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2733A -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22733A CN104222733A CN201410368679.XA CN201410368679A CN104222733A CN 104222733 A CN104222733 A CN 104222733A CN 201410368679 A CN201410368679 A CN 201410368679A CN 104222733 A CN104222733 A CN 1042227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rch
- powder
- yellow ginger
- sweet potato
- p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12—Starch; Modified starch; Starch derivatives, e.g. esters or eth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0/00—Preparation of starch, degraded or non-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 amylose, or amylopectin
- C08B30/04—Extraction or purific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0/00—Preparation of starch, degraded or non-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 amylose, or amylopectin
- C08B30/06—Drying; Form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odles (AREA)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无矾黄姜粉丝以红薯淀粉69-97.5份、豌豆淀粉1.5-30份、魔芋精粉1-4份和黄姜粉2-10份为原料;制备方法是首先将黄姜粉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黄姜粉和黄姜粉提取物,然后将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预处理黄姜粉混合进行酸浆预处理后再加入魔芋精粉和黄姜粉提取物,和粉搅拌进行制粉;该粉丝的制备原料只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魔芋精粉和黄姜粉,将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预处理黄姜粉混合同时进行酸浆预处理,这样得到的预处理淀粉中只需添加少量的魔芋精粉即可代替明矾制备成无矾粉丝,同时具有黄姜的营养,制备得到的无矾粉丝不断条、顺滑筋道、耐煮不浑汤、粘弹性好、口感细腻、有黄姜味道,使粉丝的营养不再单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丝是一种传统食品,最早的粉丝记载来自北魏成书的《齐民要术》,在我国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粉丝是利用具有较大聚合度的直链淀粉糊化后易于老化形成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热不可逆凝胶体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淀粉产品。
传统粉丝加工的原料有绿豆、蚕豆、豌豆等豆类淀粉,豆类淀粉含有高比例较大聚合度的直链淀粉,可直接加工成口感细腻、弹性及韧性较好的粉丝,例如著名的山东龙口粉丝,它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粉丝洁白、透明、韧性强,下锅煮几十分钟也不会糊汤,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豆类淀粉资源少,价格高,人们也用其它面广量大的禾谷类淀粉(如玉米淀粉)和薯类淀粉(如红薯、马铃薯、木薯等)生产粉丝,而且薯类淀粉如红薯淀粉制成的粉丝煮熟后的感官品质优于豆类淀粉制成的粉丝。但由于禾谷类淀粉和薯类淀粉原料的直链淀粉总量较低,且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也较低,导致其产品煮沸损失大,抗拉强度,耐剪切强度小,耐煮性差。因此,在以禾谷类淀粉和薯类淀粉为原料生产粉丝的过程中,通常加入明矾作为增筋、防粘连剂,以增强粉丝的韧性和耐煮性。目前我国许多红薯粉丝产品中铝的含量一般都超过300mg/Kg干样品,明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铝离子,长期食用含有铝离子的粉丝,对人体健康有害,会使人体骨骼系统、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孕妇食用明矾过量,还会影响胎儿脑部组成发育。
因此,为了减少铝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寻找明矾替代物。魔芋粉作为食品稳定剂、悬浮剂、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无矾粉条的研究中多用魔芋粉作为明矾替代物,魔芋粉中含有50%-60%葡萄甘露聚糖,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膨胀力,可填充胃肠,消除饥饿感,具有减肥功效,另外,还可降血压、血糖,预防糖尿病、胆结石、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吴仲珍等研究报道了《无矾魔芋红苕粉条的研制及加工工艺》[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122-10124,10128] 一文,在这篇报道中,无矾魔芋红苕粉条是以红苕淀粉、魔芋粉、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为原料制备而成,即通过添加魔芋粉、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来改善红苕粉条易断条和糊汤的缺点,在该研究中,最终确定的原料最佳配比为:红苕淀粉5000g、魔芋粉1500 g、马铃薯淀粉1000 g、豌豆淀粉1000 g,虽然解决了红苕粉条易断条和糊汤的问题,但是,因添加的魔芋粉和马铃薯淀粉量相对较多,使得红苕淀粉的含量相对较少,最终得到的粉条感官品质远远不如传统的红苕粉条。
另外,传统的粉丝为豆类淀粉、禾谷类淀粉(如玉米淀粉)和薯类淀粉(如红薯、马铃薯、木薯等)生产的粉丝,粉丝口味单一,营养组成也比较单一,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摸索,发现在制备红薯粉丝过程中,在红薯淀粉中添加少量的豌豆淀粉,并将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同时进行酸浆预处理,这样得到的预处理淀粉中只需添加少量的魔芋精粉即可代替明矾制备成无矾粉丝,明显减少了豌豆淀粉尤其是魔芋精粉的添加量,而且得到的无矾粉丝不断条、顺滑筋道、耐煮不浑汤、粘弹性好,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效果。
黄姜一般指盾叶薯蓣,盾叶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种。盾叶薯蓣的根状茎含1.1-16.15%的薯蓣皂苷元、45%左右的淀粉、40%的纤维素以及一些水溶性苷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单宁、色素等化学成分。黄姜是药食同源,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用黄姜粉做成粉丝入口性好而且营养丰富,黄姜粉还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因黄姜含有较多成分的淀粉,如在加工过程中将黄姜粉和魔芋精粉一样直接加入到上述的预处理淀粉中,因黄姜粉中含有的杂质会影响预处理淀粉的黏弹性,使制备过程中粉丝容易断条,得到的粉丝烹煮时易断条和浑汤,但是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将黄姜粉先进行预处理即先用水提取黄姜粉中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得到黄姜粉提取液,再将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与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进行酸浆预处理,黄姜粉提取液在后续和粉搅拌操作步骤中与水一同加入即可解决上述问题,这样既保留了黄姜粉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又很好的去除了黄姜粉中含有的蛋白、脂肪等影响粉丝制备的杂质,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矾黄姜粉丝,该粉丝的原料只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魔芋精粉和黄姜,豌豆淀粉尤其是魔芋精粉的添加量明显减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红薯淀粉69-97.5份;
豌豆淀粉1.5-30份;
魔芋精粉1-4份;
黄姜粉2-10份。
进一步,所述的无矾黄姜粉丝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红薯淀粉80-90份、豌豆淀粉8-15份、魔芋精粉2-3份、黄姜粉5-8份。
本发明中所述的黄姜粉是新鲜黄姜经冷冻去皮、切片、烘干(风干)、粉碎制备而得,优选的是选择过400-600目筛的黄姜粉。
上述的原料配方中,红薯淀粉的配量最多,配合少量豌豆淀粉以及更少量的魔芋精粉的使用,无需添加明矾、增筋剂、磷酸盐等物质,即可制备出不断条、筋道、耐煮不浑汤、粘弹性好、紧实的高品质粉丝。由此,避开了有害物质的添加;且添加了一定重量份的黄姜粉,得到的无矾黄姜粉丝色泽为姜黄色,粉条表面光滑、韧性好、煮有退色、口感柔软、爽滑筋道,不断条、不浑汤,有黄姜味道,具有黄姜的营养物质,丰富了粉丝的色彩和口味,使粉丝的营养不再单一,是理想的居家食品。
进一步,所述红薯淀粉为过200-300目筛的红薯淀粉。
进一步,所述红薯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80-120目筛, 再过200-3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碟式分离机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
上述的除黄粉是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操作的,以除去粗红薯淀粉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杂质。优选地,所述除黄粉的设备为碟式分离机。碟式分离机在工作时,电机通过机座的离心式离合器将运动传至横轴,由横轴上的传动齿轮传至从动齿轮,经装于立轴下端的传动盘使转鼓与立轴一起高速旋转。在该过程中,粗红薯淀粉乳由泵送至进料管进入转鼓,由碟片架分配进入分离区域,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使粗红薯淀粉乳中不同比重的重相、轻相进行快速沉降、分离,其中的重相组份(淀粉)从喷嘴随液流排出,轻相组份(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等物质)则向上随液流由向心泵排出。为了对重相组份(淀粉)进行洗涤,设备还设置了内设式冲洗系统,机外低压的洗涤水经机内清洗水泵加压后经空心立轴送至喷嘴处,可以获得高的置换洗涤效果。
进一步,所述豌豆淀粉为过200-300目筛的豌豆淀粉。
进一步,所述豌豆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20-100小时,浸泡时间可根据气温不同而进行调整,温度越高,浸泡时间越短;优选地,夏季为1-2天,冬季为3-4天。将浸泡好的豌豆磨碎,经80-12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200-3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所述浸泡步骤,不仅使豌豆膨胀易于打浆,在长时间的浸泡后还产生发酵作用,其中的乳酸菌使豌豆中的蛋白质网膜破裂,淀粉颗粒能充分的游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豌豆淀粉的提取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黄姜粉预处理
取上述重量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1-3倍的冷水,搅拌30-60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
(2)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上述重量份的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1-3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2-6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0-20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所述酸浆是取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上层的清液经自然发酵所制备;
(3)和粉搅拌
向步骤(2)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上述重量份的魔芋精粉和步骤(1)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4)制粉
取步骤(3)所得的混合浆按照常规制粉步骤进行制粉即可。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混合后经过酸浆预处理纯化除杂后再与少量的魔芋精粉及经过处理的黄姜粉混合,即可按照常规方法制备粉丝。黄姜粉先进行预处理即先用水提取黄姜粉中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得到黄姜粉提取液,再将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与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进行酸浆预处理,黄姜粉提取液在后续和粉搅拌操作步骤中与水一同加入即可解决上述问题,这样既保留了黄姜粉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又很好的去除了黄姜粉中含有的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等影响粉丝制备的杂质,取得了有益的效果。所述酸浆是取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上层的清液经自然发酵所制备,一般生产中第一次使用的酸浆可事先取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上层的清液自然发酵制备好以后密封保存以备用,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上层的清液在室温下自然发酵(当然要避免杂菌污染)后会产生乳酸菌,优选地,发酵时间为3天以上,乳酸菌使淀粉中的蛋白质网膜破裂,淀粉颗粒能充分的游离出来,进而除去蛋白质、脂肪、杂糖类和矿物质,使最后纯化得到的淀粉更细腻、白净,并提高淀粉粘度,与少量的魔芋精粉及经过处理的黄姜混合后制成的粉丝口感更细腻,具有黄姜的色彩和淡淡的黄姜味道,具有黄姜的营养物质,粉丝的外观更润泽,也更耐煮、筋道。而在后续的循环生产中,步骤(2)中产生的清液Ⅰ和清液Ⅱ可以与酸浆混合在下一轮的生产中作为酸浆使用重复利用,也可密封(保证不污染杂菌)保存,多次重复利用的酸浆也可称为老酸浆,用老酸浆预处理淀粉的效果要优于新制备的酸浆。
在上述步骤(2)中,加入酸浆静置2-6小时后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清液Ⅰ可以与酸浆混合在下一轮的生产中作为酸浆使用重复利用,中层的黄色浆液即为分离的蛋白质、脂肪、杂糖类和矿物质灯杂质,这些杂质综合影响着最后制备粉丝的外观、韧性、粘弹性、口感、耐煮性等,下层即为沉淀的淀粉,如果杂质没去除干净,可继续取下层沉淀的淀粉再加入酸浆预处理1-2次;然后取下层的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0-20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得到的预处理淀粉可取出制备粉丝,也可在水中封存备用,因为有水层的阻隔,下层淀粉不易变质腐坏。
进一步,所述步骤(4)的制粉具体为:
A 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3)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B 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A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C 低温干燥
将步骤B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D 切粉
将步骤C中干燥后的粉条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加入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3-4小时。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6-18小时。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加入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2-6小时,需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一般情况下,所述酸浆的加入量为:环境温度低于1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3-5倍;环境温度为10-3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2-3倍;环境温度大于3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0.5-2倍,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密切注意分层情况,保证淀粉沉降并和蛋白质、脂肪等杂质分离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原料只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魔芋精粉和黄姜粉,其中只含有少量的豌豆淀粉和更少量的魔芋精粉,并且无需添加明矾、增筋剂、磷酸盐等物质,即可制备出不断条、筋道、耐煮不浑汤、粘弹性好、紧实、口感细腻、外观润泽、具有黄姜的颜色及营养的高品质粉丝。
2)本发明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黄姜粉先进行预处理即先用水提取黄姜粉中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得到黄姜粉提取液,再将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与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进行酸浆预处理,黄姜粉提取液在后续和粉搅拌操作步骤中与水一同加入,这样既保留了黄姜粉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又很好的去除了黄姜粉中含有的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等影响粉丝制备的杂质,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预处理的黄姜粉混合同时进行酸浆预处理,这样得到的预处理淀粉中只需添加少量的魔芋精粉即可代替明矾制备成无矾粉丝,明显减少了豌豆淀粉尤其是魔芋精粉的添加量,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效果;且在制备粉丝过程中,添加了经过处理的黄姜粉,黄姜粉经过处理后对粉丝的加工及粉丝的品质影响较小,使制得的粉丝具有黄姜的色彩和营养,有黄姜味道,丰富了粉丝的色彩和口味,使粉丝的营养不再单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红薯、豌豆和黄姜是从市场上购买,红薯淀粉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除黄粉设备型号为DPF445碟式分离机,其工作原理:电机通过机座的离心式离合器将运动传至横轴,由横轴上的传动齿轮传至从动齿轮,经装于立轴下端的传动盘使转鼓与立轴一起高速旋转。原液(粗淀粉乳)由泵送至进料管进入转鼓,由碟片架分配进入分离区域,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使原液中不同比重的重相、轻相进行快速沉降、分离,其中的重相组份(淀粉)从喷嘴随液流排出,轻相组份(蛋白)则向上随液流由向心泵排出。为了对重相组份(淀粉)进行洗涤,本机设置了内设式冲洗系统,机外低压的洗涤水经机内清洗水泵加压后经空心立轴送至喷嘴处,可以获得高的置换洗涤效果。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黄姜粉是将购买的新鲜黄姜经冷冻去皮、切片、烘干(风干)、粉碎、过400目筛而制得的黄姜粉。
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粉丝的制备方法进行;以下实施例实施的环境温度在22-30℃。
实施例1
具体按照下例步骤进行:
(1)红薯淀粉的制备
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100目筛, 再过2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DPF445碟式分离机中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备用;
(2)豌豆淀粉的制备
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36小时,将浸泡好的豌豆捞出沥干水后磨碎,经10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2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备用;
(3)黄姜粉预处理
取2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1倍的冷水,搅拌40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备用;
(4)酸浆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豌豆,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得到豌豆淀粉浆液,待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取上层的清液,杀菌,密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发酵4天,得酸浆;
(5)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制备的红薯淀粉90份、豌豆淀粉5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1.5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2倍的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3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6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
(6)和粉搅拌
向步骤(5)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魔芋精粉1.5份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7)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6)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8)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7)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9)低温干燥
将步骤(8)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10)切粉
将步骤(9)中干燥后的粉条按照U型粉(头子粉)长度10-20cm,标粉长度30cm,尾子粉长度30-40cm的标准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实施例2
具体按照下例步骤进行:
(1)红薯淀粉的制备
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120目筛, 再过3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DPF445碟式分离机中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备用;
(2)豌豆淀粉的制备
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70小时,将浸泡好的豌豆捞出沥干水后磨碎,经12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3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备用;
(3)黄姜粉预处理
取5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2倍的冷水,搅拌45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
(4)酸浆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豌豆,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得到豌豆淀粉浆液,待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取上层的清液,杀菌,密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发酵4天,得酸浆;
(5)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制备的红薯淀粉97份、豌豆淀粉1.5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2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3倍的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5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8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
(6)和粉搅拌
向步骤(5)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魔芋精粉2份和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7)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6)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8)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7)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9)低温干燥
将步骤(8)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10)切粉
将步骤(9)中干燥后的粉条按照U型粉(头子粉)长度10-20cm,标粉长度30cm,尾子粉长度30-40cm的标准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实施例3
具体按照下例步骤进行:
(1)红薯淀粉的制备
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100目筛, 再过2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DPF445碟式分离机中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备用;
(2)豌豆淀粉的制备
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48小时,将浸泡好的豌豆捞出沥干水后磨碎,经10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2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备用;
(3)黄姜粉预处理
取10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3倍的冷水,搅拌60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
(4)酸浆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豌豆,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得到豌豆淀粉浆液,待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取上层的清液,杀菌,密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发酵4天,得酸浆;
(5)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制备的红薯淀粉70份、豌豆淀粉28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3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2倍的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4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8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
(6)和粉搅拌
向步骤(5)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魔芋精粉4份和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7)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6)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8)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7)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9)低温干燥
将步骤(8)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10)切粉
将步骤(9)中干燥后的粉条按照U型粉(头子粉)长度10-20cm,标粉长度30cm,尾子粉长度30-40cm的标准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实施例4
具体按照下例步骤进行:
(1)红薯淀粉的制备
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100目筛, 再过2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DPF445碟式分离机中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备用;
(2)豌豆淀粉的制备
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48小时,将浸泡好的豌豆捞出沥干水后磨碎,经10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2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备用;
(3)黄姜粉预处理
取8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2倍的冷水,搅拌50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
(4)酸浆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豌豆,按照步骤(2)进行操作得到豌豆淀粉浆液,待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取上层的清液,杀菌,密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发酵4天,得酸浆;
(5)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制备的红薯淀粉95份、豌豆淀粉8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2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3倍的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4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8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步骤(4)中制备的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
(6)和粉搅拌
向步骤(5)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魔芋精粉1份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7)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6)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8)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7)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9)低温干燥
将步骤(8)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10)切粉
将步骤(9)中干燥后的粉条按照U型粉(头子粉)长度10-20cm,标粉长度30cm,尾子粉长度30-40cm的标准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对比实施例1
在对比实施例1中,除淀粉酸浆预处理和和粉搅拌的步骤与实施例4不同外,其余均相同。
具体步骤为:只取制备的红薯淀粉95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进行酸浆预处理得预处理淀粉,方法同实施例4。向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豌豆淀粉8份、魔芋精粉1份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其余步骤同实施例4。
对比实施例2
在对比实施例2中,除淀粉酸浆预处理和和粉搅拌的步骤与实施例4不同外,其余均相同。
具体步骤为:只取制备的豌豆淀粉8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进行酸浆预处理得预处理淀粉,方法同实施例4。向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红薯淀粉95份、魔芋精粉1份和步骤(3)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其余步骤同实施例4。
对比实施例3
在对比实施例3中,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均不进行淀粉酸浆预处理,直接进入和粉搅拌的步骤,即将红薯淀粉95份、豌豆淀粉8份、魔芋精粉1份和步骤(3)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及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浆,其余步骤同实施例4。
对比实施例4
在对比实施例4中,黄姜粉不进行预处理,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黄姜粉直接进入和粉搅拌的步骤,且红薯淀粉、豌豆淀粉、魔芋精粉重量配比不同,取红薯淀粉95份、豌豆淀粉20份、魔芋精粉35份和黄姜粉20份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浆,其余步骤同实施例4。
在对比实施例4中,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对魔芋精粉的添加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当取红薯淀粉95份、豌豆淀粉20份黄姜粉20份时,魔芋精粉添加量为30±5份是最合适的,当添加量较少时,制备的红薯粉丝易断成较多节,韧性低,条弯曲,不耐煮,易浑汤,品质较差。
对比实施例 5
在对比实施例5中,黄姜粉不进行预处理,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进行酸浆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淀粉,方法同实施例4。向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直接加入黄姜粉95份和魔芋精粉1份,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其余步骤同实施例4。
本发明制备的无矾黄姜粉丝色泽为姜黄色,粉条表面光滑、韧性好、煮有退色、口感柔软、爽滑筋道。不断条、不浑汤,有黄姜味,是理想的居家食品。
实验例 粉丝品质评定
(1)粉丝的感官评定
另取不添加黄姜粉的粉丝(按照实施例4的步骤进行,只是不添加黄姜粉,其余均相同)为对照例。分别取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5及对照例的粉丝在沸水中煮制10分钟捞出测评,样品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评价工作,对每个样品的指标计算求得平均值。
选取8位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品尝小组,根据表1的评定方法逐项品尝打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粉丝感官评定标准
(2)粉丝断条率测定
取成品粉丝标粉(长度30cm),在沸水中煮制20分钟后捞出,计算断条率:断条率=断条数×100/加入粉丝总数×100%。平行实验3次,取均值,实验结果见表2。
(3)粉丝烹煮损失率(糊汤情况)测定
称取一定量粉丝(m1),在沸水中煮制20分钟后捞出过滤,滤液滤入已恒重的烧杯(烧杯质量,m2),将烧杯中滤液蒸干后,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于105℃烘干至恒重(m3)。计算粉丝烹煮损失率:烹煮损失率=(m3- m2)×100/ m1×100%。平行实验3次,取均值,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粉丝品质评定结果
由上述粉丝品质评定结果可知,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无矾黄姜粉丝为姜黄色,粉丝表面光滑,韧性好,口感柔软,爽滑筋道,不断条,不浑汤,有黄姜味道。本发明的无矾黄姜粉丝配方无需添加明矾、增筋剂、磷酸盐等物质,说明本发明原料配方可以取代明矾的作用。
由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5的对比可知,只有将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同时进行酸浆预处理,这样得到的预处理淀粉中只需添加少量的魔芋精粉即可代替明矾制备成无矾粉丝,如需添加黄姜粉制备无矾黄姜粉丝,需将黄姜粉先进行预处理,将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与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一起进行酸浆预处理;对比实施例1只将红薯淀粉和预处理黄姜粉进行酸浆预处理,对比实施例2只将豌豆淀粉和预处理黄姜粉进行酸浆预处理,对比实施例3中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和预处理黄姜粉均不进行酸浆预处理,对比实施例1-3制备的粉丝品质均较差,而在对比实施例4中,黄姜粉不进行预处理,红薯淀粉、豌豆淀粉、黄姜粉和魔芋精粉直接进行混合,并将魔芋精粉的添加量提高,这样得到的粉丝品质与对比实施例1-3相比具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比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粉丝的品质差。对比实施例5中,黄姜粉不进行预处理,红薯淀粉和豌豆淀粉进行酸浆预处理,得到的粉丝品质比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粉丝的品质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红薯淀粉69-97.5份;
豌豆淀粉1.5-30份;
魔芋精粉1-4份;
黄姜粉2-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淀粉为过200-300目筛的红薯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薯洗净粉碎,先过80-120目筛, 再过200-300目筛,得粗红薯淀粉乳,所得粗红薯淀粉乳送入分离机中除黄粉得红薯淀粉乳,所得红薯淀粉乳干燥后即得红薯淀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豌豆淀粉为过200-300目筛的豌豆淀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豌豆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豌豆去杂洗净后,于水介质中浸泡20-100小时,将浸泡好的豌豆磨碎,经80-120目筛分离去除粗渣,将去除粗渣后的豌豆浆液过200-300目筛得豌豆淀粉浆液,所得豌豆淀粉浆液干燥后即得豌豆淀粉。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黄姜粉预处理
取上述重量份的黄姜粉置入容器内,向容器内加入所述黄姜粉重量1-3倍的冷水,搅拌30-60分钟,静置待分层即得到上层的黄姜粉提取液和下层沉降的预处理黄姜粉;
(2)淀粉酸浆预处理
取上述重量份的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和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黄姜粉置入容器内混合均匀得混合淀粉,向容器内加入所述混合淀粉重量1-3倍的水,充分打浆呈均匀细腻的匀浆,然后向所得匀浆中加入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2-6小时即出现分层,上层为清液Ⅰ,中层为黄色浆液,下层为沉淀的淀粉,将上层清液Ⅰ取出与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中层黄色浆液取出丢弃,然后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入前述相同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0-20小时,待淀粉沉降后取出上层清液Ⅱ后即得预处理淀粉,所得上层清液Ⅱ与酸浆混合用于下一轮淀粉酸浆预处理步骤以重复使用;所述酸浆是取豌豆淀粉浆液静置后上层的清液经自然发酵所制备;
(3)和粉搅拌
向步骤(2)所制备的预处理淀粉中加入上述重量份的魔芋精粉和步骤(1)得到的黄姜粉提取液,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所述混合浆的含水率为30%-50%;
(4)制粉
取步骤(3)所得的混合浆按照常规制粉步骤进行制粉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制粉具体为:
A 抽真空、成型和熟化
步骤(3)所得的混合浆于真空机中抽真空处理,将抽真空处理后的混合浆均匀分布于制粉盘中成型,然后于90-100℃熟化处理3-5分钟得熟化粉皮;
B 切条和冷冻
将步骤A中所得的熟化粉皮冷却至室温后切成粉条,将粉条于-10℃-0℃冷冻6-10小时;
C 低温干燥
将步骤B中冷冻后的粉条于温度10℃-35℃、湿度50%-90%条件下干燥;
D 切粉
将步骤C中干燥后的粉条进行切粉、包装得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入酸浆,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3-4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向所得的下层淀粉中加水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静置16-18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无矾黄姜粉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酸浆的加入量为:环境温度低于1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3-5倍;环境温度为10-3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2-3倍;环境温度大于30℃时,酸浆用量为红薯淀粉与豌豆淀粉总重的0.5-2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68679.XA CN104222733B (zh) | 2014-07-30 | 2014-07-30 |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68679.XA CN104222733B (zh) | 2014-07-30 | 2014-07-30 |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2733A true CN104222733A (zh) | 2014-12-24 |
CN104222733B CN104222733B (zh) | 2017-07-25 |
Family
ID=5221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6867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2733B (zh) | 2014-07-30 | 2014-07-30 |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2273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2172A (zh) * | 2021-06-04 | 2021-11-19 | 四川东方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姜黄魔芋粉丝的制作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44A (zh) * | 1993-12-06 | 1995-06-14 | 邹光友 | 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 |
CN1584041A (zh) * | 2004-06-16 | 2005-02-23 | 邓帮财 | 黄姜提取水解干燥物和淀粉的生产工艺 |
JP2007289133A (ja) * | 2006-04-20 | 2007-11-08 | Fuji Shoji:Kk | こんにゃく粉を主原料とする麺類 |
CN102464724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山阳县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黄姜淀粉及其纤维素的提取工艺 |
-
2014
- 2014-07-30 CN CN201410368679.XA patent/CN1042227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44A (zh) * | 1993-12-06 | 1995-06-14 | 邹光友 | 一种薯类淀粉的生物净化脱色方法 |
CN1584041A (zh) * | 2004-06-16 | 2005-02-23 | 邓帮财 | 黄姜提取水解干燥物和淀粉的生产工艺 |
JP2007289133A (ja) * | 2006-04-20 | 2007-11-08 | Fuji Shoji:Kk | こんにゃく粉を主原料とする麺類 |
CN102464724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山阳县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黄姜淀粉及其纤维素的提取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吴仲珍,等: "无矾魔芋红苕粉条的研制及加工工艺", 《安徽农业科学》 * |
张燕萍,等: "无矾甘薯粉丝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2172A (zh) * | 2021-06-04 | 2021-11-19 | 四川东方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姜黄魔芋粉丝的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2733B (zh) | 2017-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2024A (zh) | 一种耐煮无矾红薯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26540B (zh) | 休闲豆制品纤层豆卷的制备方法 | |
CN104286686B (zh) | 一种黑米粉条的生产方法 | |
CN104957471A (zh) | 一种酸辣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48749A (zh) | 一种复合营养腐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72353A (zh) | 一种大鲵多肽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05229A (zh) | 一种清热解暑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2734A (zh) | 无矾葛根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19890B (zh) | 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复合物的食品 | |
CN107801974A (zh) | 一种海参肽盐的制备方法 | |
CN103609973A (zh) | 山药香芋营养面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9259033A (zh) | 一种椰浆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06948A (zh) | 无矾桑葚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2733A (zh) | 无矾黄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7248A (zh) | 无矾胡萝卜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29022B (zh) | 木瓜黄皮复合果丹皮的制作方法 | |
CN111264846A (zh) | 一种枸杞提取物红薯粉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72052A (zh) | 一种孜然羊排风味调味粉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5558666A (zh) | 一种山楂复合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60652A (zh) | 一种香菇菌柄生产的素食品及加工方法 | |
CN103564281B (zh) | 一种西葫芦玉米增稠剂 | |
CN104187249A (zh) | 无矾橡子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81915A (zh) | 一种速溶魔芋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187247A (zh) | 无矾板栗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56676A (zh) | 一种葛根酱油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