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2000A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12000A CN104412000A CN201380033549.4A CN201380033549A CN104412000A CN 104412000 A CN104412000 A CN 104412000A CN 201380033549 A CN201380033549 A CN 201380033549A CN 104412000 A CN104412000 A CN 1044120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mentioned
- flow path
- bypass
-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2—Throttling passages operating with metering p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16F9/532—Electrorheological [ER] fluid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16F9/535—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以粘滞性根据磁场的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的磁粘滞性流体作为工作流体,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包括:活塞,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缸体内;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该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利用活塞而划分形成;主流路,其开口于活塞的两端面,从而将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之间相连通;电磁线圈,其用于产生作用于在主流路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旁通流路,其形成于相比于主流路难以受到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位置;以及旁通分支部,其使旁通流路自主流路分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利用粘滞性因磁场的作用而变化的磁粘滞性流体。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缓冲器,存在如下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使磁场作用于磁粘滞性流体所通过的流路,并使磁粘滞性流体的表观粘滞性变化,从而使衰减力变化。
在日本JP2009-228861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线圈的电磁力使阻尼力变化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包括: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该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利用活塞划分形成;主流路(活塞贯穿流路),其开口于活塞的两端,从而将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之间相连通;以及旁通流路,其开口于活塞的两端,该旁通流路与主流路并列地将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之间相连通。
主流路成为对在该主流路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作用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结构。通过调整电磁线圈的电流值,调整在主流路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的流动阻力,使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化。
旁通流路成为在该旁通流路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难以受到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结构。在旁通流路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下,在调整电磁线圈的电流值时产生的压力变动得到缓和。
然而,在这样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中,由于成为了旁通流路贯穿活塞而开口于活塞的两端的结构,因此需要在构成活塞的多个构件形成用于划分形成旁通流路的孔,存在活塞的构造变得复杂这一问题。
另外,由于在组装活塞时需要对划分形成旁通流路的各孔的位置进行对准,因此存在活塞的组装作业变难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具有简便的活塞构造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以粘滞性根据磁场的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的磁粘滞性流体作为工作流体,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包括:缸体,其封入有磁粘滞性流体;活塞,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缸体内;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该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利用活塞划分形成;主流路,其开口于活塞的两端面,从而将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之间相连通;电磁线圈,其用于产生作用于在主流路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旁通流路,其形成于相比于主流路难以受到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位置;以及旁通分支部,其使旁通流路自主流路分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活塞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活塞的右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的正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以下,简称为“缓冲器1”。)的活塞部的剖视图。缓冲器1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中的车身与车轴之间,用于通过伸缩工作来产生抑制车身的振动的阻尼力。
缓冲器1包括:圆筒状的缸体10,其封入作为工作流体的磁粘滞性流体;活塞20,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缸体10内,并将缸体10内划分成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以及活塞杆21,其与活塞20相连结。
活塞杆21的一个端部21a与活塞20相连结,活塞杆21的另一个端部21b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贯穿于缸体10的头部(省略图示)并向外部突出。在车身与车轴中的一者连结有活塞杆21的端部21b,在车身与车轴中的另一者连结有缸体10。由此,在缓冲器1中,伴随着车轴相对于车身的移动,活塞杆21和缸体10相对移动而进行伸缩工作。
在缸体10内借助自由活塞(未图示)划分出封入有气体的气体空间(未图示),能够利用该气体空间补偿由活塞杆21进入、退出引起的缸体10内的容积变化。
缓冲器1作为阻尼力产生元件包括:主流路22,其开口于活塞20的两端,从而将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电磁线圈33a,其用于产生作用于在主流路22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旁通流路23,其形成于相比于主流路22难以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位置;以及旁通分支部25,其使旁通流路23自主流路22分支。
在缓冲器1进行伸缩工作时,由于活塞20在缸体10内沿轴向移动,使得磁粘滞性流体如图1中实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主流路22中流动,并且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旁通流路23中流动,从而磁粘滞性流体在活塞20的两侧的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移动。
磁粘滞性流体是使具有强磁性的微粒子分散到油等液体中而成的,根据磁场的强度的不同,磁粘滞性流体的表观粘滞性发生变化。
如后述那样,主流路22形成为,在该主流路22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磁界)的影响。通过调整电磁线圈33a的电流值,从而横穿主流路22的磁通密度变化,在主流路22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的流动阻力被调整,缓冲器1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化。
如后述那样,旁通流路23形成为,在该旁通流路23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难以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在于旁通流路23中流通的磁粘滞性流体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下,在调整电磁线圈33a的电流值时产生的压力变动得到缓和。
以下,对活塞2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活塞20包括:活塞芯30,其设有电磁线圈33a;磁通环35,其包围活塞芯30的外周,在该磁通环35与活塞芯30的外周之间划分形成主流路22;以及活塞板40,其将磁通环35连结于活塞芯30。
活塞芯30包括:第一芯31,其安装于活塞杆21的端部21a;线圈组件33,其在外周部内置有电磁线圈33a;第二芯32,在该第二芯32与第一芯31之间夹持线圈组件33;以及螺栓36,其作为将第二芯32紧固于第一芯31的紧固构件而设置。
在第一芯31中,以连续地在同轴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的大径部31a、中径部31b以及小径部31c,且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圆筒状的大径部31a、中径部31b以及小径部31c的中心的通孔31d。
小径部31c形成为贯穿活塞板40并沿轴线方向突出的圆筒状。在小径部31c的内周形成有与活塞杆21的外螺纹21d螺纹接合的内螺纹31g。第一芯31通过外螺纹21d与内螺纹31g之间的螺纹接合而紧固于活塞杆21。
在小径部31c与中径部31b之间的交界部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环状的台阶部31h。活塞板40抵接于台阶部31h。在小径部31c的外周形成有与螺母41螺纹接合的外螺纹31i。在台阶部31h与螺母41之间夹持活塞板40。
在第二芯32中,以连续地在同轴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圆柱状的大径部32a和小径部32b。在第二芯32中形成有两个沿轴线方向贯穿该第二芯32的螺栓孔32c。在第一芯31与第二芯32之间安装线圈组件33,两根螺栓36贯穿于第二芯32的螺栓孔32c并与第一芯31的内螺纹31f螺纹接合,从而将活塞芯30组装。
第二芯32的小径部32b的外周形成为与线圈组件33的线圈模制部33d的内周相同直径。线圈模制部33d套装于第二芯32的小径部32b。
线圈组件33的模制树脂体通过向模具(省略图示)中以安置有电磁线圈33a以及自电磁线圈33a延伸的配线(省略图示)的状态填充模制树脂并使该模制树脂固化而形成。
这样,通过形成设有电磁线圈33a的线圈组件33的模制树脂体并于第一芯31与第二芯32之间夹持该线圈组件33的模制树脂体,与以单体的方式形成活塞芯30而进行模制作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形成活塞芯30。
模制树脂体具有:插塞部33b,其插入到第一芯31的通孔31d;桥部33c,其夹持在第一芯31与第二芯32之间;以及线圈模制部33d,其在内部设有电磁线圈33a。
插塞部33b的顶端嵌合于活塞杆21的轴孔21c的开口端部21f。在插塞部33b的顶端设有用于向电磁线圈33a供给电流的端子(省略图示),在该端子处连接有贯穿活塞杆21的轴孔21c的一对配线(省略图示)。该配线自活塞杆21的顶端部(省略图示)向外部延伸出,并连接于控制器(省略图示)。该控制器控制向电磁线圈33a通电的通电量,从而调节缓冲器1所产生的阻尼力。
此外,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构成电磁线圈33a的线材也可以采用一端经由配线而连接于控制器、另一端经由第一芯31以及活塞杆21而连接于车身的结构。此时,自控制器供给的电流经由配线和车身而供给至电磁线圈33a。
在活塞杆21的轴孔21c的开口端部21f与插塞部33b的顶端之间安装有O型环34。O型环34作为将活塞20与活塞杆21之间的连接部密封的密封构件而设置。由此,防止了进入到活塞杆21的外周与第一芯31之间、第一芯31与线圈组件33之间的磁粘滞性流体通过活塞杆21的轴孔21c而漏出。
磁通环35形成为以活塞20的中心线O为中心的圆筒状。磁通环35以与活塞芯30同轴的方式借助于活塞板40而固定于活塞芯30。活塞板40用于将磁通环35的一个端部35a单臂支承于活塞芯30。
在磁通环35的端部35a形成有小径部35c。小径部35c的外周的直径形成为比磁通环35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小。
在活塞板40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40b。磁通环35的小径部35c嵌合于凸缘部40b,并通过钎焊而结合于凸缘部40b。此外,也可以取代钎焊而通过焊接、紧固等将活塞板40与磁通环35相结合。
活塞板40的外周形成为与磁通环35的外周大致同径。活塞板40的外周以及磁通环35的外周滑动接触于缸体10的内周。
在活塞板40的内周形成有供第一芯31的小径部31c嵌合的通孔40a。通过小径部31c嵌合于通孔40a而使活塞板40固定于第一芯31,确保了活塞板40与第一芯31之间的同轴度。此外,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活塞板40套装于活塞杆21的外周、且活塞板40相对于第一芯31的位置被固定的结构。
以下,对活塞20中的、磁粘滞性流体所流经的主流路22以及旁通流路23的结构进行说明。
主流路22由环状的主间隙24和多个主孔(通孔)40c构成,该环状的主间隙24划分形成于活塞芯30与磁通环35之间,该多个主孔40c形成于活塞板40。主流路22贯穿活塞20,该主流路22的两端开口于活塞20的两端面20a、端面20b,将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在缓冲器1进行伸缩工作时,磁粘滞性流体如图1中实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主流路22中流动。
第一芯31的大径部31a的外周形成为以活塞20的中心线O为中心的圆筒面状。主间隙24在大径部31a的外周与磁通环35的内周之间划分形成为环状的空间。
活塞芯30的第一芯31、第二芯32、以及磁通环35由磁性材料形成,并构成用于引导在电磁线圈33a的周围产生的磁通的磁路。另一方面,由于活塞板4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设于活塞芯30与磁通环35之间的主间隙24成为供在电磁线圈33a的周围产生的磁通通过的磁隙。由此,在缓冲器1进行伸缩工作时,电磁线圈33a的磁场作用于在主间隙24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
旁通流路23由第一旁通孔(通孔)31j和第二旁通孔(通孔)32e构成,该第一旁通孔31j形成于活塞芯30的第一芯31,该第二旁通孔32e形成于第二芯32。在活塞芯30与活塞板40之间划分形成有环状的旁通分支部25。旁通流路23的一端自主流路22经由旁通分支部25而分支,旁通流路23的另一端开口于活塞20的端面20b,将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在缓冲器1进行伸缩工作时,磁粘滞性流体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旁通流路23中流动。
由于电磁线圈33a内置于活塞芯30的外周部、且旁通流路23为利用沿轴线方向贯穿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活塞芯30的第一旁通孔31j以及第二旁通孔32e划分形成的结构,因此在旁通流路23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难以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
在第一芯31的中径部31b与大径部31a之间的交界部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台阶部31e。在中径部31b的外周,旁通分支部25在台阶部31e与活塞板40之间划分形成为环状的空间。旁通分支部25的外周部连接于主流路22。
在第一芯31形成有贯穿大径部31a的第一旁通孔31j。第一旁通孔31j的一端开口于台阶部31e。由于在第一芯31形成有台阶部31e,因此能够将开口于台阶部31e的第一旁通孔31j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形状而利用钻孔加工来形成第一旁通孔31j。此外,台阶部31e不限于如上述那样形成为环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限定形成于第一旁通孔31j所开口的部位的结构。
在第二芯32形成有贯穿该第二芯32的第二旁通孔32e。该第二旁通孔32e形成在与第一旁通孔31j相同的轴线上,并连接于第一旁通孔31j。
第二旁通孔32e的开口直径形成为比第一旁通孔31j的开口直径大。由此,在将第一芯31与第二芯32组装起来时,即使在第一旁通孔31j与第二旁通孔32e之间的位置产生少许偏差,在第一旁通孔31j与第二旁通孔32e之间的连接部划分形成的流路面积也不会减少。
如图2所示,活塞20的端面20a由活塞板40的端面构成。在活塞板40上,在以活塞20的中心线O为中心的圆周上以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多个主孔40c。该主孔40c的开口端构成主流路22开口于第一流体室11的开口部。主孔40c的开口截面形成为圆形。主孔40c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开口截面形成为长圆形的结构。
如图3所示,活塞20的端面20b由磁通环35的端面35b和第二芯32的端面32d构成。在活塞20的端面20b,在磁通环35的内周与第二芯32的外周之间呈环状划分形成有主流路22开口于第二流体室12的开口部。第二旁通孔32e开口于第二芯32的端面32d,第二旁通孔32e的开口端构成旁通流路23开口于第二流体室12的开口部。
通过使向电磁线圈33a通电的通电量变化,并使作用于在主流路22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的强度变化,从而对缓冲器1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行调节。供给至电磁线圈33a的电流越大,在电磁线圈33a的周围产生的磁场的强度越大,在主流路22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粘滞性越高,缓冲器1所产生的阻尼力越大。
在缓冲器1进行伸缩工作时,在旁通流路23的流路阻力的作用下,在调整电磁线圈33a的电流值时产生的压力变动得到缓和,防止了因急剧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冲击、噪声等。对于缓冲器1,根据产品所要求的阻尼特性来设定旁通流路23的第一旁通孔31j以及第二旁通孔32e的开口直径、孔的长度等。
此外,旁通流路23并不局限于如上述那样配设一对第一旁通孔31j以及第二旁通孔32e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活塞芯30并列配设多对第一旁通孔31j以及第二旁通孔32e的结构。
如以上所述,缓冲器1包括:主流路22,其开口于活塞20的两端面20a、端面20b,从而将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电磁线圈33a,其用于产生作用于在主流路22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旁通流路23,其形成于相比于主流路22不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位置;以及旁通分支部25,其使旁通流路23自主流路22分支。
由于在活塞20的内部设有使旁通流路23自主流路22分支的旁通分支部23,因此在活塞20的一端仅形成用于形成主流路22的主孔40c即可,加工变得容易。另外,由于不需要在活塞20的端部形成使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与旁通流路23之间连通的孔,因此不需要将形成于活塞20的端部的孔与旁通流路23之间进行对位,使得组装变得容易。
活塞20包括:活塞芯30,其形成有旁通流路23;磁通环35,其设于活塞芯30的外周,在该磁通环35与活塞芯30之间形成主流路22;以及活塞板40,其固定于活塞芯30,并支承磁通环35的端部35a;旁通分支部25划分形成在形成于活塞芯30的台阶部31e与活塞板40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充分地确保了将旁通流路23连接于主流路22的旁通分支部25的流路面积,使得磁粘滞性流体在旁通分支部25中顺利地流动。而且,由于旁通分支部25设为离开电磁线圈33a,因此磁粘滞性流体难以受到电磁线圈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由此,旁通分支部25的流路阻力被抑制为较小,利用主流路22以及旁通流路23的流路阻力而得到的阻尼特性不会损失。并且,在通过铸造形成活塞芯30的第一芯31时,能够利用用于成形第一芯31的模具来形成台阶部31e。由此,在形成旁通分支部25时,没有增加活塞芯30的加工工时,抑制了产品的成本上升。
此外,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而在活塞芯30的其他部位形成通孔或凹部,利用该孔或者凹部来划分形成将第1旁通孔31j连接于主流路22的旁通分支部。
由于划分形成旁通流路23的第1旁通孔31j开口于划分形成旁通分支部25的台阶部31e,且旁通分支部25构成将第1旁通孔31j和开口于活塞板40的主孔40c之间相连通的流路,因此抑制了自第1旁通孔31j经由旁通分支部25而朝向主孔40c的磁粘滞性流体的流动方向弯曲,从而磁粘滞性流体在旁通分支部25中顺利地流动。
缓冲器1包括连结于活塞芯30并面向第一流体室11的活塞板40,在活塞板40上单臂支承有磁通环35的一个端部35a,旁通流路23的一端自主流路22分支,旁通流路23的另一端开口于活塞芯30的面向第二流体室12的端面32d。活塞板40设于磁通环35的一端,旁通流路23的一端开口于旁通分支部25,旁通流路23的另一端开口于第二流体室12。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旁通流路23的另一端开口于第一流体室11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与后述的、利用两张活塞板夹持活塞芯的两端的构造(参照图4)相比,构成活塞20的零件数量减少,实现了活塞20的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以下,简称为“缓冲器100”。)进行说明。以下,以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中,采用了在活塞板40单臂支承磁通环35的一个端部35a的结构。在第2实施形态的缓冲器100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活塞板80以及活塞板90之间两端支承磁通环135的两端部135a、135b。
活塞120包括:活塞芯130,其与活塞杆21相连结;圆筒状的磁通环135,其在活塞芯130的外周划分形成环状的主间隙124;以及活塞板80和活塞板90,它们支承磁通环135。
活塞芯130具有自两端突出的圆柱状的小径部130e、小径部130f。在一个小径部130e的内周形成有与活塞杆21的外螺纹21d螺纹接合的内螺纹130j。活塞杆21与活塞芯130之间通过外螺纹21d与内螺纹130j之间的螺纹接合而紧固。
对于活塞芯130,在小径部130e、小径部130f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外螺纹130i、外螺纹130l。活塞板80被螺纹接合于外螺纹130i的螺母88而紧固于活塞芯130,活塞板90被螺纹接合于外螺纹130l的螺母98而紧固于活塞芯130。
磁通环135的两端部135a、135b借助活塞板80、活塞版90而两端支承于活塞芯130。在磁通环135的两端部135a、135b形成有圆筒状的小径部135c、小径部135d。在活塞板80、活塞板90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分别套装于小径部135c、小径部135d的环状的凸缘部80b、90b。磁通环135夹持在活塞板80、活塞板90之间。
在活塞芯130安装有线圈组件133。线圈组件133包括电磁线圈133a、自电磁线圈133a延伸的配线133b、以及包围该电磁线圈133a和配线133b的模制树脂体133c。
以下,对活塞120中的、磁粘滞性流体所流经的主流路122以及旁通流路123的结构进行说明。
主流路122由环状的主间隙124和多个主孔80c、孔90c构成,该主间隙124划分形成于活塞芯130与磁通环135之间,该多个主孔80c、90c分别形成于活塞板80、活塞板90。主流路122贯穿于活塞120,该主流路122的两端开口于活塞120的两端面20a、端面20b,将活塞120的两侧的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在缓冲器100进行伸缩工作时,通过活塞120在缸体10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从而磁粘滞性流体如图4中实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主流路122中流动。
旁通流路123由环状的旁通分支部125、126和旁通孔(通孔)131构成,该旁通分支部125、旁通分支部126分别划分形成于活塞芯130与活塞板板80、活塞芯130与活塞板90之间,该旁通孔131形成于活塞芯130。旁通流路123的两端自主流路122经由旁通分支部125、旁通分支部126而分支,将第一流体室11、第二流体室12之间相连通。在活塞120在缸体10内沿轴线方向滑动的缓冲器100进行伸缩工作时,磁粘滞性流体如图4中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旁通流路123中流动。
在活塞芯130中,以连续地在同轴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的大径部130a、中径部130b、中径部130c以及小径部130e、小径部130f。
大径部130a的外周形成为以活塞120的中心线O为中心的圆筒面状。在大径部130a的外周与磁通环135的内周之间划分形成有作为环状的空间的主间隙124。
中径部130b、中径部130c的、与大径部130a连续的两端部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130g、130h。在中径部130b、中径部130c的外周,在台阶部130g、台阶部130h与活塞板80、活塞板90之间分别划分形成有作为环状的空间的旁通分支部125、旁通分支部126。旁通分支部125、旁通分支部126的外周部连接于主流路122。
在活塞芯130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大径部130a的旁通孔131。旁通孔131的两端分别开口于台阶部130g、台阶部130h。
在活塞板80开口有多个主孔(通孔)80c,主孔80c的开口端构成主流路122开口于第一流体室11的开口部。在活塞板90开口有多个主孔(通孔)90c,主孔90c的开口端构成主流路122开口于第二流体室12的开口部。
活塞芯130以及磁通环135由磁性材料形成,并构成用于引导在电磁线圈133a的周围产生的磁通的磁路。另一方面,由于活塞板80、活塞板9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设于活塞芯130与磁通环135之间的主间隙124成为供在电磁线圈133a的周围产生的磁通通过的磁隙。由此,在缓冲器100进行伸缩工作时,电磁线圈133a的磁场作用于在主间隙124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
通过使向调节电磁线圈133a通电的通电量变化,并使作用于在主流路122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的强度变化,从而对缓冲器100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行调节。
由于采用电磁线圈133a设于活塞芯130的外周、且旁通流路123利用沿轴向贯穿由磁性材料构成的活塞芯130的旁通孔131划分形成的结构,因此在旁通流路123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难以受到电磁线圈133a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
对于缓冲器100,在旁通流路123的流路阻力的作用下,在调整电磁线圈133a的电流值时产生的压力变动得到缓和,防止了因急剧的压力变动而产生的冲击、噪声等。对于缓冲器100,根据产品所要求的阻尼特性来设定旁通流路123的旁通孔131的开口直径、孔的长度等。
此外,旁通流路123并不局限于如上述那样配设单一的旁通孔13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活塞芯130并列配设多个旁通孔131的结构。
如以上那样,缓冲器100包括连结于活塞芯130的活塞板80、活塞板90这两张活塞板,在活塞板80、活塞板90之间两端支承有磁通环135的两端部135a、135b,旁通流路123的两端自主流路122分支。活塞板80、活塞板90设于磁通环135的两端,旁通流路123的两端开口于主流路。
根据上述结构,在活塞芯130支承磁通环135的刚性提高,并且不需要在活塞板80、活塞板90设置用于划分形成旁通流路123的通孔,能够简化活塞120的构造。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本申请以2012年8月6日向日本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73812为基础要求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的内容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以粘滞性根据磁场的强度的不同而变化的磁粘滞性流体作为工作流体,该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包括:
缸体,其封入有上述磁粘滞性流体;
活塞,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缸体内;
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该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利用上述活塞划分形成;
主流路,其开口于上述活塞的两端面,从而将上述第一流体室、第二流体室之间相连通;
电磁线圈,其用于产生作用于在上述主流路中流动的磁粘滞性流体的磁场;
旁通流路,其形成于相比于上述主流路难以受到上述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位置;以及
旁通分支部,其使上述旁通流路自上述主流路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包括;
活塞芯,其形成有上述旁通流路;
磁通环,其设于上述活塞芯的外周,在该磁通环与上述活塞芯之间形成有上述主流路;以及
活塞板,其固定于上述活塞芯,并支承上述磁通环的端部;
上述旁通分支部划分形成在形成于上述活塞芯的台阶部与上述活塞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板设于上述磁通环的一端,
上述旁通流路的一端开口于上述旁通分支部,
上述旁通流路的另一端开口于上述第一流体室和上述第二流体室中的任意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板设于上述磁通环的两端,
上述旁通流路的两端开口于上述主流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3812 | 2012-08-06 | ||
JP2012173812A JP5865801B2 (ja) | 2012-08-06 | 2012-08-06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PCT/JP2013/069861 WO2014024670A1 (ja) | 2012-08-06 | 2013-07-23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2000A true CN104412000A (zh) | 2015-03-11 |
CN104412000B CN104412000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006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35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2000B (zh) | 2012-08-06 | 2013-07-23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41702B2 (zh) |
EP (1) | EP2848837A4 (zh) |
JP (1) | JP5865801B2 (zh) |
KR (1) | KR101643495B1 (zh) |
CN (1) | CN104412000B (zh) |
WO (1) | WO201402467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9310A (zh) * | 2013-03-21 | 2015-07-08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CN106641077A (zh) * | 2016-12-31 | 2017-05-10 | 天津勇达行汽车配件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型避震内活塞 |
CN108350973A (zh) * | 2015-11-19 | 2018-07-31 | Kyb株式会社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CN112105836A (zh) * | 2018-07-03 | 2020-12-18 |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 磁流变阻尼器活塞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95816B1 (en) * | 2016-06-01 | 2021-05-04 |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
CN106168266A (zh) * | 2016-08-11 | 2016-11-30 | 张广 | 一种双出杆旁路式磁流变减振器 |
CN108443393B (zh) * | 2018-05-30 | 2020-02-21 | 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 | 电流变阻尼器 |
KR102244520B1 (ko) * | 2019-09-11 | 2021-04-27 | 주식회사 루브캠코리아 | Mr 유체 댐퍼 |
CN111722162B (zh) * | 2020-07-15 | 2022-09-02 | 中国民航大学 | 一种极坐标式磁流变阻尼器磁场测试装置 |
CN112324837B (zh) * | 2020-11-24 | 2021-10-12 | 清华大学 |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
CN113081571B (zh) * | 2021-04-23 | 2023-03-14 | 王涛 | 一种带有耦合式立柱电机的可侧翻护理床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8470A (en) * | 1997-03-05 | 2000-12-12 | Lord Corporation | Two-way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valve assembly and devices utilizing same |
JP2008215487A (ja) * | 2007-03-05 | 2008-09-18 | Honda Motor Co Ltd |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 |
JP2009228861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Kayaba Ind Co Ltd | 緩衝器 |
CN101893054A (zh) * | 2009-05-20 | 2010-11-24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阻尼机构 |
CN102112776A (zh) * | 2008-06-02 | 2011-06-29 | 洛德公司 | 具有增大的开启屈服强度的磁流变流体阻尼器 |
JP4976862B2 (ja) * | 2007-01-22 | 2012-07-18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79701B1 (en) * | 1999-09-13 | 2001-08-2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with multiple annular flow gaps |
US6311810B1 (en) * | 1999-10-21 | 2001-11-06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
US6386343B1 (en) * | 2001-04-30 | 2002-05-1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flux ring |
US6655511B1 (en) * | 2002-10-08 | 2003-12-0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piston having a core |
US20040118646A1 (en) * | 2002-12-23 | 2004-06-2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ssembly and piston |
US6874603B2 (en) * | 2003-01-09 | 2005-04-0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orheological piston and damper assembly |
JP2004301271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Tokico Ltd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
US7051849B2 (en) * | 2003-10-22 | 2006-05-3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
JP4976861B2 (ja) * | 2007-01-22 | 2012-07-18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
US7753180B2 (en) * | 2007-06-20 | 2010-07-13 | Saiman Lun | Magnetorheological piston having a bypass passageway |
US8141689B2 (en) * | 2007-10-09 | 2012-03-27 | Bwi Company Limited S.A. | Magnetorheological (MR) piston ring with lubricating grooves |
US8051961B2 (en) * | 2007-10-30 | 2011-11-08 | Honda Motor Co., Ltd. |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
US8327984B2 (en) * | 2009-10-30 | 2012-12-11 | Bwi Company Limited S.A. | Magnetorheological (MR) piston assembly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annels to improve MR damper force |
-
2012
- 2012-08-06 JP JP2012173812A patent/JP58658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3 EP EP13828305.6A patent/EP284883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7-23 CN CN201380033549.4A patent/CN1044120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7-23 KR KR1020147034274A patent/KR10164349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7-23 US US14/406,537 patent/US944170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7-23 WO PCT/JP2013/069861 patent/WO20140246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8470A (en) * | 1997-03-05 | 2000-12-12 | Lord Corporation | Two-way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valve assembly and devices utilizing same |
JP4976862B2 (ja) * | 2007-01-22 | 2012-07-18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
JP2008215487A (ja) * | 2007-03-05 | 2008-09-18 | Honda Motor Co Ltd |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 |
JP2009228861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Kayaba Ind Co Ltd | 緩衝器 |
CN102112776A (zh) * | 2008-06-02 | 2011-06-29 | 洛德公司 | 具有增大的开启屈服强度的磁流变流体阻尼器 |
CN101893054A (zh) * | 2009-05-20 | 2010-11-24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阻尼机构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9310A (zh) * | 2013-03-21 | 2015-07-08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CN108350973A (zh) * | 2015-11-19 | 2018-07-31 | Kyb株式会社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CN106641077A (zh) * | 2016-12-31 | 2017-05-10 | 天津勇达行汽车配件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型避震内活塞 |
CN112105836A (zh) * | 2018-07-03 | 2020-12-18 |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 磁流变阻尼器活塞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65801B2 (ja) | 2016-02-17 |
EP2848837A4 (en) | 2016-06-29 |
KR101643495B1 (ko) | 2016-07-27 |
US9441702B2 (en) | 2016-09-13 |
KR20150006882A (ko) | 2015-01-19 |
US20150129378A1 (en) | 2015-05-14 |
EP2848837A1 (en) | 2015-03-18 |
JP2014031858A (ja) | 2014-02-20 |
WO2014024670A1 (ja) | 2014-02-13 |
CN104412000B (zh) | 201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12000B (zh) | 磁粘滞性流体缓冲器 | |
US10995813B2 (en) | Shock absorber | |
JP6071130B2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JP5828558B2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US10352390B2 (en) | Damp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amper | |
JP6093837B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KR20140108587A (ko) | 자기 점성 유체 완충기 | |
JP6093612B2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JP6088674B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WO2017043253A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WO2015141575A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WO2017051669A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WO2017043166A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WO2017056816A1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JP2017057921A (ja) | 緩衝器 | |
JP5840972B2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
JP2007303581A (ja) |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B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