于该特定通信协议的配对时间和/或电力开启时间。只作为示例,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可以约等于该特定通信协议的配对时间与电力开启时间的总和。
此外,建立时间可以基于在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每个通信协议可以在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具有对应的通信模块(NFC模块、蓝牙模块等)。如果在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的至少之一关闭,则可以相对于当两个通信模块均为开启时的建立时间来增加建立时间。只作为示例,可以增加建立时间使建立时间包括开启通信模块所需的时间量。
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确定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电力开启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确定第一计算设备100处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此外,从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的关于第二计算设备150的能力的信息也可以包括第二计算设备150处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如果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均为开启,则电力开启时间可以为零。如果第一计算设备100和在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中两者之一为关闭,则电力开启时间可以等于将关闭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如果在第一计算设备100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均为关闭,则电力开启时间可以等于下述时间量中的最大值:(1)将第一计算设备100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2)将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因此,电力开启时间可以指示下述情形之一:
(i)当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均为开启时的零;
(ii)当第一计算设备10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为关闭并且第二计算设备15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第一计算设备10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iii)当第二计算设备15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第一计算设备10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第二计算设备15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
(iv)当第一计算设备10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关闭时,下述时间量中的最大值:(a)将第一计算设备10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b)将第二计算设备150处针对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确定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配对时间。每个配对时间可以指示当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处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均为开启时将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二计算设备150配对的时间量。每个通信协议的配对时间可以很大地不同。此外或可替代地,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获得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可以基于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
现在参照图2,例示了示出一个第一计算设备100的示例部件的框图。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设备110、NFC模块112、备用通信模块114、存储设备11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18。
处理设备110可以控制第一计算设备100的操作并且可以包括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或只读存储器)和一个或更多处理器。存储器可以存储可以由一个或更多处理器执行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在处理设备110包括两个或更多处理器的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处理器可以以并行或分布式的方式进行操作。处理设备110也可以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第一计算设备100与第二计算设备150之间的通信的功能。处理设备110也可以整体地或部分地执行NFC控制模块120和数据传送模块122。
NFC模块112可以经由NFC协议使得能够与第二计算设备150通信。NFC模块11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NFC传输的一个或更多天线。NFC模块112可以接收和传输NFC数据包,诸如包括上述信息和/或数据有效载荷的那些数据包。
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包括用于根据不同于NFC协议的通信协议与网络160和/或与第二计算设备150进行通信的一个或更多天线或通信端口。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来进行通信。例如,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蜂窝通信协议、无线通信协议或以太网通信协议来与网络160通信。类似地,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蓝牙通信协议、Wi-Fi direct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或火线通信协议来直接与第二计算设备150通信。提供前述列表的通信协议只用于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应该理解的是:虽然示出了一个备用通信模块114,但是术语备用通信模块114包括多个备用通信模块114,每个备用通信模块114实现不同的通信协议。还要注意的是: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实现多于一个通信协议。例如,如果备用通信模块114包括无线收发器,则备用通信模块114可以既实现无线通信协议又实现Wi-Fi direct通信协议。
存储设备116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及快擦写存储器驱动器。存储设备116可以存储数据文件。在存储设备116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类型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电子名片或电子联系人、数字照片、文本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及软件应用。当用户10、用户15或应用程序请求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数据有效载荷时,处理设备110可以从存储设备116获得数据有效载荷。
用户接口设备118使得用户可以与第一计算设备100交互。用户接口设备118使得能够向第一计算设备100输入和/或从第一计算设备100输出。应该理解的是:虽然示出了一个用户接口设备118,但是术语用户接口设备也包括多个用户接口设备。用户接口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显示器、物理标准键盘、扬声器和麦克风。
NFC控制模块120被配置为:与第二计算设备150建立NFC,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以及确定是否使用NFC协议或另一通信协议来提供数据有效载荷。NFC控制模块12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NFC模块112并且可以使用NFC模块112来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NFC数据包。
当接收到用于与第二计算设备150建立NFC的命令时,NFC控制模块120可以命令NFC模块112开始配对过程。当配对完成时,第二计算设备150可以向第一计算设备100传输关于第二计算设备150的能力的信息。如上面提到的,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能够由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的多个通信协议的信息。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设备150或第二计算设备150中的特定部件(天线、软件版本、芯片组等)的制造商标识符和/或型号,以及其它标识或性能信息(哪个通信模块为开启,哪个通信模块为关闭等)。该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来建立通信的参数。例如,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蓝牙通信协议的第二计算设备150的蓝牙地址和服务UUID,以及用于另外的通信协议的相似的信息。
NFC控制模块120还可以估计与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如上所述,每个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可以基于数据传送速率、建立时间和/或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NFC控制模块120可以基于下面的等式来估计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
等式(1)
其中,TP是针对通信协议P的传送时间,Size是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RP是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以及SP是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建立时间。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可以例如根据有效载荷的元数据来确定。用于RP的值可以存储在第一计算设备100,例如在存储设备116所存储的查找表中。请注意:查找表可以针对不同的通信协议来存储数据传送速率。此外,与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多个数据传送速率可以存储在查找表中,其中,多个数据传送速率中的每个数据传送速率可以与不同的设备制造商、芯片组制造商、天线版本、软件版本等对应。因此,第二计算设备150的制造商和/或第一计算设备100的制造商也可以用于根据查找表来确定数据传送速率。
NFC控制模块120还可以基于下面的等式来确定针对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的建立时间:
SP=LP+max|PSP(1),PSP(2)| 等式(2)
其中,LP是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配对时间,PSP(1)是第一计算设备100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PSP(2)是第二计算设备150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PSP(1)、PSP(2)及LP的值可以存储在第一计算设备100,例如存储在存储设备116的查找表中。请注意:查找表可以针对不同的通信协议来存储这些值,并且与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多个值可以存储在查找表中,每个值对应于不同的设备制造商、芯片组制造商、天线版本、软件版本等。因此,第二计算设备150的制造商和/或第一计算设备100的制造商也可以用来确定PSP(1)、PSP(2)和LP的值的值。应该理解的是:当第一计算设备100和第二计算设备150已经针对NFC传送配对完成时,针对NFC协议的建立时间约等于零。
查找表中的值例如数据传送速率、配对时间以及电力开启时间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技术包括启发式技术和/或众包技术来确定。下面提供了示例查找表。该表不意在限制并且其中提供的值只是用于示例:
当NFC控制模块120已经估计了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时,NFC控制模块120可以选择具有最低估计的传送时间的通信协议。请注意:NFC控制模块120也可以基于其它因素(诸如与通信协议对应的货币成本、服务质量(QoS)和安全问题)来选择通信协议。如果所选择的通信协议是NFC协议,则NFC控制模块120可以使用NFC模块112来传输数据有效载荷。如果所选择的通信协议不是NFC协议,则NFC控制模块120可以向数据传送模块122执行连接切换。可以利用用于执行从NFC协议到另一通信协议的连接切换的任何技术。
数据传送模块122可以经由备用通信模块114根据所选择的通信协议来传输数据有效载荷。数据传送模块114可以从NFC模块112或从存储设备116获得数据有效载荷。数据有效载荷可以根据所选择的通信协议被分组,并且然后根据所选择的通信协议经由备用通信模块114被传输到第二计算设备150。
现在参考图3,例示了示出用于将数据有效载荷从第一计算设备100传输到第二计算设备150的示例技术200的流程图。在22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在22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与第二计算设备150建立NFC。在23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从第二计算设备接收信息。如上所述,该信息可以包括关于第二计算设备150的能力的信息,诸如指示能够由第二计算设备150接收的多个通信协议的信息、第二计算设备150或第二计算设备150中的特定部件(天线、软件版本、芯片组等)的制造商标识符和/或型号,以及其它标识信息或性能信息(哪个通信模块为开启,哪个通信模块为关闭等)。
在24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估计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的传送时间。如上所述,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针对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基于下述中的一个或更多来估计传送时间:与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数据传送速率以及建立时间。在25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用于传输数据有效载荷的特定通信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0选择具有最少的所估计的传送时间的通信协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计算设备100可以考虑其它因素,例如与使用替代协议关联的货币成本。在260处,第一计算设备100使用所选择的通信协议来向第二计算设备150传输数据有效载荷。
提供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200只是为了示例。还要注意的是:前述技术200可以整体地或部分地由第二计算设备150来执行。此外,技术200可以被修改成包括下述实施例:其中第一移动计算设备100发起并且建立NFC会话并且向第二移动计算设备150发出针对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
提供示例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更透彻并且全面地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表达本公开的范围。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特定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并且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示例实施例,并且其都不应该解释为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设备结构以及公知的技术。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进行限制。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出,可以意指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和/或”包括关联列举项中的一个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及所有组合。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除非特别标明执行顺序,否则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的或所说明的具体顺序执行。也要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步骤或可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否则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例如“第一”、“第二”以及其它数值术语不暗示顺序或次序。因此,在不背离示例实施例的教示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指下述各项中的一部分或者包括下述各项: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在联网的集群或数据中心中的执行代码或过程的处理器或分布式网络的处理器(共享的、专用的或分组的)和存储器、提供所描述的功能性的其它适当的部件或例如在片上系统中的上述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组合。术语模块也可以包括存储由一个或更多处理器执行的代码的存储器(共享的、专用的或分组的)。
如上面所使用的术语代码可以包括软件、固件、字节码和/或微代码,并且可以指程序、例程、函数、类和/或对象。如上面所使用的术语共享指示可以使用单个(共享的)处理器来执行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代码或所有代码。此外,可以由单个(共享的)存储器来存储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代码或所有代码。如上面使用的术语分组指示可以使用一组处理器来执行来自单个模块的一些代码或所有代码。此外,可以使用一组存储器来存储来自单个模块的一些代码或所有代码。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由一个或更多处理器执行的一个或更多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计算机程序包括存储在非暂态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包括所存储的数据。非暂态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的非限制性示例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磁存储和光存储。
上面描述的一些部分用对信息操作的算法或符号指示的方式呈现了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这些算法描述和指示是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用来将其工作的本质最有效地传达给本技术领域其它技术人员的方式。这些操作当从功能上或逻辑上进行描述时应被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此外,已经证明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有时通过模块名称或者功能名称来指代这些操作的布置是方便的。
根据上面的论述中明显的是,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应该理解的是,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术语例如“处理”或“运算”或“计算”或“确定”或“显示”等的讨论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的电子计算设备的操纵和变换下述数据的动作和处理,所述数据被指示成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寄存器或其它这样的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设备内的物理(电子)量。
所述技术的某些方面包括在本文中以算法形式描述的处理步骤和指令。应该注意的是,可以以软件、固件或硬件的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处理步骤和指令,并且当以软件的方式来实施时,所描述的处理步骤和指令可以被下载以驻留在实时网络操作系统所使用的不同平台上,并且从所述平台进行操作。
本公开还涉及用于执行本文中的操作的装置。可以针对所需的目的而专门构造所述装置,或所述装置可以包括通过存储在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来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新配置的通用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有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但不限于包括软盘、光盘、CD-ROM、磁光盘的任何类型的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EPROM、EEPROM、磁卡或光卡、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适用于存储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介质,并且每种介质都耦接到计算机系统总线。此外,本说明书中提及的计算机可以包括单个处理器或可以是为了提高计算性能而采用多个处理器设计的架构。
在本文所呈现的算法和操作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或其它装置固有地有关。也可以按照本文的教示与程序一起使用各种通用系统,或者也可以证明构建更专用的装置来执行所需方法步骤是方便的。多种这些系统所需的结构以及等同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此外,未参照任何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描述本公开。要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现如本文所描述的本公开的教示,并且对特定语言的提及是为了公开本发明的可实施性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而提供。
本公开非常适用于许多拓扑结构上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本领域内,大型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包括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通信上耦接到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存储设备的计算机和存储设备。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但其并非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即使未具体示出或描述,但特定实施例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时是可替换的并且可以用于所选择的实施例。也可以用许多方式做同样的改变。这样的变型不认为是背离本公开的,并且意在将所有这样的修改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
在具有一个或更多处理器的第一计算设备处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使用近场通信(NFC)协议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指示能够由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利用的多个通信协议,所述多个通信协议包括NFC通信协议;
对所述多个通信协议的每一个特定通信协议,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取:
(1)指示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期望数据传送速率的数据传送速率;
(2)表示经由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建立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间量的建立时间,其中所述建立时间基于:(a)对应于所述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被上电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b)指示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配对的时间量的配对时间;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基于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和建立时间估计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每个传送时间指示使用所述传送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将所述数据有效载荷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传送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时间量;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来选择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特定通信协议;以及
使用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将所述数据有效载荷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其中,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还基于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所述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其中,(i)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以及(ii)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所述建立时间基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配对时间,每个配对时间指示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均为开启时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配对的时间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确定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电力开启时间,所述电力开启时间指示下述情形之一:
(i)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开启时的零;
(ii)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iii)当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
将在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
(iv)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关闭时,下述时间量中的最大值:(a)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b)将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得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其中,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还基于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所述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传送时间基于:
<mrow>
<msub>
<mi>T</mi>
<mi>p</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S</mi>
<mi>i</mi>
<mi>z</mi>
<mi>e</mi>
</mrow>
<msub>
<mi>R</mi>
<mi>p</mi>
</msub>
</mfrac>
<mo>+</mo>
<msub>
<mi>S</mi>
<mi>p</mi>
</msub>
</mrow>
其中,T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传送时间,Size是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所述大小,R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数据传送速率,以及S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建立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建立时间基于:
SP=LP+max|PSP(1),PSP(2)|
其中,L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配对时间,PSP(1)是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PSP(2)是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建立NFC,其中,在所述建立期间由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向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提供所述信息。
10.一种具有被配置为执行操作的处理设备的第一计算设备,所述操作包括:
接收用于向第二计算设备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命令;
使用近场通信(NFC)协议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指示能够由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利用的多个通信协议,所述多个通信协议包括NFC通信协议;
对所述多个通信协议的每一个特定通信协议,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获取:
(1)指示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期望数据传送速率的数据传送速率;
(2)表示经由所述通信协议建立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间量的建立时间,其中所述建立时间基于:(a)对应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被上电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b)指示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计算设备配对的时间量的配对时间;
基于对应的数据传送速率和建立时间,估计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通信协议对应的传送时间,每个传送时间指示使用所述传送时间的对应通信协议将所述数据有效载荷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传送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时间量;
基于所估计的传送时间选择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特定通信协议;以及
使用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将所述数据有效载荷传输到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其中,(i)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以及(ii)每个特定通信协议的所述建立时间基于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配对时间,每个配对时间指示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均为开启时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配对的时间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多个通信协议中的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电力开启时间,所述电力开启时间指示下述情形之一:
(i)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开启时的零;
(ii)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将在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iii)当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关闭并且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为开启时,将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
(iv)当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均为关闭时,下述时间量中的最大值:(a)将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以及(b)将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处针对所述特定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开启/关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的时间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获得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大小,其中,每个所估计的传送时间还基于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所述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传送时间基于:
<mrow>
<msub>
<mi>T</mi>
<mi>p</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S</mi>
<mi>i</mi>
<mi>z</mi>
<mi>e</mi>
</mrow>
<msub>
<mi>R</mi>
<mi>p</mi>
</msub>
</mfrac>
<mo>+</mo>
<msub>
<mi>S</mi>
<mi>p</mi>
</msub>
</mrow>
其中,T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传送时间,Size是所述数据有效载荷的所述大小,R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数据传送速率,以及S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建立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与每个特定通信协议对应的所述建立时间基于:
SP=LP+max|PSP(1),PSP(2)|
其中,LP是与所述特定通信协议P对应的所述配对时间,PSP(1)是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以及PSP(2)是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与通信协议P对应的通信模块的电力开启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计算设备,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建立与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的NFC,其中在所述建立期间,所述信息由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提供给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65018P | 2012-06-27 | 2012-06-27 | |
US61/665,018 | 2012-06-27 | ||
US13/905,228 US9736680B2 (en) | 2012-06-27 | 2013-05-30 | Techniques for transferring a data payload utiliz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
US13/905,228 | 2013-05-30 | ||
PCT/US2013/047524 WO2014004448A1 (en) | 2012-06-27 | 2013-06-25 | Techniques for transferring a data payload utiliz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20554A CN104620554A (zh) | 2015-05-13 |
CN104620554B true CN104620554B (zh) | 2018-04-06 |
Family
ID=49779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2504.3A Active CN104620554B (zh) | 2012-06-27 | 2013-06-25 | 用于利用近场通信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技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36680B2 (zh) |
EP (1) | EP2868053B1 (zh) |
CN (1) | CN104620554B (zh) |
WO (1) | WO201400444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93154A1 (en) * | 2010-02-22 | 2014-07-10 | Vello Systems, Inc. | Subchannel security at the optical layer |
DE102011107795A1 (de) | 2011-07-15 | 2013-01-17 |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fernten Überwachung und Steuerung von medizinischen Fluidmanagementgeräten |
CN104768235B (zh) * | 2014-01-08 | 2019-01-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设备间自动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US9800663B2 (en) | 2015-03-06 | 2017-10-24 |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 Associating dialysis accessori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KR20160111211A (ko) * | 2015-03-16 | 2016-09-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10531276B2 (en) * | 2015-08-21 | 2020-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selection |
US10532139B2 (en) | 2015-09-25 | 2020-01-14 |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a dialysis system |
US9854529B2 (en) | 2015-12-03 | 2017-12-26 | Google Llc | Power sensi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dio management |
JP6797674B2 (ja) * | 2016-12-26 | 2020-1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623188B2 (en) | 2017-04-26 | 2020-04-14 |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 Securely distributing medical prescriptions |
EP3422195A1 (en) * | 2017-06-30 | 2019-01-02 |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 Device and method |
CN111371632B (zh) * | 2018-12-25 | 2023-04-2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601295B (zh) * | 2020-07-22 | 2020-10-23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速率动态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EP3992982A1 (en) * | 2020-10-28 | 2022-05-04 | Bellco S.r.l. | Apparatus for di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dialysis machin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0866A (zh) * | 2002-12-23 | 2004-07-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自适应选择网络的方法 |
WO2010089458A1 (en) * | 2009-02-09 | 2010-08-12 |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lipboard and related method |
CN102156618A (zh) * | 2010-02-11 | 2011-08-17 | 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多种连接器的存储装置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68219B2 (en) * | 2001-08-15 | 2005-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bluetooth and CDMA modes of operation |
JP4092692B2 (ja) | 2003-06-06 | 2008-05-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7762470B2 (en) * | 2003-11-17 | 2010-07-27 | Dpd Patent Trust Ltd. | RFID token with multiple interface controller |
JP4483271B2 (ja) * | 2003-11-19 | 2010-06-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応答データ処理方法 |
WO2005121959A2 (en) * | 2004-06-08 | 2005-12-22 | Dartdevices Corporation | Architec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vice team recruitment and content renditioning for universal device interoperability platform |
US7471200B2 (en) | 2005-06-30 | 2008-12-30 | Nokia Corporation | RFID optimized capability negotiation |
JP4528714B2 (ja) * | 2005-11-18 | 2010-08-18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
US20070264976A1 (en) | 2006-03-30 | 2007-11-15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Ab | Portable device with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
US8660604B2 (en) | 2006-06-21 | 2014-02-2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nsceiver for bluetooth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
US8102797B2 (en) | 2006-08-17 | 2012-01-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Web forma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GB0700671D0 (en) * | 2006-12-15 | 2007-02-21 |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 Nfc communicator and method of data communication |
US8090380B2 (en) * | 2007-02-12 | 2012-01-0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rofile creation in a UMTS network |
KR101375481B1 (ko) | 2007-07-06 | 2014-03-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8160097B2 (en) * | 2007-11-07 | 2012-04-17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a seco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9626363B2 (en) | 2008-06-08 | 2017-04-18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ceshifting media playback |
US20100017486A1 (en) * | 2008-07-16 | 2010-01-21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 analyzing program, system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analyzing method |
EP2280580A1 (en) | 2009-07-07 | 2011-02-02 | Nokia Corporation | Data transfer with wirelessly power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20110047237A1 (en) * | 2009-08-20 | 2011-02-24 | Oto Technologies, Llc | Proximity based matchmaking using communications devices |
US20110076941A1 (en) | 2009-09-30 | 2011-03-31 | Ebay Inc.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data/product transfer |
JP5515968B2 (ja) | 2010-03-30 | 2014-06-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9961182B2 (en) | 2010-09-23 | 2018-05-01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data transfer us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mat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8732319B2 (en) * | 2011-06-10 | 2014-05-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xt awareness proximity-based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US8666313B2 (en) * | 2011-07-29 | 2014-03-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Pairing devices using data exchanged in an out-of-band channel |
US8942623B2 (en) * | 2011-12-02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ducing NFC peer mode connection times |
US20130166399A1 (en) * | 2011-12-22 | 2013-06-27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rich couponing and advertising content at the point of sale initiated by a single nfc tap |
US8706037B1 (en) * | 2012-01-13 | 2014-04-22 | Google Inc. | Alternative transport mechanism selection |
US8995908B2 (en) * | 2012-01-25 | 2015-03-31 | Blackberry Limite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enhanced out of band (OOB) bluetooth pairing and related methods |
US9516452B2 (en) * | 2012-06-28 | 2016-12-06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data transfer with improved transport mechanism selection |
US8964595B2 (en) * | 2013-06-11 | 2015-02-24 | Seven Networks, Inc. | Quality of experience enhanc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at a mobile device |
-
2013
- 2013-05-30 US US13/905,228 patent/US97366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6-25 CN CN201380042504.3A patent/CN10462055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6-25 WO PCT/US2013/047524 patent/WO201400444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6-25 EP EP13734613.6A patent/EP286805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0866A (zh) * | 2002-12-23 | 2004-07-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自适应选择网络的方法 |
WO2010089458A1 (en) * | 2009-02-09 | 2010-08-12 |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lipboard and related method |
CN102156618A (zh) * | 2010-02-11 | 2011-08-17 | 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多种连接器的存储装置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04448A1 (en) | 2014-01-03 |
EP2868053A1 (en) | 2015-05-06 |
US20140006510A1 (en) | 2014-01-02 |
US9736680B2 (en) | 2017-08-15 |
CN104620554A (zh) | 2015-05-13 |
EP2868053B1 (en)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20554B (zh) | 用于利用近场通信传送数据有效载荷的技术 | |
CN104919436B (zh) | 具有到外围设备的直接连接的无线对接服务 | |
US11138587B2 (en) | Wireless payment with a portable device | |
TWI734209B (zh) | 無效強制性資訊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 |
US8526885B2 (en) | Peer-to-peer host station | |
CN103703430B (zh) | 用于维持到远程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性的系统和方法 | |
EP218390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pagating encryption keys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4040970B (zh) | 用于在低功率操作期间维持连接性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3782622B (zh) | 用于基于载波聚合的wlan卸载的控制和数据平面解决方案 | |
EP2605553A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Bluetooth 3.0 + HS communication | |
CN108989194A (zh) | 分布式IPSec网关 | |
CN104969535B (zh) | 设置应用服务平台(asp)对等(p2p)群组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US9535638B2 (en) | Directly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 |
CN106658459A (zh) | 利用广告来提供关于连接设立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664655A (zh) | 无线通信的带外确认 | |
CN108476212A (zh) | 动态wlan连接 | |
JP2016509775A (ja) | 近距離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20210072813A1 (en) | Dual Processor System for Reduced Power Application Processing | |
TW201626239A (zh) | 緊密相鄰傳輸組態之技術 | |
TWI738111B (zh) | 行動通訊中服務品質流與規則之同步化方法 | |
CN110266582A (zh) |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系统、服务器及通信终端 | |
US792999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rnessing processor power of mobile devices | |
CN106376092A (zh) | 智能工具间组合式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6822648A (zh) | 基于随机量化的联邦学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7526644A (zh) | 一种进程间通信系统、方法、可读介质和存储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after: Googl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Google Inc.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