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6842B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86842B CN104586842B CN201410171656.XA CN201410171656A CN104586842B CN 104586842 B CN104586842 B CN 104586842B CN 201410171656 A CN201410171656 A CN 201410171656A CN 104586842 B CN104586842 B CN 1045868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le
- derivative
- compound
- present
- formul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ROFVEXUMMXZLPA-UHFFFAOYSA-N c1ccnc(-c2ccccn2)c1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2ccccn2)c1 ROFVEXUMMXZLP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dole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吲哚衍生物以及在制备用来抑制肿瘤的抗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衍生物可在催化剂、配体和添加剂存在下,由氰基吲哚化合物与硼酸化合物一步合成得到。同时首次发现了所述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抗癌活性,经过活性测试,发现其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和人胃癌细胞株(HGC‑27)具有良好的细胞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可以在医药领域中用作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医药研究前景和工业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活性化合物,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优良抗癌活性的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属于药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吲哚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含氧有机物,在有机和药物合成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在医药化工、有机合成和材料化学领域备受关注。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具有吲哚结构的药物化合物。例如,7-苯甲酰基吲哚-2-酮通常被用来合成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Amfenac sodium(氨芬酸钠);而7-(对溴苯甲酰基)吲哚-2-酮通常被用来合成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Bromfenac sodium(溴芬酸钠):
正是由于吲哚衍生物的此类重要作用,人们合成了许多吲哚衍生物,并对其合成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
CN102911105A公开了一种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是以R1-取代吲哚与R2-取代苯甲酰甲酸为原料,以铜盐作为催化剂,银盐作为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脱羧的酰基化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WO0242269A公开了一种3-芳酰基吲哚极其作为CB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其结构式如下:
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得到,收率很低。
CN1136038A公开了一种吲哚酰基胍衍生物,其具有如下结构式:
该化合物可由如下两种物质反应制备得:
EP0221753报道了合成7-芳甲酰基吲哚-2-酮类衍生物的新方法:采用对溴苯甲腈和吲哚啉为原料,用三氯化硼和三氯化铝为催化剂,进行Friede-Crafts酰化反应,生成7-(对溴苯甲酰基)吲哚啉;再经二氧化锰氧化反应生成7-(对溴苯甲酰基)吲哚。其反应式如下:
2003年,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夏泽宽等人(“溴芬酸钠的合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405-406)对上述反应工艺进行改进,使用自制活性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其氧化产物7-(对溴苯甲酰基)吲哚的收率有所提高。
但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吲哚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对于其活性靶点和取代基仍未有明确的认识。但另一方面,由于吲哚类化合物的优异生物活性,因此,寻找具有优异药物或生物活性的新颖吲哚衍生物,以及探寻新的合成方法,仍是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和重点,这也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基础和动力所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寻求具有优异药物活性和生物活性的新型吲哚类衍生物,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抗癌活性,尤其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和人胃癌细胞株(HGC-27)具有良好的细胞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吲哚衍生物,还涉及该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具体而言,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良抗癌活性的式(I)所示吲哚衍生物:
其中,Ar为被1-5个相同或不同R1取代的C6-12芳基;
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或苯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6-12芳基是指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例如可为苯基、萘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包括了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或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氧基是指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与O原子相连后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素或卤代中的卤素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二氟甲基、氯甲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氧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氯甲氧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式(I)化合物优选为下式(II)、(III)、(VI)或(V)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中,最优选下式(V)化合物: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上述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钯催化剂、配体和添加剂的存在下,于溶剂中,式(VI)化合物与式(VII)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的吲哚衍生物;
其中,Ar如上所定义。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钯催化剂为三氟乙酸钯(Pd(O2CCF3)2)、乙酸钯(Pd(OAc)2)、PdCl2、PdCl2(PPh3)2、PdCl2(dppf)2、PdCl2(dppe)、PdCl2(cod)、PdCl2(py)2、PdCl2(MeCN)2、Pd(acac)2、Pd(PPh3)4、Pd2(dba)3、Pd2(dba)2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三氟乙酸钯、乙酸钯或PdCl2;最优选为三氟乙酸钯。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配体为双齿含氮配体或膦配体,例如可如下的L1-L12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多种的混合物:
其中,优选L1-L9,进一步优选L1、L2、L3、L8,最优选L2。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添加剂为酸,例如可为三氟乙酸、苯甲酸、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对硝基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盐酸或氟氢化钾;优选为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对硝基苯磺酸或甲磺酸;最优选为甲磺酸。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VI)化合物与(VII)化合物的摩尔比可进行合适的选择,例如摩尔比可为1:1-3,示例性地例如可为1:1、1:1.5、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V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0.1,例如可为1:0.02、1:0.04、1:0.06、1:0.08或1:0.1。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V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05-0.1,例如可为1:0.05、1:0.07或1:0.1。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VI)化合物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5-15,例如可为1:5、1:10或1:15。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60-12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60℃、70℃、80℃、90℃、100℃、110℃或120℃。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例如可为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甲苯、二甲苯、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异丙醇、乙醇、正丁醇、氯苯等,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3:1,例如可为1:1、2:1或3:1,优选为2:1。
在本发明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TLC或GC-MS跟踪检测目的产物或原料的残留百分比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其通常为15-40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5小时、17小时、19小时、21小时、23小时、25小时、27小时、29小时、30小时、32小时、34小时、36小时、38小时或4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为结晶、重结晶、柱色谱提纯、萃取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手段或多种处理手段的组合。作为一种例举性的后处理手段,例如可为: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5-15,从而得到目标产物式(I)化合物。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上式(I)所示吲哚衍生物用作抗癌药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式(I)所示吲哚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抗癌活性,尤其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和人胃癌细胞株(HGC-27)具有良好的细胞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可以在医药领域中用作抗肿瘤药物。
尤其是,下式(V)化合物对SGC-7901具有特别优异的、出乎意料的抗癌活性:
以及,尤其是下式化合物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对H446和HGC-27具有特别优异的、出乎意料的抗癌活性: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上式(I)所示吲哚衍生物,尤其是式(II)-(V)化合物或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I)吲哚衍生物尤其是式(II)-(V)化合物以及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尤其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和人胃癌细胞株(HGC-27)具有优良的抑制效果。
第五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治疗癌症尤其是肺癌或胃癌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式(I)吲哚衍生物,尤其是包含式(II)-(V)化合物或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除包含上述活性化合物外,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和/或助剂。
在本发明中,“药学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对有机体不引起显著刺激也不消除所施用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特性的载体或稀释剂。通常,这些包括了患者出于药理学/毒理学方面的考虑,以及制药化学家出于组合物、制剂、稳定性、患者接受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物理/化学方面的考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特性和/或物质。
“赋形剂”或“助剂”是指添加到药物组合物中从而进一步有助于化合物的施用的惰性物质,其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碳酸钙、磷酸钙、多种糖和多种淀粉、纤维素衍生物(包括微晶纤维素)、明胶、植物油、聚乙二醇、稀释剂、粒化剂、润滑剂、粘结剂、崩解剂以及类似物。
本发明的式(I)吲哚衍生物,尤其是式(II)-(V)化合物在体外抗癌测试中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从而在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7-(4-氟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40mmol对氟苯硼酸、1mmol三氟乙酸钯、1.5mmol上述配体L2和20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80℃,并保温反应35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10,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A。其产率为76.9%,纯度为98.8%(HPLC)。
熔点:101-102℃。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40(s,1H),7.94(d,J=7.8Hz,1H),7.83-7.80(m,2H),7.58(d,J=7.5Hz,1H),7.40(s,1H),7.22-7.16(m,3H),6.66(s,1H);
13C NMR(CDCl3,125MHz)δ196.7,135.7,131.9,129.6,127.9,127.4,126.5,126.1,125.9,119.7,119.2,118.7,115.5,103.8,102.7。
实施例2:7-(4-氯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20mmol对氯苯硼酸、0.4mmol三氟乙酸钯、1mmol上述配体L2和10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60℃,并保温反应40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5,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B。其产率为79.6%,纯度为99.3%(HPLC)。
熔点:149-150℃。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38(s,1H),7.94(d,J=7.8Hz,1H),7.73(d,J=8.5Hz,2H),7.56(d,J=7.4Hz,1H),7.50(d,J=8.5Hz,2H),7.40(s,1H),7.16(t,J=7.7Hz,1H),6.66(s,1H);
13C NMR(CDCl3,125MHz)δ196.8,137.8,137.4,135.6,130.8(2C),129.6,128.6(2C),127.9,127.5,125.9,119.1,118.7,102.7。
实施例3: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60mmol3,4,5-三甲氧基苯硼酸、1.5mmol三氟乙酸钯、2mmol上述配体L2和30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100℃,并保温反应30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15,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C。其产率为75.7%,纯度为98.9%(HPLC)。
熔点:112-113℃。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36(s,1H),7.93(d,J=7.8Hz,1H),7.67(d,J=7.5Hz,1H),7.39-7.38(m,1H),7.17(t,J=7.7Hz,1H),7.04(s,2H),6.67-6.65(m,1H),3.95(s,3H),3.90(s,6H);
13C NMR(CDCl3,125MHz)δ197.1,152.9(2C),141.1,135.7,134.2,129.5,127.7,127.1,125.9,119.4,118.6,107.1(2C),102.7,61.0,56.3(2C)。
实施例4:7-(4-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30mmol对甲氧基苯硼酸、2mmol三氟乙酸钯、1mmol上述配体L2和15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120℃,并保温反应25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7,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D。其产率为80.7%,纯度为98.8%(HPLC)。
熔点:156-158℃。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36(s,1H),7.91(d,J=7.8Hz,1H),7.82(d,J=8.7Hz,2H),7.63(d,J=7.5Hz,1H),7.37(s,1H),7.17(t,J=7.7Hz,1H),7.01(d,J=8.7Hz,2H),6.65(s,1H),3.90(s,3H);
13C NMR(CDCl3,125MHz)δ196.8,162.6,135.8,131.9(2C),131.6,129.4,127.6,126.7,125.7,119.8,118.6,113.6,102.5(2C),55.5。
实施例5:7-(3,4-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45mmol3,4-二甲氧基苯硼酸、1mmol三氟乙酸钯、1mmol上述配体L2和20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70℃,并保温反应35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9,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E。其产率为84.5%,纯度为99.1%(HPLC)。
熔点:98-100℃。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32(s,1H),7.91(d,J=7.8Hz,1H),7.65(d,J=7.5Hz,1H),7.44-7.42(m,2H),7.37(s,1H),7.16(t,J=7.7Hz,1H),6.95-6.92(m,1H),6.65(s,1H),3.97(s,3H),3.95(s,3H);
13C NMR(CDCl3,125MHz)δ196.7,152.3,148.9,135.8,131.6,129.5,127.5,126.7,125.7,124.3,119.2,118.4,112.2,109.9,102.6,56.1,56.1。
实施例6:7-(4-苯基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55mmol对苯基苯硼酸、0.5mmol三氟乙酸钯、1.5mmol上述配体L2和25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80℃,并保温反应30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11,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F。其产率为90.8%,纯度为99.2%(HPLC)。
熔点:155-157℃。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48(s,1H),7.96(d,J=7.8Hz,1H),7.88(d,J=8.4Hz,2H),7.75(d,J=8.3Hz,2H),7.70-7.68(m,3H),7.51(t,J=7.6Hz,2H),7.44-7.40(m,2H),7.19(t,J=7.7Hz,1H),6.69(s,1H);
13C NMR(CDCl3,125MHz)δ197.8,144.4,140.2,137.8,135.7,130.1(2C),129.5,129.0,128.1(2C),127.2(2C),126.5(2C),125.9,119.7,119.5,118.7,103.7,102.7。
实施例7:7-(2-萘基苯甲酰基)吲哚
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溶剂(为2-MeTHF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体积比为2:1)、20mmol7-氰基吲哚、25mmol萘-2-基硼酸、1.5mmol三氟乙酸钯、2mmol上述配体L2和100mmol甲磺酸;搅拌下升温至100℃,并保温反应25小时。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乙醚萃取2-4次,合并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蒸发除去乙醚进行浓缩,将浓缩物过300-400目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其中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1:13,浓缩洗脱液,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命名为G。其产率为94.6%,纯度为99.4%(HPLC)。
熔点:87-89℃。
核磁共振:1H NMR(CDCl3,500MHz):δ10.48(s,1H),8.27(s,1H),8.00-7.93(m,4H),7.90-7.87(m,2H),7.69(d,J=8.2Hz,1H),7.43(s,1H),7.32(s,1H),7.15-7.20(m,2H);
13C NMR(CDCl3,125MHz)δ198.1,136.3,134.8,132.3,130.5,129.5,129.2,128.2,127.9,127.2,127.0,126.8,126.5,126.4,126.1,125.9,125.8,119.7,118.7。
对比例1-63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1-9;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10-18;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19-27;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28-36。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37-45。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46-54。
除将其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分别替换为Pd(OAc)2、PdCl2、Pd2(dba)3、Pd(dba)2、Pd(吡啶基)2、Pd(NH3)4Cl2、双(三叔丁基膦)钯(0)、Pd(acac)2、Pd(PPh3)4外,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55-63。
相应吲哚化合物的产率如下表所示。
对比例64-140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1而得到对比例64-74;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2而得到对比例75-85;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3而得到对比例86-96;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4而得到对比例97-107;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5而得到对比例108-118;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6而得到对比例119-129;
分别使用L1、L3-L12实施实施例7而得到对比例130-140。
相应吲哚化合物的产率如下表所示。
对比例141-148
除将其中的溶剂替换为如下有机溶剂/水混合物(其中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2:1)外,以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对比例141-148,其对应关系和相应甲酮化合物的产率如下表所示:
添加剂的考察
除将其中的甲磺酸替换为三氟乙酸、乙酸、苯甲酸、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对硝基苯磺酸、硫酸、盐酸和氟氢化钾外,分别根据实施例1-7考察了这些添加剂的效果,发现当为盐酸和氟氢化钾时,实施例1-7的反应均不能进行,而当为其他的上述添加剂时,实施例1-7的反应均能进行,但产率有大幅度下降,通常降低25-35%。
生物活性测试
采用MTT法测定本发明吲哚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评价,受试细胞包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和人胃癌细胞株(HGC-27),抗癌药顺铂作为阳性对照药。
活性测试材料
细胞: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H446:人肺癌细胞株;HGC-27:人胃癌细胞株;上述肿瘤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库。
试剂:DMEM培养基:Gibco公司产品;MTT:Sigma公司产品,上海实生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装;胎牛血清:Gibco公司产品;青霉素-链霉素:Gibco公司产品;EDTA-胰酶消化液:Gibco公司产品;阳性对照(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产品批号:1010011DC。
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
将每1mg测试化合物用20μL DMSO溶解,取2μL溶解后溶液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该培养液是含胎牛血清质量浓度为10%的DMEM培养基),使其浓度为100μg/mL,再用相同的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1-10μg/mL。
(2)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DMEM培养基,使得每1000mL DMEM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和10%质量的灭活胎牛血清。
(3)细胞的培养:分别将上述肿瘤细胞接种于步骤(2)配制的培养基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4)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H446)、人胃癌细胞株(HGC-27)分别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5/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弃去原培养基,加入含测试样品的培养基,每孔2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4小时,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分别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上述癌症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经过上述步骤测量后,本发明化合物的IC50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的化合物G具有特别优异的抗胃癌和抗肺癌活性,其IC50要远低于顺铂,尤其是对于SGC-7901的抑制活性上,比顺铂低了三个数量级,对于H466和HGC-27的抑制活性上,也大幅度低于顺铂。
而且,本发明人首次发现该类吲哚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例如化合物C对H466和HGC-27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
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吲哚衍生物在抗癌症药物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同时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胃癌和抗肺癌活性,这是对于该类化合物的该用途的首次发现,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拓展了底物和可能,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和研发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下式(I)所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在钯催化剂、配体和添加剂的存在下,于溶剂中,式(VI)化合物与式(VII)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的吲哚衍生物;
其中,Ar为被1-5个相同或不同R1取代的C6-12芳基;
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或苯基;
所述钯催化剂为三氟乙酸钯;
所述配体为下式L2:
所述添加剂为甲磺酸;
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2-甲基四氢呋喃,所述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衍生物为下式(II)-(V)任一种化合物或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衍生物为下式(V)化合物或7-(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71656.XA CN104586842B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71656.XA CN104586842B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86842A CN104586842A (zh) | 2015-05-06 |
CN104586842B true CN104586842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3113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716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6842B (zh) | 2014-04-25 | 2014-04-25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868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03085A (zh) * | 2017-12-19 | 2018-05-08 | 张开良 |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甲酰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CN113845464B (zh) * | 2021-10-28 | 2023-05-0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吲哚胍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160211B (zh) * | 2022-06-23 | 2023-11-03 | 温州大学 | 一种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4436A (zh) * | 2013-05-03 | 2013-07-31 | 温州大学 | 一种邻氨基二芳基甲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86932C (zh) * | 2007-01-26 | 2010-02-03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4-25 CN CN201410171656.XA patent/CN1045868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4436A (zh) * | 2013-05-03 | 2013-07-31 | 温州大学 | 一种邻氨基二芳基甲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86842A (zh) | 2015-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27074A1 (en) | 2-(pyridin-3-yl)-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ret inhibitors | |
Cao et al. | Synthesis and in vitro cytotoxic evaluation of 1, 3-bisubstituted and 1, 3, 9-trisubstituted β-carboline derivatives | |
JP2024535475A (ja) | 置換ヘテロアリールフタラジン誘導体の医薬使用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 |
WO2007036131A1 (fr) | Dérivés de carzole sulfamide et leu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 |
CN102603743A (zh) | 抗肿瘤的氮杂苯并[f]薁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2675416B (zh) | β-咔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15533778A (ja) | がんの治療のための新規フェニル−ピリジン/ピラジンアミド | |
JPS6225670B2 (zh) | ||
CN103922992B (zh)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酮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
WO2013107428A1 (zh) | 7-位取代的汉防己乙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586842B (zh) |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6279019B (zh) | 一种恩诺沙星的α,β-不饱和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957262A (zh) | 一种c-6位芳基化去氮嘌呤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910643B (zh) | 一种抗癌活性甲酮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
CN110467601B (zh) | 一种吡唑联吡啶酮类化合物、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8239069A (zh) | 一种新型的用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及其用途 | |
CN114848648B (zh) | C-6位芳基化去氮嘌呤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
WO2019029554A1 (zh) | 磺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用途 | |
CN112824397B (zh) | 一种洛美沙星的丙烯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824396B (zh) | 一种n-乙酰基洛美沙星的丙烯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557916B (zh) | 2‑取代β‑咔啉类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的应用 | |
CN114831977A (zh) | 苯甲酸类衍生物作为trpm2蛋白抑制剂的用途 | |
CN104530043B (zh) | 9‑取代β‑咔啉类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的应用 | |
CN104592222A (zh) | 抗血小板药物azd6482的制备方法 | |
CN111320578A (zh) | 一种脱n-甲基氟罗沙星的丙烯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