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2580A -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82580A CN104382580A CN201410626761.8A CN201410626761A CN104382580A CN 104382580 A CN104382580 A CN 104382580A CN 201410626761 A CN201410626761 A CN 201410626761A CN 104382580 A CN104382580 A CN 1043825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eatment
- temperature control
- control pin
- soft tissu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24—Touch or pain perception evalu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主要包括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两大部分。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贴片电极、针式电极、电极夹、电极连接线、电极线连接器、探测主板、LCD彩色屏幕、波形调节板、波形调节旋钮、波形调节按键和探测模块电源开关。所述治疗模块包括: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治疗输出板,温控针连接线,温控针。针式电极探测到的电信号经过电极连接线进入探测主板的滤波、放大电路上,处理后的电信号进入单片机进一步处理并将采集到的“自发电位”经过处理后送到屏幕上“示波”,调整治疗控制板上的治疗温度参数,开启治疗模式开关,进而控制单片机输出低频率PWM(PulseWidthModulation),来控制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的通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对于软组织疼痛的治疗一般均采用外敷膏药或采用传统针炙疗法,根据中医古典《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慢性软组织疼痛(痹症)的“劳者温之”(温银针技术)的治疗理论和我国著名学者宣蛰人在大量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认识软组织损害病灶(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并结合古代银质针(粗银针)针刺病灶治疗,开创了艾球燃烧导热消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即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抵骨针刺导热疗法,打开了慢性疼痛可彻底治愈的大门。虽然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能达到优良的治痛疗效,但对于肌肉丰满部位而言,要求选择较长的银质针才能抵达骨面。因艾球燃烧导热过程中必须有一段针体曝露于外界和刺入皮肤到肌肉组织时组织液两大散热衰减环节,其衰减程度与银质针针体粗细、长短和艾球大小成正相关性。同时艾球燃烧银质针针柄导热治疗操作繁锁,加热温度无法控制,后来又出现了代替艾球燃烧导热能实现加热温度控制的银质针巡检仪,但其导热模式没有改变,加热温度仍存在着从针柄到针尖逐渐递减过程。不能将有效的加热能量传递到肌肉丰满的深部和软组织病变在骨骼附着处的针尖部位。导致热效能利用率较低。中国专利200810155200.9公开了一种组织内热治疗针,但其仅对针具作出了部分改进,无法满足临床对于病灶位置探测并及时治疗的需求。
另外,国际多位学者对慢性软组织疼痛从另一角度也做了相关研究,取得类似的基础理论。其中,美国多位学者40-70年代对软组织疼痛研究发现慢性骨骼肌疼痛原因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TrPs)所引起的,触发点位于激痛点常位于肌腹中央、肌肉肌腱交界处、以及肌肉附着于骨骼处。代表人物是简哪特、揣娪(Jenet Travell)和大卫、西蒙氏(Davi G、Simons)。并用细针斜刺破坏触发点处紧张的条索样状、结节状软组织。80年代,台湾的洪章仁教授建立了MTrPs的动物模型,用微电极探测诊断证实了软组织损害的异常条索样状、结节状的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息时存在着病理性增高,引起肌的后连接持续的去极化---自发电位的形成,并用微电极探寻做了记录证实了软组织损害处存在着自发性电位。其产生持续的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并产生收缩结节。这种慢性持续肌节缩短会大大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同时降低了局部血液循环,缺血和低氧状态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而引发、加剧触发点(MTrPs)造成的牵扯痛(国人称传导痛)。这些物质反过来可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并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产生相应的骨骼肌疼痛、挛缩、粘连、肌肉萎缩。2008年山东大学的李连涛博士也用微电极均记录了通过动物实验、志愿患者软组织损害处的自发电位的存在。70----90年代上海的宣蛰人教授用大量的艾球加热银质针证实了温银针疗法可消除软组织损害的无菌性炎症,取得了94.7%远期治愈率。近20年,301医院的王福根、高谦、侯京山、陈华教授等也对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进行深部温热针治疗研究,取得令人振奋的效果。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雪勇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触发点(MTrPs)可以在温度41以上适应的的时间被灭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集病灶探测与治疗为一体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主要包括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两大部分。所说的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通过线路连接开关电源。
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贴片电极、针式电极、电极夹、电极连接线、电极线连接器、探测主板、LCD彩色屏幕、波形调节板、波形调节旋钮、波形调节按键和探测模块电源开关。
所述的探测主板主要包括:电源隔离模块,单片机及附属电子元器件,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电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与屏幕通讯电路。所说的电信号采集电路即模数转换电路。贴片电极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针式电极通过电极夹也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电极连接线另一端置于电极线连接器上,并通过电极连接器连接在探测主板上。由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处理后传输给电信号采集电路,由电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微电信号,经处理后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与屏幕由通讯芯片连接,可以实现两者的实时通讯,单片机将采集到的“自发电位”经过处理后送到屏幕上“示波”,屏幕实时显示“自发电位”状态,为大夫确认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位置及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LCD彩色屏幕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探测主板供电给LCD彩色屏幕以及给LCD彩色屏幕传递电信号,LCD彩色屏幕可以实时显示针式电极在激痛点(触发点)上探测的自发电位,LCD彩色屏幕可以记录、存储自发电位的信息。波形调节板上设置有波形调节旋钮和波形调节按键,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波形调节板可以调节波形的显示参数,使得波形最优化显示在LCD彩色屏幕上。
所述针式电极可以用温控针替代,以采集“自发电位”的电信号。所述滤波电路采用有源滤波,工频限波,所说工频限波为除去50HZ的波段。所述放大电路,可以将微电信号放大1000倍或根据需要再继续放大至1000倍以上。所述信号采集电路采用差分输入。所述单片机与屏幕通讯电路可以采用MAX232通讯芯片。所述LCD彩色屏幕显示内容包括:网格线,幅度标尺,时间标尺,其他内容显示部分。
所述治疗模块包括: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治疗输出板,温控针连接线,温控针。
所述的治疗主板包括:电源隔离模块,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温控针加热过流保护电路,温控针测温电路,温控针通断探测电路。所述治疗控制板包括:治疗时间显示器,治疗时间调节器,治疗温度显示器,治疗温度调节器,蜂鸣器用来提醒治疗进度。所述治疗输出板包括:温控针连接线输出座,温控针通断显示器用来显示温控针与主机连接状态。温控针加热电路采用多路温控方式,低频PWM控制方法实现多路测温与控温。所述温控针加热部分采用加热丝,温度传感器采用0.2mm的T型热电偶,加热丝两端分别与热电偶两端焊接在一起,即发热丝与热电偶共同引线,对于同一根针具在通电时不能测温,测温时不能加热。所述T型热电偶转换器优先采用MAX6674,MAX6674集成热电偶补偿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送给单片机处理,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在多点温度及热量采集处理电路中均采用多路模拟开关解决方案,实现16选4功能,即每一时刻只处理4路温控针,既节省单片机资源又简化了采集电路的设计,同时降低成本。治疗控制板与治疗主板通过线路连接,治疗控制板上有治疗时间显示器、治疗时间调节器,治疗温度显示器、治疗温度调节器,设定好的时间及温度参数可以通过铜导线传递给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控制板可以控制治疗输出板上温控针通断显示器。治疗输出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主板连接,治疗主板通过铜导线将温控针加热驱动信号传导给治疗输出板,治疗输出板又通过该铜导线将T型热电偶测温信号传递给治疗主板。温控针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输出板通过这条导线将加热驱动信号传递给每支温控针,每支温控针内热电偶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这条导线传给治疗输出板。
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探测、治疗原理是:软组织损害导致无菌性炎症产生,会激活肌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临床表现为软组织疼痛、功能障碍,同时该部位释放出微电信号,业内称之为自发电位,被针式电极探测到的电信号经过电极连接线进入探测主板的滤波、放大电路上,处理后的电信号再经过模拟量/数字量转换变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字量,数字信号进入单片机进一步处理,单片机与屏幕由通讯芯片连接,可以实现两者的实时通讯,单片机将采集到的“自发电位”经过处理后送到屏幕上“示波”,屏幕实时示显示“自发电位”状态,为大夫确认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位置及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寻找到需要治疗的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后直接将针式电极与温控连接线连接,将针式电极作为温控针使用。调整治疗控制板上的治疗温度参数,开启治疗模式开关,进而控制单片机输出低频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来控制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的通断,当电路接通时发热丝通电,温控针加热;电路断开时,温控针不加热,在控制回路中当加热丝不加热时,采集温度,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和控温算法来调节加热参数,实现温控。治疗控制板上有治疗时间显示及设置器,调整相关参数设定温控针加热时间。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被激活部位通过温控针给予特定温度灭活后的激痛点(触发点)的“活性”被消灭,该部位软组织疼痛随之消失。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贴片电极 2—电极夹 3—波形调节按键 4—LCD彩色屏幕 5—温控针 6—温控针连接线输出座 7—温控针通断显示器 8—治疗时间显示器 9—治疗时间调节器 10—治疗温度显示器 11—治疗温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主要包括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两大部分。所说的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通过线路连接开关电源。
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贴片电极1、针式电极、电极夹2、电极连接线、电极线连接器、探测主板、LCD彩色屏幕4、波形调节板、波形调节旋钮、波形调节按键3和探测模块电源开关。
所述的探测主板主要包括:电源隔离模块,单片机及附属电子元器件,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电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与屏幕通讯电路。所说的电信号采集电路即模数转换电路。贴片电极1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针式电极通过电极夹2也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电极连接线另一端置于电极线连接器上,并通过电极连接器连接在探测主板上。由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处理后传输给电信号采集电路,由电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微电信号,经处理后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与屏幕由通讯芯片连接,可以实现两者的实时通讯,单片机将采集到的“自发电位”经过处理后送到屏幕上“示波”,屏幕实时显示“自发电位”状态,为大夫确认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位置及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LCD彩色屏幕4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探测主板供电给LCD彩色屏幕4以及给LCD彩色屏幕4传递电信号,LCD彩色屏幕4可以实时显示针式电极在激痛点(触发点)上探测的自发电位,LCD彩色屏幕4可以记录、存储自发电位的信息。波形调节板上设置有波形调节旋钮和波形调节按键3,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波形调节板可以调节波形的显示参数,使得波形最优化显示在LCD彩色屏幕上。
所述针式电极可以用温控针5替代,以采集“自发电位”的电信号。所述滤波电路采用有源滤波,工频限波,所说工频限波为除去50HZ的波段。所述放大电路,将微电信号放大1000倍或根据需要再继续放大至1000倍以上。所述信号采集电路采用差分输入。所述单片机与屏幕通讯电路可以采用MAX232通讯芯片。所述LCD彩色屏幕4显示内容包括:网格线,幅度标尺,时间标尺,其他内容显示部分。
所述治疗模块包括: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治疗输出板,温控针连接线,温控针5。
所述的治疗主板包括:电源隔离模块,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温控针加热过流保护电路,温控针测温电路,温控针通断探测电路。所述治疗控制板包括:治疗时间显示器8,治疗时间调节器9,治疗温度显示器10,治疗温度调节器11,蜂鸣器用来提醒治疗进度。所述治疗输出板包括:温控针连接线输出座6,温控针通断显示器7用来显示温控针5与主机连接状态。温控针加热电路采用多路温控方式,低频PWM控制方法实现多路测温与控温。所述温控针加热部分采用加热丝,温度传感器采用0.2mm的T型热电偶,加热丝两端分别与热电偶两端焊接在一起,即发热丝与热电偶共同引线,对于同一根针具在通电时不能测温,测温时不能加热。所述T型热电偶转换器优先采用MAX6674,MAX6674集成热电偶补偿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送给单片机处理,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在多点温度及热量采集处理电路中均采用多路模拟开关解决方案,实现16选4功能,即每一时刻只处理4路温控针5,既节省单片机资源又简化了采集电路的设计,同时降低成本。治疗控制板与治疗主板通过线路连接,治疗控制板上有治疗时间显示器8、治疗时间调节器9,治疗温度显示器10、治疗温度调节器11,设定好的时间及温度参数可以通过铜导线传递给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控制板可以控制治疗输出板上温控针通断显示器6。治疗输出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主板连接,治疗主板通过铜导线将温控针加热驱动信号传导给治疗输出板,治疗输出板又通过该铜导线将T型热电偶测温信号传递给治疗主板。温控针5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输出板通过这条导线将加热驱动信号传递给每支温控针5,每支温控针5内热电偶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这条导线传给治疗输出板。
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探测、治疗原理是:软组织损害导致无菌性炎症产生,会激活肌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临床表现为软组织疼痛、功能障碍,同时该部位释放出微电信号,业内称之为自发电位,被针式电极探测到的电信号经过电极连接线进入探测主板的滤波、放大电路上,处理后的电信号再经过模/量转换变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字量,数字信号进入单片机进一步处理,单片机与屏幕由通讯芯片连接,可以实现两者的实时通讯,单片机将采集到的“自发电位”经过处理后送到屏幕上“示波”,屏幕实时示显示“自发电位”状态,为大夫确认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位置及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寻找到需要治疗的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后直接将针式电极与温控连接线连接,将针式电极作为温控针使用。调整治疗控制板上的治疗温度参数,开启治疗模式开关,进而控制单片机输出低频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来控制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的通断,当电路接通时发热丝通电,温控针加热;电路断开时,温控针不加热,在控制回路中当加热丝不加热时,采集温度,根据采集到的温度和控温算法来调节加热参数,实现温控。治疗控制板上有治疗时间显示及设置器,调整相关参数设定温控针加热时间。软组织激痛点(触发点)被激活部位通过温控针给予特定温度灭活后的激痛点(触发点)的“活性”被消灭,该部位软组织疼痛随之消失。
Claims (13)
1.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两大部分,所说的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通过线路连接开关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模块包括贴片电极(1)、针式电极、电极夹(2)、电极连接线、电极线连接器、探测主板、LCD彩色屏幕(4)、波形调节板、波形调节旋钮、波形调节按键(3)和探测模块电源开关;所述的探测主板主要包括:电源隔离模块,单片机及附属电子元器件,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电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与屏幕通讯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信号采集电路采用差分输入,滤波电路采用有源滤波,工频限波,所说工频限波为除去50HZ的波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贴片电极(1)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针式电极通过电极夹(2)也连接于电极连接线上,电极连接线另一端置于电极线连接器上,并通过电极连接器连接在探测主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处理后传输给电信号采集电路,由电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微电信号,经处理后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与屏幕由通讯芯片连接,可以实现两者的实时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LCD彩色屏幕(4)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探测主板供电给LCD彩色屏幕(4)以及给LCD彩色屏幕(4)传递电信号,LCD彩色屏幕(4)可以实时显示针式电极在激痛点上探测的自发电位,LCD彩色屏幕(4)可以记录、存储自发电位的信息,波形调节板上设置有波形调节旋钮和波形调节按键(3),通过铜导线与探测主板连接,波形调节板可以调节波形的显示参数,使得波形最优化显示在LCD彩色屏幕(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模块包括: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治疗输出板、温控针连接线和温控针(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主板包括:电源隔离模块,温控针加热驱动控制电路,温控针加热过流保护电路,温控针测温电路,温控针通断探测电路;所述治疗控制板包括:治疗时间显示器(8),治疗时间调节器(9),治疗温度显示器(10),治疗温度调节器(11),蜂鸣器用来提醒治疗进度;所述治疗输出板包括:温控针连接线输出座(6),温控针通断显示器(7)用来显示温控针(5)与主机连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温控针加热电路采用多路温控方式,低频PWM控制方法实现多路测温与控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针(5)加热部分采用加热丝,温度传感器采用0.2mm的T型热电偶,加热丝两端分别与热电偶两端焊接在一起,即发热丝与热电偶共同引线,对于同一根针具在通电时不能测温,测温时不能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热电偶转换器采用MAX6674,MAX6674集成热电偶补偿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送给单片机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点温度及热量采集处理电路中均采用多路模拟开关解决方案,实现16选4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7到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治疗控制板与治疗主板通过线路连接,治疗控制板上有治疗时间显示器(8)、治疗时间调节器(9),治疗温度显示器(10)、治疗温度调节器(11),设定好的时间及温度参数可以通过铜导线传递给治疗主板;治疗控制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控制板可以控制治疗输出板上温控针通断显示器(7);治疗输出板通过铜导线与治疗主板连接,治疗主板通过铜导线将温控针加热驱动信号传导给治疗输出板,治疗输出板又通过该铜导线将T型热电偶测温信号传递给治疗主板;温控针与治疗输出板连接,治疗输出板通过这条导线将加热驱动信号传递给每支温控针(5),每支温控针(5)内热电偶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这条导线传给治疗输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26761.8A CN104382580A (zh) | 2014-11-10 | 2014-11-10 |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26761.8A CN104382580A (zh) | 2014-11-10 | 2014-11-10 |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82580A true CN104382580A (zh) | 2015-03-04 |
Family
ID=5260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26761.8A Pending CN104382580A (zh) | 2014-11-10 | 2014-11-10 |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8258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3548A (zh) * | 2017-05-24 | 2017-09-29 | 镇江健明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互联网和中控技术的电位治疗仪 |
CN110432889A (zh) * | 2019-08-22 | 2019-11-12 | 深圳市问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经络健康状态检测装置 |
CN111543941A (zh) * | 2019-10-09 | 2020-08-1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软组织活性检测仪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94259B1 (en) * | 1989-09-29 | 1994-08-10 | C. Johan Masreliez |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heated probe |
US5540235A (en) * | 1994-06-30 | 1996-07-30 | Wilson; John R. | Adaptor for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
CN2534972Y (zh) * | 2002-04-17 | 2003-02-12 | 胡兴越 | 肌电引导治疗仪 |
CN101444453A (zh) * | 2008-10-24 | 2009-06-03 | 南京理工大学 | 软组织内热治疗针 |
CN201664412U (zh) * | 2010-03-18 | 2010-12-08 | 荣洪贺 | 新型银质针治疗仪 |
CN102139139A (zh) * | 2011-01-13 | 2011-08-03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一种肌电反馈控制的电刺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2014
- 2014-11-10 CN CN201410626761.8A patent/CN1043825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94259B1 (en) * | 1989-09-29 | 1994-08-10 | C. Johan Masreliez |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heated probe |
US5540235A (en) * | 1994-06-30 | 1996-07-30 | Wilson; John R. | Adaptor for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
CN2534972Y (zh) * | 2002-04-17 | 2003-02-12 | 胡兴越 | 肌电引导治疗仪 |
CN101444453A (zh) * | 2008-10-24 | 2009-06-03 | 南京理工大学 | 软组织内热治疗针 |
CN201664412U (zh) * | 2010-03-18 | 2010-12-08 | 荣洪贺 | 新型银质针治疗仪 |
CN102139139A (zh) * | 2011-01-13 | 2011-08-03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一种肌电反馈控制的电刺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3548A (zh) * | 2017-05-24 | 2017-09-29 | 镇江健明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互联网和中控技术的电位治疗仪 |
CN110432889A (zh) * | 2019-08-22 | 2019-11-12 | 深圳市问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经络健康状态检测装置 |
CN110432889B (zh) * | 2019-08-22 | 2022-02-01 | 深圳市问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经络健康状态检测装置 |
CN111543941A (zh) * | 2019-10-09 | 2020-08-1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软组织活性检测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9302A (zh) | 智能脑神经核团电刺激系统 | |
EP3797833A1 (en) | Gout and pain treatment device | |
CN104382580A (zh) | 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 |
CN103893915A (zh) | 一种生物自反馈的睡眠监护磁疗仪 | |
CN202010328U (zh) | 可调温度的输液泵 | |
CN201055604Y (zh) | 一种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 | |
CN202699886U (zh) | 半导体激光针灸治疗仪 | |
CN205672215U (zh) | 电磁感应热温控仪 | |
CN108744258A (zh) | 一种蜂刺疗法用微针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1855332U (zh) | 精确控温肿瘤治疗仪 | |
CN205287243U (zh) | 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装置 | |
CN205514682U (zh) | 一种便携式青霉素过敏试验快速测试仪 | |
CN204484294U (zh) | 一种体外射频消融模拟装置 | |
CN204468903U (zh) | 一种便携式电子输液加温器 | |
JP2012187397A (ja) | 温熱治療装置 | |
CN209332712U (zh) | 一种分段式内热针调温控温内热针 | |
CN209575543U (zh) |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及疼痛的超声治疗装置 | |
CN208756101U (zh) | 一种无线电极型小针刀检测装置 | |
CN209005038U (zh) | 一种蜂刺疗法用微针设备 | |
CN109394213B (zh) | 智能诊疗系统 | |
CN207785499U (zh) | 一种用于固定带针柄的腕踝针的粘结带 | |
CN202036508U (zh) | 用于艾叶膏贴的温控电热炙仪 | |
CN205287244U (zh) | 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装置及系统 | |
CN216593877U (zh) | 患者局部温度检测装置 | |
CN216985675U (zh) |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