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6368A -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56368A CN104156368A CN201310178039.8A CN201310178039A CN104156368A CN 104156368 A CN104156368 A CN 104156368A CN 201310178039 A CN201310178039 A CN 201310178039A CN 104156368 A CN104156368 A CN 104156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equipment
- application
- user
- related information
- histor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具体地,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确定与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根据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访问结果;将应用访问结果提供给所述用户。其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确定与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而根据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的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应用访问结果,不仅提高了用户获取app的效率,也提升了用户的app搜索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在移动设备中安装app(application,移动设备客户端应用)应用如微信、米聊、QQ等来丰富移动设备的功能,从而实现通信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功能需求。然而,同一用户通常拥有多台移动设备,或者需要更换之前的移动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希望在其当前移动设备中安装与其历史移动设备中已安装的app相同或相似的app时,其不得不重新搜索该app,降低了用户获取app的效率,影响了用户的app搜索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一网络设备端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b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c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d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第二网络设备端用于辅助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A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B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C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D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请求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第一历史确定装置,用于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结果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提供装置,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关联装置,用于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查询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标识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第二历史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历史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法,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前述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前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用于辅助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二网络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确定与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而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用户的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通过所述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实现了对与用户历史移动设备中已安装的app相同或相似的app的快速搜索,不仅提高了用户获取app的效率,也提升了用户的app搜索体验。而且,本发明还可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获取app的效率,也提升了用户的app搜索体验。此外,本发明在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时,还可结合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获取app的效率,也提升了用户的app搜索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配合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1,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请求获取装置11、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结果确定装置13和提供装置14。具体地,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提供装置14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在此,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其中,所述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1)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的应用商城,以及豌豆荚等;2)包括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沃商店等。在此,所述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或声控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PDA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主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一网络设备1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供软件开发者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在此,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处理器(DSP)、嵌入式设备等。
具体地,请求获取装置11通过当前移动设备自身提供的提供应用访问请求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浏览器等第三方设备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HTTP、HTTPS等约定的通信方式,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或者,通过JSP、ASP等动态网页技术,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搜索操作,如输入应用查询序列,以获取该用户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或者,通过JSP、ASP等动态网页技术,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进行的应用点击操作,来获取该用户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在此,所述应用是指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如QQ、豌豆荚手机精灵、地图app、游戏app、腾讯微博等。
例如,假设用户A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后,希望下载app如手机QQ并将其安装至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中,其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打开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运用其豌豆荚账号如“abc123”进行登录之后,在该页面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手机qq”,点击搜索按钮,则请求获取装置1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输入的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即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再如,若用户A登录豌豆荚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之后,点击了页面中的精选安卓软件如“手机QQ2013”,则请求获取装置1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的应用访问操作,即获取到用户A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所述用户通过其历史移动设备进行的应用点击记录、应用下载记录等。在此,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所述历史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一网络设备1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android操作系统的HTCA510e/Wildfire S/G13从豌豆荚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接上例,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用户A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可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根据该第一标识信息“abc123”,在应用记录库中进行匹配查询,获得该第一标识信息“abc123”所对应的运用历史移动设备在第一网络设备1的应用访问记录,即得到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下载记录。在此,所述应用记录库存储有用户标识与其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可位于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存储器中,也可位于与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设备中。
2)接收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具有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而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用户A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可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向与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了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该应用访问请求,并接收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确定的与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与第一标识信息“abc123”满足映射关系的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第二标识信息“xyz456”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的下载记录。在此,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在此,所述第二应用记录库存储有用户标识与其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可位于第二网络设备2中的存储器中,也可位于与第二网络设备2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第一标识信息或第二标识信息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具体地,结果确定装置13首先根据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的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设备类型指示信息,如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信息等,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然后,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此,所述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1)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如三星GALAXY S4、iphone4s、nokia E72i、HTC A510e/Wildfire S/G13等;2)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如设备操作系统CPU、设备图形处理器GPU、内存等;3)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属性信息,如屏幕宽度信息、屏幕分辨率信息等。
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android操作系统的HTC A510e/Wildfire S/G13从豌豆荚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首先调用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上提供的设备型号信息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型号信息如“三星GALAXY S4”,然后在设备信息库中进行匹配查询,获得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S4的设备相关属性,如操作系统android os4.2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此,结果确定装置13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首先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然后,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具体地,结果确定装置13首先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在此,结果确定装置13确定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a)当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与所述历史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相一致时,如同为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设备,或者,同为苹果IOS操作系统移动设备等,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历史访问应用(如点击、下载的应用)相对应的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以及第一网络设备1中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例如,接上例,用户A的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与其历史移动设备HTC A510e/Wildfire S/G13均为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设备,假设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为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下载记录,而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结果确定装置13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中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的应用访问请求如“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如“手机QQ2013”等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结果确定装置13除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之外,还可将豌豆荚中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的应用访问请求如“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手机QQ2011”等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还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沃商店,还接上例,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沃商店中具有的对应不同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b)当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与所述历史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不相一致时,如历史移动设备为Symbian操作系统,当前移动设备为android操作系统,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用户A之前用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而当其通过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访问第一网络设备1如豌豆荚时,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作为所述候选访问应用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结果确定装置13首先确定用户A的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而结果确定装置13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为第一网络设备1如豌豆荚中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该候选应用访问结果全部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再如,假设结果确定装置13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为第一网络设备1如沃商店中具有的对应不同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而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该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适合android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
2)首先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然后,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结果该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将豌豆荚中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对应的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如“手机QQ2013”、“手机QQ2011”、“QQ for Pad(支持视频通话)”等应用作为所述初始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豌豆荚中所有的应用作为所述初始应用访问结果;接着,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用户A通过其历史移动设备曾从豌豆荚中下载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则结果确定装置13可将初始应用访问结果如“手机QQ2013”、“手机QQ2011”、“QQ for Pad(支持视频通话)”中包括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的应用“手机QQ2013”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提供装置14通过诸如ASP、JSP或PHP等动态网页技术,或者其他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如所述用户的当前移动设备,供用户浏览和下载。
第一网络设备1的各个装置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具体地,请求获取装置11持续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持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结果确定装置13持续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提供装置14持续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持续是指”第一网络设备1的各个装置之间分别不断地进行应用访问请求的获取、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确定、应用访问结果的确定及提供,直至第一网络设备1在较长时间内停止应用访问请求的获取。
优选地,第一网络设备1还包括检测装置(未示出)。具体地,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具体地,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在此,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1)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相关字段的设备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如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 agent)字段的赋值发生变化;2)所述当前移动设备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不同,如设备类型信息、设备配置信息等发生变化;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对应用下载时所对应的移动设备的设备类型信息设置的更新信息。
例如,假设用户A通过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Mozilla浏览器登录页面豌豆荚http://www.wandoujia.com/提交应用访问请求时,如输入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而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的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括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Mozilla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如:User-Agent:Mozilla/5.0(GALAXY S4;U;CPU android os4.2;en-us)AppleWebKit/533.17.9(KHTML,like Gecko)Version/5.0.2Mobile/8J2 Safari/6533.18.5),而之前的Mozilla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如:User-Agent:Mozilla/5.0(nokiaN97;U;CPU Symbian9.4S605.0;en-us)AppleWebKit/533.17.9(KHTML,like Gecko)Version/5.0.2 Mobile/8J2Safari/6533.18.5),则检测装置通过比较当前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 agent)字段与之前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agent)字段赋值发生了变化,如操作系统标识由CPU Symbian9.4S605.0变为android os4.2,可判断满足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再如,假设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登录沃商店页面http://mstore.wo.com.cn/indeX.action?terindeX=&page=320fantastic&loginSign=null之后,在对该页面中的应用下载之前,通过该页面中的“更改当前系统/机型”按钮重新设置了当前系统/机型,如设置为三星GALAXYS4,假设该页面中原来的设置的系统/机型为Symbian V5,则检测装置通过用户A对其移动设备的设备类型信息设置的更新信息,可判断满足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与前述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1的设备示意图,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请求获取装置11’、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结果确定装置13’、提供装置14’和第一关联装置15’。具体地,第一关联装置15’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提供装置14’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请求获取装置11’、结果确定装置13’和提供装置14’与图1所示对应装置相同或相似,故在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第一关联装置15’通过诸如预定设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间的交互,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原始账号信息等。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登录了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在账户同步设置中设置与其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的账号“xyz456”绑定,则第一关联装置15’可根据该预定关联设置信息,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即标识信息)与其诺基亚的Ovi store的账号“xyz456”(即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以此映射关系来建立或更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与诺基亚的Ovi store(即第二网络设备2)间的关联信息。又如,假设豌豆荚定义供与其相关联的应用平台app store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若有应用平台app store确定与豌豆荚相关联,则该应用平台app store通过实现与该API相对应的访问接口,来实现其与豌豆荚的相关联,则第一关联装置15’根据诸如该应用平台app store利用该API所发送的关联请求,建立或更新豌豆荚与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再如,假设豌豆荚定义供与其相关联的应用平台app store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则第一关联装置15’利用该API向至少一个应用平台appstore广播建立关联信息的请求,并根据从该等应用平台app store接收到的关联信息响应,建立或更新豌豆荚与该等应用平台app store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与图1中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优选地,第一网络设备1还包括其他标识获取装置(未示出)和更新装置(未示出)。具体地,其他标识获取装置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更新装置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
具体地,其他标识获取装置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在此,所述其他第二网络设备包括除第一网络设备1及第二网络设备2之外的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百度移动应用等。例如,用户A登录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还登录了其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账号,则其他标识获取装置根据用户A登录其相应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登录信息,自动获取用户A的在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账号信息。
更新装置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例如,用户A可设置其在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如百度移动应用账号“ss123”与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的绑定,更新装置根据用户A自行设置的豌豆荚账号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绑定,来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信息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以供后续从第三方应用平台获取用户A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又如,用户A登录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还登录了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如百度移动应用账号“ss123”,更新装置还可根据其他标识获取装置获取用户A在第三方应用平台的登录信息,如用户A登录的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信息,来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信息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以供后续从第三方平台获取用户A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1和第二网络设备2的设备示意图,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请求获取装置11”、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结果确定装置13”、提供装置14”和第一关联装置15”,其中,第一历史确定装置12”包括查询发送单元121”和历史接收单元122”,第二网络设备2包括第二关联装置21”、查询接收装置22”、标识确定装置23”、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和历史发送装置25”。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1的第一关联装置15”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查询发送单元12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关联装置21”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查询接收装置22”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标识确定装置23”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历史发送装置25”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1的历史接收单元122”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结果确定装置13”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提供装置14”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第一网络设备1的第一关联装置15”与图2所示对应装置相同或相似,请求获取装置11”、结果确定装置13”和提供装置14”与图1所示对应装置相同或相似,故在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此,第二网络设备2包括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且不同于第一网络设备1的应用平台,其中,所述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的应用商城,以及豌豆荚等。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主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二网络设备2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供软件开发者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处于登录状态时,第一网络设备1的查询发送单元12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通过诸如第一网络设备1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豌豆荚搜索栏中输入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按搜索按钮,则查询发送单元121”根据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到的用户A提交的该应用访问请求,向与豌豆荚建立了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store发送应用查询请求,其中,该应用查询请求包括用户A在豌豆荚中第一标识信息,如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
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关联装置21”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第二关联装置21”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的方式与图2中第一网络设备1的第一关联装置15’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查询接收装置22”通过诸如第二网络设备2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标识确定装置23”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例如,假设查询接收装置22”接收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则标识确定装置23”根据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以及第二关联装置21”建立的用户A在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如“xyz456”。
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二应用记录库中进行匹配查询,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例如,接上例,假设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则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根据标识确定装置23”确定的用户A在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如“xyz456”,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可查询到账号“xyz456”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用户A从诺基亚的Ovi store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
历史发送装置25”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
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1的历史接收单元122”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优选地,第一网络设备1的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查询发送单元12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的查询接收装置22”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1的请求获取装置1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例如,假设用户A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后,希望下载app如手机QQ并将其安装至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中,其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打开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运用其豌豆荚账号如“abc123”进行登录之后,在该页面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手机qq”,点击搜索按钮,则请求获取装置1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即获取到用户A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
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查询发送单元12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在此,所述查询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关键词信息;2)与搜索关键词相对应的搜索结果的摘要描述信息等。例如,接上例,查询发送单元121”向与豌豆荚建立了所述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以及用户A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
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的查询接收装置22”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例如,假设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阅读、qq同步助手、手机qq2013、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假设标识确定装置23”确定用户A在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为“xyz456”,则第二历史确定装置24”首先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可查询到账号“xyz456”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记录,如用户A从诺基亚的Ovi store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然后结合查询接收装置23”接收到的所述查询描述信息如用户A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将该历史访问记录中与关键词“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记录如手机qq阅读、qq同步助手、手机qq2013作为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步骤S4中,第一网络设备1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在此,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其中,所述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1)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的应用商城,以及豌豆荚等;2)包括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沃商店等。在此,所述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或声控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PDA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主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一网络设备1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供软件开发者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在此,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处理器(DSP)、嵌入式设备等。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当前移动设备自身提供的提供应用访问请求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浏览器等第三方设备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HTTP、HTTPS等约定的通信方式,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或者,通过JSP、ASP等动态网页技术,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搜索操作,如输入应用查询序列,以获取该用户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或者,通过JSP、ASP等动态网页技术,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进行的应用点击操作,来获取该用户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在此,所述应用是指智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如QQ、豌豆荚手机精灵、地图app、游戏app、腾讯微博等。
例如,假设用户A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后,希望下载app如手机QQ并将其安装至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中,其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打开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运用其豌豆荚账号如“abc123”进行登录之后,在该页面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手机qq”,点击搜索按钮,则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输入的应用查询序列,即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再如,若用户A登录豌豆荚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之后,点击了页面中的精选安卓软件如“手机QQ2013”,则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的应用访问操作,即获取到用户A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所述用户通过其历史移动设备进行的应用点击记录、应用下载记录等。在此,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所述历史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一网络设备1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android操作系统的HTCA510e/Wildfire S/G13从豌豆荚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接上例,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用户A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根据该第一标识信息“abc123”,在应用记录库中进行匹配查询,获得该第一标识信息“abc123”所对应的运用历史移动设备在第一网络设备1的应用访问记录,即得到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下载记录。在此,所述应用记录库存储有用户标识与其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可位于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存储器中,也可位于与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设备中。
2)接收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具有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而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用户A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向与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了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该应用访问请求,并接收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标识信息“abc123”,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确定的与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与第一标识信息“abc123”满足映射关系的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第二标识信息“xyz456”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的下载记录。在此,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在此,所述第二应用记录库存储有用户标识与其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可位于第二网络设备2中的存储器中,也可位于与第二网络设备2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第一标识信息或第二标识信息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具体地,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首先根据其在步骤S1中获取的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设备类型指示信息,如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信息等,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然后,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其在步骤S2中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此,所述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1)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如三星GALAXY S4、iphone4s、nokia E72i、HTCA510e/Wildfire S/G13等;2)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如设备操作系统CPU、设备图形处理器GPU、内存等;3)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属性信息,如屏幕宽度信息、屏幕分辨率信息等。
例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用户A在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android操作系统的HTC A510e/Wildfire S/G13从豌豆荚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首先调用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上提供的设备型号信息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型号信息如“三星GALAXY S4”,然后在设备信息库中进行匹配查询,获得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属性,如操作系统android os4.2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其在步骤S2中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此,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1)首先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然后,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具体地,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首先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在此,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任一项:
a)当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与所述历史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相一致时,如同为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设备,或者,同为苹果IOS操作系统移动设备等,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历史访问应用(如点击、下载的应用)相对应的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以及第一网络设备1中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例如,接上例,用户A的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与其历史移动设备HTC A510e/Wildfire S/G13均为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设备,假设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为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下载记录,而第一网络设备1为只适用于某一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中与其在步骤S1中获取到的应用访问请求如“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如“手机QQ2013”等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或者,结果确定装置13除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之外,还可将豌豆荚中与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的应用访问请求如“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手机QQ2011”等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还如,假设第一网络设备1为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app的发布与下载应用平台,如沃商店,还接上例,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沃商店中具有的对应不同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b)当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与所述历史移动设备的设备操作系统类别不相一致时,如历史移动设备为Symbian操作系统,当前移动设备为android操作系统,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第一网络设备1中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包括的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访问应用作为所述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用户A之前用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而当其通过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访问第一网络设备1如豌豆荚时,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豌豆荚中具有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作为所述候选访问应用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首先确定用户A的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而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为第一网络设备1如豌豆荚中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该候选应用访问结果全部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再如,假设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为第一网络设备1如沃商店中具有的对应不同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而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该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适合android操作系统的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
2)首先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然后,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提交了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的应用访问请求,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该应用访问请求,结果该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的设备相关信息如为android操作系统,将豌豆荚中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对应的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如“手机QQ2013”、“手机QQ2011”、“QQ for Pad(支持视频通话)”等应用作为所述初始应用访问结果,或者,将豌豆荚中所有的应用作为所述初始应用访问结果;接着,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其在步骤S2中确定的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用户A通过其历史移动设备曾从豌豆荚中下载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2013、天天动听音乐播放器、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新闻客户端等app,则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将初始应用访问结果如“手机QQ2013”、“手机QQ2011”、“QQ forPad(支持视频通话)”中包括于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中的应用“手机QQ2013”作为所述应用访问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步骤S4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诸如ASP、JSP或PHP等动态网页技术,或者其他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如所述用户的当前移动设备,供用户浏览和下载。
第一网络设备1的各个步骤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具体地,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持续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持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持续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步骤S4中,第一网络设备1持续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持续是指”第一网络设备1的各个步骤之间分别不断地进行应用访问请求的获取、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确定、应用访问结果的确定及提供,直至第一网络设备1在较长时间内停止应用访问请求的获取。
优选地,第一网络设备1还包括步骤S9(未示出)。具体地,在步骤S9中,第一网络设备1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具体地,在步骤S9中,第一网络设备1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在此,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1)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相关字段的设备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如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 agent)字段的赋值发生变化;2)所述当前移动设备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不同,如设备类型信息、设备配置信息等发生变化;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接收到所述用户对应用下载时所对应的移动设备的设备类型信息设置的更新信息。
例如,假设用户A通过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Mozilla浏览器登录页面豌豆荚http://www.wandoujia.com/提交应用访问请求时,如输入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而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到的该应用访问请求中包括该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Mozilla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如:User-Agent:Mozilla/5.0(GALAXY S4;U;CPU android os4.2;en-us)AppleWebKit/533.17.9(KHTML,like Gecko)Version/5.0.2Mobile/8J2 Safari/6533.18.5),而之前的Mozilla浏览器的UA参数信息如:User-Agent:Mozilla/5.0(nokiaN97;U;CPUSymbian9.4S605.0;en-us)AppleWebKit/533.17.9(KHTML,like Gecko)Version/5.0.2 Mobile/8J2 Safari/6533.18.5),则在步骤S9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比较当前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 agent)字段与之前基于http的应用访问请求中的UA(user agent)字段赋值发生了变化,如操作系统标识由CPU Symbian9.4S605.0变为android os4.2,可判断满足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再如,假设用户A通过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登录沃商店页面http://mstore.wo.com.cn/index.action?terindeX=&page=320fantastic&loginSign=null之后,在对该页面中的应用下载之前,通过该页面中的“更改当前系统/机型”按钮重新设置了当前系统/机型,如设置为三星GALAXYS4,假设该页面中原来的设置的系统/机型为Symbian V5,则在步骤S9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用户A对其移动设备的设备类型信息设置的更新信息,可判断满足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与前述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4’和步骤S5’。具体地,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步骤S1’、步骤S3’和步骤S4’与图4所示对应装置相同或相似,故在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诸如预定设置,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间的交互,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原始账号信息等。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登录了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在账户同步设置中设置与其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的账号“xyz456”绑定,则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可根据该预定关联设置信息,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即标识信息)与其诺基亚的Ovi store的账号“xyz456”(即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并以此映射关系来建立或更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与诺基亚的Ovi store(即第二网络设备2)间的关联信息。又如,假设豌豆荚定义供与其相关联的应用平台app store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若有应用平台app store确定与豌豆荚相关联,则该应用平台app store通过实现与该API相对应的访问接口,来实现其与豌豆荚的相关联,则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诸如该应用平台app store利用该API所发送的关联请求,建立或更新豌豆荚与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再如,假设豌豆荚定义供与其相关联的应用平台app store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则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利用该API向至少一个应用平台app store广播建立关联信息的请求,并根据从该等应用平台app store接收到的关联信息响应,建立或更新豌豆荚与该等应用平台app store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该应用平台app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的方式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的方式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接着,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此,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与图4中在步骤S2中,第一网络设备1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优选地,第一网络设备1还包括步骤S10’(未示出)和步骤S11’(未示出)。具体地,在步骤S10’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在步骤S11’中,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
具体地,在步骤S10’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在此,所述其他第二网络设备包括除第一网络设备1及第二网络设备2之外的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百度移动应用等。例如,用户A登录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还登录了其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账号,则在步骤S10’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用户A登录其相应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登录信息,自动获取用户A的在百度移动应用、联想乐商店的账号信息。
在步骤S11’中,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例如,用户A可设置其在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如百度移动应用账号“ss123”与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的绑定,在步骤S1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用户A自行设置的豌豆荚账号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绑定,来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信息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以供后续从第三方应用平台获取用户A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又如,用户A登录其豌豆荚账号“abc123”之后,还登录了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如百度移动应用账号“ss123”,在步骤S11’中,第一网络设备1还可根据其他标识获取装置获取用户A在第三方应用平台的登录信息,如用户A登录的第三方应用平台的账号信息,来建立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信息与其第三方应用平台账号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以供后续从第三方平台获取用户A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配合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7”和步骤S8”,其中,步骤S2”包括步骤S21”和步骤S22”,。具体地,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处于登录状态时,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相应地,在步骤S6”中,第二网络设备2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步骤S21”中,第二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在步骤S7”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步骤S8”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步骤S22”中,第二网络设备2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1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在步骤S3”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在步骤S4”中,第一网络设备1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在此,步骤5”与图5所示对应步骤相同或相似,步骤S1”、步骤S3”和步骤S4”与图4所示对应步骤相同或相似,故在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此,第二网络设备2包括用于供软件开发个人或者大型公司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且不同于第一网络设备1的应用平台,其中,所述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的应用商城,以及豌豆荚等。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主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第二网络设备2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供软件开发者发布自己开发出的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并允许用户从其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某一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平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具体地,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处于登录状态时,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通过诸如第一网络设备1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例如,假设用户A运用其当前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通过其豌豆荚账号“abc123”登录豌豆荚之后,在豌豆荚搜索栏中输入应用查询序列“手机qq”,按搜索按钮,则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其在步骤S1”中获取到的用户A提交的该应用访问请求,向与豌豆荚建立了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发送应用查询请求,其中,该应用查询请求包括用户A在豌豆荚中第一标识信息,如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
相应地,在步骤S6”中,第二网络设备2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在步骤S6”中,第二网络设备2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的方式与图5中在步骤S5”中,第一网络设备1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与第二网络设备2的关联信息的方式相同或相似,为简明起见,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与此。
在步骤S21”中,第二网络设备2通过诸如第二网络设备2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在步骤S7”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在此,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所述用户在第二网络设备2的原始的账号信息、手机号等;ii)经过一定转换处理(例如用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标识信息。例如,假设在步骤S21”中,第二网络设备2接收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则在步骤S7”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以及其在步骤S6”中建立的用户A在豌豆荚的标识信息与其在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用户A在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如“xyz456”。
在步骤S8”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二应用记录库中进行匹配查询,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例如,接上例,假设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则在步骤S8”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其在步骤S7”中确定的用户A在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如“xyz456”,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可查询到账号“xyz456”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如用户A从诺基亚的Ovi store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
在步骤S22”中,第二网络设备2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
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2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优选地,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在步骤S7”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例如,假设用户A新购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三星GALAXY S4后,希望下载app如手机QQ并将其安装至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中,其通过该智能机三星GALAXY S4打开android应用平台豌豆荚(即第一网络设备1)页面http://www.wandoujia.com/,运用其豌豆荚账号如“abc123”进行登录之后,在该页面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手机qq”,点击搜索按钮,则在步骤S1”中,第一网络设备1通过JSP或ASP等动态网页技术,便获取到用户A通过其移动设备三星GALAXY S4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即获取到用户A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
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2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在此,所述查询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关键词信息;2)与搜索关键词相对应的搜索结果的摘要描述信息等。例如,接上例,在步骤S21”中,第一网络设备1向与豌豆荚建立了所述关联信息的第二网络设备2如诺基亚的Ovi store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A的豌豆荚账号“abc123”,以及用户A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
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2通过约定的通信方式,如http或https等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在步骤S8”中,第二网络设备2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例如,假设用户A在新购其智能机三星GALAXY S4之前,运用其历史移动设备如nokiaN97通过其nokia账号“xyz456”从诺基亚的Ovi store(http://store.ovi.com.cn/,即第二网络设备2)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阅读、qq同步助手、手机qq2013、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假设在步骤S7”中,第二网络设备2确定用户A在诺基亚的Ovi store的第二标识信息为“xyz456”,则在步骤S8”中,第二网络设备2首先从第二应用记录库中可查询到账号“xyz456”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记录,如用户A从诺基亚的Ovi store中下载了如腾讯微博app、微信app、手机qq、UC浏览器、植物特工大战僵尸等app,然后结合在步骤S21”中,第二网络设备2接收到的所述查询描述信息如用户A输入的关键词“手机qq”,将该历史访问记录中与关键词“手机qq”相匹配的应用记录如手机qq阅读、qq同步助手、手机qq2013作为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3)
1.一种在第一网络设备端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b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c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d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
-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
-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
其中,所述步骤b1包括:
-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
-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
10.一种在第二网络设备端用于辅助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A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B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C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D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12.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请求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访问请求;
第一历史确定装置,用于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结果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提供装置,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中至少一个提供给所述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结果确定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访问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结果确定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并结合所述当前移动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
-根据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初始应用访问结果中确定与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候选应用访问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满足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提供对应应用访问结果的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确定装置用于: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时,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确定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从应用记录库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关联装置,用于建立或更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确定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结合所述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确定装置包括:
查询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历史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请求获取装置用于:
-获取用户通过当前移动设备提交的应用查询请求,以作为所述应用访问请求;
其中,所述查询发送单元用于:
-当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处于登录状态时,根据所述应用访问请求,向所述关联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其他标识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登录其他第二网络设备的对应标识信息;
更新装置,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对应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以更新所述关联信息。
21.一种用于辅助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关联装置,用于建立或更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同一个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其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查询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
标识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第二历史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历史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查询接收装置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其中,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包括用户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应用信息查询请求相对应的查询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历史确定装置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结合所述查询描述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的历史移动设备相对应的历史应用访问相关信息。
23.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78039.8A CN104156368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78039.8A CN104156368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56368A true CN104156368A (zh) | 2014-11-19 |
Family
ID=5188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78039.8A Pending CN104156368A (zh) | 2013-05-14 | 2013-05-14 |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5636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84176A1 (zh) * | 2015-11-20 | 2017-05-2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CN108012167A (zh) * | 2016-11-02 | 2018-05-08 | 澜至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投影服务、请求方法及装置 |
CN112199561A (zh) * | 2020-10-20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搜索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2552A (zh) * | 2011-07-06 | 2011-11-3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跨设备同步方法及系统 |
US20110307354A1 (en) * | 2010-06-09 | 2011-12-15 | Bilgehan Er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mmending applications to mobile users |
CN102629935A (zh) * | 2012-03-07 | 2012-08-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服务安装应用软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752457A (zh) * | 2012-07-19 | 2012-10-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05-14 CN CN201310178039.8A patent/CN1041563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307354A1 (en) * | 2010-06-09 | 2011-12-15 | Bilgehan Er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mmending applications to mobile users |
CN102262552A (zh) * | 2011-07-06 | 2011-11-3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跨设备同步方法及系统 |
CN102629935A (zh) * | 2012-03-07 | 2012-08-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服务安装应用软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752457A (zh) * | 2012-07-19 | 2012-10-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84176A1 (zh) * | 2015-11-20 | 2017-05-2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US9942690B2 (en) | 2015-11-20 | 2018-04-10 | Xiaomi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push |
CN108012167A (zh) * | 2016-11-02 | 2018-05-08 | 澜至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投影服务、请求方法及装置 |
CN112199561A (zh) * | 2020-10-20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搜索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70790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创建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EP2633487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to recommend applications from an application market place to a new device | |
CN109101425B (zh) | 一种动态化的页面ab测试的指标埋点方法和装置 | |
CN107423085B (zh) | 用于部署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019160B2 (en) | Segment generation describing usage patterns | |
US2013016652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dynamically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a folder on a device | |
CN103092581A (zh) | 一种Web前端本地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和装置 | |
WO2014055241A2 (en) | Secure identification of computing device and sec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 |
CN103944944A (zh) | 分享网页链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
CN103347258A (zh) | 应用程序的下载方法、系统和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 |
CN104679627A (zh) | 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04657201A (zh) | 应用程序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5357204A (zh) | 生成终端识别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577447A (zh) | 一种用于确定目标页面的页面类型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593408A (zh) | 一种用于获取用户订阅资源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0865834B (zh) | 应用程序界面更新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
CN109814868A (zh) | 网络传输模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183295A (zh) | 一种应用图标的归类方法及终端 | |
CN105302461A (zh) | 一种用于在移动应用中提供目标页面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1959178A (zh) | 一种用于识别无线终端的终端属性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3024730B (zh) | 一种应用下载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3646115A (zh) | 一种用于客户端访问网页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4156368A (zh) | 一种用于实现提供应用访问结果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7294905B (zh) | 一种识别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40242A (zh) | 基于二维码的信息搜索装置与方法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