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807A - 广角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广角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95807A CN104395807A CN201380033262.1A CN201380033262A CN104395807A CN 104395807 A CN104395807 A CN 104395807A CN 201380033262 A CN201380033262 A CN 201380033262A CN 104395807 A CN104395807 A CN 1043958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wide
- lens group
- angle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在逆焦型广角镜头中,在形成明亮的镜头的同时,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构成,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11)、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的负凹凸透镜(L12)、(L13)、(L14)构成,第2透镜群(G2)至少具有2组接合透镜,第3透镜群(G3)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群(G3a)和第3b透镜群(G3b)构成,该第3a透镜群(G3a)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1)构成,该第3b透镜群(G3b)至少具有2组接合透镜且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焦(retro-focus)型的广角镜头以及摄像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在数码相机、播出用摄像机、监视用摄像机、电影摄影用摄像机等的电子摄像机中使用的广角镜头以及具备该广角镜头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在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摄像元件作为记录介质的视频摄像机或电子静态照相机等的摄像装置中的广角镜头,例如专利文献1、2那样提出了各种逆焦型的广角镜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8-094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219610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提出的镜头都有F值暗到3.6程度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并且明亮的逆焦型广角镜头以及具备该镜头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逆焦型广角镜头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构成,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第21接合透镜和第2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第3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群和第3b透镜群构成,其中,该第3a透镜群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群至少具有第31接合透镜和第3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且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在此,优选第3b透镜群在最靠像侧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
另外,优选第3b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包含:对于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所述第31接合透镜、和对于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32接合透镜。
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包含:对于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21接合透镜、和对于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所述第22接合透镜。
另外,优选使第3b透镜群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对焦。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1.5<f/f1<-0.7…(1)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1:第1透镜群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1.2<f/f1<-0.8…(1a)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2<f/f3b<0.5…(2)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3b:第3b透镜群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3<f/f3b<0.45…(2a)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2<f/f2<0.5…(3)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2:第2透镜群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25<f/f2<0.45…(3a)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4<(R3a1-R3a2)/(R3a1+R3a2)<0.1…(4)
其中,R3a1: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R3a2: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于下述条件式。
-0.25<(R3a1-R3a2)/(R3a1+R3a2)<0…(4a)
另外,优选在第2透镜群与所述第3透镜群之间具有光圈。
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所述第21接合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2p、和所述第22接合透镜构成。
这种情况下,优选透镜2p满足下述条件式。
vd2p<30…(5)
其中,vd2p:透镜2p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第3b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1接合透镜、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第32接合透镜、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广角镜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逆焦型广角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构成,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第21接合透镜和第2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第3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群和第3b透镜群构成,其中,该第3a透镜群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构成,第3b透镜群至少具有第31接合透镜和第3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因此能得到F值明亮到1.9程度、另外视角为85度程度的广角镜头,同时能良好地修正各像差。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发明的广角镜头,因此能得到明亮、高画质的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广角镜头(与实施例1共通)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广角镜头的光路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A~D)。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A~D)。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A~D)。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A~D)。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A~D)。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广角镜头(与实施例1共通)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上述广角镜头的光路的图。图1以及图2所示的构成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构成共通。在图1以及图2中,左侧是物体侧,右侧是像侧。另外,在图2中还一起示出来自位于无限远的距离的物点的轴上光束LF1、视角ω处的轴外光束LF2。
该广角镜头沿光轴Z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开口光圈St、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构成。另外,图1以及图2所示的开口光圈St并不一定表征大小或形状,而是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在将该广角镜头运用在摄像装置中时,优选根据装备镜头的摄像机侧的构成,在光学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保护玻璃、棱镜、红外线截止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等各种滤波器,因此在图1中示出将假定为这些要素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构件PP配置在第3透镜群G3与像面Sim之间的示例子。
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meniscus)L11、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的负凹凸透镜L12、L13、L14构成。
另外,第2透镜群G2至少具有:由透镜L21和透镜L22构成的第21接合透镜、和由透镜L24和透镜L25构成的第2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
另外,第3透镜群G3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群G3a和第3b透镜群构成,其中,该第3a透镜群G3a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1构成,该第3b透镜群至少具有由透镜L32和透镜L33构成的第31接合透镜、和由透镜L35和透镜L36构成的第3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前群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后群构成的逆焦型镜头适于广角化,但另一方面,由于后群的正的光焦度变强,因此有难以应对小的F值的问题。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后群分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的两部分,将光焦度分散,从而应对小的F值。
通过在第1透镜群G1中在最靠物体侧配置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11,由此有利于整体长度的缩短、有效直径的小型化、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像差的修正。进而,通过将后续的负的光焦度分散到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的负凹凸透镜L12、L13、L14,从而有利于畸变像差、球面像差的修正。
另外,通过在第2透镜群G2中至少具有2组接合透镜,从而有利于轴上色像差、倍率色像差的修正。
另外,通过在第3透镜群G3中使第3a透镜群G3a为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1,能抵消在以第3b透镜群G3b修正色像差时易于产生的修正过剩的球面像差,易于应对小的F值。进而,通过在第3b透镜群G3b中具有至少2组接合透镜,能不发生高阶的色像差地修正轴上色像差。
在此,优选第3b透镜群G3b在最靠像侧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37。由此,有利于为了应对小的F值而使球面像差较小。另外,能防止周边视角的光线入射到像面的角度过度变大。
另外,优选第3b透镜群G3b从物体侧依次包含: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第31接合透镜、和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第32接合透镜。通过将第3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设为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构成,能使高阶的球面像差、基于波长的球面像差的差较小。由于与第31透镜相比,第32接合透镜的轴上边缘光线的高度较低,轴外光线的高度较高,因此相比于球面像差,给轴外像差带来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将第3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设为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构成,有利于对像散的修正。
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起依次包含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第21接合透镜、和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第22接合透镜。通过将第21接合透镜的接合面设为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构成,难以发生基于波长的球面像差的差。另外,通过将第22接合透镜的接合面设为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构成,有利于倍率的色像差的修正。
另外,优选使第3b透镜群在光轴方上移动来进行对焦。由此,由于是F值小的光学系统的同时,与使第3透镜群G3整体移动的情况比较能使对焦移动群轻量化,因此能抑制对焦引起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的变动。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若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则不利于畸变像差、倍率的色像差的修正。反之,若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则不利于广角化。另外还难以确保后焦距。另外,若满足下述条件式(1a),就能得到更良好的特性。
-1.5<f/f1<-0.7…(1)
-1.2<f/f1<-0.8…(1a)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1:第1透镜群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若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则基于对焦的移动量会变得过大,不利于对焦的高速化。反之,若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则基于对焦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的变动变大。另外,若满足下述条件式(2a),就能得到更良好的特性。
0.2<f/f3b<0.5…(2)
0.3<f/f3b<0.45…(2a)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3b:第3b透镜群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若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则不利于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的修正。反之,若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则难以确保后焦距。另外,若满足下述条件式(3a),就能得到更良好的特性。
0.2<f/f2<0.5…(3)
0.25<f/f2<0.45…(3a)
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2:第2透镜群的焦距。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若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则不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反之,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易于产生高阶的球面像差。另外,若满足下述条件式(4a),就能得到更良好的特性。
-0.4<(R3a1-R3a2)/(R3a1+R3a2)<0.1…(4)
-0.25<(R3a1-R3a2)/(R3a1+R3a2)<0…(4a)
其中,R3a1: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R3a2: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另外,由于在第2透镜群G2与第3透镜群G3之间具有开口光圈St,从而能取得最靠物体侧的透镜和最靠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直径的平衡,因此能使整体小型化。
另外,优选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即:由透镜L21和透镜L22构成的第21接合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23(权利要求中的透镜2p);和由透镜L24和透镜L25构成的第22接合透镜。通过在第2透镜群G2的2组的接合透镜之间配置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能抑制球面像差,应对小的F值。另外,通过使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23(权利要求中的透镜2p)为双凸透镜,该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这种情况下,优选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23(权利要求中的透镜2p)的材质满足下述条件式(5)。通过使透镜L23的材质在条件式(5)的范围内,能良好地修正倍率的色像差。
vd2p<30…(5)
其中,vd2p:透镜2p的阿贝数。
另外,优选第3b透镜群G3b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如下部分构成,即:由透镜L32和透镜L33构成的第31接合透镜;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34;由透镜L35和透镜L36构成的第32接合透镜;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L37。通过在第3b透镜群G3b的2组接合透镜之间配置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34,能抑制基于波长的球面像差的产生的同时修正轴上的色像差。
在该广角镜头中,作为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材料,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玻璃,或者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另外,在严酷的环境下使用该广角镜头的情况下,优选施予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进而,也可以除了保护用涂层以外,还施予用于使用时的叠影光减少等的反射防止涂层。
另外,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例示了在镜头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光学构件PP的示例,但也可以取代配置低通滤波器或将特定的波段截止的各种滤波器等,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这些各种滤波器,或者也可以在任意透镜的透镜面施予具有和各种滤波器同样的作用的涂层。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数值实施例。另外,以下的表1~11所示的数值以及图7~11的像差图都是按照与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成为1.0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结果。
首先,说明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在图1示出表示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另外,在图1以及后述的与实施例2~5对应的图3~6中,一起示出了光学构件PP,左侧是物体侧,右侧是像侧,图示的开口光圈St并不一定表征大小或形状,而是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G1、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G2、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G3构成。
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11、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的负凹凸透镜L12、L13、L14构成。
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如下的接合透镜构成:由双凸透镜L21和负凹凸透镜L22构成、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透镜;和由双凸透镜L23、双凹透镜L24和双凸透镜L25构成、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透镜。
第3透镜群G3由第3a透镜群G3a和第3b透镜群G3b构成,其中,该第3a透镜群G3a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1构成,第3b透镜群G3b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由负凹凸透镜L32和双凸透镜L33构成且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接合透镜、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34、由双凸透镜L35和负凹凸透镜L36构成且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接合透镜、以及双凸透镜L37构成。
在表1示出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基本镜头数据,在表2示出与各要素相关的数据。
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对表中的记号的意义进行说明,对于实施例2~5也都基本相同。
在表1的镜头数据中,在Si的栏示出以最靠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为第1个、随着朝向像侧而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的面编号,在Ri的栏示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在Di的栏示出第i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在NDi的栏示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间的媒介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在vDj的栏示出以最靠物体侧的光学要素为第1个、随着朝向像侧而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在AθgFj的栏示出以最靠物体侧的光学要素为第1、随着朝向像侧而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光学要素的反常色散性。
另外,曲率半径的正负号在面形状凸向物体侧的情况下为正,在凸向像侧的情况下为负。在基本镜头数据中还包含开口光圈St、光学构件PP进行表示。在相当于开口光圈St的面的面编号的栏与面编号一起记载了(光圈)这样的短语。
在表2的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中示出焦距f′、后焦距Bf′、F值Fno.以及全视角2ω的值。
在基本镜头数据以及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中,作为角度的单位而使用“度”,关于其它,由于进行了标准化,因而没有单位。
[表1]
实施例1·镜头数据
[表2]
实施例1·诸要素(d线)
f’ | 1.00 |
Bf’ | 1.84 |
FNo. | 1.90 |
2ω[°] | 85.0 |
在图7(A)~(D)示出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各像差图。图7(A)~(D)分别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以下,对各像差图的意义,取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实施例2~5也都基本相同。
在表征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的各像差图中示出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用实线、长虚线、短虚线、点线表示针对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矢状方向、切线方向的像差。在倍率色像差图中,分别用长虚线、短虚线、点线表示针对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另外,球面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其它像差图的ω是指半视角。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在图3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另外,本实施例的镜头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在表3示出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基本镜头数据,在表4示出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在图8(A)~(D)示出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2·镜头数据
[表4]
实施例2·诸要素(d线)
f’ | 1.00 |
Bf’ | 1.84 |
FNo. | 1.89 |
2ω[°] | 85。0 |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在图4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另外,本实施例的镜头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在表5示出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基本镜头数据,在表6示出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在图9(A)~(D)示出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3·镜头数据
[表6]
实施例3·诸要素(d线)
f’ | 1.00 |
Bf’ | 1.85 |
FNo. | 1.90 |
2ω[°] | 85.0 |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在图5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除了在第3透镜群G3不具有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实施例1中的负凹凸透镜L34)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为了弥补上述负凹凸透镜的效果,使第3透镜群G3中的2个接合透镜的各接合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
另外,在表7示出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基本镜头数据,在表8示出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在图10(A)~(D)示出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4·镜头数据
[表8]
实施例4·诸要素(d线)
f’ | 1.00 |
Bf’ | 1.84 |
FNo. | 1.90 |
2ω[°] | 85.0 |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在图6示出表示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镜头构成的截面图。
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除了在第2透镜群G2的2个接合透镜之间不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实施例1中的双凸透镜L23)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4相同的构成。为了弥补上述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效果、特别是倍率色像差的修正效果,使第2透镜群G2中的像侧的接合透镜的接合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
另外,在表9示出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基本镜头数据,在表10示出与诸要素相关的数据,在图11(A)~(D)示出各像差图。
[表9]
实施例5·镜头数据
[表10]
实施例5·诸要素(d线)
f’ | 1.00 |
Bf’ | 1.79 |
FNo. | 1.90 |
2ω[°] | 85.2 |
在表11示出与实施例1~5的广角镜头的条件式(1)~(5)对应的值。另外,所有实施例都是以d线为基准波长,下述的表11所示的值是该基准波长处的值。
[表11]
式编号 | 条件式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1) | f/f1 | -0.95 | -0.94 | -0.92 | 0.92 | 0.88 |
(2) | f/f3b | 0.36 | 0.36 | 0.37 | 0.36 | 0.37 |
(3) | f/f2 | 0.36 | 0.36 | 0.38 | 0.36 | 0.37 |
(4) | (R3a1-R3a2)/(R3a1+R3a2) | -0.17 | -0.16 | -0.11 | -0.13 | -0.08 |
(5) | v d2ρ | 23.78 | 23.78 | 23.78 | 23.78 | - |
根据以上的数据,实施例1~5的广角镜头全都满足条件式(1)~(4),具备符合条件式(5)的镜头的实施例1~4全都满足条件式(5),F值明亮到1.9程度,另外可知是视角85度程度的广角镜头,同时是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广角镜头。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图12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另外,图12中概略地示出了各透镜群。作为该摄像装置,例如能举出以CCD或CMOS等的固体摄像元件作为记录介质的视频摄像机或电子静态照相机等。
图12所示的摄像装置10、视频摄像机10具备:广角镜头1、配置在广角镜头1的像侧的具有低通滤波器等的功能的滤波器6、配置在滤波器6的像侧的摄像元件7、和信号处理电路8。摄像元件7将由广角镜头1形成的光学像变换成电信号,例如,作为摄像元件7,能使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7被配置成其摄像面与广角镜头1的像面一致。
由广角镜头1摄像的像成像在摄像元件7的摄像面上,由信号处理电路8对与该像相关的来自摄像元件7的输出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在显示装置9显示像。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并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能取其它值。
Claims (18)
1.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群、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群、和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群构成,
所述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3片负凹凸透镜构成,
所述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第21接合透镜和第2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
所述第3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第3a透镜群和第3b透镜群构成,其中,该第3a透镜群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构成,该第3b透镜群至少具有第31接合透镜和第32接合透镜的2组接合透镜,且作为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b透镜群在最靠像侧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b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包含: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所述第31接合透镜;和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32接合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包含:接合面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所述第21接合透镜;和接合面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所述第22接合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3b透镜群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对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1.5<f/f1<-0.7…(1),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1:所述第1透镜群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1.2<f/f1<-0.8…(1a)。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2<f/f3b<0.5…(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3b:所述第3b透镜群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3<f/f3b<0.45…(2a)。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2<f/f2<0.5…(3),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25<f/f2<0.45…(3a)。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4<(R3a1-R3a2)/(R3a1+R3a2)<0.1…(4),
其中,
R3a1:所述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3a2:所述第3a透镜群的正凹凸透镜的像侧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
-025<(R3a1-R3a2)/(R3a1+R3a2)<0…(4a)。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透镜群与所述第3透镜群之间具有光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所述第21接合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2p、和所述第22接合透镜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2p满足下述条件式,
vd2p<30…(5),
其中,vd2p:所述透镜2p的阿贝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b透镜群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所述第31接合透镜、使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所述第32接合透镜、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构成。
18.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51318 | 2012-07-05 | ||
JP2012151318 | 2012-07-05 | ||
PCT/JP2013/003925 WO2014006843A1 (ja) | 2012-07-05 | 2013-06-24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95807A true CN104395807A (zh) | 2015-03-04 |
Family
ID=4988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3262.1A Pending CN104395807A (zh) | 2012-07-05 | 2013-06-24 | 广角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1678B2 (zh) |
JP (1) | JP5723072B2 (zh) |
CN (1) | CN104395807A (zh) |
DE (1) | DE112013003352B4 (zh) |
WO (1) | WO201400684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8706A (zh) * | 2015-05-18 | 2016-11-3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10955036A (zh) * | 2019-12-16 | 2020-04-03 | 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广角移轴镜头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98339B2 (ja) * | 2015-12-25 | 2020-05-27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8085A (en) * | 1979-07-26 | 1982-09-07 | Nippon Kogaku K.K. | Inverted telephoto type wide angle lens |
US4431273A (en) * | 1979-10-03 | 1984-02-14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Inverted telephoto type wide angle lens system |
JP2003222793A (ja) * | 2002-01-29 | 2003-08-08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4258310A (ja) * | 2003-02-26 | 2004-09-16 | Nikon Corp | 屈折率分布型レンズを備えた広角レンズ |
US20050219715A1 (en) * | 2004-03-31 | 2005-10-06 | Nikon Corporation | Super wide-angle lens system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2006235343A (ja) * | 2005-02-25 | 2006-09-07 | Cosina Co Ltd | 投射ズームレンズ |
CN101122673A (zh) * | 2006-08-11 | 2008-02-13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型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2008151949A (ja) * | 2006-12-15 | 2008-07-03 | Nikon Corp | 広角レンズ、撮像装置、広角レンズの合焦方法 |
CN101770067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和包含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
CN201662648U (zh) * | 2009-06-05 | 2010-12-01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201666968U (zh) * | 2009-05-22 | 2010-12-08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201725080U (zh) * | 2009-06-08 | 2011-01-2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2011186269A (ja) * | 2010-03-10 | 2011-09-22 | Fujifilm Corp | 投写用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32111A1 (de) * | 1994-09-15 | 1996-03-21 | Zeiss Carl Fa | Apochromat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
JP2004117519A (ja) * | 2002-09-24 | 2004-04-15 | Canon Inc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
JP2004219610A (ja) | 2003-01-14 | 2004-08-05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 |
JP2013003566A (ja) * | 2011-06-22 | 2013-01-07 | Seiko Epson Corp | 投写光学系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ー |
-
2013
- 2013-06-24 CN CN201380033262.1A patent/CN104395807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6-24 WO PCT/JP2013/003925 patent/WO20140068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6-24 JP JP2014523578A patent/JP57230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6-24 DE DE112013003352.6T patent/DE112013003352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12-24 US US14/582,843 patent/US92616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8085A (en) * | 1979-07-26 | 1982-09-07 | Nippon Kogaku K.K. | Inverted telephoto type wide angle lens |
US4431273A (en) * | 1979-10-03 | 1984-02-14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Inverted telephoto type wide angle lens system |
JP2003222793A (ja) * | 2002-01-29 | 2003-08-08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4258310A (ja) * | 2003-02-26 | 2004-09-16 | Nikon Corp | 屈折率分布型レンズを備えた広角レンズ |
US20050219715A1 (en) * | 2004-03-31 | 2005-10-06 | Nikon Corporation | Super wide-angle lens system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2006235343A (ja) * | 2005-02-25 | 2006-09-07 | Cosina Co Ltd | 投射ズームレンズ |
CN101122673A (zh) * | 2006-08-11 | 2008-02-13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型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2008151949A (ja) * | 2006-12-15 | 2008-07-03 | Nikon Corp | 広角レンズ、撮像装置、広角レンズの合焦方法 |
CN101770067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和包含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
CN201666968U (zh) * | 2009-05-22 | 2010-12-08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201662648U (zh) * | 2009-06-05 | 2010-12-01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201725080U (zh) * | 2009-06-08 | 2011-01-2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JP2011186269A (ja) * | 2010-03-10 | 2011-09-22 | Fujifilm Corp | 投写用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8706A (zh) * | 2015-05-18 | 2016-11-3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06168706B (zh) * | 2015-05-18 | 2019-12-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10955036A (zh) * | 2019-12-16 | 2020-04-03 | 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广角移轴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61678B2 (en) | 2016-02-16 |
JPWO2014006843A1 (ja) | 2016-06-02 |
DE112013003352B4 (de) | 2016-09-15 |
DE112013003352T5 (de) | 2015-03-19 |
WO2014006843A1 (ja) | 2014-01-09 |
JP5723072B2 (ja) | 2015-05-27 |
US20150109690A1 (en) | 2015-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83832B (zh) |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094157B (zh) | 超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 |
CN205229554U (zh)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395808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5176367U (zh)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635328B (zh) |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204890B (zh)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
US9612426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8885332A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7918200B (zh) |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4583836A (zh) |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 |
CN105278088A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5204147B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8885333A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4094155B (zh) | 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104755982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4395807A (zh) | 广角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412145B (zh) | 广角透镜和摄像装置 | |
CN104094154B (zh) |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620151B (zh) |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