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1145B -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01145B CN104301145B CN201410556969.7A CN201410556969A CN104301145B CN 104301145 B CN104301145 B CN 104301145B CN 201410556969 A CN201410556969 A CN 201410556969A CN 104301145 B CN104301145 B CN 1043011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ntrol
- bus
- serial ports
- interface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基于本发明,通过针对主控板的控制串口执行的切换导通,不但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与本板CPU之间通过板内串口总线相互导通、以供主控板使用本板的控制串口,而且,还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被导通至接口板、以供接口板使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因此,网络设备中的接口板能够复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以满足接口板使用控制串口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网络设备、以及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中通常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其中,主控板具有外接的控制串口(CONSOLE),用于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接口板往往也需要使用控制串口,例如对接口板的CPU进行启动调试或故障修复等,但接口板不具有外接的控制串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以及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
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在本板CPU和控制串口之间;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间访问总线与接口板连接;
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可选地,主控板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其中,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晋升为主用主控板时被使能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可选地,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一步通过逻辑总线与本板CPU连接、并由本板CPU通过逻辑总线配置该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可选地,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可选地,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使能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在检测到接口板故障事件时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一步检测接口板是否发生故障,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时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并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恢复后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可选地,接口板具有CPU和第二控制逻辑装置;第二控制逻辑装置与本板CPU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第二控制逻辑装置连接板间访问总线;以及,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识别并传输属于本板的数据。
可选地,接口板为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串口总线。
可选地,接口板多于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时分复用总线,其中,时分复用总线的传输速率高于板内串口总线,并且,属于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该接口板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
可选地,板间访问总线中具有故障信号线,其中: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发生故障时通过故障信号线向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以触发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故障恢复后将停止通过故障信号线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以触发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回与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该网络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主控板与接口板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并且,主控板与接口板之间通过板间访问总线相连;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包括:
将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可选地,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由主控板的CPU依据外部输入命令控制所述切换导通。
可选地,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由发生故障的接口板触发所述切换导通。
可选地,接口板为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串口总线。
可选地,板间访问总线为时分复用总线,其中,时分复用总线的传输速率高于板内串口总线,并且,属于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该接口板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
由此可见,基于本发明,通过针对主控板的控制串口执行的切换导通,不但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与本板CPU之间通过板内串口总线相互导通、以供主控板使用本板的控制串口,而且,还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被导通至接口板、以供接口板使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因此,网络设备中的接口板能够复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以满足接口板使用控制串口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切换方式的实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示出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示出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图9中示出的板间访问总线的时序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示出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示出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示出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的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其中:
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在本板CPU和控制串口之间;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间访问总线与接口板连接;其中,所述的板间访问总线独立于主控板与接口板之间正常交互数据的数据总线;
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基于上述结构,由于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从而,通过针对主控板的控制串口执行的切换导通,不但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与本板CPU之间通过板内串口总线相互导通、以供主控板使用本板的控制串口,而且,还能够使主控板的控制串口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被导通至接口板、以供接口板使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进而,网络设备中的接口板能够复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以满足接口板使用控制串口的需求。
上述结构中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所执行的切换导通,可以采用由主控板的CPU予以控制、或由接口板予以控制。
请参见图1并同时结合图2a和图2b,主控板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接口,该配置接口能够接收输入的外部命令。相应地,主控板的CPU依据从配置接口接收到的外部命令执行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以将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配置为由主控板的CPU控制切换、或由接口板控制切换导通。其中,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进一步通过逻辑总线与本板CPU连接、并由本板CPU通过逻辑总线配置该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对于如图2a所示的由主控板的CPU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所执行的切换的情况,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向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对于如图2b所示的由接口板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所执行的切换的情况,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使能(enable)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检测到接口板的故障事件(包括故障发生和故障恢复)时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其中,以接口板发生故障作为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执行切换的条件,是因为接口板往往在发生故障时需要使用控制串口。具体说,板间访问总线中除了接收信号线和发送信号线之外,还可以包括故障信号线;相应地,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一步通过故障信号线检测接口板是否发生故障;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时,例如,接口板通过故障信号线通告本板故障,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恢复后,例如,接口板停止通过故障信号线的通告,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请再参见图3,图1中示出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主控板的CPU,并接收主控板的CPU对第一逻辑装置的配置,其中,该配置包括主控板的CPU发送的用于控制切换导通的控制指令、或主控板的CPU发送的使能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由接口板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连接接口板,用于实现第一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上的报文的收发传输;
控制串口切换开关,其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主控板的CPU和主控板的控制串口,并依据软件访问接口或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的控制,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和主控板的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连接在控制串口开关和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之间。
在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一块主控板、且该主控板具有一个控制串口为例,但并不表示网络设备中的主控板和控制串口的数量都被限制为一个,即,网络设备可以具有以主备方式冗余备份的多于一块主控板、并且主控板可以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
请参见图4,以网络设备具有两块主控板为例,其中一块为主用主控板、另一块为备用主控板,并且,两块主控板中的每一块都具有与图1中示出的主控板相同的结构、每块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具有与图3相同的结构。
其中,主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按照前文所述的方式将本板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还可以接受本板CPU的配置、并由此采用CPU控制切换或接口板触发切换的控制方式;而备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则将本板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保持为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而不执行切换,并且,备用主控板的CPU不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行配置。
也就是说,可以将图1中示出的主控板理解为主用主控板,若主控板的数量多于一块,则可以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控制逻辑装置不执行切换的备用主控板。
请参见图5,仍以网络设备包括以主备方式冗余备份的两块主控板为例,其中,每块主控板的控制串口都多于一个,此时,主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针对本板的每个控制串口执行前文所述的切换导通,备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则可以保持本板的每个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并且,对于每个控制串口的切换导通,可以采用如图2a所示的由主控板的CPU控制的方式、或采用如图2b所示的由接口板触发控制的方式。
相应地,请在参见图5的同时结合图6,对于具有如图5所示结构的网络设备来说,其主控板具有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本板CPU,并接收CPU对第一逻辑装置的配置,其中,该配置包括CPU发送的用于控制切换导通的控制指令、以及CPU发送的使能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由接口板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连接接口板,用于实现在板间访问总线上的报文的收发传输;
与本板的各控制串口一一对应的控制串口切换开关,其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本板CPU和一个对应的控制串口,并依据软件访问接口或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的控制,将该对应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连接在各控制串口开关和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之间。
以上涉及对网络设备的主控板的改进,为了便于接口板能够更好地适应对主控板的上述改进,接口板中可以具有与第一逻辑控制装置对应交互的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均以网络设备具有以主备方式冗余备份的两块主控板为例,但其中的备用主控板可以被省略。
请参见图7,网络设备包括以主备方式冗余备份的两块主控板,并且,网络设备还包括接口板,其中:
接口板具有CPU和第二控制逻辑装置;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与本板CPU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连接板间访问总线;其中,图7中示出的网络设备包括一块接口板,相应地,板间访问总线可以选用串口总线;
以及,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识别并传输属于本板的数据。
基于如图7所示的结构,当主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主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接口板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即可在板间访问总线识别并传输属于本板的数据,以实现接口板对主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的使用。
对于主用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选用接口板触发的方式控制切换导通的情况,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在本板发生故障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中的故障信号线通告主用主控板,以使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本板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第二控制逻辑装置还可以在本板故障恢复后,停止通过故障信号线的通告,以使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其中,板间串口总线除了必要的接收信号线和发送信号线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故障信号线,以支持接口板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通告接口板的故障事件。
图7中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选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并选用串口总线控制器作为图3中示出的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
请参见图8,图7中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接口板的CPU,并从接口板的CPU感知本板的故障事件;
串口总线控制器,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即板间串口总线)连接主控板(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并接收软件访问接口通告的接口板故障事件,用于实现第二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即板间串口总线)的收发传输、并依据故障事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即板间串口总线)触发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的切换导通;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连接在板间访问总线(即板间串口总线)控制器与接口板的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之间。
在上述的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中,是以主用主控板具有一个控制串口、并且网络设备包括一块接口板为例,但并不表示主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的数量、以及网络设备中的接口板的数量均被限制为一个,即,主用主控板可以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网络设备可以具有多于一块接口板。
其中,对于主用主控板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的情况,接口板访问每个控制串口的原理都可以与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中的接口板访问控制串口的原理相同。此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选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并选用串口总线控制器作为图5中示出的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而第二逻辑控制装置仍可以采用图8中示出的结构。
而对于网络设备具有多于一块接口板的情况,则通过以下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见图9,网络设备包括以主备方式冗余备份的两块主控板,而且,网络设备还具有多于一块接口板,其中,每块接口板都可以具有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在图9中,板间访问总线可以选用时分复用总线,使各接口板的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复用板间访问总线实现各接口板对主控板的控制串口的访问。相应地,第一逻辑控制装置和第二逻辑控制装置进一步执行板内串口总线与时分复用总线之间的转换。
其中,时分复用总线的传输速率可以高于控制串口及板内串口总线的传输速率,例如,可以是控制串口及板内串口总线的传输速率的2N倍,N为接口板的总数。
相应地,为了使主用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能够从时分复用总线区分出不同的接口板,属于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该接口板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其中,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与各接口板的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可以预先约定各接口板的时隙排列顺序。
请参见图10,时分复用总线包括时钟信号线、帧同步信号线、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其中,主用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在帧同步信号线产生帧起始标志(例如电平跳变),以触发一个时分复用帧的开始;相应地,以包含接口板1和接口板2这两块接口板为例,接口板1和接口板2的第二控制逻辑在从帧同步信号线识别出帧起始标志之后,依据时钟信号线产生的时钟信号确定当前的时分复用帧中属于本板的时隙,例如,在图10中,以帧起始标志之后的第1-8个时钟周期为接口板1对应的时隙、第9-16个时钟周期为接口板2对应的时隙。从而,在每一个时分复用帧内,接口板1和2都能够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时隙内通过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传输数据。
请再参见图11,基于图10所示的时序原理,对于需要由接口板触发第一逻辑控制装置在主用主控板执行切换导通的情况,板间访问总线除了时钟信号线、帧同步信号线、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之外,可以进一步包括故障信号线。相应地,接口板1和接口板2的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可以分别在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板间访问总线的故障信号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当接口板1和接口板2分别通过主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与外部交互实现故障恢复后,接口板1和接口板2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停止在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故障信号线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其中,在故障信号线通告故障事件可以通过在故障信号线形成预定的电平状态来实现,当停止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时,故障信号线的电平状态即可恢复为表示无接口板故障的缺省状态。
请参见图12,在如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中,接口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主控板的CPU,并接收主控板的CPU对第一逻辑装置的配置,其中,该配置包括主控板的CPU发送的用于控制切换导通的控制指令、或主控板的CPU发送的使能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由接口板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其通过时分复用总线连接接口板,用于实现第一逻辑装置在时分复用总线的收发传输;其中,该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所实现的第一逻辑装置在时分复用总线的收发传输,包括前文所述的在时分复用总线的帧同步信号线产生帧起始标志;
虚拟串口,其通过总线转换器连接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
控制串口切换开关,其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主控板的CPU和主控板的控制串口,并依据软件访问接口或板间访问总线控制器的控制,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虚拟串口和主控板的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位于控制串口开关和虚拟串口之间。
请参见图13,在如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中,接口板的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接口板的CPU,从接口板的CPU感知本板的故障事件;
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其通过时分复用总线连接主控板(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并接收软件访问接口通告的故障事件,用于在对应的时隙内实现第二逻辑装置在时分复用总线的收发传输、并依据故障事件通过时分复用总线触发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的切换导通;其中,该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所实现的第二逻辑装置在时分复用总线的收发传输,包括前文所述的在时分复用总线的帧同步信号线识别帧起始标志、并依据时钟信号识别本板对应的时隙;
虚拟串口,其通过总线转换器连接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连接在虚拟串口与接口板的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之间。
在上述的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中,是以主用主控板具有一个控制串口为例,但如前文所述,网络设备的主用主控板可以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如图14所示。
对于如图14所示的主用主控板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的情况,多于一块接口板访问每个控制串口的原理都可以与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中的多于一块接口板访问控制串口的原理相同。并且,图14中示出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可以通过在图1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如图6所示的多控制串口开关来实现。
另外,虽然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接口板不具有外接的控制串口,但可以在接口板形成控制串口插座,以允许接口板在网络设备调试阶段外接控制串口,从而提高调试效率。
请参见图15,在图9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网络设备的接口板可以进一步具有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第二控制逻辑装置的控制串口插座,相应地,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将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控制串口插座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例如,在网络设备的调试阶段将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控制串口插座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在网络设备正常运行时将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
请在参见图15的同时结合图16,图15中示出的第二逻辑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软件访问接口,其通过逻辑总线连接接口板的CPU,从接口板的CPU感知本板的故障事件,或者,只从接口板的CPU感知本板的故障事件;另外,软件访问接口还从CPU接收用于控制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时分复用总线和控制串口插座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的控制指令;
时分复用控制器,其通过板间访问总线连接主控板(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并接收软件访问接口通告的故障事件,用于在对应的时隙内实现第二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的收发传输、并依据故障事件通过时分复用总线触发主控板的第一逻辑控制装置的切换导通;
虚拟串口,其通过总线转换器连接时分复用总线控制器;
串口插座切换开关,其依据来自软件访问接口的控制指令执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虚拟串口和控制串口插座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之间的切换导通;
控制串口发送器和控制串口接收器,连接在虚拟串口与串口插座切换开关之间。
以上是对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详细说明。除了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之外,还有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应用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的网络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主控板与接口板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并且,主控板与接口板之间通过板间访问总线相连;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包括:
将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
对于主控板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情况,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可以应用在主用主控板,即,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可以在主用主控板执行所述的切换导通。并且,应用该控制串口控制方法的主控板具有多于一个控制串口的情况,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可以针对每个控制串口执行所述的切换导通。
该控制串口控制方法所执行的切换导通,可以由主控板的CPU依据外部输入命令控制,或者也可以由发生故障的接口板触发控制。
请参见图17a,当由主控板的CPU依据外部输入命令控制切换导通时,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可以包括:
S1711,主控板的CPU使能本板的配置接口。
S1712,主控板的CPU从本板的配置接口接收表示将控制串口切换给接口板使用的外部输入命令。
S1713,主控板的CPU依据该外部输入命令,控制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
S1714,主控板的CPU从本板的配置接口接收表示将控制串口切回主控板使用的外部输入命令。
S1715,主控板的CPU依据该外部输入命令,控制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请参见图17b,当由发生故障的接口板触发控制控制切换导通时,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可以包括:
S1721,主控板的CPU使能本板的配置接口。
S1722,主控板的CPU从本板的配置接口接收表示使能接口板触发切换的外部输入命令。
S1723,主控板的CPU依据该外部输入命令,在主控板主控板使能对接口板的故障事件的响应触发。
S1724,在主控板循环检测是否有接口板发生故障。
S1725,若检测到有接口板发生故障,则将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
S1726,若未检测到发生故障的接口板,则将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与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其中,对于有接口板发生故障、并通过使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而恢复的情况,可以顺序执行上述流程中的S1724(判断有接口板发生故障)、S1725(返回S1724继续检测)、S1724(判断无发生故障的接口板)、S1726(返回S1724继续检测)。
另外,对于接口板为一块的情况,板间访问总线可以选用串口总线;而对于接口板多于一块的情况,板间访问总线可以选用时分复用总线,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
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在本板CPU和控制串口之间;
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过板间访问总线与接口板连接;
以及,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以支持接口板复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主控板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其中,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晋升为主用主控板时被使能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一步通过逻辑总线与本板CPU连接、并由本板CPU通过逻辑总线配置该第一控制逻辑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逻辑装置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主控板的CPU对本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的配置包括使能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在检测到接口板故障事件时触发执行所述切换导通;
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进一步检测接口板,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时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并当检测到接口板故障恢复后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本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接口板具有CPU和第二控制逻辑装置;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与本板CPU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连接板间访问总线;
以及,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板间访问总线识别并传输属于本板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接口板为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串口总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接口板多于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时分复用总线,其中,时分复用总线的传输速率高于板内串口总线,并且,属于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该接口板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板间访问总线中具有故障信号线,其中: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发生故障时通过故障信号线向第一控制逻辑装置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以触发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为与板间访问总线导通;
第二控制逻辑装置在本板故障恢复后将停止通过故障信号线通告接口板故障事件,以触发主控板的第一控制逻辑装置将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回与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导通。
10.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具有CPU、控制串口,主控板与接口板通过板内串口总线连接,并且,主控板与接口板之间通过板间访问总线相连;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包括:
将主控板的控制串口侧的板内串口总线择一地与板间访问总线和主控板CPU侧的板内串口总线切换导通,以支持接口板复用主控板的控制串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由主控板的CPU依据外部输入命令控制所述切换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串口配置方法由发生故障的接口板触发所述切换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口板为一块,板间访问总线为串口总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板间访问总线为时分复用总线,其中,时分复用总线的传输速率高于板内串口总线,并且,属于每块接口板的数据在该接口板对应的时隙内通过时分复用总线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56969.7A CN104301145B (zh) | 2014-10-20 | 2014-10-20 |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56969.7A CN104301145B (zh) | 2014-10-20 | 2014-10-20 |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1145A CN104301145A (zh) | 2015-01-21 |
CN104301145B true CN104301145B (zh) | 2018-03-23 |
Family
ID=5232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56969.7A Active CN104301145B (zh) | 2014-10-20 | 2014-10-20 |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011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9754B (zh) * | 2015-05-29 | 2018-05-1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以及用于网络设备交互的方法 |
CN106487721B (zh) * | 2015-08-25 | 2019-10-08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和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报文转发方法 |
CN108009113B (zh) * | 2017-11-28 | 2020-10-09 |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主控系统中调试串口的实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69947A1 (en) * | 2001-10-05 | 2003-04-10 | Lipinski Gregory J.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det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
CN1909559B (zh) * | 2006-08-30 | 2010-04-1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快速外围组件互连的接口板及其切换主控板的方法 |
CN101197651B (zh) * | 2007-12-19 | 2012-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板间通信的方法、设备、主控板和接口板 |
CN101488844B (zh) * | 2009-02-23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间通信链路切换控制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一种接口板 |
CN101860439A (zh) * | 2010-04-16 | 2010-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接口板、通信设备以及配置接口板的方法 |
-
2014
- 2014-10-20 CN CN201410556969.7A patent/CN10430114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1145A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4339273B2 (en) | B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bus system | |
CN103401696A (zh) | 一种工业设备中的双网络冗余通讯系统及通讯方法 | |
CN107634855A (zh) |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双机热备方法 | |
CN208126373U (zh) | 一种iic故障的检测响应电路和iic总线系统 | |
CN107255918A (zh) | 一种远程控制计算机热备冗余自动切换控制方法 | |
CN105323080B (zh) | 一种链路备份、电源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301145B (zh) | 网络设备及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串口配置方法 | |
CN110488597A (zh) | 机车主处理单元双冗余控制方法 | |
CN105099825B (zh) | 一种外置Bypass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202617154U (zh) | 一种列车通讯系统 | |
CN102611600A (zh) | 一种can网络系统的短路位置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4503947B (zh) | 多路服务器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
CN103605303A (zh) | 一种带冗余检测的注塑机数字io转接线盒 | |
CN112822039B (zh) | 双机热备系统主备模式切换的方法 | |
CN114594672A (zh) | 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472746B (zh) | 双主控设备及双主控设备的冗余控制方法 | |
CN203097556U (zh) | 一种站台边门控制器 | |
KR101846222B1 (ko) | 이중화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
CN106814643B (zh) | 一种双机热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00997525Y (zh) | 一种实现旁路保护的设备 | |
KR101344393B1 (ko) | 링 구조를 갖는 필드버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206908614U (zh) |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 |
CN102638369A (zh) | 一种主备倒换的仲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3555871B1 (en) | Fire-prevention control unit | |
CN104506364A (zh) | 一种主从备份切换方法、主控卡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