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分布式电源发展所存在的国家总体规划量与各省份发展量不协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影响因子包括:资源条件影响因子、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和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解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包括:
在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Resi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在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Gridi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在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Devi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在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Govi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在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预先获取的值,其为kEcoi。
优选地,所述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包括:
每个省份的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式确定:
Cdec,i,res=Cdec×kres×kResi
其中,kres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为分布式电源规划量;
每个省份的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式确定:
C′dec,i,eco=Cdec×keco×kEcoi
其中,keco为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i,eco为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初步目标分配量,
对上述计算得到的C′dec,i,eco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为:
每个省份的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式确定:
Cdec,i,grid=Cdec×kgrid×kGridi
其中,kgrid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权重值;
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式确定:
Cdec,i,dev=Cdec×kdev×kDevi
其中,kde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每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式确定:
Cdec,i,gov=Cdec×kgov×kGovi
其中,kgo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优选地,所述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为:
Cdec,i=Cdec,i,res+Cdec,i,eco+Cdec,i,grid+Cdec,i,dev+Cdec,i,gov。
优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与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值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预期值。
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装置,包括:
分配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目标分配量确定单元,用于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目标分配量累加单元,用于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影响因子包括资源条件影响因子、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和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所述分配比例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分配子单元,用于计算在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Resi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二分配子单元,用于计算在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Gridi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三分配子单元,用于计算在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Devi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四分配子单元,用于计算在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Govi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五分配子单元,用于获取在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kEcoi。
优选地,所述目标分配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res=Cdec×kres×k Resi
其中,kres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为分布式电源规划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eco=Cdec×keco×kEcoi
其中,keco为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i,eco为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初步目标分配量,
对上述计算得到的C′dec,i,eco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为: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grid=Cdec×kgrid×kGridi
其中,kgrid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权重值;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dev=Cdec×kdev×kDevi
其中,kde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gov=Cdec×kgov×kGovi
其中,kgo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优选地,还包括:
预期值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与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值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预期值。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最后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本申请考虑多个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分配的因素,对分布式电源规划量进行分配,得到分省规模,使得国家总体规划量与各省份发展量相互协调,合理引导分布式电源的优化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解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具体地,我们预先获取分布式电源全国发展现状量以及全国发展规划总量,用全国发展规划总量减去发展现状量,得到待分解量,将该待分解量确定为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我们预先确定了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几个影响因子,例如资源条件影响因子、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和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等。对于每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量化数值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拟合等方法来确定每个省份的各个不同影响因子的量化数值。
步骤110: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具体地,每个影响因子对于分布式电源规划的分配的影响力度不同,我们预先为每个影响因子确定权重值。
步骤120: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最后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本申请考虑多个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分配的因素,对分布式电源规划量进行分配,得到分省规模,使得国家总体规划量与各省份发展量相互协调,合理引导分布式电源的优化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了大陆的若干个省份,我们按照31个省份进行后续的计算,具体地省份可以参见下文相关部分的介绍。
上述步骤100: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解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
1、在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Resi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2、在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Gridi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3、在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Devi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4、在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
其中,Govi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5、在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为预先获取的值,其为kEcoi。
上述除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之外的其它四种影响因子的分配比例均是按照各省占所有省总量的比例来确定的。对于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的分配比例,可以按照其它的方式确定,例如对归属于不同范围内的值,根据历史数据拟合等方法来确定分配比例。
在上述分配比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110: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
1、每个省份的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述过程确定:
Cdec,i,res=Cdec×kres×kResi
其中,kres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为分布式电源规划量。
2、每个省份的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述过程确定:
C′dec,i,eco=Cdec×keco×kEcoi
其中,keco为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i,eco为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初步目标分配量,由于项目经济性因素的分配比例并非按照各省数量占所有省数量的总合的比例确定的,因此可能导致分配之后的总量不等于规划量和分解权重的乘积,需要对上述结果进行调整、校正。
对上述计算得到的C′dec,i,eco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为:
3、每个省份的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述过程确定:
Cdec,i,grid=Cdec×kgrid×kGridi
其中,kgrid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权重值。
4、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述过程确定:
Cdec,i,dev=Cdec×kdev×kDevi
其中,kde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5、每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由下述过程确定:
Cdec,i,gov=Cdec×kgov×kGovi
其中,kgo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经过上述计算,得到了各省在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接下来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
Cdec,i=Cdec,i,res+Cdec,i,eco+Cdec,i,grid+Cdec,i,dev+Cdec,i,gov。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流程图。
结合图1和图2可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步骤130:将所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与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值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预期值。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分配比例确定单元31,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影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的若干个影响因子在大陆各个省份的数值,确定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具体地,若干个影响因子包括资源条件影响因子、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和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
目标分配量确定单元32,用于结合预先获取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以及所述各个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各个省份的分配比例,将分布式电源规划量按照不同的影响因子分配到各个省份,得到每个省份的不同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目标分配量累加单元33,用于将每个省份的各个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
具体地,参见下述公式:
Cdec,i=Cdec,i,res+Cdec,i,eco+Cdec,i,grid+Cdec,i,dev+Cdec,i,gov。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分配比例确定单元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4所示,分配比例确定单元31包括:
第一分配子单元311,用于计算在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Resi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二分配子单元312,用于计算在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Gridi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三分配子单元313,用于计算在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Devi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四分配子单元314,用于计算在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
其中,Govi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为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在大陆31个省份的总数值;
第五分配子单元315,用于获取在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分布式电源规划量在31个省份的分配比例kEcoi。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目标分配量确定单元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5所示,目标分配量确定单元32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321,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资源条件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res=Cdec×kres×k Resi
其中,kres为资源条件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为分布式电源规划量;
第二确定子单元322,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eco=Cdec×keco×kEcoi
其中,keco为项目经济性影响因子权重值,C′dec,i,eco为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初步目标分配量,
对上述计算得到的C′dec,i,eco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i个省份的项目经济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为:
第三确定子单元323,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grid=Cdec×kgrid×kGridi
其中,kgrid为电网接纳能力影响因子权重值;
第四确定子单元324,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dev=Cdec×kdev×kDevi
其中,kde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第五确定子单元325,用于计算每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发展意愿影响因子下的目标分配量:
Cdec,i,gov=Cdec×kgov×kGovi
其中,kgov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子权重值。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分布式电源规划量的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6可知,本申请的分配装置还可以包括:
预期值确定单元61,用于将所述各个省份的最终目标分配量与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值相加,得到各个省份的分布式电源预期值。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