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6181A - 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16181A CN104216181A CN201410482699.XA CN201410482699A CN104216181A CN 104216181 A CN104216181 A CN 104216181A CN 201410482699 A CN201410482699 A CN 201410482699A CN 104216181 A CN104216181 A CN 104216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pixel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data lin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ATCULPHIDQDRE-UHFFFAOYSA-N piperonal Chemical compound O=CC1=CC=C2OCOC2=C1 SATCULPHIDQDR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栅极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三数据线、第四数据线、第一次像素、第二次像素以及第一遮蔽电极,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第一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第一次像素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第二次像素与第三数据线与第四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第一遮蔽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遮蔽电极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之共同边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尤指一种低漏光之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曲面显示器(curved display)为一种具有弯曲显示面的显示器。在观看曲面显示器时,观赏者的眼睛与曲面显示器的各个位置的距离大概是相等的,且不论是中央区或左右边缘区所显示的画面,观赏者都可以接近直角的视角观看,因此相较于平面显示器,曲面显示器不会产生大视角观看时的亮度偏差与颜色偏差等问题。此外,曲面显示器具有类似立体的视觉效果。因此,曲面显示器已成为受到高度嘱目的显示产品。然而,由于曲面显示器将平面显示面板以外力弯曲后所形成,因此两片基板之间会而产生相对位置偏差而导致漏光问题,而影响曲面显示器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漏光之显示面板及一种低漏光之曲面显示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次像素区与多个第二次像素区,其中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在一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多条第一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第三数据线与多条第四数据线,以该第一数据线、该第二数据线、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的顺序沿该第一方向依序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数据线与各该第二数据线位于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各该第三数据线与各该第四数据线位于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且各该第二数据线与各该第三数据线设置于各该第一数据线与各该第四数据线之间;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多个第一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多个第二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二次像素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以及多个第一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一遮蔽电极具有一固定电压;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共通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以及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在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与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该第二像素电极在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与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更进一步向该第一遮蔽电极延伸而突出于该第二数据线,且该第二像素电极更进一步向该第一遮蔽电极延伸而突出于该第三数据线。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遮蔽电极具有一第一边缘邻近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一第二边缘邻近该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之该第一边缘实质上切齐,且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之该第二边缘实质上切齐。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且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另包括多个遮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其中该遮光图案分别与该第一栅极线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漏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以及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该第二漏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一侧。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该显示面板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三次像素区之间以及该第二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间;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一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一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一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之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之该第二源极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开关元件之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且该第四开关元件之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之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之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开关元件之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且该第四开关元件之该第四源极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一主区与一第一副区;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二主区与一第二副区;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内,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漏极电性连接;以及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分别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内,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漏极电性连接,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各该第三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三主区与一第三副区,各该第四次像素区包括一第四主区与一第四副区,该显示面板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三开关元件,各该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内,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两个第四开关元件,各该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分别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内,其中该第四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一主区与一第一副区;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二主区与一第二副区;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内,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漏极电性连接;以及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内,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漏极电性连接,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各该第三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三主区与一第三副区,各该第四次像素区包括一第四主区与一第四副区,该显示面板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两个第三开关元件,各该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内,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两个第四开关元件,各该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内,其中该第四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上述之显示面板,另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另包括一第五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五栅极、一第五源极与一第五漏极,其中该第五栅极与该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五源极为浮置,且该第五漏极与该第一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各该第二次像素另包括一第六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六栅极、一第六源极与一第六漏极,其中该第六栅极与该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六源极为浮置,且该第六漏极与该第二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各该第三次像素另包括一第七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七栅极、一第七源极与一第七漏极,其中该第七栅极与该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七源极为浮置,且该第七漏极与该第三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各该第四次像素另包括一第八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八栅极、一第八源极与一第八漏极,其中该第八栅极与该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八源极为浮置,且该第八漏极与该第四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
上述之显示面板,另包括多条第三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三遮蔽电极与该第一蔽电极在该第一方向上为交替排列,且各该第三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与另一相邻之该第二次像素之间。
上述之显示面板,另包括至少一共通线,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至少一共通线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与该第三遮蔽电极连接,且该固定电压为一共通电压。
上述之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该共同边界彼此堆叠,且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器,包括:上述之该显示面板;以及一框架,其中该显示面板与该框架结合,借此该显示面板形成具有一曲率之一弯曲显示面。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之剖线A-A’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之剖线B-B’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之剖线C-C’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绘示了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亮态显示时之穿透率模拟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暗态显示时之穿透率模拟示意图;
图7A绘示了本发明之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未弯曲状况下之示意图;
图7B绘示了本发明之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弯曲状况下之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一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二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三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12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等效电路图;
图13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14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等效电路图;
图15绘示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彩色滤光图案的配置示意图;
图16绘示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曲面显示器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显示面板 10 第一基板
40 第二基板 42 共通电极
30 显示介质层 L 漏光
11 第一次像素区 12 第二次像素区
GL1 第一栅极线 DL1 第一数据线
DL2 第二数据线 DL3 第三数据线
DL4 第四数据线 CF1 第一彩色滤光图案
CF2 第二彩色滤光图案 21 第一次像素
22 第二次像素 31 第一遮蔽电极
Dy 第二方向 SW1 第一开关元件
PE1 第一像素电极 G1 第一栅极
S1 第一源极 D1 第一漏极
SW2 第二开关元件 PE2 第二像素电极
G2 第二栅极 S2 第二源极
D2 第二漏极 13 第三次像素区
14 第四次像素区 GL2 第二栅极线
CF3 第三彩色滤光图案 CF4 第四彩色滤光图案
16 绝缘层 SW3 第三开关元件
PE3 第三像素电极 G3 第三栅极
S3 第三源极 D3 第三漏极
SW4 第四开关元件 PE4 第四像素电极
G4 第四栅极 S4 第四源极
D4 第四漏极 ME 主干电极
BE 分支电极 S 狭缝
CB 共同边界 X 突出部
32 第二遮蔽电极 31A 第一边缘
31B 第二边缘 33 第三遮蔽电极
34 第四遮蔽电极 CL 共通线
41 遮光图案 100 显示面板
1’ 显示面板 1” 显示面板
1”’ 显示面板 51 第一图案化导电层
52 第二图案化导电层 11M 第一主区
11S 第一副区 12M 第二主区
12S 第二副区 13M 第三主区
13S 第三副区 14M 第四主区
14S 第四副区 2 显示面板
Clc_main 主液晶电容 Clc_sub 副液晶电容
3 显示面板 SL1 第一信号线
SW5 第五开关元件 SW6 第六开关元件
SL2 第二信号线 SW7 第七开关元件
SW8 第八开关元件 G5 第五栅极
S5 第五源极 D5 第五漏极
G6 第六栅极 S6 第六源极
D6 第六漏极 G7 第七栅极
S7 第七源极 D7 第七漏极
G8 第八栅极 S8 第八源极
D8 第八漏极 Ccs 储存电容
50 曲面显示器 60 显示面板
62 弯曲显示面 70 框架
a 距离 b 距离
Z 垂直投影方向 Dx 第一方向
80 观赏者 4 显示面板
R 红色 G 绿色
B 蓝色 P 显示像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之功效。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图2为沿图1之剖线A-A’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之剖线B-B’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之剖线C-C’绘示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其中为了突显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特色,图1中未绘示出彩色滤光图案、第二基板、共通电极与显示介质层等元件。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0、多条第一栅极线GL1、多条第一数据线DL1、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多条第三数据线DL3、多条第四数据线DL4、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多个第一次像素21、多个第二次像素22、多个第一遮蔽电极31、一第二基板40、一共通电极42以及一显示介质层30。第一基板10具有多个第一次像素区11与多个第二次像素区12,其中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在一第一方向Dx上依序交替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x为图1之横轴方向,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基板4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可分别包括一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若作为曲面显示器的应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较佳选择可挠式基板或可塑形式基板。共通电极42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上例如位于第二基板40面对第一基板10之表面上,且共通电极42具有一共通电压。共通电极42可包括一透明电极,其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其它适合之导电材料。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选用一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因此显示介质层30为一液晶层,其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之间。第一栅极线GL1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第一方向Dx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栅极线GL1位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一侧,例如图1之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上侧,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栅极线GL1亦可位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下侧。数据线以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的顺序沿第一方向Dx依序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一第二方向Dy延伸,例如,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沿第一方向Dx由左而右依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y为图1之纵轴方向,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位于第一次像素区11内,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位于第二次像素区12内,且第二数据线DL2与第三数据线DL3设置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四数据线DL4之间。
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位于第一次像素区11内,而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位于第二次像素区12内。第一次像素2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11内,其中第一次像素21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第一次像素21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SW1以及一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一开关元件SW1具有一第一栅极G1、一第一源极S1与一第一漏极D1,其中第一栅极G1与第一栅极线GL1电性连接,第一源极S1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第一漏极D1与第一像素电极PE1电性连接。第一像素电极PE1设置于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上。第二次像素22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12内,其中第二次像素22与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第二次像素22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SW2以及一第二像素电极PE2。第二开关元件SW2具有一第二栅极G2、一第二源极S2与一第二漏极D2,其中第二栅极G2与第一栅极线GL1电性连接,第二源极S2与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第二漏极D2与第二像素电极PE2电性连接。第二像素电极PE2设置于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可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13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14,其中第三次像素区13与第四次像素区14在第一方向Dx上依序交替排列,第三次像素区13在第二方向Dy上分别与第一次像素区11相邻,以及第四次像素区14在第二方向Dy上分别与第二次像素区12相邻。也就是说,一个第一次像素区11、一个第二次像素区12、一个第三次像素区13与一个第四次像素区14排列成一个2*2阵列。进一步说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在奇数列上沿第一方向Dx交替重复排列,而第三次像素区13与第四次像素区14在偶数列上沿第一方向Dx交替重复排列。另外,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GL2、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CF3、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CF4、多个第三次像素23、多个第四次像素24以及多个第二遮蔽电极32。第二栅极线GL2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第一方向Dx延伸,其中第二栅极线GL2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三次像素区13之间以及第二次像素区12与第四次像素区14之间。此外,第一栅极线GL1与第二栅极线GL2可由一图案化导电层例如第一金属层所构成,而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可由另一图案化导电层例如第二金属层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可设置至少一绝缘层16。第三彩色滤光图案CF3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位于第三次像素区13内,而第四彩色滤光图案CF4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位于第四次像素区14内。第三次像素23设置于第三次像素区13内,且第三次像素23包括一第三开关元件SW3以及一第三像素电极PE3。第三开关元件SW3具有一第三栅极G3、一第三源极S3与一第三漏极D3,其中第三栅极G3与第二栅极线GL2电性连接,第三源极S3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且第三漏极D3与第三像素电极PE3电性连接。第三像素电极PE3设置于第三彩色滤光图案CF3上。第四次像素24设置于第四次像素区14内,且第四次像素24包括一第四开关元件SW4以及一第四像素电极PE4。第四开关元件SW4具有一第四栅极G4、一第四源极S4与一第四漏极D4,其中第四栅极G4与第二栅极线GL2电性连接,第四源极S4与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且第四漏极D4与第四像素电极PE4电性连接。第四像素电极PE4设置于第四彩色滤光图案CF4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SW1之第一源极S1与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SW2之第二源极S2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SW3之第三源极S3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且第四开关元件SW4之第四源极S4与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借此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可以支授点反转(dot inversion)驱动,以减少画面闪烁(flicker)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电极(包括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2、第三像素电极PE3与第四像素电极PE4)包括一主干电极ME以及多条分支电极BE,其中相邻的分支电极BE之间具有一狭缝S,分支电极BE与主干电极ME电性连接,且分支电极BE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而形成多个配向区。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之主干电极ME实质上均为十字形电极,而分支电极BE之一端与主干电极ME连接而定义出四个具有不同配向方向的配向区。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2、第三像素电极PE3与第四像素电极PE4之材料可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其它适合之导电材料。
由于在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容易产生漏光,特别是在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与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在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因为彼此堆叠而产生突出部X的情况下,突出部X会造成显示介质层30的液晶分子配向异常,因此会有明显的漏光。为了解决漏光问题,第一遮蔽电极31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第二方向Dy延伸,其中第一遮蔽电极3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且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与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与第一遮蔽电极31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重叠,借此可遮蔽突出部X周围的漏光。另外,第一遮蔽电极31具有一固定电压,举例而言,此固定电压可为共通电压,亦即此固定电压可与共通电极42为相同的共通电压,但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一遮蔽电极31具有固定电压,可屏蔽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间的水平电场对液晶配向产生的影响,借此在暗态显示下,可使液晶分子保持站立而减低漏光;至于在亮态显示下,第一遮蔽电极31因具有固定电压例如共通电压,故可作为共通线或共通电极之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PE1在第一次像素区11内与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像素电极PE2在第二次像素区12内与第三数据线DL3以及第四数据线DL4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叠,借此第一像素电极PE1可以屏蔽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与共通电极42之间的电场,以及第二像素电极PE2可以屏蔽第三数据线DL3/第四数据线DL4与共通电极42之间的电场。此外,第一像素电极PE1可更进一步向第一遮蔽电极31延伸而突出于第二数据线DL2,且第二像素电极PE2可更进一步向第一遮蔽电极31延伸而突出于第三数据线DL3。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电极31具有一第一边缘31A邻近第一像素电极PE1,以及一第二边缘31B邻近第二像素电极PE2,其中第一像素电极PE1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实质上切齐,且第二像素电极PE2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实质上切齐。由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突出于第二数据线DL2并至少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实质上切齐,且第二像素电极PE2突出于第三数据线DL3并至少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实质上切齐,因此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之间的区域为有效显示区,也就是说,第一像素电极PE1可以正常驱动位于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之间的区域内的液晶分子而提供显示画面,且第二像素电极PE2可以正常驱动位于第三数据线DL3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之间的区域内的液晶分子而提供显示画面,因此可以提高有效显示区的面积。另外,第二遮蔽电极32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第二方向Dy延伸,其中第二遮蔽电极32设置于第三次像素区13与第四次像素区14之共同边界CB,用以遮蔽此区域的漏光。第二遮蔽电极32的作用与特征与第一遮蔽电极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像素电极与遮蔽电极的边缘为实质上切齐,但考量到像素电极与遮蔽电极之间的对位误差,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能会产生偏差。举例而言,在对位误差的范围内例如在±2微米的误差范围内,像素电极与遮蔽电极的边缘均可视为实质上切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可另包括多条第三遮蔽电极33,与多条第四遮蔽电极34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并沿第二方向Dy延伸,其中第三遮蔽电极33与第一蔽电极31在第一方向Dx上为交替排列,且各第三遮蔽电极33设置于一个第一次像素21与另一相邻之第二次像素22之间;第四遮蔽电极34与第二蔽电极32在第一方向Dx上为交替排列,且各第四遮蔽电极34设置于一个第三次像素23与另一相邻之第四次像素2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次像素区11之一侧与一个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设置有第一遮蔽电极31,且第三次像素区13之一侧与一个第四次像素区14之共同边界CB设置有第二遮蔽电极32;第一次像素区11之另一侧与另一个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设置有第三遮蔽电极33;以及第三次像素区13之另一侧与另一个第四次像素区14之共同边界CB设置有第四遮蔽电极34。第三遮蔽电极33以及第四遮蔽电极34的作用与特征与第一遮蔽电极31以及第二遮蔽电极3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可另包括多条共通线CL,沿第一方向Dx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其中一条共通线CL与第一遮蔽电极31与第三遮蔽电极33连接,而另一条共通线CL与第二遮蔽电极32与第四遮蔽电极34连接。此外,第一遮蔽电极31、第二遮蔽电极32、第三遮蔽电极33以及第四遮蔽电极34的固定电压可为共通线CL提供的共通电压,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可另包括多个遮光图案41,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上,其中一个遮光图案41与第一栅极线GL1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叠,用以遮蔽第一栅极线GL1之周围漏光,且另一个遮光图案41与第二栅极线GL2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叠,用以遮蔽第二栅极线GL2之周围漏光。若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作为曲面显示器的应用时,由于其弯曲方式以第二方向Dy为轴心,因此即使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会因为弯曲程度不同而产生相对位移,第二基板40上的遮光图案41亦仅会沿第一方向Dx产生偏移,因此不会影响到第一栅极线GL1之周围与第二栅极线GL2之周围的遮蔽效果。
请参考图5、图6、图7A与图7B。图5绘示了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亮态显示时之穿透率模拟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暗态显示时之穿透率模拟示意图,图7A绘示了本发明之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未弯曲状况下之示意图,且图7B绘示了本发明之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在弯曲状况下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经证实于亮态显示下,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之间的区域可有效提供显示画面,且第三数据线DL3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之间的区域可有效提供显示画面,可提高显示面板1有效显示区的面积。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经证实在暗态显示下,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的共同边界CB在设置第一遮蔽电极31的情况下确实可有效避免漏光。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应于第一方向Dx上相邻的两个次像素区之间的区域,仅需在第一基板10上设置遮蔽电极(包括第一遮蔽电极31、第二遮蔽电极32、第三遮蔽电极33与第四遮蔽电极34),而不需在第二基板40上设置遮光图案(例如黑色矩阵),即可有效遮蔽漏光。另外,如图7A所示,在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00中,第二基板40与共通电极42之间设置有一遮光图案41(例如黑色矩阵),对应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而第一基板10上则未设置有遮蔽电极。也就是说,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00利用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上的遮光图案41来遮蔽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的漏光。当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00用作平面显示器的应用而在未弯曲状态下时,由于遮光图案41会影响共通电极42的平整度,因此在对应于遮光图案41的边缘区域的液晶分子会因为配向不佳而产生漏光L。如图7B所示,当对照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00用作曲面显示器的应用而在弯曲状况下时,由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会因为弯曲程度不同而产生相对位移,在此状况下第二基板40上的遮光图案41会偏移而不再对应于第一次像素区11与第二次像素区12之共同边界CB,例如偏向第一次像素区11,故时在暗态显示下,不仅在共同边界CB因为没有遮光图案41的遮蔽而会产生漏光,且第一次像素区11内的液晶分子也会因为遮光图案41的边缘而具有不良配向,而使得第一次像素区11内也产生漏光L。此外,上述遮光图案41的偏移问题也有可能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产生对位误差时出现。由图7A与图7B所示,不论是应用在平面显示器或曲面显示器,设置于第二基板40上的遮光图案41都无法有效遮蔽漏光L。
本发明之显示面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依序介绍本发明之其它较佳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且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之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之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之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8。图8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一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中,各次像素的开关元件与数据线的连接关有所差异。精确地说,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SW1之第一源极S1与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SW2之第二源极S2与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SW3之第三源极S3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且第四开关元件SW4之第四源极S4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9。图9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二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第二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中,第一像素电极PE1与第一遮蔽电极31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重叠,且第二像素电极PE2与第一遮蔽电极31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部分重叠。第一像素电极PE1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设计以及第二像素电极PE2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设计可以确保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一边缘31A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数据线DL2之边缘与第一遮蔽电极31之第二边缘31B之间的区域为有效显示区。第一像素电极PE1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宽度与第二像素电极PE2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宽度可视对位误差或其它因素加以调整。举例而言,第一像素电极PE1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宽度与第二像素电极PE2与第一遮蔽电极31的重叠宽度实质上可分别介于1微米与4微米之间,例如2微米,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0。图10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第三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本第三变化实施例之显示面板1”’中,数据线由多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堆叠而成。举例而言,第一数据线DL1可由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51与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52所堆叠而成。进一步说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51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5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6,且绝缘层16具有多个接触洞(图未示),而第一图案化导电层51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52可经由绝缘层16的接触洞电性连接。第一图案化导电层51可以是用来形成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2与共通线CL的第一金属层,借此不需增加额外工艺,即可降低第一数据线DL的电阻。同理,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也可由第一图案化导电层51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52所堆叠而成。值得说明的是在需跨越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2与共通线CL的区域,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仅由第二图案化导电层52所构成。
请参考图11与图12。图11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图12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等效电路图。如图11与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2中,各次像素区包括一主区与一副区。进一步说明,第一次像素区11包括一第一主区11M与一第一副区11S;第二次像素区12包括一第二主区12M与一第二副区12S;第三次像素区13包括一第三主区13M与一第三副区13S,第四次像素区14包括一第四主区14M与一第四副区14S。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栅极线GL1沿第一方向Dx延伸设置于第一主区11M与第一副区11S之间以及第二主区12M与第二副区12S之间;第二栅极线GL2沿第一方向Dx延伸设置于第三主区13M与第三副区13S之间以及第四主区14M与第四副区14S之间。此外,第一次像素21包括两个第一开关元件SW1以及两个第一像素电极PE1。两个第一栅极G1均与第一栅极线GL1电性连接,两个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一漏极D1分别与两个第一像素电极PE1电性连接。两个第一像素电极PE1分别位于第一主区11M与第一副区11S内。第二次像素22包括两个第二开关元件SW2以及两个第二像素电极PE2。两个第二栅极G2均与第一栅极线GL1电性连接,两个第二源极S2分别与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二漏极D2分别与两个第二像素电极PE2电性连接。两个第二像素电极PE2分别位于第二主区12M与第二副区12S内。第三次像素23包括两个第三开关元件SW3以及两个第三像素电极PE3。两个第三栅极G3均与第二栅极线GL2电性连接,两个第三源极S3分别与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三漏极D3分别与两个第三像素电极PE3电性连接。两个第三像素电极PE3分别位于第三主区13M与第三副区13S内。第四次像素24包括两个第四开关元件SW4以及两个第四像素电极PE4。两个第四栅极G4与第二栅极线GL2电性连接,两个第四源极S4分别与第三数据线DL3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以及两个第四漏极D4分别与两个第四像素电极PE4电性连接。两个第四像素电极PE4分别位于第四主区14M与第四副区14S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区11M的第一开关元件SW1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且第一副区11S的第一开关元件SW1与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第二主区12M的第二开关元件SW2与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且第二副区12S的第二开关元件SW2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第三主区13M的第三开关元件SW3与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且第三副区13S的第三开关元件SW3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第四主区14M的第四开关元件SW4与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且第四副区14S的第四开关元件SW4与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借此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2可以支授点反转驱动,以减少画面闪烁现象。
在各主区内的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会形成一主液晶电容Clc_main,在各副区内的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42会形成一副液晶电容Clc_sub,其中主液晶电容Clc_main可不等于副液晶电容Clc_sub,例如主液晶电容Clc_1main大于副液晶电容Clc_1sub。同一次像素区的主区与副区由同一条栅极线控制,但分别接收不同数据线的信号,借此各次像素区之主区与副区可以提供具有不同亮度的画面,可以有效解决色偏(color washout)的问题。举例而言,主区的亮度可以大于副区的亮度,且主区与副区的面积比例可视显示效果加以调整,例如主区的面积小于副区的面积,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2之开关元件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并不以上述方式为限,而可如图8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或其它方式加以变化;像素电极与遮蔽电极的相对位置并不以上述方式为限,而可如图9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或其它方式加以变化;数据线不限定为由单层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而可如图10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由双层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请参考图13与图14。图13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示意图,图14绘示了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等效电路图。如图13与图14所示,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3与第二实施例之显示面板2具有类似架构,以下仅就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各次像素区内的两个开关元件的两个源极是电性连接到同一条数据线。精确地说,第一次像素21的两个第一开关元件SW1的两个第一源极S1彼此相连且均与同一条数据线例如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第二次像素22的两个第二开关元件SW2的两个第二源极S2彼此相连且均与同一条数据线例如第四数据线DL4电性连接;第三次像素23的两个第三开关元件SW3的两个第三源极S3彼此相连且均与同一条数据线例如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以及第四次像素24的两个第四开关元件SW4的两个第四源极S4彼此相连且均与同一条数据线例如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3另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SL1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SL2。各第一信号线SL1沿第一方向Dx延伸且设置于第一主区11M与第一副区11S之间以及第二主区12M与第二副区12S之间,以及各第二信号线SL2沿第一方向Dx延伸且设置于第三主区13M与第三副区13S之间以及第四主区14M与第四副区14S之间。各第一次像素21另包括一第五开关元件SW5、各第二次像素22另包括一第六开关元件SW6、各第三次像素23另包括一第七开关元件SW7,以及各第四次像素24另包括一第八开关元件SW8。第五开关元件SW5具有一第五栅极G5、一第五源极S5与一第五漏极D5,其中第五栅极S5与第一信号线SL1电性连接,第五源极S5为浮置(floating),且第五漏极D5与第一漏极D1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六开关元件SW6具有一第六栅极G6、一第六源极S6与一第六漏极D6,其中第六栅极G6与第一信号线SL1电性连接,第六源极S6为浮置,且第六漏极D6与该第二漏极D2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七开关元件SW7具有一第七栅极G7、一第七源极S7与一第七漏极D7,其中第七栅极G7与第二信号线SL2电性连接,第七源极S7为浮置,且第七漏极D7与第三漏极D3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八开关元件SW8具有一第八栅极G8、一第八源极S8与一第八漏极D8,其中第八栅极G8与第二信号线SL2电性连接,第八源极S8为浮置,且第八漏极D8与第四漏极D4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1可提供一栅极信号开启第五开关元件SW5与第六开关元件SW6,且第一信号线SL1的栅极信号之时序晚于第一栅极线GL1的栅极信号之时序,而第二信号线SL2可提供另一栅极信号开启第七开关元件SW7与第八开关元件SW8,且第二信号线SL2的栅极信号之时序晚于第二栅极线GL2的栅极信号之时序。举例而言,第一信号线SL1可与另一条第一栅极线GL1(例如用以驱动下两列之次像素的第一栅极线GL1)电性连接,而第二信号线SL2可与另一条第二栅极线GL2(例如用以驱动下两列之次像素的第二栅极线GL2)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元件SW5之第五源极S5可与共通线CL形成一储存电容Ccs;第六开关元件SW6之第六源极S6可与共通线CL形成一储存电容Ccs;第七开关元件SW7之第七源极S7可与共通线CL形成一储存电容Ccs;以及第八开关元件SW8之第八源极S8可与共通线CL形成一储存电容Ccs。通过上述配置,当第五开关元件SW5、第六开关元件SW6、第七开关元件SW7以及第八开关元件SW8开启时,各储存电容Ccs会分别与第一次像素21、第二次像素22、第三次像素23与第四次像素24的副液晶电容Clc_sub进行电荷分享,使得各次像素的主液晶电容Clc_main会不等于副液晶电容Clc_sub,例如主液晶电容Clc_1main大于副液晶电容Clc_1sub。借此,各次像素区之主区与副区可以提供具有不同亮度的画面,以解决色偏的问题。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3之开关元件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并不以上述方式为限,而可如图8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或其它方式加以变化;像素电极与遮蔽电极的相对位置并不以上述方式为限,而可如图9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或其它方式加以变化;数据线不限定为由单层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而可如图10之变化实施例所揭示的由双层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请参考图15。图15绘示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显示面板之彩色滤光图案的配置示意图。在本发明中之显示面板中,次像素的排列与彩色滤光图案的颜色排列并不限定依据相同的规则。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4中,第一次像素21、第二次像素22、第三次像素23与第四次像素24可以前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排列,例如在奇数列上第一次像素21与第二次像素22为交替重复排列;在偶数列上第三次像素23与第四次像素24为交替重复排列,在奇数行上第一次像素21与第三次像素23为交替重复排列;以及在偶数行第二次像素22与第四次像素24为交替重复排列。另外,彩色滤光图案则可为例如直条状(stripe)排列。举例而言,位于第3n-2行上的所有次像素的彩色滤光图案(不论是第一次像素21的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与第三次像素23的第三彩色滤光图案CF3)都是同一颜色例如红色R;位于第3n-1行上的所有次像素的彩色滤光图案(第二次像素22的第二彩色滤光图案CF2与第四次像素24的第四彩色滤光图案CF4)都是同一颜色例如绿色G;以及位于第3n行上的所有次像素的彩色滤光图案(不论是第一次像素21的第一彩色滤光图案CF1与第三次像素23的第三彩色滤光图案CF3)都是同一颜色例如蓝色B,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之正整数。此外,在同一列上相邻的三个次像素,例如两个第一次像素21与一个第二次像素22、两个第二次像素22与一个第一次像素21、两个第三次像素23与一个第四次像素24,或两个第四次像素14与一个第三次像素13分别构成一个可以显示出全彩影像的显示像素单元P。在其它变化实施例中,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也可以为其它规则排列例如三角(delta)排列。或者,显示像素单元P可以由更多颜色构成例如红色、绿色、蓝色与黄色,或红色、绿色、蓝色与白色。
请参考图16。图16绘示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曲面显示器之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之曲面显示器(curved display)50包括一显示面板60以及一框架70。显示面板60与框架70结合,借此显示面板60形成具有一曲率之一弯曲显示面62。也就是说,框架70的内部具有一弯曲面,而将显示面板60置入框架70的内部并附着到框架70的弯曲面上,即可使得显示面板60形成具有曲率的弯曲显示面62。本实施例之显示面板60可选自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揭示之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之结构与特征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6所示,当观赏者80在预定的位置观看曲面显示器50时,观赏者80的双眼与曲面显示器50的中央区的距离a与边缘区的距离b实质上会相等,因此曲面显示器50所显示的画面不易产生亮度偏差与颜色偏差等问题。此外,由于显示面板60设置有前述遮蔽电极设计,因此也不会产生漏光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显示面板于第一基板上设置遮蔽电极,对应于在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次像素区之共同边界,而不需在第二基板上设置遮光图案,即可有效遮蔽漏光。另外,本发明之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曲面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而亦可应用于平面显示器或可挠式显示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具有多个第一次像素区与多个第二次像素区,其中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在一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
多条第一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
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第三数据线与多条第四数据线,以该第一数据线、该第二数据线、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的顺序沿该第一方向依序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数据线与各该第二数据线位于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各该第三数据线与各该第四数据线位于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且各该第二数据线与各该第三数据线设置于各该第一数据线与各该第四数据线之间;
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一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
多个第二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二次像素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以及
多个第一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一遮蔽电极具有一固定电压;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共通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以及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在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与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且该第二像素电极在该第二次像素区内与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更进一步向该第一遮蔽电极延伸而突出于该第二数据线,且该第二像素电极更进一步向该第一遮蔽电极延伸而突出于该第三数据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蔽电极具有一第一边缘邻近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一第二边缘邻近该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之该第一边缘实质上切齐,且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之该第二边缘实质上切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且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多个遮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其中该遮光图案分别与该第一栅极线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重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
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漏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以及
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且该第二漏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该显示面板另包括:
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三次像素区之间以及该第二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间;
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
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
一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
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
一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之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之该第二源极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开关元件之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且该第四开关元件之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之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之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开关元件之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且该第四开关元件之该第四源极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
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一主区与一第一副区;
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二主区与一第二副区;
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内,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漏极电性连接;以及
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分别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内,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漏极电性连接,
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各该第三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三主区与一第三副区,各该第四次像素区包括一第四主区与一第四副区,该显示面板另包括:
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
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
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三开关元件,各该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内,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
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四开关元件,各该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分别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内,其中该第四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
各该第一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一主区与一第一副区;
各该第二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二主区与一第二副区;
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该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内,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漏极电性连接;以及
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该第二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二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内,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漏极电性连接,
其中各该第一栅极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板另具有多个第三次像素区与多个第四次像素区,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交替排列,该第三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一次像素区相邻,以及该第四次像素区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别与该第二次像素区相邻,各该第三次像素区包括一第三主区与一第三副区,各该第四次像素区包括一第四主区与一第四副区,该显示面板另包括:
多条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
多个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与该第四次像素区之一共同边界,且各该第二遮蔽电极具有该固定电压;
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四彩色滤光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
多个第三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三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三开关元件,各该第三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其中该第三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三源极与该第一数据线与该第二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三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内,其中该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三漏极电性连接,且该第一数据线以及该第二数据线与该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以及
多个第四次像素,分别设置于该第四次像素区内,其中各该第四次像素包括:
两个第四开关元件,各该第四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其中该第四栅极与该第二栅极线电性连接,该第四源极与该第三数据线与该第四数据线之其中另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两个第四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彩色滤光图案上并分别位于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内,其中该第四像素电极分别与该第四漏极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三数据线以及该第四数据线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和该第四像素电极至少部分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多条第一信号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一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一主区与该第一副区之间以及该第二主区与该第二副区之间;以及
多条第二信号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该第二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三主区与该第三副区之间以及该第四主区与该第四副区之间;
其中各该第一次像素另包括一第五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五栅极、一第五源极与一第五漏极,其中该第五栅极与该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五源极为浮置,且该第五漏极与该第一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
各该第二次像素另包括一第六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六栅极、一第六源极与一第六漏极,其中该第六栅极与该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六源极为浮置,且该第六漏极与该第二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
各该第三次像素另包括一第七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七栅极、一第七源极与一第七漏极,其中该第七栅极与该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七源极为浮置,且该第七漏极与该第三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以及
各该第四次像素另包括一第八开关元件,具有一第八栅极、一第八源极与一第八漏极,其中该第八栅极与该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八源极为浮置,且该第八漏极与该第四漏极之其中一者电性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多条第三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三遮蔽电极与该第一蔽电极在该第一方向上为交替排列,且各该第三遮蔽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与另一相邻之该第二次像素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至少一共通线,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至少一共通线与该第一遮蔽电极与该第三遮蔽电极连接,且该固定电压为一共通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之该共同边界彼此堆叠,且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与该第一遮蔽电极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
19.一种曲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该显示面板;以及
一框架,其中该显示面板与该框架结合,借此该显示面板形成具有一曲率之一弯曲显示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5182 | 2014-07-22 | ||
TW103125182 | 2014-07-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6181A true CN104216181A (zh) | 2014-12-17 |
Family
ID=5209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2699.XA Withdrawn CN104216181A (zh) | 2014-07-22 | 2014-09-19 | 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16181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1825A (zh) * | 2015-10-10 | 2016-02-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5807497A (zh) * | 2015-01-16 | 2016-07-2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 |
CN105842937A (zh) * | 2016-03-18 | 2016-08-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以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6340250A (zh) * | 2016-07-28 | 2017-01-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7807482A (zh) * | 2017-09-22 | 2018-03-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
WO2018120904A1 (zh) * | 2016-12-28 | 2018-07-0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08399863A (zh) * | 2018-03-22 | 2018-08-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14624929A (zh) * | 2018-06-29 | 2022-06-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14
- 2014-09-19 CN CN201410482699.XA patent/CN10421618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07497A (zh) * | 2015-01-16 | 2016-07-2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 |
CN105807497B (zh) * | 2015-01-16 | 2020-12-0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 |
CN105301825A (zh) * | 2015-10-10 | 2016-02-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WO2017059640A1 (zh) * | 2015-10-10 | 2017-04-1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5301825B (zh) * | 2015-10-10 | 2017-09-0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5842937A (zh) * | 2016-03-18 | 2016-08-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以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CN106340250B (zh) * | 2016-07-28 | 2019-05-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6340250A (zh) * | 2016-07-28 | 2017-01-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WO2018120904A1 (zh) * | 2016-12-28 | 2018-07-0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装置 |
US10831067B2 (en) | 2016-12-28 | 2020-11-10 |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
CN107807482A (zh) * | 2017-09-22 | 2018-03-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
CN107807482B (zh) * | 2017-09-22 | 2020-07-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
CN108399863A (zh) * | 2018-03-22 | 2018-08-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14624929A (zh) * | 2018-06-29 | 2022-06-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6637B (zh) | 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 |
CN104216181A (zh) | 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 | |
US11550190B2 (en)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slit separating first and second common electrodes and overlapping first and second metal lines | |
TWI484272B (zh) |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 |
US1001393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US9989817B2 (en) | Pixel structure | |
CN107290909B (zh)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6802518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981728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572963B (zh) | 顯示面板 | |
US20180046292A1 (en) | Touch sensor-equipped display device | |
TWI406038B (zh) | 應用具有極性延伸部之畫素之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 |
US1202589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751868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160109765A1 (en) | Curved display device | |
TWI591408B (zh) |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 |
TWI716676B (zh) | 顯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