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696B - 包括设有层压玻璃插设部的聚碳酸酯壳体的车辆混合型挡风玻璃 - Google Patents
包括设有层压玻璃插设部的聚碳酸酯壳体的车辆混合型挡风玻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40696B CN104540696B CN201380026955.8A CN201380026955A CN104540696B CN 104540696 B CN104540696 B CN 104540696B CN 201380026955 A CN201380026955 A CN 201380026955A CN 104540696 B CN104540696 B CN 1045406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 window
- glass elements
- transparent wall
- bas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3—Sup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风玻璃类型的用于车辆的轻质玻璃元件(1),所述玻璃元件一方面包括:由聚碳酸酯类型的透明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基础结构件(2),所述基础结构件配置用于形成透明壁(3),所述玻璃元件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个层压玻璃的插设部(4),所述至少一个层压玻璃的插设部被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件上以便在所述透明壁的一部分表面积上与所述透明壁(3)的厚度(E3)叠合,使得所述玻璃元件(1)具有:与透明壁的被所述插设部覆盖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窗(5),所述第一加强窗优选沿挡风玻璃的前窗面(10)定位;以及与透明壁(3)的不设置层压玻璃的一部分透明壁(3)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轻质窗(6),所述第二轻质窗优选占据一个或多个侧窗类型的弯折窗面(11,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玻璃的大体领域,如挡风玻璃、后窗、或窗体。
背景技术
已知车辆玻璃的各种配置,尤其通过文件FR-2957556已知的全景挡风玻璃包括多个分离的且组装在由框架限定的不同窗洞上的玻璃元件,以便分别形成带层压玻璃的挡风玻璃型前窗面、小窗型侧向弯折部、和全景天窗型上弯折部。
这种挡风玻璃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尤其带来了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光源,这有助于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和乘客的乐趣、以及驾驶的安全性,但这种挡风玻璃有时会有一些缺点。
首先,尽管玻璃面积较大,但存在需要支撑玻璃片的立柱和框架会限制驾驶员的视野。
另外,增加玻璃面积和相联结的框架会使车辆底盘的布置复杂化,造成额外的制造及装配操作,由此增加了所述车辆的生产时间和成本。
最后,这种玻璃可具有尤其大的重量,这是由于使用了层压玻璃片,该材料事实上是特殊的,为了满足在冲击情况下的相关安全标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缺点以及提出一种新型车辆玻璃元件,所述新型车辆玻璃元件尤其轻质且便于实施,同时带来宽阔的视野和具有很大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造车辆玻璃元件的新型方法,所述方法的实施尤其简单、快速且节省,且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玻璃元件。
借助一种车辆玻璃元件来实现的本发明的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元件包括:由透明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基础结构件,所述基础结构件配置用于形成透明壁;以及至少一个层压玻璃插设部,所述至少一个层压玻璃的插设部被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件上以便在所述透明壁的一部分表面积上与所述透明壁的厚度叠合,使得所述玻璃元件具有:与透明壁的被所述插设部覆盖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窗,以及与透明壁的不设置层压玻璃的一部分透明壁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轻质窗。
还借助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玻璃元件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方法包括:实施基础结构件的步骤(a),在所述步骤(a)期间将透明聚合物材料、优选地为聚碳酸酯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具有预定形状的透明壁,然后是分化步骤(b),在所述分化步骤(b)期间优选地借助热塑性聚氨酯的片状粘合层在所述基础结构件上固定层压玻璃插设部,所述插设部覆盖的所述基础结构件的面积严格小于所述基础结构件的总面积,以便在玻璃元件中形成:与所述插设部覆盖的透明壁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窗,以及与没有层压玻璃的透明壁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轻质窗。
有利地,本发明能够用透明材料整体、或几乎整体实施玻璃元件,这保证了在所述玻璃元件的任一点,通过任意角度穿过所述玻璃元件从车辆车厢的内部向外部看的完美可见度。
另外,通过组合密度小于玻璃的优选为有机聚合物材料实施的轻质透明的基础结构件与被证实具有对外部破坏、尤其对划伤冲击的坚固性和抵抗力的层压玻璃插设部,本发明能够得到集中了加强窗和轻质窗的混杂、或“混合”结构,所述结构总体上减轻了玻璃元件的重量同时保留了较高的总体光学和机械性能。
为此,加强窗将能够有利地对应于用具有可见度或抗冲击性能的材料制成的被最多显露的和/或最关键的许可区域,例如挡风玻璃的前板。
此外,使用有利地比矿物玻璃更容易加工的热塑性聚合物,且不管所述基础结构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怎样,均能够容易地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例如通过注射成型或加热成型来对基础结构件进行塑形。
尤其借助单一和相同的基础结构件可以无中断地实现一体件,多种玻璃表面至今是在由立柱分隔的板中实施的。
另外,如此得到的玻璃元件有利地形成一体件形式的完整的、可操纵的和可插入的车厢部件。
由此节省了制造所述玻璃元件或将其组装到车辆上的时间和装置,因此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和仅仅作为示意性而非限制性提供的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玻璃元件的实施变体的顶侧透视图。
图2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玻璃元件的可能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玻璃元件棱边的横向剖面图,示出了在聚合物底层结构上的层压玻璃插设部连结处的变体的细节。
图4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玻璃元件棱边的横向剖面图,示出了在聚合物底层结构上的层压玻璃插设部连结处的另一变体的细节。
图5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玻璃元件棱边的横向剖面图,示出了在聚合物底层结构上的层压玻璃插设部连结处的第三变体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未示出)的玻璃元件1。
必要时所述玻璃元件有利地被用于将透明隔板形成多个窗面,所述窗面将车厢内部与车辆所处的环境分隔并可优选地形成如图1所示挡风玻璃、又或后窗。
可以理解,本发明涉及装配这种玻璃元件1的车辆,尤其涉及机动车辆。
根据本发明,所述车辆的玻璃元件1一方面包括由透明聚合物材料实施的基础结构件2,配置所述透明聚合物材料为了形成透明壁3,以及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个玻璃夹层插设部4,所述插设部4被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件2上为了在所述透明壁3的部分面积上与所述透明壁3的厚度E3叠合,以便使所述玻璃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如在图1或图4中的混合线所示出的对应于由所述插设部4覆盖的部分透明壁的第一加强窗5,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如在图4中的虚线所示出的对应于不设置层压玻璃的部分透明壁3的第二轻质窗6。
有利地,符合本发明的配置能够在车辆窗洞上的一体成型的严密的、可操纵的和可插设的相同子元件上实施多个相邻的窗4、5,必要时是大尺寸且完全透明的,这优化了由玻璃元件1带来的视野。
另外,本发明可涉及玻璃区域的区分,尤其根据其对外部破坏的显露程度,在该程度上可选择空间布局和一方面优选地对应于安全性和可见度的关键区域的加强窗5的范围,例如挡风玻璃的前板,尤其是由雨刷器擦拭的区域,以及另一方面优选地对应于被认为对于车辆乘客的安全性不太关键的区域范围,例如侧向小窗和/或高级全景天窗型的弯折窗面,所述弯折窗面可仅用聚合物材料实施。
有利地,除了主要加强玻璃元件1的关键区域,可有意义地限制所使用的层压玻璃的量和比例,以及因此使玻璃元件1整体变轻,例如相对于将要整体实施的层压玻璃等同元件减小了至少大约30%到40%的重量,且没有失去任何所述玻璃元件1的功能性的光学和机构性能。
虽然不排除同一玻璃元件1在同一底层结构2上具有多个插设部4以及因此具有由不设置层压玻璃的中间轻质窗6彼此分隔的多个加强窗5,底层结构2优选地包括单一加强窗5,优选地由单一插设部4形成,所述单一加强窗5尤其可占据挡风玻璃的前窗面。
作为指示,一个或多个加强窗5的总面积可至少等于玻璃元件1的总面积、尤其是透明壁3的面积的30%、40%、50%或60%,且可达到玻璃元件的所述可视总面积、尤其是透明壁3的其中一个或另一个连续主表面的面积的80%、90%甚至95%,所述连续主表面以正常方式延伸到所述壁的厚度。
有利地,对于玻璃元件1的其余面积,层压玻璃插设部4的范围还将保留在一个或多个区域内,在所述区域中底层结构的透明壁3超出所述插设部的边缘,一个或多个轻质窗6尤其可占据弯曲窗面,尤其占据小窗。
另外,插设部4的总面积、即根据在其厚度上的其中一个或另一个垂直主表面考虑的所述插设部的范围将优选地严格小于底层结构2的范围。
如尤其在图1和2所示的,层压玻璃插设部4将优选地通过聚合物材料的透明壁3被大部分和尤其优选地被全部覆盖,所述插设部4与所述透明壁3连结且因此有利地符合其形状。
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通过将插设部4的(垂直于厚度的)全部表面靠在底层结构2的透明壁3上,所述透明壁3与所述插设部完全交迭且侧向超出,从而保证了对所述插设部4的良好支承,所述插设部4由下方的底层结构2支撑其全部范围,这尤其能够给予所述插设部简单和/或薄、尤其轻的结构。
根据优选的配置,透明聚合材料的基础结构件2形成有利地刚性和自承重壳体,所述壳体一方面在前窗面10上延伸出一体件,用于在将玻璃元件安装在车辆上时具有至少一个竖直延伸部件,且优选地形成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基本横向的前窗面,以及另一方面,在一个或多个弯折副窗面11、12、13上延伸出一体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小窗型侧向弯曲部11、12,例如为三角形或梯形的,和/或形成全景天窗型的上弯曲部13,用于容置全部或部分车辆的车身顶蓬,所述弯折副窗面11、12、13与所述前窗面10相交,所述弯折窗面11、12、13通过棱边14与所述前窗面10连接。
优选地,所述棱边14基本倒圆角。
另外,如图3所示,玻璃元件1将任选地具有在所述棱边14位置处的局部厚度余量为了改善其机械强度。
前窗面10本身可形成前窗面,所述前窗面基本占据车辆的全部长度以及与车身顶蓬罩体相关联的高度。
以指示的方式,所述前窗面10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1.00米和达到1.40米甚至1.60米或更大。侧向棱边14的长度本身大于或等于40厘米,达到例如80厘米,甚至90厘米或更大。
层压玻璃插设部4可具有板状,基本平坦或任选地稍微凸起,优选地定中心于前窗面10上,且加强了大部分或几乎整个所述前窗面10。
所述前窗面10本身优选地通过形成小窗11、12的两个侧向副窗面侧向沿着两个侧边,每个小窗11、12与所述前窗面10共用棱边14,且通过前窗面10彼此相连接,所述前窗面10还形成支承插设部4的桥接部。
优选地,每个小窗11、12具有的面积严格小于前窗面10的面积,尤其小于插设部4的面积,优选地基本包括在0.03平方米和0.5平方米之间。
以指示的方式,在前窗面10和每个侧向窗面11、12和/或上窗面13之间的斜角例如对应于从45度到90度的顺序的偏差η。
而且,如图1和3中所示,加强窗5优选地在前窗面10上向所述前窗面的中心延伸并从棱边14缩进,而一个或多个副窗面11、12、13形成一个或多个轻质窗6。
尤其如图1和3中所示,插设部4的切割的侧向边缘(侧面)可有利地位于棱边14的缩进处,以便使所述插设部可具有限定范围和基本平板型的简单形状,而在底层结构2上缺少相邻窗面10、11、12、13之间的斜角(甚至折痕)的棱边的明显弯曲部分用底层结构2的聚合物材料来实施,比玻璃更容易成型。
然而,这不是例外的,根据对应于图4和5的另一实施变体,层压玻璃插设部4可具有弯曲端部,所述弯曲端部部分地容置棱边14且在前窗面10和侧向窗面11、12和/或对应的上窗面13之间引起角过渡。
无论哪个选定的实施变体,本发明有利地可替代被采用至今的金属立柱或其它不透明框架元件,含有角钢的透明材料的所述元件或者仅用底层结构2的聚合物材料必要时厚度加强、或者通过所述聚合物材料和部分玻璃插设部4的交迭来实施。还可保证玻璃元件1的透明连续性且不损失坚固性。
而且,玻璃元件1,尤其是形成底层结构2的壳体优选地具有相对车辆矢状面Ps基本对称的配置。
可以理解,优选地选择任选浅色或烟色透明材料以便对于透明度,尤其耐变黄或耐色彩上任何其它无法控制的变化,比其机械性能尤其是抗击强度具有在时间上更好的稳定性。
为此,优选地选择聚合物为了本身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性,以便使轻质窗6具有鉴于其状况和使用的令人满意的强度。
尤其可用聚碳酸酯实施基础结构件2,这种材料结合了透明度、轻巧性和极好的机械性能。
优选地,插设部4本身具有至少一个玻璃片15。
所述玻璃片15于此处优选地形成玻璃元件1的加强窗5的外可视表面5E,所述表面被用于向所述车辆车厢的反向定向。
有利地,硬度大于聚合物材料的矿物玻璃尤其能够使玻璃元件1、尤其是加强窗5的可视表面更好地承受砂砾、雨刷器或清洗滚筒的打磨作用,因此使加强窗5不被明显划伤。
优选地,插设部4中的玻璃厚度小于或等于2毫米,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5毫米,尤其优选地基本等于1毫米。
本发明提出的配置实际上显著改善了插设部4中采用的一个(或任选地多个)玻璃层,这是由于所述玻璃层有利地由底层结构2支承。还可整体上减小玻璃元件1的体积和重量。
另外,能够本身仅对应于上面提及的值的玻璃片15的厚度E15将优选地在插设部4的全部面积上是恒定的。
聚合物材料的透明壁3本身可具有的厚度E3基本被包括在1毫米和20毫米之间。
优选地,在(玻璃之下的)加强窗5中的所述厚度E3小于在轻质窗6中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在加强窗5中的厚度是基本恒定的。
即使不排除插设部4可任选地由本身包括两层或更多玻璃的层压玻璃片形成,所述插设部4优选地包括由一体件实施的单一玻璃片15。
本发明事实上能够实施简单的组装模块结构,容易制造所述组装模块结构的零部件、尤其是玻璃片15,且所述组装模块结构的配置限制了为得到加强窗5的机械性能的所需玻璃的量。
而且,插设部4优选地通过粘合层16被保持在基础结构件2的透明壁3上,粘合层16优选地以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
被插设于插设部4和基础结构件2之间的有利地透明的所述粘合层16以连续和均匀的优选方式覆盖所有覆盖表面,插设部4在所述覆盖表面上与透明壁3叠合。
而且,所述粘合层16的厚度优选地基本恒定,且优选地基本等于1毫米。
优选地,通过至多一个单一中间粘合层将插设部4、尤其是其玻璃片15直接固定在基础结构件2上。
可以理解,为了将插设部4固定在基础结构件2上,可考虑采用除热塑性聚氨酯外的其它材料,例如透明树脂。
然而,这种树脂优选地通过点或线粘贴在视野边缘,从而聚氨酯能够形成透明和连续的粘合层16而不会影响可见度,且尤其不会引起透过玻璃元件1观察到的颜色、透明度的局部变化或图像失真。
而且可考虑通过填补存在于所述插设部4(尤其是其玻璃片15)的侧面17和对应于所述基础结构件的边缘18之间的缝隙来补足在插设部4和基础结构件2之间的联结部,边缘18优选地为肩台型边缘,另外所述侧面17和肩台边缘18优选地彼此平行和/或基本垂直于加强窗的可视表面5E,且全部垂直于玻璃元件1的可视表面。
为此,如图5中所示,可任选地使用橡胶密封条20,所述橡胶密封条20具有例如蘑菇状的横截面,其脚部穿透缝隙且盖部部分按压在加强窗5的可视表面5E上,部分按压在邻接的轻质窗6的表面上。
然而,如图4所示,为了赋予玻璃元件1的透明连续性,和/或为了给予联结部平滑外观,插设部4被平齐安装在邻接的轻质窗6的延长部中而无元件凸起,有利地可通过优选地聚氨酯粘合层16的分枝来填补所述缝隙。
而且,插设部4优选地包括单一插板层21,所述插板层21有利地用于在受冲击的情况下防止所述插设部4的一个或多个玻璃片15爆裂。
优选地,如尤其在图2到5中所示,所述插板层21被布置于所述插设部4的玻璃片15和基础结构件2的透明壁3之间为了使所述插板层还形成粘合层16,粘合层16确保将所述插设部4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件2的聚合物材料壁3上。
以尤其优选的方式,所述插板层2由单一和相同的热塑性聚氨酯板形成。所述板的边缘可在必要时被折迭成角形材(L形)为了充填在插设部4的玻璃片15的侧面17和肩台边缘18之间的缝隙。
有利地,本发明还能够通过单一和相同层保证叠板和固定两种功能,以及因此以尤其简单,紧凑且节省材料的方式实施最少三层的“三明治”型混合结构,同时是轻质且坚固的。
玻璃元件1尤其可在加强窗5中确切地包括三层:加载的聚碳酸酯型透明聚合物材料底层结构2的单一层,其由壁3形成且优选地向车厢定向;聚氨酯板型的粘合板16、21的单一层;以及最后,玻璃片15型的玻璃单一层,其优选地向车辆外部定向,以该顺序将所述层一个抵靠另一个直接堆积。
而且,根据未示出的配置,并未排除将插设部4凸起地布置在透明壁3上。
然而,聚合物材料透明壁3将优选地在加强窗5的位置处具有在其厚度中中空的凹陷处为了形成支撑凹槽22,所述凹槽22通过所述层压玻璃插设部的一个或多个侧面17来固定所述层压玻璃插设部。
所述凹槽尤其还优选地在棱边14处形成U形横截面的透明架,插设部4嵌入所述架中,肩台边缘18向插设部4所提供的加载唇部能够形成所述插设部的凹槽出口。
凹槽22、尤其是一个或多个肩台边缘18可覆盖插设部4、尤其是玻璃片15的至少两个甚至三个侧面。如图1中所示,凹槽22将装边和紧固插设部4的两个(左和右)端侧边缘,又或内边缘和一个或两个侧边缘。
而且,所述凹槽22的底部22A有利地形成加强窗5的部分透明壁3,所述部分透明壁3优选地是较薄的,由插设部4、优选地使小窗11、12相互连接的向外部轻微凸起的桥接部覆盖。
而且,插设部4、尤其玻璃片15的与透明表面5E相对的隐藏主面15I优选地具有与所述底部22A基本共轭的形状,且有利地基本在靠着所述底部22A的按压面上,优选地与所述底部22A在全部共有范围上相接触。
由于凹槽22,本发明可有利地放置插设部4、尤其是玻璃片15,所述插设部4尤其以包含体形式被良好地保持在聚合物材料基础结构件2的厚度中,平行于玻璃元件的可视表面,所述基础结构件2本身的尺寸大于所述插设部4。
而且,如图1和3中所示,玻璃元件1优选地在前窗面10的两侧包括沿棱边14的一个或多个形成沟槽的凸起的管道边缘23,设置用于优选地向车身顶蓬引导和排出流淌在所述玻璃元件1上、尤其在加强窗5上的水、尤其是雨。
管道边缘23的材料有利地与基础结构件2的材料相同,且尤其形成延长肩台边缘18的凸缘为了在厚度余量上超过加强窗5的透明表面5E。
反之,如之前所述,如图4中所示,插设部4、尤其是玻璃片15的外可视表面可以平齐方式被布置在相邻的轻质窗6的外表面的延伸部上,以便形成优选地具有连续曲率的、透明持续的和任选地光滑的为了进行更好精加工的平滑联结部。
可以理解,尤其根据形状、轮廓、光学和机械性能、又或期望给予玻璃元件1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分离或结合所有或部分上面描述的特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车辆玻璃元件1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实施基础结构件2的步骤(a),在所述步骤(a)期间将透明聚合物材料、优选地为聚碳酸酯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来产生预定形状的透明壁3,然后在分步骤(b)中,优选地借助热塑性聚氨酯粘合层或夹板层16、20在所述基础结构件2上固定层压玻璃插设部4,所述插设部4覆盖的所述基础结构件的面积严格小于所述基础结构件的总面积以便在玻璃元件上产生至少一个对应于由所述插设部4覆盖的部分透明壁3的第一加强窗5,以及至少一个对应于不设置层压玻璃的部分透明壁3的第二轻质窗6。
尤其也能够通过包含体在构成基础结构件2的聚合物材料刚性单片壳体的厚度中、尤其在包括所述壳体的多个玻璃窗面中的相交玻璃窗面10、11、12、13其中之一的厚度上中空的凹槽22中嵌入玻璃片15和其插板层21。
插设部4在透明壁3上的的固定可例如通过向所述壁3热压所述插设部4来实现,为了引起插板层21与玻璃片15以及聚合物壁3的粘合。必要时可通过由插板层21预先夹持的玻璃片15来预先构成插设部4,然后将部件在加热的情况下添加和固定在透明壁3上。
最后,由于模块化设计,本发明具有强大的多功能性,能够使玻璃表面范围最大化,同时允许较大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能够有利得到具有良好的美学和空气动力学外观,整体轻质,但却坚固且尤其在相邻的相交玻璃窗面之间的连接部处持续透明的玻璃元件1。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车辆的玻璃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元件(1)包括:由透明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基础结构件(2),所述基础结构件配置用于形成透明壁(3);以及至少一个层压玻璃的插设部(4),所述至少一个层压玻璃的插设部(4)被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件上以便在所述透明壁的一部分表面积上与所述透明壁(3)的厚度(E3)叠合,使得所述玻璃元件(1)具有:与透明壁的被所述插设部覆盖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窗(5),以及与透明壁(3)的不设置层压玻璃的一部分透明壁(3)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轻质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结构件(2)由聚碳酸酯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中的玻璃厚度小于或等于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包括形成单件的单一玻璃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包括布置在所述插设部的玻璃片(15)和所述基础结构件(2)的透明壁(3)之间的单一片状插层(21),使得所述单一片状插层(21)还形成保证所述插设部(4)固定在所述基础结构部件的聚合物材料的透明壁(3)上的粘合层(1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的粘合层(16)将所述插设部(4)保持在所述基础结构件(2)的透明壁(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具有至少一个玻璃片(15),所述至少一个玻璃片形成所述玻璃元件(1)的第一加强窗(5)的外可视表面(5E),所述外可视表面(5E)与所述车辆车厢相反定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聚合物材料的透明壁(3)在所述第一加强窗(5)的位置处具有在其厚度中中空的凹陷处以便形成具有肩台的凹槽(22),所述凹槽(22)通过层压玻璃材质的插设部(4)的一个或多个侧面(17)来固定所述层压玻璃材质的插设部(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元件(1)包括在前窗面(10)的两侧上的一个或多个凸起的管道边缘(23),所述管道边缘形成设计用于向车身顶篷引导并且排出流淌在所述玻璃元件(1)上的水的沟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边缘(23)与所述基础结构件(2)形成一体,且所述管道边缘形成延伸肩台边缘(18)的凸缘以便在厚度余量上超过第一加强窗(5)的可视表面(5E)。
11.根据权利要求1、2和10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透明聚合物材料的基础结构件(2)形成壳体,所述壳体一方面在前窗面(10)上以及另一方面在一个或多个弯折副窗面(11、12、13)上一体式延伸,所述前窗面具有当将玻璃元件安装在车辆上时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部件,形成一个或多个侧向弯曲部(11、12)和/或上弯曲部(13)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折副窗面与主窗面相交且通过棱边(14)与所述主窗面连接,所述棱边基本倒圆角,所述第一加强窗(5)在所述主窗面(10)上延伸,从棱边(14)缩进,而一个或多个副窗面(11、12、13)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轻质窗(6)。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 中的玻璃厚度小于或等于1.5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4)中的玻璃厚度基本等于1毫米。
14.一种装配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元件(1)的车辆,所述玻璃元件形成挡风玻璃或后窗。
15.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玻璃元件(1)的方法,其包括:实施基础结构件(2)的步骤(a),在所述步骤(a)期间将透明聚合物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具有预定形状的透明壁(3),然后是分化步骤(b),在所述分化步骤(b)期间借助热塑性聚氨酯的片状粘合层(16,21)在所述基础结构件(2)上固定层压玻璃插设部(4),所述插设部(4)覆盖的所述基础结构件的面积严格小于所述基础结构件的总面积,以便在玻璃元件中形成:与所述插设部覆盖的透明壁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窗(5),以及与不设置层压玻璃的透明壁(3)的一部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轻质窗(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聚合物材料为聚碳酸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254595 | 2012-05-21 | ||
FR1254595A FR2990647B1 (fr) | 2012-05-21 | 2012-05-21 | Pare-brise hybride pour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coque en polycarbonate pourvue d'un insert en verre feuillete. |
PCT/FR2013/051081 WO2013175104A2 (fr) | 2012-05-21 | 2013-05-16 | Pare-brise hybride pour vehicule comprenant une coque en polycarbonate pourvue d'un insert en verre feuillet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40696A CN104540696A (zh) | 2015-04-22 |
CN104540696B true CN104540696B (zh) | 2016-11-09 |
Family
ID=4865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269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40696B (zh) | 2012-05-21 | 2013-05-16 | 包括设有层压玻璃插设部的聚碳酸酯壳体的车辆混合型挡风玻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852501B1 (zh) |
CN (1) | CN104540696B (zh) |
FR (1) | FR2990647B1 (zh) |
WO (1) | WO2013175104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80369B2 (ja) * | 2015-12-25 | 2018-08-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
FR3062649B1 (fr) * | 2017-02-09 | 2019-04-0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rocede d’assemblage de panneaux transparents de vitra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17127746B4 (de) * | 2017-11-23 | 2023-09-07 | Roof Systems Germany Gmbh | Fahrzeugdachelement |
IT201900002935A1 (it) * | 2019-02-28 | 2020-08-28 | Manitou Italia Srl | Cabina perfezionata.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59469A (en) * | 1974-02-01 | 1977-11-22 | Libbey-Owens-Ford Company | Glazing units,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dhesion promoters therefor |
DE102004008006A1 (de) * | 2004-02-19 | 2005-09-08 | Daimlerchrysler Ag | Karosserieelement aus einem transparenten Kunststoff |
CN201268208Y (zh) * | 2008-10-06 | 2009-07-08 | 曹素睿 | 一种轿车前挡玻璃 |
CN201320945Y (zh) * | 2008-12-05 | 2009-10-07 | 沈阳化工学院 | 无视线死角的车窗 |
FR2957556A1 (fr) * | 2010-03-18 | 2011-09-2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Fenestron multifonctionnel et vehicule equipe dudit fenestron. |
-
2012
- 2012-05-21 FR FR1254595A patent/FR2990647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5-16 CN CN201380026955.8A patent/CN1045406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16 EP EP13729977.2A patent/EP2852501B1/fr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5-16 WO PCT/FR2013/051081 patent/WO2013175104A2/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59469A (en) * | 1974-02-01 | 1977-11-22 | Libbey-Owens-Ford Company | Glazing units,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dhesion promoters therefor |
DE102004008006A1 (de) * | 2004-02-19 | 2005-09-08 | Daimlerchrysler Ag | Karosserieelement aus einem transparenten Kunststoff |
CN201268208Y (zh) * | 2008-10-06 | 2009-07-08 | 曹素睿 | 一种轿车前挡玻璃 |
CN201320945Y (zh) * | 2008-12-05 | 2009-10-07 | 沈阳化工学院 | 无视线死角的车窗 |
FR2957556A1 (fr) * | 2010-03-18 | 2011-09-2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Fenestron multifonctionnel et vehicule equipe dudit fenestr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2990647B1 (fr) | 2014-05-16 |
EP2852501A2 (fr) | 2015-04-01 |
FR2990647A1 (fr) | 2013-11-22 |
CN104540696A (zh) | 2015-04-22 |
EP2852501B1 (fr) | 2016-11-30 |
WO2013175104A3 (fr) | 2014-05-22 |
WO2013175104A2 (fr) | 2013-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40696B (zh) | 包括设有层压玻璃插设部的聚碳酸酯壳体的车辆混合型挡风玻璃 | |
US8550536B2 (en) | Tailgate from fibre-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lastic | |
JP5427190B2 (ja) |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 |
CN101873950B (zh) | 车辆板件 | |
KR100733134B1 (ko) | 프레임 패널 | |
US20170282981A1 (en) | Two-part motor vehicle spoiler | |
EP1914097A3 (de) | 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dach | |
CN101306668A (zh) | 端部成形的车顶沟模制件 | |
GB2521937A (en) | Body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ody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 |
CN103648814B (zh) | 具有纺织品外蒙皮的可转换车顶 | |
CN107985034A (zh) | 车辆的注塑尾门及车辆 | |
CN206049804U (zh) | 一种驾驶室顶盖结构 | |
CN201320945Y (zh) | 无视线死角的车窗 | |
CN207747717U (zh) | 车辆的注塑尾门及车辆 | |
CN106114162A (zh) | 一种汽车后背门牌照灯安装结构 | |
CN104010924A (zh) | 车身侧部构造 | |
CN115384635B (zh)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 | |
CN212400860U (zh) | 一种汽车顶棚天窗加强框结构 | |
CN207416983U (zh) | 一种轿车扰流板及其安装结构 | |
CN106427500A (zh) | 用于汽车天窗的玻璃加强板及天窗总成和汽车 | |
CN208867943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后视镜 | |
CN106976384A (zh) |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总成结构 | |
CN217917553U (zh) | 侧围角窗总成及汽车 | |
CN207028804U (zh) | 天窗加强环 | |
CN101801700B (zh) | 表面零件、用于汽车的遮阳装置和表面零件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