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7588B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97588B CN104197588B CN201410469007.8A CN201410469007A CN104197588B CN 104197588 B CN104197588 B CN 104197588B CN 201410469007 A CN201410469007 A CN 201410469007A CN 104197588 B CN104197588 B CN 1041975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t film
- fin
- water
- film lay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2—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condensate, e.g. for enhanced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包括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和贯通所述翅片的多个换热管,所述两个翅片间夹有湿膜层,形成“三明治”结构,所述湿膜层向外延伸出至少一条用于将水引入至所述湿膜层的吸水带,或在所述湿膜层的上部设置滴水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动力,可靠性高,一方面可提高冷凝水用于空调表冷器的散热效率和能效比COP,降低空调机制冷时的排气压力,将提高普通风冷空调制冷时的COP,节能20%以上;另一方面配合防冻液,可使空调表冷器在冬季制热时不结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机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两种。
风冷空调机是通过室外的散热盘管和风机,直接向空气散发制冷时产生的热量。通常将散热盘管称为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简称表冷器),其结构为多组铜管阵列,铜管内流动有制冷剂,铜管外涨接密集的散热铝翅片。风冷空调机可以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实现一机两用。夏季制冷时,表冷器用于散热时,一般称作冷凝器;冬季制热时,表冷器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时,表冷器一般称作蒸发器。多用于家用、小型或大型热泵机组。由于完全是通过风机带动空气,让空调机内的制冷剂在表冷器外表与空气换热,使得制冷效率一般仅有COP3.2左右。
水冷空调机则增加了冷却水系统,空调机冷媒先与冷却水换热,再通过冷却塔向空气散热。水冷空调机一般多为大型夏季单制冷空调机组(螺杆、离心机组)。水冷空调机组COP一般在5.0以上,但是水冷空调机的体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
现有的表冷器结构由肋管(空调机一般采用紫铜管)、联箱和护板组成,肋管内流动有冷(热)制冷剂,肋管外有翅片,通过肋管胀管与翅片紧密配合。其中肋管和翅片是主要换热部件。常见的翅片形式有绕片式、皱槽式、轧片式和套片式等。表冷器的传热面结构形式有板式(如螺旋板式、板壳式、波纹板式、板翅式等)和管式(如列管式、套管式、蛇形管式、翅片管式等),空调机常用的为翅片管式,可分为平翅片、波纹翅片、冲缝型翅片和百叶窗翅片,以保证进行空气热交换的扰动性,使其处于紊流状态下,较大地提高换热效率。
为使风冷空调机更节能,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回收冷凝水或自来水喷淋(雾)两种方式来提高风冷空调机的能耗比COP。通过回收空调制冷时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采用不同方式将冷凝水(或自来水)在表冷器上(或附近)直接蒸发,利用水的蒸发吸收的潜热,额外增强空调表冷器的散热效果,降低空调制冷时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从而降低空调的能耗。但目前空调的冷凝水一般都直接排走,没有进行循环利用。
现有技术中关于冷凝水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采用超声雾化器将冷凝水雾化后随风机吹洒在表冷器表面。但是超声雾化器极易损坏,造价高,难于实用化。
(2)采用微型离心式水泵将冷凝水加压雾化喷洒在表冷器表面。但是水泵高速运行,在冷凝水断断续续的情况下,水泵极易损坏,难于实用化。
(3)采用将冷凝水收集后以自流方式在表冷器上流淌。但是冷凝水有效利用率低,在表冷器上随机流淌,滴水问题未克服。
(4)增加一个浸水式蒸发器。附加一个蒸发式冷凝器,但是这种方式使空调系统复杂化,故障率增加,损失空调整机的质量可靠性。
(5)采用风机风叶甩出冷凝水。但是这种结构冷凝水有效利用率低,仅适用于窗式空调机,而现有的家用空调产品中,95%都是分体式空调机。
(6)将冷凝水集中,当中水使用。如冲洗浇灌等,但是这种方式不能起到节能效果。
(7)透膜加湿器。多层水片层,它们由疏水性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包围,形成一层层膜袋。水片层之间垫有波纹板,形成空气通路,当空气流过水片层之间,由于透湿膜水一侧的水蒸汽压力大于空气侧的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就在其压力差的作用下从水侧通过透湿膜的膜孔进入空气侧。如《暖通空调》2003年第2期第33卷发表的“房间空调器冷凝水的利用与节能”一文。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空调冷凝风机的风阻力,降低整机换热系数,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8)空调器中增设一个小水槽,先使冷凝水汇流到水槽中,然后利用微泵抽送冷凝水到雾化器中,雾化器把雾化后的水气送进室内,完成对室内的加湿;雾化器要设置在送风道处,冷凝水流向的转换通过二通电磁阀完成。如《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5年第10期发表的“家用空调器无滴水可调湿技术研究”一文。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一套庞杂的传感器保护系统,总体造价高,使家用空调的成本难以消化。
(9)采用加微型水泵和0.5mm×64孔铜管淋水结合的方案,效果最为明显,可提高能效比EER达8.38%,制冷量提高1.58%,空调功率降低达6.29%。如《制冷与空调》2006年第2期发表的“小型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利用与节能实验探索与研究”一文。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现有冷凝水的利用方式虽然很多,但尚存在以下缺陷:或成本高,或可靠性差,或结构复杂,或有效利用率低。这也是上述方法公布十多年来,市售空调机均没有设置冷凝水利用装置的原因。
此外,还有直接向表冷器喷淋自来水的技术,如CN201731590U公开的空调冷却喷淋系统。其体积增加较大,耗水量大,需要专门的水泵,成本高,结构复杂,目前也未大量推广。
也采用毛细原理来增强散热的,如CN202281425U公开的具有毛细降温装置的冷凝器,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毛细结构直接设在金属散热鳍(翅)片表面,大面积的,湿润的毛细结构与空气直接接触,让水分直接在毛细结构表面蒸发,但由于冷凝器安装在室外,风机带动大量的空气吹向毛细结构表面时,室外空气中的灰尘会逐步吸附在湿润的毛细结构表面,极易堵塞散热通道,不仅不会增加散热效果反而还会严重降低散热性能;而且多孔的毛细结构吸附细微灰尘后也很难清洗掉,实际使用时维护困难;
第二,由于金属鳍(翅)片一侧的表面基本被纤维状的毛细结构铺满,使用中若一旦缺水,就犹如在高温的金属鳍(翅)片上盖了一层隔热的棉被,这同样会大大降低原有鳍(翅)片的散热效果,严重时会损坏空调压缩机;
第三,其毛细吸水层和水槽设在散热鳍(翅)片的下方,水槽里的水要在毛细作用力下向上渗透,势必受重力影响,水分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毛细结构的上端,所以不得不增设预湿水管、电磁阀等部件,使结构复杂化,工作可靠性降低;同时,室外灰尘吸水后形成的泥垢会顺着毛细吸水层流到下方的水槽,不用多久,泥垢就会填满水槽,使整个毛细吸水系统失效;
第四,由于毛细结构是直接设在金属鳍(翅)片表面,而毛细结构是疏松的纤维结构,与金属鳍(翅)片的物理性能不同,二者接触配合的强度要受室外长期的高温、高湿、震动、风吹,特别是高压水清洗时的考验,大面积的毛细纤维容易受到损坏,易与金属鳍(翅)片剥离,出现配合间隙,使用寿命和散热效果都会降低;
第五,该专利设计中只考虑如何控制供水量,没有考虑到水中的钙镁离子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强冷凝器的散热效果,但只要运行数月时间,高温的冷凝器鳍(翅)片就会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在毛细结构表面形成大量坚硬的水垢,导致散热效果逐渐降低,而且极难清洗;同时,为控制自来水的供水量,其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如水槽内设有水位感应器、进水管有控制水量的止水阀、电磁阀等,导致工作可靠性降低;
第六,虽然,其在夏季空调制冷时可以增强空调机室外冷凝器的散热效果,但是从空调机的制冷、制热原理可以知道,夏季位于室外高温散热的冷凝器到了冬季制热时,成了低温吸热的蒸发器,空气中的水汽会在低温的金属鳍(翅)片上凝结出大量的冷凝水,所以常规空调的鳍(翅)片都制成光滑的表面,以利于冷凝水迅速下流,而此时,若在光滑的鳍(翅)片上设置大面积毛细纤维结构,一方面会降低冷凝水离开金属鳍(翅)片的速度,另一方面,吸满冷凝水的毛细结构会严重阻碍空气与金属鳍(翅)片的传热,导致冷凝水迅速冻结,逐步在鳍(翅)片之间形成大面积冰冻,堵塞空气流动,形成恶性循环,使空调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而且,此时也不可能将毛细结构从鳍(翅)片上拆除,其实用性还不如前面的直接喷淋翅片的专利,这点是该专利无法实用的根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为空调机提供一种节能,成本低,无动力,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可完全回收空调冷凝水,可提高空调表冷器的散热效率和能效比,降低空调机制冷时的排气压力,并使空调表冷器在冬季制热时不结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包括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和贯通所述翅片的多个换热管,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湿膜层,所述湿膜层向外延伸出至少一条用于将水引入至所述湿膜层的吸水带,或在所述湿膜层的上部设置有滴水装置。
进一步,所述湿膜层设于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紧密的“三明治”结构。这样,湿膜不直接与空气大面积接触,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直接吸附在湿润的湿膜表面,堵塞翅片,影响散热效果,少量的灰尘即使吸附在光滑的翅片上,也便于清洗维护;从而使得湿膜层与翅片紧密接触,让水分自然、均匀的浸润到每个翅片的整个表面,无需任何动力。
进一步,所述吸水带设置于湿膜层的侧面或顶部,以保证水不会从湿膜层滴出而又能布满湿膜层。
进一步,所述湿膜层设于翅片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翅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冲缝、冲孔或百叶窗。优选百叶窗。开设的冲缝、冲孔或百叶窗使得湿膜层内的水分不断蒸发,类似于在翅片表面设有无数个细微的冷却塔。
进一步,所述翅片表面的湿膜层呈整片分布,以使水分快速浸润到每个翅片的整个表面。湿膜层也可以是局部设置,当湿膜层是局部设置时,可以是呈条状分布或网状分布。
进一步,表冷器中所有翅片或部分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湿膜层,以保证水分能浸润到所有翅片的整个表面。
进一步,所述翅片由金属材料铝、铜或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湿膜层和吸水带由吸水纤维材料制成,或者由与翅片相融合的同材质金属材料制成,或者由内层为吸水纤维材料、外层为与翅片相融合的同材质金属材料混合制成。优选吸水纤维材料,以保证湿膜层内的水分快速、均匀扩散至翅片表面。其中吸水纤维可以是纤维纸、玻璃纤维等,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耐酸碱腐蚀、耐紫外线,不老化,在纤维毛细作用下,吸水带可将蓄水槽内的水自然浸润至湿膜层。
进一步,还设有位于翅片外侧,给吸水带供水的蓄水槽。
进一步,所述滴水装置内设有位于翅片上部给滴水装置的滴水管供水用的供水槽,用于储存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或雨水。
进一步,为防止自来水中的水垢,在蓄水槽或供水槽的入水口处可设置离子交换装置,处理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还可在蓄水槽或供水槽的入水口处设置雨水收集装置,获得钙镁离子极少的软水;另外,当冬季空调制热时,还可在蓄水槽或供水槽中加入一定浓度、保证翅片不结霜的防冻液.。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基于自然界植物体内水分运动的仿生原理,在普通表冷器单纯的干式空气散热基础上,通过本发明,巧妙地将湿膜层与翅片融合在一起,增加水在表冷器上直接蒸发环节,使空调机散热时不仅利用了空气流动时的显热传递,还充分利用水蒸发相变(液体-气体)的潜热释放。本发明具体利用纤维毛细作用力和湿膜层内水分在表冷器加热后不断蒸发产生的蒸腾力,类似于植物内水分的运动原理,让水自然、均匀、快速的浸润至每个翅片的整个表面,不需任何动力;同时在翅片表面开设有若干冲缝、冲孔或百叶窗,能让湿膜层内水分不断蒸发,类似于在翅片表面有无数个细微的冷却塔,从而达到与采用冷却塔+水冷空调机相近的散热效果和能效比。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相邻两个的金属翅片将吸水湿膜层紧密压在中间,形成复合的“三明治”结构,湿膜中的水分是通过金属翅片上开的若干冲缝、冲孔或百叶窗蒸发的,湿膜不直接与空气大面积接触,避免空气的灰尘直接吸附在湿润的湿膜表面,堵塞翅片,影响散热效果,即使有少量的灰尘吸附在翅片上,但其光滑的金属表面也利于灰尘颗粒脱落,更便于清洗维护。而且由于湿膜层被紧密压在两个金属翅片中间,其使用寿命也几乎和翅片一样,也禁得起清洗时水的冲刷。
此外,每一个“三明治”结构的复合湿膜单元,其换热面积仍然等同于一片金属翅片的两个散热面,这样可以做到让复合湿膜表冷器的散热面积仍然与原常规表冷器的散热面积相同。这样一来,即使复合湿膜缺水,表冷器仍可利用翅片外侧表面与空气直接散热,不依赖湿膜层,使空调机正常运行,无任何风险。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将吸水带设置于湿膜层的侧面:在毛细原理作用下,水分在湿膜内的流向,分向上和向下两路自然渗透,通过调整蓄水槽与湿膜层的相对高度,可以让水分迅速、均匀渗透到湿膜层上下部位(向上渗透的高度可以达到湿膜层的顶部,且正好可以与重力作用平衡,向下渗透时,重力反而会加速水的渗透),完全不需其他的辅助(预湿水管)装置;另外,在实际使用时,翅片上的灰尘,或清洗时的泥水会顺着翅片自然往下脱落,流走,不会进入旁边蓄水槽。
此外,在本发明简化的系统中,还可以直接让冷凝水经过湿膜顶部的滴水装置,均匀滴到湿膜上,使结构更简单。
本发明的创新还在于:复合湿膜表冷器在夏季制冷做散热的冷凝器用,冬季制热时可做吸热的蒸发器用。不仅可以在夏季增强冷凝器的散热功能;而且可以还在冬季空调制热时,通过在蓄(供)水槽内加入防冻液,阻止翅片结霜,加强冬季制热效果,解决目前空调冬季制热时翅片结霜,制热效率低的通病。
本发明的另一大特点是,由于采用“三明治”结构,冬季制热时,空气冷凝水在“三明治”复合结构两侧的金属翅片表面凝结,直接下落,不易与湿膜内的防冻液接触。当用于大型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时,相对于其他采用防冻液与空气完全混合的热源塔(如闭式热源塔)或能源塔的空调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防冻液的数量,节约运行费用,并使空调系统更加简单。
而且,由于采用“三明治”结构,其外表完全与常规表冷器一样,都是光滑的表面,丝毫不影响室外空气与翅片的换热,以及冷凝水的排除,而且换热面积也可做到完全等同常规表冷器。因此即使在冬季制热不使用防冻液,也可正常运行。
最后,本发明中湿膜和水槽所需的水,主要取自制冷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这样使空调机既省电又省水;而且冷凝水不含钙、镁矿物质,不会在翅片表面结水垢;另一方面,只有空调运行才有冷凝水,空调冷凝水量又与空调的散热量有对应关系,通过适当的匹配可以保证冷凝水完全被蒸发掉,不会出现过量水外流,所以系统中没有也不必设置复杂的水位、水流量控制系统,十分简洁。从冷凝水的排放角度看,还是一种无冷凝水的空调,免去冷凝水外排管道安装,更方便空调的安装使用。
总之,本发明不仅可以在夏季增强空调的散热,节能20%以上,而且可以解决冬季空调结霜问题,提高制热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做到真正的环保、节水、节能;同时,无论是夏季制冷还是冬季制热,即使表冷器中的湿膜层不投用,也能保证空调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翅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湿膜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湿膜层上部滴水装置示意图;
图7为滴水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包括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1和贯通翅片1的多个换热管2,换热管2内含有流动的制冷剂;相邻两个翅片1之间压制有湿膜层3,形成一个“三明治”结构单元;湿膜层3的外形尺寸与翅片1基本一致,使得翅片1被湿膜层3完全覆盖、紧密接触,保证水份自然、均匀、快速的浸润至每个翅片1的整个表面,无需任何动力。
参照图4和图5,湿膜层3的供水方式采用吸水带4加蓄水槽5的方案,湿膜层3的中下侧向外延伸出一条用于将水引入至湿膜层3的吸水带4,保证空调在不开机的情况下,水不会从湿膜层3滴出而又能布满湿膜层3。其中,翅片1由金属材料铝制成,金属材料铝的表面可进行防腐和亲水膜处理,可耐腐蚀;湿膜层3和吸水带4均由复合玻璃纤维制成。
参照图3,翅片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百叶窗11,百叶窗11呈多列平行间隔排布,百叶窗11两两之间设有可穿过换热管2的第一穿孔21。百叶窗11的开设使得湿膜层3内的水分不断蒸发,类似于在翅片1表面设有无数个细微的冷却塔。
参照图4,湿膜层3上设有与第一穿孔21相对应、可穿过换热管2的第二穿孔22。
参照图5,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还包括设于翅片1外侧中下部的蓄水槽5,用于汇集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的特点为:不含钙、镁矿物质,不会在翅片表面结水垢,若用量增加可以补充离子树脂交换纯净水。
在应用于大型空调机组时,可以根据水的消耗量,当回收冷凝水不足时,可向蓄水槽5补充自来水。为防止自来水中的水垢,还可入水口51处设置离子交换装置,处理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
另外,为了节约用水,还可利用雨水,通过在蓄水槽5的入水口51处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以获得钙镁离子极少的软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一)用于空调机组时,以夏季制冷为例:
将所有冷凝水汇集至蓄水槽5,吸水带4在纤维毛细的作用下将蓄水槽5内的冷凝水自然浸润至翅片1上的湿膜层3,湿膜层3的水份再均匀扩散至翅片1表面。由于换热管2内含有高温的制冷剂,通过加热吸附在翅片1表面的水份进行水蒸发,吸收大量空调的冷凝热,显著提高普通风冷空调机组的能效比,并达到与采用冷却塔+水冷空调机相同的散热效果和能效比,从而将普通风冷空调制冷时的COP由3.2提高至4.1,节能20%以上。
(二)用于空调机组时,以冬季制热为例:
在蓄水槽5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防冻液,依次通过吸水带4和湿膜层3将防冻液浸润至翅片1表面,可以保证翅片1不结霜;同时空气中的冷凝水大部分会沿着翅片1,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流,不会对湿膜层3内防冻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从而减少整个系统所需要的防冻液量。
其中,防冻液可以是甘油、CaCl2、尿素等,且对翅片1无腐蚀。
总之,本实施例节能,成本低,无动力,可靠性高,结构简单,一方面可提高散热效率和能效比,降低空调机制冷时的排气压力,另一方面可保证空调表冷器在冬季制热时不结霜。
本实施例不仅可用于家用空调机,小型商用空调机组,还可用于大型中央空调机组。
当用于家用空调时,可以完全将夏季的室内冷凝水通过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蒸发,是一种无冷凝水的高效空调;
当用于大型中央空调时,比现有冷水机组系统简单,比现有风冷热泵机组能效比高;当采用三明治结构,在冬季制热时,空气冷凝水在翅片表面凝结,直接下落,不与湿膜内的防冻液接触,相对于防冻液与空气完全混合的热源塔或能源塔的空调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加入的防冻液的数量,并使得系统更加简单。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湿膜层3呈条状均匀分布在每个翅片1的一侧,且所有翅片1的湿膜层3可以布置成同一侧,也可以布置成不同侧。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部分翅片1中,相邻两个翅片1之间压制有湿膜层3,形成“三明治”结构;另一部分翅片1中,每个翅片1的一侧压制有湿膜层3。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部分翅片1中,湿膜层3的外形尺寸与每个翅片1尺寸基本一致,使得翅片1被湿膜层3完全覆盖;另一部分翅片1中,湿膜层3呈条状均匀分布在翅片1上。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翅片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冲缝,冲缝呈多列平行间隔排布。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翅片1、湿膜层3和吸水带4均由金属材料铝制成。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翅片1、湿膜层3均由金属材料铜制成,吸水带4由复合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翅片1由金属材料不锈钢制成,湿膜层3和吸水带4的内层均为复合玻璃纤维材料,外层均镀有金属材料不锈钢。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湿膜层1向外延伸出两个吸水带4,一个在顶部,一个在中下部,并设置两个蓄水槽5,一个蓄水槽5设于翅片1外侧底部,一个设于两个吸水带4之间。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6和图7,湿膜层3的供水方式采用简洁的滴水装置6的方案,滴水装置设于湿膜层3的上部。所述滴水装置6由供水槽61、滴水管62组成,滴水管62一端伸入供水槽61中,其中滴水管62下部开有滴水孔63,滴水孔63的数量和位置且与湿膜层3相对应。空调冷凝水由入水口51进入到供水槽61,通过滴水管62,从滴水孔63均匀的滴落到湿膜层3上。
在应用于大型空调机组时,可以根据水的消耗量,当回收冷凝水不足时,可向供水槽61补充自来水。为防止自来水中的水垢,还可入水口51处设置离子交换装置,处理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
另外,为了节约用水,还可利用雨水,通过在供水槽61的入水口51处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以获得钙镁离子极少的软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一)用于空调机组时,以夏季制冷为例:
空调冷凝水由入水口51进入到供水槽61,通过滴水管62,从滴水孔63均匀的滴落到湿膜层3上,湿膜层3的水份再均匀扩散至翅片1表面。由于换热管2内含有高温的制冷剂,通过加热吸附在翅片1表面的水份进行水蒸发,吸收大量空调的冷凝热,显著提高普通风冷空调机组的能效比,并达到与采用冷却塔+水冷空调机相同的散热效果和能效比,从而将普通风冷空调制冷时的COP由3.2提高至4.1,节能20%以上。
(二)用于空调机组时,以冬季制热为例:
在供水槽6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防冻液,依次通过滴水孔63和湿膜层3将防冻液浸润至翅片1表面,可以保证翅片1不结霜;同时空气中的冷凝水大部分会沿着翅片1,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流,不会对湿膜层3内防冻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从而减少整个系统所需要的防冻液量。
由于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10中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的结构通过文字说明是普通人均可以理解的,所以再未用另外的附图来表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包括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和贯通所述翅片的多个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湿膜层,所述湿膜层向外延伸出至少一条用于将水引入至所述湿膜层的吸水带,或在所述湿膜层的上部设置滴水装置;
所述湿膜层设于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
夏季空调制冷时采用空调冷凝水,冷凝水不含钙、镁矿物质,不会在翅片表面结水垢;冬季空调制热时加入保证翅片不结霜的防冻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带设置于湿膜层的侧面或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层设于翅片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表面的湿膜层呈整片分布、条状分布或网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中所有翅片或部分翅片的表面设置有湿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冲缝、冲孔或百叶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由金属材料铝、铜或不锈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层和吸水带由吸水纤维材料制成,或者由与翅片相融合的同材质金属材料制成,或者由内层为吸水纤维材料、外层为与翅片相融合的同材质金属材料混合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位于翅片外侧,给吸水带供水的蓄水槽;或所述滴水装置内设有位于翅片上部给滴水装置的滴水管供水用的供水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69007.8A CN104197588B (zh) | 2014-04-17 | 2014-09-16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PCT/CN2015/073609 WO2015158186A1 (zh) | 2014-04-17 | 2015-03-04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52648.0A CN103940154A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CN201410152648.0 | 2014-04-17 | ||
CN201410469007.8A CN104197588B (zh) | 2014-04-17 | 2014-09-16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97588A CN104197588A (zh) | 2014-12-10 |
CN104197588B true CN104197588B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118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52648.0A Pending CN103940154A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CN201410469007.8A Active CN104197588B (zh) | 2014-04-17 | 2014-09-16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52648.0A Pending CN103940154A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3940154A (zh) |
WO (1) | WO20151581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40154A (zh) * | 2014-04-17 | 2014-07-23 | 童军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CN107576218B (zh) * | 2017-08-28 | 2023-06-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812961A (zh) * | 2017-11-21 | 2019-05-28 |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节省空调器能耗的散热装置 |
CN109708487B (zh) * | 2018-12-05 | 2022-11-25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空冷岛冻结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
CN110213944A (zh) * | 2019-06-05 | 2019-09-06 | 湖南同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吸水性金属片、散热方法及散热器 |
CN110730592B (zh) * | 2019-09-30 | 2020-12-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冷凝水的换热装置 |
CN110779197B (zh) * | 2019-11-25 | 2021-07-30 | 深圳市博一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防干燥空调换热器 |
CN112781397B (zh) * | 2020-01-13 | 2023-08-18 | 翀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水膜式冷却机组 |
CN112484247A (zh) * | 2020-10-26 | 2021-03-12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厨房空调的冷凝水处理方法及其厨房空调 |
CN115654606B (zh) * | 2022-09-09 | 2024-12-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湿帘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62458A (zh) * | 2011-12-14 | 2013-06-19 | 童夏民 |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030C (zh) * | 1998-08-24 | 2000-11-29 | 刘富钦 | 蒸发式冷凝机组 |
TW200632270A (en) * | 2005-03-15 | 2006-09-16 | Fujitsu Ltd |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
CN100504249C (zh) * | 2007-10-16 | 2009-06-24 | 何淦明 | 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 |
CN203771809U (zh) * | 2014-04-17 | 2014-08-13 | 童军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CN103940154A (zh) * | 2014-04-17 | 2014-07-23 | 童军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
2014
- 2014-04-17 CN CN201410152648.0A patent/CN103940154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9-16 CN CN201410469007.8A patent/CN10419758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04 WO PCT/CN2015/073609 patent/WO201515818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62458A (zh) * | 2011-12-14 | 2013-06-19 | 童夏民 | 低压差冷缸循环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58186A1 (zh) | 2015-10-22 |
CN103940154A (zh) | 2014-07-23 |
CN104197588A (zh)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7588B (zh)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
CN104990305B (zh) | 一种全工况运行的预凝式热源塔装置 | |
Amer et al. | A review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ologies | |
CN203116203U (zh) | 带冷凝器冷却过冷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 |
CN201104060Y (zh) | 一种间接蒸发式冷却/冷凝装置 | |
CN201852342U (zh) | 湿帘蒸发降温风冷冷凝机组 | |
CN104676798B (zh) | 一种全天候太阳能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3542466B (zh) | 一种分体式空调及其冷凝水回收节能方法 | |
CN111964168B (zh) | 制冷控湿净化集水一体的离子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 |
CN201285120Y (zh) | 一种冷风冷却式空调及带冷风机的空调 | |
CN203672184U (zh) | 一种热泵供热除雾节水型冷却塔 | |
CN102650503B (zh) | 蒸发式冷凝及冷却装置 | |
CN101169299A (zh) | 一种间接蒸发式冷却/冷凝装置 | |
CN207439195U (zh) | 一种采用相变方式与空气换热的热源塔及空调系统 | |
CN103884066A (zh) | 冷凝水蒸发冷却高性能空调制冷系统 | |
WO2020187010A1 (zh) | 一种冷热双蓄型房间空调装置 | |
CN203100472U (zh) | 一种融霜闭式集热与冷却两用塔 | |
WO2009114980A1 (zh) | 空调热交换式冷凝器及喷淋蒸发冷却系统 | |
CN105318461B (zh) | 开闭式双功能热源塔 | |
CN205119549U (zh) |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 |
CN105299794B (zh) | 双通道冷热源雾霾净化取热塔 | |
CN104697076A (zh) | 一种预湿型室外空调机 | |
CN205174937U (zh) | 具有翅片的套管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4513626U (zh) | 一种恒温型溶液除湿再生循环系统 | |
CN203771809U (zh) | 一种复合结构湿膜表冷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