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0826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70826B CN104270826B CN201410490841.5A CN201410490841A CN104270826B CN 104270826 B CN104270826 B CN 104270826B CN 201410490841 A CN201410490841 A CN 201410490841A CN 104270826 B CN104270826 B CN 1042708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equipment
- data
- communication data
- sent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62009 Indigo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446313 Lame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若是获取到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最后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该第一通讯数据为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这样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能够将及时的传输到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也得到了发展,并且电子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说手机、平板电脑等。
但是,当前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只能自身输出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而无法及时的将通讯数据传输至其他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式设备的功能单一,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可选的,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包括:
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接收并显示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具体为:
接收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可选的,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包括:
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
接收到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所述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所述响应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的,在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实时发送的即时通讯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所述即时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实时地输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即时通讯数据。
可选的,在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根据所述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
将所述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通讯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的,在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之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指示信息;
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二协议下的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讯,其中,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通讯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三协议下通信链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信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四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协议与所述第四协议为不同的协议。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标识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不具有所述身份标识模组,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利用自身的身份标识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维持部件,所述维持部件用于维持和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器,具体用于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并显示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所述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所述响应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指示信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穿戴式设备,并且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若是获取到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并且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然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最后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该第一通讯数据为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通讯的情况下,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远程的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这样使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及时的接收并输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这样保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能够将及时的传输到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四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接的建立连接,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数据或者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数据,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穿戴式设备,并且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若是获取到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并且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然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最后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该第一通讯数据为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通讯的情况下,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远程的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这样使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及时的接收并输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这样保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能够将及时的传输到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只是对技术方案的说明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
首先来讲,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穿戴式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眼镜等。
其中,该第一数据为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S102,获取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该第一通讯数据为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S103,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S104,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具体来讲,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一通讯模块,该通讯模块可以是用以实现蓝牙连接的芯片、用以实现WI-FI连接的芯片、无线网卡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该通讯模块,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讯连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通讯模块并不是第二电子设备以及第三电子设备中的身份识别模组,第二电子设备以及第三电子设备中的身份识别模组可以是客户识别模块(英文: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简单来讲,第一电子设备中不包含SIM卡。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直接接收或者是间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也可以是间接通讯两种情况,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的说明:
情况一:第一电子设备直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
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以及第一通讯数据,因此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二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具体来讲,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是通过蓝牙或者是WIFI建立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GSM)建立通信链路,比如,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3G网络、4G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进一步,第一协议下的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协议下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距离,也就是说,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适用于较短距离的通信,第二协议下的通信链路适用于远程通信。此处的直接通讯距离表征的是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在未通过中转的情况下传输数据的最大距离。
举例来讲,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三电子设备也为手机,智能手表与手机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直接通讯距离是要小于手机与手机之间的直接通讯距离。
另外,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标识模组,第一电子设备不具有该身份标识模组,第三电子设备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份标识模组通过第一协议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该身份标识模组可以是SIM卡。比如:第二电子设备中具有SIM卡,同样第三电子设备也具有自身的SIM卡,这样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SIM卡向具有SIM卡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
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若是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请求时,第二电子设备首先根据该通讯请求生成第一数据,然后通过第二协议下建立的通信链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数据,此处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数据的目的是提示用户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一个通讯请求。
在显示第一数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操作,在获取到用户的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数据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执行S102。
具体来讲,若是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表征允许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将实时的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在实时的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文字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显示文字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语音数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基础上,若是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第二电子设备会实时的将第一通讯数据输出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及时的接收并输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这样保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能够将及时的传输到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该第一电子设备在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过程中,还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该用户的输入可以是用户的语音输入或者是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输入操作,当然,此处用户的输入的数据的类型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类型相同,比如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是语音数据,则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语音数据。
当存在用户的输入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最后将第二通讯数据发送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实时的将需要发送的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S101之后,若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不是第一输入操作,而是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二输入操作,并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然后第四电子设备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输入一个输入操作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拒绝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第一手机、第三电子设备为第二手机,智能手机通过WIFI与第一手机建立通信链路,当然第一手机与第二手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为现有的通信方式。
当第二手机向第一手机发送通讯请求时,第一手机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第一手机将该提示信息直接发送至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接收并显示该提示信息,在显示提示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会实时的检测是否有用户的输入操作,当存在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时,也就是允许第一手机发送通讯数据,此时该智能手表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一手机。
第一手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允许第二手机的通讯请求,并接收第二手机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手机会实时的将第一通讯数据发送至智能手表,若是第一通讯数据为短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显示该短信息,若是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该语音信息。
在智能手表显示短信息或者输出语音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还将接收用户的输入,比如语音输入或者是点击操作,智能手表根据该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并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一手机,然后第一手机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二手机,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远离第一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智能手表随时的接收或者第一手机接收到的通讯数据,并且用户可以实时的通过智能手表将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二手机。
情况二:第一电子设备直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
在情况二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情况一中的完全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当然,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除了可以通过蜂窝网络、3G网络、4G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也可以通过WIFI实现通讯。举例来讲,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网络服务器或者是基站、第三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
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若是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请求时,第二电子设备首先根据该通讯请求生成第一数据,然后通过第二协议下建立的通信链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数据,此处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数据的目的是提示用户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一个通讯请求。
在显示第一数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操作,在获取到用户的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数据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执行S102。
具体来讲,若是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表征允许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将实时的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在实时的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文字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显示文字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语音数据。
进一步,该第一电子设备在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过程中,还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该用户的输入可以是用户的语音输入或者是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输入操作,当然,此处用户的输入的数据的类型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类型相同,比如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是语音数据,则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语音数据。
当存在用户的输入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此处的第二通讯数据可以是上述的即时通讯数据,最后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通讯数据发送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这样不仅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实时的将需要发送的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网络服务器、第三电子设备为手机,智能手机通过WIFI与网络服务器建立通信链路,当然网络服务器可以作为虚拟基站与手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
当手机向该智能手表发送通讯请求时,该通讯请求将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网络服务器将该提示信息直接发送至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接收并显示该提示信息,在显示提示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会实时的检测是否有用户的输入操作,当存在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时,也就是允许网络服务器发送通讯数据,此时该智能手表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接收手机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
网络服务器接收手机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网络服务器会实时的将第一通讯数据发送至智能手表,若是第一通讯数据为短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显示该短信息,若是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该语音信息。
在智能手表显示短信息或者输出语音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还将接收用户的输入,比如语音输入或者是点击操作,智能手表根据该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此处的第二通讯数据为用户回复的短信或者语音的内容,并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手机,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远离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智能手表随时的接收或者手机发送的通讯数据,并且用户可以实时的通过智能手表将通讯数据发送至手机,从而使得用户的通讯更加便捷,并且也使得用户能够及时的处理需要处理的通讯数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情况三:第一电子设备间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
为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间接的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以及第一通讯数据,因此在情况二中包含了第四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三协议下的通信链路与第四电子设备通讯,第二电子设备也通过第三协议下的通信链路与第四电子设备通讯。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具体来讲,第四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以及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是通过蓝牙或者是WIFI建立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过GSM建立通信链路,比如,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3G网络、4G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另外,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标识模组,第一电子设备不具有该身份标识模组,第三电子设备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份标识模组通过第一协议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比如:第二电子设备中具有SIM卡,同样第三电子设备也具有SIM卡,这样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SIM卡向具有SIM卡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流程如图2所示:
S201,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将生成一建立连接请求,在该建立连接请求中携带了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了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
S202,接收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响应信息时,通过无线网络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当然,第二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与上述流程一致,此处就不再多余赘述。
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与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若是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请求,第二电子设备首先根据该通讯请求生成第一数据,然后通过第三协议下建立的通信链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数据,此处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数据的目的是提示用户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一个通讯请求。
在显示第一数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操作,在获取到用户的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数据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执行S102。
具体来讲,若是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表征允许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第四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转发给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将实时的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实时的接收由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的第一通讯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在实时的接收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输出第一通讯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文字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显示文字数据,若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语音数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四电子设备间接的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基础上,若是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第二电子设备会实时的将第一通讯数据输出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及时的接收并输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这样保证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通讯数据能够将及时的传输到用户携带的第一电子设备上,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该第一电子设备在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的过程中,还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该用户的输入可以是用户的语音输入或者是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输入操作,当然,此处用户的输入的数据的类型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类型相同,比如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是语音数据,则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语音数据。
当存在用户的输入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最后第二通讯数据被第四电子设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实时的将需要发送的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S101之后,若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不是第一输入操作,而是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二输入操作,并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然后第四电子设备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输入一个输入操作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拒绝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
在情况三中,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建立间接的连接,因此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及时的通过网络服务器将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数据。并且通过网络服务器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任一位置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这样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及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第一手机、第三电子设备为第二手机、第四电子设备为网络服务器,智能手机通过WIFI或者上网卡与网络服务器建立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WIFI或者上网卡与网络服务器建立通信链路,当然第一手机与第二手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为现有的通信方式。
当第二手机向第一手机发送通讯请求时,第一手机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第一手机将该提示信息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提示信息转发至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接收并显示该提示信息,在显示提示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会实时的检测是否有用户的输入操作,当存在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时,也就是允许第一手机发送通讯数据,此时该智能手表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一手机。
第一手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允许第二手机的通讯请求,并接收第二手机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手机会实时的将第一通讯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一通讯数据转发至智能手表,若是第一通讯数据为短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显示该短信息,若是该第一通讯数据为语音信息时,该智能手表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该语音信息。
在智能手表显示短信息或者输出语音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还将接收用户的输入,比如语音输入或者是点击操作,智能手表根据该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并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二通讯数据转发至第一手机,然后第一手机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二手机,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远离第一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智能手表随时的接收或者第一手机接收到的通讯数据,并且用户可以实时的通过智能手表将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二手机。
当然,若是用户在智能手表上的输入操作并不是第一输入操作,而是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时,该智能手表将响应第二输入操作,并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智能手表将该的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二指示信息转发至第一手机,第一手机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时,该第一手机将拒绝第二手机的通讯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四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接的建立连接,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数据或者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数据,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情况四:第一电子设备间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通讯数据;
在情况二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与请求一中的完全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若是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通讯请求,第二电子设备首先根据该通讯请求生成第一数据,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数据,此处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数据的目的是提示用户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一个通讯请求。
在显示第一数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操作,在获取到用户的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一数据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执行S102。
具体来讲,若是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表征允许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第四电子设备将该第一指示信息转发给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二电子设备将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第一通讯数据,此处的第一通讯数据是一个设定的接通信号,也就是说明通讯数据能够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输出第一通讯数据之后,第一电子将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指示指令,第四电子设备将指示指令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其中,该指示指令用以指示第三电子设备直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即时通讯数据。
在第三电子设备接收到指示指令之后,第三电子设备会实时的将即时通讯数据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然后第四电子设备会实时的将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来的即时通讯数据转发至第一电子设备,简单来讲,在第三电子设备接收到指示指令之后,第三电子设备将原来需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即时通讯数据,转而直接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此时的第二电子设备将不能接收即时通讯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即时通讯数据的转发过程,从而使得即时通讯数据能够及时的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进而保证了即时通讯数据的质量以及稳定性。
另外,即时通讯数据为文字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显示文字数据;即时通讯数据为语音数据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通过语音输出装置输出该语音数据。
进一步,该第一电子设备在输出即时通讯数据的过程中,还将实时的检测是否存在用户的输入,该用户的输入可以是用户的语音输入或者是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输入操作,当然,此处用户的输入的数据的类型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类型相同,比如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是语音数据,则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语音数据。
当存在用户的输入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响应通讯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通讯数据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最后响应通讯数据被第四电子设备转发至第三电子设备,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实时的将需要发送的响应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使得用户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实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S101之后,若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不是第一输入操作,而是用户基于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将响应第二输入操作,并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四电子设备,然后第四电子设备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输入一个输入操作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拒绝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
在情况四中,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建立间接的连接,因此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及时的通过网络服务器将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即时通讯数据。并且可以避免第二电子设备转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即时通讯数据,从而提升了即时通讯数据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另外用户能够方便的在远离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及时的处理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第一手机、第三电子设备为第二手机、第四电子设备为网络服务器,智能手机通过WIFI或者上网卡与网络服务器建立通信链路,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WIFI或者上网卡与网络服务器建立通信链路,当然第一手机与第二手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为现有的通信方式。
当第二手机向第一手机发送通讯请求时,第一手机将生成一个提示信息,第一手机将该提示信息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提示信息转发至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接收并显示该提示信息,在显示提示信息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会实时的检测是否有用户的输入操作,当存在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时,也就是允许第一手机发送通讯数据,此时该智能手表将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至第一手机。
第一手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允许第二手机的通讯请求,并接收第二手机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然后第一手机会将第一通讯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一通讯数据转发至智能手表,此处的第一通讯数据是一个设定的接通信号,也就是说明通讯数据能够发送至智能手表。
在智能手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之后,该智能手表将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指示指令,网络服务器将指示指令转发至第二手机,基于该指示指令,第二手机停止向第一手机发送即时通讯数据,转而向网络服务器直接发送即时通讯数据,然后网络服务器将即时通讯数据转发至智能手表,也就是说即时通讯数据将不会再通过第一手机来再转发,从而提升了通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当然也提升了即时通讯数据传输到智能手表的质量。
在智能手表及时的输出即时通讯数据的过程中,该智能手表还将接收用户的输入,比如语音输入或者是点击操作,智能手表根据该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此处的第二通讯数据可以是上述的即时通讯数据,然后智能手表将该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然后网络服务器将该第二通讯数据转发至第二手机,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远离第一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智能手表随时的接收或者第一手机接收到的通讯数据,并且用户可以实时的通过智能手表将通讯数据发送至第二手机。
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一维持部件301,维持部件301至少具有固定状态,维持部件301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维持部件301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环状空间或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柱状体外围;或者维持部件301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近球状外围,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器302,用于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处理器303,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第二接收器30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输出装置305,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收器302,具体用于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并显示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器304,具体用于接收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收器302,具体用于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所述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所述响应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303,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指示信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收器302与第二接收器304可以是同一接收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包括:
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接收并显示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通讯数据,具体为:
接收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包括:
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
接收到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所述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所述响应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实时发送的即时通讯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前,所述即时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实时地输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即时通讯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根据所述输入生成第二通讯数据;
将所述第二通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通讯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之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指示信息;
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二协议下的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讯,其中,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协议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通讯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三协议下通信链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验证信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四协议下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协议与所述第四协议为不同的协议。
8.权利要求6-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份标识模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不具有所述身份标识模组,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利用自身的身份标识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协议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维持部件,所述维持部件用于维持和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并显示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通讯请求生成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第一通讯数据;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所述第一通讯数据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讯数据;
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所述第一接收器,具体用于向第四电子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并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并显示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由所述第四电子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至所述第四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通讯数据。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携带验证信息的建立连接请求,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信息;接收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的表征所述验证信息验证通过的所述响应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指示信息;向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四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并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拒绝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90841.5A CN104270826B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90841.5A CN104270826B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0826A CN104270826A (zh) | 2015-01-07 |
CN104270826B true CN104270826B (zh) | 2018-12-14 |
Family
ID=5216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90841.5A Active CN104270826B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708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41755A (zh) * | 2015-07-28 | 2015-12-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回复方法、智能手表、终端设备以及系统 |
CN105471459A (zh) * | 2015-12-18 | 2016-04-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移动设备、通信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5635996A (zh) * | 2015-12-29 | 2016-06-01 | 深圳市瑞铭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穿戴设备接收手机短信的方法及服务器 |
CN109471605A (zh) * | 2018-11-14 | 2019-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4650332B (zh) * | 2020-12-21 | 2023-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6795310A (zh) * | 2022-03-17 | 2023-09-22 |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11532A1 (en) * | 1995-09-18 | 1997-03-27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Incoming calling system |
CN1725765A (zh) * | 2004-07-22 | 2006-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外设装置与方法 |
CN103647858A (zh) * | 2013-11-25 | 2014-03-19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 |
CN103763431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可穿戴设备的移动终端及其可穿戴设备 |
-
2014
- 2014-09-23 CN CN201410490841.5A patent/CN1042708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11532A1 (en) * | 1995-09-18 | 1997-03-27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Incoming calling system |
CN1725765A (zh) * | 2004-07-22 | 2006-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外设装置与方法 |
CN103647858A (zh) * | 2013-11-25 | 2014-03-19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 |
CN103763431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可穿戴设备的移动终端及其可穿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0826A (zh) | 201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70826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2833345B (zh) | 一种设备间共享内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848310B (zh) | 一种安卓系统的多待终端及终端实现多待的方法 | |
JP6092425B2 (ja) | 近距離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CN104768155B (zh) | 一种lte蜂窝移动网络接入系统及相应的通信方法 | |
CN105423579A (zh) | 微信模式的太阳能热水器远程控制方法 | |
CN104052539A (zh) | 智能手机利用北斗终端使用卫星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307166B (zh) | 终端切换方法、接入设备、终端及系统 | |
CN103249085A (zh) | 一种WiFi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
CN104219734A (zh) | 物联网设备入网方法和设备 | |
CN103873164A (zh) |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5681605A (zh) | 穿戴设备同步移动终端上信息的方法、穿戴设备及系统 | |
CN104902475B (zh) | 一种远端sim卡转接装置及其鉴权方法 | |
CN103607706B (zh) | 基于nfc技术的通话方法、nfc终端和远端服务器 | |
CN103338250A (zh) | 社交系统加关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1815264A (zh) | 手机共享服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2843434A (zh) | 一种设备间共享内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152839A (zh) | 一种工业无线通讯设备快速配对系统及方法 | |
CN103888264A (zh) | 基于后台数据交换的手机间数据转移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5208548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277935B (zh) | 蓝牙通信方法、装置及其应用系统和设备 | |
Mahajan et al. | Design of chatt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android bluetooth | |
CN105744506A (zh) | 硬件共享方法、硬件共享装置和终端 | |
CN106714117A (zh) | 一种多媒体消息的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7528615B (zh) | 基于nfc的数据传输方法、储存装置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