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2707B -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2707B CN104112707B CN201410313880.8A CN201410313880A CN104112707B CN 104112707 B CN104112707 B CN 104112707B CN 201410313880 A CN201410313880 A CN 201410313880A CN 104112707 B CN104112707 B CN 1041127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e
- microneedle
- copper
- nickel
- bon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4/8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 bump conne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812—Applying energy for connecting
- H01L2224/81201—Compression bonding
- H01L2224/81205—Ultrasonic bo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8134—Bonding interface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81345—Shape, e.g. interlocking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包括步骤为:选择具有相互匹配的电互连焊盘的两个或多个待键合元件,两两形成一待键合偶;在待键合偶的其中一侧的焊盘上形成镍微针锥;在待键合偶的另一侧的焊盘上形成铜微针锥;将待键合偶的一侧元件吸附在键合装置压头表面;将所述待键合偶的两侧焊盘对准,使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匹配接触,向所述待键合偶一侧施加键合压力和超声振动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得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互连键合。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简单,无需加热及助焊剂,可避免热损伤,提高产品可靠性;微针锥结构缩短了超声键合的时间,提高了互连的有效性和键合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封装领域,具体是通过表面微针锥金属层的使用,实现元件间超声互连键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封装向小型化、高密度化和多芯片化发展,电互连技术是电子封装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传统的熔融键合通过高温使得焊料在焊点处融化润湿,冷却后使得键合点固化,从而获得较好的连接。如传统的再流焊工艺需要将温度加热到焊料熔点以上,高的温度环境对芯片本身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大大降低产品的可靠性。为了达到理想的焊接强度,常常使用助焊剂等有机物,焊接完成后需除去相应残留物,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时间,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寻求低焊接温度、高焊接强度的工艺已经成为互连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今有大量文献及专利描述使用非熔融方法实现互连,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利用纳米材料对键合偶表面进行处理,从而降低键合所需的温度。例如利用纳米级金、银等材料的高表面能,降低再结晶温度,从而在压力辅助下产生低温烧结现象,进而实现低温焊接。对于直径为100nm的纳米银颗粒而言,键合可在300°C以下温度、25MPa压力下进行,获得剪切强度在10MPa以上。又例如,一些金属在低温下可相互作用形成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如铟-银,铟-锡等都可以用来实现低温互连。
超声键合是利用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能量,通过换能器在超高频率磁场感应下迅速伸缩而产生弹性震动,然后经变幅杆传给劈刀,使其震动,同时在劈刀上施加一定压力。劈刀在二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是焊区二个金属面紧密接触,达到原子间的“键合”,形成牢固的焊接。
通过改变键合偶的表面形貌,也可以达到降低键合温度的效果。微针锥阵列材料由于其针尖结构可以破坏焊料氧化层,被运用在热压键合中,键合后形成嵌入式的界面,在160-200°C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键合强度,然而该技术由于诸多瓶颈难以实际应用。例如界面存在的空洞使得键合质量不佳,因此需要后期对焊接点持续加热以提高界面强度;空洞的存在使得键合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严重影响了其实际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以往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避免回流焊工艺温度高对器件造成的热损伤,同时避免了微针锥热压焊的界面空洞问题和键合时间过长问题,通用性强,连接效率高,可靠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选择具有相互匹配的电互连焊盘的两个或多个待键合元件,两两形成一待键合偶;
2)在待键合偶的其中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镍微针锥;
3)在待键合偶的另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铜微针锥;
4)将待键合偶的一侧元件吸附在键合装置压头表面;
5)将待键合元件的两侧的电互连焊盘对准,使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匹配接触,向所述待键合偶一侧施加键合压力和超声振动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得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互连键合。
优选地,所述镍微针锥及所述铜微针锥的形成通过电沉积法实现,通过控制添加剂浓度、时间、电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控制所述镍微针锥的高度在5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镍微针锥的锥底直径在2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所述铜微针锥的高度在2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铜微针锥的锥底直径在1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同一焊盘的所述镍微针锥或者所述铜微针锥的针锥高度基本一致。
优选地,形成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后,在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表面制备防氧化层;所述防氧化层为高温下抗氧化的Au、Pt、Ag、Pd、Sn等金属单质或合金,厚度为数纳米至数十纳米,不改变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的形貌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头为中空结构,通过真空负压方式吸附所述待键合元件,键合过程结束后压头复位并脱离元件。
优选地,所述超声振动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频率一般为10-150kHz,通过机械装置传导至所述压头及所述待键合元件;键合过程在压力及超声振动下保持数百至数千微秒,保持时间由金属种类、键合压力、超声功率及频率要求的最优化结果决定。
一般,键合过程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5摄氏度至40摄氏度;施加的键合压力为0.1-30MPa,键合时间为0.04-5s。操作温度低,键合时间短,更易于操作,可广泛应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镍微针锥与铜微针锥有良好的机械咬合作用,同时其良好的表面活性导致的互扩散强化机制会增强键合效果,明显地防止键合过程空洞的发生,进而有效地降低键合温度,提高键合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镍微针锥与铜微针锥在键合之前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选择具有相互匹配的电互连焊盘的两个或多个待键合元件,两两形成一待键合偶;
2)在待键合偶的其中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镍微针锥120;
3)在待待键合偶的另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铜微针锥130;
4)将待键合偶的一侧元件吸附在键合装置压头110表面;
5)将待键合偶的两侧的电互连焊盘对准,使所述镍微针锥120与所述铜微针锥130匹配接触,向所述待键合偶的一侧施加键合压力和超声振动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得所述镍微针锥120与所述铜微针锥130互连键合。
实施例1
(1)镍微针锥制备:在带有I/O焊盘的裸芯片上制备镍微针锥,先通过电化学除油处理清洁表面,随后浸入20wt.% 硫酸中活化以提高表面活性。使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镍针锥,所用电解液成分为: 120g/L 的NiCl2、40g/L 的H3BO4 、200g/L的结晶调整剂。电沉积条件为60°C,pH=4,电流密度为2A/dm2,沉积时间为20min。制备的镍针锥高度大约1000nm,锥体直径为约300nm~500nm。
(2)铜微针锥制备:在另一带有I/O焊盘的裸芯片上制备铜微针锥,先通过电化学除油处理清洁表面,随后浸入20wt.% 硫酸中活化以提高表面活性。使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铜针锥,所用电解液成分为: 100g/L 的CuSO4·5H2O、40g/L 的H3BO4 、0.2g /L的添加剂、40g /L的络合剂,其中添加剂的作用是使铜微针锥垂直生长。电沉积条件为20°C,pH=3,电流密度为1.2A/dm2,沉积时间为3min。制备的铜微针锥高度大约800nm,椎体直径由约300nm~400nm。
(3)将2个分别含有镍微针锥和铜微针锥的芯片面对面放置对准,其中一侧芯片放到压头附近,压头通过真空力将铜片吸附在表面,调节键合压力参数,调节超声功率及频率,调节时间控制器,打开开关后,压头以超声功率20W,等效静压力5MPa,键合时间1.5s,完成键合。键合后关闭压头110的真空,取下芯片。
实施例2
在倒装基片的焊盘区域通过化学沉积或电化学沉积制备镍微针锥120和防氧化层Ag层,整体厚度约为5 μm,镍微针锥120的针锥高度约为1 μm,Ag层厚度为10nm,此厚度的Ag不会对针锥结构产生影响。另一倒装基片的焊盘区域通过化学沉积或电沉积制备铜微针锥130和防氧化层Ag层,整体厚度约为5 μm,铜微针锥130的针锥高度约为1 μm,Ag层厚度为10nm。两倒装基片面对面对准,将用酸洗去表面氧化层的芯片放到压头110附近,压头110通过真空力将芯片吸附在表面,调节键合压力参数,调节超声功率及频率,调节时间控制器,打开开关后,压头110以超声功率20W,等效静压力10MPa,键合时间1.2s,完成键合。键合后关闭压头110的真空,取下基片。
实施例3
在印刷线路板(PCB)用于球栅阵列(BGA)型表面贴装的焊盘区域金属块上制备镍微针锥120和表面防氧化层Au层,镍微针锥120的针锥高度约1μm,Au层厚度约10nm。以同样方法在印刷线路板(PCB)用于球栅阵列(BGA)型表面贴装的焊盘区域金属块上制备铜微针锥130和表面防氧化层Au层,铜微针锥130的针锥高度约为1 μm,Au层厚度为10nm。将分别制备有镍微针锥120和铜微针锥130的待键合芯片面对面放置对准,其中一个待键合芯片放到压头110附近,压头110通过真空力将芯片吸附在表面,调节键合压力参数,调节超声功率及频率,调节时间控制器,打开开关后,压头110以超声功率20W,等效静压力10MPa,键合时间1.2s,完成键合。键合后关闭压头110的真空,取下芯片。
进一步地,镍微针锥120以及铜微针锥130的形成可以通过电沉积法实现,通过控制添加剂浓度、时间、电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控制所述镍微针锥120的高度在5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镍微针锥120的锥底直径在2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所述铜微针锥的高度在2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铜微针锥130的锥底直径在1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同一焊盘的所述镍微针锥120或者所述铜微针锥130的针锥高度基本一致。
进一步地,形成所述镍微针锥120和所述铜微针锥130后,在镍微针锥120和铜微针锥130的表面制备防氧化层;所述防氧化层为高温下抗氧化的Au、Pt、Ag、Pd、Sn等金属单质或合金,厚度为数纳米至数十纳米,不改变所述镍微针锥120和所述铜微针锥130的形貌结构。
进一步地,压头110为中空结构,通过中间管道以真空负压方式吸附待键合元件,键合过程结束后压头110复位并脱离元件。
进一步地,超声振动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频率一般为10-150kHz,通过机械装置传导至压头110及待键合元件;键合过程在压力及超声振动下保持数百至数千微秒,保持时间由焊料金属种类、键合压力、超声功率及频率要求的最优化结果决定。
一般,键合过程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温度为0摄氏度至60摄氏度,由于超声振动摩擦而产生的局部温度升高不影响本方法的效果;键合压力在0.1-30MPa之间,依据键合超声功率而定;键合时间一般在0.04-5s之间,依据键合压力和键合超声功率而定。操作温度低,键合时间短,更易于操作,可广泛应用。
此处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范围内所做的修改和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选择具有相互匹配的电互连焊盘的两个或多个待键合元件,两两形成一待键合偶;
2)在待键合偶的其中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镍微针锥,所述镍微针锥的形成通过电沉积法实现,通过控制添加剂浓度、时间、电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控制所述镍微针锥的高度在5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镍微针锥的锥底直径在2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3)在待键合偶的另一侧的电互连焊盘上形成铜微针锥,所述铜微针锥的形成通过电沉积法实现,通过控制添加剂浓度、时间、电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控制所述所述铜微针锥的高度在2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所述铜微针锥的锥底直径在1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
4)将待键合偶的一侧元件吸附在键合装置压头表面;
5)将待键合元件的电互连焊盘对准,使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匹配接触,向所述待键合偶的一侧施加键合压力和超声振动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得所述镍微针锥与所述铜微针锥互连键合;
6)同一焊盘的所述镍微针锥或者所述铜微针锥的针锥高度基本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后,在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表面制备防氧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氧化层为高温下抗氧化的Au、Pt、Ag、Pd、Sn等金属单质或合金,厚度为数纳米至数十纳米,不改变所述镍微针锥和所述铜微针锥的形貌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为中空结构,通过真空负压方式吸附所述待键合元件,键合过程结束后压头复位并脱离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振动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通过机械装置传导至所述压头及所述待键合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键合过程在压力及超声振动下保持数百至数千微秒,保持时间由金属种类、键合压力、超声功率及频率要求的最优化结果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键合过程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5摄氏度至40摄氏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键合压力为0.1-30MPa,键合时间为0.04-5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3880.8A CN104112707B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3880.8A CN104112707B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2707A CN104112707A (zh) | 2014-10-22 |
CN104112707B true CN104112707B (zh) | 2018-07-03 |
Family
ID=5170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38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2707B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127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7796B (zh) * | 2019-05-07 | 2020-12-01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毛细填缝效应的cga器件焊柱成形方法 |
CN110085521B (zh) * | 2019-05-10 | 2020-12-25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CuCGA器件封装的超声辅助植柱方法 |
CN111312603B (zh) * | 2020-02-21 | 2021-05-04 |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 一种基于铜镍二级海参状微纳米层的固态键合方法 |
CN114121792A (zh) * | 2021-11-25 | 2022-03-01 | 广州华立学院 | 一种铜铟微纳米层常温超声瞬态固相键合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7271A (zh) * | 2009-04-17 | 2009-09-09 | 中南大学 | 一种使用锥面焊盘进行热超声倒装焊的芯片封装方法 |
TW201007862A (en) * | 2008-05-29 | 2010-02-16 |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 Material connection method for metal contact structure |
CN102543784A (zh) * | 2012-03-28 | 2012-07-04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使用镍微针锥的固态热压缩低温键合方法 |
CN102610537A (zh) * | 2012-03-28 | 2012-07-2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半导体器件低温固态键合的方法 |
-
2014
- 2014-07-03 CN CN201410313880.8A patent/CN1041127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07862A (en) * | 2008-05-29 | 2010-02-16 |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 Material connection method for metal contact structure |
CN101527271A (zh) * | 2009-04-17 | 2009-09-09 | 中南大学 | 一种使用锥面焊盘进行热超声倒装焊的芯片封装方法 |
CN102543784A (zh) * | 2012-03-28 | 2012-07-04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使用镍微针锥的固态热压缩低温键合方法 |
CN102610537A (zh) * | 2012-03-28 | 2012-07-2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半导体器件低温固态键合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2707A (zh) | 2014-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48384B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112681A (zh) | 一种基于铜微针锥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
TWI395313B (zh) | 銲球凸塊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 |
CN104112707B (zh) | 一种基于镍和铜微针锥异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
CN108428637B (zh) | 一种超声辅助微米银浆烧结实现微铜柱互连的方法 | |
CN104112683A (zh) | 一种基于铜微针锥同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
JP2011077193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3972165A (zh) | 一种实现硅通孔叠层芯片互连的方法 | |
CN104201123A (zh) | 一种利用表面微纳米结构的低温固态键合方法 | |
CN102543784A (zh) | 一种使用镍微针锥的固态热压缩低温键合方法 | |
JP2010219507A (ja) | はんだバンプ、半導体チップ、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導電接続構造体、および導電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5252024B2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04112682A (zh) | 一种基于镍微针锥同种结构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
CN104112684A (zh) | 一种基于镍微针锥的固态超声键合方法 | |
JP3998484B2 (ja) | 電子部品の接続方法 | |
CN113199103B (zh) | 适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或组件的电磁感应快速连接方法 | |
CN103151430B (zh) | 纳米金属粒实现led的低温金属界面连接的制备方法 | |
CN102543783B (zh) | 一种使用铟和微针锥结构的热压缩芯片低温互连方法 | |
CN103165480A (zh) | 倒装芯片凸点的制备方法 | |
JP2004146731A (ja) | 多層配線基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5023855A (zh) | 一种快速生成高熔点接头的芯片键合方法及超声压头设计 | |
CN116092952A (zh) | 一种基于PTFE涂料的倒装SiC半桥模块及制备工艺 | |
JP6136411B2 (ja) | 電子部品の接合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
TWI575685B (zh) |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法 | |
CN102082106B (zh) | 铜凸点热声倒装键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