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8589A -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8589A CN104458589A CN201410717613.7A CN201410717613A CN104458589A CN 104458589 A CN104458589 A CN 104458589A CN 201410717613 A CN201410717613 A CN 201410717613A CN 104458589 A CN104458589 A CN 1044585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factor
- thin film
- optical
- optical const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66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659 ion-bea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84 ion-beam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50 fused silica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85 reflectance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02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55 magnetron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20 nano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91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11 spectroscopic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7 thermal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光谱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提出一种薄膜可见光波段的光学系数测量方法,尤其是针对二氧化硅薄膜材料的可见光光学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此方法简单方便,能够实现光学薄膜常数测试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的统一。该方法在薄膜光学常数精确标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精确标定,其在椭圆偏振谱反演光学常数的基础上,通过正交方法对薄膜的物理模型重要性进行排列,通过数理统计得到薄膜物理模型应用的先后次序,最终给出的光学常数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的统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光谱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薄膜是一种重要纳米薄膜材料,具有宽透明区(0.15μm~8μm)、低折射率、硬度高、热膨胀系数低、电绝缘性、耐摩擦、耐酸碱、抗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薄膜元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器件、传感器、激光器件、化学催化、生物医学、表面改性和医药包装等领域内。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SiO2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离子辅助、离子束溅射、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溶胶-凝胶、热氧化等方法,在不同沉积制备工艺下,二氧化硅薄膜的光学常数也各不相同,因此薄膜光学常数的标定是各类薄膜实验室与工业企业首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可用于光学常数测量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反射光谱/透射光谱极值法、反射光谱/透射光谱的反演计算法、反射椭圆偏振反演计算法,色散傅里叶变换光谱法、衰减全反射法、光声法、光热法、布里渊散射法等。近年来,基于光谱数值反演计算薄膜光学常数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精度和结果准确性取决于薄膜-基底物理模型的选择。根据分层薄膜的基本理论,理想单层膜-基底系统的界面共有两个,即空气-薄膜、薄膜-基底。随着光学薄膜特性测试精度的提高,研究人员先后提出了薄膜的折射率非均匀性、薄膜表面层、薄膜-基底界面层、薄膜内部孔隙等模型。对于真实的单层膜层-基底系统的研究,Tikhonravov等人对单层膜物理模型进行修正。在修正模型中,主要包括了薄膜的折射率非均匀性、薄膜表面层、薄膜-基底界面层、薄膜内部孔隙,因此理想单层膜被等效为多层膜,在薄膜光学常数计算中需将各物理模型合理运用。在不同制备方法下这些模型应用的选择时,如何使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基底-单层膜的修正物理模型,其中,基底-单层膜结构中,最下层为基底,在基底和薄膜之间是界面层,薄膜外表面是表面层,并且,膜层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折射率非均匀性和孔隙;
步骤S2:首先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Ψ(λ)和Δ(λ),同时设定测量波长范围为λmin-λmax,测量测量波长的间隔为Δλ,λmin和λmax的取值在薄膜材料的透明区域内,入射角度为θ;
步骤S3:将薄膜的物理模型定义为因素,取值定义为水平,因此根据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择正交表进行设计;对薄膜的四个关键物理模型进行编码:折射率非均匀性为A、薄膜表面层为B、薄膜-基底界面层为C、薄膜内部孔隙为D,应用某一模型其值记为1,否则记为0;上述四个关键物理模型为四个因素,1和0则为每个因素的水平值,使用L8(22)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的顺序进行设计,共需要八次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实验,实验的顺序如下表所示:
步骤S4:利用柯西模型建立薄膜光学常数的物理模型数学方程:nf(λ)=An+Bn/λ+Cn/λ2,式中An、Bn和Cn分别为常数,表征薄膜的色散特性;
步骤S5:薄膜-基底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由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共同确定;
使用非线性优化算法,针对上表中罗列的八个组合,根据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采用下述评价函数对测量的反射椭偏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当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基本一致时,即得到所需的八个MSE计算值;
其中,所述薄膜反演计算的评价函数预先设定如下:
MSE是测量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的均方差,N为测量波长的数目,M为变量个数,ψi exp和Δi exp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值,ψi mod和Δi mod分别为i个波长的计算值,δψ,i exp和δΔ,i mod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误差。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MSE被测量误差加权,所以噪音大的数据被忽略掉,MSE越小表示拟合得越好;
步骤S6:对八组MSE值进行正交实验的分析,进行方差运算,得到四个因素的极差RA、RB、RC和RD,每个极差占总极差的比例就是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步骤S7:将四个极差RA、RB、RC和RD按从大到小排列,形成与该极差排列相对应的具有四个位次的因素组合,再重复执行反演计算过程四次,分为第一次计算,第二次计算,第三次计算及第四次计算,在第一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的因素,在第二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及第二的因素,第三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及第三的因素,第四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因素,随着因素的先后加入,MSE逐渐下降,至此可以获得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统一的薄膜光学常数。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薄膜可见光波段的光学系数测量方法,尤其是针对二氧化硅薄膜材料的可见光光学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此方法简单方便,能够实现光学薄膜常数测试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的统一。该方法在薄膜光学常数精确标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精确标定,其在椭圆偏振谱反演光学常数的基础上,通过正交方法对薄膜的物理模型重要性进行排列,通过数理统计得到薄膜物理模型应用的先后次序,最终给出的光学常数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基底-单层膜修正物理模型示意图。
图2为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椭偏光谱示意图。
图3为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物理模型影响概率示意图。
图4为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反演计算的评价函数与模型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光学常数示意图。
图6为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椭偏光谱示意图。
图7为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物理模型影响概率示意图。
图8为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反演计算的评价函数与模型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光学常数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如图10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基底-单层膜的修正物理模型,见附图1,其中,基底-单层膜结构中,最下层为基底,在基底和薄膜之间是界面层,薄膜外表面是表面层,并且,膜层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折射率非均匀性和孔隙;
步骤S2:首先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Ψ(λ)和Δ(λ),同时设定测量波长范围为λmin-λmax,测量测量波长的间隔为Δλ,λmin和λmax的取值必须在薄膜材料的透明区域内,入射角度为θ;
步骤S3:将薄膜的物理模型定义为因素,取值定义为水平,因此根据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择正交表进行设计;对薄膜的四个关键物理模型进行编码:折射率非均匀性为A、薄膜表面层为B、薄膜-基底界面层为C、薄膜内部孔隙为D,应用某一模型其值记为1,否则记为0;上述四个关键物理模型为四个因素,1和0则为每个因素的水平值,使用L8(22)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的顺序进行设计,共需要八次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实验,实验的顺序如下表所示:
步骤S4:利用柯西模型建立薄膜光学常数的物理模型数学方程:nf(λ)=An+Bn/λ+Cn/λ2,式中An、Bn和Cn分别为常数,表征薄膜的色散特性;
步骤S5:薄膜-基底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由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共同确定;
使用非线性优化算法,针对上表中罗列的八个组合,根据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采用下述评价函数对测量的反射椭偏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当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基本一致时,即得到所需的八个MSE计算值;
其中,所述薄膜反演计算的评价函数预先设定如下:
MSE是测量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的均方差,N为测量波长的数目,M为变量个数,ψi exp和Δi exp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值,ψi mod和Δi mod分别为i个波长的计算值,δψ,i exp和δΔ,i mod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误差。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MSE被测量误差加权,所以噪音大的数据被忽略掉,MSE越小表示拟合得越好;
步骤S6:对八组MSE值进行正交实验的分析,进行方差运算,得到四个因素的极差RA、RB、RC和RD,每个极差占总极差的比例就是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步骤S7:将四个极差RA、RB、RC和RD按从大到小排列,形成与该极差排列相对应的具有四个位次的因素组合,再重复执行反演计算过程四次,分为第一次计算,第二次计算,第三次计算及第四次计算,在第一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的因素,在第二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及第二的因素,第三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及第三的因素,第四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因素,随着因素的先后加入,MSE逐渐下降,至此可以获得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统一的薄膜光学常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立基底-单层膜的修正物理模型,测试薄膜的椭圆偏振光谱,通过对界面层、折射率非均匀性、孔隙和表面层四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计算得到四个因素的极差,按极差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加入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得到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统一的得到薄膜光学常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电子束制备二氧化硅薄膜光学常数精确标定:
1)超光滑表面的Si基底,表面粗糙度~0.3nm,尺寸为Φ40×0.30mm,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SiO2薄膜;
2)电子束蒸发SiO2薄膜的膜料为高纯紫外熔融石英,纯度≥99.995%,背底真空度优于1.0×10-3Pa,基板温度为200℃,沉积速率为0.3nm/s,膜层厚度采用IC5晶体振动监控方式,物理厚度为1500nm;
3)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二氧化硅薄膜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Ψ(λ)和Δ(λ),设定测量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测量步长为5nm,入射角度为55°和65°。椭圆偏振仪使用美国J.A.Woollam公司的VASE型可变入射角度椭圆偏振仪。SiO2薄膜反射椭偏光谱见附图2;
4)按照L8(22)正交表设计的实验顺序,分别进行八个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不同物理模型对反演计算影响的概率,附图3给出了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物理模型影响概率;
5)对于采用电子束蒸发制备的SiO2薄膜,对反演计算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薄膜的孔隙、界面模型、表面模型和折射率非均匀;
6)按照上述的顺序依次加入再次进行光学常数反演计算,附图4给出了评价函数的变化趋势见;MSE的变化趋势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说明拟合过程选择物理模型的顺序合理;
7)最终得到折射率计算结果,附图5给出了电子束蒸发二氧化硅薄膜的光学常数。
实施例2
离子束溅射制备二氧化硅薄膜光学常数精确标定:
1)超光滑表面的Si基底,表面粗糙度~0.3nm,尺寸为Φ40×0.30mm,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的方法制备SiO2薄膜;
2)离子束溅射沉积SiO2薄膜采用高纯紫外熔融石英靶材,纯度≥99.995%,背底真空度优于1.0×10-3P,离子束压为1250V,离子束流为600mA,氧气流量为25sccm,沉积时间为1h;
3)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二氧化硅薄膜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Ψ(λ)和Δ(λ),设定测量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测量步长为5nm,入射角度为55°和65°。椭圆偏振仪使用美国J.A.Woollam公司的VASE型可变入射角度椭圆偏振仪。附图6给出了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反射椭偏光谱;
4)按照L8(22)正交表设计的实验顺序,分别进行八个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不同物理模型对反演计算影响的概率,附图7给出了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物理模型影响概率;
5)对于采用电子束蒸发制备的SiO2薄膜,对反演计算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薄膜的孔隙、界面模型、表面模型和折射率非均匀;
6)按照上述的顺序依次加入再次进行光学常数反演计算,附图8给出了评价函数的变化趋势;MSE的变化趋势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说明拟合过程选择物理模型的顺序合理;
7)最终得到折射率计算结果,附图9给出了离子束溅射二氧化硅薄膜的光学常数。
通过上述两个实例,确定物理模型对评价函数MSE的贡献后,按照顺序进行模型选择,可将评价函数MSE相对初始MSE分别下降35%和38%,并且MSE的变化趋势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说明拟合过程选择模型的顺序合理。光学常数的计算过程表明离子束溅射制备的SiO2薄膜与基底的界面效应显著,而电子束蒸发制备的SiO2薄膜呈现多孔结构。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薄膜光学常数的精确标定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光谱反演计算薄膜光学常数,对薄膜的物理模型选择合理性进行判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加入计算物理模型,为二氧化硅薄膜光学常数精确的标定提供物理依据。此方法给出的光学常数标定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的精确标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基底-单层膜的修正物理模型,其中,基底-单层膜结构中,最下层为基底,在基底和薄膜之间是界面层,薄膜外表面是表面层,并且,膜层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折射率非均匀性和孔隙;
步骤S2:首先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Ψ(λ)和Δ(λ),同时设定测量波长范围为λmin-λmax,测量测量波长的间隔为Δλ,λmin和λmax的取值在薄膜材料的透明区域内,入射角度为θ;
步骤S3:将薄膜的物理模型定义为因素,取值定义为水平,因此根据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择正交表进行设计;对薄膜的四个关键物理模型进行编码:折射率非均匀性为A、薄膜表面层为B、薄膜-基底界面层为C、薄膜内部孔隙为D,应用某一模型其值记为1,否则记为0;上述四个关键物理模型为四个因素,1和0则为每个因素的水平值,使用L8(22)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的顺序进行设计,共需要八次光学常数反演计算实验,实验的顺序如下表所示:
步骤S4:利用柯西模型建立薄膜光学常数的物理模型数学方程:nf(λ)=An+Bn/λ+Cn/λ2,式中An、Bn和Cn分别为常数,表征薄膜的色散特性;
步骤S5:薄膜-基底的反射椭圆偏振参数由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共同确定;
使用非线性优化算法,针对上表中罗列的八个组合,根据基底的折射率ns、薄膜折射率nf、薄膜的厚度df、入射角度θ采用下述评价函数对测量的反射椭偏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当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基本一致时,即得到所需的八个MSE计算值;
其中,所述薄膜反演计算的评价函数预先设定如下:
MSE是测量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的均方差,N为测量波长的数目,M为变量个数,和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值,和分别为i个波长的计算值,和分别为i个波长的测量误差。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MSE被测量误差加权,所以噪音大的数据被忽略掉,MSE越小表示拟合得越好;
步骤S6:对八组MSE值进行正交实验的分析,进行方差运算,得到四个因素的极差RA、RB、RC和RD,每个极差占总极差的比例就是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步骤S7:将四个极差RA、RB、RC和RD按从大到小排列,形成与该极差排列相对应的具有四个位次的因素组合,再重复执行反演计算过程四次,分为第一次计算,第二次计算,第三次计算及第四次计算,在第一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的因素,在第二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及第二的因素,第三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及第三的因素,第四次计算中加入因素组合中排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因素,随着因素的先后加入,MSE逐渐下降,至此可以获得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统一的薄膜光学常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17613.7A CN104458589A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17613.7A CN104458589A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8589A true CN104458589A (zh) | 2015-03-25 |
Family
ID=5290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17613.7A Pending CN104458589A (zh) | 2014-12-02 | 2014-12-02 |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58589A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0034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一种金属吸收膜层光学常数及厚度的测量方法 |
CN104792282A (zh) * | 2015-04-21 | 2015-07-22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同时确定光学薄膜表面粗糙度、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方法 |
CN105973829A (zh) * | 2016-06-28 | 2016-09-28 | 天津天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双红外光检测器的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
CN106706521A (zh) * | 2016-12-12 | 2017-05-2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超宽带光学常数测试方法 |
CN107389553A (zh) * | 2017-07-14 | 2017-11-2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硅光学薄膜消光系数确定方法 |
CN107635765A (zh) * | 2016-03-09 | 2018-01-2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抗反射膜 |
CN109238155A (zh) * | 2018-11-01 | 2019-01-18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采用等效物理结构模型测量SiO2薄膜厚度的方法 |
CN109596532A (zh) * | 2018-12-14 | 2019-04-09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基底材料光学常数的测试方法 |
CN109752321A (zh) * | 2019-01-29 | 2019-05-14 | 华侨大学 | 一种抛光碳化硅衬底变质层厚度和光学常数椭偏检测方法 |
CN109883956A (zh) * | 2019-01-28 | 2019-06-14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薄膜光学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测量装置与测量方法 |
CN110118754A (zh) * | 2019-04-19 | 2019-08-1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超薄膜光学常数快速测量方法 |
CN110208213A (zh) * | 2019-05-22 | 2019-09-06 | 电子科技大学 | 碳化硅-二氧化硅界面过渡层的光学表征方法 |
CN111076668A (zh) * | 2019-12-24 | 2020-04-28 | 天津大学 | 用于纳米厚度SiO2厚度的差分反射光谱测量方法 |
CN111723528A (zh) * | 2020-07-23 | 2020-09-29 | 长春理工大学 | 光学薄膜高维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
CN111912785A (zh) * | 2020-07-22 | 2020-11-10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光学常数测量方法与光学常数测量设备 |
CN112326562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变步长融合算法的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获取方法 |
CN113466141A (zh) * | 2021-05-20 | 2021-10-0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无损检测金属衬底氧化变性的方法 |
CN114136896A (zh) * | 2021-11-25 | 2022-03-0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工艺相关性的实验方法 |
WO2022105223A1 (zh) * | 2020-11-18 | 2022-05-27 | 华侨大学 | 一种多层膜厚度及光学特性检测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96336A1 (en) * | 2003-07-07 | 2005-01-12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on for angular spread in determining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
CN101363768A (zh) * | 2008-09-28 | 2009-02-11 | 厦门大学 | 一种单层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检测方法 |
JP2010014627A (ja) * | 2008-07-04 | 2010-01-21 | Horiba Ltd | 計測方法、分光エリプソメータ、プログラム、製造装置及び成膜装置 |
CN103115927A (zh) * | 2013-02-04 | 2013-05-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光学玻璃抛光亚表面损伤无损检测方法 |
CN103575663A (zh) * | 2012-08-07 | 2014-02-1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金属及半导体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标定方法 |
CN103884494A (zh) * | 2014-03-21 | 2014-06-25 | 浙江大学 | 一种Si基缓冲层镀膜玻璃的光学参数检测方法 |
-
2014
- 2014-12-02 CN CN201410717613.7A patent/CN1044585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96336A1 (en) * | 2003-07-07 | 2005-01-12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on for angular spread in determining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
JP2010014627A (ja) * | 2008-07-04 | 2010-01-21 | Horiba Ltd | 計測方法、分光エリプソメータ、プログラム、製造装置及び成膜装置 |
CN101363768A (zh) * | 2008-09-28 | 2009-02-11 | 厦门大学 | 一种单层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检测方法 |
CN103575663A (zh) * | 2012-08-07 | 2014-02-1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金属及半导体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标定方法 |
CN103115927A (zh) * | 2013-02-04 | 2013-05-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光学玻璃抛光亚表面损伤无损检测方法 |
CN103884494A (zh) * | 2014-03-21 | 2014-06-25 | 浙江大学 | 一种Si基缓冲层镀膜玻璃的光学参数检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LEXANDER V.TIKHONRAVOV ET AL.: "Effects of interface roughness on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and multilayers", 《APPLIED OPTICS》 * |
于书坤 等: "酞菁氧钛薄膜光学常数的测量研究", 《光电子 激光》 * |
刘华松 等: "金属氧化物薄膜光学常数计算物理模型应用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
Cited B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0034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一种金属吸收膜层光学常数及厚度的测量方法 |
CN104730034B (zh) * | 2015-04-09 | 2017-10-27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一种金属吸收膜层光学常数及厚度的测量方法 |
CN104792282A (zh) * | 2015-04-21 | 2015-07-22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同时确定光学薄膜表面粗糙度、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方法 |
US10222510B2 (en) | 2016-03-09 | 2019-03-05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CN107635765A (zh) * | 2016-03-09 | 2018-01-2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抗反射膜 |
US10627547B2 (en) | 2016-03-09 | 2020-04-21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CN107635765B (zh) * | 2016-03-09 | 2018-12-0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抗反射膜 |
US11275199B2 (en) | 2016-03-09 | 2022-03-15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US11262481B2 (en) | 2016-03-09 | 2022-03-01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US10983252B2 (en) | 2016-03-09 | 2021-04-20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US10895667B2 (en) | 2016-03-09 | 2021-01-19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on film |
US10802178B2 (en) | 2016-03-09 | 2020-10-13 | Lg Chem, Ltd. | Anti-reflective film |
CN105973829A (zh) * | 2016-06-28 | 2016-09-28 | 天津天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双红外光检测器的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
CN106706521A (zh) * | 2016-12-12 | 2017-05-2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超宽带光学常数测试方法 |
CN106706521B (zh) * | 2016-12-12 | 2019-08-16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超宽带光学常数测试方法 |
CN107389553A (zh) * | 2017-07-14 | 2017-11-2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硅光学薄膜消光系数确定方法 |
CN109238155A (zh) * | 2018-11-01 | 2019-01-18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采用等效物理结构模型测量SiO2薄膜厚度的方法 |
CN109596532A (zh) * | 2018-12-14 | 2019-04-09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基底材料光学常数的测试方法 |
CN109883956A (zh) * | 2019-01-28 | 2019-06-14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薄膜光学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测量装置与测量方法 |
CN109883956B (zh) * | 2019-01-28 | 2021-09-07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薄膜光学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测量装置与测量方法 |
CN109752321A (zh) * | 2019-01-29 | 2019-05-14 | 华侨大学 | 一种抛光碳化硅衬底变质层厚度和光学常数椭偏检测方法 |
CN109752321B (zh) * | 2019-01-29 | 2021-12-31 | 华侨大学 | 一种抛光碳化硅衬底变质层厚度和光学常数椭偏检测方法 |
CN110118754A (zh) * | 2019-04-19 | 2019-08-1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超薄膜光学常数快速测量方法 |
CN110208213A (zh) * | 2019-05-22 | 2019-09-06 | 电子科技大学 | 碳化硅-二氧化硅界面过渡层的光学表征方法 |
CN111076668A (zh) * | 2019-12-24 | 2020-04-28 | 天津大学 | 用于纳米厚度SiO2厚度的差分反射光谱测量方法 |
CN111912785A (zh) * | 2020-07-22 | 2020-11-10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光学常数测量方法与光学常数测量设备 |
CN111723528A (zh) * | 2020-07-23 | 2020-09-29 | 长春理工大学 | 光学薄膜高维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326562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变步长融合算法的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获取方法 |
WO2022105223A1 (zh) * | 2020-11-18 | 2022-05-27 | 华侨大学 | 一种多层膜厚度及光学特性检测方法 |
US12345518B2 (en) | 2020-11-18 | 2025-07-01 | Huaqiao University | Method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multi-layer film |
CN113466141A (zh) * | 2021-05-20 | 2021-10-0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无损检测金属衬底氧化变性的方法 |
CN114136896A (zh) * | 2021-11-25 | 2022-03-04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工艺相关性的实验方法 |
CN114136896B (zh) * | 2021-11-25 | 2023-07-21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工艺相关性的实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8589A (zh) | 一种光学薄膜可见光波段光学常数精确标定的方法 | |
CN105157585B (zh) | 一种同时获取薄膜厚度与折射率的标准干涉片拟合法 | |
CN104359600B (zh) | 一种光学薄膜应力光学系数的测量方法 | |
Aslan et al. | Low-loss optical waveguides for the nea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al regions with Al2O3 thin films from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 |
CN106706521B (zh) | 一种光学薄膜超宽带光学常数测试方法 | |
CN104792282A (zh) | 一种同时确定光学薄膜表面粗糙度、光学常数和厚度的方法 | |
CN103163077B (zh) | 旋转器件型光谱椭偏仪系统参数校准方法 | |
CN109238155B (zh) | 采用等效物理结构模型测量SiO2薄膜厚度的方法 | |
CN104406773B (zh) | 一种Ge1‑xCx薄膜红外光谱区光学常数的测量方法 | |
CN104111235B (zh) | 一种测量二维薄膜材料复折射率谱的方法 | |
CN104677834A (zh) | 一种利用全穆勒矩阵椭圆偏振仪进行光学测量的方法 | |
US5999267A (en) | Nondestructive optical techniques for simultaneously measuring optical constants and thicknesses of single and multilayer films | |
CN104677838A (zh) | 一种自校准的全穆勒矩阵椭偏仪测量系统 | |
CN106595501A (zh) | 测量光学薄膜厚度或均匀性的方法 | |
CN103884494A (zh) | 一种Si基缓冲层镀膜玻璃的光学参数检测方法 | |
CN102243065B (zh) | 一种基于背向补偿的透明基底薄膜厚度测量系统 | |
CN104568248B (zh) | 一种非晶态光学薄膜微区应力的测量方法 | |
CN112361973A (zh) | 一种金刚石薄膜厚度及光学常数检测方法 | |
CN104677833A (zh) | 一种利用全穆勒矩阵椭偏仪进行光学测量的方法 | |
Zhang et al. | Th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uncoated and doped tin oxide coated glass surfaces | |
CN104677837A (zh) | 一种全穆勒矩阵椭圆偏振仪的校准方法 | |
CN104502282B (zh) | 考虑光子晶体表面氧化膜分布的偏振特性数值计算方法 | |
CN115289988A (zh) | 一种纳米薄膜材料厚度和密度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 |
Sharma et al. | Fabr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optical constants of hydrophobic Ta2O5 thin films | |
Callard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silicon oxynitride thin films by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