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410514B -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0514B
CN104410514B CN201410654493.0A CN201410654493A CN104410514B CN 104410514 B CN104410514 B CN 104410514B CN 201410654493 A CN201410654493 A CN 201410654493A CN 104410514 B CN104410514 B CN 104410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management
equipment end
management terminal
equipment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44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0514A (zh
Inventor
李东旭
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44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0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0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所述远程管理端通过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向所述设备端发送指令;所述设备端通过监听程序实时监听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本地异常信息时,则根据所述本地异常信息的级别进行相应处理;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时,则所述设备端执行所述指令,并将操作结果反馈至所述远程管理端,所述远程管理端显示出所述设备端的反馈结果。本方法解决了难于对某些电子设备进行实时状态跟踪以及远程操作管理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端的成本投入,构建模式简单,可扩展性强,实时性好。

Description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以及便携式数据产品的使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家电等日常生活用品,银行的金融服务终端,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各种照明系统,门禁系统,以及正在积极推广建设的平安城市系统中所不能缺少的各种视频监控设备,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典型应用。
在众多应用中,有一类设备的特点是,它们本身具有显示屏以及按键或操作面板等人机交互界面,例如手机、数字相机以及掌上PDA等,使用者通过人机界面可以轻松的对该类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另外还存在一类设备,它们或者是不具备人机交互界面,或者是安装条件不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观察,更有一部分安装于高危、高噪音或高辐射的特殊场合,例如危险化学实验操作以及高压电力作业等。对于这类设备,使用者无法实时的对它们进行状态跟踪和操作管理。
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手段是进行屏扩展与面板扩展。例如在无屏的设备上增加LED屏或LCD屏,在缺少人机交互界面的设备上增加操作面板等。这些方式虽然解决了一部分设备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成本,特别是当系统规模比较大的时候。
综上,面对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的电子设备的应用,亟需提供一种有效的对其实施实时状态跟踪以及远程操作管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对电子设备实施实时状态跟踪以及远程操作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包括,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所述远程管理端通过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向所述设备端发送指令;所述设备端通过监听程序实时监听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其中,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本地异常信息时,则根据所述本地异常信息的级别进行相应处理;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时,则所述设备端执行所述指令,并将操作结果反馈至所述远程管理端,所述远程管理端显示出所述设备端的反馈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设备端的操作接口和管理接口初始化成一个统一的配置接口;以及启动所述设备端与所述远程管理端的监听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本地异常信息的级别进行相应处理的步骤中包括: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低级别的异常信息时,则所述设备端将所述本地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高级别的异常信息时,则所述设备端向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远程管理端根据其自身所处通信状态对所述设备端的请求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远程管理端根据其自身所处通信状态对所述设备端的请求进行响应的步骤中包括:在所述远程管理端处于待机监听状态时,则所述远程管理端向所述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所述设备端在接收到所述远程管理端的应答信号后与所述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异常信息,所述远程管理端将接收到的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在所述远程管理端处于与其他设备端进行数据传输的状态时,则所述远程管理端不响应所述设备端的请求,所述设备端将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远程管理端根据其自身所处通信状态对所述设备端的请求进行响应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所述设备端与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通信过程中发生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时,所述设备端在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之前先发送一个结束信号,结束当前通信,再通过与所述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将异常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程管理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管理端在第一次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要将其自身设备ID发送给所述设备端,所述设备端将所述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在本地进行存储,其中,所述设备ID为标识所述远程管理端在其与所述设备端所属的通信网络中身份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管理端与所述设备端通过以下至少一种通信连接模式来建立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模式包括以太网、蓝牙、红外、WiFi、ZigBee以及RS232和RS485串行接口。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包括:设备端,远程管理端以及用于建立所述设备端和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通信连接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远程管理端,其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设备端发送指令,以及显示所述设备端的反馈结果;所述设备端,其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接收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过来的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及将操作结果反馈至所述远程管理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管理端还包括:监听单元,其用于监听所述设备端发送的结束信号以及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向所述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接收所述设备端发送过来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并将所述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端还包括:监听单元,其用于监听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异常信息存储单元,其用于存储异常优先级表以及低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和未能发送至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高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通过在设备端与远程管理端之间建立基于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的通信连接,实现了设备运行和设备管理的分离,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端的成本投入,构建模式简单,可扩展性强,实时性好,解决了难于对某些电子设备进行实时状态跟踪以及远程操作管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屏扩展与面板扩展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的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现有技术中对不具备人机交互界面的电子设备进行屏扩展和面板扩展的示意图。所示的设备通过接口电路分别与显示屏和操作面板相连接,接口电路可采用FPGA布置成总线的形式。在小型设备中,可以将扩展的显示屏和操作面板(多为按键形式)集成在一起,在工况复杂的现场,一般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为每个设备分别配置远程的显示屏与操作面板。
这种扩展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小型设备的屏扩展和面板扩展受空间与体积的限制,其功能一般都比较简单。而复杂的大型设备的远程的屏扩展与面板扩展,虽然功能丰富,但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受布线的限制,系统的灵活性较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灵活配置设备端和远程管理端的方案。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的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设备端与远程管理端通过数据传输介质相连接。
根据所选择的通信方式的不同,数据传输介质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在选择WiFi、蓝牙、红外、ZigBee等无线传输作为设备端与远程管理端的通信方式时,传输介质就是自由空间。在选择以太网或RS232和RS485串行接口等有线传输作为设备端与远程管理端的通信方式时,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
在远程管理方案中,不仅通信方式具有多种选择,远程管理端也得到扩展。由远程管理端取代屏扩展和面板扩展中的显示屏和操作面板,可以是专门设计的管理终端,也可以是个人电脑(PC机或笔记本)、PDA或手机等多种多媒体终端,只要在这些设备上安装有远程管理软件,同时在被远程管理的设备端上安装有相应的设备终端软件,就能够实现实时状态跟踪以及远程操作管理。这样构建的远程管理系统,既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电子产品的资源降低成本。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在设备端和远程管理端上还分别增加了通信单元。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配置不同的通信单元。通信单元是通用化的模块电路,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设计成本都远远低于接口电路的扩展。
综上可以看出,根据图2构建的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案,模式简单,可扩展性强,成本低。
具体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包括: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远程管理端通过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向设备端发送指令;所述设备端通过监听程序实时监听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其中,设备端在监听到本地异常信息时,则根据本地异常信息的级别进行相应处理;设备端在监听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时,则设备端执行指令,并将操作结果反馈至远程管理端,远程管理端显示出设备端的反馈结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远程管理方案中远程管理端是如何实现对设备端的操作和管理的。
第一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图3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法的各个步骤。
步骤S301、启动远程管理端的监听程序,以完成对远程管理端的初始化。
启动后的远程管理端在没有指令输入时进入待机监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指令输入。
另外,在待机监听状态下,远程管理端还可以显示不同的设定画面,例如可以是预置的待机画面、预置的指令输入界面或者上次进行显示时最后显示的设备端的状态信息。
步骤S302、判断输入的指令是否为预置的有效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有效指令可以为状态查询指令、参数配置指令以及操作指令。
具体地,若输入的指令不是预置的有效指令,则不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响应,返回到待机监听状态。当然,在判断出输入的指令不是预置的有效指令时,还可以对表示输入的指令为错误的信息进行显示。另一方面,若输入的指令是预置的有效指令,则进行步骤S303。
步骤S303、远程管理端通过搜索找到想要登陆的设备端,并通过用户名和密码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的,当设备端位于远程管理端所在的有线的或无线的网络范围内时,远程管理端可以通过主动搜索发现设备端,将设备端选定为目标对象后,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设备端,即建立了远程管理端与设备端的通信连接。
步骤S304、判断设备端是否处于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状态。
远程管理端在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会发现设备端可能处于两种状态中,一种情况是设备端处于正常的监听状态,此时远程管理端可以继续发送想要发送的指令(进行步骤S305)。另外一种情况是设备端处于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状态,说明设备端发生了故障,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发生设备故障的设备端不能及时将故障状态发送至远程管理端时所进入的状态,其中,设备端如何进入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状态的过程将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异常处理步骤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设备端处于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状态时,远程管理端也可以继续发送指令,但很可能由于设备端的故障而导致指令无法被执行或是错误地执行,所以当远程管理端发现设备端处于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状态时,可以先通过状态查询指令来获取设备端的故障信息,并对设备端的故障进行处理,即进入步骤S310进行处理,然后再对该设备端实施其他管理和操作。
步骤S305、在确定通信连接已经建立并且设备端处于正常的监听状态之后,远程管理端与设备端开始进行数据的传输。
具体为,远程管理端向设备端发送状态查询指令、参数配置指令以及操作指令。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远程管理端第一次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要将其自身设备ID通过配置指令发送给设备端,设备端将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在本地进行存储。设备ID可以为任何能唯一标识远程管理端在其与设备端所属的通信网络中身份的信息。例如,可以为远程管理端系统的用户名,远程管理端的IP地址,还可以为远程管理端通信设备的网卡号等。
步骤S306、远程管理端接收并存储设备端的状态反馈信息。
具体为,当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是状态查询指令时,设备端将本地的状态信息反馈给远程管理端,远程管理端接收状态信息并将其存储在位于远程管理端本地的存储单元中。当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是参数配置指令或操作指令时,设备端将在指令执行完成之后将执行结果或执行指令所导致的状态变化反馈给远程管理端,远程管理端接收指令执行结果之后将其以人机交互模式反馈给操作者,远程管理端接收由于执行指令所导致的状态变化反馈并将其存储在位于远程管理端本地的存储单元中。
步骤S307、判断是否由远程管理端发送结束信号,若是则控制通信结束。
在远程管理端发送结束信号时,远程管理端和设备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立即停止,设备端根据接收到的远程管理端发送过来的最后一条指令的情况进行处理。
具体为,如果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最后一条指令是状态查询指令,则双方通信立即停止,且设备端不将本地状态信息传输至远程管理端。如果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最后一条指令是参数配置指令,则设备端继续完成与其对应的参数配置,但不会将与配置结果对应的状态信息传输至远程管理端,双方通信立即停止。如果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最后一条指令是操作指令,则设备端继续完成与其对应的操作,且将操作导致的状态信息的变化存储在位于设备端本地的存储单元中。
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8、判断是否由设备端发送结束信号,若是则控制通信结束。
一般情况下,远程管理端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是由远程管理端来控制的,但当设备端发生了高级别的异常事件时,也可以由设备端主动发送结束信号来通知远程管理端,关于设备端异常的处理,将在第二实施例中详细介绍。
如果上述判断结果为否,说明远程管理端与设备端均未发送结束信号,则远程管理端返回步骤S305,继续下一条指令的发送与状态信息的接收。
步骤S309、由远程管理端或设备端发出的结束信号结束通信过程。通信过程结束后远程管理端可返回监听状态等待下一次的指令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设备端进行键盘扩展和屏扩展,远程管理端通过网络通信的方式管理和操作设备端,实现了运行和操作的分离。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图4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法的各个步骤。
步骤S401、对设备端进行初始化配置并启动监听程序以完成对设备端的初始化。
其中,初始化配置主要包括统一参数配置接口的初始化以及异常优先级表的配置。
具体地,设备端为使用者提供了通过文件统一进行参数配置的接口,该接口将设备端的操作接口和管理接口统一起来。该接口具有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两种形式,可以分别满足用户对设备的简单配置和复杂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端对异常的处理采取分级机制。具体为,根据异常级别的不同对异常采取不同的处理,异常级别的划分则通过查询异常优先级表得到。异常优先级表的具体形式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设备端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例如,可以将异常划分为错误、警告以及消息三种等级。在反馈错误的时候,可以根据反馈的内容来采取措施,由于该级别最高,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反馈警告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处理或是忽略;在反馈消息的时候,主要是报告一些信息,让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
完成设备端的初始化配置之后,启动监听程序,使设备端进入步骤S402。
步骤S402、监听设备端的实时状态。
主要由设备端的监听程序实时监听远程管理端发送过来的有效指令以及实时监听设备端的本地异常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端的监听状态包括正常的监听状态和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监听状态,详细内容参见步骤S409和步骤S41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03、根据设备端监听到的信息判断是否为设备端发生了本地异常。
如果判定为是,则进一步进行步骤S406。如果判定为否,则进一步进行步骤S404。
步骤S404、根据设备端监听到的信息判断是否为远程管理端的指令。
如果判定为否,则所捕捉到的动作为错误信息,将会舍弃信息并返回到对设备端的监听步骤S402。如果判定为是远程管理端的指令,则进行到步骤S405。
步骤S405、设备端执行远程管理端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管理端的有效指令包括状态查询指令、参数配置指令以及操作指令。
步骤S406、异常处理步骤,查询异常优先级表,判断设备端所发生的本地异常的级别。
根据异常级别的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判定为高级别的异常,则进行步骤S408。如果判定为低级别的异常,则进行步骤S407。
步骤S407、异常处理步骤,设备端将低级别的异常信息存储到位于设备端本地的存储单元。
低级别的异常一般不会对设备端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压力不稳定、电压不稳定等,参数在许可的范围内的波动并不会导致设备运行异常。所以设备端只将低级别的异常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以供后续的状态查询使用,或作为执行操作指令时的辅助判断。
步骤S408、异常处理步骤,设备端将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发送至远程管理端。
高级别的异常一般会对设备端的正常工作和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好及时对其进行排除。例如压力不足、电压不足等,不足即表明超出了许可的参数波动范围,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
优选地,设备端对于高级别的异常的处理总是将其发送至远程管理端。由设备端向远程管理端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具体为,设备端通过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定位所要进行通信的远程管理端,并向其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由远程管理端在第一次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通过参数配置指令发送至设备端。
步骤S409、异常处理步骤,等待远程管理端对设备端所发送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的响应。
根据远程管理端所处工作状态的不同,远程管理端对设备端发出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可能产生如下三种响应。
第一种情况是当设备端所发出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到达时,远程管理端正处于通信状态。具体为,此时远程管理端工作于与其他设备端的数据传输中,所以不能对发生异常的设备端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给予响应。接收不到远程管理端应答信号的设备端再次向远程管理端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还要通过设置计数器控制重复发送请求的次数和重复发送请求的时间间隔,以免多次发送信息加重网络负担以及长时间占用设备端自身资源。在计数次数达到设定值后,先将描述设备端异常的信息存储至位于设备端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然后结束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的发送,返回到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监听状态,即进行步骤S411,等待远程管理端在下一次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时候发现设备端的异常。
第二种情况是当设备端所发出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到达时,远程管理端正处于待机的监听状态。此时远程管理端的监听程序对接收到的设备端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给予响应,向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设备端接收到远程管理端发出的应答信号后,双方建立通信连接,进一步进行步骤S410。
第三种情况是当设备端所发出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到达时,远程管理端正处于与发生异常的设备端的数据传输中。此时设备端首先向远程管理端发送结束信号,远程管理端将根据设备端的结束信号结束本次数据传输。然后设备端向远程管理端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通过与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将异常信息发送给远程管理端。接下来远程管理端将进一步通过人机交互模式进行下一步处理。
步骤S410、异常处理步骤,设备端向远程管理端发送异常信息。
远程管理端首先将接收到的异常信息存储在位于远程管理端的本地存储单元中,以供查询。接下来,由于异常信息不同于一般的状态信息,远程管理端还将通过图像显示和声音提示的方式通知操作人员设备端发生了异常。优选的,如果远程管理端为个人电脑,可以消息弹窗的形式通知操作人员;如果远程管理端为手机,可以短信息和提示音的形式通知操作人员。
步骤S411、设备端结束异常处理。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设备端已经通过与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将本地的异常信息发送至远程管理端,这时设备端返回正常的监听状态。另一种情况是,设备端未能通过与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将本地的异常信息发送至远程管理端,具体为步骤S409的第一种情况所述,这时设备端返回到带有标识设备故障的监听状态。
设备端通过对本地异常进行分级别处理,在将本地的高级别异常信息及时发送至远程管理端的同时降低远程管理系统及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远程管理端对设备端的实时状态跟踪,优化了远程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
第三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5来说明本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从图5中可以看出,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包括:设备端510、远程管理端520以及用于建立设备端和远程管理端的通信连接的有线的或无线的通信网络500。其中,远程管理端520,其通过通信网络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向设备端发送指令,以及显示设备端的反馈结果;设备端510,其通过通信网络接收远程管理端发送过来的指令并执行,以及将操作结果反馈至远程管理端。
进一步地,设备端510可以为多种典型应用中的电子设备,主要包括通信单元511、监听单元512、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以及驱动单元514。
通信单元511用于与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其通过与监听单元512相连接,将接收到的远程管理端的通信单元521发送过来的信息传送给监听单元512,并将监听单元512的反馈信息进行发送。
通信单元511可以为多种可实现的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红外模块以及有线或无线网卡等。大部分通信单元目前都已形成集成型产品,安装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进一步地,还可以利用设备端自身的通信功能进行通信,降低系统成本。
监听单元512用于监听通过通信单元511接收到的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监听设备端的本地异常信息。其与通信单元511相连接,用于接收通信单元接收到的远程管理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时将设备端的状态信息和设备端发生异常时的异常信息传送至通信单元511。监听单元512还与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相连接,用于在设备端发生异常时对异常信息进行处理,包括查询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中的异常优先级表以确定异常级别,将低级别的异常信息在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中进行存储以及将未能发送至远程管理端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存储在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中。监听单元512还与驱动单元514相连接,用于将远程管理端的指令发送至驱动单元514执行。
异常信息存储单元513用于存储设备端发生异常时的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包括异常优先级表,低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以及未能发送至远程管理端的高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
驱动单元514用于执行远程管理端的指令。
远程管理端520既可以是专门设计的管理终端,也可以是个人电脑(PC机或笔记本)、PDA或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主要包括通信单元521、控制单元522、存储单元523、输入单元524以及显示报警单元525。
通信单元521用于与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构成和通信方式与设备端的通信单元51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单元522用于产生各种控制指令,进行中间处理及得到处理结果。控制单元522与通信单元521相连接,用于控制通信单元521对数据的接收与发送。控制单元522与存储单元523相连接,用于控制存储单元523对数据的接收与存储。控制单元522与输入单元524以及显示报警单元525相连接,用于控制远程管理端与操作人员的人机交互。
控制单元522还进一步包含一监听单元,主要用于监听设备端发送的结束信号以及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针对接收到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向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接收设备端发送过来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并将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存储至存储单元523中。
存储单元523用于存储设备端反馈的状态信息和异常信息,以及存储控制单元522产生的中间数据。
输入单元524用于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指令。
显示报警单元525用于显示报警信息。
通过上述的系统组成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构建模式简单,可扩展性强,且成本低廉。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包括:
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
所述远程管理端通过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以向所述设备端发送指令;
所述设备端通过监听程序实时监听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其中,
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本地异常信息时,则根据所述本地异常信息的级别进行相应处理;所述设备端在监听到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时,则所述设备端执行所述指令,并将操作结果反馈至所述远程管理端,所述远程管理端显示所述设备端的反馈结果,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低级别的异常信息时,则所述设备端将所述本地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高级别的异常信息时,则所述设备端向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远程管理端根据其自身所处通信状态对所述设备端的请求进行响应,在所述远程管理端处于待机监听状态时,则所述远程管理端向所述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所述设备端在接收到所述远程管理端的应答信号后与所述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异常信息,所述远程管理端将接收到的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在所述远程管理端处于与其他设备端进行数据传输的状态时,则所述远程管理端不响应所述设备端的请求,所述设备端将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远程管理端及设备端分别进行初始化配置的步骤中包括:
将所述设备端的操作接口和管理接口初始化成一个统一的配置接口;以及启动所述设备端与所述远程管理端的监听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程管理端根据其自身所处通信状态对所述设备端的请求进行响应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异常信息为所述设备端与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通信过程中发生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时,所述设备端在发送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之前先发送一个结束信号,结束当前通信,再通过与所述远程管理端建立通信连接将异常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程管理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管理端在第一次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要将其自身设备ID发送给所述设备端,所述设备端将所述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在本地进行存储,其中,所述设备ID为标识所述远程管理端在其与所述设备端所属的通信网络中身份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管理端在第一次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要将其自身设备ID发送给所述设备端,所述设备端将所述远程管理端的设备ID在本地进行存储,其中,所述设备ID为标识所述远程管理端在其与所述设备端所属的通信网络中身份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管理端与所述设备端通过以下至少一种通信连接模式来建立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模式包括以太网、蓝牙、红外、WiFi、ZigBee以及RS232和RS485串行接口。
7.一种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系统,包括:
设备端,远程管理端以及用于建立所述设备端和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通信连接的通信网络,其中,
所述远程管理端,其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所述设备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设备端发送指令,以及显示所述设备端的反馈结果;
所述设备端,其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接收所述远程管理端发送过来的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及将操作结果反馈至所述远程管理端;
所述远程管理端包括:
第一监听单元,其用于监听所述设备端发送的结束信号以及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向所述设备端发送应答信号,接收所述设备端发送过来的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并将所述高级别的异常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
所述设备端包括:
第二监听单元,其用于监听所述远程管理端的指令以及本地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存储单元,其用于存储异常优先级表以及低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和未能发送至所述远程管理端的高级别的本地异常信息。
CN201410654493.0A 2014-11-17 2014-11-17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410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4493.0A CN104410514B (zh) 2014-11-17 2014-11-17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4493.0A CN104410514B (zh) 2014-11-17 2014-11-17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0514A CN104410514A (zh) 2015-03-11
CN104410514B true CN104410514B (zh) 2018-01-12

Family

ID=5264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4493.0A Active CN104410514B (zh) 2014-11-17 2014-11-17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10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502B (zh) * 2018-10-30 2022-0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配置信息保存指令的控制方法、装置及sdn控制器
CN110007609A (zh) * 2019-02-21 2019-07-1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66913B (zh) * 2020-06-19 2024-04-26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无线配置方法及配置系统
CN116016639B (zh) * 2022-12-29 2024-09-17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14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1787957A (zh) * 2010-01-11 2010-07-28 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控制系统的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
CN102928690A (zh) * 2012-09-28 2013-02-13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器件的异常检测方法
CN203057224U (zh) * 2012-12-13 2013-07-10 于成志 无线外置移动屏幕及显示控制系统
CN103488452A (zh) * 2013-09-11 2014-01-01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
CN103560920A (zh) * 2013-11-18 2014-02-05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力通信网中的故障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3676911A (zh) * 2013-12-25 2014-03-26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14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1787957A (zh) * 2010-01-11 2010-07-28 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控制系统的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
CN102928690A (zh) * 2012-09-28 2013-02-13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器件的异常检测方法
CN203057224U (zh) * 2012-12-13 2013-07-10 于成志 无线外置移动屏幕及显示控制系统
CN103488452A (zh) * 2013-09-11 2014-01-01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
CN103560920A (zh) * 2013-11-18 2014-02-05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力通信网中的故障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3676911A (zh) * 2013-12-25 2014-03-26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0514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0514B (zh) 用于远程管理设备端的方法及系统
CN201001167Y (zh) 一种视频矩阵转换装置
CN102662369A (zh) 系统集成综合管理控制系统
CN101505386B (zh) 家用电器用户操作界面可转移的实现方法
CN104345704B (zh) 一种酒店客房无线智能中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08220A (zh) 一种视频会议系统中控制视频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11106984A (zh) 一种集成多元控制模块的智能集控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2769533B1 (de) Zentraleinheit zur überwachung wenigstens eines sensors
CN104898435B (zh) 家庭服务系统及其故障处理方法、家电设备、服务器
CN102223415A (zh) 分布式处理系统的窗口操作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2082613A (zh) 一种网络测试仪无线模块
CN113810659A (zh) 远程调试装置及调试系统
CN101630158B (zh) 一种工业控制系统及其串行通信方法
CN103064355A (zh) 一种酒店客房互动控制系统
CN101594384B (zh) 一种利用实时讯息控制远程设备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475705B (zh) 电梯自学习系统、方法及智能手机
CN101232383B (zh) 共享显示单元的系统及方法
CN209911970U (zh) 一种厨房设备控制权限的管理系统
CN102968837A (zh) 变电站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11209714U (zh) 一种poe交换机
CN208999786U (zh)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端的工业设备人机交互系统
KR20020076806A (ko) 홈 오토메이션용 인터넷 서버 시스템
CN102929523B (zh) 实现断开同屏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1788800A (zh) 工业监控器
CN112821548A (zh) 具有显示模块的配电终端、无线配电显示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