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8586B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58586B CN104158586B CN201410385026.2A CN201410385026A CN104158586B CN 104158586 B CN104158586 B CN 104158586B CN 201410385026 A CN201410385026 A CN 201410385026A CN 104158586 B CN104158586 B CN 1041585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bsite
- frame
- determines
- downstream
- lines up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FNMKZDDKPDBYJM-UHFFFAOYSA-N 3-(1,3-benzodioxol-5-yl)-7-(3-methylbut-2-enoxy)chromen-4-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OCOC2=CC(C2=COC=3C(C2=O)=CC=C(C=3)OCC=C(C)C)=C1 FNMKZDDKPDBY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该倒换实现方法中,站点对业务数据流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若所述站点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且在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所述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使得上游线路的异常不会扩散,进而使得下游站点不会发生误倒换,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光传输设备的重要标准。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通过光传送网连接,即通过光传送网连接的用户设备可相互发送业务信号。如图1所示为例,以用户设备101将其业务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102为例进行说明,即用户设备101为客户业务发送端,用户设备102为客户业务接收端。该光传送网内包括有多个用于处理光传送网信号的站点,各个站点内部所处理的光传送网的标准信号格式为ODUi信号(i=0,1,2,3,4,2e,3e,flex)(ODU;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光通道数据单元),如图1所示,站点103将用户设备101发送的业务信号映射处理为ODUi信号,站点105将ODUi信号解映射为业务信号以发送给用户设备102。其中,该ODUi信号只在各个站点内部存在,在站点之间传送则将该ODUi信号转换为OTUk信号(k=1,2,3,4,2e,3e)(OTU:Optical Transform Unit,光转化单元),一般来说多个ODUi信号会被复用到一个OTUk中传送,以提高传送效率,ODUi信号和OTUk信号都是光传送网信号。
而随着光线通信技术的告诉发展,一根光纤中汇聚了成千上万的信息,一旦光纤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光传送网中的各个设备具有良好的自愈能力,在此背景下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数字同步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SDH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它的物料线路保护能力,其中的复用段环网保护是目前应用广泛,高效的物料线路保护技术,它通过复用段的通信信道性能监视以及自动桥接保护控制,能够在小于50ms的时间内实现光传送网的连续应用,不会出现业务信号的中断。
结合图2所示对各个站点内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与用以发送业务信号的用户设备101连接的站点103具体包括两个用于将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的支路板T,其中,支路板1031是支路板1032的保护单板,支路板1031和支路板1032均与用户设备101连接,且与支路板1032连接的上游线路为主用上游线路,与支路板1301连接的上游线路为保护上游线路。在站点103内部,支路板1031和支路板1032均把业务数据流双发给交叉板1033,交叉板1033根据并发优选原则同时对业务数据流进行选收,即双发选收。具体的,若主用上游线路正常,则交叉板1033将支路板1032发送过来的数据流发送给线路板N,若主用上游线路异常,则交叉板1033将支路板1031发送过来的数据流发送给线路板N;线路板N将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以使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发送至站点104。
如图2所示,若支路板1032与用户设备101之间的线路发生异常时,则站点103会通过支路板1031与用户设备101之间的线路进行业务数据流的传输,以完成正常的1+1保护功能。当支路板T将业务信号映射为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时,业务信号异常将导致低阶ODUi的异常,在支路板T进行异常检测的时间段内,该异常的低阶ODUi会从站点103传送至站点104,站点104检测到异常的低阶ODUi,在站点104内进行保护倒换,但是站点103和站点104之间的线路是正常的,不应该在站点104上进行保护倒换。
由上可知,保护范围内的故障触发保护倒换,但是保护范围之外的故障也会引起保护倒换,无法将线路故障隔离在发生故障的保护倒换域中。线路故障扩散会引起不需要倒换的下游站点发生倒换,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保护倒换,进而使得数据传输的滞后,导致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故障站点不能快速定位,网络运维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其可避免下游站点误倒换。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倒换实现方法,客户业务发送端和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站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站点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在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所述站点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在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所述站点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当前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所述站点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自振生成时钟;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所述站点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站点,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不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不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第九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第十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小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修改单元包括:
第十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当前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十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第十三确定模块,用于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一自振单元,用于自振生成时钟;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二自振单元,用于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其中,包括用于发送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发送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接收端,且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与所述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站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该倒换实现方法中,站点对业务数据流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若所述站点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在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所述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使得上游线路的异常不会扩散,进而使得下游站点不会发生误倒换,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传送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传送网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换实现方法,其可有效的防止误倒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倒换实现方法包括:
301、所述站点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则首先对设置有该站点的光传送网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与客户业务接收端402之间串联有多个站点,需明确的是,图4为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站点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定。
其具体结构为: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的支路板T用于将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进而可将该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404。
与所述客户业务接收端402连接的站点405的线路板N将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转换为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405的支路板T将该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进行解映射处理成业务信号以发送给客户业务接收端402。
其中,用于将业务信号进行映射处理的站点403和用于将业务数据流进行解映射处理的站点405之间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传输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的站点404,具体数目不作限定。
可见,本实施例中站点可通过其上游线路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也可与上游站点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图4所示的为1+1板级保护,即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中包括一个主用的支路板4031和一个备用支路板4032,与上游站点连接的站点内包括一个主用线路板N以及一个备用线路板N,以站定404为例,所述站点404通过所述站点404的上游线路与上游站点403连接,所述站点404的主用线路板为线路板4041,所述站点404的备用线路板为线路板4042。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1+1板级保护为举例进行说明,还可应用于1:M板级保护,即站点中包括一个主用的支路板T以及M个备用支路板T或一个主用线路板N以及M个备用线路板N。
其中,M个备用板可设定优先级,以使得若上游线路异常,则根据M个备用板所设定优先级选定备用板,以完成保护倒换。
以站点403为例,所述站点403的所述上游线路为所述主用的支路板4031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之间的线路,若该上游线路正常,则站点403的交叉板通过主用的支路板4031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流;若该上游线路异常,则站点403的交叉板通过备用支路板4032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流,以完成保护倒换,保障业务数据流的正常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对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站点具体是如何进行异常检测的不作限定,只要该上游线路异常,站点能够迅速检测并确定即可。
例如,若所述站点检测到警告信息,则确定上游线路异常,所述警告信息可为:信号丢失(Loss of Signal,LOS)、帧丢失(Loss of Frame,LOF)、时钟丢失(LOSS of clocl,LOC)、帧失步(OUT of frame,OOF)、信号劣化(signalDegrade,SD)等。
302、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即进行步骤301时,所述站点在尚未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时,所述站点需要将第一数据帧发送至下游站点,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发生异常,则会导致第一数据帧异常,异常的第一数据帧会触发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为了保障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所述下游站点不会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首先对所述站点要发送给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进行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其中,本实施例对所述预置条件不作限定,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根据满足所述预置条件的第一数据帧不会进行保护倒换即可。
303、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即站点根据所述站点已发往下游站点的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帧检测到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出现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保障数据流的正常传输。
如图4所示,以站点403为例,即若站点403确定站点403的上游线路异常,即所述站点的主用的支路板4031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之间的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403的交叉板从备用支路板4032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流。
304、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因所述站点确定上游线路异常,则为避免下游线路发生误倒换,则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本实施例对所述站点具体是如何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的不作限定,只要使得站点将已修改的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时,下游站点不会进行保护倒换即可。
具体的,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倒换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所述站点是如何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
501、所述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
因所述站点通过上游线路可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也可以与上游站点连接,即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站点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所述站点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以图4所示为例,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的支路板T用于将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进而可将该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404。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站点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以图4所示为例,站点404的支路板T通过上游线路接收上游站点403发送的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所述站点404的支路板T将所述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解析为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
502、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预设编码方式;
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该站点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或上游站点预先预定的,或由管理网元通知给所述站点的,其中,所述管理网元分别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与所述站点连接。
所述站点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可对不同的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正确性检测。
例如对以太网业务检查66/64B失步检查。
503、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若是,则进行步骤504,若否,则进行步骤505;
504、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505、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506、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在进行步骤502至步骤505以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是否异常时,所述站点在进行完步骤501以获取业务数据流后,需要进行步骤506以防止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即进行步骤502至步骤505),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则需要进行步骤506对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507、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508、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06至步骤508与图3所示的步骤302至步骤304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509、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
若所述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无需对该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因为若上游线路正常,则通过正常的上游线路发送过来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通过预设编码方式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倒换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所述站点是如何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
601、所述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
本实施例步骤601的具体过程请见图5所示的步骤501,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602、若所述站点确定该业务数据流有解映射路径,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通过帧头位置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正确性检测;
即若所述站点接收到该业务数据流为上游站点发送的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所述站点确定该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是否封装有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若能够解出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则确定有解映射路径。
本实施例中对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具体如何检测是否有解映射路径不作限定,例如可通过检测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的各帧的帧头或通过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的钟频偏检测等。
603、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帧头搜索;
所述站点搜索所述站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流中的帧头,其中,所述站点具体如何进行业务数据流的帧头搜索的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604、所述站点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可连续搜索到帧头,若否,则进行步骤605,若是,则进行步骤606;
具体的,因站点接收一个帧后,即可根据当前帧的帧头位置估计下一个帧的帧头位置,即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当搜索到一个帧头后,所述站点即可估计下一个帧的帧头位置,所述站点在接收所述下一个帧时,确定该帧的帧头与预先估计的位置相同,则继续搜索,直至在预设时长内搜索到的帧的帧头均与预设的相同,则所述站点即可确定所述站点连续搜索到帧头。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定可连续搜索到帧头,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在预设时长内则无法连续搜索到的帧头。
605、所述站点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
606、所述站点确定其上游线路正常;
607、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在进行步骤602至步骤606以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是否异常时,所述站点在进行完步骤601以获取业务数据流后,需要进行步骤607以防止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即进行步骤602至步骤606),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则需要进行步骤607对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608、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609、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步骤607至步骤609与图3所示的步骤302至步骤304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610、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下游站点;
若所述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无需对该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因为若上游线路正常,则通过正常的上游线路发送过来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数据帧的帧头进行搜索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倒换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所述站点是如何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
701、所述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
本实施例步骤701的具体过程请见图5所示的步骤501,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702、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其中,所述站点具体如何根据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帧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的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只要所述站点能够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即可。
703、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若是,则进行步骤704,若否,则进行步骤705;
所述站点预先确定该门限值,该门限值可为所述站点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预先约定的,或所述管理网元通知的,本实施例对所述门限值具体如何设置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即可。
704、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705、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706、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在进行步骤702至步骤705以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是否异常时,所述站点在进行完步骤701以获取业务数据流后,需要进行步骤706以防止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即进行步骤702至步骤705),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则需要进行步骤706对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707、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708、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中步骤706至步骤708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至步骤304过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709、若所述站点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
若所述上游线路正常,则所述站点无需对该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因为若上游线路正常,则通过正常的上游线路发送过来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以下结合图8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所述站点是如何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的:
801、所述站点获取业务数据流;
具体请见图5所示的步骤501,在本步骤中不做赘述。
802、所述站点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801的具体过程请见图3所示的步骤301,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803、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其中,所述站点具体如何根据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帧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的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只要所述站点能够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即可。
804、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否,则进行步骤805;若是,则进行步骤806;
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当前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805、所述站点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即通过步骤805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806、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一数据帧发送至下游站点;
即所述站点将通过步骤804确定的满足所述预置条件的第一数据帧或通过步骤805确定的修改后满足预置条件的第一数据帧发送至下游站点,以使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所述下游站点不会进行保护倒换。
通过步骤802使得所述站点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步骤807;
807、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本实施例步骤807的具体过程请见图3所示的步骤303,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808、所述站点自振生成时钟;
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之后,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为防止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自振生成时钟。
其中,站点具体是如何自振生成时钟的请见现有技术,在本步骤中不做赘述。
809、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
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810、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之后,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为防止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其中,站点具体是如何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的请见现有技术,在本步骤中不做赘述。
811、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
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812、所述站点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所述站点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其中,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站点指示其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具体的,所述业务数据流中的各个帧中均设置有所述开销。
813、所述站点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814、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以及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即通过步骤814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钟、所述目标帧头以及所述目标开销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确定目标时钟的步骤(步骤808至步骤809)、确定所述目标帧头的步骤(步骤810至步骤811)以及确定目标开销的步骤(步骤812至步骤813)之间时序关系为举例进行说明,不作限定,其中确定目标时钟的步骤、确定目标帧头的步骤以及确定目标开销的步骤的先后关系为任意的,也可为并列的,只要站定能够确定目标时钟、目标帧头以及目标开销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接收到的时钟频偏进行修改,使得修改后的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从而保障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进一步避免了误倒换的可能,且所述站点对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的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该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所述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使得上游线路的异常不会扩散,进而使得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下游站点不会发生误倒换,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举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倒换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游线路出现异常的站点可为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的站点或与上游站点连接的站点;
本应用场景以上游线路出现异常的站点为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的站点为例进行说明;
该站点的T板在接收到客户业务发送端所发送的业务信号时,将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
具体的,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所述站点的T板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其具体的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的方式为: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预先确定是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还是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
其具体的确定方式为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中是否有预设编码方式,若有,则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是否可确定时钟频偏,若可,则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
以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根据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预先确定是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站点的T板确定预设编码方式;
本应用场景中,该预设编码方式为以太网业务检查66/64B失步检查为例,管理网元预先通知所述预设编码方式,若所述站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编码方式与所述预设编码方式相符,则说明业务信号正确,若所述业务信号的编码方式与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不相符,则说明业务信号不正确;
若所述站点的T板检测所述业务信号不符合所述预设编码方式,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若以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则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首先确定所述时钟频偏;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若大于或等于,则说明上游线路异常,则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为: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将业务信号时钟clk_serdes转为待检时钟clk_otu;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用快慢图案将待检时钟转到系统时钟域gap_otu;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在25/3us内对gap_otu计数以生成计数值gap_cnt;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对计数值gap_cnt进行最大最小值越界判断,输出越界指示ind;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对越界指示ind进行过滤,连续n次越界,则确定所述时钟频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说明其上游线路异常;
在进行上述异常检测期间,为防止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的T板进一步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以所述站点的T板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没有位于预设范围内为例进行说明:
即若所述站点的T板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没有位于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的T板修改所述时钟频偏,直至修改后的所述时钟频偏位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修改后的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用于指示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经过上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T板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因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的T板自振生成目标时钟,该自振生成目标时钟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
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确定所述周期性的帧头为所述目标帧头;
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倒换指示信息,则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且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将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确定为所述目标开销;
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根据所述目标时钟频偏、目标帧头以及目标开销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下游站点的线路板N接收上游站点发送的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下游站点根据该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进行保护倒换。
以下结合图9所示对可实现防止误倒换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站点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901,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则首先对设置有该站点的光传送网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与客户业务接收端402之间串联有多个站点,需明确的是,图4为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站点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定。
其具体结构为: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的支路板T用于将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进而可将该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404。
与所述客户业务接收端402连接的站点405的线路板N将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转换为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405的支路板T将该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进行解映射处理成业务信号以发送给客户业务接收端402。
其中,用于将业务信号进行映射处理的站点403和用于将业务数据流进行解映射处理的站点405之间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传输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的站点404,具体数目不作限定。
可见,本实施例中站点可通过其上游线路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也可与上游站点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图4所示的为1+1板级保护,即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中包括一个主用的支路板4031和一个备用支路板4032,与上游站点连接的站点内包括一个主用线路板N以及一个备用线路板N,以站定404为例,所述站点404通过所述站点404的上游线路与上游站点403连接,所述站点404的主用线路板为线路板4041,所述站点404的备用线路板为线路板4042。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1+1板级保护为举例进行说明,还可应用于1:M板级保护,即站点中包括一个主用的支路板T以及M个备用支路板T或一个主用线路板N以及M个备用线路板N。
其中,M个备用板可设定优先级,以使得若上游线路异常,则根据M个备用板所设定优先级选定备用板,以完成保护倒换。
以站点403为例,所述站点403的所述上游线路为所述主用的支路板4031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之间的线路,若该上游线路正常,则站点403的交叉板通过主用的支路板4031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流;若该上游线路异常,则站点403的交叉板通过备用支路板4032获取所述业务数据流,以完成保护倒换,保障业务数据流的正常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901对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检测单元901具体是如何进行异常检测的不作限定,只要该上游线路异常,检测单元901能够迅速检测并确定即可。
例如,若所述检测单元901检测到警告信息,则确定上游线路异常,所述警告信息可为:信号丢失(Loss of Signal,LOS)、帧丢失(Loss of Frame,LOF)、时钟丢失(LOSS of clocl,LOC)、帧失步(OUT of frame,OOF)、信号劣化(signalDegrade,SD)等。
第一修改单元902,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即所述检测单元901确定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时,所述站点需要将第一数据帧发送至下游站点,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发生异常,则会导致第一数据帧异常,异常的第一数据帧会触发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为了保障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所述下游站点不会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的第一修改单元902首先对所述站点要发送给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进行检测,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其中,本实施例对所述预置条件不作限定,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根据满足所述预置条件的第一数据帧不会进行保护倒换即可。
第一确定单元903,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即若所述检测单元901根据所述站点已发往下游站点的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帧检测到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出现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保障数据流的正常传输。
如图4所示,以站点403为例,即若站点403确定站点403的上游线路异常,即所述站点的第一确定单元903确定主用的支路板4031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之间的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403的交叉板从备用支路板4032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流。
第二修改单元904,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因所述检测单元901确定上游线路异常,则为避免下游线路发生误倒换,则所述第二修改单元904对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修改单元904具体是如何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的不作限定,只要使得站点将已修改的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时,下游站点不会进行保护倒换即可。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9所示对可实现防止误倒换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0对可实现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001,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以图4所示为例,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401连接的站点403的支路板T的第二确定单元1002用于将客户业务发送端401发送的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进而可将该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发送至下游站点404。
第二接收单元1003,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以图4所示为例,站点404的支路板T的第二接收单元1003通过上游线路接收上游站点403发送的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所述站点404的支路板T将所述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解析为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
检测单元1004,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具体的,所述检测单元1004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04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该站点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或上游站点预先预定的,或由管理网元通知给所述站点的,其中,所述管理网元分别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与所述站点连接。
所述站点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可对不同的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正确性检测。
例如对以太网业务检查66/64B失步检查。
第二确定模块10042,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第三确定模块10043,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不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第一修改单元1005,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第一确定单元1006,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修改单元1007,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本实施例通过预设编码方式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9所示对可实现防止误倒换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1对可实现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1102,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接收单元1103,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检测单元1104,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具体的,所述检测单元1104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11041,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第五确定模块11042,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第六确定模块11043,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第七确定模块11044,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不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第一修改单元1105,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第一确定单元1106,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修改单元1107,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数据帧的帧头进行搜索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图9所示对可实现防止误倒换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2对可实现异常检测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的站点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201,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1202,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接收单元1203,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三确定单元12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检测单元1205,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具体的,所述检测单元1205包括:
第八确定模块1205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第九确定模块12052,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第十确定模块12053,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小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第一修改单元1206,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第一确定单元1207,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修改单元1208,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本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来确定上游线路是否异常,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站点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二数据帧均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进而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以下结合图13说明可对所述业务数据流进行修改的站点的具体结构;
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301,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1302,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接收单元1303,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三确定单元13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检测单元1305,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第一修改单元1306,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具体的,所述第一修改单元1306包括:
第十一确定模块13061,用于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当前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十二确定模块13062,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第十三确定模块13063,用于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第一确定单元1307,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一自振单元1308,用于自振生成时钟;
第四确定单元1309,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自振单元1310,用于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第五确定单元1311,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六确定单元1312,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七确定单元1313,用于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第二修改单元1314,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本实施例中,在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接收到的时钟频偏进行修改,使得修改后的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从而保障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第一数据帧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进一步避免了误倒换的可能,且所述站点对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的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该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不会触发所述下游站点进行保护倒换,以使得上游线路的异常不会扩散,进而使得站点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下游站点不会发生误倒换,不会因下游站点的误倒换以使得业务信号恢复时间变长,且本实施例中,上游线路没有发生故障的站点不会发生保护倒换,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的确定发生保护倒换的站点即为上游线路发送异常的站点,实现了故障站点的迅速定位,使得网络维护简单。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举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站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游线路出现异常的站点可为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的站点或与上游站点连接的站点;
本应用场景以上游线路出现异常的站点为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的站点为例进行说明;
该站点的T板的第一接收单元1001在接收到客户业务发送端所发送的业务信号时,站点的T板的第二确定单元1002将业务信号映射处理成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该站点的线路板N将多个低阶ODUi的业务数据流封装成高阶的OTUk业务数据流;
具体的,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下游站点的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所述站点的T板的检测单元1004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异常检测,以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其具体的确定该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的方式为: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1004预先确定是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还是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
其具体的确定方式为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1004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中是否有预设编码方式,若有,则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是否可确定时钟频偏,若可,则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
以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1004根据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1004预先确定是通过预设编码方式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一确定模块10041确定预设编码方式;
本应用场景中,该预设编码方式为以太网业务检查66/64B失步检查为例,管理网元预先通知所述预设编码方式,若所述站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编码方式与所述预设编码方式相符,则说明业务信号正确,若所述业务信号的编码方式与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不相符,则说明业务信号不正确;
若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三确定模块10043检测所述业务信号不符合所述预设编码方式,则所述站点的第三确定模块10043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若以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检测单元1205通过时钟频偏检测对业务信号进行正确性检测,则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三确定单元1204首先确定所述时钟频偏;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若大于或等于,则第九确定模块12052确定上游线路异常,则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为: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将业务信号时钟clk_serdes转为待检时钟clk_otu;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用快慢图案将待检时钟转到系统时钟域gap_otu;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在25/3us内对gap_otu计数以生成计数值gap_cnt;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对计数值gap_cnt进行最大最小值越界判断,输出越界指示ind;
所述站点的支路板T的第八确定模块12051对越界指示ind进行过滤,连续n次越界,则第九确定模块12052确定所述时钟频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说明其上游线路异常;
在进行上述异常检测期间,为防止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则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一修改单元1306的第十一确定模块13061进一步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
本实施例以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一修改单元1306的第十二确定模块13062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没有位于预设范围内为例进行说明:
即若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十二确定模块13062确定所述时钟频偏没有位于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十三确定模块13063修改所述时钟频偏,直至修改后的所述时钟频偏位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修改后的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用于指示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经过上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一确定单元1307确定其上游线路异常,则在本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因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的T板的第一自振单元1308自振生成目标时钟,该自振生成目标时钟不会触发下游站点进行误倒换;
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二自振单元1310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五确定单元1311确定所述周期性的帧头为所述目标帧头;
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六确定单元1312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倒换指示信息,则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六确定单元1312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且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七确定单元1313将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确定为所述目标开销;
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的第二修改单元1314根据所述目标时钟频偏、目标帧头以及目标开销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所述站点的线路板N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下游站点的线路板N接收上游站点发送的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下游站点根据该修改后的第二数据帧不会进行保护倒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发送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发送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接收端,且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与所述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如图9至图13所述的站点。
图9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从模块功能实体的角度对站点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4从硬件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站点进行详细描述,请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站点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图14描述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站点的结构;
该站点1400具体包括:
输入装置1401、输出装置1402、处理器1403和存储器1404(其中,图14所示的处理器1403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图14中以一个处理器1403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401、输出装置1402、处理器1403和存储器1404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客户业务发送端和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站点,所述处理器1403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检测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若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在确定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若的上游线路与的上游站点连接,则在确定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号或所述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若是,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若是,则确定的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确定的上游线路异常。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若是,则确定的上游线路异常;
若否,则确定的上游线路正常。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在进行异常检测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当前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自振生成时钟;
确定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确定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户业务发送端和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站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站点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若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所述站点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在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所述站点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在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业务信号或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所述站点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包括: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若是,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若否,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所述站点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所述站点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自振生成时钟;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所述站点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所述站点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站点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所述站点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包括:
所述站点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11.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是否异常;
第一修改单元,用于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若确定第一数据帧不满足预置条件,则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站点的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站点进行所述异常检测期间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检测出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则进行保护倒换;
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对第二数据帧进行修改,以使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修改后的所述第二数据帧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站点通过异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且在所述异常检测期间之后发送至所述下游站点的数据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客户业务发送端连接,则接收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业务信号映射为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若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与所述站点的上游站点连接,则接收所述上游站点发送的业务数据流,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帧和所述第二数据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是否符合预设编码方式,所述预设编码方式为所述站点通过正常的所述上游线路接收到的业务信号或业务数据流的编码方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正常;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编码方式不符合预设编码方式,则确定所述上游线路异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帧头搜索;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能连续搜索到帧头;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不能连续搜索到帧头,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第九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异常;
第十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小于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站点的上游线路正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改单元包括:
第十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站点进行异常检测期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述时钟频偏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十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不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帧不满足所述预置条件;
第十三确定模块,用于修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以使得修改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时钟频偏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一自振单元,用于自振生成时钟;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的时钟为目标时钟,其中,所述目标时钟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时钟替换为所述目标时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二自振单元,用于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站点自振生成周期性的帧头为目标帧头,其中,所述目标帧头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帧头替换为所述目标帧头。
20.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中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倒换的倒换指示信息,则对所述倒换指示信息进行修改,以使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游站点不进行保护倒换;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设置有修改后的所述倒换指示信息的开销为目标开销;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开销替换为所述目标开销。
21.一种倒换实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送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发送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业务信号的客户业务接收端,且所述客户业务发送端与所述客户业务接收端之间串联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的站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85026.2A CN104158586B (zh) | 2014-08-06 | 2014-08-06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PCT/CN2015/086034 WO2016019851A1 (zh) | 2014-08-06 | 2015-08-04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85026.2A CN104158586B (zh) | 2014-08-06 | 2014-08-06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58586A CN104158586A (zh) | 2014-11-19 |
CN104158586B true CN104158586B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1884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85026.2A Active CN104158586B (zh) | 2014-08-06 | 2014-08-06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58586B (zh) |
WO (1) | WO20160198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8586B (zh) * | 2014-08-06 | 2017-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CN106301857B (zh) | 2015-06-08 | 2019-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保护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 |
CN105306253B (zh) * | 2015-09-21 | 2019-01-1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将光传送网中支路和线路保护结合的保护倒换系统及方法 |
CN105721045B (zh) | 2016-01-19 | 2018-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和节点 |
CN106059658A (zh) * | 2016-08-15 | 2016-10-26 | 桂林创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线路保护系统 |
CN116346215A (zh) * | 2021-03-31 | 2023-06-27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信号处理方法及信号处理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15834A1 (en) * | 2003-08-06 | 2005-02-17 | Zte Corporation | A method of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
CN1921326A (zh) * | 2006-08-29 | 2007-0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主备倒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431371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网络设备信道保护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499820A (zh) * | 2008-02-01 | 2009-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的保护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1883295A (zh) * | 2009-05-06 | 2010-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处理方法、节点设备及网络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80316A1 (en) * | 2004-02-12 | 2005-08-18 | Chan Frederick Y. | Protection for bi-directional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9479248B2 (en) * | 2012-12-17 | 2016-10-25 | Ciena Corporation | Fault localization using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CN104158586B (zh) * | 2014-08-06 | 2017-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
2014
- 2014-08-06 CN CN201410385026.2A patent/CN104158586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04 WO PCT/CN2015/086034 patent/WO201601985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15834A1 (en) * | 2003-08-06 | 2005-02-17 | Zte Corporation | A method of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
CN1921326A (zh) * | 2006-08-29 | 2007-0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主备倒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431371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网络设备信道保护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499820A (zh) * | 2008-02-01 | 2009-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的保护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1883295A (zh) * | 2009-05-06 | 2010-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处理方法、节点设备及网络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EPON光纤保护倒换的研究;郭莹;《光通信技术》;20110315;第12-15页 * |
OTN中保护倒换机制的研究;连阳;《光通信技术》;20090115;第16-18页 * |
Study of Steering Protection Switch in Case of Unidirectional Link Failure in RPR;Liping Yan,etal.;《Communication systems, 2006. ICCS 2006. 10th IEE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061031;第1-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19851A1 (zh) | 2016-02-11 |
CN104158586A (zh) | 2014-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8586B (zh) | 一种倒换实现方法、站点及系统 | |
US10979138B2 (en) | Protection group superposition switching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2966798B1 (en) | Active and standby changeover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network device | |
CN101247178B (zh) | 一种紧凑型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掉电告警的传递方法 | |
CN108650140A (zh) | 光传输设备业务故障的自动化辅助分析方法和系统 | |
CN102088387B (zh) | 环网的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 |
KR100893783B1 (ko) | 동기식 광전송 네트워크에서 경보 상호관련성 분석 방법 | |
EP3403378B1 (en) | Fault propagation in segmented protection | |
EP2515477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protection | |
CN103747472A (zh) | 基于电路域七号信令网的无感串接系统 | |
CN109104647B (zh) | 一种以太网业务中断处理方法、系统及组网系统 | |
JP5056097B2 (ja) | 装置内警報抑止機能を有する基幹伝送装置と方法 | |
JP3547215B2 (ja) | 伝送障害処理装置 | |
US9521091B2 (en) | Relay system and switching device | |
EP132808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ling of failures for chained boards with SDH interfaces | |
CN103392304A (zh) | 告警抑制方法和光网络设备 | |
CN102546204B (zh) | Tdm电路仿真业务远端告警信息的传递方法及系统 | |
CN103141036B (zh) | 一种光传送网中共享保护的方法、第一节点设备及系统 | |
CN113037421B (zh) | 用于时钟同步的方法、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 |
US20090245100A1 (en) | Line accommodating device | |
CN104734865A (zh) |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网络保护方法、装置及网元设备 | |
CN102647301B (zh) | 一种告警信息传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02158354A (zh) | 防止同步数字体系设备段层缺陷透传的方法 | |
EP131108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ined operation of SDH boards | |
CN101351056B (zh) | 一种故障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