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的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氯苯醚酰胺是华中师范大学新开发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对黄瓜、番茄、马铃薯等植物的疫病、霜霉、叶斑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水稻以及小麦的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田间试验表明与现有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结构式如下:
精甲霜灵(metalaxyl-M)属于核糖体RNA的合成抑制剂。内吸性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之物体内水分运输,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该成分是甲霜灵的R异构体,对腐霉病、疫病等有更加出色的防治效果,同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发病时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导致损失惨重。
悬乳剂(SE)是一种以水作载体,将固体原药以悬浮的形式分散于介质中,将原油以乳状液的形式分散于介质中,形成悬浮液和乳状液混合物的分散体。该剂型可以将两种不同物理状态的有效成分加工成为复配制剂,且具有先进,环保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环保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与现有防治药剂相比,实现复配增效,减少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涉及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利用上述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剂型,为悬乳剂。
上述农药组合物中,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的比例范围为1:60-60:1。
上述农药组合物具有以下特点:1、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2、有效成分作用方式新颖,对环境污染小;3、剂型先进,能够很好的发挥药效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确定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室内生测实验,在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可以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参照标准NY/T1156.7-2006,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从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90%范围内设计5个浓度,先将95%氯苯醚酰胺原药和96%精甲霜灵原药以丙酮为溶剂配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备用,然后将药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到室温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Φ90mm)中制成带药平板,每处理四次重复,以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灭菌的打孔器(Φ5mm)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菌饼,菌丝面朝下无菌接种于带药平板的中央,倒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测试验所用原药以及试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为加和作用。
室内生测实验数据见下表:
表1 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及其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共毒系数的测定结果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当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以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能力都有不同比例的增效作用。可见,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的复配可成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理想药剂。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确定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配方实例如下:
实例一、30.5%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二、15.6%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三、11%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四、36.6%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五、20.8%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六、33%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七、12%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八、18%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九、21%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例十、30%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
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同时与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治效果。具体试验方法参照GB/T17980.34-2000。试验地点为河北省张家口,试验每个处理四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2,采用背负式电动压缩喷雾器,施药当天晴朗无风,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首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9月25日,10天后进行首次施药调查并进行末次施药,末次施药14天后进行第二次调查,记录首次施药和末次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2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查2~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病情指数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表3 30%氯苯醚酰胺·精甲霜灵悬乳剂及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首次施药后7天的调查中,氯苯醚酰胺和精甲霜灵复配制剂的防效均超过71%,而24%氯苯醚酰胺悬浮剂的防效为39.92%,精甲霜灵单剂的防效为42.62%,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而在末次药后14天,所有复配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均有提高,复配后制剂的持效期延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