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9120B - 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管理 - Google Patents
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管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29120B CN104429120B CN201280074736.2A CN201280074736A CN104429120B CN 104429120 B CN104429120 B CN 104429120B CN 201280074736 A CN201280074736 A CN 201280074736A CN 104429120 B CN104429120 B CN 1044291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interference
- network node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适合于执行与第三装置进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其中第二装置引起对于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该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以及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还公开了适合于提供装置对装置通信的辅助的网络节点的对应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以及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干扰控制消息。还公开了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布置、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节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此类通信的干扰管理。
背景技术
装置对装置(D2D)通信是指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在D2D通信中,要从第一装置传送到第二装置的数据通常不经由任何蜂窝网络中继。现有技术的D2D通信的一些示例是蓝牙通信、FlashlinQ通信和WLAN(例如IEEE 802.11)通信(例如WIFI直接)。
装置对装置通信可应用在各种情形下。一种情形是当蜂窝无线电接入网存在并且能够设置两个装置之间的蜂窝连接时。在此类情形下,D2D通信可以是对蜂窝通信的补充。
可能存在当D2D通信提供比蜂窝通信更好的性能(更好的信号质量、更高比特率、较低等待时间等)时的情形。这可由于装置之间的接近度和/或D2D协议的特定信令增益(例如跳跃增益)引起。
在一些情形下,网络可具有导致根本不能使用网络连接提供服务的约束(例如由于严重加载)。然后,D2D通信可以是备选。
可能存在当D2D通信可由装置用户优选(例如由于计费成本)时的情形。
D2D通信可改进频谱效率并减少蜂窝网络的网络负载,特别是在D2D连接使用不同于蜂窝网络(通常是许可的频谱)的另一频谱范围(例如未经许可的频谱)的情况下。而且,由于蜂窝通信对于两个装置中的每个装置都使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对,而D2D连接将仅使用一个链路对,因此改进了频谱效率,即使D2D连接将使用蜂窝频谱资源。这甚至对于网络辅助的D2D通信将是真实的,其中大多数数据将通过D2D连接传送,并且仅小量信息将通过网络链路传送。
D2D通信可以是自组(ad hoc)的,或者可以是网络辅助的。例如,蜂窝网络可通过建立D2D链路的安全性和/或部分或完全控制D2D连接的设置(例如装置/对等体发现和资源分配)来辅助D2D连接。蜂窝网络还可通过控制干扰环境来辅助D2D通信。例如,如果对于D2D通信使用许可的运营商频谱,则可比当操作在未经许可的频谱时提供更高可靠性。为了辅助D2D连接,网络还可提供同步和/或部分或完全无线电资源管理(RRM)。
D2D通信中的装置/对等体发现通常基于装置分别传送(例如广播)和/或检测信标信号。在网络辅助的D2D装置发现中,网络可通过分配信标资源并提供装置可用于构造和检测用于发现的信标信号的信息来辅助装置。
通常,装置的信标信号可基于装置的身份,或者可以从信标信号集合中随机抽取。这应用于网络分配信标的情况下和信标未由网络提供的情况下(例如,在发现阶段之后——在已连接/连接状态下——装置可随机抽取信标并向其它装置传递信标信息)。
信标信号然后由相应(主)装置传送(通常以某个时间间隔)。侦听(从)装置然后需要对于信标扫描。应该指出,装置可仅采用主装置角色、仅采用从装置角色或两种角色的组合。当检测到信标时,对应的从装置通常向对应主装置发送确认,并且可发起D2D连接。
让网络分配和协调信标信令降低了信标冲突风险。而且,让从装置具有主装置的信标信息可改进扫描性能(例如,更短的发现时间、更低的功耗)。
在网络辅助的D2D通信中,网络还可通过分配通信资源并提供装置可用于优化通信的信息来辅助装置。
在D2D通信情形下,预想到,在彼此的附近(例如在由具体网络节点覆盖的区域中或在较小地区中)可能存在大量具有D2D能力的装置。这考虑到D2D链路建立的许多可能性,但该情形也可引起由D2D信令(例如对等体发现和其它信令)生成的相当一些干扰。在此类情形下例如优化链路性能和系统性能是复杂任务。
没有牵涉网络,系统通常可能承受变成干扰受限的高风险。从而,使用D2D通信显著增大每个区域的总业务的潜力可能根本没有预期的那么高。此外,当在相同区域内有太多装置时,可能存在严重拥塞,从而将该可能性限制于提供可接受的服务质量。
由Fodoret等人的“Design Aspects of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March 2012, pp.170-177 )公开了用于在蜂窝基础设施之下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对等体发现方法、物理层过程和无线电资源管理算法。网络可通过识别D2D候选、协调用于发送/扫描信标的时间和频率分配并且由此使配对过程更能量有效和耗时更少来处于发现过程中间。而且,eNB可向UE指配客户端-服务器角色,包含当两个UE传送和接收用于信道质量估计的已知解调参考信号(DMRS)时的情况。D2D DMRS参数被传递到D2D对的两个UE,并且DMRS测量然后可被报告给eNB以便于模式选择、功率控制以及受eNB控制的其它RRM功能。存在对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备选方法的需要。具体地说,存在对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中有效的干扰管理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当在此说明书中使用时用来规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或组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目的是提供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管理方法。具体地说,目的是提供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有效干扰管理方法。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用在各种情形下。例如,在D2D对等体发现阶段、D2D连接设置阶段和/或正在进行的D2D通信阶段,可使用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解决了D2D通信情形下的干扰管理的问题。如本文所描述的,根据一些实施例,网络确保干扰控制基于来自不同装置的准确信息。这具有可避免对D2D通信的不必要硬性约束和/或可避免不受控制的干扰情形(例如具有不断升级的干扰)的优点。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和/或干扰情形,以及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和/或情形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提供装置对装置通信的辅助的网络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干扰准则和/或情形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以及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干扰控制消息。
第一装置可涉及(或设置)与第三装置的D2D通信,并且第二装置可对那个通信引起干扰。
干扰准则和/或干扰情形例如可包括第二装置的最大传送功率、第一装置接收第二装置传送的最大接收功率、期望的功率调整(例如降低若干dB、降低一个功率控制单位等)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可由受到干扰的第一装置自主确定(例如通过确定它能耐受多高的干扰功率),或由产生干扰的第二装置和/或网络节点援助。
例如,第一装置的方法可包括:向网络节点传送对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例如信标信令或其它相关探测信号,优选具有已知传送功率)的请求,以及基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接收确定干扰情形和/或准则。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网络节点接收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从而,干扰管理可由第一装置发起。
网络节点的方法可包括:从第一装置接收对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以及向第二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向第二装置分配测试信令资源,以及向第一装置传送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包括分配信息)。到第二装置的测试信令命令可包括分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管理可由网络节点发起。例如,网络节点的方法可包括:向第二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以及向第一装置传送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该方法还可包括向第二装置分配测试信令资源。到第二装置的测试信令和到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可包括分配信息。
第一装置的方法可包括:从网络节点接收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以及基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接收确定干扰情形和/或准则。
由网络节点传送的干扰控制消息可包括对第一、第二和第三装置中至少一个的传送调整指令。传送调整指令可包括调整传送功率的指令。传送调整指令可包括调整传送模式(即,什么时间资源用于传送)的指令。传送调整指令可包括调整传送频率(即,应该使用哪个载波频率)的指令。传送调整指令可包括调整传送资源(即,用于OFDM信令的时间/频率分配)的指令。传送调整指令可包括调整传送数据速率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网络节点传送的干扰控制消息还可包括对第一、第二和第三装置中至少一个的接收调整指令。例如,如果网络命令第三装置改变其传送频率,则必须通知第一装置使得它能相应地调整其接收频率。
从而,一些实施例包括用于确定在第一装置由第二装置引起的所遭受干扰级别的方法。如果确定所遭受的干扰级别太高(例如超过阈值),则该方法包括尝试减少它。该方法包括:第一装置(其已经确定了干扰级别)向网络(例如网络节点)发送请求网络采取措施以便减少干扰的信息。该网络可相应地以各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反应。
网络可确定是否第二装置(即产生干扰的装置)有可能减少其传送功率。网络可请求产生干扰的装置基于来自第一装置的信息减少其传送功率。
网络可请求第一装置修改TX/RX(传送/接收)模式。可这么做以便减少来自其它D2D链路的干扰的影响。网络可提供有关如何修改TX/RX模式的信息。
网络可请求第二装置修改TX/RX模式。可这么做以便减少到其它D2D链路的干扰的影响。网络可提供有关如何修改TX/RX模式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确定可由第一装置发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确定由网络发起。例如,该方法可包括网络请求第二装置发送信号并且第一装置侦听相同信号。可以这么做以便确定由第二装置引起的干扰级别。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布置。该布置包括:干扰确定器,其适合于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和/或情形;以及传送器,其适合于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和/或情形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该布置还可包括适合于接收上面所示范的信号和信息的接收器。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并包括以上布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提供装置对装置通信的辅助的网络节点的布置。该布置包括:接收器,其适合于从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该布置还包括:传送器,其适合于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干扰控制消息。该布置还可包括:分配器,其适合于向第二装置分配测试信号资源。
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适合于提供装置对装置通信的辅助并且包括以上布置的网络节点。
一些实施例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具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且当计算机程序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适合于引起执行根据本文任一示例的方法。
一些实施例的优点是,提供了执行D2D通信中干扰管理的有效方式。例如,当干扰管理由受到干扰的装置发起时,未受任何干扰负面影响的装置的干扰测量不浪费资源。这同样适应于当干扰管理由网络节点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装置的信号质量信息发起时的情形。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干扰可保持下降(例如在足够低的级别),无需不必要地限制D2D通信的传送可能性。例如,由于干扰准则由受到干扰的装置确定,因此产生干扰的装置的通信的对应适配可适合于干扰准则。从而,如果适配是在降低传送功率方面,则传送功率可被降低避免干扰所需的那么多,但不会更多(因此,在由受到干扰的装置给出的条件下,最大化产生干扰的装置的D2D通信质量)。
然而,一些实施例的另外优点是,可按有效的方式估计可应用于D2D通信的无线电条件。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了确定网络辅助的D2D通信的干扰的频谱有效方式。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根据如下详细描述,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a和1b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网络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图3a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图3b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信令的信令图;
图4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传送模式调整的示意图;
图5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框图;
图6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框图;以及
图7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要指出,D2D协议/通信/连接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涉及任何已知的或将来的适当D2D应用。示例包含但不限于使用蜂窝频谱的蓝牙、WLAN(WIFI直接)、FlashlinQ和D2D。例如,网络辅助的D2D通信可使用由网络节点所分配的蜂窝频谱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资源。备选地,网络辅助的D2D通信可使用未经许可的频谱,诸如在2.45GHz的ISM频带。D2D通信可以是TDD或FDD。网络节点可对D2D通信施加约束(特别是当使用蜂窝和/或许可的频谱时),例如功率控制,诸如最大允许传送功率和/或功率控制命令。
类似地,要指出,蜂窝协议/通信/连接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涉及任何已知的或将来的适当蜂窝应用。示例包含但不限于3GPP蜂窝标准(例如GSM、WCDMA、TD-SCDMA、LTE)、WLAN以及甚至装置对装置网络。
网络节点例如可包括基站、NodeB、eNodeB或WLAN接入点,并且网络可包括网络节点和其它网络部分的对应集合。
网络节点可以是网络的任何适当部分(例如服务节点或控制节点),例如蜂窝基站、中继节点、无线接入点或核心网络节点。
网络辅助的D2D通信的引入考虑到干扰协调。这通常可要求网络,以及可能还有参与D2D通信的装置,具有干扰情形的知识。信干比(即使获取起来是复杂任务)的知识通常不足以确定在具体情形下干扰是否是问题。干扰是否是问题通常还取决于其它方面,诸如例如在D2D链路中当前支持的数据速率以及干扰概率。从而,提供干扰估计和干扰控制的有效且准确的方法是本文呈现的实施例的目的。
在下文中,将描述采取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的实施例。
例如,根据一些方法,可提供网络辅助的D2D链路估计。这例如对于集中式干扰协调可能是有益的。D2D通信的集中式(即网络辅助的)干扰协调通常要求,网络节点(以及可能还有装置)至少部分了解适用的干扰情形(或者更一般地说是适用的无线电条件)。
一些实施例提出在控制用于D2D通信的不同链路的不同传送参数时涉及网络。传送参数例如可包括数据速率、传送功率、时间和/或频率。干扰控制可(至少部分)基于由其中一个或多个具有D2D能力的装置执行的测量。测量可由其中一个或多个装置请求并且由网络辅助,或者测量可由网络发起。在两种情况下,网络都可基于所执行的测量采取某些措施。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可由其中一个或多个具有D2D能力的装置自主发起和执行,并且然后网络可基于所执行的测量采取某些措施。
图1a是图示包括基站站点50与基站(网络节点)40的网络中的装置10、20、30、60、70、80的示意图。网络节点40经由相应的无线链路15、25、35、65(所有链路在图中都未示出)连接到每一个装置10、20、30、60、70、80。装置具有D2D能力。此外,可能存在没有D2D能力的装置(未示出)。
由于装置10和20在地理上彼此靠近,因此,在此示例中,它们之间直接通信的无线电条件非常好。因此,网络节点已经(经由链路15和25)辅助它们设置D2D无线链路12。类似地,装置30和60经由D2D链路62连接,并且装置70和80经由D2D链路72连接。
还示出了装置60与70之间的潜在干扰情形(由71图示)。装置10和20可被看作一组91,其中装置彼此相关(在此情况下用于经由链路12的前景D2D连接),并且装置30、60、70和80可被看作一个其它组92,其中装置彼此相关(在此情况下用于经由链路62和/或72的前景D2D连接,而且就干扰71而言)。
通信可基于FDD或者TDD。而且,网络节点(或网络中的另一单元)可控制向终端分配用于UL/DL通信的时间/频率资源以及用于潜在D2D通信的资源(其在蜂窝系统根据3GPPLTE标准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资源块或类似的)。网络节点还可控制D2D通信中的传送功率,使得它不干扰普通(蜂窝)业务(比如在装置与网络节点之间)。
图1b是图示包括基站站点50与基站(网络节点)40的网络中的装置10、20、30、60、70、80的示意图。图1b图示了相比图1a稍后时刻的情形。在图1b中,装置70已经移动,并且现在在另一位置。装置70和80仍经由D2D链路72连接。然而,装置70现在远离装置60,并且在图1a中遭受的干扰情形已经改变。替代地,现在有装置20与70之间的潜在干扰情形(由73图示)。从而,装置10、20、70和80现在可被看作装置彼此相关的一组93,并且装置30和60可被看作装置彼此相关的一个其它组94。
因此,假设四个具有D2D能力的装置(30,60,70,80)连接到基站(40),如图1a所示。而且,假设装置60和70可对彼此引起干扰。
根据一些实施例,图1a的装置60和/或70(对应地还有图1b的装置70和/或20)确定所遭受的干扰的准则,并且此后基于所确定的干扰准则向网络节点40传送干扰管理请求消息。然后,网络节点可命令产生干扰的装置相应地适配。
例如,准则可包括在相应装置接收器的最大可接受干扰功率的指示,并且如果接收的干扰功率超过最大可接受干扰功率,则干扰管理请求消息可包括降低产生干扰的装置的传送功率的指示。
当怀疑有干扰或检测到干扰时,此过程可由网络节点或相应装置发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向产生干扰的装置分配测试信号资源,并向产生干扰的装置和受到干扰的装置传送有关分配的信息。然后,产生干扰的装置相应地传送测试信号。受到干扰的装置监视测试信号,并基于在所接收测试信号上执行的测量确定干扰准则。
当怀疑有干扰或检测到干扰时,网络节点中的过程可由网络节点或相应装置发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需要装置60与70之间的路径损耗来根据所确定的准则确定产生干扰的装置的调整。例如,如果所确定的准则包括在受到干扰的装置的接收器的最大可接受干扰功率,则需要路径损耗来确定产生干扰的装置的最大可接受传送功率。
不同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对网络和/或对相应装置)可以是已知或者可以是未知的。例如,可通过(通常在D2D连接设置之前)执行图2中所图示的(至少部分)如下方法来估计路径损耗。
图2是图示分别由网络节点101(例如图1a和1b的网络节点40)和具有D2D能力的装置(UE)201(例如图1a的装置60和70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图1b的装置70和20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的示例方法100和200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在网络辅助的D2D通信中,网络可在装置(对等体)发现过程中辅助装置。装置发现通常基于传送(例如广播)和检测信标信号。在网络辅助的装置发现中,网络可通过分配资源并提供装置可用于构造和检测用于发现的信标信号的信息来辅助装置。
从而,信标或信标信号可以是从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广播的信号,使得其它装置有可能注意到该装置的存在。它可具有固定或可变传送功率。它通常可用于上面所提到的D2D通信情形下的对等体发现,但也可应用于其它情形(例如干扰测量)。在一些应用中,信标可被称为一种类型的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
信标传送可发生在未经许可的频谱中或许可的频谱中。类似地,D2D通信可发生在未经许可的频谱中或许可的频谱中,不一定取决于哪个频谱用于信标传送。
图2图示了可应用在对等体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可能方法。它涉及信标的结构化分配,并且可产生路径损耗信息作为一个测量结果。
如果已经存在向网络节点注册的其它具有D2D能力的装置,则在图2中所示的110中网络节点已经向它们分配了信标资源。可以用资源有效的方式执行110和125(后面描述)的分配(和/或重新分配)。在继续图2的描述之前,现在将描述提供资源有效分配的一些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小化信标传送的总数可能是有益的。例如,仅一个装置在某个时间可允许信标传送,而要求其它装置侦听。从而,信标传送分配首先可允许第一装置传送,然后第二装置,然后第三装置,以此类推。
此方法可针对在网络节点注册的所有具有D2D能力的装置,或者针对在网络节点注册的一组具有D2D能力的装置(例如在相同地理区域中彼此靠近的,或以另外的方式可能能够设置D2D通信的一组装置)。在后一情况下,信标传送分配从而可首先允许第一组的第一装置和第二组的第一装置同时传送,然后是相应组的第二装置,以此类推。在此类示例中,要求第一组的装置仅侦听与第一组相关传送的信标,并且对于第二组的装置也类似。
此方法提供了具有结构化信标传送方案的优点,其最小化了在小区/区域中传送的信标数量。还最小化了信标之间的干扰风险,以及由信标针对小区的其它信令生成的干扰。实现了这个而没有损害有可能经由信标过程提取的信息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小化信标传送的总数和/或信标监视的总量可能是有益的。为了此类目的,要指出,从第一装置到第二装置的信号路径的条件可能一样,或者至少类似于相反方向的信号路径的条件(至少如果对于两个方向(例如TDD)的通信都使用类似频带,则而且对于FDD可能也是可行的,因为平均链路衰减通常对于FDD也是高度相关的)。从而,为了检测D2D通信前景和/或估计前景D2D链路的信令条件,仅让两个装置中的一个传送信标而让另一个侦听可能足够了。
遵循这个原则,信标资源的分配(向在网络节点注册的所有具有D2D能力的装置,或针对一组装置)可通过一旦它已经传送了它分配的信标就不激活用于侦听目的的装置来调整。从而,信标传送分配可首先允许第一装置传送而要求其它装置侦听,然后允许第二装置传送而要求其它装置(除了第一装置)侦听,然后允许第三装置传送而要求其它装置(除了第一和第二装置)侦听,以此类推。
此方法具有最小化装置的平均信标侦听时间并且因此最小化功耗的另外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标传送资源可仅被分配给已经改变其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与图1a和1b的装置70相比较)。此类位置改变例如可包括进入小区,但可能还包括或者备选地包括装置在小区内移动(例如通过装置的定位设备(诸如GPS)检测的)。从而,当装置已经移动时,网络节点可给它分配信标传送资源,网络节点还可相应地要求其它装置侦听。网络可要求小区中所有具有D2D能力的装置侦听。备选地,它可仅要求上面所描述的一组装置侦听。该组可以是根据先前位置装置属于的组和/或根据当前位置装置属于的组。例如,如果检测到小量移动,则可仅要求装置先前属于的那组侦听,而如果检测到大量移动或小区改变,则可要求新组(或所有装置)侦听。在一些实施例中,不给未移动的装置分配任何信标传送资源。
装置的位置改变可由网络节点自主检测(例如对于小区改变),或者可由网络节点经由从装置到网络节点的信令检测(例如检测小区内移动的装置的GPS)。检测可能位置改变的另一种方式可包括评估对应无线电链路是否已经改变。
一些实施例使用短的并且因此有效的本地装置身份(LDID)作为信标信息的承载。这个本地装置身份在网络节点中分配给由装置传递到网络节点的对应全局装置身份(GDID)。
每个GDID可与装置自身关联或与装置使用的一个(可能是几个当中的)预订关联。更进一步说,例如,装置(或预订)可与不同服务(由装置提供或请求)的不同GDID关联。一个示例是使用IMSI作为GDID。单个装置的几个GDID的示例可能是售卖几种饮料的自动贩卖机,每个都具有它自己的GDID。GDID例如可以是预订特定和服务特定ID的组合。GDID通常与装置关联,与位置或当前跟踪区域或那个装置的小区关联无关。
在网络节点保持的可能LDID的集合可设计成最小化相互交叉相关,或最大化对应信标之间的信号距离。考虑到此类条件,也可以选择在具体时刻使用的LDID子集。在具体时刻使用的LDID子集的大小例如可取决于小区中具有D2D能力的装置的当前数量或小区中D2D活动装置的当前数量。从而,可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由用于小区中的D2D通信的网络节点使用的本地装置身份的数量和/或特性。示例准则包含但不限于在小区中操作的具有D2D能力的装置的当前数量、LDID的相关特性、可用LDID的总数、由相邻网络节点使用的LDID等。
再次转到图2,在215,新装置(UE 201)例如通过传送注册请求消息216开始向网络节点101注册,并且在115,网络节点101例如通过传送注册响应消息217注册新装置201。在此示例中,新装置的注册被呈现为可选的,因为后续动作可发生,即使新装置已经向网络节点注册。
在220,装置201向在120接收到指示的网络节点101传送D2D能力指示(例如D2D接入请求)。D2D能力指示可经由消息221传送,如图2中所图示的。备选地,220和120可以是注册过程215、115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D2D能力指示可包含在注册请求消息216中。D2D能力指示可包括与装置201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全局装置身份。
在125,网络节点101以与关于110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向装置201分配信标资源。如果可应用,则在125,网络节点101还可基于新条件重新分配其它装置的已经分配的资源。
信标配置请求消息231可选地可在230由装置201传送,并在130由网络节点101接收。
作为对信标配置请求消息231的响应,或者自主地,网络节点101可使用消息237在135传送有关为装置201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类似地,作为对信标配置请求消息231的响应,或者自主地,网络节点101可使用消息242在140传送有关为其它装置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接收有关为相邻网络节点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
在此类实施例中,在135和140传送信标信息可进一步包括:使用消息237和242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使用单独消息(未示出),向相邻网络节点传送有关为网络节点101的小区中的装置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
在140传送信标信息甚至可进一步包括使用消息242传送有关为其它相邻小区中的装置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
在135和140中的传送可以是向装置201和其它装置的联合传送(例如广播信息或使用共享信道)。备选地或附加地,在135和140中的传送可包括分别向装置201和其它装置的单独传送(例如使用专用信令)。
有关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可用于确定如何传送和/或接收(或检测)信标信号。
有关传送237、242的所分配信标资源的信息例如可包括本地装置身份、信标签名、信标信号形状、信标签名、信标信号模式(例如应该使用信标信号形状/签名的时间和/或频率的模式和/或应该如何重复信标信号形状/签名的定义)和/或信标传送功率(最小/实际/最大)。信标传送功率可包括最大允许传送功率、最小允许传送功率、允许传送功率范围以及传送功率变化方案(例如具有用于不同时间/频率资源的不同传送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25的动作可以是注册过程215、115的一部分,并且237和242的部分信息(例如LDID)或所有信息都可包含在注册响应消息217中。
在140传送有关其他装置的分配信息可基于哪些装置具有与新装置201的D2D通信的良好前景(例如,具有类似的D2D能力,在地理附近,具有前景D2D链路的良好无线电条件等)。对于每个装置,此类信息可与信标分配信息一起存储在网络节点(或网络的任何其它适当实体)中。
在235,装置201接收有关它自己的分配的信标资源的信息,并在245使用该信息传送其信标。信标传送可使用任何适当已知或将来方法进行。例如,信标签名可被映射到调制(根据可应用标准)并传送。传送模式可以是要用于签名传送的时间/频率资源。此类资源可以是单个实例或根据重复模式。模式在时域上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并且也可能在频率上以规则或不规则方式移位。
频率移位可能在模式的两个传送实例之间,但也可能是特定信标传送会话中资源的频率移位。传送模式可进一步包含模式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例如如果满足停止条件,如果达到传送模式的结尾,或者如果定时器超时,则可停止信标传送。
在240,装置201接收有关其它装置的所分配信标资源的信息。此信息在250用于仅监视相关信标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仅在根据接收的信标配置消息期待信标信号的时间间隔启用其接收器。
要指出,在此示例中作为可选的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动作在其它示例中可能是不可选的。同样,在此示例中作为不可选的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动作在其它示例中可能是可选的。
在此示例中,135、235、245作为可选的描述。它们仅应用于充当主装置的装置。
如早先提到的,主装置传送信标信号,并且从装置扫描信标。应该指出,装置可仅采用主装置角色、仅采用从装置角色或两种角色的组合。
根据情形(例如,如果发送信标则是无线电条件等),在255可检测到信标或者可能检测不到。检测过程可包括任何适当的已知或将来算法。例如,检测可包括信号检测、能量检测、与一个或多个已知序列的相关以及编码消息的解码中的一项或多项。一旦已经发现一个信标信号或信标信号的子集(每个发现的信标信号通常与单独LDID和/或单独装置关联),就可终止发现过程250、255。当特定(预定或动态)时间已经过去时,例如当与传送模式信息或发现会话关联的定时器已经超时,它也可被终止。
在260,装置201传送信标测量报告(或信标检测报告)261。在160,它由网络节点101接收。这涉及当装置是信标监视装置(从装置)时的情形。在255,报告可按预定时间/间隔传送(不管是否已经检测到信标)和/或作为信标检测的结果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标测量报告262在160由网络传送,并且在260由装置接收。这涉及当装置是信标传送装置(主装置)时的情形。
从而,在160,网络节点101可接收一个或多个信标测量报告,并将其中的信息(至少一部分)传送到一个或多个装置,如262所图示的。例如,有关哪些其它装置是前景的信息被传送到每个装置,以便基于信标测量报告中的信息进行D2D连接。相应到和来自网络节点261和262的信标测量报告可具有相同或不同格式。
信标测量报告261可包括与已经检测到多少信标(如果有的话)以及所检测的信标的具体细节相关的信息(例如信标签名、对应LDID、小区身份(即信标传送装置属于哪个小区的指示)、信标的接收功率、RSSI、RSRP、干扰估计、信噪比(SNR)、信干比(SIR)、信号与噪声和干扰比(SINR)、估计的路径损耗和/或对应装置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等中的一项或多项)。也可报告所检测信号的其它具体细节。比如,可报告所检测信号相对于另一定时(例如到网络节点的连接的DL或UL定时)的定时(例如对于OFDM系统在循环前缀内)。还可报告实际检测之前的检测试验的次数。报告内容的另一示例可以是有关检测信标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的指示。
信标测量报告262可包括与报告261相同或类似的信息。附加地或备选地,到具体装置的信标测量报告262可包括有关哪些装置已经指示它们已经可靠地检测到具体装置的信标的信息(例如身份、无线电条件估计等)。仍附加地或备选地,到具体装置的信标测量报告262可包括有关哪些装置(如果有的话)可引起对具体装置的干扰的信息。
信标测量报告可由网络节点用于辅助165、170、175设置装置201与另一具体装置之间的连接。例如,网络节点可将(至少一部分)信息中继到相关装置以辅助装置设置D2D连接和/或判定是否设置D2D连接。
在另一示例中,报告可用于在165确定是使用蜂窝连接还是D2D连接(或者是否设置连接)。如果装置201已经检测到具体装置的信标,则可选择D2D连接,并且如果未检测到具体装置的信标,则可选择蜂窝连接。其它条件例如也可应用于前景D2D链路上的无线电传播条件、网络节点与装置201之间的链路上(和/或网络节点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装置(例如前景D2D通信的另一装置)之间的链路上)的无线电传播条件、网络节点的当前业务负载和/或容量等。如果小区的当前业务负载高和/或如果前景D2D通信的网络与装置之间的前景链路具有差的无线电条件,而装置之间的前景D2D链路具有好的无线电条件,则例如可选择D2D连接。在扫描过程中和向网络的报告中也包含相邻小区的信标的实施例中,此类信息可用于确定在发起D2D连接设置之前是否将装置切换(或更一般地说对于装置执行小区切换)到相邻小区(或请求从相邻小区的切换)。
如果选择蜂窝连接,则网络节点在175设置它。如果选择D2D连接,则网络节点可辅助在170和270的设置。例如,网络节点可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D2D连接(可应用的未经许可的或许可的协议等),为D2D连接分配资源(例如频谱、时间、频率),提供功率控制(例如基于接收的信标信号功率设置初始传送功率)。此辅助可利用网络节点与装置201之间(以及网络节点与另一具体装置之间)的信令271、272。例如,当已经检测到其信标时,此类信令可使得不必要的从装置201向具体装置直接发送确认消息。
当已经设置了D2D连接时,在275两个装置根据D2D通信协议彼此直接通信。
当在D2D通信时(例如在图2的275中所描述的),一些或所有装置对装置对之间的路径损耗从而可对网络节点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装置是已知的。例如,从图2的255,测量装置可获取所测量装置与它自己之间的路径损耗的知识,从图2的261,可通知网络所有估计的路径损耗,或者可获取估计所有执行的测量的路径损耗的信息,并且从图2的262,可通知装置所有或一些其它装置的估计的路径损耗。
再次转到图1a的装置60和/或70(对应地还有图1b的装置70和/或20)的情形,将描述其中一个或多个装置确定所遭受的干扰的准则并且此后基于所确定的干扰准则向网络节点传送干扰管理请求消息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其中装置60和装置70不使用相同频率,所遭受的干扰可如此强,使得尽管装置60和装置70不使用相同频率但仍遇到问题。装置不使用相同频率可能暗示它们使用所分配信道的不同部分,这在系统正在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情况下通过向不同D2D链路分配不同副载波容易实现。可能还意味着,装置60和装置70正在使用不同信道,但因为产生干扰的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太大,因此装置60可能仍遭受问题。
根据一个实施例,四个具有D2D能力的装置(图1a的30、60、70、80)以及网络节点40具有其它具有D2D能力的装置在范围内的知识。具体地说,装置60知道装置70可能干扰,并且反之亦然。为了装置60确保来自装置70的干扰不会使装置60与装置30之间的通信显著降级,装置60可确定什么是装置70应该使用以便不干扰装置60的最大传送功率,并请求网络节点确保此限制被传递到装置70。
作为第一数字示例,假设装置60想要来自装置70的干扰不超过装置60接收器中的热噪声级别(其已经被确定为例如-107dBm/MHz)。而且,假设已知装置60与装置70之间的路径损耗例如是90dB。然后,装置60可向网络节点请求装置70的传送(TX)功率应该被限制到-17dBm/MHz。如果可用带宽例如是20MHz,则这对应于总TX功率应该被限制到-17+13dBm= -4dBm。这个示例图示了干扰准则确定可由装置自主进行的一个实施例。网络节点可请求装置70实际上如装置60所请求的那样进行,或者在与装置70协商时,判定装置70不能限制输出功率如装置60所请求的那么多。在后一情况下,可通知装置60并且可采取恰当措施。
在一些情形下,装置60不真的知道来自装置70的干扰有多坏。在这种情况下,装置70可发送其信标,而装置60可侦听。装置60然后可估计从装置70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确定它是否太强并且引起显著干扰。如果是,则可向网络请求,如在先前示例中所描述的。这个示例图示了在从网络节点接收到测试信号信息(例如包括装置70的信标信息)之后可进行干扰准则确定的一个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60可以确定来自装置70的干扰功率需要被减少多少以便不使装置60的性能降级。然后可向网络节点请求以完成这种干扰减少。网络节点例如可通过迫使装置70使用较低TX功率、给装置60分配进一步远离装置70的频率的频率(或者反之亦然,这将进一步看到)或二者的组合而继续进行。在此示例中,减少量从而由装置60确定。这确保所采取的对策不一定很大。
从装置60向网络的请求的后果可能是,不可能既不减少装置70的TX功率也不将装置70移动到另一频率。来自网络的备选对策然后可在频率上移动装置60,或者允许更高TX功率用于装置30(其还将改进在装置60的干扰情形)。另一对策可能是,降低装置30与装置60之间链路的数据速率。然后,它对干扰将更加鲁棒。
在一些情形下,装置60(可能还有装置70)可通知网络节点关于该情形(例如存在讨厌的干扰),并且可得出结论,通过降低TX功率或者将其中一个链路移动到另一频率不可能降低干扰级别。在此类(以及其它)情形下,干扰管理可由两个链路的帧结构的恰当对齐来处置(62和72)。确切地说,假设装置60已经报告了遭受来自装置70的高干扰的问题。网络然后可请求装置60移位与和装置30的通信一起使用的TX/RX模式,使得来自装置70的干扰将不是问题(优选通过确保装置60和装置70同时传送和接收,如在图4中所图示的)。备选地,网络可能请求装置70调整其TX/RX定时,使得获得相同效果。
从而,图4图示了装置60和装置70分别接收和传送的时间进度表。在调整之前,装置60和70的传送/接收模式不对齐(即,当装置70接收时装置60传送,并且反之亦然)。在调整之后,装置60和70的传送/接收模式被对齐(即,装置60和70同时传送并且同时接收),由此避免了装置70的传送扰乱装置60的接收,并且反之亦然。
在引起彼此干扰的不同D2D链路不需要总是活动的情形下,链路之间的干扰可能通过时间共享来管理。确切地说,网络可向不同D2D链路分配不交叠的时隙。如果(例如)使用OFDM,则可向不同D2D链路分配不同时间/频率资源。为了知道是否需要这个,或者甚至这是否足够,网络优选地可具有干扰情形的尽可能好的知识。
从而,实施例考虑到D2D通信中的有效干扰管理,这可确保干扰保持在足够低的级别,而不限制比不同D2D链路所必需的更多的传送可能性。实施例提供了确定网络辅助的D2D通信中的不同D2D链路的频谱有效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是网络发起上面描述的过程(例如通过请求装置60和/或装置70采取上面描述的措施),而不是装置60本身发起该过程。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60发起该过程,或者通过自主确定干扰准则,如上面所示范的,或者通过经由网络节点请求来自装置70的测试信令,这将结合图3a描述。
图3a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分别由网络节点(例如图1a的网络节点40)和具有D2D能力的装置(例如图1a的装置60)执行的示例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方法300由网络节点390执行,并且方法400由装置(用户设备UE)490执行。
图3b是根据一些实施例图示分别在网络节点390b(例如图1a的网络节点40)与三个具有D2D能力的装置(UE1,UE2,UE3)490b、492b和493b之间的示例信令的相关信令图。网络节点390b可对应于图3a的网络节点390,并且装置490b可对应于图3a的装置490。一些步骤和信令在图3a和3b中被标记为虚线。这指示这些是可选步骤,至少对于一些实施例是。
现在将联合参考图3a和3b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情形。第一装置490、490b与第三装置493b进行D2D通信,如403b所图示的。第二装置492b引起对第一装置490、490b的干扰,如402b所图示的。
方法400包括:在440确定干扰情形和/或准则,以及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如450和451、451b所图示的。
在350,网络节点接收干扰管理请求消息451、451b。在350接收之后,网络将干扰控制消息传送360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361、361b、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产生干扰的装置)362b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装置进行D2D通信的装置)363b中的至少一个装置。在相应装置接收干扰控制消息,并且装置相应地调整其通信。
干扰准则可包括本文公开的任何示例。例如,干扰准则可包括功率指示(最大允许的干扰接收功率、最大允许的干扰传送功率、指示期望干扰功率下降的差分功率值)或只是来自具体装置的干扰不可接受(即对策判定留给网络节点)的指示。
可选地,方法400包括向网络节点传送410对于第二(产生干扰的)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411、411b,并且方法300包括网络节点接收310请求。网络节点可分配测试信号资源,如在320所图示的(例如类似于或等同于图2的110和125中的资源分配),并向受到干扰的装置490传送有关分配的信息(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如330和331、331b所图示的。在430,装置490接收信息。网络还可向第二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如332b所图示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分别开始于320(或330)和430,即,干扰测量由网络节点发起。
当第二装置492b传送测试信号时,受到干扰的装置490、490b可使用测试信号确定干扰准则,并向网络节点传送干扰准则(或其指示),例如在受到干扰的装置已经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情形时,如在440所图示的。备选地,可在没有测试信令的情况下执行在440的确定(例如参考由装置490、490b容许的绝对接收信号功率级别)。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分别开始于350和440,如上面所示范的。
当进行在440的确定时,装置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和/或情形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如450和451、451b所图示的。在350,网络节点接收干扰管理请求消息。
在360,网络将干扰控制消息传送到由361、361b所图示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由362b所图示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产生干扰的装置)和由363b所图示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装置进行D2D通信的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
如果干扰控制消息指向受到干扰的装置,则在460它被接收,并且在470装置相应地调整其通信。
如果干扰控制消息被指向第二或第三装置,则受到干扰的(第一)装置361、361b还接收某些相关信息,例如有关在另一装置进行哪些改变的信息。
由第一、第二和第三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的调整可包括本文公开的任一示例。例如,调整可包括功率调整、频率调整、时间调整或数据速率调整。从而,第一、第二和/或第三装置的通信的调整例如可根据本文描述的任一方法。例如,可要求第二装置降低其传送功率(降低了差分值或降低到绝对功率级别),以调整其时间和/或频率传送模式,和/或移动到另一载波频率。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要求第一装置调整其时间和/或频率传送模式,以调整其数据速率,和/或移动到另一载波频率。又一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要求第三装置增大其传送功率(增大了差分值或增大到绝对功率级别),以调整其时间和/或频率传送模式,调整其数据速率,和/或移动到另一载波频率。另一示例包括当第一与第三装置之间链路上的通信与第二装置的通信对齐(例如经由时间对齐、链路共享)时。
当进行调整时,其可被报告给网络节点,并且有可能报告给受到干扰的装置(例如经由网络节点)。
应该指出,本文的示例主要是指当在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中涉及单个网络节点时的情形。要指出,这个网络节点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或(e)NodeB、网络控制节点、中继节点等。网络节点可在与一个或几个基站相关的资源的控制下。例如,网络控制器可将资源分配给操作在不同基站下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在资源的第一集合的控制下,并且第二网络节点在资源的第二集合的控制器。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可重合,可交叠或者可不交叠。第一网络节点可获取有关在第二网络节点中分配的资源的信息。此类信息可与在由第一网络节点控制下的装置共享。如果第一装置在第一网络节点的控制下,并且第二装置在第二网络节点的控制下,则D2D连接可由其中一个网络节点当获取时使用另一网络节点作为中继来辅助,和/或由控制第一和第二网络节点的网络节点辅助。
图5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500的框图。示例布置可包含在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分别是图1a和1b的装置之一和/或图3a和3b的装置490、490b)中。
布置可包括接收器510、传送器520、控制器530(可选地)以及干扰确定器540,并且可适合于执行例如图3a的方法400。
从而,干扰确定器540可适合于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并且传送器520可适合于向网络节点传送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
接收器510可适合于从网络节点接收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在此类实施例中,干扰确定器可适合于基于接收的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确定干扰准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器可进一步适合于向网络节点传送对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以发起干扰控制过程。
控制器530可适合于使传送器和/或接收器例如基于确定器的确定执行所描述的方法的动作。控制器还可适合于控制确定器540。
图6是图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600的框图。示例布置可包含在网络节点(例如分别是图1a和1b的40和/或图3a和3b的390、390b)中。
布置包括接收器610、传送器620和分配器630,并且可适合于执行例如图3a的方法300。
接收器610可适合于从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并且传送器620可适合于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干扰控制消息。
分配器630可适合于向第二装置分配测试信号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610可进一步适合于从发起干扰控制过程的第一装置接收对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
传送器620可进一步适合于向第一装置传送第二装置测试信令信息并向第二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或者由网络节点发起干扰控制过程,或者作为对从第一装置接收到对于第二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的响应。
布置还可包括适合于使分配器、传送器和/或接收器执行所描述方法的动作的控制器(未示出)。
本发明的所描述实施例以及它们的等同物可用软件或硬件或它们的组合实现。它们可由与通信装置关联或与之集成的通用电路(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单元(CPU)、协同处理器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硬件)或专用电路(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执行。所有此类形式都预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可在包括电路/逻辑或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的方法的电子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装置)内实施。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便携或手持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无线电终端、移动电话、基站、基站控制器、通信器、电子组织器、智能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笔记本或移动游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例如由图7的700所图示的磁盘或CD-ROM。计算机可读介质700可在其上存储有包括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730中,数据处理单元730例如可包含在移动终端或网络节点710中。当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730中时,计算机程序可被存储在与数据处理单元730关联或与之集成的存储器72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可在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或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使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例如根据图3a中示出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
本文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仍将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描述实施例的众多变化。例如,本文描述的方法实施例描述了按某个顺序执行的示例方法至方法步骤。然而,要认识到,这些事件序列可按另一顺序发生,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且,一些方法步骤可并行执行,尽管它们已经被描述为顺序执行。
以相同方式,应该指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功能块划分成具体单元决不限制本发明。而是,这些划分仅仅是示例。本文描述的功能块作为一个单元可被分成两个或更多单元。以相同方式,本文描述为实现为两个或更多单元的功能块可被实现为单个单元,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应该理解,所描述实施例的限制仅仅出于说明性目的,并且决非限制。
Claims (17)
1.一种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并且涉及与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440)与对所述装置对装置通信引起干扰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以及
向网络节点传送(450)与所述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460)干扰控制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控制消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功率的指令;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模式的指令;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频率的指令;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资源的指令;以及
调整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数据速率的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调整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整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二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功率的调整;
所述第二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模式的调整;
所述第二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频率的调整;
所述第二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资源的调整;以及
所述第二或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传送数据速率的调整。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节点传送(410)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430)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接收确定(440)所述干扰准则。
7.一种适合于向装置对装置通信提供辅助的网络节点的方法,包括:
从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并且涉及与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350)与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引起对所述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以及
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360)干扰控制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310)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
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分配(320)测试信令资源;
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传送(330)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信息;以及
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
9.如权利要求7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的所述干扰控制消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
调整相应装置的传送功率的指令;
调整所述相应装置的传送模式的指令;
调整所述相应装置的传送频率的指令;
调整所述相应装置的传送资源的指令;以及
调整所述相应装置的传送数据速率的指令。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以及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准则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最大传送功率;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传送的最大接收功率;以及
期望的功率调整。
11.一种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以及涉及与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490,490b)的设备(500),所述设备包括:
干扰确定器(540),其适合于确定与对所述装置对装置通信引起干扰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以及
传送器(520),其适合于向网络节点传送与所述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传送器进一步适合于向所述网络节点传送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其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适合于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信息的接收器(510),并且其中所述干扰确定器适合于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接收来确定所述干扰准则。
13.一种适合于向装置对装置通信提供辅助的网络节点(390,390b)的设备(600),包括:
接收器(610),其适合于从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并且涉及与第三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关联的干扰准则相关的干扰管理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引起对所述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以及
传送器(620),其适合于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干扰控制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分配器(630),其适合于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分配测试信号资源。
15.如权利要求13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进一步适合于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的请求,并且其中所述传送器进一步适合于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传送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试信令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传送测试信令命令。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490,490b),其适合于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并且包括如权利要求1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500)。
17.一种网络节点(390,390b),其适合于向装置对装置通信提供辅助,并且包括如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60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46976P | 2012-05-15 | 2012-05-15 | |
US61/646976 | 2012-05-15 | ||
US61/646,976 | 2012-05-15 | ||
PCT/EP2012/061153 WO2013170908A1 (en) | 2012-05-15 | 2012-06-13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9120A CN104429120A (zh) | 2015-03-18 |
CN104429120B true CN104429120B (zh) | 2019-01-15 |
Family
ID=4639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747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9120B (zh) | 2012-05-15 | 2012-06-13 | 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管理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45357B2 (zh) |
EP (1) | EP2850870B1 (zh) |
JP (1) | JP6329532B2 (zh) |
CN (1) | CN104429120B (zh) |
RU (1) | RU2614527C2 (zh) |
WO (1) | WO20131709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17812B2 (en) | 2002-10-25 | 2018-11-06 | Foamix Pharmaceuticals Ltd. | Foamable composition combining a polar solvent and a hydrophobic carrier |
CA2769677A1 (en) | 2009-07-29 | 2011-02-03 | Foamix Ltd. | Non surface active agent non polymeric agent hydro-alcoholic foamable compositions, breakable foams and their uses |
JP5531767B2 (ja) | 2009-07-31 | 2014-06-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565082B2 (ja) | 2009-07-31 | 2014-08-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429036B2 (ja) | 2009-08-06 | 2014-0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A2776471C (en) | 2009-10-02 | 2019-02-12 | Foamix Ltd. | Surfactant-free, water-free, foamable compositions and breakable foams and their uses |
US10588101B2 (en) * | 2012-01-06 | 2020-03-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ng term evoluton (LTE) user equipment relays having a licensed wireless or wired backhaul link and an unlicensed access link |
TW201842825A (zh) * | 2012-04-27 | 2018-12-01 | 美商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支原鄰近發現程序方法及裝置 |
EP2842355A2 (en) | 2012-04-27 | 2015-03-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optimizing proximity data path setup |
CN103582017B (zh) * | 2012-07-31 | 2017-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接入方法 |
JP5886968B2 (ja) | 2012-08-28 | 2016-03-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WO2014071621A1 (en) * | 2012-11-09 | 2014-05-1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ath switch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WO2014107208A1 (en) | 2013-01-03 | 2014-07-10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lawful interception (li) in a cellular network |
CN104871444B (zh) * | 2013-01-17 | 2017-10-27 | 英特尔Ip公司 |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合法监听 |
EP2946578B1 (en) * | 2013-01-18 | 2018-08-01 | HMD Global Oy |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516595B2 (en) * | 2013-03-27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within a neighborhood aware network |
KR102061650B1 (ko) * | 2013-04-30 | 2020-01-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승인 대역들에서 디바이스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JP5973967B2 (ja) * | 2013-07-19 | 2016-08-2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発見信号受信方法、及び発見信号送信方法 |
KR102058876B1 (ko) * | 2013-08-19 | 2019-12-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장치 간 통신에서의 혼잡 상황 해결 방법 및 장치 |
TW201517673A (zh) * | 2013-09-26 | 2015-05-01 | Asustek Comp Inc | 裝置對裝置通訊資源分配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與用戶設備 |
WO2015099330A1 (ko) * | 2013-12-24 | 2015-07-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가 인접 셀로부터의 간섭을 제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101905878B1 (ko) * | 2014-03-11 | 2018-10-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292144B2 (en) * | 2014-03-20 | 2019-05-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6465353A (zh) * | 2014-05-08 | 2017-02-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基站及处理方法 |
WO2016001970A1 (ja) * | 2014-06-30 | 2016-01-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10477556B2 (en) * | 2014-09-26 | 2019-11-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WO2016194279A1 (ja) * | 2015-06-02 | 2016-12-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WO2017033790A1 (ja) * | 2015-08-21 | 2017-03-0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DE102015217568A1 (de) * | 2015-09-15 | 2017-03-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Endgeräte-zu-Endgeräte Kommunikation in einem zellularen Mobilfunknetz und ein diesbezügliches System |
US10694473B2 (en) * | 2015-12-01 | 2020-06-23 | Rajan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ynamic transmit power in a mesh network |
US10178627B2 (en) | 2015-12-17 | 2019-0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mission-critical wireless networks |
US10667140B2 (en) * | 2016-04-21 | 2020-05-26 | Apple Inc. |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proxy |
WO2017185369A1 (zh) * | 2016-04-29 | 2017-11-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JP6729023B2 (ja) * | 2016-06-14 | 2020-07-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180295630A1 (en) * | 2016-10-28 | 2018-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abling Interference-Aware Configuration of at Least One Transmission and/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172020B2 (en) * | 2017-04-06 | 2019-01-01 | Common Network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ing and wirelessly routing communications |
CN107872828B (zh) * | 2017-12-15 | 2021-04-13 | 北京泰德东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eIMTA终端一致性测试方法和装置 |
US10405210B2 (en) * | 2018-01-15 | 2019-09-03 | Common Network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frequencies of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7083672B2 (ja) * | 2018-03-16 | 2022-06-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線通信管理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AU2019446203A1 (en) | 2019-05-15 | 2021-12-02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D2D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JP7462112B2 (ja) * | 2020-10-05 | 2024-04-04 |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 効率的な変調制御 |
US11696318B2 (en) * | 2021-01-13 | 2023-07-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resource availability determination |
CN113868483B (zh) * | 2021-12-02 | 2022-03-25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无线频谱干扰取证分析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610A (zh) * | 2009-02-09 | 2012-01-0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2015698A1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it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
CN102365897A (zh) * | 2009-03-23 | 2012-02-29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在设备至设备和蜂窝混合环境中干扰避免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39507B2 (en) | 2003-11-21 | 2009-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7545784B2 (en) * | 2004-02-11 | 2009-06-09 | Yahoo!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eviously known and unknown users |
GB2457431A (en) | 2008-01-28 | 2009-08-19 | Fujitsu Lab Of Europ Lt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072060B2 (en) * | 2008-06-03 | 2015-06-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ower control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
US8606873B2 (en) * | 2008-06-27 | 2013-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ly advertising identification and/or discovery information |
WO2011050519A1 (en) | 2009-10-28 | 2011-05-05 | Nokia Corporation | A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chanism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812657B2 (en) * | 2010-04-15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
KR101641106B1 (ko) | 2010-06-09 | 2016-07-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계층 셀에서의 매크로 기지국, 소형 기지국 및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
US9055020B2 (en) * | 2010-09-27 | 2015-06-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user information |
-
2012
- 2012-06-13 CN CN201280074736.2A patent/CN1044291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3 EP EP12730188.5A patent/EP285087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6-13 US US14/400,681 patent/US1004535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3 RU RU2014150598A patent/RU2614527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6-13 WO PCT/EP2012/061153 patent/WO201317090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13 JP JP2015511938A patent/JP63295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610A (zh) * | 2009-02-09 | 2012-01-0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365897A (zh) * | 2009-03-23 | 2012-02-29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在设备至设备和蜂窝混合环境中干扰避免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2015698A1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it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522983A (ja) | 2015-08-06 |
EP2850870B1 (en) | 2017-02-01 |
RU2014150598A (ru) | 2016-07-10 |
US20150223257A1 (en) | 2015-08-06 |
RU2614527C2 (ru) | 2017-03-28 |
US10045357B2 (en) | 2018-08-07 |
EP2850870A1 (en) | 2015-03-25 |
JP6329532B2 (ja) | 2018-05-23 |
CN104429120A (zh) | 2015-03-18 |
WO2013170908A1 (en) | 2013-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29120B (zh) | 用于网络辅助的装置对装置通信的干扰管理 | |
JP631328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支援型デバイストゥ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ビーコンマネジメント | |
RU2639945C2 (ru) | Назначение локального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а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и связи от устройства к устройству,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ой при содействии сети | |
JP6468185B2 (ja)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使用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TW202137785A (zh) | 覆蓋外的側鏈路輔助式協同定位中的定位參考信號資源的決定 | |
CN105075385B (zh) | 直接模式ue对ue通信中的网络辅助的ue检测 | |
CN113348706B (zh) | 一种用于直接链路同步信号块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EP3707939B1 (en) | Adapting timing advance for multiple rach transmission in backhaul networks | |
CN106797620A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号质量测量 | |
CN103781016A (zh) |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 | |
CN112740561B (zh) | 在多trp系统中管理干扰的方法和系统 | |
KR20150056313A (ko) | 부분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870722B2 (en) | Multipl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ssisted sidelink ranging and positioning | |
CN117121609A (zh) | 用于双向全双工侧链路通信的定时提前 | |
JP5893205B2 (ja) | ポータブル・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間干渉に関わるセル間干渉検出 | |
KR20240015355A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포지셔닝 절차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679798A (zh) | 用于侧链路定位的ss-twr和ds-twr之间的高效动态切换 | |
CN118120158A (zh) | 对mmW频带上的经波束成形的SL组播的增强 | |
CN112118605A (zh) | 上行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