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7299B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7299B CN104117299B CN201410324868.7A CN201410324868A CN104117299B CN 104117299 B CN104117299 B CN 104117299B CN 201410324868 A CN201410324868 A CN 201410324868A CN 104117299 B CN104117299 B CN 1041172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outlet
- aperture
- self
- small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属于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方法包括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本发明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进气口或出流口的形状、大小来达到自吸进气或两端都出流产生微泡的效果;供气方式可以采用自吸式供气或加压供气,并通过流体带入的方法使气体进入微泡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维护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属于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泡是微泡浮选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浮选需要不同尺寸和不同数量的微泡,如何产生适合于不同要求的微泡,是微泡浮选分离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发现,产生获得小尺寸、稳定的微泡尤其重要。
微泡浮选本身是浮选业的巨大革新,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等多个领域。微泡浮选是根据不同的固态物质的表面性质差异,通过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不同而实现分选的。微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其携带物粒的能力,微泡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每单位空气携带的物粒也越多,而且有利于提高粘性碰撞概率和惯性碰撞概率。但并不是越小的微泡其带物粒能力就越强,过小的微泡在浮选密度较大的物粒时,可能会造成浮力不够等不利因素。微泡浮选的重要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获得尺寸、数量、分布合理的微泡。常用的微泡发生器主要有剪切发泡、微孔发泡、电解发泡和射流发泡等。剪切发泡虽然分选速度快,但是微泡尺寸严重分散,浮选效果很不理想;微孔发泡由于堵塞问题,使得微孔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电解发泡,能源消耗量较大,运行费用高,而且微泡与矿粒的碰撞与吸附概率不高;作为微泡生成技术的一大变革,射流发泡技术能耗低、噪声小,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成的微泡尺寸和分布上不均匀、尺寸不够小等问题,这将影响微泡浮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以用于克服现有发泡技术生成的微泡在尺寸和分布上不均匀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为相同型腔。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为紧贴或者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A2、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3、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结构,可分别根据需要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如果为自吸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指吸入的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如果为非自吸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指吸入的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如果为混流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指由气泵加压的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其中,图4给出了CFD仿真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针对自吸、非自吸的情况);图5给出了通过CFD仿真的两个出流口情况时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针对混流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涉及的微泡发生器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堵塞。适用于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炭、造纸、废纸脱墨、工业废水处理、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
2、本发明提供三种给气方法,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
3、本发明的三种给气方法中,自吸式的特点是:不需要气体加压泵,可以节约能源,但气体的最大流量与旋流产生的负压有关;非自吸式的特点是:气体的最大流量决定于气泵的压力,同时有负压自吸气的作用,通过气泵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的主动控制,便于实现对生成的微泡的尺寸和数量的控制,但此方法需要气体加压泵,有部分能源损失;混流式的特点是:气体的最大流量决定于气泵的压力,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流入微泡发生器,通过气泵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的主动控制,便于实现对生成的微泡的尺寸和数量的控制,且有两个出流口,产生的微泡数量多,但此方法需要气体加压泵,同样有部分能源损失。
4、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进气口或出流口的形状、大小来达到自吸进气或两端都出流产生微泡的效果;供气方式可以采用自吸式供气或加压供气,并通过流体带入的方法使气体进入微泡发生器。
5、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型腔,其型腔可以是锥形型腔、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两个型腔可是相同型腔(对称型)或者为不同型腔(非对称型)。
6、本发明由于有三种给气方法,供不同的情况选用,且给气量可控,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因此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的特点。
7、本发明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维护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面构造图;
图3为本发明的B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通过CFD仿真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
图5为本发明通过CFD仿真的两个出流口情况时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
图6为本发明中球形型腔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球形型腔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中锥形型腔与球形型腔组合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图中各标号:1为入流口、2为进气口支架、3为锥形型腔Ⅰ、4为锥形型腔Ⅱ、5为连接环、6为橡胶垫圈、7为凸台支架、8为螺钉、9为小孔、10为出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此种情况需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为非自吸气式结构)。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的为相同型腔(此种情况需为混流式结构)。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为紧贴或者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A2、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3、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实施例2: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为非自吸气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具体如图1-3所示。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实施例3: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为混流式结构。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实施例4: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锥形型腔,一个为球形型腔(表示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分别为锥形型腔、球形型腔,或者分别为球形型腔、锥形型腔),具体如图8所示;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的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7mm。
实施例5: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椭球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6mm的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6: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椭球形型腔;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4mm。
实施例7: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8: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柱形型腔;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10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9: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锥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6mm。
实施例10: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椭球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11: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椭球形型腔,一个为锥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mm。
实施例12: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同时替换为球形型腔,具体如图6-7所示;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8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5mm。
实施例13: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同时替换为球形型腔,具体如图6-7所示;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7.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7.5mm。
实施例14: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球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1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8mm。
实施例15: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球形型腔,一个为椭球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m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2)
1.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
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4868.7A CN104117299B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4868.7A CN104117299B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7299A CN104117299A (zh) | 2014-10-29 |
CN104117299B true CN104117299B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176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4868.7A Active CN104117299B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172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5730A (zh) * | 2016-08-05 | 2016-12-14 | 南京大学 | 微米气泡发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40152A1 (en) * | 1995-11-13 | 1997-05-22 | Ab Ribea Engineering | Device for adding oxygen to water |
KR100739922B1 (ko) * | 2000-06-23 | 2007-07-16 | 이순화 | 미세기포발생기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미세기포발생장치 |
CN2666891Y (zh) * | 2003-12-10 | 2004-12-29 | 郑德明 | 一种高效旋流式释放器 |
EP2067524A4 (en) * | 2006-09-28 | 2010-09-29 | Nakata Coating Co Ltd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TOURBILLONARY FLOW,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URBILLONARY FLOW, STEAM PHASE GENERAT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ICROBOLDS, FLUID MIXER, AND FLUID INJECTION NOZZLE |
CN101565230B (zh) * | 2008-04-24 | 2011-04-27 | 清华大学 | 一种微米气泡的发生装置及其专用旋流器 |
JP4652478B1 (ja) * | 2010-07-07 | 2011-03-16 | 大巧技研有限会社 |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
JP2012091153A (ja) * | 2010-10-25 | 2012-05-17 | Toshio Kawakami |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
-
2014
- 2014-07-09 CN CN201410324868.7A patent/CN10411729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7299A (zh) | 2014-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4732B (zh) | 一种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 | |
CN204324933U (zh) | 大流量水质气浮净化处理用微细气泡发生器 | |
CN109966939A (zh) | 一种文丘里型微气泡发生器及气液发生器 | |
CN104003460B (zh) | 基于板式微孔介质发泡机理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 |
GB2495678A (en) | Microbubble-generating device | |
CN109550418A (zh) | 一种旋流型微气泡发生器及气液反应器 | |
CN109316989A (zh) | 一种产生介孔气泡的发生装置 | |
CN101721932B (zh) | 微泡发生器及用该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 | |
CN104117299B (zh)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
KR101188556B1 (ko) |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 | |
CN211328957U (zh) | 一种多级水力空化器 | |
CN103342420B (zh) | 一种高效节能射流曝气器 | |
CN210048555U (zh) | 一种多级旋切破碎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KR100582267B1 (ko) | 미세필터를 이용한 미세기포 생성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204975589U (zh) | 一种电火花混粉高效搅拌装置 | |
CN204121992U (zh)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 |
JP2002166151A (ja) | 微細気泡供給方法および微細気泡供給装置 | |
CN110773329B (zh) | 一种适用于微细粒快速分选的湍流发生装置 | |
CN104828968B (zh) | 一种能形成环流的曝气系统 | |
CN209237735U (zh) | 一种二次加压多级破碎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104108762A (zh) | 一种微泡发生器 | |
CN203999027U (zh) | 一种微泡发生器 | |
JP2009106918A (ja) | 微細気泡発生器 | |
CN210145856U (zh) | 一种高浓度纳米级气泡发生装置 | |
CN204251534U (zh) | 麸质回收高效溶气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