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469822A -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9822A
CN104469822A CN201410693163.2A CN201410693163A CN104469822A CN 104469822 A CN104469822 A CN 104469822A CN 201410693163 A CN201410693163 A CN 201410693163A CN 104469822 A CN104469822 A CN 104469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base station
testing equipment
data bag
m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31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林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931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9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9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应用于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在测试前,对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在测试过程中,基站利用配置信息对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以使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若在测试设备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需要对有线侧即业务服务器、核心网及基站进行分析,不需要对无线侧进行分析,从而缩短了分析问题的路径。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典型的测试系统架构框图,如图1所示。当终端附着完成后,利用终端连接的测试PC与业务服务器进行上下行业务测试。如果测试过程中发现实测速率低于理论速率,通常的做法是在业务服务器、核心网、基站以及终端进行分段抓包,并对抓包结果进行比对,找到实际丢包位置或造成时延较大的环节。
终端在进行定点峰速业务测试时,常常会遇到实测速率远远低于理论速率的问题。此时,需要首先对可能引发问题的环节进行初步切分,常见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有线侧和无线侧来将整条链路划分为两大部分,有线侧包括基站以上的业务服务器、核心网以及传输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等环节,无线侧包括基站以下的L1/L2协议处理、射频单元处理以及终端接收等。
然而,这种方案存在如下缺点:分析问题时路径过长,牵连有线侧与无线侧多个网元,无法快速有效找到问题的直接原因。特别是当存在问题的环节较多,如既有传输PTN带宽受限导致丢包,又有空口质量不佳导致误码率高等多种原因并存时,往往很难准确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存在分析问题路径过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该方法包括:
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在测试过程中,基站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以使所述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较佳的,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具体包括:
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所述测试设备使用;
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的IP地址、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以及上下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信息配置给所述基站的网络处理器NP。
较佳的,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对所述测试设备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去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头,依次添加第一GPRS用户面隧道协议GTPU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其中,所述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所述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
较佳的,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核心网返回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三MAC头、所述第三IP头和所述第二GTPU头;
将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
较佳的,在测试前,还包括:关闭所述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的调试网口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有测试设备,所述基站包括配置模块和网络处理器;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所述网络处理器,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以使所述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较佳的,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所述测试设备使用;
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的IP地址、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以及上下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信息配置给所述基站的网络处理器。
较佳的,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网络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去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MAC头,依次添加第一GTPU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其中,所述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所述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
较佳的,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网络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三MAC头、所述第三IP头和所述第二GTPU头;
将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
较佳的,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测试前,关闭所述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包括测试设备以及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基站;
测试设备,用于使用配置信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包,接收基站发来的下行数据包,并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在测试前,基站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测试设备使用,在测试过程中,基站利用核心网配置给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测试设备的上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以使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这样,若测试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对数据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只需要对有线侧即业务服务器、核心网及基站进行分析,不需要对无线侧进行分析,从而缩短了分析问题的路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设备与分布式基站的系统架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对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业务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协议处理后的上行业务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协议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应用于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通过所述测试设备可以进行定点峰速业务测试等测试操作。所述基站可以是分布式基站系统也可以是集中式基站。
图2示出了分布式基站系统架构下,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的方式。如图2所示,基站可包括主控处理单元和基站基带处理单元,其中,主控处理单元可包括高层子系统、NP(Net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和ETHSW(Ethernet Switch,以太网交换)模块。所述ETHSW模块与测试设备有限连接,NP与ETHSW模块连接,高层子系统与NP和ETHSW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测试设备可以是PC或其他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所述测试设备上安装有测试软件。
基于图2所示的测试设备与分布式基站的系统架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的数据的大致流向如下:测试设备将上行业务数据包发送给基站的ETHSW模块,ETHSW模块将接收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发往基站的NP,NP将接收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通过S1口发送给核心网;业务服务器将下行业务数据包经核心网发送给基站的NP,NP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经以ETHSW模块发送给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301、在测试前,对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具体的,可将终端附着网络成功后获得的IP地址,配置在测试设备的网卡上,并可进一步添加一条静态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表项,ARP表项中的内容为业务服务器IP地址和基站的MAC(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同时,测试设备将网卡上的MAC地址作为配置信息添加到基站侧的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在测试前,在终端随机附着网络成功获得IP地址后,基站可关闭该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以保证测试设备能够进行后续的测试。
S302、在测试过程中,基站利用核心网配置给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核心网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测试设备,以使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可通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软件生成,例如可通过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下载工具或者其它类型测试软件生成。
为了使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能够进行测试,在测试前的配置阶段,可开启测试设备的测试开关。基站的主控处理单元的高层子系统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IP地址以及终端附着成功后获得的IP地址发送给该基站的NP进行存储,以便对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以及核心网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做IP地址匹配。基站的主控处理单元的高层子系统还将上下行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符)信息配置给该基站的NP,用以后续识别测试设备对应的GTPU(GPRSTunneling Protocol User Plane,GPRS用户面隧道协议)数据以及核心网对应的GTPU数据并进行处理。
通常,基站的调试网口为以太网端口,因此上述步骤S302中的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若上述步骤S302中的上行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则上述步骤S302中基站对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的过程,如图4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S401、基站接收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
上行业务数据包可包括第一MAC头、第一IP头、第一UDP(User Datagram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头以及数据净荷部分,上行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可参见图5。其中,第一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测试设备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基站的MAC地址(比如,基站内的NP的MAC地址)。测试设备发送上行业务数据包之前,可根据目的IP地址查询本地存储的ARP表项从而获得对应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写到所述第一MAC头中。第一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第一UDP头中的源端口号为测试设备发送上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为基站接收测试设备所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号。
S402、基站判断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本地存储的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转到步骤S403,否则,结束本流程。
S403、基站去掉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MAC头。
S404、基站依次添加第一GTPU头、第二UDP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可参见图6。
其中,所述第一GTPU头,第一GTPU头可包括上行方向的TEID信息以使基站确定测试设备在上行方向所使用的隧道信息;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第二UDP头中的源端口号为基站将上行业务数据包发送核心网所使用的端口号,目的端口号为核心网接收基站发送的处理后的上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号。
S405、基站将进行协议处理后的上行业务数据包通过核心网网关发送给核心网。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上述上行业务数据包后进行处理,并返回相应的下行业务数据包。图7示出了基站对核心网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的过程,如图7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S701、基站接收核心网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
其中,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和第三UD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该以太网数据包可包括第四MAC头、第四IP头和第四UDP头,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可参见图8。
第二GTPU头可包括下行方向的TEID信息以使基站确定核心网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隧道信息;第三MAC头中源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目的地址为基站的MAC地址(比如,基站内的NP的MAC地址);第三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基站的IP地址;第四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基站的MAC地址;第四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第三UDP头中的源端口号为核心网返回给基站下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目的端口号为基站接收核心网返回的下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第四UDP头中的源端口号为业务服务器返回给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目的端口号为测试设备接收业务服务器返回的下行业务数据包所使用的端口。
S702、基站判断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即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第四IP头中目的IP地址,与本地保存的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转到步骤S703,否则,结束本流程。
S703、基站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
其中,基站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三MAC头、第三IP头和第二GTPU头。
S704、基站对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第四MAC头进行修改。
将第四MAC头中的源MAC地址即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比如,基站内的NP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即基站的MAC地址修改为测试设备的MAC地址。基站对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后对以太网数据包添加第四MAC头后的格式示意图,可参见图9。
S705、基站将进行协议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包发送给测试设备。
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可以看出,终端在附着完成后不参与测试,转而由测试设备进行业务测试,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若在测试设备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需要对有线侧即业务服务器、核心网及基站进行分析,不需要对无线侧进行分析,从而缩短了分析问题的路径。另外,当使用测试设备测试传输带宽时,由于单个测试设备可以测试相当于三扇区总体的吞吐量,因此,可减少实际使用的终端个数,节约了硬件资源。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基站的调试网口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有测试设备,该基站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如图10所示,包括配置模块1001和网络处理器1002。
配置模块1001,用于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网络处理器1002,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以使所述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优选地,配置模块1001,具体用于:
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所述测试设备使用;
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的IP地址、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以及上下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信息配置给所述基站的网络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
网络处理器10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去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MAC头,依次添加第一GTPU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其中,所述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所述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
优选地,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
网络处理器100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三MAC头、所述第三IP头和所述第二GTPU头;
将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
优选地,配置模块1001还用于:在测试前,关闭所述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如图11所示,该系统可包括测试设备1101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站1102。
基站1102,用于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在测试过程中,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1101,用于使用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包,接收所述基站发来的下行数据包,并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综上,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可以看出,终端在附着完成后不参与测试,转而由测试设备进行业务测试,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若在测试设备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需要对有线侧即业务服务器、核心网及基站进行分析,不需要对无线侧进行分析,从而缩短了分析问题的路径。另外,当使用测试设备测试传输带宽时,由于单个测试设备可以测试相当于三扇区总体的吞吐量,因此,可减少实际使用的终端个数,节约了硬件资源。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过程,所述测试设备与基站的调试网口有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在测试过程中,基站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以使所述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业务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具体包括:
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所述测试设备使用;
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的IP地址、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以及上下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信息配置给所述基站的网络处理器N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对所述测试设备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去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头,依次添加第一GPRS用户面隧道协议GTPU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其中,所述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所述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将所述核心网返回的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三MAC头、所述第三IP头和所述第二GTPU头;
将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前,还包括:关闭所述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调试网口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有测试设备,所述基站包括配置模块和网络处理器;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在测试前,对所述测试设备和基站的网络处理器进行配置;
所述网络处理器,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对所述测试设备发往业务服务器的上行业务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核心网,并利用核心网配置给所述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信息将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所述核心网返回给所述测试设备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协议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测试设备,以使所述测试设备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将已附着网络的终端的IP地址配置给所述测试设备使用;
将核心网的业务网关的IP地址、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以及上下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信息配置给所述基站的网络处理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为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网络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去掉所述上行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MAC头,依次添加第一GTPU头、第二MAC头和第二IP头;其中,所述第二MAC头中的源MAC地址为所述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MAC地址,所述第二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所述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核心网业务网关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为依次封装有第二GTPU头、第三MAC头和第三IP头的以太网数据包;
所述网络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封装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测试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所述对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包括:依次去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三MAC头、所述第三IP头和所述第二GTPU头;
将进行解封装后得到的以太网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修改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测试设备的MAC地址。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测试前,关闭所述终端的存活检测开关。
1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设备以及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所述测试设备,用于使用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包,接收所述基站发来的下行数据包,并根据上下行数据包的收发情况进行测试。
CN201410693163.2A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Pending CN104469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93163.2A CN104469822A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93163.2A CN104469822A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9822A true CN104469822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1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3163.2A Pending CN104469822A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982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0665A (zh) * 2015-11-30 2016-03-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35515A (zh) * 2017-06-20 2017-09-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网络侧传输路径的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785031A (zh) * 2017-10-18 2018-03-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无线通信中有线网络侧语音损伤的方法及基站
CN110248379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基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351160A (zh) * 2018-04-08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测业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65131A (zh) * 2020-04-22 2020-08-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关cpu测速方法及系统
CN118660308A (zh) * 2024-08-21 2024-09-17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性能测试方法、基站性能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29A (zh) * 2004-04-12 2005-01-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Ggsn设备的简单测试方法
CN171688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n时间戳进行时延测试的方法
CN1728656A (zh) * 2004-07-31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数据模拟方法及移动终端数据源模拟方法
CN1731745A (zh) * 2004-08-05 2006-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激活自测试的方法
CN1777126A (zh) * 2005-12-12 2006-05-24 史文勇 一种对时延、丢包进行综合测量及关联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798070A (zh) * 2004-12-21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节点真实业务转发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1001257A (zh) * 2006-12-25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的链路质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1110746A (zh) * 2007-08-16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商边缘设备、城域以太接入网及其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123765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基站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56187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上海倍亚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数据业务的rtt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02315981A (zh) * 2010-06-29 2012-01-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分组核心网设备的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03024852A (zh) * 2012-11-27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29A (zh) * 2004-04-12 2005-01-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Ggsn设备的简单测试方法
CN171688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n时间戳进行时延测试的方法
CN1728656A (zh) * 2004-07-31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数据模拟方法及移动终端数据源模拟方法
CN1731745A (zh) * 2004-08-05 2006-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激活自测试的方法
CN1798070A (zh) * 2004-12-21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节点真实业务转发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777126A (zh) * 2005-12-12 2006-05-24 史文勇 一种对时延、丢包进行综合测量及关联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01257A (zh) * 2006-12-25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的链路质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123765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基站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10746A (zh) * 2007-08-16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商边缘设备、城域以太接入网及其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2056187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上海倍亚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数据业务的rtt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02315981A (zh) * 2010-06-29 2012-01-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分组核心网设备的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03024852A (zh) * 2012-11-27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0665A (zh) * 2015-11-30 2016-03-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30665B (zh) * 2015-11-30 2018-12-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35515A (zh) * 2017-06-20 2017-09-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网络侧传输路径的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135515B (zh) * 2017-06-20 2020-05-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网络侧传输路径的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785031A (zh) * 2017-10-18 2018-03-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无线通信中有线网络侧语音损伤的方法及基站
CN110351160A (zh) * 2018-04-08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测业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8379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基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248379B (zh) * 2019-06-04 2022-05-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基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565131A (zh) * 2020-04-22 2020-08-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关cpu测速方法及系统
CN111565131B (zh) * 2020-04-22 2022-04-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关cpu测速方法及系统
CN118660308A (zh) * 2024-08-21 2024-09-17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性能测试方法、基站性能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9822A (zh) 一种测试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4980988A (zh) 多链路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739557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04135548A (zh) 基于fpga的静态nat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591834A (zh) Vxlan中的流量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5939297A (zh) 一种tcp报文重组方法和装置
CN104104488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486167A (zh) 基于mesh网络的并发网络性能以及网络走向的测试方法
KR100882814B1 (ko) 프로토콜 적합성 시험의 실시간성을 보장하기 위한 이원화처리시스템
RO130953A2 (ro) Metode, sisteme şi suport citibil de calculator pentru distribuirea traficului de pachete de date prin protocolul de comunicaţii bazat pe ip () pentru transportul serviciilor generale de transmisiide date organizate în mod pachet pe canal radio (gprs)
CN110248379A (zh) 无线局域网中基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2917386B (zh) 一种lte无线网s1接口一致性协议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03796191B (zh)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59283A (zh) 一种网络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26343B (zh) 数据包交换的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02299862A (zh) 二层隧道快速转发设备和方法
CN110417687A (zh) 一种报文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316044B (zh) 实现控制、转发相互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4242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84378B (zh) 使用twamp实现精准流量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00B (zh) 一种数据链路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68176B (zh) 无线网络中sFlow采样的方法、装置
CN117060971A (zh) 一种用于高通量卫星系统的自动灌包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0601948B (zh) 网络带宽叠加的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CN107769997A (zh) Afdx交换产品交换技术延时指标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