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7235B - 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77235B CN104277235B CN201410301256.6A CN201410301256A CN104277235B CN 104277235 B CN104277235 B CN 104277235B CN 201410301256 A CN201410301256 A CN 201410301256A CN 104277235 B CN104277235 B CN 1042772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element
- foam
- trim cover
- blowing agent
- fac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7—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upholstery or upholstery sp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3—Foamed or expanded material enca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Molding Of Porous Art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所述泡沫产品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注入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和在装饰罩元件中将液体发泡剂固化成软质泡沫衬料。在这种泡沫产品中,能够浸渍液体发泡剂的材料附接到装饰罩元件的向内表面。能够浸渍液体发泡剂的这种材料在发泡处理期间浸渍所形成的软质衬料并且与所述软质衬料相结合,并且所述材料与软质泡沫衬料相比硬度更大,足以承受软质泡沫衬料在装饰罩元件内的收缩。防浸渍薄膜或者防浸渍薄膜和软质聚氨酯开孔泡沫层的组合体可以附接到上述材料的向内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装饰罩元件形成为一体的泡沫产品,其中,这种泡沫产品是关于车辆座椅的泡沫产品,所述关于车辆座椅的泡沫产品包括例如汽车座椅、用于与车辆座椅一起使用的头枕和用于与车辆座椅一起使用的扶手。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通过包含以下步骤的发泡处理所形成的这种泡沫产品:将二氧化碳(CO2)混入到液体发泡剂中,所述液体发泡剂是用于形成具有柔软性质的聚氨酯泡沫(例如,软质泡沫衬料)的基本原料;将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注入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和固化这种液体发泡剂,以形成以结合成一体的方式填充在装饰罩元件中的大块软质泡沫衬料。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发泡处理,所述发泡处理包含以下步骤:将二氧化碳混合到液体发泡剂中,所述液体发泡剂包含作为其成分之一的聚氨酯;和致使这种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膨胀成期望尺寸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或者泡沫衬料,这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No.2000-230066(JP2000-230066A)中公开。一些座椅制造商利用这种发泡技术来形成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举例说明来说,可以形成头枕,在这种情况中,用于形成头枕的二氧化碳发泡处理需要进行下述步骤:提供具有柔软性质的液体聚氨酯材料作为液体发泡剂,将液体发泡剂注入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所述装饰罩元件以符合头枕的轮廓的形状形成,在此之后,将二氧化碳混合到液体发泡剂中并且固化其混合物,使得形成大块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衬料,并且将所述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衬料以结合成一体的方式填充在装饰罩元件中。
用于形成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软质泡沫产品的上述发泡处理基于已知的使用二氧化碳的低密度发泡技术,所述使用二氧化碳的低密度发泡技术包含:致使二氧化碳在液体发泡剂中起泡膨胀,从而迫使在装饰罩组件内的大块泡沫衬料(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体)中产生的多个小孔洞中的每一个小孔洞的体积增大,由此获得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低密度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体(即,低密度泡沫衬料)。然而,根据这种处理,当迫使多个小孔洞中的每一个小孔洞的体积增加时,所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树脂结构也被迫伸展和膨胀,这不利地降低了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自身的强度。如所知的那样,在发泡处理期间,正在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体变得膨胀至最大程度,继而在其固化的同时收缩成最终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体的减小尺寸。因此,在这种低密度发泡处理期间,由于上述其减小的树脂强度,所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以对应于树脂强度减小的程度自发收缩成小尺寸。其结果是,在装饰罩元件的表面中形成多个具有负面作用的褶痕和褶皱。换言之,具有负面作用的褶痕和褶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所形成的头枕的外表面上。
在这种传统的泡沫产品中,所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膨胀到最大程度并且继而收缩成对应于如上所述的强度减小的小尺寸的事实引发了这样的问题,即,在装饰罩元件与位于装饰罩元件下方的所形成的泡沫衬料之间局部地形成多个空间或者非接触点,从而导致在装饰罩元件中产生松弛或者变松的区域,结果,在装饰罩元件的外表面中不期望地出现了多个褶痕或者褶皱。这有损于所形成的产品(在这个情况中为头枕)的外部美学外观。该现有技术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由于上述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收缩性,难以在装饰罩元件内精确地形成预设尺寸的泡沫衬料。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所述泡沫产品保持其原始外形而没有在装饰罩元件的表面中产生任何褶痕和褶皱,与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膨胀到最大程度并且继而在固化相应的混合有的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的步骤时收缩成小尺寸无关。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所述泡沫产品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二氧化碳混合到液体发泡剂中,所述液体发泡剂是用于形成具有柔软性质的聚氨酯泡沫的基本原料;将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注入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以及将液体发泡剂固化成软质泡沫衬料,所述软质泡沫衬料以结合成一体的方式填充到装饰罩元件中,其中,装饰罩元件具有面向装饰罩元件内部的向内表面。
泡沫产品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所述装饰罩元件包括能够浸渍有液体发泡剂的材料,
其中,材料牢固地附接到装饰罩元件的向内表面,
其中,材料与软质泡沫衬料进行浸渍并且结合,并且
其中,材料与软质泡沫衬料相比硬度更大。
因此,在将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固化成装饰罩元件内的大块软质泡沫衬料的步骤期间,液体发泡剂被固化且膨胀到二氧化碳起泡膨胀的最大程度,所述液体发泡剂碰触固定在装饰罩元件的向内表面上的上述材料,这导致材料浸渍了固化的液体发泡剂的一部分并且与其结合在一起。结果,上述材料和所形成的软质泡沫衬料在浸渍区域处彼此牢固地结合成一体。在发泡处理期间,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被固化且膨胀至最大程度,从而成为最大的大块泡沫衬料,但是随后,这种泡沫衬料收缩成相对小的主体。然而,因为上述材料的硬度大于软质泡沫衬料的硬度并且已经浸渍所述软质泡沫衬料且与所述软质泡沫衬料结合,所以这种材料的高硬度性质抵抗软质泡沫衬料的收缩,使得由此阻止装饰罩元件松弛和变形,进一步完全防止在材料和泡沫衬料之间产生空间或者非接触区域,由此所形成的泡沫产品的总体外形保持其预定的原始形状。这保证避免在装饰罩元件的表面中出现任何褶痕和褶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模式,上述材料可以包括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在这个示例中,这种填塞物浸渍并且结合固化的液体发泡剂或者泡沫衬料,从而即使在泡沫衬料收缩的处理中也有效地保持泡沫产品的原始外形。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模式,防浸渍薄膜可以牢固地附接到上述材料的向内表面。这种模式在发泡处理期间防止这种材料浸渍有液体发泡剂,使得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的外表面侧保持处于适当的柔软和弹性状态中,这使得能够向用户提供舒适的缓冲触感。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模式,上述材料可以包括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并且防浸渍薄膜和软质聚氨酯开孔泡沫层可以牢固地附接到这种填塞物的向内表面。在这种模式中,这些填塞物、薄膜和泡沫层使得位于装饰罩元件下方的软质弹性层的厚度增加,使得在装饰罩元件侧面上产生了改善的缓冲效果和柔软性,从而向用户提供了舒适的触感。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阅读下文的描述,其它多种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的一种示例性模式的头枕的截面图;
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头枕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与图2类似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其示出了头枕的主要部分的第二可替代模式;和
图4是与图2类似的放大的局部截面图,其示出了头枕的主要部分的第三可替代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涉及与车辆或者车辆座椅领域中的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通常,在下文中,作为这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的一种示例性模式,将就与车辆座椅一起使用的头枕进行描述。
图1中示出的头枕包括:装饰罩元件1;泡沫填塞物2,所述泡沫填塞物2具有高硬度且结合到装饰罩元件1的向内表面1d;由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制成的泡沫衬料3;和头枕撑杆4。通过将若干不同的装饰罩部分彼此缝制在一起而使得装饰罩元件1形成为符合头枕的预定形状的三维形状。就图1而言,装饰罩元件1被描绘成具有:定位在头枕后方的后装饰罩部分1a;定位在头枕底侧的底部装饰罩部分1b;和定位在头枕前方的前装饰罩部分1c。如图所示,将这些后装饰罩部分1a、底装饰罩部分1b和前装饰罩部分1c彼此缝制在一起,由此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装饰罩元件1呈现出预定的三维形状。与此相关地,尽管没有示出,但是装饰罩元件1具有一对侧向装饰罩部分,所述侧向装饰罩部分与三个装饰罩部分1a、1b和1c缝制在一起,其中,这一对侧向装饰罩部分分别定位在头枕的左侧和右侧。其它垫部分5固定地附接到用户头部将接触的前装饰罩部分1c的整个表面上,使得向用户头部提供了改善的缓冲舒适感。
根据本发明,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具有高硬度的泡沫填塞物2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元件。换言之,通常来说,在本发明中均使用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无论其是由泡沫材料或者其它适当的弹性材料制成。由此这样的措辞“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被定义为具有适当硬度而且具有某一弹性的填塞物,其硬度大于泡沫衬料3的硬度而且硬度和刚性足以在稍后所述的发泡处理期间抵抗泡沫衬料3的收缩。因此,填塞物本身并不因泡沫衬料3收缩而变形。因此该定义用于说明具有高硬度的泡沫填塞物2。
现在,结合图1,参照示出了头枕的第一模式的图2,其中,具有高硬度的泡沫填塞物2(下文中为“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如由适当的粘合剂牢固地结合到后装饰罩部分1a的向内表面、底装饰罩部分1b的向内表面和前装饰罩部分1c的向内表面,其中,这些装饰罩部分1a、1b和1c中的每一个的“向内表面”均面向装饰罩元件1的内部。在此应当注意的是,诸如可以通过诸如加压结合或者热结合的其它方式适当地将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结合到装饰罩部分1a、1b和1c。尽管没有示出,但是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也结合到上述一对右侧装饰罩部分和左侧装饰罩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向内表面。后装饰罩部分1a、底装饰罩部分1b和前装饰罩部分1c的所有向内表面以及两个侧向装饰罩部分的向内表面构成了装饰罩元件1的整个向内表面。就这一点而言,在附图中用附图标记1d总体表示装饰罩元件1的整个向内表面。
由此将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结合到装饰罩元件1的整个内表面的目的是防止装饰罩元件1在发泡处理期间因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或者泡沫衬料3在其最大化膨胀之后收缩而变形。在应用于本文的前述定义的范围内,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的厚度为大约0.5mm至5mm,并且由可浸渍有液体发泡剂(包括液体聚氨酯材料)的硬或者高密度泡沫材料制成。
如本领域中的通常做法,将上述构造的装饰罩元件1放置在适当的发泡模具设备中,并且将液体发泡剂(用于形成具有柔软性质的聚氨酯泡沫的基本材料)注入到装饰罩元件1的内部。此后,将二氧化碳混入到这种液体发泡剂中,随后是使得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在装饰罩元件1中固化成大块软质泡沫衬料3。此时,液体发泡剂固化且膨胀到在二氧化碳起泡膨胀的最大程度,所述液体发泡剂碰触固定在装饰罩元件1的向内表面1d上的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这导致正在固化的液体发泡剂的一部分浸渍填塞物2并且最终与填塞物相结合。参照图2,通过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中的密集黑点区域实现这种浸渍和结合。结果,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和所形成的泡沫衬料3在由图2中密集黑点区域表示的浸渍区域处牢固地相互结合成一体。就这一点而言,在发泡处理期间,其中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发泡剂被固化且膨胀至最大程度,从而成为最大的大块泡沫衬料3,但是随后,这种泡沫衬料3由于二氧化碳从其中逸出而收缩成相对小的主体。然而,如上所述,硬度高于软质泡沫衬料3的高硬度泡沫填塞物3已经浸渍有泡沫衬料3且与泡沫衬料3相结合,并且因此,这种填塞物2的高硬度性质抵抗泡沫衬料3的收缩,使得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阻止装饰罩元件1松弛和变形,此外,完全防止在填塞物2与泡沫衬料3之间产生空间或者非接触区域,由此,确保所形成的泡沫产品或者头枕的整个外形确保地保持为其预定的原始形状。这避免了在装饰罩元件1的表面上产生任何褶痕和褶皱。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应用于上述头枕的第二可替代模式和第三可替代模式。图3和图4均是与图2类似的头枕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图3和图4中的所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均对应于图1和图2中的所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化起见,省略对相同的零件和元件的描述。
根据图3的第二模式,同样地,如在图1的第一模式中,前述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被结合到装饰罩元件1的向内表面1d。在本模式中,具有某一弹性的防浸渍薄膜6附接到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的向内表面2a。这种薄膜6适于在使液体发泡剂固化且膨胀到最大程度的步骤期间防止液体发泡剂侵入到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中,从而防止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浸渍有液体发泡剂。换言之,在前述第一模式中,填塞物2中的由图2中的密集黑点区域表示的浸渍区域导致提供了比泡沫衬料3硬的相对硬的区域。这致使装饰罩元件1的侧部不合意地变硬并且使得用户感觉到不舒适,这显然地降低了泡沫产品或者头枕的缓冲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第二模式中,将具有某一弹性的防浸渍薄膜6插置在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与泡沫衬料3之间。利用这种布置,可能避免在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中形成上述硬浸渍区域,使得对应于装饰罩元件1和填塞物2的头枕外层区域保持适当柔软和弹性状态,使得可向用户提供舒适的缓冲触感。
图4图解了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的结构与图3的前述第二模式基本相同,除了柔软的聚氨酯开孔泡沫层7附接到上述防浸渍薄膜6的向内表面6a之外。这种柔软的聚氨酯开孔泡沫层7的厚度为大约0.5mm至5.0mm,并且其目的是防止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变硬,这因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浸渍有液体发泡剂而发生的。在本模式中,填塞物2、薄膜6a和泡沫层7一起提供了位于装饰罩元件1下方的柔软弹性层的增加的厚度,使得在装饰罩元件1侧面上产生了改善的缓冲效果和柔软性,从而向用户提供了泡沫产品或者头枕的外表面的舒适触感。
尽管已经在上文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图解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修改、替代和添加。例如,由于本发明整体涉及一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所以替代上述头枕的是,其可应用于车辆座椅或者可应用于与车辆座椅一起使用的扶手。此外,尽管已经就将高硬度泡沫填塞物2或者能够浸渍有液体发泡剂的相对硬的填塞物材料附接到装饰罩元件1的整个向内表面进行了描述,所述装饰罩元件1包括后装饰罩部分1a、底装饰罩部分1b和前装饰罩部分1c的所有向内表面1d,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能够浸渍有液体发泡剂的这种填塞物材料可以仅仅用于装饰罩元件的向内表面1d的易于因泡沫衬料3的收缩而发生变形或者产生褶痕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局部区域。
Claims (4)
1.一种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所述泡沫产品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二氧化碳混合到液体发泡剂中,所述液体发泡剂是用于形成具有柔软性质的聚氨酯泡沫的基本原料;将其中混合有所述二氧化碳的所述液体发泡剂注入到所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以及将所述液体发泡剂固化为软质泡沫衬料,所述软质泡沫衬料以结合成一体的方式填充在所述装饰罩元件中,其中,所述装饰罩元件具有面向装饰罩元件内部的向内表面,
其中,所述装饰罩元件包括牢固地附接到所述装饰罩元件的所述向内表面上的材料,
所述材料与所述软质泡沫衬料相比硬度更大,
所述材料具有面向所述装饰罩元件内部的向内表面,并且防浸渍薄膜牢固附接到所述材料的所述向内表面,
通过所述液体发泡剂附接于所述防浸渍薄膜,所述泡沫产品与包括所述材料的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其中,所述材料包括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其中,所述材料具有面向所述装饰罩元件内部的向内表面,并且防浸渍薄膜牢固附接到所述材料的所述向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其中,所述材料包括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其中,所述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具有面向所述装饰罩元件的内部的向内表面,并且防浸渍薄膜和软质聚氨酯开孔泡沫层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具有高硬度的填塞物的所述向内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40627 | 2013-07-04 | ||
JP2013140627A JP6084531B2 (ja) | 2013-07-04 | 2013-07-04 |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7235A CN104277235A (zh) | 2015-01-14 |
CN104277235B true CN104277235B (zh) | 2018-04-10 |
Family
ID=5213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01256.6A Active CN104277235B (zh) | 2013-07-04 | 2014-06-27 | 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010728A1 (zh) |
JP (1) | JP6084531B2 (zh) |
CN (1) | CN1042772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93640A1 (ko) * | 2014-12-12 | 2016-06-16 | 주식회사 동강홀딩스 | 이경도를 갖는 일체발포형 헤드레스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0066A (ja) * | 1999-02-10 | 2000-08-22 | Nichias Corp |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483051A (zh) * | 2000-11-09 | 2004-03-17 |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 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成品 |
CN101332782A (zh) * | 2007-06-28 | 2008-12-31 | 株式会社塔捷斯 | 头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303365B (zh) * | 1959-07-27 | |||
JPS6335314A (ja) * | 1986-07-30 | 1988-02-16 | Tokai Chem Ind Ltd | 表皮材をもつ発泡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2686613B2 (ja) * | 1987-12-31 | 1997-12-08 | 東京シート株式会社 | 表皮一体成形ヘッドレスト |
JPH0222808U (zh) * | 1988-07-30 | 1990-02-15 | ||
DE3935565C2 (de) * | 1988-10-31 | 1997-07-24 | Ikeda Bussan Co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chäumten Kunststoffteiles, insbesondere für Sitzkissen, Rückenlehnen oder dgl. |
JPH047932Y2 (zh) * | 1988-10-31 | 1992-02-28 | ||
US4930171A (en) * | 1989-05-03 | 1990-06-05 | 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Products, Inc. | Contour retaining support cushion |
JPH03122799U (zh) * | 1990-03-29 | 1991-12-13 | ||
JPH04164404A (ja) * | 1990-10-29 | 1992-06-10 | Ikeda Bussan Co Ltd | 可動ヘッドレスト |
EP0555476B1 (en) * | 1991-08-27 | 1996-11-06 | Namba Press Works Co., Ltd. | Cover fabric with latex foam backing and integrally foamed product utilizing the skin material |
JPH1118868A (ja) * | 1997-07-02 | 1999-01-26 | Takaya Kasei Kk | 表皮一体型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045103B2 (ja) * | 2002-01-16 | 2008-02-13 | 三井化学ポリウレタン株式会社 |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
DE10207490C1 (de) * | 2002-02-22 | 2003-06-18 | Daimler Chrysler Ag | Kraftfahrzeugsitz |
JP2005006874A (ja) * | 2003-06-19 | 2005-01-13 | Tachi S Co Ltd | トリムカバー |
JP2005206780A (ja) * | 2003-12-24 | 2005-08-04 |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5192634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T S Tec Kk | 車両用座席の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 |
JP2010254104A (ja) * | 2009-04-24 | 2010-11-11 | Tachi S Co Ltd | ヘッドレスト |
JP5838893B2 (ja) * | 2012-04-09 | 2016-01-06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6157946B2 (ja) * | 2013-06-19 | 2017-07-0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ヘッドレストの一体発泡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ヘッドレストの一体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2013
- 2013-07-04 JP JP2013140627A patent/JP60845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13 US US14/303,717 patent/US201500107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6-27 CN CN201410301256.6A patent/CN1042772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0066A (ja) * | 1999-02-10 | 2000-08-22 | Nichias Corp |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483051A (zh) * | 2000-11-09 | 2004-03-17 |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 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成品 |
CN101332782A (zh) * | 2007-06-28 | 2008-12-31 | 株式会社塔捷斯 | 头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013409A (ja) | 2015-01-22 |
US20150010728A1 (en) | 2015-01-08 |
JP6084531B2 (ja) | 2017-02-22 |
CN104277235A (zh) | 2015-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29592B2 (en) | Cushion body | |
CN107000621B (zh) | 具有不同硬度的一体泡沫型头枕及其制造方法 | |
JP6425988B2 (ja) | シートパッドおよび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2016107926A (ja) | ヘッドレスト | |
JP2009291537A (ja) |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
JP6940602B2 (ja) | 発泡成形体 | |
JP2001070083A (ja) | シート用パッド | |
JP5606845B2 (ja)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7113663B2 (ja) | シートパッド | |
CN104870251A (zh) | 头枕 | |
JP2019201955A (ja) | シートパッド | |
CN104277235B (zh) | 与装饰罩元件结合成一体的泡沫产品 | |
CN107571445A (zh) | 表皮一体发泡成型品 | |
JP6847707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 |
JP2018000663A (ja) |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 | |
JP2010215070A (ja) | アームレス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77181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752510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74641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88973A (ja) | 乗物用シート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2005178147A (ja) |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701486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6008368B2 (ja) |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7554577B2 (ja) | 車両用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発泡成形体 | |
JPH0356330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