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者传真机等使用电子照相技术的设备,以高品质、高速度,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越来越受用户的青睐。
这种实现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拆卸安装有处理盒,处理盒内有显影剂,并且还包括:显影剂容纳室,在显影剂容纳室的开口处设置有一个显影元件,比如磁辊或者显影辊,以及感光元件,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其中,显影剂在容纳室内的搅拌、传递,带上一定的电荷,并且显影剂被均匀地分布在显影元件上,而显影元件、感光元件通过导电元件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电路连接,在处理盒工作过程中,显影元件、感光元件之间形成电势差,这样显影剂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牵引至感光元件上预定的区域;随着显影元件、感光元件不断地旋转,显影剂就一直可以供应至感光元件上,然后转印至打印介质上,从而完成图像的形成。并且在这种处理盒内通常设置有检测粉仓内显影剂剩余量的导电元件,导电元件采用能导电的钢轴制成,并且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插入到处理盒的内部,另一部分与外部的导电构件接触,这样将处理盒内显影剂量对应的电信号传递至图像形成装置。
现有技术中一种处理盒,为了保证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通常设置调整机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显影元件组件的部分示意图,该显影元件组件组装在显影元件仓101上,包括:显影元件支架102,用于将显影元件定位;显影元件103;导电钢轴104,用于将显影元件仓内部与外部形成电连接;弹簧105,作为调整结构的一部分,调整显影元件组件的上下移动(图中的箭头方向)。这样,处理盒工作过程中显影元件组件沿着弹簧方向移动,调节与感光元件之间的间隙,保证打印品质。
另外,上述处理盒中,导电钢轴104通过卡接在侧盖上的导电片,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如图2所示为导电钢轴104与导电片配合的局部示意图。这种配合方式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导电片是固定在侧盖上的,再将导电钢轴104卡接在导电片的两个端部106、107之间,当感光元件快速转动时,由于导电钢轴被夹住,显影元件组件能够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移动的距离很有限,所以显影元件不能沿箭头方向移动靠近感光元件,导致打印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显影元件不能靠近感光元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能够让显影元件组件自由移动,并且导电元件的电接触性能良好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包括:
显影元件,用于在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第一框架,设置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存储室,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显影元件安装单元;
两个侧盖,分别位于第一框架两侧;
第一导电元件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侧盖上,并且有一部分暴露在外,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导电触点形成电连接;
第二导电元件,包括插入部分,可以插入至所述显影元件安装部分内,以及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弹性抵接,以使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与第一导电元件在接触的同时可以相对滑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还包括:感光元件;第二框架,设置有用于收纳剩余显影剂的容纳室,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安装单元;所述两个侧盖,分别在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两侧,并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还包括显影元件位置调整组件,所述显影元件可以相对感光元件移动;并且所述显影元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移动的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为导电片,并且导电片包括一个与所述侧盖内壁连接的固定端,和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接触部分接触的自由端,以及连接固定端和自由端的连接部分。
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接触部分在抵接过程中,产生一个沿显影元件轴向的相互作用力。
所述连接部分与第一导电元件固定端之间形成钝角,与第一导电元件自由端之间形成锐角。
所述自由端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显影元件的轴向方向。
所述自由端为两个片状的结构,并且二者为形状相同的长方形。
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为导电钢轴,导电钢轴插入部分与所述接触部分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容纳显影剂的存储室和显影元件容纳仓,并且所述显影元件安装单元和显影元件位置调整组件都设置在显影元件容纳仓的端部。
所述显影元件安装单元设置在容纳显影剂的存储室上的显影剂开口位置处,显影元件位置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存储室的外侧。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将第二导电元件上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卡接改进为弹性抵接,使第二导电元件与第一导电元件在接触的同时可以相对滑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接触,很好地保证了二者的导电性能;从而确保打印质量的良好。具体地,第二导电元件在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移动过程中,第二导电元件相对于感光元件也可以移动,所以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接触。进一步地,显影元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移动的方向相同,显影元件调整组件在调整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时,也不会影响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的接触状态。更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元件的自由端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显影元件的轴向方向,这样可以让第一导电元件在第二导电元件平面上更容易移动,而且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接触部分在抵接过程中,产生一个沿显影元件轴向的相互作用力,这样可以让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的接触更紧密,导电效果更加,另外,连接部分与第一导电元件固定端之间形成钝角,与第一导电元件自由端之间形成锐角,这样既有利于第二导电元件的制作,而且对实现上述接触效果也有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磁辊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电钢轴与导电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处理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处理盒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区域A对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区域B对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导电钢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处理盒未装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1包括:感光元件,由感光鼓7构成;显影元件,用于在所述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本发明优选地为磁辊6;第一框架,设置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存储室,该存储室也称为粉仓2,第一框架上设置有显影元件安装单元,本发明优选地为磁辊安装单元60;并且本发明优选地第一框架由粉仓和磁辊仓(显影元件容纳仓)组成,二者分开注塑,然后通过卡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并且上述磁辊安装单元60设置在磁辊仓的开口部分位置处,这样显影剂流出依次经过:粉仓、磁辊仓,磁辊,然后通过磁辊6将显影剂供应至第一框架之外的感光鼓7,形成静电潜像。
第二框架,设置有用于收纳剩余显影剂的容纳室,该容纳室也称为废粉仓3,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安装单元,感光鼓7通过鼓轴销7a固定在第二框架上。
两个侧盖4、5,分别在感光鼓7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两侧,并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具体地,可以通过在侧盖上设置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卡扣,并且增加螺钉来进一步紧固。
第一导电元件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侧盖4上,并且有一部分暴露在外,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导电触点形成电连接。优选地,第一导电元件为第一导电片81。在侧盖4上还设置有第二导电片91,与磁辊6连接的磁辊导电片61。
第二导电元件,包括插入部分,可以插入至所述显影元件安装部分内,以及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接触。优选地第二导电元件为第一导电钢轴8,第一导电钢轴8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述,包括一个可以插入到磁辊仓内的插入部分9a,和一个与第一导电片81上自由端接触的接触部分9b,插入部分9a和接触部分9b相互垂直。
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弹性抵接,以使第二导电元件与第一导电元件在接触的同时可以相对滑动。具体地,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导电片81相对于第一导电钢轴8可以移动,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导电片81与第一导电钢轴8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接触,这样很好地保证了二者的导电性能;从而确保打印质量的良好。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1还包括显影元件调整组件,如图5、图6所示,显影元件调整组件优选地设置在磁辊仓的一端,包括:支撑磁辊的磁辊支架,推动磁辊支架移动的弹簧10;这样根据外部条件,通过弹簧10的伸缩来调整磁辊6与感光鼓7之间的距离。并且,显影元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移动的方向相同,显影元件调整组件在调整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时,也不会影响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的接触状态。
如图6、图7、图10、图1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片81包括一个与所述侧盖内壁连接的固定端,优选地,所述固定端与侧盖内壁通过卡接的方式,直接插入到侧盖内壁,和一个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接触部分接触的自由端,以及连接固定端和自由端的连接部分。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接触部分在抵接过程中,产生一个沿显影元件轴向的相互作用力。并且连接部分与第一导电元件固定端之间形成钝角α,与第一导电元件自由端之间形成锐角β。这样以更好地保持了第二导电钢片91的硬度和弹性,而且制作简便。另外,优选地,将与固定端连接的部分设置成暴露在外面,如图10所示,暴露在外面的部分上设置有5个凸出部,这样暴露在外面的部分与图像形成装置上导电触点的接触效果更好,从而导电效果也会更佳。
另外第一导电片81自由端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显影元件的轴向方向,或者近似垂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导电片81自由端所在平面与第一导电钢轴8接触部分滑动方向平行,从而避免在第一导电片81和第一导电钢轴8移动过程中阻力较大。
另外为了方便制作和节省材料,第一导电片的自由端为两个片状的结构,并且二者为形状相同的长方形,这样两个片状中间的区间可以省掉部分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1还提供了检测处理盒1内显影剂剩余量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导电钢轴8、第一导电片81,以及可以插入至粉仓内的第二导电钢轴9,和设置在侧盖4内的第二导电片91。这样粉仓与磁辊仓内的显影剂、第一导电钢轴8、第一导电片81、打印机内的检测电路、第二导电钢轴9、第二导电片91依次串联在一起,所以处理盒1内的显影剂量,可以通过被转化为电信号被检测出来。当然检测处理盒1内的检测回路不限于上述,比如磁辊端部与磁辊导电片等也可以与上述元件替换、组合形成一个检测回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都有一个磁辊仓,对于本发明而言,可以还可以将第一框架设计成:显影元件安装单元设置在容纳显影剂的存储室上的显影剂开口位置处,显影元件位置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存储室的外侧,这样第一框架部分就可以直接一体注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比如将显影元件更换为显影辊,而显影元件安装单元更换为显影辊安装单元;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保护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