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122997A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2997A
CN104122997A CN201410268310.1A CN201410268310A CN104122997A CN 104122997 A CN104122997 A CN 104122997A CN 201410268310 A CN201410268310 A CN 201410268310A CN 104122997 A CN104122997 A CN 104122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instruction
action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83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2997B (zh
Inventor
许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683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2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2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2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2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2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并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电子设备、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另一种电子设备。利用本发明,能够通过非触控方式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可提升用户体验,体现电子设备的人性化。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出现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距离。用户拨打一联系号码时,通常采用触控方式如用手指触控移动终端上相应数字按键的方式,实现与相应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如何通过非触控方式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通过非触控方式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可提升用户体验,体现电子设备的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并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
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将所获取的所述类型作为所述第一解析结果;
相应的,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
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而生成的指令,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数据通道、第二数据通道;
相应的,所述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感应单元;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
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将所获取的所述类型作为所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
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指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一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而生成的指令,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上述方案中,
所述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并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非触控方式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可提升用户体验,体现电子设备的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以下其中一种:手势控制臂环MYO腕带、体感设备Kinect、体感控制器Leap Motion;所涉及到的第二电子设备、第三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类型计算机、一体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对象MYO腕带,第二电子设备、第三电子设备的对象为手机。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这里,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MYO腕带为例,佩戴MYO腕带至用户的第一部位、具体可以是右手手臂,当用户的某个(些)手指发生动作时,内置在MYO腕带里的感应单元通过检测肌肉的生物电变化而感应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例如,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到用户的右手食指动了两下、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右手五指张开等动作。
步骤102: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
这里,获取到不同的第一感应动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不同的第一指令,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两下,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快速拨号电话薄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所述第一位联系人号码为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五指张开,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卡2进行通信。其中,对于第一感应动作及为其生成的第一指令,可以预先设置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查找与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步骤103: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将第一指令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指令;
这里,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接收第一指令。
步骤202: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单卡手机、也可以为双卡手机;当为单卡手机时,确定所述单卡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默认的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默认的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当为双卡(卡1、卡2)手机时,确定卡1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一数据通道,确定卡2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二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策略就是说第二电子设备是以第一数据通道,还是以第二数据通信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电话通信、短消息通信、网络通信如QQ或微信,还可以为文件传输的通信。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对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进行获取并响应而生成相应的第一指令,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并执行第一指令;无需用户对拨号按键的触控,即可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即手机之间的通信,提升了用户体验,体现了电子设备的人性化与功能多样化。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这里,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MYO腕带为例,佩戴MYO腕带至用户的第一部位、具体可以是右手手臂,当用户的某个(些)手指发生动作时,内置在MYO腕带里的感应单元通过检测肌肉的生物电变化而感应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例如,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到食指动了两下、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右手五指张开等动作。
步骤302: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依据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第一指令。
这里,获取到不同的第一感应动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不同的第一指令,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两下,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快速拨号电话薄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所述第一位联系人号码为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五指张开,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卡2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
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
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而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一下时,确定该第一感应动作的第一感应参数,如果检测到该第一感应动作在5s内仅动了一下,在第二关系中,确定与该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为第一类型,在第一关系中,生成与第一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如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快速电话簿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如果检测到该第一感应动作在5s内动了三下,在第二关系中,确定与该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为第二类型,在第一关系中,生成与第二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如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挂断与第三电子设备的通信。
本步骤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的进一步说明。
步骤303: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将第一指令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一指令;
这里,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接收第一指令。
步骤402: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单卡手机、也可以为双卡手机;当为单卡手机时,确定所述单卡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默认的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默认的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当为双卡(卡1、卡2)手机时,确定卡1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一数据通道,确定卡2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二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策略就是说第二电子设备是以第一数据通道,还是以第二数据通信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电话通信、短消息通信、网络通信如QQ,还可以为文件传输的通信。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取的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依据所述类型,生成对应的第一指令,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并执行第一指令;无需用户对拨号按键的触控,即可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即手机之间的通信,提升了用户体验,体现了电子设备的人性化与功能多样化。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一感应单元。
图5为本发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1、第一响应单元502、第一传输单元503;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1,用于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这里,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MYO腕带为例,佩戴MYO腕带至用户的第一部位、具体可以是右手手臂,当用户的某个(些)手指发生动作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1通过内置在MYO腕带里的感应单元检测肌肉的生物电变化而获取到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例如,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1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到用户的右手食指动了两下、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右手五指张开等动作。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5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
这里,获取到不同的第一感应动作,所述第一响应单元502生成不同的第一指令,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预拨打电话给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两下,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快速拨号电话薄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所述第一位联系人号码为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五指张开,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卡2进行通信。其中,对于第一感应动作及为其生成的第一指令,可以预先设置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查找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所述第一传输单元503,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这里,所述第一传输单元503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将第一指令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图6为本发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601、响应单元602;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第一指令;
这里,所述获取单元601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接收第一指令。
所述响应单元6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单卡手机、也可以为双卡手机;当为单卡手机时,所述响应单元602确定所述单卡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默认的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是第一响应单元502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具体是所述响应单元602以默认的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当为双卡(卡1、卡2)手机时,所述响应单元602确定卡1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一数据通道,确定卡2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二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是第一响应单元502通过对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具体是所述响应单元602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策略就是说以第一数据通道,还是以第二数据通信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电话通信、短消息通信、网络通信如QQ,还可以为文件传输的通信。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对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进行获取并响应而生成第一指令,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并执行第一指令;无需用户对拨号按键的触控,即可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即手机之间的通信,提升了用户体验,体现了电子设备的人性化与功能多样化。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一感应单元。
图7为本发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01、第一响应单元702、第一传输单元703;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701,用于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这里,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MYO腕带为例,佩戴MYO腕带至用户的第一部位、具体可以是右手手臂,当用户的某个(些)手指发生动作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701通过内置在MYO腕带里的感应单元检测肌肉的生物电变化而获取到用户的第一感应动作;例如,所述第一获取单元701通过所述感应单元感应到用户的右手食指动了两下、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右手五指张开等动作。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
这里,获取到不同的第一感应动作,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生成不同的第一指令,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发生了握拳动作,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预拨打电话给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两下,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电话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快速拨号电话薄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所述第一位联系人号码为第三电子设备;如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右手五指张开,则生成的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卡2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例如,所述第一获取单元701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到的第一感应动作为食指动了一下时,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确定该第一感应动作的第一感应参数,如果检测到该第一感应动作在5s内仅动了一下,在第二关系中,确定与该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为第一类型,在第一关系中,生成与第一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如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拨打快速电话簿中的第一位联系人号码;如果检测到该第一感应动作在5s内动了三下,在第二关系中,确定与该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为第二类型,在第一关系中,生成与第二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如控制第二电子设备挂断与第三电子设备的通信。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所实现的上述功能可作为所述第一响应单元7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传输单元703,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这里,所述第一传输单元703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将第一指令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图8为本发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801、响应单元802;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第一指令;
这里,所述获取单元801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接收第一指令。
所述响应单元80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单卡手机、也可以为双卡手机。当为单卡手机时,所述响应单元802确定所述单卡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默认的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是第一响应单元702通过对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具体是所述响应单元802以默认的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当为双卡(卡1、卡2)手机时,所述响应单元802确定卡1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一数据通道,确定卡2所使用的硬软件及网络资源为第二数据通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是第一响应单元702通过对第一感应动作的响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具体是所述响应单元802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策略就是说以第一数据通道,还是以第二数据通信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电话通信、短消息通信、网络通信如QQ,还可以为文件传输的通信。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获取的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依据所述类型,生成对应的第一指令,以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并执行第一指令;无需用户对拨号按键的触控,即可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即手机之间的通信,提升了用户体验,体现了电子设备的人性化与功能多样化。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内置有一感应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并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
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将所获取的所述类型作为所述第一解析结果;
相应的,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
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而生成的指令,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数据通道、第二数据通道;
相应的,所述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8.一种电子设备,为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感应单元;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
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生成第一指令;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第一感应参数;
解析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得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将所获取的所述类型作为所述第一解析结果;
依据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在预设的第一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类型相对应的第一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关系用于表征第一感应参数类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指令之间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感应动作在预设的第一时间内的动作频率;
依据所述动作频率及第二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的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关系用于表征动作频率与感应参数类型之间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响应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指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13.一种电子设备,与一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所述第一策略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指令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感应单元获取第一感应动作,响应所述第一感应动作而生成的指令,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一策略由所述第一感应动作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以第一数据通道或第二数据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所述通信请求。
CN201410268310.1A 2014-06-16 2014-06-16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122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8310.1A CN104122997B (zh) 2014-06-16 2014-06-16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8310.1A CN104122997B (zh) 2014-06-16 2014-06-16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2997A true CN104122997A (zh) 2014-10-29
CN104122997B CN104122997B (zh) 2017-11-03

Family

ID=5176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8310.1A Active CN104122997B (zh) 2014-06-16 2014-06-16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29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697A (zh) * 2014-11-17 2015-03-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245689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拨号方法及智能手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952A (zh) * 2009-12-10 2010-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盲人用移动电话交互系统及其装置
US20110018731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y a wearable device to control mobile and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638613A (zh) * 2012-03-12 2012-08-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手机及卡的切换方法
CN103442129A (zh) * 2013-08-09 2013-12-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472914A (zh) * 2013-08-30 2013-12-25 浙江大学 基于智能手表的微博快捷操作方法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8731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y a wearable device to control mobile and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741952A (zh) * 2009-12-10 2010-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盲人用移动电话交互系统及其装置
CN102638613A (zh) * 2012-03-12 2012-08-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手机及卡的切换方法
CN103442129A (zh) * 2013-08-09 2013-12-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472914A (zh) * 2013-08-30 2013-12-25 浙江大学 基于智能手表的微博快捷操作方法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697A (zh) * 2014-11-17 2015-03-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245689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拨号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5245689B (zh) * 2015-08-26 2018-12-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拨号方法及智能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2997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504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6462196B (zh) 用户可穿戴设备和个人计算系统
CN105549858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用户终端
JP6130926B2 (ja) ジェスチャーによる会話処理方法、装置、端末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0140342B (zh) 锁屏界面处理方法及终端
KR2016012010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WO201515380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 ring computing device
WO2013163943A1 (en) Wristband having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reof
AU201529712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in idle mode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50086944A (ko) 포터블 디바이스, 스마트 와치 및 제어 방법
WO2014183655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putt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CN103164146A (zh)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9308160B (zh) 操作指令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44377A (zh) 智能手表的操作方法、智能手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98880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61792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2299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33400B (zh) 显示界面布局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35088B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9213349A (zh) 基于触摸屏的交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5170A (zh) 截屏方法、穿戴式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87764A (zh) 一种弹幕显示方法、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70019248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125647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068645B (zh) 一种智能手表的信息显示方法以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