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2349A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2349A CN104602349A CN201310532925.6A CN201310532925A CN104602349A CN 104602349 A CN104602349 A CN 104602349A CN 201310532925 A CN201310532925 A CN 201310532925A CN 104602349 A CN104602349 A CN 1046023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terminal
- carrier wave
- type
-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其中,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分配模块,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本发明通过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对载波的需求,进而为终端分配所需求的载波,能够有效改善系统中终端的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中,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3GPP多伦多TSG 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系统引入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和多天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等关键传输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峰值速率能够达到上行50Mbit/s,下行100Mbit/s),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例如,包括: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从而使得频谱分配更加灵活,显著提升系统容量和覆盖。此外,LTE无线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减小了系统时延,降低了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
在LTE R12中,引入了小小区(small cell)。小小区是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能够工作在授权的、非授权的频谱,一般情况下,小小区可以覆盖10米到200米的范围,相比之下,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小小区融合了femtocell、picocell、microcell和分布式无线技术。小小区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小小区远远小于宏小区,通常情况下,小小区只能够覆盖10米的室内空间或野外2公里的范围。
LTE-A(LTE-Advanced)实现的目标是支持下行1Gbit/s、上行500Mbit/s的峰值速率。为了满足这个需求,需要传输带宽达到100MHz,然而在实际中很少存在连续并且达到上述带宽的可用频谱资源,故LTE-Advanced采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为CA)技术将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简称为CC,也可称为成员载波)聚合起来达到高带宽的传输。Release8的LTE载波支持最大20MHz的带宽,所以LTE-Advanced支持最多5个20MHz的CC。
基于CA技术,可以使用的载波包括主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Carrier,简称为PCC)和副分量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简称为SCC)。其中,PCC具有控制信道,可以跨载波调度副分量载波,并且作为初始接入载波,而SCC则不含有控制信道,被主分量载波跨载波调度。
目前,载波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 Type简称为LCT)和新型载波(New Carrier Type,简称为NCT)。
其中,LCT是指LTE Release8中定义的载波,带宽固定,为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
NCT是指在LTE Release12中定义的一种新型载波,带宽不固定,有多种带宽的NCT载波可选,且删除了部分控制信号,拥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带宽灵活性。
根据NCT是否可以作为初始接入载波,可以将NCT分为S-NCT(Standalone New Carrier Type,独立型新载波)和NS-NCT(Non-StandaloneNew Carrier Type,非独立型新载波),其中,S-NCT自身含有控制信息,可以不依附于主载波而独立存在的NCT,可以作为初始接入载波。而NS-NCT自身不含有控制信息,必须由主载波跨载波调度才能使用,而且不能作为初始接入载波。
此外,LTE的业务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业务类型分为以下四种:
主动授予业务(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简称为UGS),这类业务对时延和传输速率敏感,对错误不敏感;
实时轮询业务(Real-time polling service,简称为rtPS),这类业务主要可用于视频流和视频会议,可容忍更长时延,对误包率要求更严格;
非实时轮询业务(Non-real-time polling service,简称为nrtPS),可用于FTP传输,这类业务的衡量参数主要包括:误包率和最小传输速率。并且,该类业务对时延不敏感,但对误包率要求比上述两种业务更高;
尽力传输业务(Best Effort,简称为BE),该类业务主要应用于HTTP、Email,这类业务对数据速率没有要求(要求较低),对误包率有上限。
由于目前载波带宽/类型、业务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对于如何对终端分配载波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业界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按照传统方法例如仅根据载波的测量性能而采用的载波配置(包括当前系统中工作载波的类型、每类载波的带宽)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载波分配方案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导致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提出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能够优化载波的配置,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装置。
该载波分配装置包括:确定模块,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分配模块,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方法。
该载波分配方法包括: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装置。
该载波分配装置包括:通信模块,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系统载波管理模块,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分配模块,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方法。
该载波分配方法包括: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
该终端包括:确定模块,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通信模块,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需求的上报方法。
该载波需求的上报方法包括: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本发明通过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对载波的需求,进而为终端分配所需求的载波,能够有效改善系统中终端的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和图1b是语音通话类业务和网络数据类业务的业务体验与带宽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装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根据多个因素判断需要增加的载波类型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获取终端的参数信息的信令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对终端(移动台)的能力进行区分的示意图;
图6至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方案在多个不同场景下确定载波类型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载波分配装置的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载波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需求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目前的用户业务有各种类型,除了上述分类之外,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例如,根据业务的实时性、连续性要求,可以业务分为两大类:语音通话类业务,网络数据类业务。
其中,语音通话类业务(本文中也称为语音类业务)占用的带宽相对稳定,此外对时延及切换敏感,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例如语音业务、VoIP业务等。而对于网络数据类业务(本文中也称为数据类业务),则同类的不同业务所需的带宽差异较大,而对传输速率和误比特率敏感,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例如后台下载、网页浏览等。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这两类业务的用户体验与带宽的变化关系。
在图1a和图1b中,纵坐标U代表用户体验值,值越高代表用户越满意,横坐标则代表带宽。
图1a示出了语音通话类业务的用户体验与带宽之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图1a可以看出,语音通话类业务的带宽存在门限值,当带宽低于门限时,不支持通话,用户体验差;而当带宽大于门限时,就可以通话,用户体验好;而在对语音通话类业务分配的带宽超过门限值的情况下,即使带宽持续增加,但是用户体验并不会因此而持续提高。
图1b示出了网络数据类业务的用户体验与带宽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图1b可以看出,对于网络数据类业务,用户体验将随着带宽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对用户分配的带宽越大,用户得到的网络数据就越快,而用户体验就会越好。
因此,申请人认为不同业务的载波配置需求是不同的(包括对带宽、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等需求均不相同),在网络中移动终端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业务的需求也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网络中的各个移动终端支持载波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例如一些终端支持载波聚合技术,一些不支持,一些终端支持NCT类型的载波,另一些只能使用LCT,这进一步提高了分配载波的复杂度。
由于以上考虑,申请人提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装置。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21,根据终端(下文中也称为移动台)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该载波参数用于表示终端所需求的载波(例如,可以包括所需求的载波的类型、所需的载波对应的小区类型或具体小区编号、所需载波的带宽以及相应的需求程度中至少一种,其中,载波类型可以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参数信息至少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此外还可以包括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等等;
分配模块23,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载波分配装置还可以包括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管理系统中的载波配置,例如,管理的内容主要可以包括:系统中的载波数量、分布(例如开放的载波对应的小区)、各个载波的类型和/或各个载波的带宽等。在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当前系统中的载波资源不足以满足系统中终端的需求时,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对系统中的载波配置进行管理,以便提供足够的载波资源使得分配模块23进行相应分配。具体的,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可以基于确定模块21根据系统中至少一个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确定系统中的期望载波配置。
其中,不论是在进行载波分配还是确定期望载波配置,都需要考虑到终端的参数信息,所考虑的终端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且,所考虑的终端可以是系统中的所有终端,也可以是系统中的部分终端,例如,根据一可选的实施例,可以优先考虑业务质量不能得到满足的终端和/或调整载波配置后体验增益最大的终端,从而根据这些终端的需求调整系统的载波配置或进行载波分配。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还可以根据系统期望载波配置对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例如,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系统中载波的类型和/或带宽、增加载波、关闭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若载波分配装置对于系统中的所有载波具有管理权限,例如,该载波分配装置设置于覆盖范围较大的宏基站侧,且该装置对于其范围内的小基站具有管理权限,则可以直接对包括宏基站、小基站的系统中的所有载波进行分配或者对其配置进行管理;而如果该载波分配装置仅对系统中的部分载波具有管理权限,例如,该载波分配装置设置于小基站侧时,仅能控制小基站所发射的载波,在需要对系统中的其他载波进行分配或管理时,就需要向与该装置无权限控制的载波所对应的基站发出请求。
此外,对于载波分配装置中的确定模块21,在确定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时,如果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终端的当前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信息,就已经能够确定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需求的载波类型;并且,如果参数信息中还包括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那么在确定终端需要的载波类型时,确定模块21就不会考虑终端所不能够支持的载波类型;此外,如果参数信息中还包括终端对于不同小区的信号接收质量,确定模块21就能够确定终端与哪些基站的通信质量更好,从而确定终端优先需求哪些小区的载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增加其他内容,作为确定终端对载波需求的判断依据。
在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终端所需求的载波时,可以根据对业务进行分类,根据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确定终端需求的载波类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业务分为语音类业务(可以理解为上述的语音通话类业务)和数据类业务(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网络数据类业务),此时,考虑到语音类业务所具备的特点(例如,对于切换较为敏感等),对于进行语音类业务的终端,确定模块21确定该终端优先需求LCT载波,由于LCT载波覆盖范围广,选择LCT载波用于语音类业务至少能够降低切换次数;考虑到数据类业务的特点(例如,带宽需求变化较大等),对于进行数据类业务的终端,确定模块21确定该终端优先需求NCT载波,由于NCT载波带宽不固定、配置较为灵活并且频谱利用率高,能够更好满足数据类业务的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终端的业务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语音类业务或数据类业务划分的更细,然而只要可以将该具体划分的业务类型归属于语音类业务或数据类业务,就可以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确定优选的载波类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载波分配装置还可以包含存储模块,储存业务-载波类型表,其中,业务-载波类型表中可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及其优选载波类型对应关系,而确定模块21通过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业务-载波类型表,即可确定当前业务类型的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以上描述了参照终端的业务类型确定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改善终端的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根据终端对各个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确定所需求载波的来源。
确定载波的来源,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可以包括终端对于不同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此时,确定模块21可以根据终端接收宏小区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接收小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确定终端优先需求宏小区载波或小小区载波,即确定所需的载波对应的小区类型是宏小区或小小区。具体地,如果终端接收宏小区信号的信号质量优于接收小小区信号的信号质量,则确定该终端优先需求宏小区的载波;反之,如果终端接收小小区信号的信号质量优于接收宏小区信号的信号质量,则确定该终端优先需求小小区的载波。此外,若终端接收到多个宏小区或小小区的信号,还可以根据信号接收质量确定所需的载波对应的具体小区,例如确定信号接收质量较优的小区。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简称为RSRQ)表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质量可以通过重传概率表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能够表示信号接收质量的参数作为确定终端对载波的需求的依据。并且,上述用于表示信号接收质量的参数可以组合使用。
例如,假设当前系统中包括宏小区和小小区,终端对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强于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而终端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确定模块21会确定来自小小区的LCT载波是终端当前需求的载波。
在另一场景中,假设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业务,并且,终端对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强于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此时,由于数据类业务具有对误比特率和传输速率敏感的特点,所以会确定终端优先需求来自小小区的载波,并且来自小小区的载波类型为NCT载波,例如,NS-NCT,此时,会将宏小区的LCT与NS-NCT进行载波聚合,之后对终端分配对应的载波。但是,在分配之后,如果对终端的信道质量进行监控后,发现通过NS-NCT载波接收信号的重传次数较高(例如,高过一预定值),此时,如果终端对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仍强于对宏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则会确定终端需要来自小小区的LCT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确定模块21还可以根据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及当前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带宽,并根据新增带宽与传统载波固定带宽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具体的,例如如果新增带宽不为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或者不能由这些载波带宽进行组合得到,则确定所需的载波类型包括NCT。例如,如果根据终端的需求确定需要新增4.7MHz带宽,最接近该带宽需求的LCT载波带宽组合为4.4MHz或者5MHz,若采用4.4MHz将无法满足需求,而采用5MHz将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时采用带宽配置更加灵活的NCT、或者NCT与LCT的组合,从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节约带宽资源。进一步的,确定模块21还可以根据新增带宽和传统载波带宽确定所需的NCT带宽或者NCT+LCT的带宽。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参数信息中表示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终端支持哪些类型的载波,具体地,可以表示终端支持载波的能力类型。例如,能力信息可以配置为表1中所示的支持NCT的类型A和不支持NCT类型B两种类型。在确定终端需求的载波类型时,根据能力信息即可确定终端需求的载波类型,例如,对于能力类型为A的终端,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该终端需求(可对该终端分配)的载波类型可以是NCT载波,也可以是LCT载波;而对于能力类型为B的终端,该终端期望需求(可对该终端分配)的载波类型只能够是LCT载波。此外,终端支持载波的能力类型还可以按照表2的方式划分,即,进一步划分为支持CA或不支持CA,以及将支持NCT的类型进一步分为支持NS-NCT或S-NCT。根据表2所示实例中的终端能力类型,可以确定更加具体的可分配载波类型信息(包括载波类型和各载波类型的组合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载波类型或者载波组合形式,此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能力划分方式。
表1
能力类型 | 支持的载波类型 | 可分配的载波类型 |
A | NCT | NCT、LCT |
B | LCT | LCT |
表2
此外,为了便于确定终端需求的载波,确定模块21可进一步用于量化终端对至少一种载波的需求程度,此时,可以考虑载波的类型以及载波所对应的小区类型对载波进行区分,并为区分得到的至少一种载波确定需求程度。例如,宏小区、小小区与NCT、LCT构成的每种组合对应一种载波参数,具体而言,来自宏小区的LCT是一种载波参数,来自小小区的NCT是另一种载波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1可以根据终端的参数,分别从业务类型、信号接收质量、支持载波能力等角度评估并为每种载波参数赋值,所赋的值用于表示终端对该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需求程度。具体地,载波赋值方案可以如下:值越大表示该终端需求该种载波参数的程度越高,值越小表示该终端需求该载波参数的程度越高(在一个相反的实施例中,值越小表示该终端需求该载波参数的程度越高)。在另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1可以对每种载波参数赋予“1”或者“0”,例如,对于终端需求的载波类型赋予“1”,而对终端不需求的载波类型赋予“0”(反之亦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对终端需求的载波参数赋予“1”,而对终端不需求的载波参数则不赋值(在后续确定载波配置为将没有赋值的载波参数视为该终端不需求该载波参数所对应的载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三个或更多的不同数值来表示终端对每个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需求程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可以考虑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终端,进而确定这些终端的需求,从而调整载波配置。在确定期望的载波配置时,对于每种载波参数,可以将所有考虑到的终端对该类载波参数的赋值进行求和,确定终端对该类载波参数的总需求(没有赋值的载波参数可以视为该类载波参数的赋值为0)。这样,就能够确定所有载波参数对应的赋值总和,通过在不同类的载波参数(这里,不同类的载波参数可以是指根据载波类型和载波所对应的小区类型对载波进行区分后得到的每类载波的载波参数,而并非局限于单指不同载波类型的载波的载波参数)间比较该总和,就能够确定每类载波参数的需求程度,根据每类载波参数的需求程度,就能够确定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和/或期望的载波配置,进而可以根据确定后的结果对终端分配载波和/或调整系统中的载波配置。
如上所述,在进行载波分配时,可以考虑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终端,也可以优先考虑当前业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和/或用户体验可提升空间最大的终端。终端当前的业务体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知(例如,可以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业务类型等)、以及终端当前接入的载波来确定),因此,对于每个终端,都能够确定出该终端当前的业务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和/或采用哪类载波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终端的体验。在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对系统中的载波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对业务体验不好和/或通过较小的载波调整就能够大幅提高业务体验的终端优先考虑,以改善这些终端的业务为目的确定期望的载波配置,同时避免对其他终端造成不良影响。
在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调整系统中的载波配置时,可以考虑避免对系统的载波配置作出过大的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一个载波参数对应的赋值总和越大,表示对该载波参数的需求程度越高,可选地,可以设置第一阈值,如果一个载波参数的赋值总和高于该第一阈值,则说明该载波参数对应的载波是当前系统迫切需求的载波,在确定期望的载波配置时,仅考虑赋值总和高于第一阈值的载波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阈值,如果一个载波参数的赋值总和低于该第二阈值,则说明该载波参数的需求程度很低,例如,如果对系统中的所有终端的需求进行统计后得到某些载波参数的赋值总和低于第二阈值,则可以将这些载波参数相应的载波关闭。此外,上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组合使用。在其他没有列举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用于衡量载波需求程度的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装置可以获取系统中部分或全部终端的业务体验,在系统中多数终端的业务体验不好(例如,这部分用户数量大于预定的数量阈值、或这部分用户所占的比例大于预定的比例阈值)的情况下,触发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确定期望的载波配置,以便对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还可以在小区入网时,对载波进行初始配置和分配。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能够合理地确定系统中的载波配置,因此,系统中载波配置不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更不能够适应终端群体的业务变化、以及因为终端的移动性导致系统中大量不同能力终端接入网络的情况。而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则能够在必要情况下触发载波配置的调整,从而有效适应业务和终端的变化。
此外,系统载波管理模块22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调整系统中载波的类型和/或带宽、增加载波、关闭载波。在调整载波当前配置时,可以增加总带宽,可以减少总带宽,也可以将一类或几类载波关闭或减少这些载波的带宽,并相应地增加其他一类或几类载波的带宽、或者增加一类或几类载波占用这些带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载波的合理分配(包括载波配置的调整),提高业务体验,并且能够针对Release12中对于NCT的设定,适应LTE-A关键技术的需求。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描述。
例如,当基站由于某种需求,需要新增一个载波时,需要确定这个载波的类型是LCT、S-NCT还是NS-NCT。本发明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载波带宽、信道质量、移动台能力,进行载波的分配。
在确定载波配置时,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移动台类型、载波带宽、信道指示、业务类型。在这些因素时,顺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图3所示的顺序,首先参照移动台的类型,之后参照载波带宽,判断终端是否支持LCT(由于LCT的带宽不能够随意改变,因此,需要考虑实际带宽资源的剩余情况),然后根据信道指示(例如,可以是RSRQ,也可以是重传概率),最后判断终端的业务类型是语音类业务还是数据类业务,从而确定该终端需要增加的载波类型,进而作为最终载波分配的依据。
其中,对于移动台类型的判断如下:如果移动台支持NCT,新增载波可以分配为NCT或LCT。否则,新增载波只能是LCT;
对于载波带宽的判断如下:如果新增带宽不为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或者不能由这些载波组合,则新增载波优选是NCT(具体判断中,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需要新增带宽的终端是否支持NCT);否则,是NCT还是LCT取决于下面的步骤;
对于信道指示的判断:如果新增载波上的干扰太大以至于新增载波上的控制信号不能正确解调,则新增载波应该作为副分量载波聚合到主分量载波上,这样才能通过跨载波调度减小控制信号上的干扰;另外,如果主分量载波上的干扰增大,这新增载波应该变为主分量载波;
对于业务类型的判断如下:如果新增分量载波的业务类型是语音类,则优先分配LCT。如果是数据类,则优先分配NCT。
当基站新增载波时,宏小区基站、小小区基站、移动台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宏小区询问移动台的NCT能力(例如,移动台是否支持NCT载波);
移动台将其NCT能力回复给宏小区;
宏小区进行载波带宽配置;
宏小区向移动台发送参考信号;
并且,宏小区可以请求小小区向移动台发送参考信号;
在接收到参考信号后,移动台可以进行RSRQ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回复给宏小区;
宏小区询问移动台的业务类型,移动台将其业务类型通知给宏小区。
实际上,图4中所示的步骤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例如,根据移动台NCT能力、信道质量、业务类型的判断顺序不同,图4所示的步骤顺序可以进行变更。
实际上,不论是增加载波、关闭载波、还是调整载波,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终端的参数信息,这些方式不仅局限于图4所示的各个步骤。
图5中示出了对移动台能力的区分的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移动台CA与NCT能力包括:支持CA且支持NCT、不支持CA且支持S-NCT、不支持S-NCT且支持CA、不支持NS-NCT且支持CA、不支持CA且不支持NCT。
下面将分别介绍在这6种分类下的载波分配方案,即假设移动台类型和载波带宽已经考虑,下面针对信道指示和业务类型,进行载波分配。
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具体实例中,将RSRQ作为信道质量的指示。并且,当基站向移动台发送参考信号时,移动台将检测参考信号与所有信号,计算信噪比,例如,可以得到RSRQ,因此,RSRQ表征基站与移动台之间信道质量,并成正比关系。在初始接入时,移动台测量宏小区与小小区的RSRQ。如果小小区的RSRQ值高于宏小区的RSRQ值,则“信道指示”记为“强”,否则,记为“弱”。若小小区的RSRQ远低于宏小区,则记为“极弱”,说明小小区信道质量非常差,UE只能与宏小区通信。然后UE将“信道指示”传递给服务小区。在初始接入之后,移动台在移动过程中将周期性检测宏小区与小小区的RSRQ值。如果服务小区的RSRQ值低于其他小区达到一定“限度”时,移动台将改变“信道指示”。之前提到的“限度”是一种迟滞判断,可以克服频繁切换的乒乓效应(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终端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例如:如果移动台判断的“信道指示”为“强”,只有当宏小区的RSRQ值超出小小区的RSRQ值一定限度时,移动台才会改变“信道指示”。
(1)支持CA与NCT的移动台(3GPP Release12定义的移动台)
(1.1)基站间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始终在小小区(SC)范围内的场景,即宏小区(MC)与小小区可协作CA的场景,如图6所示,对于语音类业务,由于语音业务对切换敏感,对速率和误码率不敏感,则采用LCT。服务小区的选择取决于小小区与移动台之间的信道质量。如果信道指示为“强”,服务小区为小小区;如果信道指示为“弱”,服务小区为宏小区。
对于数据类业务,由于HTTP和Email服务对于误码率和速率要求较高,优先采用NCT类型,因为NCT在频段上使用更加灵活高效,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并且为了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采用了载波聚合。如果信道指示为“强”,小小区作为服务小区,S-NCT作为初始接入载波即PCC,该小小区发送NS-NCT作为SCC,以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如果信道指示为“弱”,宏小区作为主服务小区,宏小区发送LCT,作为初始接入载波,小小区发送NS-NCT并聚合到宏小区的LCT上。
类似地,在图7-图13所示的场景中,对于语音类业务,均优先分配LCT载波,根据RSRP决定分配宏小区的LCT或者小小区的LCT,后文中将不进行重复。
(1.2)基站内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可以移出小小区范围的场景,即宏小区需要做基站内CA的场景。如图7所示,在业务类型为数据类业务时,信道指示为“弱”,如果移动台距离小小区足够远,则只能使用宏小区的载波,因此,此时方案转换为使用宏小区的LCT与NS-NCT载波聚合。
(2)不支持CA,支持S-NCT的移动台
在本实例中,考虑移动台不具有CA能力,具有S-NCT能力,对于语音类业务,载波分配方案同上。但是,因为CA不能使用,所以数据类业务的方案不同于前面描述的场景。如图8所示,对于数据类业务,如果信道指示为“强”,方案转换为小小区发送S-NCT。如果信道指示为“弱”,方案转换为宏小区发送LCT。
(3)不支持S-NCT,支持CA的移动台
(3.1)基站间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始终在小小区范围内的场景,即宏小区与小小区可协作CA的场景。移动台具有CA能力,但不具有S-NCT能力,对于语音类业务,载波分配方案同上。但是,因为S-NCT不能使用,所以对于数据类业务的载波分配方案不同于前面描述的场景。
具体地,如图9所示,对于数据类业务,如果信道指示为“强”,移动台使用小小区的LCT进行初始接入,然后聚合小小区的NS-NCT,LCT是PCC,NS-NCT是SCC。如果信道指示为“弱”,则聚合宏小区的LCT和小小区的NS-NCT。
(3.2)基站内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可以移出小小区范围的场景,即宏小区需要做基站内CA的场景。如图10所示,在数据类业务时,信道指示为“弱”或“极弱”,如果移动台距离小小区足够远,则只能使用宏小区的载波,因此,需要使用宏小区的LCT与NS-NCT载波聚合;如果信道指示为“强”,则使用小小区的LCT与NS-NCT载波聚合。
(4)不支持NS-NCT,支持CA的移动台
(4.1)基站间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始终在小小区范围内的场景,即宏小区与小小区可协作CA的场景。移动台具有CA能力,但不具有NS-NCT能力,因为NCT不能使用,所以数据类业务的方案不同于前述的场景。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对于数据类业务,如果信道指示为“强”,移动台使用小小区的LCT进行初始接入,然后聚合小小区的其他LCT。如果信道指示为“弱”,宏小区发送LCT作为初始接入,然后聚合小小区的LCT。
(4.2)基站内聚合场景
考虑移动台可以移出小小区范围的场景,即宏小区需要做基站内CA的场景。在数据类业务时,信道指示为“弱”,如果移动台距离小小区足够远,则只能使用宏小区的载波,因此,此时方案转换为使用宏小区的LCT与LCT载波聚合;如果信道指示为“强”,则使用小小区的LCT与LCT载波聚合。
(5)不支持CA和NCT的移动台
考虑移动台不具有CA能力和NCT能力。如图10所示,因为CA与NCT都不能使用,所以对于数据类业务,如果信道指示为“强”,载波分配方案与语音类相同,使用小小区的LCT。如果信道指示为“弱”,载波分配方案与语音类方案相同,使用宏小区的LCT。
另外,在系统新增载波时,可以根据当前系统内UE的能力类型和业务类型打分,具体的打分标准可以参照表3所示。例如:系统内用户如果都采用LCT,分值加和即为LCT得分;同理,可得S-NCT和NS-NCT得分。将三者得分比较后,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者的,即设定为该新增载波类型。倘若有两种载波得分相同或极相近,且明显高于第三种,则将新增载波带宽按一定比例,拆分为两部分,分别设定为这两种载波类型。倘若三种载波得分均相同或极相近,则按一定比例拆分新增载波带宽,并设定为这三种载波类型。
LCT载波评分表(2分:适合使用;1分:可以使用;0分:不能使用)
表3
接下来,当确定了新增载波类型后,就需要为系统内的UE分配载波,哪些UE优先获得载波,取决于打分表。对该载波评分为2的UE优先获得该载波,其次是评分为1的,评分为0的不需要分配该载波。对于评分相同的UE,优先分配给用户体验增益最大的UE。对于小小区信道质量(RSRQ)强于宏小区信道质量的UE,在小小区内做载波聚合,即小小区使用新增载波作为该UE的SCC,小小区使用的原载波作为该UE的PCC。
对于小小区信道质量弱于宏小区信道质量的UE,使用宏小区和小小区间的载波聚合,即由小小区使用新增载波作为该UE的SCC,宏小区使用的原载波作为该UE的PCC。
对于小小区信道质量远弱于宏小区信道质量的UE,此时在宏小区内做载波聚合,即由宏小区使用新增载波作为该UE的SCC,宏小区使用的原载波作为该UE的PCC。
另外,由于NCT的RSRQ测量误差较大,当分配为NCT载波时,如果重传次数较多,则自动降为LCT载波。
同时,载波分配方案也会随着UE的业务类型和信道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当UE的业务由语音类转变为数据类时,载波将由LCT切换到NCT。当UE的信道质量指示由“强”变为“弱”,甚至变为“极弱”,意味着小小区的信道质量逐渐变差,宏小区的信道质量逐渐变好,UE的载波将由小小区切换到宏小区。
以上的表3仅仅示出了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业务类型以及能力信息的情况,实际上,当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对于不同小区的信号接收质量时,还可以建立另外的打分表用于确定新增的载波来自哪个小区,例如,将所有终端对各小区的打分求和,则分数高的小区开启新增载波。此外,还可以将终端能力类型和小区信号接收质量两个参数一并考虑进行打分以确定新增载波的类型及对应的小区。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打分表主要用于确定新增载波的类型或所属的小区,在本发明的其他例子中,不考虑新增载波,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打分方案直接用于指导载波分配,例如,针对所有现有的载波资源每个终端从以上角度进行打分,将相应的载波分配给打分最高的终端。
【实例一】
在本实例中,基站已经为当前在线的UE分配了LCT和NCT,由于负载的增大,基站需要新增一个7MHz的载波频段。
按照上述的打分表,分别对LCT、S-NCT、NS-NCT进行打分。具体操作如下:假设分配LCT载波,将小区内的UE按照UE类型和业务类型进行打分,得分之和即为LCT得分;同理得到S-NCT和NS-NCT的得分。
此时倘若LCT与NS-NCT得分相近且明显高于S-NCT,则该7MHz的载波可以拆分为5MHz的LCT载波和2MHz的NS-NCT载波;或者,3MHz的LCT载波和4MHz的NCT载波,或者1.4MHz的LCT载波和5.6MHz的NS-NCT载波。具体采用哪种方案,取决于NS-NCT的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较少,则说明该频段干扰较小,可以使用大带宽的NS-NCT,如果重传次数较多,则说明该频段干扰较大,使用窄带宽的NS-NCT,将大带宽分配为LCT。
在为UE分配载波时,可优先分配对该载波得分最高的UE。
检测小小区和宏小区的信道质量(RSRQ),若小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为“强”,则新增载波由小小区发送并且作为SCC,与已服务的小小区PCC做载波聚合。若小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为“弱”,则新增载波由小小区发送并且作为SCC,与已服务的宏小区PCC做载波聚合。若小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为“极弱”,则新增载波由宏小区发送并且作为SCC,与已服务的宏小区PCC做载波聚合。
使用NCT的UE,如果基站检测到重传次数较高,则改用LCT载波传输。
【实例二】
在本实例中的前提条件如下:移动台支持CA,但不支持NCT,业务类型为数据类,当前的服务小区为小小区,由小小区发送的两个LCT载波做载波聚合,信道指示为“强”,但由于用户移动,信道指示逐渐变为“弱”。
如果信道指示逐渐变为“弱”,意味着小小区的信道逐渐变差,应改为使用宏小区,为了保证较高的数据速率,仍然使用载波聚合。
在本实例中,将两个LCT中信道质量最差的一个切换到宏小区,另一个仍为小小区,并且,宏小区的LCT为PCC,小小区的LCT为SCC,两个LCT做载波聚合。
【实例三】
在本实例中的前提条件如下:移动台支持S-NCT,但不支持CA,业务类型为语音类,信道指示为“强”,当前正使用小小区的S-NCT载波服务,移动台突然将业务改为数据类。
由于对于数据类业务,NCT由于有着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因而更加适合。因此,在本实例中,将小小区发送的LCT切换为S-NCT继续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方法。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S1401,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
步骤S1403,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其中,在确定载波参数时,根据业务类型以及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的带宽,并根据该带宽与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另外,业务类型包括语音类和数据类,并且,在确定载波参数时,如果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则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传统载波类型,如果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时,则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新载波类型。
此外,载波参数还包括载波对应的小区信息,参数信息还包括该终端对于不同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并且,在确定载波参数时,进一步根据信号接收质量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的对应小区。
其中,可选地,信号接收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重传概率表示。
此外,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该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和/或是否支持NCT的信息,在确定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时,可以进一步参照该能力信息。
其中,新载波类型还包括独立型新载波S-NCT和非独立型新载波NS-NCT,能力信息还包括终端是否支持NS-NCT的信息。
此外,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包括至少一项参数,并且,在确定载波参数时,根据参数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项参数对至少一给定的载波参数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参与评价的每一项参数所对应的量化评价值,获得该终端对于每一种给定的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综合需求评价结果,并根据该综合需求评价结果确定该终端需求的载波。
另外,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确定了载波参数之后,根据确定的载波参数,确定系统中的期望载波配置。
其中,期望载波配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系统中的载波数量、分布、各个载波的类型、各个载波的带宽。
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进行载波分配之前,根据期望载波配置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调整:调整系统中载波的类型和/或带宽、增加载波、关闭载波;
并且,在进行载波分配时,根据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装置。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载波分配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151,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
系统载波管理模块152,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
分配模块153,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其中,通信模块151接收到的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包括终端对至少一类载波的需求程度。
图15所示的载波分配装置与前面参照图2所描述的载波分配装置类似。两者之间的区别点在于,图15所示的载波分配装置并不确定终端对载波的需求,而是接收终端发送的该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分配方法。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载波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S1601,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
步骤S1603,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
步骤S1605,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171,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
通信模块172,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其中,确定模块171进一步根据业务类型以及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的带宽,并根据该带宽与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另外,上述业务类型包括语音类和数据类,确定模块171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传统载波类型,以及在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新载波类型
此外,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该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和/或是否支持NCT的信息,确定模块171进一步根据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可选地,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包括至少一项参数,并且,确定模块171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参数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项参数对至少一给定的载波参数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参与评价的每一项参数所对应的量化评价值,获得该终端对于每一种给定的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综合需求评价结果,并根据该综合需求评价结果确定该终端需求的载波。
图17所示的终端相当于具有了确定自身需求的载波的功能,在确定自身的载波需求时,终端同样可以参照上述的方法使用自身的参数信息,以及对每类载波进行赋值(打分),具体过程这里不再重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需求的上报方法。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需求的上报方法包括:
步骤S1801,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
步骤S1803,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综上,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对载波的需求,进而为终端分配所需求的载波,能够有效改善系统中终端的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用于载波的初始分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终端类型、终端数量和/或终端业务出现变化的情况下调整载波配置并重新分配载波,有效应对各种场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它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进行载波分配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进行载波分配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硬盘、可拆卸存储器等),该存储介质中嵌入有用于进行载波需求上报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代码段: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分配步骤的代码段: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分配步骤的代码段: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需求上报步骤的代码段: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分配步骤: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其中,终端的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基于确定的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分配步骤: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根据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可以设置于上述终端侧或作为上述终端的一部分),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载波需求上报步骤: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载波类型包括LCT以及NCT;将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9所示的通用计算机19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
在图19中,中央处理模块(CPU)19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9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9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9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19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19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1901、ROM1902和RAM1903经由总线19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905也连接到总线19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905:输入部分19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9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等,和扬声器等等;存储部分1908,包括硬盘等等;和通信部分19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部分19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19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905。可拆卸介质19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9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9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9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9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装置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911。可拆卸介质19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1902、存储部分19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装置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31)
1.一种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所述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的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
分配模块,基于确定的所述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以及所述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的带宽,并根据该带宽与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语音类和数据类,所述确定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传统载波类型,以及在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新载波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参数还包括载波对应的小区信息,所述参数信息还包括该终端对于不同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信号接收质量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的对应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接收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重传概率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指示该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和/或是否支持NCT的信息,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载波类型还包括独立型新载波S-NCT和非独立型新载波NS-NCT,所述能力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是否支持NS-NCT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包括至少一项参数,并且,所述确定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参数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项参数对至少一给定的载波参数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参与评价的每一项参数所对应的量化评价值,获得该终端对于每一种给定的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综合需求评价结果,并根据该综合需求评价结果确定该终端需求的载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载波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系统载波管理模块根据确定的所述载波参数,确定系统中的期望载波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期望载波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系统中的载波数量、分布、各个载波的类型、各个载波的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载波管理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期望载波配置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调整:调整系统中载波的类型和/或带宽、增加载波、关闭载波;
并且,所述分配模块根据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12.一种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载波参数,其中,所述载波参数用于表示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并且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其中,终端的所述参数信息包括:该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和业务类型;
基于确定的所述载波参数,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载波参数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以及所述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的带宽,并根据该带宽与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语音类和数据类,并且,在确定所述载波参数时,如果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则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传统载波类型,如果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时,则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新载波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参数还包括载波对应的小区信息,所述参数信息还包括该终端对于不同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并且,在确定所述载波参数时,进一步根据所述信号接收质量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的对应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接收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重传概率表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指示该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和/或是否支持NCT的信息,在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时,进一步根据所述能力信息进行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载波类型还包括独立型新载波S-NCT和非独立型新载波NS-NCT,所述能力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是否支持NS-NCT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包括至少一项参数,并且,在确定所述载波参数时,根据所述参数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项参数对至少一给定的载波参数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参与评价的每一项参数所对应的量化评价值,获得该终端对于每一种给定的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综合需求评价结果,并根据该综合需求评价结果确定该终端需求的载波。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了所述载波参数之后,根据确定的所述载波参数,确定系统中的期望载波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期望载波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系统中的载波数量、分布、各个载波的类型、各个载波的带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进行载波分配之前,根据所述期望载波配置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调整:调整系统中载波的类型和/或带宽、增加载波、关闭载波;
并且,在进行载波分配时,根据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进行相应的载波分配。
23.一种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
系统载波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
分配模块,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载波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对至少一类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需求程度。
25.一种载波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多个终端上报的载波需求信息,该载波需求信息表示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基于该终端的参数信息得到,并且,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该载波需求信息包括终端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对系统中的当前载波配置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系统载波配置,将载波分配给终端。
2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所述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所述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述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
通信模块,将所述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以及所述终端当前的载波配置确定针对该终端所需新增的带宽,并根据该带宽与传统载波的固定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语音类和数据类,所述确定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语音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传统载波类型,以及在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类型为数据类时,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为新载波类型。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还包括表示该终端所支持载波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指示该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和/或是否支持NCT的信息,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根据所述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求的载波类型。
30.根据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中包括至少一项参数,并且,所述确定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参数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项参数对至少一给定的载波参数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参与评价的每一项参数所对应的量化评价值,获得该终端对于每一种给定的载波参数所对应载波的综合需求评价结果,并根据该综合需求评价结果确定该终端需求的载波。
31.一种载波需求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载波需求信息,所述载波需求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对载波的需求,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前的载波配置、业务类型、对各小区信号的信号接收质量,所述载波需求信息包括所述所需载波的载波参数,所述载波参数包括载波类型以及载波对应的小区,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传统载波类型LCT以及新载波类型NCT;
将所述载波需求信息发送至网络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2925.6A CN104602349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PCT/CN2014/090031 WO2015062542A1 (zh) | 2013-10-31 | 2014-10-31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US14/897,165 US9723613B2 (en) | 2013-10-31 | 2014-10-31 | Carrier allo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2925.6A CN104602349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2349A true CN104602349A (zh) | 2015-05-06 |
CN104602349B CN104602349B (zh) | 2020-01-03 |
Family
ID=5300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29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2349B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23613B2 (zh) |
CN (1) | CN104602349B (zh) |
WO (1) | WO2015062542A1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77093A1 (zh) * | 2015-07-31 | 2016-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载波选择方法、网络侧网元及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
CN106793098A (zh) * | 2016-04-01 | 2017-05-31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帧结构框架及其配置方法、基站 |
CN106900061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
CN106911442A (zh) * | 2015-12-23 | 2017-06-30 |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
CN106954265A (zh) * | 2016-01-07 | 2017-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拆分的方法、装置和演进型节点 |
CN108076517A (zh) * | 2016-11-16 | 2018-05-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资源指示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CN108616317A (zh) * | 2017-01-26 | 2018-10-02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696917A (zh) * | 2018-06-12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0710289A (zh) * | 2017-11-02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 |
CN113810093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调整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891306A (zh) * | 2021-10-18 | 2022-01-0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WO2022022672A1 (zh) * | 2020-07-31 | 2022-02-03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寻呼载波的确定及寻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4430371A (zh) * | 2020-10-15 | 2022-05-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面向垂直行业专网的5g网络容量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3810093B (zh) * | 2020-06-11 | 2025-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调整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85153B2 (en) * | 2014-12-18 | 2017-02-28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carrier aggregation access control |
WO2017132995A1 (zh) * | 2016-02-05 | 2017-08-1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018418A1 (zh) * | 2016-07-26 | 2018-02-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
WO2018076386A1 (zh) * | 2016-10-31 | 2018-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谱资源的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249657B (zh) * | 2017-02-06 | 2022-07-15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监测无线链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
WO2019037733A1 (zh) * | 2017-08-24 | 2019-0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或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428680B (zh) * | 2017-08-24 | 2020-09-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或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324822B (zh) * | 2018-03-29 | 2022-09-0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小区选择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用户终端 |
CN110753341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11425724B2 (en) * | 2019-07-12 | 2022-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user equipment |
CN114599103A (zh) * | 2022-05-07 | 2022-06-07 | 深圳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4099A (zh) * | 2007-08-23 | 2009-02-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高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2083150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组成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2111890A (zh) * | 2011-02-22 | 2011-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优先级调整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0279103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vip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155382A1 (en) * | 2012-04-13 | 2013-10-17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narrow bandwidth user equipment in wide bandwidth broadband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5988A (zh) * | 2007-07-13 | 2009-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2196572A (zh) * | 2010-03-12 | 2011-09-21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 |
US20130308567A1 (en) * | 2012-05-15 | 2013-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new carrier type |
CN104303439B (zh) * | 2012-05-30 | 2017-10-13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管理异构载波类型的技术 |
JP6030134B2 (ja) * | 2012-07-27 | 2016-11-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2014027608A (ja) * | 2012-07-30 | 2014-02-06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713148B2 (en) * | 2012-08-02 | 2017-07-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
TWI580235B (zh) * | 2012-09-26 | 2017-04-2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在長期發展(lte)系統中操作之方法、系統及裝置 |
JP6243115B2 (ja) * | 2012-12-10 | 2017-12-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2974503B1 (en) * | 2013-03-14 | 2020-04-29 | HMD Global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9173109B2 (en) * | 2013-03-15 | 2015-10-27 | Blackberry Limited | Radio link quality monitoring |
-
2013
- 2013-10-31 CN CN201310532925.6A patent/CN1046023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10-31 US US14/897,165 patent/US97236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31 WO PCT/CN2014/090031 patent/WO201506254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4099A (zh) * | 2007-08-23 | 2009-02-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高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2083150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组成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2111890A (zh) * | 2011-02-22 | 2011-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优先级调整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WO2013155382A1 (en) * | 2012-04-13 | 2013-10-17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narrow bandwidth user equipment in wide bandwidth broadband networks |
CN10279103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vip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77093A1 (zh) * | 2015-07-31 | 2016-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载波选择方法、网络侧网元及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
CN106900061B (zh) * | 2015-12-21 | 2020-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
CN106900061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
CN106911442A (zh) * | 2015-12-23 | 2017-06-30 |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
CN106954265A (zh) * | 2016-01-07 | 2017-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拆分的方法、装置和演进型节点 |
CN106954265B (zh) * | 2016-01-07 | 2022-1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拆分的方法、装置和演进型节点 |
CN106793098A (zh) * | 2016-04-01 | 2017-05-31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帧结构框架及其配置方法、基站 |
CN108076517A (zh) * | 2016-11-16 | 2018-05-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资源指示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CN108616317B (zh) * | 2017-01-26 | 2022-02-25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616317A (zh) * | 2017-01-26 | 2018-10-02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710289A (zh) * | 2017-11-02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 |
CN108696917B (zh) * | 2018-06-12 | 2021-01-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8696917A (zh) * | 2018-06-12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3810093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调整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810093B (zh) * | 2020-06-11 | 2025-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调整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2022672A1 (zh) * | 2020-07-31 | 2022-02-03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寻呼载波的确定及寻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4071708A (zh) * | 2020-07-31 | 2022-02-18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寻呼载波的确定及寻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4071708B (zh) * | 2020-07-31 | 2023-11-14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寻呼载波的确定及寻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4430371B (zh) * | 2020-10-15 | 2023-12-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面向垂直行业专网的5g网络容量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4430371A (zh) * | 2020-10-15 | 2022-05-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面向垂直行业专网的5g网络容量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3891306A (zh) * | 2021-10-18 | 2022-01-0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3891306B (zh) * | 2021-10-18 | 2023-05-0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2349B (zh) | 2020-01-03 |
WO2015062542A1 (zh) | 2015-05-07 |
US20160135187A1 (en) | 2016-05-12 |
US9723613B2 (en) | 2017-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2349A (zh) | 载波分配装置和方法、以及终端 | |
US12120654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pectru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2833793B (zh) | 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 |
US8737229B2 (en) | Access mechanisms for base stations in heterogeneous access point networks | |
US9917669B2 (en) | Access poi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
US12075501B2 (en) | Intelligen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resources | |
CN103096379A (zh) |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 |
CN113453288B (zh) |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10440635B2 (en) |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
CN114390552B (zh) | 测量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1918297B (zh) | 一种cu-du架构下小区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601285B (zh) | 一种5g场景下的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
CN10533853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
KR102609318B1 (ko) | 무선랜 품질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
JP7539397B2 (ja) | V2x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プールを軟分離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US8489137B1 (en)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
US11223962B2 (en) |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driven by client analytics | |
JP7340367B2 (ja) | 基地局、及び、通知方法 | |
CN112385254B (zh) | 利用打孔在宽动态频率选择(dfs)信道中绕过雷达 | |
CN101854722A (zh) | 分配子载波组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20240365213A1 (en) | Adaptive preferred scan channels in wireless networks | |
CN114885336B (zh) |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7650165B2 (ja) | 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 |
WO2024152245A1 (zh) | 侧行链路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595835B2 (en) | Service cognizant radio role assign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