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4482A -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4482A CN104104482A CN201310113922.9A CN201310113922A CN104104482A CN 104104482 A CN104104482 A CN 104104482A CN 201310113922 A CN201310113922 A CN 201310113922A CN 104104482 A CN104104482 A CN 1041044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ysical
- mixed automatic
- resource
- transmission indicating
- subscriber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EPHICH)的方法,其中,在PDSCH之中复用EPHICH。优选地,(I)EPHICH被复用于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SS)的物理资源块对中,或(II)被复用于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资源块对中,或(III)被复用于EPDCCH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USS)的物理资源块对中。优选地,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EPHICH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并在该编号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对应的资源位置上发送或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省去了使用单独的指示符来指示该上行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的配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上行传输进行混合自动重传反馈(HARQ),业内存在几种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是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承载新数据标识(NDI),另一种是使用一个专门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来专门传输HARQ ACK/NACK。与前者相比,后者更加高效且能够保证对上行传输的鲁棒的反馈。
在LTE-A的现有版本11中,为了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补充,提出了一种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该EPDCCH并不具有专用的发送资源,而是被复用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中进行发送。该EPDCCH能够调度用户设备(UE)实际使用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版本11中,受EPDCCH所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上行传输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需要在传统的PHICH之中发送。
在目前正在标准化过程中的LTE-A版本12中,提出了新载波类型(NCT)这一概念。NCT基站(eNB)/小区使用新载波类型来实现高的数据吞吐率。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例如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等信道都至少部分地从该新载波类型上去除,以提高频谱利用的效率。按照现有标准要求,PUSCH对应的HARQACK/NACK与调度该PUSCH的控制信息在同一载波上发送。但对于NCT来说,其并不包含PHICH信道,这会导致HARQ反馈没有资源可用:
1)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NCT上的PUSCH是由本NCT的EPDCCH所调度,该PUSCH对应的HARQ ACK/NACK反馈将无法在该NCT上发送;
2)若NCT上的PUSCH是由相关联的传统载波上的PDCCH所调度(即跨载波调度),而由于传统载波的PHICH还需负担该传统载波上的HARQ ACK/NACK反馈,因而,若将对NCT的PUSCH的HARQ ACK/NACK反馈放在传统载波的PHICH上将会导致PHICH资源不足,可能引起冲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可见,需要一种配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技术,为HARQ ACK/NACK配置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HARQ过程按要求时序进行。进一步来说,还需要一种指示HARQ ACK/NACK是对哪个上行传输进行的反馈的方法,以便于用户设备正确识别出其上行传输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在于,将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基站中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复用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
根据该方面,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EPHICH)位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中。对于NCT来说,能够在不带有PHICH的NCT的PDSCH之中传输对NCT上的PUSCH的HARQACK/NACK反馈,填补了现有的NCT无法高效支持自动重传反馈的空白。并且,该方案也能够适用于传统载波:在传统载波的PDSCH中提供额外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增加了系统的可适应性,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能够对该传统载波本身和/或所调度NCT中的PUSCH进行反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i中包括,设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该组包括:
-第一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EPHICH被复用于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之中,便于提高EPHICH传输鲁棒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该组包括:
-第二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EPHICH被复用于PDSCH中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块对中,提高了EPHICH的传输容量,便于为多个用户设备提供HARQ反馈,减少冲突。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该组包括:
-第三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EPHICH被复用于EPDCCH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之中,增强EPHICH传输灵活性,降低ACK/NACK反馈资源开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为该用户设备设置一个或多个组,且设置多个组时该多个组能够分属于相同或不同类型。
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为用户设备设置不同的类型组,提高了EPHICH配置的多样性。
进一步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将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告知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步骤ii将以下信息告知该用户设备:
-被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的数量;
-每一组所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以及位置;
-每一组中的物理资源块对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所在的资源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EPHICH的组可以由基站灵活地配置给用户设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ii使用高层信令将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告知该用户设备,所述高层信令包括RRC信令或物理广播信道的信令。
替代地,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已存于该基站和该用户设备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来告知用户设备EPHICH的组所在的资源位置,节省了信令开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用是使用如下任一种方式:资源打孔;速率匹配。
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将EPHICH复用于PDSCH中的两种具体的复用方法。其中,使用资源打孔的优点在于对于用户的透明性,降低信令开销。而使用速率匹配的优点在于更高的传输的鲁棒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复用采用速率匹配方式,且当所述组包括第一类型组时,所述步骤ii在所述用户设备初始接入该基站之前获得。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站应在用户设备接入之前将EPHICH的资源通知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在初始接入时不会将被复用在EPDCCH中的EPHICH误认为是EPDCCH本身携带的系统信息,从而允许系统信息的正常接收,并使得接入能够正常进行。
在配置了EPHICH之后,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基于所配置的EPHICH进行HARQ反馈的过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i.根据对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的调度信息,生成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iv.在为该用户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中,将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在配置了EPHICH之后,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基于所配置的EPHICH进行HARQ反馈的技术方案,实现了HARQ反馈过程。
优选地,所述步骤iv中,使用天线分集技术来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述天线分集技术包括以下任一项:
-预编码循环;
-空时分组码。
该优选的实施方式获得了分集增益,提高了用户设备接收HARQ反馈的接收性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iv包括如下步骤:
iv-1.根据所述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iv-2.在所确定的、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所对应的资源位置上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相应地,在用户设备中,也根据所述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接收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并在与所确定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所对应的资源位置上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该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对HARQ反馈进行隐含式标识的技术方案。基站和用户设备都使用给定算法,将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与EPHICH中的HARQ反馈的编号进行关联。只要确定了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站就知道EPHICH中的HARQ反馈的编号,该HARQ编号对应至相应的资源位置,用户设备就在该资源位置上发送反馈,用户设备也知道去该编号的HARQ反馈所对应的EPHICH资源位置上接收。该实施方式不需要在HARQ反馈中明文地标识出该上行传输,减少了HARQ反馈的开销。
进一步优选地,该编号是基于以下任一编号方式:
a.所有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编号;
b.该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c.该用户设备的同一类型组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编号方式。对于b和c方式来说,与其他用户设备发生冲突的几率较低。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iv-2中,在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之前,先使用偏置值来调整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所述步骤v在所述步骤iv-2之前,进一步包括:
将该偏置值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在实际网络中,可能计算出多个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正好会使用同一个资源位置进行发送。为了避免碰撞,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其中部分用户设备配置偏置值,来将该用户设备的HARQ反馈调整到一个其他编号,从而在不同的资源位置上发送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相应地,在用户设备中,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复用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通过下文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三种将EPDCCH复用在PDSCH之中的复用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在基站中和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其中,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中复用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复用在PDSCH中的PHICH可被称为EPHICH,从而与普通的PHICH信道区别开。
在LTE-A版本11中,PDSCH中除了用于发送下行数据(DL-SCH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对(PRB pair)之外,还包括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的物理资源块对。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以上发明构思,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可以被复用于PDSCH中除了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物理资源块对中,也可以被复用于EPDCCH的物理资源块中。下面分别描述这几种实施方式,其中,将不同复用方式的EPHICH称为某一类型组。
-第一类型组,其中,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EPHICH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CSS)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如图1中I所示,EPHICH被复用于EPDCCH CSS所在的PRB#a和#d中,并且该两个物理资源块对是离散的。可以理解,这两个物理资源块对也可以是连续的。在EHICH被复用于多个PRB的情况下,应支持分布式传输。在一个变化的实施方式中,EPHICH可以仅被复用于EPDCCH所在的PRB#a和#d其中之一上;或者可以被复用到三个或更多个PRB上。
-第二类型组,其中,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如图1中II所示,EPHICH被复用于PRB#b中,该PRB#b本来是用于传输DL-SCH信道的。图1中,EPHICH被复用于一个PRB#b。可以理解,EPHICH也可以被复用于两个或更多个本用于传输DL-SCH信道的PRB上。
-第三类型组,其中,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EPHICH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USS)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如图1中III所示,EPHICH被复用于EPDCCH USS所在的PRB#c和#e中,并且该两个物理资源块对是离散的。可以理解,这两个物理资源块对也可以是连续的。在EHICH被复用于多个PRB的情况下,应支持分布式传输。在一个变化的实施方式中,EPHICH可以仅被复用于EPDCCH USS所在的PRB#c和#e其中之一上,或者可以被用到三个或更多个PRB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第一类型组和第三类型组都是将EPHICH复用于EPDCCH中,但是在现有标准中,用户设备对于EPDCCH的CSS和USS是分别进行解调处理的,因此,将EPHICH单独地映射到CSS或USS,能够便于用户设备对EPHICH的接收。
基站可以为该用户设备设置EPHICH的一个或多个组。且,设置多个组时,该多个组能够分属于相同或不同的以上类型。例如,用户设备被配置了一个第一类型组和一个第二类型组。并且,设置多个组时,每个组所具有的PRB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被配置的第一类型组具有两个PRB,而第二类型组仅有一个PRB。再者,在一个类型组包括多个PRB时,对于每个PRB,EPHICH可以以相同或不同的映射方式而映射到该PRB中的各个RE上。例如,在图1中,第一类型组的EPHICH在PRB#a和在PRB#d中的映射方式是相同的,第三类型组的EPHICH在PRB#c和在PRB#e中的映射方式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PDSCH兼容,EPHICH所映射到的RE应该不占用PDSCH中的参考信号(DMRS或CSI-RS)、PBCH或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与辅同步信号SSS)的发送位置。
在EPHICH所占用的PRB中,它可以占用整个PRB中的所有可用RE,如图1中II类型所示;也可以占用该PRB中的部分RE,如图1中的I和III类型所示。
在一种情况下,为用户设备所配置的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即它所包含的PRB个数、位置以及PRB中的RE位置,已存于该基站和该用户设备上。
在-个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灵活性,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可以由基站所实时配置。在步骤S20中,基站基于前述规则,确定EPHICH的映射方式。在步骤S22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例如PBCH信令和/或RRC信令,将EPHICH的资源告知用户设备。其中,基站将以下信息告知该用户设备:
-被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的数量;
-每一组所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以及位置;
-每一组中的物理资源块对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所在的资源位置。
基站为各个用户设备所配置的EPHICH所在的PRB对可以完全独立,或部分重叠,或甚至完全重叠。在重叠的PRB对中,各个用户设备的EPHICH所映射到的RE可以完全独立,或部分重叠,或甚至完全重叠。
在将EPHICH复用到PDSCH中的用于传输DL-SCH的PRB或EPDCCH所在的PRB中时,可以使用资源打孔(puncturing)的方式或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的方式进行复用。这两种复用方式本身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不在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当复用是采用速率匹配方式,且给用户设备配置了第一类型组时,由于EPHICH被复用在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中,为了避免用户设备在接入基站时将EPHICH误认为EPDCCH中的公共搜索空间中的系统信息,所以用户设备在初始接入该基站之前,应获得EPHICH在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的物理资源块中的资源映射格式,以将EPHICH与EPDCCH中的系统信息区别开。
相应地,在步骤S30中,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所指示的EPHICH所映射到的资源(PRB和RE)。并且,在步骤S32中,用户设备将这些资源设置好。
在配置了EPHICH之后,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基于该EPHICH进行HARQ反馈,下面的实施方式将对HARQ反馈的过程进行详述。
用户设备在某个上行资源位置(RE)所承载的UL-SCH中进行上行传输,例如发送上行数据。基站在该RE上接收该上行传输,在解调解码后判断该上行信息是否接收成功,将判断结果作为该上行传输的调度信息。
接着,在步骤S24中,基站根据对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的调度信息,生成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例如,当接收成功时,生成ACK,当接收错误时,生成NACK。
之后,在步骤S260和S262中,基站在为该用户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中,将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优选地,为了提高接收增益,基站使用天线分集技术来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述天线分集技术包括预编码循环(precodercycling)或空频分组码(SFBC)。这些天线分集技术本身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所熟知的,本发明不再赘述。
为了节省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开销,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发送的RE与上行传输所占用的上行资源位置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在用户设备进行该上行传输后,能够自动地计算出该上行传输的HARQ反馈所在的RE位置,则就在该RE上等待接收HARQ反馈;相应地,基站也会在该RE上发送HARQ ACK/NACK。这样,使得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本身不需要携带标识上行传输的信息,而是使用发送它的资源来隐含地表示是针对哪个上行传输,节省了信令开销。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基站和用户设备都根据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EPHICH的资源集合中发送该上行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资源位置的编号。该编号可以基于以下某种对EPHICH的HARQ ACK/NACK进行编号的方式来指示所对应的具体HARQ ACK/NACK:
a.所有用户设备的EPHICH的PRB中的所有HARQ ACK/NACK作为整体而编号;
b.该用户设备的EPHICH的PRB中的HARQ ACK/NACK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c.该用户设备的同一类型组的EPHICH的PRB中的HARQACK/NACK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中,具有给定编号的HARQ ACK/NACK直接地对应到为用户设备所配置的PEHICH的PRB中的多个RE上(由于进行了重复编码,所以一个HARQ ACK/NACK会占用多个RE)。
对于以上方式a,是对整个系统中的所有EPHICH的所有HARQACK/NACK整体编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用户设备仅知晓分配给它的EPHICH所映射到的PRB,那么基站需要将分配给它的EPHICH所映射到的HARQ ACK/NACK的相应编号通知给用户设备。
对于以上方式b,单个用户设备将配置给它的各类型组的EPHICH所映射到的各HARQ ACK/NACK进行编号即可。一种示例的顺序是按照各HARQ ACK/NACK在PDSCH中的排列顺序,例如时频位置顺序。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编号方式,例如先按照一定规则将各类型组进行排序,而后按照类型组的顺序再对HARQACK/NACK进行编号。具体的排序方式并非本发明所关注的。
对于以上方式c,单个用户设备分别对于各类型组,将该类型组的EPHICH所映射到的HARQ ACK/NACK进行编号即可。一种示例的顺序是按照各HARQ ACK/NACK在PDSCH中的排列顺序,例如时频位置顺序。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编号方式,而具体的排序方式并非本发明所关注的。在这种情况下,基站需要使用动态信令,例如RRC信令来告知用户设备需要使用哪个类型组。
根据以上构思,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设计适用于本发明的合适算法,本发明不对算法的具体实现进行赘述。
基于以上方式,如图2所示,在步骤S340中,用户设备根据UL-SCH所在的资源,计算出EPHIcH所承载的HARQ反馈编号。
且,在步骤S260中,基站也根据所接收的UL-SCH所在的资源,计算出EPHICH所承载HARQ ACK/NACK反馈的编号并找到与此对应的RE。随后,在步骤S262中,基站在该RE上发送该HARQ反馈。
在步骤S342中,用户设备根据在步骤S340中所计算出的HARQACK/NACK编号,在该编号的HARQ ACK/NACK所对应的RE上接收该HARQ反馈,从而获知其UL-SCH上行传输是否被基站所正确接收。
基站管辖了众多用户设备,特别是在跨载波调度时,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中为众多的用户设备提供EPHICH,因此前述的算法对于不同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而计算出的HARQ ACK/NACK编号有可能在实际的信道中会对应至同一个PRB对中的同一组RE,造成ACK/NACK冲突(碰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对于存在冲突的多个用户设备中的一部分用户设备,在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之前,基站先使用不同偏置值来调整发送该用户设备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资源位置。优选地,该偏置值在正负3个资源位置的范围内就足够使用,即3个比特的信息长度就可以表示该偏置值。并且,基站使用动态信令,例如DCI将该偏置值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相应地,该用户设备在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之前,先使用所接收到的该偏置值来调整计算出的、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资源位置。基站和用户设备分别在被该偏置值调整后的RE上发送和接收HARQ反馈,避免了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主要发明构思在于EPHICH在PDSCH中的配置,而HARQ反馈在EPHICH中具体如何被承载并非本发明所关注的。现有的PHICH承载HARQ反馈的方案可以被转用于本发明中,或者也可以设计出其他承载方式。这些方式都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并且,本发明中的“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并不限于目前LTE-A版本12中所商议的EPHICH,任何被复用至PDSCH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都落入权利要求中的“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包括使用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装置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
Claims (15)
1.一种在基站中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复用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包括,设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该组包括以下至少任一类型组:
-第一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第二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第三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为该用户设备设置一个或多个组,且设置多个组时该多个组能够分属于相同或不同类型;
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将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告知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步骤ii将以下信息告知该用户设备:
-被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的数量;
-每一组所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以及位置;
-每一组中的物理资源块对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所在的资源位置;
或者,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已存于该基站和该用户设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是使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资源打孔;
-速率匹配;
以及,当所述复用采用速率匹配方式,且当所述组包括第一类型组时,所述步骤ii在所述用户设备初始接入该基站之前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使用高层信令将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告知该用户设备,所述高层信令包括RRC信令或物理广播信道的信令;
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i.根据对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的调度信息,生成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iv.在为该用户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中,将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中,使用天线分集技术来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述天线分集技术包括以下任一项:
-预编码循环;
-空时分组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包括如下步骤:
iv-1.根据所述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iv-2.在所确定的、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所对应的资源位置上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其中,该编号是基于以下任一编号方式:
a.所有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编号;
b.该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c.该用户设备的同一类型组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其中,当该编号是基于所述规则a时,所述步骤iv在所述步骤iv-2之前还包括:
-将该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通知该用户设备;
当该编号是基于所述规则c时,所述步骤iv-1中还包括,确定是在哪个类型组的资源集合的资源位置上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且所述步骤iv在iv-2之前还包括:
-将所确定的类型组通知给该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2中,在发送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之前,先使用偏置值来调整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所述步骤v在所述步骤iv-2之前,进一步包括:
将该偏置值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9.一种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复用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包括,设置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该组包括以下至少任一类型组:
-第一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第二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第三类型组,其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被复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之中的、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对中,该多个物理资源块对是连续或离散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为该用户设备设置一个或多个组,且设置多个组时该多个组能够分属于相同或不同类型;
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接收来自基站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其中,接收来自该基站的以下信息:
-被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组的数量;
-每一组所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以及位置;
-每一组中的物理资源块对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所在的资源位置;
或者,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已存于该用户设备和该基站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是使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资源打孔;
-速率匹配;
以及,当所述复用采用速率匹配方式,且当所述组包括第一类型组时,所述步骤ii在所述用户设备初始接入该基站之前获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使用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所述高层信令包括RRC信令或物理广播信道的信令;
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iii.在为该用户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中,接收来自基站的、针对上行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包括如下步骤:
iii-1.根据所述上行传输的资源位置,基于给定算法,计算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iii-2.在所确定的、与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所对应的资源位置上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
其中,该编号是基于以下任一编号方式:
a.所有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编号;
b.该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c.该用户设备的同一类型组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作为整体进行编号;
其中,当该编号是基于所述规则a时,所述步骤iv在所述步骤iii-2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该用户设备的所述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资源集合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
当该编号是基于所述规则c时,所述步骤iii在iii-2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所在的类型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在所述步骤iii-2之前,进一步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的编号的偏置值;
所述步骤iii-2中,在接收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之前,先使用该偏置值来调整接收与该混合自动重传指示相关联的编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13922.9A CN104104482B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13922.9A CN104104482B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4482A true CN104104482A (zh) | 2014-10-15 |
CN104104482B CN104104482B (zh) | 2018-05-22 |
Family
ID=5167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13922.9A Active CN104104482B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04482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34546A1 (zh) * | 2015-02-28 | 2016-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6301673A (zh) * | 2015-05-21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协作网络编码场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9891940A (zh) * | 2016-11-03 | 2019-06-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网络中实现多个参数集 |
CN111034081A (zh) * | 2017-06-23 | 2020-04-1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接收器、发送器、响应于已分配资源上的编码数据不可解码的指示而实施重传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
CN114467278A (zh) * | 2021-12-29 | 2022-05-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CN114938703A (zh) * | 2022-04-18 | 2022-08-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发送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93037A1 (en) * | 2009-02-01 | 2011-1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
CN102438314A (zh) * | 2011-10-17 | 2012-05-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546134A (zh) * | 2011-12-29 | 2012-07-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892201A (zh) * | 2011-07-20 | 2013-0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hich符号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2904853A (zh) * | 2011-07-27 | 2013-0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送物理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04-02 CN CN201310113922.9A patent/CN1041044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93037A1 (en) * | 2009-02-01 | 2011-1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
CN102892201A (zh) * | 2011-07-20 | 2013-0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hich符号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2904853A (zh) * | 2011-07-27 | 2013-0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送物理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438314A (zh) * | 2011-10-17 | 2012-05-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546134A (zh) * | 2011-12-29 | 2012-07-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ET A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bis,R1-122503;PHICH Enhancements》", 《WWW.3GPP.ORG》 * |
FUJITSU: "《3GPP TSG-RAN WG1#68bis R1-121193;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on CSS for ePDCCH》", 《WWW.3GPP.ORG》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34546A1 (zh) * | 2015-02-28 | 2016-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6301673A (zh) * | 2015-05-21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协作网络编码场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9891940A (zh) * | 2016-11-03 | 2019-06-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网络中实现多个参数集 |
US12120621B2 (en) | 2016-11-03 | 2024-10-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abling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network |
CN111034081A (zh) * | 2017-06-23 | 2020-04-1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接收器、发送器、响应于已分配资源上的编码数据不可解码的指示而实施重传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
US11362767B2 (en) | 2017-06-23 | 2022-06-14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Receiver, transmitter,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ing 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responsive to an indication that encoded data on allocated resources is not decodable |
CN111034081B (zh) * | 2017-06-23 | 2022-11-04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接收器、发送器、实施重传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
CN114467278A (zh) * | 2021-12-29 | 2022-05-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CN114938703A (zh) * | 2022-04-18 | 2022-08-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发送方法和装置 |
WO2023201495A1 (zh) * | 2022-04-18 | 2023-10-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14938703B (zh) * | 2022-04-18 | 2025-03-1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发送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4482B (zh) | 2018-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44625B2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902553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US10205575B2 (en) | Method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CK/NACK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JP5980330B2 (ja) |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動的アップリンクおよびダウンリンク構成を知らせ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US9641301B2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9276721B2 (en) | Decoding data in group search space based on group control information | |
US20120033627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JP6409230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US20160205669A1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10321469B2 (en) |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3032904A1 (en) | Termina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 |
US20140126531A1 (en) |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searching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node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WO2015147543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756536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211305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9867184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ownlink vi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 |
CN104104482A (zh) | 配置增强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的方法 | |
EP3113537B1 (en) |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5493593B (zh) | 向用户设备通知服务小区的tdd重配置的演进型基站 | |
JP2015070342A (ja) |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4124667A1 (en) | Control channel distribu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