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包装袋,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
背景技术
拉链包装袋现在被广泛使用,可以用于装载文件以及药品等物品,由于拉链包装袋在打开部分装有塑料拉链,使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特别地,上述拉链包装袋还设有使开关操作容易而用于打开和关闭拉链的拉链头,但是,由于普通的拉链头小孩子可以随意一手拉开,导致拉链包装袋内存放的物品外露而影响物品安全性。
传统拉链在拉链头打开拉链时,都是依靠分隔板设置在拉链嵌合部之间,再通过一拉力形成分隔板与拉链嵌合部之间相切的力把拉链嵌合部分开,从而达到将拉链开启的目的。所以这种开启拉链的方式纯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分隔板与拉链嵌合部之间形成摩擦,拉链嵌合部容易磨损,造成拉链的使用寿命低。
此外,在拉链头开启拉链的拉链位于拉链头内的部分,其拉链带都是抵靠在拉链头侧壁的内侧的,这样在拉链头拉动时拉链带与拉链头侧壁内侧产生摩擦,拉链带磨损大,也会影响拉链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该拉链包装袋具有比普通拉链包装袋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具有比普通拉链包装袋更高的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包括袋体和设于袋体的拉链,所述拉链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还包括拉链头和止码块,所述拉链头夹设于拉链上,所述止码块设于拉链的一端;所述拉链头朝向所述止码块滑动,可闭合所述拉链;所述拉链头背向所述止码块滑动,可开启所述拉链;所述拉链头设有三个锁扣臂,所述止码块相对应的设有与所述锁扣臂配合的三个锁扣口,所述锁扣臂与所述锁扣口构成安全锁扣结构;所述拉链头包括顶壁和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形成拉链通道,所述拉链通道一端为窄端且另一端为宽端,拉链通道的宽度自所述窄端向所述宽端逐渐增大,所述宽端朝向所述止码块;所述拉链头的顶壁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介于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之间,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置为楔形,其另一端设有扩宽部,所述三个锁扣臂分别设于所述拉链头的顶壁及两侧壁,所述三个锁扣口分别设于止码块的顶部和两侧部。
优选的,所述宽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拉链的厚度,所述窄端的宽度小于拉链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后平面;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后平面、左风琴面和右风琴面;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后平面、左风琴面、右风琴面和底平面;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后平面和底平面。
优选的,所述拉链头的一侧壁设有U型切断口结构,侧壁的两端与顶壁之间设有折痕,所述U型切断口结构将侧壁分隔成与顶壁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及可绕折痕翻转的U型框;所述U型框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U型框可绕折痕翻转,所述扣合结构处于扣合状态时,U型框与所述连接部扣合。
优选的,所述扣合结构由第一阻挡壁和第二阻挡壁组成,所述第一阻挡壁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阻挡壁为台阶状,所述第二阻挡壁设于所述U型框,所述第一阻挡壁与所述第二阻挡壁相贴合时,所述扣合结构处于扣合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链带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拉链带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且所述第一台阶在所述第二台阶的上方;所述拉链头两侧壁的内侧的下部设有凸条,所述第一拉链带一侧的拉链头的侧壁的凸条上方还设有增高部和增高条,且所述增高部位于上述拉链通道的宽端,所述增高条位于上述拉链通道的窄端,所述拉链头夹设于所述拉链上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增高部的上表面及所述增高条的上表面形成卡合,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拉链带一侧的拉链头侧壁上的凸条的上表面形成卡合。
优选的,所述拉链头两侧壁上的凸条之间形成袋体通道,所述袋体通道的中间段宽度比其两端的宽度窄。
优选的,所述增高部的内侧的角切除形成一向拉链头内侧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拉链带一侧的拉链头侧壁上的凸条在拉链通道宽端处的上表面与拉链头侧壁间设有一向拉链头外侧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拉链头夹设于所述拉链上时,所述第一台阶边缘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台阶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内侧边缘相接触,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在拉链通道的宽端处与拉链头侧壁形成相隔开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拉链头两侧壁的外侧设有弧形凸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两端设有止挡部;所述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两端套设有止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拉链包装袋的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上夹设拉链头,拉链的一端设有止码块,所述拉链头设有至少二个锁扣臂,所述止码块相对应的设有与所述锁扣臂配合的锁扣口,所述拉链头朝向所述止码块滑动至所述锁扣臂与所述锁扣口扣合时,拉链关闭并且安全锁扣结构锁合。此时,若需要打开拉链袋,必须先将所述安全锁扣结构开启,从而防止被小孩轻易拉开,提高了拉链包装袋的安全性。而且,相对于二对安全锁扣结构的情形,设置三对以上相互配合的锁扣臂与锁扣口形成的安全锁扣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其更高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当锁扣臂与锁扣口为至少三对时,在开启该安全锁扣结构时就需要同时用到至少三个手指同时对锁扣臂进行按压,一方面,由于增加了锁扣结构的对数,得开启时需要用到的力度增加;更主要的是,至少三个手指同时按压比两个手指同时按压的技巧性强,小孩更难开启。
2、本发明的拉链包装袋是通过分隔板将拉链包装袋的拉链打开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分隔板设于拉链头的顶壁,所述分隔板介于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之间,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设置为楔形,其另一端设有扩宽部。本发明的拉链分隔板是依靠扩宽部将拉链带撑开从而使拉链的嵌合部分开的,分隔板并未与拉链的嵌合部接触。在拉链闭合时,分隔板一端的楔形起到分隔板宽度适应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宽度变窄的情形,促成所述拉链的关闭;在拉链开启时,分隔板一端的楔形可以轻松的插入闭合着的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之间,并将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使阻力小,开启顺畅。所以,本发明的拉链在使用过程中,拉链带及拉链嵌合部的磨损小,拉链使用寿命高。
3、当锁扣臂和锁扣口均为三个,且所述三个锁扣臂分别设于所述拉链头的顶壁及两侧壁,所述三个锁扣口分别设于止码块的顶部和两侧部时,开启该安全锁扣结构需要三个手指从不同的侧面分别按压锁扣臂,技巧性最高。
4、拉链头的一侧壁通过U型切断口将其分为连接部和U型框,侧壁的两端与顶壁之间设有折痕,所述U型框可绕折痕翻转。当U型框翻转时,拉链头就可以从拉链带上取出,而且在再次安装拉链头时,只需将U型框翻转回去,此时因为U型框与连接部之间设有扣合结构,通过扣合结构的扣合就可使U型框处于不可翻转状态。从而该拉链头是可轻松安装和拆卸的。
5、拉链头两侧壁上的凸条之间形成袋体通道,所述袋体通道的中间段宽度比其两端的宽度窄。在拉链头滑动时,可减少凸条与袋体之间的摩擦。
6、第一拉链带一侧的拉链头的侧壁的凸条上方设有增高部,所述增高部的内侧的角切除形成一向拉链头内侧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拉链带一侧的拉链头侧壁上的凸条在拉链通道宽端处的上表面与拉链头侧壁间设有一向拉链头外侧倾斜的第二斜面;第一拉链带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第二拉链带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所述拉链头夹设于所述拉链上时,所述第一台阶边缘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台阶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内侧边缘相接触,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在拉链通道的宽端处与拉链头侧壁形成相隔开的状态。此有益于减少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与拉链头的摩擦。
7、拉链头两侧壁的外侧设有弧形凸缘,使用者在滑动拉链头时,手指处于弧形凸缘的内侧,可以防止打滑。
8、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两端设有止挡部;第一拉链带、第二拉链带两端套设有止挡圈,止挡部用于阻挡拉链头滑到端部时滑出拉链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的拉链头的立体图;
图4是拉链头的仰视图;
图5是拉链头的剖视立体图;
图6是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的拉链的左视图;
图7是拉链的右视图;
图8是拉链头的侧壁与连接部的局部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8所示,一种具有安全锁扣结构的拉链包装袋,包括袋体和设于袋体的拉链2,所述拉链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链带21、第二拉链带22,还包括拉链头3和止码块4,所述拉链头3夹设于拉链2上,所述止码块4设于拉链2的一端,所述拉链头3向着止码块4滑动并与止码块4锁合时,拉链2关闭,拉链头3脱离止码块4并背向止码块4滑动时,拉链2开启。
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11、后平面12;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11、后平面12、左风琴面13和右风琴面14;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11、后平面12、左风琴面13、右风琴面14和底平面15;或者,所述袋体包括前平面12、后平面12和底平面15。
所述拉链头3设有三个锁扣臂31,所述止码块4设有三个分别与锁扣臂31配合的锁扣口41;所述拉链头3包括顶壁33和向下延伸的两侧壁32,所述两侧壁32之间形成一拉链通道34,所述拉链通道34一端为窄端342且另一端为宽端341,拉链通道34的宽度自窄端342向宽端341逐渐增大,所述拉链通道34的宽端341朝向所述止码块4。所述拉链通道宽端34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拉链带21和所述第二拉链带22的厚度之和,所述拉链通道窄端34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拉链带21和所述第二拉链带22的厚度之和。
所述拉链头3的顶壁33设有分割板35,所述分隔板35介于所述第一拉链带21和所述第二拉链带22之间,用于开启所述拉链2。所述分隔板35的一端设置为楔形352,其另一端设有扩宽部351;所述分隔板楔形352的一端与拉链通道34的窄端342同侧,另一端与拉链通道34的宽端341同侧。
所述三个锁扣臂31分别设于所述拉链头3的顶壁33及两侧壁32的位于拉链通道34的宽端341的侧面,所述三个锁扣口41对应地设于止码块4的三个侧壁。
所述拉链头3的一侧壁32设有U型切断口结构361,所述U型切断口结构361贯穿侧壁32的厚度,侧壁32的两端与顶壁33之间设有折痕39,所述U型切断口结构361将侧壁32分隔成与顶壁33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62及可绕折痕翻转的U型框320;所述U型框320与所述连接部362之间设有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U型框320可绕折痕39翻转,所述扣合结构处于扣合状态时,U型框320与所述连接部362扣合。
所述扣合结构由第一阻挡壁364和第二阻挡壁363组成,并且在所述第一阻挡壁364和所述第二阻挡壁363相贴合时为所述扣合结构的扣合状态。所述第一阻挡壁364设于上述连接部362的下侧面,所述第一阻挡壁364是由所述连接部362的下侧面设置为台阶状形成,该台阶的坡面即为第一阻挡壁364;所述第二阻挡壁363设于所述U型框320,并且所述第二阻挡壁363是由所述U型框320设置阻挡条形成,该阻挡条的外侧面即为第二阻挡壁363。所述阻挡条的内侧面与所述侧壁的侧面之间还设有圆弧过度面,所述圆弧过度面有助于所述第一阻挡壁和第二阻挡壁的贴合。
所述第一拉链带21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211,所述第二拉链带22的外侧与袋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212,且所述第一台阶211的位置比第二台阶212的位置高;所述拉链头3两侧壁32的内侧的下部设有凸条310,所述第一拉链带21一侧的拉链头3的侧壁32的凸条310上方设有增高部311和增高条312,所述增高部311位于上述拉链通道34的宽端341,所述增高条312位于上述拉链通道34的窄端342,所述拉链头3夹设于所述拉链2上时,所述第一台阶211与所述增高部311的上表面及所述增高条312的上表面形成卡合,所述第二台阶212与所述第二拉链带22一侧的拉链头侧壁32上的凸条310的上表面形成卡合。
所述拉链头两侧壁32上的凸条310之间形成的间隙设为袋体通道37,所述袋体通道37的中间段宽度比其两端的宽度窄。
上述增高部311的内侧的角切除形成一向拉链头3内侧倾斜的第一斜面321,上述第二拉链带22一侧的拉链头侧壁32上的凸条310在拉链通道34宽端341处的上表面与拉链头侧壁32间设有一向拉链头外侧倾斜的第二斜面322,所述拉链头3夹设于所述拉链2上时,所述第一台阶211边缘与所述第一斜面321相接触,所述第二台阶212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322的内侧边缘相接触,因此所述第一拉链带21和所述第二拉链带22在拉链通道34的宽端341处与拉链头侧壁32形成相隔开的状态。
所述拉链头两侧壁32的外侧设有弧形凸缘38,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凸缘38形成“括号”的形状,用于在拉链头3拉动时手指至于一对弧形凸缘38之间。
所述第一拉链带21、第二拉链带22两端设有止挡部5,所述止挡部5用于阻挡拉链。所述第一拉链带21、第二拉链带22两端套设有止挡圈6。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