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6049A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6049A CN104486049A CN201410843048.9A CN201410843048A CN104486049A CN 104486049 A CN104486049 A CN 104486049A CN 201410843048 A CN201410843048 A CN 201410843048A CN 104486049 A CN104486049 A CN 1044860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unning time
- side terminal
- reception condition
- frequency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记录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直连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3GPP D2D(Device-to-Device,终端对终端,即终端直连通信)课题中,给出了D2D技术的基本定义。根据当前的应用需求,目前协议重点考虑D2D广播和多播业务,并没有着重考虑D2D通信中的双向通信能力。因而,并没有定义D2D的重传机制,仅定义了简单的重复发送同一份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接收,并在多次重传失败时,交由传输层的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机制重新分割数据并进行传输。在目前的公共安全紧急场景中,由于可连接性的重要性优先级远高于数据通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需求,因此,在当前场景中是可行的。
随着D2D技术商业应用的推广,用户的QoS需要进一步得到增强,然而,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需要多次重复发送同一份数据,导致重传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存在多次重传仍然错误的情况,一旦多次重传失败,将利用传输层的ARQ机制保证可靠性,而利用ARQ保证的可靠性将引入较大的重传时延,且需要进行重新数据拆分,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最终无法满足高QoS的要求。
因此,如何能够规范D2D通信的重传机制,以提高D2D通信的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高QoS的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案和数据重传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记录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方终端通过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行记录,并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中,接收方终端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仅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即通过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子帧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子帧对数据的接收情况。
实施方式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可以节省反馈接收情况时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
在采用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方式进行反馈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的反馈方式:
方式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确定接收方终端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能够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数据,并在确定需要重传数据时能够仅传输接收失败的部分数据,避免传输全部数据而导致接收方终端的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方式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接收方终端在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时,能够发送较小的数据量,减少占用的时频资源,进而有利于提高时频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接收方终端在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的方案:
实施方式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专用的信道来实现D2D通信中对数据接收情况的反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进程,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其中,若在一个资源单元里需要反馈对所有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则需要在同一个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中传输对应于所有进程的反馈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每个进程的标识及关联的接收情况确定接收方终端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类似地,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时序关系和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也可以使得发送方终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显式的方式包括采用专门的位表示接收情况,如1表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0表示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隐式的方式包括采用特殊扰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后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重传:
方式一: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方式二: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在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接收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单元,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方终端通过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行记录,并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中,接收方终端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一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仅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即通过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子帧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子帧对数据的接收情况。
实施方式二:
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可以节省反馈接收情况时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
在采用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方式进行反馈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的反馈方式:
方式一:
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确定接收方终端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能够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数据,并在确定需要重传数据时能够仅传输接收失败的部分数据,避免传输全部数据而导致接收方终端的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方式二:
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接收方终端在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时,能够发送较小的数据量,减少占用的时频资源,进而有利于提高时频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接收方终端在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的方案:
实施方式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专用的信道来实现D2D通信中对数据接收情况的反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三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进程,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其中,若在一个资源单元里需要反馈对所有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则需要在同一个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中传输对应于所有进程的反馈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每个进程的标识及关联的接收情况确定接收方终端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类似地,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时序关系和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也可以使得发送方终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具体还用于: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显式的方式包括采用专门的位表示接收情况,如1表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0表示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隐式的方式包括采用特殊扰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后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接收单元,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重传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并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或
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D2D通信中发送数据和反馈接收信息的时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D2D通信中反馈接受信息的方式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D2D通信中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D2D通信中反馈重传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D2D通信中反馈重传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D2D通信中反馈重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包括:步骤102,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记录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步骤104,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方终端通过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行记录,并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中,接收方终端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仅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即通过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子帧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子帧对数据的接收情况。
实施方式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可以节省反馈接收情况时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
在采用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方式进行反馈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的反馈方式:
方式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确定接收方终端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能够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数据,并在确定需要重传数据时能够仅传输接收失败的部分数据,避免传输全部数据而导致接收方终端的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方式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接收方终端在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时,能够发送较小的数据量,减少占用的时频资源,进而有利于提高时频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接收方终端在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的方案:
实施方式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专用的信道来实现D2D通信中对数据接收情况的反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进程,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其中,若在一个资源单元里需要反馈对所有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则需要在同一个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中传输对应于所有进程的反馈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每个进程的标识及关联的接收情况确定接收方终端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类似地,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时序关系和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也可以使得发送方终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显式的方式包括采用专门的位表示接收情况,如1表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0表示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隐式的方式包括采用特殊扰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后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200,包括:接收单元202,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记录单元204,用于记录所述接收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单元206,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方终端通过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行记录,并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中,接收方终端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的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所述反馈单元206包括:第一确定单元206A,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一执行单元206B,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仅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即通过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子帧反馈第一时频资源中的一个子帧对数据的接收情况。
实施方式二:
所述反馈单元206包括:第二确定单元206C,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二执行单元206D,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可以节省反馈接收情况时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在特殊情况下,每个资源单元是一个子帧。
在采用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方式进行反馈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的反馈方式:
方式一:
所述第二执行单元206D具体用于: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确定接收方终端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能够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数据,并在确定需要重传数据时能够仅传输接收失败的部分数据,避免传输全部数据而导致接收方终端的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方式二:
所述第二执行单元206D具体用于: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应于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使得接收方终端在向发送方终端反馈对数据的接收情况时,能够发送较小的数据量,减少占用的时频资源,进而有利于提高时频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接收方终端在将对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的方案:
实施方式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设置单元208,用于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所述反馈单元206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专用的信道来实现D2D通信中对数据接收情况的反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206包括:第三确定单元206E,用于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三执行单元206F,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进程,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其中,若在一个资源单元里需要反馈对所有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则需要在同一个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中传输对应于所有进程的反馈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执行单元206F具体用于: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每个进程的标识及关联的接收情况确定接收方终端对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类似地,通过将每个进程的时序关系和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发送方终端,也可以使得发送方终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传输某个或某些进程传输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206具体还用于: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显式的方式包括采用专门的位表示接收情况,如1表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0表示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隐式的方式包括采用特殊扰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加权处理后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设置单元210,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步骤302,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步骤304,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步骤306,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重传:
方式一: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方式二: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在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400,包括:发送单元402,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接收单元404,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单元406,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使得发送方终端能够根据接收方终端对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发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即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406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重传单元408,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406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并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或
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406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单元410,用于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判断单元412,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406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处理单元414,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412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图中未示出),包括:如图2所示的适用于接收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200,和/或如图4所示的适用于发送方终端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400。
以下结合图5至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前单载波的D2D通信模式(即利用宏通信模式下的原有上行信道进行D2D数据接收和发送)的数据重传方案。
根据目前协议定义,eNB(基站)通过广播信令或RRC信令给D2D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分配或建议潜在的传输资源池。在图5中,给出了D2D通信的资源分配图,以图5为例说明ACK/NACK上报的资源分布情况。
假设:在UE1和UE2进行D2D通信时,UE1-to-UE2通信的资源池为周期10ms,每周期三个子帧的发送资源池(如图5中所示的A1、A2和A3为一个周期);UE2-to-UE1通信的资源池为周期为10ms,每周期三个子帧的发送资源池(如图5中所示的B1、B2和B3为一个周期)。
当UE1向UE2完成数据包A1、A2、A3的发送后,在UE2-to-UE1的发送资源上,增加对UE2接收的数据包A1、A2、A3的接收反馈指示。同样的,当UE2向UE1完成数据包B1、B2、B3的发送后,在UE1-to-UE2的发送资源上,增加UE1接收的数据包B1、B2、B3的接收反馈指示。
进一步地,根据硬件处理速度和信号传输时延,数据发送(时延t1或t3)到接收反馈时间以及接收反馈到重传(时延t2或t4)均需大于或等于信号传输时延与数据接收处理时延的总和。
进一步地,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传输时延和节约发送反馈的资源,反馈信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发送:
方式一:
分离式反馈模式:如图6中(a)所示,一个子帧只反馈一个子帧的接收反馈信息。该种模式下,发送资源和反馈资源的数量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资源单元只反馈一个资源单元的接受反馈信息,一个资源单元可以是半个子帧、1/3子帧或任意数量个子帧。
方式二:
集中反馈模式:无论发送资源的个数是多少,反馈信息都集中在一个资源发送,如图6中(b)所示。
进一步的,当采用集中反馈模式时,为了节约反馈资源,可以采用独立式和捆绑式的反馈方式:
独立反馈:根据发送数据块个数,每个资源块使用专门的反馈指示;
捆绑反馈:无论发送数据块有多少,仅采用一个单位的反馈指示。多个数据块的ACK或NACK采用“and”的方式进行处理。如A1、A3正确接收但A2错误接收,则反馈NACK;只有当A1、A2、A3都正确接收时,才反馈ACK。
进一步的,接收反馈信息可以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反馈:
显式的方式可以是采用专门的bit表示ACK或NACK,如0表示NACK,1表示ACK;隐式的方式可以是采用特殊扰码对反馈信息进行加权后发送。
特别的,如果采用同一份数据多次重复传输的方式(即A1、A2、A3为同一份数据,或者同一份数据的不同冗余版本)时,可以根据多份数据联合接收的最终接收结构,进行一次性反馈。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D2D资源池紧张时),如图7所示,当UE1-to-UE2发送资源紧跟UE2-to-UE1的发送资源时,需要在后面的接收资源处(如UE2-to-UE1)增加一个Tx/Rx转换时间间隔,该间隔作为终端射频从发送状态转换为接收转换的处理时间;类似地,在发送资源处也需要增加一个Rx/Tx转换时间间隔,作为终端射频从接收状态转换为发送转换的处理时间。
此外,在不满足处理时延要求时,某数据发送(如A1)的ACK/NACK反馈信息,可以不是紧跟在该数据发送资源后的第一个反馈资源,具体如图7所示,A1的反馈信息被放置在B2处,而非B1处。
当采用“独立反馈”模式时,反馈可以区分是哪一个数据块传输错误,因此可以只重传错误数据块。具体如下所述:
1)当某数据块反馈NACK时,在相同的时频位置对该数据块进行重传,其他数据资源可传输其他新数据。如图8所示,A2传输错误时,在A2的位置重传A2,其他数据块传输新数据。
2)当某数据块反馈NACK时,在重传资源上优先传输该数据块,其他数据资源可传输其他新数据。如图9所示,A2传输错误时,在重传资源上优选传输A2。
当采用“捆绑反馈”模式时,由于用一个ACK/NACK反馈多个数据块的接收信息,无法区分哪一个数据块传输错误,因此需重传所有数据块。如图10所示,虽然仅有A2传输错误,但是采用“捆绑反馈”模式无法区分哪一个数据块传输错误,因此需要重新传输所有的数据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定义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PSHICH(Physical Sidelink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该信道被放置在D2D传输资源的某时频位置,用以承载接收方(如UE2)向数据发送方(如UE1)反馈的ACK/NACK信息,信道内容通过bitmap给出,并可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给出的多种反馈方式。
进一步的,UE1在发送数据块时,记录该数据块的进程ID。如在图6中(a)图的情况下,A1、A2、A3分别定义为进程ID为#1、#2、#3,在UE2进行反馈时,可在对应的PSHICH中或/和后续数据重传时,携带该反馈或/和重传属于哪一个进程ID以便UE1接收后处理;可选的,也可以由协议固定定义新数据传输和反馈以及重传时的时序关系,而不在反馈和重传时携带该ID。
此外,可以定义最大重传次数N,在重传次数小于该最大重传次数N时,若数据发送方接收到的反馈为NACK,则进行数据重传;当大于或等于最大重传次数N时,停止重传,丢弃为成功接收数据并交由上层ARQ进行重传。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案和数据重传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终端重复多次发送同一份数据而导致发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在终端直连通信中对数据重传机制的规范定义,有利于提高终端直连通信的连续性,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对D2D通信的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3)
1.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适用于接收方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并记录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
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
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11.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适用于发送方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
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
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还包括:
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或
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则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
在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17.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适用于接收方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数据;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接收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反馈单元,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二时频资源上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以供所述发送方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分别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相应的一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分别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中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位,以指示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
其中,若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所有资源单元对所述数据均正确接收,则所述指示位指示正确接收;否则,所述指示位指示错误接收。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处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指定时频位置处;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方终端通过至少一个进程发送所述数据时,确定所述接收方终端对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终端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物理反馈信道将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每个进程的标识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关联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或
将所述每个进程在所述至少一个进程中的时序关系和对所述每个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具体还用于:采用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所述数据的接收情况反馈至所述发送方终端。
26.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接收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27.一种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适用于发送方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在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方终端;
接收单元,在用于接收数据的第四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接收情况表明通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中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接收失败时,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重传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选择与所述任一资源单元相同的时频位置,并在所述时频位置处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或
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在用于重传数据的时频资源中优先对所述任一资源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重传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相邻时,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之间设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射频状态变更时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终端之后与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和/或
接收到所述接收方终端反馈的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接收情况与向所述接收方终端重传所述待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时延与对所述数据的接收处理时延之和。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重传处理时,判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对所述待发送数据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次数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ARQ机制重新进行传输。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2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直连通信中的数据重传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3048.9A CN104486049A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3048.9A CN104486049A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6049A true CN104486049A (zh) | 2015-04-01 |
Family
ID=5276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43048.9A Pending CN104486049A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86049A (zh)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3744A (zh) * | 2015-05-08 | 2015-09-02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应答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553612A (zh) * | 2015-12-10 | 2016-05-04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
WO2017049934A1 (zh) * | 2015-09-21 | 2017-03-30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在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
CN107318128A (zh) * | 2017-06-26 | 2017-11-03 |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
CN107733574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WO2018058596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07994975A (zh) * | 2018-01-30 | 2018-05-04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射频数据传输设备和射频接收端 |
WO2018082679A1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传方法及设备 |
WO2018098675A1 (zh) * | 2016-11-30 | 2018-06-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WO2018195826A1 (zh) * | 2017-04-26 | 2018-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202136A1 (zh) * | 2017-05-05 | 2018-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923894A (zh) * | 2017-03-23 | 2018-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007182A1 (zh) * | 2017-07-06 | 2019-01-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9091224A1 (zh) * | 2017-11-10 | 2019-05-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0324859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CN110492977A (zh) * | 2018-05-15 | 2019-1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对信息进行反馈及通过反馈确定信息接收的方法、设备 |
WO2019233261A1 (zh) * | 2018-06-08 | 2019-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0143732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
CN111527785A (zh) * | 2017-12-27 | 2020-08-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141664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13273243A (zh) * | 2019-01-09 | 202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
CN114337935A (zh) * | 2021-12-23 | 2022-04-12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重发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8706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731245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非确认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812622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104476A (zh) * | 2013-04-07 | 2014-10-1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 |
CN104219023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1410843048.9A patent/CN1044860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8706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731245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非确认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812622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104476A (zh) * | 2013-04-07 | 2014-10-1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 |
CN104219023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3744B (zh) * | 2015-05-08 | 2018-09-2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应答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883744A (zh) * | 2015-05-08 | 2015-09-02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应答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049934A1 (zh) * | 2015-09-21 | 2017-03-30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在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
CN105553612A (zh) * | 2015-12-10 | 2016-05-04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
CN105553612B (zh) * | 2015-12-10 | 2019-10-2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
CN107733574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WO2018058596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US10972232B2 (en) | 2016-11-04 | 2021-04-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WO2018082679A1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传方法及设备 |
WO2018098675A1 (zh) * | 2016-11-30 | 2018-06-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用于数据重传的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8923894A (zh) * | 2017-03-23 | 2018-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641570B2 (en) | 2017-03-23 | 2023-05-02 | Zte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18195826A1 (zh) * | 2017-04-26 | 2018-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US11252752B2 (en) | 2017-04-26 | 2022-02-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0178402A (zh) * | 2017-04-26 | 2019-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RU2746470C2 (ru) * | 2017-04-26 | 2021-04-14 |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ью |
WO2018202136A1 (zh) * | 2017-05-05 | 2018-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318128B (zh) * | 2017-06-26 | 2020-05-08 |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
CN107318128A (zh) * | 2017-06-26 | 2017-11-03 |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
WO2019007182A1 (zh) * | 2017-07-06 | 2019-01-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1812455B2 (en) | 2017-11-10 | 2023-11-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pon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WO2019091224A1 (zh) * | 2017-11-10 | 2019-05-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1452106B2 (en) | 2017-11-10 | 2022-09-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pon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CN111527785A (zh) * | 2017-12-27 | 2020-08-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7994975A (zh) * | 2018-01-30 | 2018-05-04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射频数据传输设备和射频接收端 |
CN107994975B (zh) * | 2018-01-30 | 2021-05-11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射频数据传输设备和射频接收端 |
CN110324859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CN110492977A (zh) * | 2018-05-15 | 2019-1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对信息进行反馈及通过反馈确定信息接收的方法、设备 |
CN110582067A (zh) * | 2018-06-08 | 2019-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1496994B2 (en) | 2018-06-08 | 2022-11-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WO2019233261A1 (zh) * | 2018-06-08 | 2019-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3273243A (zh) * | 2019-01-09 | 202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
CN111435909B (zh) * | 2019-01-11 | 2022-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
CN111435909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
WO2020143732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
US12137398B2 (en) | 2019-01-11 | 2024-11-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channe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eedback channel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3141664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13141664B (zh) * | 2020-01-20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14337935A (zh) * | 2021-12-23 | 2022-04-12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重发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337935B (zh) * | 2021-12-23 | 2024-02-02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重发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6049A (zh)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03001749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物联网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CN103248464B (zh)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2468940B (zh) | 调度请求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1682488A (zh) | 通过发送时间间隔集束处理来增强上行链路传输 | |
CN102077627A (zh) | 一种上行信号的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 |
CN107295677B (zh) | 执行空闲信道评估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5934907A (zh) | 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 |
WO2012155701A1 (zh) |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 |
WO2013107408A1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931960B (zh) |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2118236B (zh) | 一种基于竞争资源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 |
CN101651529A (zh)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873211B (zh) | 一种harq重传和盲检测方法 | |
CN105284070A (zh) | 在利用有限的harq进程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更多传输机会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4201976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
CN101296061B (zh) | Lte tdd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1383685A (zh) | 下行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4378185A (zh) | 一种用于lte系统中子帧绑定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3378953A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与装置 | |
WO2015066904A1 (zh) | 一种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WO2012163171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02368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0020078A1 (zh) | 利用单播链路来实现harq重传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5054855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