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7406B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Sata复合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77406B CN104577406B CN201510059949.3A CN201510059949A CN104577406B CN 104577406 B CN104577406 B CN 104577406B CN 201510059949 A CN201510059949 A CN 201510059949A CN 104577406 B CN104577406 B CN 1045774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lot
- plastic body
- contact
- s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提供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固定于塑胶主体上的若干组端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塑胶主体上的端子排,每一端子组件包括用于与外设PCB板焊接的焊接端子以及与外设电气元件电连接的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均插设于塑胶主体上,各焊接端子卡设于端子排上,各焊接端子与各接触端子通过塑胶主体于端子排的夹设作用一一对应接触。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端子组件采用焊接端子与接触端子两部分组成,然后采用塑胶主体与端子排的夹设作用以使两者之间电性导通,对此在保证连接器的连接功能的情况下,焊接端子与接触端子可以分开单独制作,不但可以降低端子组件的制作工艺,还可提高制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SATA连接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气元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在用于电连接时安装也比较方便。SATA连接器主要包括塑胶主体以及端子两个部分,在传统结构中,端子为一个整体,先通过二次或多次折弯成型,然后将其整体插设于塑胶主体上,在上述制作过程中,端子在进行后续几次折弯工艺时,由于角度问题不易控制,制作比较麻烦,而且在折弯以及安装过程中均难以保证端子的焊接面,通常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再次处理,增加制作成本,成品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SATA连接器的端子焊脚采用一体式结构,加工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塑胶主体上的若干组端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塑胶主体上的端子排,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用于与外设PCB板焊接的焊接端子以及与外设电气元件电连接的接触端子,各所述接触端子均插设于所述塑胶主体上,各所述焊接端子卡设于所述端子排上,各所述焊接端子与各所述接触端子通过所述塑胶主体于所述端子排的夹设作用一一对应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排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插槽,各所述焊接端子分别插设于各所述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焊接端子均具有伸出所述第一插槽且垂直于该所述第一插槽的焊接部,各所述焊接部的焊接面均平行于所述外设PCB板的焊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主体上开设有间隔设置且用于插接所述外设电气元件的若干第二插槽,各所述接触端子均具有分别伸入各所述第二插槽内且用于与所述外设电气元件电接触的接触部。
进一步地,各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插槽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弹性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具有用于抵顶所述第二插槽内壁的至少两个顶点。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弯折结构位于其中两相邻所述顶点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开口凸出所述第二插槽外侧。
具体地,各所述第一插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各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每一所述接触端子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焊接端子接触于正对所述第一插槽处,每一所述接触端子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塑胶主体与所述端子排之间且与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的夹设部,所述夹设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于所述塑胶主体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卡槽,于每一所述卡槽内均卡设有用于接地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具有伸至所述塑胶主体外侧的连接脚。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槽,所述端子排具有与两所述第一导向槽一一对应的两个凸出部,所述端子排的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滑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端子排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之间。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凸出部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导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卡勾,所述卡勾伸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主体上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导向槽,所述端子排具有可分别滑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槽卡接的两个凸块,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的连接面垂直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之间的连接面。
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将端子组件分成两个部分,焊接端子与接触端子,焊接端子主要用于与外设的PCB板焊接,而接触端子则主要用于外设的电气元件进行电连接,每一组端子组件的焊接端子与接触端子均具有部分结构位于塑胶主体与端子排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夹设作用使得接触端子与焊接端子之间稳定接触,进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电性导通,以实现连接器功能,另外由于端子组件分成两个部分,对此可以分开制作接触端子与焊接端子,不但可以降低对端子组件的制作难度,保证端子组件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端子组件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塑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焊接端子与接触端子的接触示意图;
图7为图1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的端子排卡接于塑胶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1以及若干端子组件2,将各端子组件2均固定于塑胶主体1上,进而通过各端子组件2实现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功能,每一端子组件2包括焊接端子21以及接触端子22两个部分,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电性导通性能,具体地焊接端子21主要用于与外设PCB板(图中未示出)进行焊接,从而实现连接器与外设PCB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与固定,而接触端子22则主要是用于与外设电气元件(图中未示出)进行电连接,对于连接器还包括一个端子排3,各焊接端子21均卡设于端子排3上,各焊接端子21则均插设于塑胶主体1上,将端子排3固定于塑胶主体1上时,每一组的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均具有部分结构位于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且在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的夹设作用下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稳定接触。在本发明中,接触端子22可以与外设电气元件接触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而焊接端子21可与外设PCB板焊接,在满足两者之间稳定连接同时还保证两者之间的电性导通,对此当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夹设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导通时,外设电气元件与外设PCB板之间通过连接器形成电连接,而且连接稳定性比较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传统端子组件2的整体式结构变换为由接触端子22与焊接端子21组成的两部分结构,对此在加工制作时,接触端子22与焊接端子21可以分开进行,而且就单独的接触端子22或焊接端子21来说结构复杂性大大降低,即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端子组件2可以有效降低其制作难度,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由于接触端子22与焊接端子21两部分单独制作,两者互不干扰,还可以提高端子组件2的制作效率。对于端子组件2的个数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选择,比如7pin端子采用7个端子组件2,6pin端子则选择6个端子组件2。
参见图4以及图6,优化上述实施结构,在端子排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插槽31,各焊接端子21分别插设于各第一插槽31内,且在将各焊接端子21分别插设于各第一插槽31内时,每一焊接端子21均具有伸出第一插槽31的焊接部211,焊接部211垂直于第一插槽31的长度方向,焊接端子21通过焊接部211实现与外设PCB板的焊接,具体为焊接部211的焊接面2111与外设PCB板焊接,且各焊接端子21的焊接面2111均平行于外设PCB板的焊接部位。一般地,连接器的焊接端子21与外设PCB板的焊盘之间进行焊接,焊盘具有与各焊接端子21接触的接触平面,对此本实施例中将各焊接端子21的焊接面2111应均平行于接触平面,而且一般地各焊接面2111应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每一焊接端子21的焊接面2111与焊盘的接触平面之间均接触比较完全,进而保证每一焊接端子21与外设PCB板之间均具有较大的焊接面2111积,避免出现焊接部位漏焊的现象,两者之间的连接比较稳定。
参见图5以及图6,对应地,塑胶主体1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插槽11,各接触端子22均具有接触部221,每一接触部221均伸入与其对应的第二插槽11内,外设电气元件可以伸入第二插槽11内与和其对应的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电接触,进而实现接触端子22与外设电气元件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的接触部分可以直接插入第二插槽11内,并且两者之间形成卡接,同时由于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位于该第二插槽11内,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卡接于第二插槽11内时,其还与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接触,两者之间形成电连接,而且比较稳定。对于这种结构形式,当外设电气元件需要与外设PCB板电连接时,则只需将其接触部分插接于塑胶主体1的第二插槽11内,反之当需要解除电连接关系,则只需将其由第二插槽11内拔出,不但连接结构比较稳定,而且安装与拆除均比较方便。
参见图6,优化上述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配合结构,各接触端子22的接触部221均具有弯折结构2211,该弯折结构2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槽11的长度方向相同,弯折结构2211具有一定的弹性,类似于弹片结构,弯折结构2211具有至少两个顶点2212,每一顶点2212均抵顶第二插槽11的内壁。接触端子22的弯折结构2211具有一定弹性,其整体可呈波浪状,其至少具有两个顶点2212,通过各顶点2212的相互作用使其均对第二插槽11的内壁产生较好的抵顶作用,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伸入第二插槽11内时,由于弯折结构2211具有弹性,该接触部分可驱使弯折结构2211变形,以使其可伸入弯折结构2211的顶点2212与第二插槽11的内壁之间,通过顶点2212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夹设作用使得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之间连接比较稳定,同时还与接触端子22之间具有较好的接触,保证两者之间电性导通,而且通过弯折结构2211的这种弹性连接方式,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与第二插槽11之间的插接于拔出均比较方便。
再次参见图5以及图6,进一步地,在每一第二插槽1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第二插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111,弯折结构2211位于其中两相邻顶点2212之间的部分沿上述开口111凸出第二插槽11的外侧。一般地,第二插槽11的尺寸较小,当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伸入第二插槽11内时,其逐渐迫使弯折结构2211产生变形,第二插槽11的尺寸可能会限制弯折结构2211的变形,以使外设电气元件的接触部分难以卡设于弯折结构2211的顶点2212与第二插槽11的内壁之间,而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插槽11上开设有开口111,当外设电器元件的接触部分迫使弯折结构2211具有沿该顶点2212处向远离外设电气元件接触部分的方向的移动趋势时,由于弯折结构2211还具有至少一个顶点2212抵顶第二插槽11的内壁,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可使得弯折结构2211具有部分结构沿两顶点2212之间的开口111向外侧凸出,此时开口111可以起到缓解弯折结构2211变形的作用,以使弯折结构2211具有较大的变形动作,以使外设电气元件与连接器之间形成有效的卡接作用。
参见图2-图5,进一步地限定各端子组件2的安装方式,各第一插槽31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各第二插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插槽31为敞口结构,且位于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当每一接触端子22与和其对应的焊接端子21接触时,两者之间的接触位置正好位于第一插槽31的敞口处,细化接触端子22的结构,每一接触端子22还包括夹设部222,该夹设部222位于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与接触部221一体成型,且夹设部2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槽1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发明中,由于端子组件2由两部分组成,接触端子22与和其对应的焊接端子21通过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的夹设作用形成稳定的接触,对此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2具有夹设部222伸入塑胶主体1与端子排3之间,通过两者的夹设作用使得夹设部222抵接于第一插槽31的焊接端子21上,另外第一插槽31与第二插槽11之间相互垂直,从而使得连接器与外设电气元件接触的接触部分以及与外设PCB板焊接的焊接端处于两个不同的方位上,可以有效避免外设电气元件与外设PCB板之间不会形成干涉,更利于连接器在两者之间位置的安装,对此在接触端子22中夹设部222的延伸方向应与第二插槽1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即夹设部222的延伸方向与接触部22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使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可夹紧夹设部222,保证焊接端子21与接触端子22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性导通。
参见图2、图3、图6以及图7,进一步地,在塑胶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卡槽12,该两个卡槽12分别位于其相对两端,在每一卡槽12内分别卡设有一个接地片121,当端子排3固定于塑胶主体1上时,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可形成对两个接地片121的固定,且两个接地片121均具有伸出塑胶主体1外侧的连接脚1211。接地片121主要是起到接地的作用,即当连接器上设置有这两个接地片121后,在其应用时,通过这两个接地片121可以形成对连接器的接地保护,提高其安全性,而接地片121的连接脚1211伸出塑胶主体1外侧则是方便两个接地片121接地连接。
参见图1、图2以及图7,优化塑胶主体1与端子排3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塑胶主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槽13,该两个第一导向槽13相对设置,对应地在端子排3上设置有两个凸出部32,两个凸出部32与两个第一导向槽13一一对应,将端子排3安装于塑胶主体1上时,端子排3的两个凸出部32分别滑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3内,且端子排3整体夹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3之间。在实施例中,端子排3通过第一导向槽13滑动的方式固定于塑胶主体1上,比较方便,两个第一导向槽13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一般地在端子排3的每一凸出部32上还设置有卡勾321,该卡勾321沿第一导向槽13的长度方向延伸,当将凸出部32滑入对应的第一导向槽13内时,其卡勾321可与第一导向槽13的内壁形成卡接,对此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通过卡接形成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比较方便。通常在塑胶主体1上还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扣点14,当端子排3沿第一导向槽13滑入且卡勾321与第一导向槽13的内壁卡接时,两个扣点14均扣设于端子排3上,以使两个扣点14与塑胶主体1配合夹设端子排3,端子排3难以自动沿第一导向槽13滑出,保证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再次参见图2以及图3,进一步地,优化上述实施例,在塑胶主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槽15,两个第二导向槽15之间也为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导向槽15之间的连接面垂直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3之间的连接面,当然第二导向槽15与第一导向槽13的延伸方向相同,在端子排3上还设置有两个凸块33,当端子排3的两个凸出部32沿两个第一导向槽13滑动时,两个凸块33也分别沿两个第二导向槽15滑动,且两个凸块33也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槽15的内壁之间形成卡接。在本实施例中,增设塑胶主体1与端子排3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二导向槽15与端子排3的凸块33之间也为卡接,通过第二导向槽15也可以起到限位端子排3的作用,另外由于两个第二导向槽15的连接面垂直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3之间的连接面,比如两个第一导向槽1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个第二导向槽1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者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端子排3与塑胶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安装与拆卸均比较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SATA复合式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塑胶主体上的若干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塑胶主体上的端子排,每一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用于与外设PCB板焊接的焊接端子以及与外设电气元件电连接的接触端子,各所述接触端子均插设于所述塑胶主体上,各所述焊接端子卡设于所述端子排上,各所述焊接端子与各所述接触端子通过所述塑胶主体于所述端子排的夹设作用一一对应接触,每一组的所述焊接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均具有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端子排与所述塑胶主体之间,所述端子排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插槽,各所述焊接端子分别插设于各所述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焊接端子均具有伸出所述第一插槽且垂直于该所述第一插槽的焊接部,各所述焊接部的焊接面均平行于所述外设PCB板的焊接处,所述塑胶主体上开设有间隔设置且用于插接所述外设电气元件的若干第二插槽,各所述接触端子均具有分别伸入各所述第二插槽内且用于与所述外设电气元件电接触的接触部,各所述第一插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各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每一所述接触端子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焊接端子接触于正对所述第一插槽处,每一所述接触端子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塑胶主体与所述端子排之间且与所述接触部一体成型的夹设部,所述夹设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插槽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弹性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具有用于抵顶所述第二插槽内壁的至少两个顶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插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弯折结构位于其中两相邻所述顶点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开口凸出所述第二插槽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塑胶主体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卡槽,于每一所述卡槽内均卡设有用于接地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具有伸至所述塑胶主体外侧的连接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槽,所述端子排具有与两所述第一导向槽一一对应的两个凸出部,所述端子排的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滑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端子排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出部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导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卡勾,所述卡勾伸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卡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SATA复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上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导向槽,所述端子排具有可分别滑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槽卡接的两个凸块,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的连接面垂直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之间的连接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59949.3A CN10457740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59949.3A CN10457740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77406A CN104577406A (zh) | 2015-04-29 |
CN104577406B true CN104577406B (zh) | 2018-04-24 |
Family
ID=5309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59949.3A Active CN104577406B (zh) | 2015-02-05 | 2015-02-05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774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97065B2 (ja) * | 2014-05-28 | 2016-03-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
TWI792271B (zh) | 2020-06-19 | 2023-02-11 |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 背板連接器組件 |
CN111682368B (zh) | 2020-06-19 | 2021-08-03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 |
CN112652906B (zh) | 2020-06-19 | 2022-12-02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
CN112736524B (zh) * | 2020-12-28 | 2022-09-0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67804Y (zh) * | 2002-06-03 | 2003-08-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202997216U (zh) * | 2012-12-17 | 2013-06-12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Sata电连接器 |
CN203166144U (zh) * | 2012-11-30 | 2013-08-28 | 蔡添庆 | Sas连接器的母座结构 |
CN204407552U (zh) * | 2015-02-05 | 2015-06-17 | 深圳市创亿欣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13241U (en) * | 2011-03-28 | 2011-10-01 | Bing Xu Prec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5
- 2015-02-05 CN CN201510059949.3A patent/CN1045774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67804Y (zh) * | 2002-06-03 | 2003-08-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203166144U (zh) * | 2012-11-30 | 2013-08-28 | 蔡添庆 | Sas连接器的母座结构 |
CN202997216U (zh) * | 2012-12-17 | 2013-06-12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Sata电连接器 |
CN204407552U (zh) * | 2015-02-05 | 2015-06-17 | 深圳市创亿欣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77406A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77406B (zh)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
CN105322336B (zh) | 连接器 | |
CN205900843U (zh) | 单一组件线对板连接端子 | |
KR20160002255U (ko) | 순방향 및 역방향 플러깅이 가능한 전원 플러그 커넥터 | |
TWI596836B (zh) | 用於直接電接觸一電路板的插接連接手段(二) | |
CN103545633B (zh) | 线缆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5576412B (zh) | 端子结构及具有该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202585758U (zh) | 接线装置 | |
CN103713167B (zh) | 电能表接线端座及电能表接线端座校验结构 | |
CN104617468B (zh) | Sata整体式连接器的制作工艺 | |
CN204424516U (zh) | 插接稳定的接线端子 | |
CN106450934B (zh) | 电连接器的结构 | |
CN103762529A (zh) | 一种电缆护套 | |
CN210779145U (zh) | 一种适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线缆连接器 | |
CN204407552U (zh) | Sata复合式连接器 | |
CN104600543B (zh) | Sata复合式连接器制作工艺 | |
CN203481533U (zh) | 一种led灯条连接器 | |
CN103746209B (zh) | 卡连接器 | |
CN203180090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 | |
CN210957189U (zh) | 插座 | |
CN206807763U (zh) | 连接端子结构及音频设备 | |
CN205680822U (zh) | 一种插头和插座连接装置 | |
CN205231368U (zh) | 双面连接器 | |
CN104868332B (zh) | 两用型数据传输的插头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 |
CN206922066U (zh) | 一种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