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315502B -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5502B
CN104315502B CN201410554792.7A CN201410554792A CN104315502B CN 104315502 B CN104315502 B CN 104315502B CN 201410554792 A CN201410554792 A CN 201410554792A CN 104315502 B CN104315502 B CN 1043155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combustion
biomass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47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5502A (zh
Inventor
刘长春
惠世恩
庄会永
王登辉
邹浩
张庚
张晓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5547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5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5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5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5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该燃烧器使用生物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品质燃料燃气作用为预燃燃料,生物质在燃烧室内部分燃烧,为燃烧室提供热量,使燃烧的温度维持在800℃左右。在该温度下生物质发生热解,热解生成的挥发分部分燃烧,部分随煤粉进入炉膛,然后再燃烧。低挥发分低质煤在预燃室内被加热到650~800℃之间,提升了低挥发分低质煤在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本发明能够降低CO2、NOx的排放,为减缓温室效应造成的地球变暖以及减少酸雨、光化学烟雾和雾霾做出贡献。最后,本发明能够提高低挥发分低质煤的燃烧性能,提高了燃烧效率,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做出贡献。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分布范围广,产量大,据估算每年生长的生物质干重可达1400亿~1800亿吨。然而目前做为能源的生物质不足总量的1%,因此生物质的应用潜力非常巨大。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虽然也生成CO2,但在其生成过程中已经吸收了大量的CO2,燃烧生物质对于整个大气层的CO2的增加没有贡献,而应用生物质代替化石燃料可以有效的减少CO2排放。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同时疆土辽阔,煤矿众多,煤种涵盖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从高阶煤到低阶煤的各阶煤种。按照我国发电煤粉锅炉用煤的质量标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小于20%的煤为低挥发分煤。据统计,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分低质煤约占我国动力煤消耗的的20%以上。随着晋东南及川南黔西无烟煤的进一步开发,燃用无烟煤的发电的锅炉份额还会不断增加。目前燃用低挥发分低质煤的锅炉普遍点火困难,NOx排放高的特点。
NOx是造成近年来大规模雾霾的元凶之一,此外NOx还会诱发光化学烟雾、酸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燃煤锅炉又是我国NOx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粉尘和SOx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NOx排放控制还相对落后。依据环保部的最新数据,2012年全国全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337.8万吨,火电排放约占35%~40%,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措施控制NOx的排放。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NOx排放标准比欧美都严格,燃煤锅炉的NOx排放量要小于100mg/m3
煤粉低温预燃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NOx燃烧技术,煤粉进入燃烧器前,先流入一个燃气加热的还原气氛燃烧室,在燃烧室内煤粉被快速预热到800℃左右,释放出大量含氮化物的挥发分,并部分燃烧,为燃烧室提供主要热量。在该还原气氛下,氮氧化物被还原成N2,有效降低NOx的排放。此外由于煤粉在进入炉膛燃烧前,被预热到较高温度,可以解决低挥发分低质煤点火困难的问题。
由于生物质具有挥发分高,炭活性高,易于着火燃烧的特点。使用生物质代替高品质价格昂贵的气体燃料对低挥发低质煤进行预热,更为经济。同时由于生物质释放的大量挥发分在低氧环境的预燃室内能够生成大量具有NOx还原能力的炭烟(soot),在进入炉膛燃烧前,这些炭烟均匀与被预热的煤粉混合。通过合理的组织炉内燃烧,这些炭烟能够有效的还原炉内新生成的NOx,达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低挥发分低质煤煤粉燃烧稳定性和降低NOx排放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将煤粉混合物送入炉膛的混合气体中几乎不含氧气,利于组织煤粉在炉膛内高温低氧燃烧,进一步减少NOx污染物的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锅炉二次风入口,锅炉二次风入口上连接有由预燃室内壳体围成的预燃室,预燃室内壳体上套有底部开口的预燃室外壳体;预燃室的入口处由内至外依次套装有中心管、生物质一次风套筒、预燃室二次风套筒以及煤粉一次风套筒;点火系统由中心管的末端伸入;预燃室上还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燃烧内的火焰状态的红外火焰检测装置和窥火装置;
生物质一次风套筒的侧面开设有生物质一次风入口,预燃室二次风套筒的侧面开设有预燃室二次风入口,煤粉一次风套筒的侧面开设有煤粉一次风入口;生物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由生物质一次风入口送入,并在生物质一次风套筒和中芯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预燃室二次风在预燃室二次风套筒和生物质一次风套筒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煤粉在煤粉一次风套筒和预燃室二次风套筒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
所述的点火系统包括燃料输送装置以及设置在燃料输送装置下方的点火装置,燃料输送装置及点火装置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燃料输送装置及点火装置在中心管内前后运动,以延长燃料输送装置和点火装置使用寿命的推进器。
所述的燃料输送装置采用油枪或燃气点火枪。
所述的生物质一次风套筒前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稳定性的内齿形稳焰器和外齿形稳焰器;其中,内齿形稳焰器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前端出口的内侧,外齿形稳焰器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前端出口的外侧。
所述的预燃室二次风套筒的出口设置有预燃室二次风扩口,预燃室二次风扩口前端向外扩张有角度。
所述的煤粉一次风套筒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内淡外浓型气流的外煤粉浓缩环;预燃室二次风套筒的前端出口处套装有煤粉浓淡分离管,预燃室二次风套筒外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外淡内浓型气流的内煤粉浓缩环,内煤粉浓缩环位于煤粉浓淡分离管内;外煤粉浓缩环和煤粉浓淡分离管将喷入预热室的煤粉分为中心浓、两侧淡的气流。
所述的预燃室内壳体采用减少预燃室散热损失的耐热钢材料。
所述的预燃室内壳体和预燃室外壳体之间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
所述锅炉的二次风入口的上方设置燃尽风入口,二次风入口和燃尽风入口对应的锅炉内形成主燃区域和燃尽区域;燃尽区域位于助燃区域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生物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品质燃料燃气作用为预燃燃料,生物质在燃烧室内部分燃烧,为燃烧室提供热量,使燃烧的温度维持在800℃左右。在该温度下生物质发生热解,热解生成的挥发分部分燃烧,部分随煤粉进入炉膛,然后再燃烧。低挥发分低质煤在预燃室内被加热到650~800℃之间,提升了低挥发分低质煤在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在结构上,本发明在锅炉二次风入口上安装预燃室,并在预燃室的入口处由内至外依次套装有中心管、生物质一次风套筒、预燃室二次风套筒以及煤粉一次风套筒;将预燃室二次风设置于煤粉气流和生物质气流之间,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稳定性,使得生物质燃料在预燃室内缺氧环境下部分燃烧,生成大量具有NOx还原特性的炭烟(soot),这些炭烟颗粒(soot)进入炉膛燃烧前均匀弥散在煤粉颗粒之间,通过合理的组织炉内燃烧,这些炭烟(soot)可以有效还原煤粉在炉内燃烧新生成的NOx污染物。本发明能够降低CO2、NOx的排放,为减缓温室效应造成的地球变暖以及减少酸雨、光化学烟雾和雾霾做出贡献。最后,本发明能够提高低挥发分低质煤的燃烧性能,提高了燃烧效率,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做出贡献。
进一步的,本发明设置有高能点火装置、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和红外火焰监测装置,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监测燃烧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和点火装置的末端安装有推进器,在需要点火时,推进器向前运行把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及高能点火器送到点火位置。点火结束后,推进器向后运行,将油枪和高能点火器收缩回中心管,避免高温冲刷、腐蚀和结焦污染。延长了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和高能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生物质燃料的出口设置内外齿形稳焰器,预燃室二次风出口扩张一定角度,并且在煤粉气流流经的环形通道内设置内煤粉浓缩环、外煤粉浓缩环以及煤粉浓淡分离管,进一步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稳定性;同时,内煤粉浓缩环、外煤粉浓缩环以及煤粉浓淡分离管使得煤粉喷入预燃室后分为中心浓,两侧淡的气流。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预燃室内壳体和预燃室外壳体之间填充硅酸铝耐火纤维,减少了预燃室的散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外齿形稳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于锅炉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点火装置;2为燃料输送装置;3为推进器;4为中芯管;5为生物质一次风套筒;6为预燃室二次风入口;7为预燃室二次风套筒;8为煤粉一次风套筒;9为外煤粉浓缩环;10为煤粉浓淡分离管;11为红外火焰监测装置;12为窥火装置;13为预燃室外壳体;14为预燃室内壳体;15为预燃室;16为外齿形稳焰器;17为内齿形稳焰器;18为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9为内煤粉浓缩环;20为煤粉一次风入口;21为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2为二次风入口;23为燃尽风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包括至少一个锅炉二次风入口22,锅炉二次风入口22上连接有由预燃室内壳体14围成的预燃室15,锅炉的二次风入口22的上方设置燃尽风入口23,二次风入口22和燃尽风入口23对应的锅炉内形成主燃区域和燃尽区域;燃尽区域位于助燃区域的上方。预燃室内壳体14上套有底部开口的预燃室外壳体13;预燃室内壳体14采用减少预燃室15散热损失的耐热钢材料。预燃室内壳体14和预燃室外壳体13之间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预燃室15上还安装有用于红外火焰检测装置11和窥火装置12。预燃室15的入口处由内至外依次套装有中心管4、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以及煤粉一次风套筒8;点火系统由中心管4的末端伸入;点火系统包括燃料输送装置2以及设置在燃料输送装置2下方的点火装置1,燃料输送装置2及点火装置1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燃料输送装置2及点火装置1在中心管4内前后运动,以延长燃料输送装置2和点火装置1使用寿命的推进器3。燃料输送装置2采用油枪或燃气点火枪。
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的侧面开设有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1,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稳定性的内齿形稳焰器17和外齿形稳焰器16;其中,内齿形稳焰器17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的内侧,外齿形稳焰器16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的外侧。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侧面开设有预燃室二次风入口6,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出口设置有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8,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8前端向外扩张有角度。煤粉一次风套筒8的侧面开设有煤粉一次风入口20;煤粉一次风套筒8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内淡外浓型气流的外煤粉浓缩环9;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前端出口处套装有煤粉浓淡分离管10,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外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外淡内浓型气流的内煤粉浓缩环19,内煤粉浓缩环19位于煤粉浓淡分离管10内;外煤粉浓缩环9和煤粉浓淡分离管10将喷入预热室15的煤粉分为中心浓、两侧淡的气流。生物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由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1送入,并在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和中芯管4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预燃室二次风在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和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煤粉在煤粉一次风套筒8和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
本发明的原理:
本发明使用生物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品质燃料燃气作用为预燃燃料,生物质在燃烧室内部分燃烧,为燃烧室提供热量,使燃烧的温度维持在800℃左右。在该温度下生物质发生热解,热解生成的挥发分部分燃烧,部分随煤粉进入炉膛,然后再燃烧。低挥发分低质煤在预燃室内被加热到650~800℃之间,提升了低挥发分低质煤在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
定义生物质输入质量百分比为s%,生物质收到基挥发分含量为低挥发分低质煤的收到基挥发分含量为为了获得较好的脱硝效率,则要求:为了保证预燃室内的低氧环境,要求:
也就是说预热室内总的过剩空气系数λ要小于0.2。
生物质在预燃室内缺氧环境下热解燃烧λ<0.2,大量的炭烟soot会在该缺氧燃烧环境下生成并保存。这些炭烟颗粒soot进入炉膛燃烧前均匀弥散在煤粉颗粒之间,通过合理的组织炉内燃烧,这些炭烟soot可以有效还原煤粉在炉内燃烧新生成的NOx污染物。由于预燃室内空气消耗系数λ<0.2,预热室内的氧气几乎被生物质燃烧消耗尽。因此输送煤粉、炭烟、未燃烧的挥发分等进入炉膛的混合气体中几乎不含有氧气,利于组织煤粉在炉膛内高温低氧燃烧,进一步减少NOx污染物的排放。
本发明可以应用对冲燃烧锅炉旋流燃烧器,也可以应用于切圆燃烧锅炉的直流燃烧器。无论应用于对冲燃烧还是切圆燃烧锅炉,为了获得较好的脱硝效率,主燃区的空气消耗系数λ<1.0,在主燃区的上方设置燃烬区,燃烬去空气消耗系数λ>1.0。
为了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监测燃烧的稳定器,本发明配备有高能点火装置、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和红外火焰监测装置。为了延长油枪和高能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配备推进器。在需要点火时,推进器向前运行把油枪和高能点火器送到点火位置。但点火结束后,推进器向后运行,将油枪和高能点火器收缩回中心管,避免高温冲刷、腐蚀和结焦污染。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稳定性,本发明在生物质燃料的出口设置内外齿形稳焰器;同时,在煤粉气流和生物质气流之间设置预燃室二次风;其次,预燃室二次风出口扩张有一定角度;最后,设置内煤粉浓缩环,当煤粉气流与内浓缩环撞击时,由于惯性作用,煤粉被分离为内淡外浓型气流。为了减少煤粉颗粒冲刷预燃室壁面,设置外煤粉浓缩环。当煤粉气流与内浓缩环撞击时,由于惯性作用,煤粉被分离为外淡内浓型气流。由于设置内外煤粉浓缩环和煤粉浓淡分离管,则煤粉喷入预热室后为中心浓,两侧淡的气流。由于本发明燃烧温度相对较低,预燃室内壳体采用耐热钢材质。为了减少预燃室的散热损失,在预燃室的内外壳体之间填充硅酸铝耐火纤维等高效耐热保温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预燃室二次风通过预燃室二次风入口6送入,预燃室二次风在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和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并进入预燃室15内,对预燃室经行1分钟以上的吹扫。
然后将推进器3向前运行,将高能点火装置1和油枪或燃气点火枪送入指导点火位置。高能点火装置1工作,引燃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将预燃室二次风通过预燃室二次风入口6送入,预燃室二次风在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和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并进入预燃室15内。
由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1送入生物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和中芯管4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待其进入预燃室后,发生热值,并被油枪2形成的火焰引燃。内外齿形稳焰器16、17和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8使生物质燃料稳定燃烧。
待燃烧室温度达到800℃后,由煤粉一次风入口20送入煤粉,煤粉在煤粉一次风套筒8和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由于惯性左右,在通过内煤粉浓缩环19和外煤粉浓缩环9和煤粉浓淡分离管10被分离为中心浓、两层淡的煤粉气流。
煤粉气流进入燃烧室后被预热到650℃~800℃。生物质热解形成的具有NOx还原特性的大量炭烟,由于预热室15内空气消耗系数小于0.2,氧气严重不足,得以保存。未完全燃烧的生物质热解气、具有NOx还原特性的大量炭烟soot和被预热的低挥发分煤粉颗粒形成的混合物,在预燃室的后半段均匀混合,然后送入炉膛燃烧。
待预燃室燃烧稳定后,推进器3动作,将油枪或燃气点火枪和高能点火装置缩回中心管2内,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红外火焰监测装置11通过窥火装置12实时监测燃烧内的火焰状态,当发生灭火时,发出警报,并及时停止生物质燃料和煤粉的输入,重新执行吹扫和点火操作。
未完全燃烧的生物质热解气、具有NOx还原特性的大量炭烟(soot)和被预热的低挥发分煤粉颗粒形成的混合物,送入炉膛燃烧后。尽可能的延长炭烟(soot)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发挥其脱硝能力,因为炭烟(soot)在高氧浓度下的氧化速率远高于其还原NOx的速率。故通过调节二次风22和燃尽风23的比例,使主燃区的空气消耗系数λ<1.0,燃尽区的空气消耗系数λ>1.0。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套燃烧稳定性好、NOx排放低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采用生物质为低温预燃室提供热量,生物质在预燃室内缺氧环境下部分燃烧,生成大量具有NOx还原特性的炭烟(soot),这些炭烟颗粒(soot)进入炉膛燃烧前均匀弥散在煤粉颗粒之间,通过合理的组织炉内燃烧,这些炭烟(soot)可以有效还原煤粉在炉内燃烧新生成的NOx污染物。低挥发分低质煤在预燃室内被预热到650~800℃之间,有效的提升了低挥发分低质煤在炉膛内的着火性能。由于生物质挥发分含量高大于70%,仅有部分挥发分在预燃室燃烧,剩余的挥发分也随煤粉一起喷入炉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低挥发分低质煤的着火性能。由于输送煤粉和生物质的一次风中的氧在预燃室内几乎被完全消耗,因此将煤粉混合物送入炉膛的混合气体中几乎不含氧气,利于组织煤粉在炉膛内高温低氧燃烧,进一步减少NOx污染物的排放。
本发明由点火系统(高能点火器装置,推进器,油枪或点火气枪)、中芯管、生物质一次风套筒、预燃室二次风套筒、煤粉一次风套筒、内外煤粉浓缩环、内外齿形稳焰器、红外火焰监测装置、预燃室等构成。本发明可以应用对冲燃烧锅炉旋流燃烧器,也可以应用于切圆燃烧锅炉的直流燃烧器。无论应用于对冲燃烧还是切圆燃烧锅炉,为了获得较好的脱硝效率,主燃区的空气消耗系数λ<1.0,在主燃区的上方设置燃烬区,燃烬去空气消耗系数λ>1.0。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锅炉二次风入口(22),其特征在于:锅炉二次风入口(22)上连接有由预燃室内壳体(14)围成的预燃室(15),预燃室内壳体(14)上套有底部开口的预燃室外壳体(13);预燃室(15)的入口处由内至外依次套装有中心管(4)、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以及煤粉一次风套筒(8);点火系统由中心管(4)的末端伸入;预燃室(15)上还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燃烧内的火焰状态的红外火焰检测装置(11)和窥火装置(12);
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的侧面开设有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1),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侧面开设有预燃室二次风入口(6),煤粉一次风套筒(8)的侧面开设有煤粉一次风入口(20);生物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由生物质一次风入口(21)送入,并在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和中芯管(4)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预燃室二次风在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和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之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煤粉在煤粉一次风套筒(8)和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间的环形通道内流动;
所述的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稳定性的内齿形稳焰器(17)和外齿形稳焰器(16);其中,内齿形稳焰器(17)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的内侧,外齿形稳焰器(16)设置于生物质一次风套筒(5)前端出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系统包括燃料输送装置(2)以及设置在燃料输送装置(2)下方的点火装置(1),燃料输送装置(2)及点火装置(1)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燃料输送装置(2)及点火装置(1)在中心管(4)内前后运动,以延长燃料输送装置(2)和点火装置(1)使用寿命的推进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输送装置(2)采用油枪或燃气点火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出口设置有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8),预燃室二次风扩口(18)前端向外扩张有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一次风套筒(8)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内淡外浓型气流的外煤粉浓缩环(9);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的前端出口处套装有煤粉浓淡分离管(10),预燃室二次风套筒(7)外壁上设置有将煤粉被分离为外淡内浓型气流的内煤粉浓缩环(19),内煤粉浓缩环(19)位于煤粉浓淡分离管(10)内;外煤粉浓缩环(9)和煤粉浓淡分离管(10)将喷入预热室(15)的煤粉分为中心浓、两侧淡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燃室内壳体(14)采用减少预燃室(15)散热损失的耐热钢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燃室内壳体(14)和预燃室外壳体(13)之间填充有硅酸铝耐火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二次风入口(22)的上方设置燃尽风入口(23),二次风入口(22)和燃尽风入口(23)对应的锅炉内形成主燃区域和燃尽区域;燃尽区域位于助燃区域的上方。
CN201410554792.7A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Active CN104315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4792.7A CN10431550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4792.7A CN10431550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5502A CN104315502A (zh) 2015-01-28
CN104315502B true CN104315502B (zh) 2016-06-08

Family

ID=5237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4792.7A Active CN10431550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55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2588B (zh) * 2016-07-14 2018-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抽高温烟气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CN107355776B (zh) * 2017-07-13 2019-06-18 武汉华喻燃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超低NOx排放的煤粉锅炉燃烧系统、方法及应用
CN107504480A (zh) * 2017-09-21 2017-12-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装置的工业煤粉锅炉
CN108413382B (zh) * 2018-05-10 2024-03-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生物质和天然气单独燃烧或混合燃烧的燃烧器
CN108397774B (zh) * 2018-05-10 2024-05-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天然气和煤粉单独燃烧或混烧的燃烧器
CN108662585B (zh) * 2018-07-06 2024-05-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负荷稳燃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其燃烧器
CN108934661B (zh) * 2018-07-11 2020-06-16 余笑眉 一种利用飞机治理酸雨的装置
CN113048472A (zh) * 2021-04-13 2021-06-29 山西文龙中美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锅炉调峰的气油共用引燃煤粉稳燃器和稳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8140C (zh) * 2003-06-23 2005-09-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
JP4296415B2 (ja) * 2004-03-18 2009-07-15 株式会社Ihi ボイラ装置
DE102006053337B4 (de) * 2006-11-10 2008-08-07 Rwe Power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Mitverbrennung von Biomassen und/oder organischen Abfällen als Sekundärbrennstoff in einer Kohlenstaubfeuerung
CN100503013C (zh) * 2007-04-27 2009-06-24 南京师范大学 利用生物质再燃联合脱除燃煤烟气中SO2、NOx和Hg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80921B (zh) * 2008-04-25 2010-10-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煤粉周向浓缩分区驻涡的旋流燃烧器
CN103104914B (zh) * 2011-11-11 2015-04-22 福建正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燃气燃烧器
JP5897364B2 (ja) * 2012-03-21 2016-03-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微粉炭バイオマス混焼バーナ
CN103836621B (zh) * 2012-11-21 2016-08-03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燃烧的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CN203533547U (zh) * 2013-07-05 2014-04-09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机械式微油气化燃烧器
CN103697469B (zh) * 2013-11-20 2015-10-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煤粉火焰预热低NOx燃烧器系统
CN204187609U (zh) * 2014-10-17 2015-03-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5502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5502B (zh)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CN105020700B (zh) 一种层燃锅炉组合脱硝装置与方法
CN102777898B (zh) 一种生物液体燃料专用气化燃烧器及燃烧方法
CN108151008A (zh) 一种高温烟气预热半焦的电站锅炉低NOx混燃系统和方法
CN106287667A (zh) 一种设有SOFA的高温烟气回流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CN104501145A (zh) 一种自预热及煤粉分段燃烧的低NOx燃烧装置及方法
CN107289444B (zh) 一种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和褐煤低NOx掺烧的系统及方法
CN109990267A (zh) 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燃料掺烧生物质的低NOx燃烧系统
CN101936525A (zh) 工业锅炉低NOx旋流煤粉燃烧装置
CN204187609U (zh) 一种生物质低温预燃低挥发分低质煤低NOx燃烧装置
CN107575859A (zh) 一种电站燃煤锅炉的加氧点火燃烧器及其点火稳燃方法
CN109931597B (zh) 一种燃料分级气化及低nox燃烧锅炉
CN108317510A (zh) 一种远距离燃尽风二级旋流宽调节比低NOx燃烧器
CN207455575U (zh) 一种电站燃煤锅炉的加氧点火燃烧器
CN208154470U (zh) 一种远距离燃尽风二级旋流宽调节比低NOx燃烧器
CN204420998U (zh) 一种自预热及煤粉分段燃烧的低NOx燃烧装置
CN101446412B (zh) 煤粉燃烧器
CN105423294B (zh) 一种用于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偏置的旋流煤粉燃烧器
CN206831570U (zh) 一种同时降低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高效燃煤采暖炉
CN206130963U (zh) 设有SOFA的高温烟气回流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CN110887037B (zh) 一种加强煤粉气化的低氮燃烧装置
CN110848667B (zh) 一种低热值含氮燃气燃烧系统及方法
CN105972588B (zh) 一种抽高温烟气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CN205860002U (zh) 抽高温烟气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CN109539244B (zh) 一种四墙切圆多层布置式煤粉预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