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6133B -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16133B CN104216133B CN201410471940.9A CN201410471940A CN104216133B CN 104216133 B CN104216133 B CN 104216133B CN 201410471940 A CN201410471940 A CN 201410471940A CN 104216133 B CN104216133 B CN 104216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ght
- observation
- vision area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图像显示层一侧配置若干组发光单元,每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根据所述观察位置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本发明通过检测观察点与图像显示层之间的观察距离来改变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使得发光单元对应的视区处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图像显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作为显示领域发展的必然技术,吸引了科研、工业以及娱乐界的注意。主流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有基于柱透镜或光栅的裸眼3D显示主流架构。通过图像的定向传输,实现向双眼提供视差图像,左右眼视差图像分别进入左右眼图像后,经大脑融合后,可使观看者看到立体画面。
目前基于柱透镜或光栅的裸眼3D显示技术,普遍存在视区甜点,即左右眼同时存在一个最佳观看距离。观看者在这个最佳观看距离前后一小段距离的范围内,才能看到最优质的立体图像。然而,当用户离开这个最佳观看距离进行观看时,串扰率和图像均匀性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恶化,使得3D影像的图像质量大幅下降。这严重限制观赏者的观看自由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裸眼3D显示领域中观察视区受限在一定范围的技术缺陷。
为此,本发明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距离图像显示层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若干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在靠近图像显示层的位置配置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
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过控制所述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的步骤包括:
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距离较远,则减小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增加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在距离图像显示层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若干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在靠近图像显示层的位置配置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调整模块,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图像显示层,还包括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层的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
所述背光源包括若干具有若干发光单元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层的一侧;
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距离检测模块连接,根据所述距离检测模块检测的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相对距离调整发光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模组中的发光单元组合,形成一弧形的发光曲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镜阵列膜层包括单个或多个透镜单元形成的阵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镜阵列膜层包括菲涅尔透镜阵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若干与所述发光模组对应的偏振膜层阵列,所述偏振膜层阵列设于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偏振膜层阵列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靠近所述图像显示层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透镜阵列膜层的靠近所述发光模组的一侧。
本发明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检测观察点与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使得发光单元对应的视区处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在观察点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再次自动调整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在观看过程中始终能够获取最优质的立体图像,可以增大低串扰的裸眼立体观看视角,同时实现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立体显示。此外,该方法和结构还可以实现允许单人或者多人观看的的裸眼立体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观察点处于距离图像显示层较近的位置;
图3b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观察点处于距离图像显示层较远的位置;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背光源;11:发光模组;111:第一发光单元;112:第二发光单元;21:光束整形扩散膜层(LSD);22:透镜阵列膜层;23:图像显示层;24:偏振膜层阵列;30:视区单元;41:右眼;42:左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检测观察点(例如人眼)与图像显示层23的距离来改变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使得观察点所在的位置处于3D显示的视区之内,从而可以给观察者良好的3D显示画面。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图像显示层23一侧配置若干组发光单元,每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23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靠近图像显示层23的位置,还可以配置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LSD)增加图像显示均匀性。
步骤S102: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步骤S103:根据所述观察位置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形成不同纵深的视区。其中,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距离较远,则减少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距离较近,则提高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来改变所述发光模组11的发光强度。
该实施方式涉及的3D显示方法可以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增大和减小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例如调整该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和位置来调整发光强度,使得观察点所在的位置始终处于3D显示的视区之内。当观察点(例如人眼)的位置前后发生移动,重新判断人眼新的位置。通过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即可以实现“最佳观看距离可调节的裸眼3D显示”。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201,用于在图像显示层23一侧配置若干组发光单元,每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23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在靠近图像显示层23的位置配置透镜阵列膜层22和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LSD);
检测模块202,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调整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观察位置调整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
该装置通过配置模块,将发光单元配置图像显示层23一侧。在使用时,通过检测模块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然后通过调整模块增大或减小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使得观察点所在的位置处于3D显示的视区之内。当观察点(例如人眼)的位置前后发生移动,重新判断人眼新的位置。通过改变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实现“最佳观看距离可调节的裸眼3D显示”,即可以实现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
参见图3a和图3b,图3a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观察点处于距离图像显示层23较近的位置;图3b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观察点处于距离图像显示层23较远的位置。在图3a和图3b示出的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其包括背光源10、图像显示层23,以及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23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模块。图像显示层23的靠近所述背光源10的一侧设有光束整形扩散膜层(LSD)21和透镜阵列膜层22。
所述背光源10包括若干具有发光单元的发光模组11,所述发光模组11设置在图像显示层23的一侧。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a和图3b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背光源10仅仅显示出了一个发光模组11,该发光模组11具有两个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其中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可以增大或者减小其发光面积。而且,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是分别单独可控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光模组11的数量,以及各发光模组11具有的发光单元的数量都可以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模组11中的这些发光单元沿着曲面呈弧形分布。所述的发光模组11为用于提供照明的同时,发光模组11中的发光单元,也用于配合光束整形扩散膜层(LSD)21和透镜阵列膜层22形成视区。
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光束整形扩散膜层(LSD)21,透镜阵列膜层22和图像显示单元以形成对应的视区单元30。同一个发光模组11的相邻的发光单元配合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和透镜阵列膜层22所形成的视区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
所述图像显示层23是一个透射式的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是液晶面板,用于以时分的方式交替显示视差图像。该液晶面板被设置在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的前方。所述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可以是弱光束整形扩散膜层,或者一维弱扩散但在正交维度强扩散的光束整形扩散膜层,或者上述两种膜层功能组合的膜层,其用于让屏幕显示效果更加均匀,达到优化视区亮度均匀性和扩展视角的作用。
所述透镜阵列膜层22包括单个或多个透镜形成的阵列,例如菲涅尔透镜阵列。
其中,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和透镜阵列膜层22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在本实施例中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置于靠近背光源10的一侧。
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观察点与图像显示层23的距离,并且与背光源10连接。距离检测模块可以是对人眼或者人脸进行识别进行检测,例如可以是人脸识别模块或者人眼识别模块。
在图3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111发出的光线经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和透镜阵列膜层22后,配合图像显示层23(液晶面板)加载左图像,使左图像主光束传到左眼42所在视区;同理,第二发光单元112会形成右眼图像视区,形成适合近距离观看的裸眼3D视区单元30。同时,在图3b中,降低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的发光面积,可以形成适合远距离观看的裸眼3D视区单元30。通过改变发光模组11中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实现最佳观看距离的调节。
当人位于如图3a所示,离图像显示层23较近的位置时,发光模组11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被开启。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的光线经过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LSD)和透镜阵列膜层22以及图像显示层23(即液晶显示面板)后,分别形成相应的左右眼视区。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的发光面积相对较大,配合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LSD)、透镜阵列膜层22、液晶显示面板,所以形成的视区距离屏幕较近,可以满足人在较近的距离观看到良好的立体影像。其中,当图像显示层23(即液晶显示面板)刷新出现左眼图像时,开启第一发光单元111,关闭第二发光单元112,使得左眼主光束加载左眼图像传入左眼所在时区;当图像显示层23(液晶显示面板)刷新出现右眼图像时,关闭第一发光单元111,开启第二发光单元112,使得右眼41主光束加载右眼图像传入右眼41所在时区。
当用户的位置往后发生移动至位于如图3b所示的位置时,系统中的距离检测模块(例如人脸识别模块或人眼识别模块),识别了用户的左右眼逐渐远离屏幕,并判断用户左右眼新的位置。因此,降低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发光单元112的发光面积,配合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透镜阵列膜层22以及图像显示层23,形成相应的左、右眼视区,投影新的位置,即是投影在距离屏幕较远的视区当中。其中,当图像显示层23刷新出现左眼图像时,开启第一发光单元111,关闭第二发光单元112,使得左眼主光束加载左眼图像传入左眼42所在时区;当图像显示层23刷新出现右眼图像时,关闭第一发光单元111,开启第二发光单元112,使得右眼主光束加载右眼图像传入右眼41所在视区。
图3a和图3b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仅仅是一个透镜单元、两个发光模组11、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等组成的结构,但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个这样的结构,形成如图4所示的立体影像显示结构,其背光源10具有多个发光模组11。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在每个发光模组11前设置偏振膜层阵列24,同时在每个透镜单元前也设置相应的偏振膜层阵列24,其中相邻发光模组11前的偏振膜层阵列24的偏振膜层单元是不同的,而相邻透镜单元贴合的偏振膜层阵列24的偏振膜层单元也是不同的。具体如图5所示,以其中一个发光模组11为例,通过在每个发光模组11前设置偏振膜层阵列24的偏振膜层单元,其中相邻发光模组11前设置的偏振膜层阵列24的偏振膜单元是不同,呈交替排布。相邻透镜阵列膜层22前设置的偏振膜层阵列24的偏振膜单元也是不同的,呈交替排布的。每个发光模组11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相应的偏振膜单元,但难以透过相邻的偏振膜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膜层顺序是呈偏振膜层阵列24、光束整形扩散膜层21(LSD)、透镜阵列膜层22的顺序排列的。但实际上的上述3个膜层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从上面的若干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检测观察点与图像显示层23之间的观察距离来改变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使得发光模组11对应的视区处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在观察点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再次自动调整发光单元,在观看过程中始终能够获取最优质的立体图像,提高观察者的观看自由度。
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包括步骤:
在距离图像显示层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若干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在靠近图像显示层的位置配置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的步骤包括:
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距离较远,则减小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如果检测到所述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增大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3.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在距离图像显示层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若干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图像显示层的另外一侧对应一视区,在靠近图像显示层的位置配置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观察点的观察位置;
调整模块,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调整所述视区的位置至所述观察位置。
4.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图像显示层,用于检测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模块,所述图像显示层的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光束整形扩散膜层和透镜阵列膜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包括若干具有若干发光单元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层的一侧;
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距离检测模块连接,根据所述距离检测模块检测的观察点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相对距离调整发光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中的发光单元组合,形成一弧形的发光曲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形成的阵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膜层包括菲涅尔透镜阵列。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与所述发光模组对应的偏振膜层阵列,所述偏振膜层阵列设于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图像显示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膜层阵列设于所述发光模组的靠近所述图像显示层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透镜阵列膜层的靠近所述发光模组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1940.9A CN104216133B (zh) | 2014-09-16 | 2014-09-16 |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1940.9A CN104216133B (zh) | 2014-09-16 | 2014-09-16 |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6133A CN104216133A (zh) | 2014-12-17 |
CN104216133B true CN104216133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209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71940.9A Active CN104216133B (zh) | 2014-09-16 | 2014-09-16 |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16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0459A (zh) * | 2015-05-27 | 2015-09-30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一种视角增强型指向性背光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
CN106199987A (zh) * | 2016-07-22 | 2016-12-07 | 中山大学 | 一种基于连续背光指向的裸眼3d显示系统 |
CN106019613B (zh) * | 2016-07-27 | 2019-03-26 |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指向性背光立体显示装置 |
CN106597675B (zh) * | 2016-12-21 | 2019-04-05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一种裸眼3d摩尔条纹消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842595A (zh) * | 2017-01-16 | 2017-06-13 |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 可交叠控制的指向性背光式裸眼3d显示装置与方法 |
CN109427303B (zh) * | 2017-08-21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156446B (zh) * | 2017-12-28 | 2019-10-22 |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纵深可调指向性背光立体显示的视区划分系统及方法 |
CN108562959A (zh) * | 2018-04-25 | 2018-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膜、具有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2946912B (zh) * | 2021-02-23 | 2023-08-04 |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损超清分辨率、多人同时观看的裸眼3d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2807B1 (en) * | 1998-09-16 | 2001-01-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
WO2005060270A1 (de) * | 2003-12-18 | 2005-06-30 |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 Autostereoskopisch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positionsnachführung für mehrere benutzer |
CN102098524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跟踪式立体显示设备及跟踪式立体显示方法 |
CN103118267A (zh) * | 2013-01-25 | 2013-05-22 |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 自动调整三维影像显示视角的显示系统 |
CN103197428A (zh) * | 2013-04-16 | 2013-07-10 |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弧形背光与透镜的裸眼立体影像显示光学装置 |
CN103760677A (zh) * | 2014-02-14 | 2014-04-30 |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53072A1 (en) * | 2001-12-14 | 2003-06-2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system |
-
2014
- 2014-09-16 CN CN201410471940.9A patent/CN1042161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2807B1 (en) * | 1998-09-16 | 2001-01-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
WO2005060270A1 (de) * | 2003-12-18 | 2005-06-30 |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 Autostereoskopisch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positionsnachführung für mehrere benutzer |
CN102098524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跟踪式立体显示设备及跟踪式立体显示方法 |
CN103118267A (zh) * | 2013-01-25 | 2013-05-22 |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 自动调整三维影像显示视角的显示系统 |
CN103197428A (zh) * | 2013-04-16 | 2013-07-10 |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弧形背光与透镜的裸眼立体影像显示光学装置 |
CN103760677A (zh) * | 2014-02-14 | 2014-04-30 |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6133A (zh) | 2014-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16133B (zh) |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216130A (zh) | 一种具有纵深视区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605211B (zh) | 平板化无辅助立体显示装置及方法 | |
CN103197428B (zh) | 基于弧形背光与透镜的裸眼立体影像显示光学装置 | |
US7821711B2 (en) | 2D-3D image switching display system | |
KR101269631B1 (ko) | 3차원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것에서 수행되는 3차원 영상표시 방법 | |
US9274346B2 (en) |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 |
KR20160135772A (ko) | 지향성 백라이트 | |
WO2015180401A1 (zh) | 裸眼3d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199987A (zh) | 一种基于连续背光指向的裸眼3d显示系统 | |
CN104597608B (zh) | 基于led的无辅助设备的立体显示器的指向性背光结构和方法 | |
CN103760677B (zh) |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 |
CN107783305A (zh) | 一种时分复用的3d显示器及其应用 | |
WO2015180402A1 (zh) |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415173A (zh) | 基于背光阵列生成器的指向性背光立体显示装置 | |
CN106773084A (zh) | 折叠式指向背光与透镜阵列的裸眼立体显示系统 | |
TW201734519A (zh) | 背光單元及包含該背光單元的自動立體3d顯示裝置 | |
CN108107598A (zh) | 一种曲面裸眼3d显示装置 | |
CN114326142A (zh) |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全视差裸眼3d显示系统及方法 | |
CN106896518B (zh) |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 |
WO2018076775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025020B2 (en) |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3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EP3676663A1 (en) | Display panel, controlling metho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5044918A (zh) | 一种2d/3d可切换的集成成像立体显示装置 | |
CN106842595A (zh) | 可交叠控制的指向性背光式裸眼3d显示装置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8 Address after: 510275 block B, Zhongda Science Park, No. 135 West Xingang Road, Guangdong, Guangzhou, China, 507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ead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275 Xingang West Road, Guangdong, Guangzhou, No. 135, No. Patentee before: Sun Yat-se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